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4800000062

第62章 张爱玲与塞尚(4)

张氏擅长刻画人物心理,并非“意识流”的那种,而精心刻画一种内外交融的“视域”,幻觉般呈现周围现实,蕴涵着现代人格的分裂。如《第一炉香》的开始段落,香港山头的豪宅,她姑母家的花园在葛薇龙眼中“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遂“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正如小说在讲一个少女的成长故事,沉浮在欲望世界里,堕入欺骗的爱情。最后部分同样描写了她似真似幻的视域,和乔治一起在湾仔,“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然而在这灯与人语货之外,还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小说集》,页337。

相似的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在他的理性世界崩颓之后,由于爱的失落,心中一片空虚。小说写到他星期六下班回家,来到家门口。那个石库门弄堂房子“墙头露出夹竹桃,正开着花”,突然他觉得“像绣像小说插图里画的梦,一缕白气,从帐子里出来,涨大了,内中有种种幻境,像懒蛇一般舒展开来,后来因为太瞌睡,终于连梦也睡着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小说集》,页97。在营构这一段虚虚实实的幻觉时,张氏巧妙运用红杏出墙的典故和有关白蛇的民间传奇,暗示他对于妻子与人偷情的怀疑及联想到女妖的恐惧。小说进一步描写他的怀疑与恐惧,在妻子那里看不出什么“秘密”:

像两扇紧闭的白门,两边阴阴点着灯,在旷野的夜晚,拼命的拍门,断定了门背后发生了谋杀案。然而把门打开了走进去,没有谋杀案,连房屋都没有,只看见稀星下的一片荒烟蔓草——那真是可怕的。

张氏不直接写梦,却依仗一种催眠的语言,让读者踏在梦的边缘,被恐惧抓住,体验某种精神分裂的状态。其实在她的小说里经常发生的是,读者不自觉地离开现实,一瞬间被悬空,在这意义上“超写实”本身意味着荒凉和恐惧。不光在人物、结构,甚至在字里行间,现实生活突然出现裂隙,如《鸿鸾禧》写喜气洋洋的婚礼当中:

半闭着眼睛的白色的新娘像复活的清晨还没有醒过来的尸首,有一种收敛的光。《鸿鸾禧》,《张爱玲小说集》,页52。

这里“尸首”的意象突兀地刺激读者的眼球,却开启了通往死亡的门缝。或者如《阿小悲秋》一篇,现实风较强,然而写到大雨滂沱之际:

天忽然回过脸来,漆黑的大脸,尘世上的一切都惊恐遁逃,黑暗里拼铃碰隆,电雷急走。痛楚的青、白、紫,一亮一亮,照进小厨里。玻璃窗被迫得往里凹进去。《桂花蒸阿小悲秋》,《张爱玲小说集》,页146。

然后大段描写阿小突然为“癫狂的自由所惊吓”,揭示了现代人孤独的恐惧。所谓“真实”如脆纸,突然被戳破而深入到内心的真实,却常常显露出恐怖和荒凉的涵义。这也是张爱玲从超写实画中读出的主题。

十一

近代欧洲各种文艺运动或思潮,无论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等,在20世纪中国舞台上纷纷登场。现代主义在西方本土是一波一波,前浪推后浪,而在中国则呈现为时空漩涡,往往是集体亮相,众声喧哗。外来文化在旅行和翻译之中切入带有本土情怀的议题,误读或挪用不足为奇。不消说,在中国文艺的现代性追求中不光贯穿着“革命”主旋律,那种“感时忧国”所含的传统伦理价值也成为美学评判的尺度。大致来说,现代主义的中国之旅波澜壮阔,却也争论迭起,不乏阻力,特别在三四十年代民族战争期间,现代主义饱受挫折,像梁实秋(1903—1987)那样的西学之士也大张挞伐法国象征派,指斥波德莱尔和韩波“着力于感官享乐”,乃是“堕落文学之最高级的典范”。梁实秋:《文学的堕落》,《中央周报》,4卷24期(1942年1月)。此后直至70年代末,如所周知,更濒于干涸枯竭的境地。

