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4800000045

第45章 殷明珠与19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1)

一、前言:重构一段电影文化史

1922年2月1日国产片《海誓》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开映,殷明珠(1904—?)在片中饰演女主角,这对于当时电影观众来说,是一件见怪不怪之事。说“不怪”,此前已见过不少女明星,大多在好莱坞影片中;说“见怪”是中国女子上银幕远非易事。此时本土电影工业刚起步,还没有演员的专门人才,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女子不愿涉足演艺界,社会也不鼓励有趣的是,有人举美国的例子说明女演员从影的困难,如许墨卿:《对电影演员说几句话》:“中国的社会,正在新旧过渡时代,电影却在萌芽初茁,演员进步的阻力,一定很多,不要说中国,就是先进的美国,尚且免不了。譬如女明星EthelRosemen最初投身电影界的时候,伊底丈夫,很反对伊的主张,后来伊竟和伊底丈夫离婚,方才遂了伊的素愿。”见《电影杂志》,1卷4号(1924年8月)。,如在“文明戏”中,官方明令禁止男女同台演出,女角皆由男子扮演。

殷明珠并非中国电影第一个女演员,数月之前也是在夏令配克放映过《阎瑞生》,轰动一时,不光是根据人所皆知的凶杀新闻改编,也因为是第一部国产故事长片,与世界电影开始接上了轨。片中被杀的王莲英是个妓女,拍电影时找不到演员,结果找到一个从良了的妓女来扮演。按照电影史家的说法,《海誓》是第一部国产“爱情片”。关于《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早期故事长片的论述,见李少白:《影史榷略:电影历史及理论续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页302—340。按今日的理解,在电影类型中“爱情片”是正宗“文艺片”;就像奥斯卡颁奖,得奖的如曼丽·史翠普或茱丽·罗伯特,比“喜剧片”的女主角荣耀得多。称殷明珠是国产“爱情片的第一个女主角”见郑逸梅:《但杜宇和殷明珠》,载于《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页322。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和亚细亚影戏公司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等片,片中的女角都由演“文明戏”的男角反串。同年黎民伟在香港的“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片中妻子这角色由黎民伟自己扮演,其妻严姗姗扮演了丫头,成为“中国电影的第一位女演员”。而在《阎瑞生》中扮演妓女的“四小姐”要“退居其二”。见程步高:《影坛忆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页111、49。,或“中国影坛第一位走红的女明星”说殷明珠是“中国第一女主角”不够准确,见公孙鲁:《中国电影史话》(香港:南天书业公司,1961),页39。在《阎瑞生》中演妓女王莲生的王彩云被称为“上海影坛第一位女演员”,而殷明珠则称为“中国影坛第一位走红的女明星”,见许朋乐主编:《海上电影溯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页13—14。,都是谨慎而中肯的说法。

在电影史上,殷明珠不像阮玲玉、胡蝶或周璇等家喻户晓,连一些近年出版“老明星”之类的书中也不见这位“一姐”的芳踪,虽不能不说是缺憾,也正反映其“知名度”状况。其实在当年她已被公认为“电影明星中资格最老者”李允臣:《电影女明星小传·殷明珠》,《红玫瑰》,2卷27期(1926年5月)。,但1926年底上海首次评选电影皇后,她初选出线,列于头十名中,结果后冠落在明星公司的张织云(1905—?)头上。1927年11月《良友》画报专版刊登“中国电影界先进女演员”,有11位上榜,偏偏漏了殷明珠。见《中国电影界先进女演员之一班》,《良友》,第22期(1927年11月),页20。

其实在《海誓》拍摄之前,殷明珠已被称作“FF女士”,在“交际界”中名震一时。FF即ForeignFashion(西洋时髦)的缩写,因为她剪短发、穿西装,生活作风“洋气十足”见郑逸梅:《影坛旧闻——但杜宇和殷明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页15。;她还能骑马、游泳、开车等,活脱一个“中国制造”的好莱坞明星。事实上她取名“明珠”也与风靡当时的美国女星“白珠”(PearlWhite,1898—1938)有关。本文抉幽钩沉,与其在于评价殷明珠的优劣浮沉,要讲的毋宁是一段文化史,即关于殷明珠的从影传奇与好莱坞明星文化的纠葛,不仅涉及“明星”一词的来由,也涉及时尚、性别、商品物恋等话题,对于打造1920年代初上海的都市景观来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明珠与白珠:从影迷到从影

