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4800000038

第38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1)

——1920年代通俗文学与电影的整合及其文化政治DavidW.Griffith现今通译为“格里菲斯”。在1910至1920年代有多种译法,本文的引文均依照原文。

本文上半部分原以《格里菲斯与中国早期电影》为题,发表于《当代电影》第134期(2006年11月),今重新加以订正,第六节以下皆为增补,并冠以新题。其初稿曾在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ICAS)上宣读(上海,2005年8月20—24日);在美国电影与传媒研究学会(SCMS)举办的年会上宣读(温哥华,2006年3月2—6日);在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举办的《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国际会议上宣读(2006年6月18—19日);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宣讲(2006年6月21日)。此研究课题获得香港大专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资助局(RGC,2007—08,项目编号640507)、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的研究资助(2006);得到章培恒、郑树森、李欧梵、王德威诸位先生的支持和鼓励;另有傅葆石、卢晓鹏两位先生提出宝贵意见;与孙绍谊、纪一新、吴国坤、汤惟杰诸同学同道相切磋,获益良多,在此谨致谢忱。

格里菲斯的历史与记忆

在1920年代上半期的中国影坛,格里菲斯(DavidWarkGriffith,1875—1948)可说是光焰万丈。报纸常用“万人空巷,风靡一时”来形容其影片上映的盛况见《赖婚》广告,《申报》,1922年5月20日,第1版;10月15日,第1版。,甚至说“皆以竞映葛雷非士之影片为荣耀”君平:《三大明星合演之佳片》,《申报》,1923年10月1日,第18版。,明明是广告的夸张,却造就了格里菲斯的中国传奇。曾几何时,像在好莱坞一样,他的名字在中国也沉入遗忘之河,成为历史往迹。正如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对于新旧大陆的地名研究所示,集体记忆与民族“想象共同体”相纠缠,或如福柯所说印刷物中历史记录的“见与不见”,受到社会权力机制的操控。在20世纪中国,有关格里菲斯的集体记忆历经沧桑,与“革命”的意识形态相颠簸。在60年代的正统电影史中,他的名字是同美国影响一起被铲除的。JayLeyda(陈立,1910—1988)于1971年出版了《电影》(Dianying:ElectricShadow)一书,被英语世界视作有关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之作,但他对于格氏在中国的情况不甚了了,提到那部善意表现华人的影片《残花泪》(BrokenBlossoms)时,不无困惑地说他不清楚该片是否在中国放映过。JayLeyda,Dianying:ElectricShadow(CambridgeandMass.:TheMITPress,1971),p.32.1993年毕克伟(PaulG.Pickowicz)教授发表《情节剧再现与中国“五四”电影传统》一文,论述好莱坞与“五四”的密切关系,已是打破禁忌之作,石破天惊地提出在1920年代“鸳鸯蝴蝶派”的电影要比“五四”文学要“现代”得多。PaulG.Pickowicz,“MelodramaticRepresentationandthe‘MayFourth’TraditionofChineseCinema,”inEllenWidmerandDavidDerweiWang,eds.,FromMayFourthtoJuneFourth:FictionandFilminTwentiethCenturyChina(Cambridgeand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3),pp.295326.该文约略点到格里菲斯在当时中国的盛况,然而对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情节剧”(melodrama),格氏也是主要打造者。在1996年郦苏元、胡菊彬的《中国无声电影》一书中,这一盛况得到了更为肯定的反映。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页148。特别近数年来,随着早期电影记忆不断出土,对于格里菲斯愈加重视,资料挖掘也越趋细致,但不无遗憾的是,一般所依据的材料不外乎郑君里1936年《现代中国电影史略》中的一段话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见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页1398。,其中对于格里菲斯在华上映的影片开列了一份可观而不全的清单,主要问题在于说《赖婚》(WayDownEast)在1924年春到中国,则弄错了时间。事实上是在1922年5月先在上海献映,后至天津和北京放映。虽然只差两年,但格里菲斯在中国走红而臻至巅峰并促成国产电影的成形,恰恰是在这两年。根据《申报》的电影广告,自1922至1924年间在上海各影院共上映了至少10部格氏影片,最突出的是《赖婚》上映不少于五轮;《重见光明》(TheBirthofaNation)、《欧战风流史》(TheGirlWhoStayedatHome)、《乱世孤雏》(OrphansoftheStorm)、《孝女沉舟》(TheLoveFlower)各不少于两轮;《党同伐异》(Intolerance)是旧片重映,也放了两轮;《不幸之婚姻》(FatalMarriage)、《最大之问题》(TheGreatestQuestion)和《恐怖之一夜》(AnExcitingNight)各演了三四天;而《残花泪》只映了三天就被因故腰斩了。根据《申报》的放映记录:《最大之问题》,1922年2月19—23日,上海大戏院;《赖婚》,1922年5月22—29日,上海;《赖婚》,1922年10月6—23日,上海;《残花泪》,1923年2月9—11日,卡尔登影戏院;《重见光明》,1923年6月25—30日,卡尔登;《欧战风流史》,1923年8月9日;15—19日,申江大戏院;《乱世孤雏》,1923年10月1—7日,卡尔登;《不幸之婚姻》,10月1—4日,申江;《党同伐异》(即《专制毒》),1923年10月18—23日,上海;《党同伐异》,1923年11月2—8日,申江;《赖婚》,1923年11月9—18日,申江;《孝女沉舟》,1923年12月26—29日,卡尔登;《赖婚》,1924年2月10—17日,申江;《赖婚》,1924年2月18—24日,沪江影戏院;《乱世孤雏》,1924年4月1—7日,上海;《恐怖之一夜》,1924年4月28—30日,卡尔登;《重见光明》,1924年5月5—11日,上海;《欧战风流史》,1924年6月25—27日,沪江;《孝女沉舟》,1924年7月31—8月3日,上海。这放映记录不一定精确无误,也不一定能说明格氏影片在上海的放映实况,如很少在《申报》上做广告的维多利亚影戏院,是否也有放映过,有待考察。