欧美学界对于“现代主义”的界定众说纷纭,一种较具影响的说法是把它范围在1890至1930年间,其间巨匠辈出,体现了共同的美学探险以及“极难以某种公式来概括的那种风格的抽象”。Modernism:AGuideToEuropeanLiterature,18901930,eds.,MalcolmBradburyandJamesMcFarlane(NewYork:PenguinBooks,1991),p.52.现代主义的源头之一无疑来自法国,如尼古尔斯(PeterNicholls)在《现代主义》一书中认为现代主义萌始于象征主义,尤其在波德莱尔和韩波那里奠定了根基,即他们的理论和创作蕴涵着传统的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突破。如波德莱尔的《感应》一诗所示,人在象征之林中为声色香味所包围,感受到“自然”及内在世界的无限性。而韩波更打破形式上的限制,自由发展那种奇幻而随机的陌生化写作。PeterNocholls,Modernisms:ALiteraryGuid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5),pp.2441.沿着这条路径,文艺再现(representation)方面造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折。在中国这一转折成为争论的焦点,突出地体现在对于超写实主义的接受上。

1930年徐霞村(1907—1986)翻译苏波的小说《尼克·加特的死》,也使用了“超写实派”一词。戴望舒(1905—1950)翻译了阿波里奈尔(GuillaumeApollinaire,1880—1918)、核佛尔第(PierreReverdy,1889—1960)、艾吕亚等人的十余首诗作。这出于他自己的喜好,虽然也提到布勒东和阿拉贡,但不提“超写实主义”,对此似乎无多大兴趣。见梁仁编:《戴望舒诗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页571—177,页595—619。此后对于超写实主义陆续有所介绍,而一般把它同达达主义相联系,庞熏琹《如此巴黎》如黎烈文(1904—1972)认为属于“反理智、反知识、反日常意识”,甚至说该派的作品“不是流入晦涩难懂,便是弄到淫猥下流,因为没有伦理的顾忌,于是手淫、男色、露阴狂等等,也成了研究的对象”。显然带有偏见,并错误断言到1929年超现实主义运动就见此成为“过去的名词了”。转引自张大名编著:《西方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页764—765。的确和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作比较,对于超写实主义的理解与接受更为困难,原因之一在于其非理性的特质与被尊奉为金科玉律的“写实主义”南辕北辙,遂引起强烈反弹。如茅盾(1896—1981)热情引进西洋各种现代流派,但对于达达主义便不能接受。参陈建华:《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页48。或如罗大纲对于法国的马拉美(StéphaneMallarmé,1842—1898)、瓦雷里(PaulValéry,1871—1945)等人推崇备至,然而对于一次大战之后出现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写实主义等就持保留态度,称之为“一大堆畸形物,一篇烂账”。罗大纲:《战后法国文艺思潮·译者后记》,转引自张大明:《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页228。

有人认为“超现实主义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介绍,”安德烈·布勒东著,董强译:《娜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21。在文学方面似可这么说,在美术上则不然。1932年庞薰琹(1906—1985)、倪贻德(1901—1970)等人成立被称为中国第一现代主义画派的“决澜社”,在宣言中声称:“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的艺坛实现新兴的气象:野兽群的叫喊,立体派的变形,Dadaism(即达达主义)的猛烈,超现实主义的憧憬……”见李超主编:《狂飙激情——决澜社及现代主义艺术先声》(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页8。1934年决澜社成员李东平和梁锡鸿、赵兽等在东京成立“中华独立美术协会”。次年他们在《艺术》杂志上明确鼓吹超现实主义,刊登了七篇文章,包括赵兽翻译的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李东平的《什么叫做超现实主义》等,可说是一次较为认真的移植。不过这些只是短暂的,到三十年代后期就偃旗息鼓了。

现代主义的文学与美术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这方面还很少受到关注,路易士是个有趣的交点。因为认同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的非具象传统,遂自许为“现代”派。在中国语境里,“现代”相对于“写实主义”而言,这得追溯到徐悲鸿(1895—1953)和徐志摩(1897—1931)等人的争论,塞尚正被视作关键性人物。徐悲鸿提倡“现实主义”画风,在1929年4月上海《美展》上发表文章称赞全国美术展览会,没有展出塞尚、马蒂斯等人的“无耻之作”。徐志摩与之商榷,徐悲鸿也驳斥之,说志摩“回拥塞尚,可谓尽文之能事”。见徐伯阳、金山合编:《徐悲鸿艺术文集》(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87),页131—145。路易士在70年代的台湾掀起“现代诗”运动,明确标举“超写实主义”,产生一些影响。对他来说,这是很自然的,只是他的“现代”认同的逻辑展开而已。