1904年殷明珠生于江苏吴江县,家中世代缨,书香盈门,曾祖父辈多为清代翰林。其父是个画师,略有名于时。明珠幼年时丧父,家道中落;十三岁时随家迁居上海,十五岁就学于西人开办的中西英文女学,成绩优异,能说一口流利英文。她性格开朗,长得胖嘟嘟的,喜欢运动,爱好洋场的时髦习尚,如郑逸梅说:“明珠具新头脑,新风格,什么舞蹈、游泳、歌唱、骑马、踏自行车、驾亨斯美(美国蜂雀牌汽车译音),她都有一手。在旧社会风气未开时,这一系列的玩意儿非一般闺秀名媛所敢尝试”,“FF女士”的名号由此而来。见郑逸梅:《影坛旧闻——但杜宇和殷明珠》,页15。

殷明珠在女校读书,尤其喜欢看电影,那时上海有数家西人经营的电影院,好莱坞影片源源而来。一系列描写侦探盗贼之类的连续长片,如《宝莲历险记》(ThePerilsofPauline)、《爱莲娜新历险记》(TheNewExploitsofElaine)、《大阴谋》(TheBlackSecret)等,女主角皆由白珠饰演,深受一般观众喜爱,殷明珠也大为倾倒,时常模仿她的装束。其实不光是白珠,凡影片中的女星对于骑马、游泳、开车等于家常便饭,而FF所模仿的正是好莱坞作风。

白珠

我这里好似在追踪“一个明星的诞生”,却发觉文字记载中“明星”头上不免闪烁着光环。关于殷明珠的生平传记,数郑逸梅(1895—1992)的《影坛旧闻》(1982)一书最为显要,然而很多历史细节被省略了。郑逸梅数度书写但杜宇和殷明珠的事迹,各文本详略不同。见《从〈海誓〉谈到上海影戏公司》,《中国电影》,1957年第3期;《影坛旧闻——但杜宇和殷明珠》;《但杜宇和殷明珠》,载于《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其中《但杜宇和殷明珠》源自《一对银色夫妻但杜宇和殷明珠》,刊于香港《大成》杂志,第110期(1983年1月),页57—59。个别字句有改动。按:此文及其他在香港出版的有关殷明珠资料,皆由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黄爱玲女士所惠示,在此谨致谢忱。书中说到“FF女士”是她的中西女校的同学们给起的,并由社会人士使之传播开来。这一过程应该有不少故事,根据1924年《电影杂志》中朱瘦菊的说法:“儇薄子以其蛮靴卷发,有西方美人风味,因加之以ForeignFashion西式的徽号。”海上说梦人:《〈海誓〉中之FF》,《电影杂志》,1卷1号(1924年5月),页癸1。可见FF伴随着不同的观点和情绪,这段话也使这一“过程”富于想象的空间。

殷明珠原名尚贤,小字龙官。《影坛旧闻》说“明珠是她的别名,后来作为艺名”。关于取名“明珠”有不同说法,大多说她因为倾慕白珠而取。如李允臣:《电影女明星小传·殷明珠》,《红玫瑰》,2卷27号(1926年5月)。但据殷明珠1922年在《快活》杂志上自述:“影戏诸艺员中,予尤服膺白珠女士。时人称之曰‘宝莲’,盖以《宝莲历险记》一剧而得名也。其表情之妙,实非碌碌余子所可企及。予何幸乃得与女士同名。女士名珠,予也以珠为字。”殷明珠:《中国影戏谈》,《快活》,第9期(1922年3月)。

