登陆注册
33505200000007

第7章 常识的立场(6)

民粹主义思潮在五四时期的涌现,很大程度上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策略。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已面临困境,社会上有许多教授、名流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并试图通过议会弹劾教育总长,迫使其撤换北大校长蔡元培,以致陈独秀最后被迫辞职。《每周评论》1919年4月13日特别附录的《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就称:“旧派欲以专制手段阻遏世界潮流。”5月4日又刊出《中国士大夫阶级的罪恶》社论,指出“中国辛亥革命所以没有一个好结果,就是因为只去掉了一个满洲皇帝,其余支配阶级的人,依然是那种腐败已极的士大夫的原故”。文章将那些居于政治、文化强势地位的政客、学者归为士大夫阶级,将支持新文化的教师、学生称作“知识阶级”,号召联合农工,壮大自己的队伍,“革士大夫阶级的命”。“知识阶级”的标准不是以知识的多寡,也不是以自由浮动、社会的良知等等为依据,而是根据当下的新旧话语权之争。胡适后来曾说:“‘到民间去’四个字现在又快变成一句好听的高调了。俄国‘到民间去’的运动,乃是到民间去为平民尽力,并不是到民间去运动他们出来给我们摇旗呐喊。”《胡适文存》第二集第三卷《我们的政治主张》附录。此语确是道出了新文化人使用“知识阶级”一词的历史天机。在这种策略运作下,一种民粹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使得新文化人在五四运动中大获全胜,北大学生领袖张国焘即称:“著名的五四运动最足为知识阶级势力的写真。”《知识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及其责任》,《向导》1922年第12期。随后的工读互助团、新村主义、平民教育等运动更是此起彼伏,动员起更多的青年教师、学生。1920年李大钊在《新生活》第23期发表《知识阶级的胜利》,称:“五四以后,知识阶级的运动层出不已。到了现在,知识阶级的胜利已经渐渐证实了。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一部分忠于民众作民众运动的先驱者。”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胡适的话,知识界建构民粹主义话语,目的正是为了催生新知识群体的诞生。这种有关知识、进步和民粹的知识反映了深层的社会关系,它是通过新的话语权力机制(大学、媒体)运作的结果,同时又构成了它所描述的对象,是新文化人借用外来词语提倡群体意识的一种自我表述。在这个意义上,“知识阶级的胜利”,也就是新文化人的胜利。

在这种民粹话语中,激进青年知识者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地位。一方面,他们在“劳工神圣”面前感到道德上的惭愧,声称要到乡村去自食其力,改造灵肉。如光佛《谁是劳工?谁是智识阶级?》:“我的手掌上并没有长起很厚的皮,所以我不是劳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19年11月8日。五四学生领袖许德衍在1919年也提出:“知识阶级与劳动阶级的大联合,是民众活动和民众政治实行的第一步。”《五四运动与青年的觉悟》,《国民》2卷1号。甚至有人提出要解决阶级不平等问题,首先应当消灭知识阶级,如范煜《工学主义》:“我们与其急急于倒强权,倒私有制,不如急急于化除知识阶级。”《曙光》1卷1号,1919年11月。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自认为是传播“现代的新文明”的使者,代表了进步和未来,在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中,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先驱角色本身就是一种霸权的体现,青年毛泽东后来写诗回忆五四前夕的书生意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恐怕比起那些自惭形秽的言论,更能表明当时许多青年学子内心的真实思想。新文化运动参与者夏丏尊后来也说:“所谓知识阶级者,实仅指下层的近于无产阶级或正是无产阶级的人们。”(《知识阶级的运命》)因此,无论激进知识者接受了何种思潮,无论他们是如何鄙薄“知识阶级”,但在其内心深处,这个“知识阶级”就是他们自己。