在这样的语境中来看张爱玲对于现代主义的取舍,显然是个特例。在她批评“新派”和“旧派”“斩钉截铁的冲突那样古典的写法”时,已隐然标举自己的“现代”取向,但她从来不认同某一主义或某一派,却不乏说“不”之处,如“我不喜欢罗曼蒂克主义的传统”《谈画》,《流言》,页201。,“我以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没有底子”《自己的文章》,《流言》,页21。。“罗曼蒂克主义”(即浪漫主义)或许已不够新潮,而“唯美派”当然是指“为艺术而艺术”的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其作品如《少奶奶的扇子》、《莎乐美》等在1920年代末风靡一时。张氏认为“没有底子”即没有生活的底子。我们不妨再来看一段她和炎樱的对话,那是在1945年发表的《双声》一文中:

张:现在的中国和印度实在不太好。至于外国,像我们都是在英美的思想空气里面长大的,由很多的机会看出他们的破绽。就连我所喜欢的赫克斯莱,现在也渐渐的不喜欢了。

貘:是的,他并没有我们所想的伟大。

张:初看是那么的深而狭,其实还是比较头脑简单的。

…………

貘:(笑)我自己也害怕,这样的没常性,喜欢了又丢掉,一来就粉碎了幻想。

张:我想是应当这样的,才有个比较同进步。有些人甚至就停留在王尔德上——真是!《双声》,《余韵》(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87),页59—60。

两人狂言不止,却有“大气”,不仅对衣饰时尚有同好,对于当代思潮也分享兴趣。这里比王尔德更具新潮的是赫克斯莱(AldousHuxley,1894—1963),他才学卓著,30年代初他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NewWorld),名震一时,成为思想界的骄子。张氏对他“渐渐的不喜欢”,说明自己有个沉迷和脱魅的过程,然而不止于赫克斯莱,所谓“在英美的思想空气里面长大”,则另有一层自我反思。我们知道,她年轻时毕业于上海圣玛丽亚女校,后来又去香港大学读书,英美式教育给她的思想和文学刻上烙印;事实上她对英国作家萧伯纳、赫克斯莱、毛姆、劳伦斯等了如指掌,可是总觉得“他们的好处到底有限制”《今生今世》,页186。,也都有她自己的判断和批评。

塞尚晚年自画像

既说赫克斯莱“头脑简单”,又说“应当”有“比较同进步”,我们不禁要问:张氏自己是怎么个复杂、怎么个进步?这里不拟详论,仅就本文所讨论的来作个小结。在她批评“新派”和“旧派”不外乎“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样古典的写法”时,无疑隐含自己是“现代”的,但在绝对尊崇“真实”方面,则抱有古典的柏拉图式的热诚,同样在写作上反复强调“写实”,以“写实功夫深浅”作为衡量标准。其出发点是非常传统、甚至守旧的,但她又不认同“写实主义”。像托尔斯泰(LeoTolstoy,1828—1910)那样讲究小说主题及结构的完整,在卢卡奇(GeorgLukacs,1885—1971)看来,这有别于自然主义的“叙述”而体现为精湛的“描写”,因此为“写实主义”提供了完美的形式。GeorgLukacs,“NarrateOrDescribe?”InWritingandCriticandOtherEssays,trans.,ArthurD.Kahn(NewYork:Grosset&Dunlap,1970),pp.110148.卢卡奇主张一种更具活力的“现实主义”小说,应当有别于所谓客观叙述的“自然主义”。他举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为例,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开展及情节的戏剧性安排,将读者带到高潮,从而认同作者预设的主题。从这意义上说,自然主义仅仅做到“叙述”,而“现实主义”应当做到的是“描写”。而恰恰是这一点,在张爱玲看来是应当放弃的,她主张应当让故事自己来说话,让主题向“无厘头”叙事开放。

向大师致敬

事实上张氏采取“参差的对照的写法”来描写她对“真实的经验”,加之“古老的记忆”,遂构成其独特的内心世界,造成繁富而复杂的文本。这种对于一己内心体验的强调,却应合了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的潮流。这方面她没作多少表示,但通过她对绘画的一些见解给我们带来启示。她赞赏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一路所代表的非具象画派,自然对于“超写实主义”也产生心灵感应,而在称赞塞尚没有把超写实“意境发展到它的尽头,因此更为醇厚可爱”时,无意间露出玄机,提供了一把理解她创作奥秘的锁匙。但我们须小心提防,不要就此把张氏简单地归类于“现代”。她在“写实”和“超写实”之间徘徊,诉诸“参差的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其广袤无垠、复杂细腻的记忆与感受,以无量的色彩组合法编织回旋往复的巴洛克图纹,而这——如她所声言——乃源自“古人”的“配色”经验!并铮铮告诫现代人:“我们已经忘记了从前所知道的。”