但杜宇

看来她早已取名为“明珠”,与“白珠”是一种巧合。既然坦陈其对白珠的仰慕之情,如果真的取名模仿,也不必否认。另一种说法是她到了上海之后取的,应当在进入中西女校之时,嫌原名不雅,因此改名为“明珠”。学校为西人所办,或许学生该起个洋名字,她确有西名PearlYoung(又作PearlYang或PearlIng)K.K.《F.F.》中作PearlYoumg,疑Youmg当为Young,见《半月》,1卷2号(1921年9月)。PearlYang见李允臣:《电影女明星小传·殷明珠》,《红玫瑰》,2卷27期(1926年5月)。另有书作PearlIng的,见《良友》画报,第41期(1927年11月),页20。,即单名译为“珠”了。

1921年在“交际场”上殷明珠与但杜宇初次相遇。所谓“交际场”或“交际界”似属上海都市传奇的一个有趣关目,至少在1920年代初已经出现,且如殷明珠已被称为“交际界明星”或“交际界之花”。陈小蝶在《春申旧闻》中说到“交际花”的特别含义:“皆名门闺秀,出身教会学堂,每有名流胜集,则敦请参加。珠光宝气,望若神仙。”陈定公:《春申旧闻》(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71),页42。那是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交际花则象征着它的教育资本、都市景观与文化启蒙。

这位但杜宇(1897—1972)属新进名流。他原籍贵州,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但明伦为《聊斋志异》作批注,遂名垂文史。十三岁时丧父,门第凋敝,后来携母等来上海谋生。其时上海流行美女月份牌,杜宇即在这一行当中崭露头角。他聪明绝顶,单看其《杜宇百美图》便和沈泊尘、丁悚的风格大不一样,完全是新潮开拓。在这交际场中,这位来自僻壤的小伙子正闯荡出一片天地,已经与人合资从一个洋人那里买下一架旧摄影机,踌躇满志地准备自己拍电影了。

但杜宇作《和好如初》

殷明珠与但杜宇一拍即合。两人不但生世相似,兴趣爱好也相近。其实杜宇是个影迷,也是白珠的粉丝。1917年为包天笑主编的《小说画报》作一幅《和好如初》的插图,题曰:“美国著名影戏大家宝莲女史侦探戏中之一幕”,口吻很是虔诚。可以想象两人倾谈之际,惺惺相惜,甚为投机,他对明珠久闻其名,当下邀请拍电影,她欣然应允。

《海誓》的故事梗概:富家女殷福珠幼失父母,依兄度日。她去海滨探望患病的舅父,于是与穷画家周选青堕入恋爱。情深之际立下誓言,如果负约的话她将投海而死。后来在富有的表兄追求之下,她答应嫁给他。正当在教堂结婚成礼之时,福珠想起以前的誓言,逃出教堂去找周选青,遭到拒绝,遂赴海践誓。周随即得知真相,追至海滨。福珠正纵身欲下,他及时赶到伸出援手,影片以终成眷属而圆满结束。

《海誓》广告

《海誓》使殷明珠一鸣串红,实际上影片占了她不少便宜。当时《申报》上的广告大书特书“FF殷明珠女士杰作《海誓》六大本”《申报》,1922年2月6日,第12版。,或如《新闻报》大字标出“请看F.F.杰作”《新闻报》,1923年3月3日。,卖点在于FF的名气。大多数观众冲此而来,为了一睹殷氏的风采。影片女主人公叫“殷福珠”,与殷明珠真名相似,故意使用“影射”策略,为的是使观众看真人更甚于看故事。《海誓》见世后数年间流转放映于上海各影院,据说卖座之盛,超过舶来片。的确与外国片相比,本土片流通方便,或租赁费用较为低廉,其重映频率也较高,除这些原因之外,FF具有特别的号召力。如1923年3月《海誓》开映于法国影戏院,《申报》广告云:“钟鸣七下,满座牌已高悬铁棚之外。此片表情确有过人之处。殷明珠之一举一动,无不描摹入神。”《海誓片之开演》,《申报》,1923年3月10日,第17版。又如6月的《申报》云:“《海誓》影片,前晚映于新海伦,颇受顾客欢迎,连映四夜,坐客皆满。咸以殷女士之表情,实足满意也。”《海誓今日映于法国影戏院》,《申报》,1923年6月11日,第18版。也有截然相反的批评,如同年7月《最小》报中楼一叶说:“其最为是片之玷者,则殷明珠之表情也,几乎无一处不出之浮滑。”楼一叶:《评海誓》,《最小》,1923年7月7日。对于片中“西式”表现的批判性陈述,见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中国电影发展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页46。不管怎样,由《海誓》催生了最初的国产片评论,而殷明珠则标志着国产电影“明星”的诞生。