相对于激进青年,某些自由派学者使用“知识阶级”一词,常常是指少数高级知识者,如1922年3月,周作人等五位教授在《晨报》发表《主张信教自由者的宣言》,以“我们”“知识阶级”的名义主张信仰自由。强调的是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专业知识,充当公共良知的一面。五四周年之际,胡适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希望学生好好读书,认为只有“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1923年,蔡元培因抗议政府腐败而辞职,胡适在一篇支持他的文章中又说:“在变态的社会之中,没有可以代表民意的正式机关,那时代干预政治和主持正谊的责任必定落在智识阶级的肩膊上。”《努力》短评《这一周》,1923年1月。文中分称“中年的智识阶级”和“少年的学生”,可见在胡适看来,“知识阶级”的职责是“主持正谊”,学生的职责则是读书成才,因而他反对“到民间去”的民粹主义口号。他使用“智识阶级”一词,也是着眼于个体的局部反抗,而非着眼于一种社会群体力量。正如张奚若后来在《中国今日之所谓智识阶级》(1927)中所说,社会上并不存在一个具有共同物质利益与人生观的“智识阶级”,知识者的共同处只是“增长智识,发展理性,提高思想,传播美化”。《现代评论》1927年纪念增刊。五四之后,中国自由主义者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式微,这与他们自外于青年“知识阶级”,不能满足已被鼓动起来的学生要成为社会中心的要求(这种优越感直到延安时期才被纠正),有着相当的关系。其实,何止自由主义者,那些激进知识人很快也就发现,坚持“知识阶级”的主体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继之而来的社会革命面前,他们如果不能认同新的身份属性,就很难避免大浪淘沙的命运。

随着中共在1921年成立,一个新的话语中心形成,对“知识阶级”的阐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新的话语构成中,“知识阶级”仍然是一个社会实体,但它不再被看作一个独立的超越的阶层,也不再是全社会的代言人,而是代表着某个阶级。1921年6月,一本在汉口印行、署名田诚的小册子《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号召建立劳工专政,并针对知识者指出:“你们还是做压迫阶级的附属物呢?还是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锋军呢?这是要你们自己去仔细选择的。”此后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也说:“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阶级,他本没有经济的基础,其实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中国,知识阶级特别发达,所谓居四民(士农工商)之首的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他介乎贵族与平民(农工商)之间,恒依附贵族而操纵政权。”这种阶级观点反映了一种历史和经济的理论预设,进一步加强了知识者作为社会有机角色的定位。

早期共产党领袖都是清一色的知识者,十分重视“知识阶级”问题,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但他们现在所代表的已不再是“知识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政党。担当代表的角色本身给他们提供了一种领导权,因此是权力的转移和对主体的重新评价。话语主体在这里发生了位移和置换,“知识阶级”从话语的主体变成了话语的对象,被整合为“他者”。这种转换导致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在不同观点的文章中,陈述主语“我们”和“他们”的分别开始大量出现。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代表“我们”自由派知识人,提倡好政府主义。同年9月,中共旅欧支部在《少年》2号上发表《胡适等之政治主张与我们》,指斥“胡适等是知识阶级的人”,“知识阶级历来是资本阶级的附庸”,而“我们”“共产党是劳动阶级的代表”。国内的毛泽东、瞿秋白等人也都认为,胡适他们代表的“知识阶级”是“非革命的民主派”(毛泽东《外力、军阀与革命》),他们“智识阶级始终只是社会的喉舌,无论如何做不到主体”(瞿秋白《政治运动与智识阶级》)。这里的“知识阶级”已经只是指胡适等自由派高级学者,即在组织的话语中,“知识阶级”这一对象被客体化了。1926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更是将学生、中小学教员、小公务员划为“小知识阶层”,将高级知识精英称作“反动派知识阶级”,以致在北阀初期,一度还有人提出“打倒知识阶级”的口号。参见拙文《鲁迅:一个反权力的离群者》。