亦中亦西,而超乎其上,制定适合自己的书写范式,这也是张爱玲的特立独行之处,彗星般惊艳于1940年代的中国文坛。《谈画》一文谈到塞尚晚年的一幅自画像:

他的末一张自画像,戴着花花公子式歪在一边的“打鸟帽”,养着白胡须,高挑的细眉毛,脸上也有一种世事洞明的奸猾,但是那眼睛里的微笑非常可爱,仿佛说:看开了,这世界没有我也会有春天来到。——老年不可爱,但是老实人有许多可爱的。

犹如置身于向大师致敬的行列中,俏皮而豁达,其温馨的爱心不仅光披于塞尚,也遍及所有可爱的老年。

同类推荐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江的边缘,海的边缘,是水的边缘。淡的边缘,咸的边缘,是生的边缘。边缘之人往往麻木。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于求生和毁灭之间,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人怀警惧,心无块垒,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边缘寂寞。边缘美丽。远离了神话之后,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平及暴烈之间,幸福与痛苦之间。空灵与物化之间,生存与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 2010年中国时文精选

    2010年中国时文精选

    本书精选了2010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文。这些文章反映了2010年度我国时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本书介绍了一种职业——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些死者有的是远赴海外工作的儿子,有的是看上去很乐观却选择自杀的朋友,有寄托了三代人关爱的小孙女,也有死于恐怖袭击的记者……本书以国际灵柩送还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这个女强人为主线,从死者的家属、新入社员工、创始人、灵车驾驶员,以及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围绕国际灵柩送还这一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死亡关怀”,来搭建生死之间的桥梁,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
热门推荐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今天我们如何做班主任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今天我们如何做班主任

    班主任理论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针对庞大的班主任队伍和他们极为重要的工作,班主任理论应该是争奇斗艳,应该有它的深度,应该成为推动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武器。多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艰难进行中,也时时有着迷惘、困惑和浮躁。班主任工作的改革虽有很大的成绩,但也常常是步伐不大、步履不整,呈走向不坚实的状态。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卸下班主任背负的“因袭”重担。这既要归因于理论的力度不强和影响不深,也要寻找其他原因。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息息相关。
  •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宏观问题解析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宏观问题解析

    本书分为“理念创新篇”、“当代企业改革篇”、“老工业基地改造篇”等7篇,收录了《知识经济时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转化观》、《对我国银企关系和产融结合问题的探讨》、《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共28篇论文。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从统观全局的高度,依循中国历史五千年的分分合合为主线,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隋唐时期的大一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元明清的大一统和近代中国的统一发展几个历史阶段,简洁、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的历史事件,使读者由点及面,乃至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中国历史,增加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 tfboys,剩下的盛夏去哪了

    tfboys,剩下的盛夏去哪了

    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看就知道了。记得加我QQ2032474962不喜,勿喷,我们都是文明人
  • 无限之自由追求

    无限之自由追求

    本书是无限流,本书只有两个主题:一、自由追求=追求美女二、追求自由=自由意志1:这是新人新书,请体谅些2:本人因为工作原因很有可能更新不是很稳定3:本人会虚心接受读者意见,但前提是不违背我的大纲4:觉得本书不错就接着看,觉得本书不行,就点红色八叉,本人听不得辱骂5:本书会是多女主的小说6:求收藏、点击,谢谢了
  • 天惊系统

    天惊系统

    万年不见的废材之体,家族的残忍抛弃,来自地球的富二代,莫名的穿越,来自异界的神秘系统,废材之体转眼变化,妻子狠心的抛弃,情易伤,人易醉,为爱独闯神界,如此胆气,谁与争锋,欲上天上天,成为人上人,我会踏上世间的巅峰,只为了自己心中最后的思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什么时候再见你的美好

    什么时候再见你的美好

    女主叶灵前世是百妖之王,今世却是不起眼的高中生。一切生活都很正常,直到遇见他。一切都变了,一千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 兄弟难当

    兄弟难当

    一声兄弟一杯酒,一生相携一起走;喝最烈的酒,走最烂的路,交最铁的兄弟,交最好的朋友。我们一直在路上……
  • 冷王的绝宠医妻

    冷王的绝宠医妻

    她,慕小小,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天才,为了逃婚穿越成了一无是处的废材。孰不知,丑颜之下是绝色,呆傻背后是智慧。当一切褪去,剩下的只有光芒万丈,凤惊天下。而剥开这层外衣的男人,早已失了心,乱了神,将她捧在了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