《申报》上的曼丽·毕克福

当时观众对国产片不看好,但出自爱国心理,评头品足之余也勉励有加。对《海誓》的不满大多集中在情节或场景有欠“逼真”方面,如有的指出福珠去看她舅父,去时带一只手提皮包,出来时换了一只日本式的藤夹,于是觉得莫名其妙。或者“福珠要蹈海时,面带笑容,就好像拿着蹈海看作一件好玩的事似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朴维政:《我对于海誓的意见》,《影戏杂志》,1卷3号(1922年5月),页27、68。郑逸梅曾撰《从〈海誓〉谈到上海影戏公司》一文,对于《海誓》开映后“毁誉参半”的情况“胪列”颇详。原载《中国电影》,1957年第3期。后来在《影坛旧闻》中不再提及。但杜宇初拍电影,技术和设备都极简陋,这类例子颇多。有趣的是,国人看惯了好莱坞电影,耳濡目染,动辄以之为标准。如周瘦鹃(1894—1968)在影片开映数天之后即在《申报》上发表《记海誓》一文,可说是第一篇像模像样的国产片影评鹃:《记海誓》,《申报·自由谈》,1922年2月4日,第8版。在此之前,1921年7月1日《阎瑞生》开演,7月11日、12日连续刊登了木公《顾影闲评》一文,其实可视作一篇对于《阎瑞生》的影评,然而周瘦鹃的《记海誓》紧跟影片的开映,更像是一篇标准的影评,从题目到写法要自觉、规范得多。,文中认为殷明珠在某些情节的表演“表情俱佳”,但与好莱坞明星恼门·塔文(NormaTalmadge,1893—1957)或曼丽·毕克福(MaryPickford,1892—1979)相比,“固相差尚远”。不过最后希望《海誓》的制作者“精益求精,勿自馁退”,并乐观表示国产电影由此“发轫”云。这番评论在今天读来不免感慨系之,从最近几部把“大片”搞砸的例子来看,百年之后的中国电影仍带着“先天不足”的胎记,悲夫!

另外饱受诟病的是影片过于西化,不光人物皆穿西装,室内家具等全是西式,当然在表现爱情方面也颇为大胆开放,以致有人以中西风俗迥异为由,要求把剧中男女拥抱的镜头删除掉。楼一叶:《评海誓》,《最小》,1923年7月7日。这部电影如此洋派,体现了殷、但的共同作风,两人初次合作,不仅心有灵犀,且种下爱根。碰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也是个画家,不知是否杜宇有意作自我影射,埋下伏笔。后来杜宇对明珠展开追求,却遭到殷母的反对,恐怕有辱诗礼家风,不许明珠再拍片。三年之后,她冲破阻碍重又回到影坛,1926年与杜宇结婚,成为中国第一对“银坛夫妻”而传为美谈。

三、“明星”的来由与时尚杂志

殷明珠名声在外,在拍《海誓》之前即给印刷媒体瞄上,在“西洋时髦”上做文章。1921年先是《时报图画周刊》刊出她照片,9月里周瘦鹃主编的《半月》杂志上有KK执笔的《F.F.》一文,颇为别致,开头说:

同类推荐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这是约翰·巴勒斯出版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正如当年的《大西洋月刊》主编W.D.豪威尔斯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类,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它,有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对于生活在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人来说,读这本书,无异于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精神之旅。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李国文经典散文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李国文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李国文四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如《我心匪石》《一条悲哀的狗》《他为什么迷上巴黎》《人的半径有多大》等名篇,包含对生活的见解、对历史的追问、对社会的思考、对时事的反思等,李国文的散文有学问,具真性情,也有一种洞明世事的敏锐的观察力,尤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颗超然的自由的心,唯其如此,方能获得从容和自信。那些恣肆放言、散淡自在的文字,都是他的“尽意”之作,许多篇章,气势一直环绕于历史和现实之间。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纳兰词精编