由此可见,使用“知识阶级”一词,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将知识者看作一个统一的社会阶层,既不符合“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定义,也容易在语义上否定整个知识群体,难以指称革命的知识者,尤其是革命的青年学生。另一方面,这个称谓无法与自由主义学者区别开来,因为后者也一直在使用“知识阶级”自称,以提倡扮演社会良心的群体意识。换句话说,必须放弃“知识阶级”一词,主体才能讲述有关自身的真理。因此,作为一种新的话语提纯,“知识分子”一词于20年代中开始首先在组织内部出现。

今人普遍认为“知识分子”一词是译自英文Intellectual,但这是一个错误的历史认识。中文“知识分子”既非直接译自英文Intellectual一词在20年代也已经传入中国,被视为Intelligentsia的同义词,如前引张奚若的文章即指出Intellectualclass的意译是“智识阶级”。,也非采自日文译词“知识人”,而是在20年代初,从中共文献中“知识阶级分子”这一句式衍变而来。例如,张国焘《我们对于资产阶级和平派的劝告》(1922年《向导》13期)、《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中已有“知识阶级分子”的提法,意谓知识阶级的各个人。此后如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中“知识阶级中之革命分子”,《中央局报告》(1924)中“知识阶级中进步分子”,中共四大《组织问题议决案》(1925)中“先进的智识阶级中最革命的分子”等等,实际上都是革命知识人的自称。而单独出现“知识分子”一词,则是在中共四大《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及《中国共产党给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信》等文件中在此之前的中共文献中,凡有“知识分子”字样的都是后来译自俄文稿,如《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中的“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即从俄文译出,因此不能证明此词在1921年就已经产生。,由其用法看,都是特指“革命的”知识者,如“革命的知识分子”,而对于未参加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者,仍是以“知识阶级”称之(如1925年《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之七)。中共早期领袖中,瞿秋白是谈论知识者较多的一个,在1925年的《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中,他将戴氏所代表的势力称为“知识阶级”,在1926年的《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中,则将自己阵营的知识人称作“革命的知识分子”,而在1927年的论文集自序中,又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群体称作“知识阶级”,在1932年的《我们是谁》中,则将“革命的智识分子”称作“小资产阶级”。给人的印象是,“知识阶级”多用作“他者”,“知识分子”则可用作自己人和同路人。

明确表明这一话语原由的是共产党人李春涛。1925年12月,由于广州国民革命军中一些人在东征时提出“打倒知识阶级”的口号,陈炯明曾宣称共产党人是要消灭知识阶级,对此李春涛在《政治周报》上发表《杀尽智识阶级的人是谁?》一文,辩称:“我们觉得有智识的人们不能承认他们是一个阶级,只能承认他们是一些有智识的分子。因为他们没有一种共通的利害,能够促成他们联合做一个阶级。”“每个有智识的人,只是一个智识分子。这些智识分子,跟着近世产业进步必然的结果,早已失去了他们所谓自由职业的尊严和保证,由中间阶级暂沦为无产者,势非死心塌地地参加农工运动不可。”《政治周报》1925年第2期。因此,所谓“知识分子”即“有智识的分子”,这一话语的产生正是为了避免“知识阶级”一词带来的政治困扰,在一种阶级理论的预设前提下,将这一群体予以个体化,以使他们分属不同阶级。它保留了“知识阶级”一词所蕴含的群体性质、专业特征及平民主义色彩(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却摒弃了其社会良知的原初内涵。也就是说,将“知识分子”与英文拉上关系,只是后来的事,它原本并不具有19世纪法国Intelligentsia原义中扮演公共良知角色、追求真理与公正的含义,而仅仅是指一种具有知识技能的有机社会阶层。