    纳兰词精编

    纳兰容若传唱300多年的清词丽句,畅销7年修订版!内含57幅唯美古典画作,词画交相辉映,一代翩翩佳公子笔下的绝美情韵跃然纸上。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娘娘威武

    重生之娘娘威武

    又名一叶之洲前世善良心大的叶逢春,漂漂亮亮地把自己坑死后,幸而上天眷顾,一朝重生!她发誓要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什么?甜甜小奶狗将军?!爱了爱了!呦吼!温润百科大国医?!来我碗里!哈哈!老醋狼狗定远王?!永结同心!吸吸!高冷如仙大琴师?!吸口仙气!嘿嘿!傲娇最萌洪国公?!一起逆袭!哟西!病娇美人小优伶?!半路杀出!本文最大亮点:女主后宫,照单全收!(后期)不喜勿喷,封面来自网络!女主专情,但不专一!一专专六!(1v6重生文,叶子和她的后宫都重生了!)从定远王妃,到三日太子妃,再从一国国母,到一朝女帝!欢迎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们入坑吖!
  • 幻界奇世录

    幻界奇世录

    我得儿意的笑,乐逍遥。骑着毛驴的并不都是屌丝,亦可能是小鱼儿,玉公子。
  • 只不过是悲伤

    只不过是悲伤

    爱与恨的边缘,他徘徊挣扎,如果说结束是另一个开始,为什么他还穷追不舍?她因为寂寞而错爱?而他却认定了她的一辈子,是上天的作弄还是命运的安排?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爱情,他的生活就是友情,所谓的兄弟是两肋插刀。?还是利益的合作。?痛苦,让他迷茫,背叛,让他愤怒,最后他将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摩天轮上的幸福

    摩天轮上的幸福

    他说他会永远陪她,在笑。唇边勾起淡淡的弧度,一朵稚菊从嘴角绽开。她说永远都不要对她说对不起,因为她爱他。她还说,如果爱上了别人,就一定要跟她说。重要提示:第六章、第七章报废
  • 不灭狂帝

    不灭狂帝

    玄幻大陆,武道为尊,强者弹手灭山河,威镇天地。华夏大地年轻的武者独孤败天,意外带着神奇宝物来到这个世界,看独孤败天怎样成为一步一步踏上巅峰成为一代强者。
  • 我恋爱啦

    我恋爱啦

    冷酷慢热小别扭男偶像×活泼开朗超可爱女编外人员外人面前高冷的偶像实际上是个爱撒娇的小孩子,任凭林音音和谁说谁都不相信,没有人会相信的,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星星和太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啊!
  • 仙菩

    仙菩

    心爱之人离奇失踪,无知少年韩梅九苦寻无果,意外入神秘古塔,度过了一个惊悚的夜晚,一段荒古秘闻逐渐浮出水面,看平凡体质如何逆天而向,斩尽前路敌,踏上武道巅峰。
  • 彼时爱未禁

    彼时爱未禁

    逝者如斯,繁花落尽之后剩下的只有枯黄,那爱情呢?爱是一辈子的事。爱了,就是爱了,不顾一切,只能勇往直前。弟弟爱上了姐姐怎么办?无法改变的烙印禁锢了彼此的身份,无法逾越,当彼此分开才发现是场血缘的误会。
  • 甜心驾到,恶魔校草靠边站

    甜心驾到,恶魔校草靠边站

    传言说:廖大校草帅的人神共愤;传言说:廖大校草不近女色,非常高冷;传言说:廖大校草有很重的洁癖;传言还说了:廖大校草有个神秘未婚妻是印家大小姐印紫曦。啊喂!等会儿,怎么越说越离谱了?是,他是帅的人神共愤,可是后面那几条是怎么回事?印紫曦就纳闷了,要是他不近女色,有很重的洁癖的话…那每次死皮赖脸要吻她的是谁?要是他高冷的话…那每次在她面前动不动装无辜,一言不合就撒娇耍赖皮的是谁?至于说她是他未婚妻的那条,那就不是她自愿的,好吗?唉!果然传言不可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