中共在国共合作及1925年五卅运动后,其革命工作已日益进入具体的工农运动甚至武装斗争阶段。四大宣言即号召“工人和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组织”。1926年7月,北伐正式开始,出于斗争需要,中共对阶级的定义又作了细分调整,如明文取消“农民阶级”的说法(《农民运动议决案》),在党内文件中似乎也不再提“知识阶级”,而是以“知识分子”指称附属于不同阶级的知识者,因此除了“革命的知识分子”外,也出现了“资产阶级分子及附属于此阶级的知识分子”的提法(《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大约从1927年后,甚至像鲁迅、胡适这样不同类型的知识人也都开始使用“智识分子”一词。如鲁迅《〈农夫〉译者附记》(1928)、《豪语的折扣》(1933)、《听说梦》(1933)等。胡适晚年的讲演也常使用此词。也就是说,社会上各种声音都认为,存在着一个叫作“知识分子”的东西。1936年初版《辞海》只收录“知识阶级”一词,其定义如下:“有广狭二义,广义指一般受教育者,狭义指受有高等教育、以知识为生活手段之人,即劳心之劳动阶级,如教员、律师、医生等属之。为中间阶级或浮动阶级之一种,因其不能自存,须依资产阶级及劳动阶级为生,故为非基本阶级,亦为非支配阶级。”这一释义反映了2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影响,即将知识人定义为一种依附于各阶级的脑力劳动者,但没有也不可能反映出1925年以后中共在使用此词上的变化。

同类推荐
  • 大宋南迁

    大宋南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宋朝的“圆明园”、花石纲“压沉”东京汴梁、满朝宠臣皆酷哥帅男、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自家“神兵”助金人破城、繁华帝都变人间地狱和风的侧面:秦桧“站起来了”!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

    《民国才女美文·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民国才女美文·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部分,收录了石评梅的精品之作。具体有:《心之波》、《弃妇》、《祷告》、《红鬃马》、《叫她回来吧!》、《这是谁的罪?》等。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古文观止鉴赏

    古文观止鉴赏

    在社会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
热门推荐
  • 一人一江山

    一人一江山

    神秘的组织,神秘的成员,艰难的任务,艰难的旅程,为了守护还是为了信仰?
  • 哈利波特之风波再起

    哈利波特之风波再起

    这是哈利波特战胜伏地魔之后的故事震惊巫师界的那场大战结束后,一切就真的能如愿归于平静吗?紧急发布的第四百三十一条教育令通知霍格沃兹所有毕业生,返校复读一年,重新参加N.E.W.T考试。熟悉又崭新的霍格沃兹新一学年,又会给已成为实习傲罗的哈利和罗恩怎样的体验呢?而纳吉尼身世再起风波,又让刚刚平复下来的巫师界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尽入一人眸

    尽入一人眸

    麦西西,外语系的一枚毫不起眼的大三学生,唯一让人可以称赞的就是她的长相和综合,因为所有东西都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一天,她在电影院遇见了白阁……
  • 爱妃在上

    爱妃在上

    某王妃娇媚软语,伸手轻轻地抚摸着某王爷的脸颊:王爷,咱们不是说好了,奴家帮王爷夺得江山,王爷保奴家一世安稳,互惠互利,互不干涉不是挺好吗!爱妃,本王觉得江山要夺,美人也要抱,来,爱妃让本王香一个……该死的,你给本王下了软骨香!呵呵,王爷很识货嘛,这软骨香有奴家香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法归元

    万法归元

    天地棋盘大势争锋,大道三千万法归元,灭国太子一梦百年,再回首踏仙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时代幻想师

    新时代幻想师

    书名又叫《作为新时代的初代幻想师我好像搞错了什么》续《墨记集》后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BOSS您的夫人又坑你了

    BOSS您的夫人又坑你了

    她,翩若惊鸿,秀靥艳比花娇,艳比花娇,国际知名巨星。他,俊美禁欲,冷酷无情,传闻他清心寡欲,叱咤商业巨头。这是一本男主女主为了梦想共同奋斗的小说,欢迎大家阅读。
  • 煞气逼人

    煞气逼人

    世逢大变,百年沧海桑田。煞星出世,十载翻江倒海...~~~~~~~~~~~~~~~~~猪猪出品,必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