《申报》的格里菲斯介绍

如郑君里所说,中国“爱情片”受格里菲斯的影响,这并无疑问,但我觉得格氏对于中国早期电影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在1923年6月《申报》首次刊出格里菲斯的照片,介绍他“为现今美国电影界最著名之导演家,亦发迹利用电影之鼻祖。当葛雷菲斯研究活动电影时,公众以影戏为一种殿末之际余兴,以是屡排在杂玩歌剧之后”《申报》,1923年6月2日,第17版。。这一看法至今不变。电影史家对于格氏的作品见仁见智,但对于他使电影从“余兴”转变为“艺术”这一点上,众口一词。其实电影观念在中国也有这一转变过程,格里菲斯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20年代初中国电影工业兴起及在实践中形成“导演制”,这跟观念上一致认识到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密不可分;而在新兴的电影批评中,格氏的作品成为衡量电影艺术的标尺。再回过去看1910年代,当西式电影院取代了茶园与戏院,电影进入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境;一次大战之后好莱坞电影生产迅速占据垄断地位,中国电影市场也目睹了西方早期电影的发展,从滑稽短片、侦探连续片到情节故事片,也终于带来了格里菲斯崭新的电影观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在黑暗中摸索电影,等于瞎子摸象,其经历可谓艰苦卓绝。

对于格里菲斯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关系,本文不局限于“影响”或“接受”的层面,而在一个更为广阔复杂的印刷与影视文化的历史语境里讨论其意义。所谓“语境”意味着回到历史,但归根到底免不了一种记忆的“重构”,对于早期电影史来说,不得不偏重史料的发掘和细读,但另一方面影像离不开文字,也离不开书写传统,或许正是无声电影的主要特征。于是因文生象,缘影求文,本文从文字、文学乃至文化的角度来看格里菲斯及其影片,或许能为早期电影史研究提供某种参考。

二、回顾1910年代:周瘦鹃的《影戏话》

《申报·自由谈》自1919年6月起连载周瘦鹃(1894—1968)的《影戏话》,至次年1月刊出14篇,大约是中国人最早、最全面谈论西方电影的文献,其独特的“文人”视角,不仅见证而且积极回应了世界电影那个从“余兴”到“艺术”的转变过程。这一点史家早有共识,如程步高:《葛礼斐斯成功史》:“盖因葛氏出世,电影渐由幼稚时代而入于成人时代,竟进而为美国的第五种大实业,又进而为世人的普遍嗜好,更进而为高深的艺术,想发明者爱迭生氏,亦所不料。”《电影杂志》,1卷1—9号(1924年5月—1925年1月)。近时表述见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经过一二十年的普及,电影不再为人们所陌生。人们感到它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给人以教育。”(页32)然而这一认识如何发生在中国场景中尚未得到充分探讨。约1914年起周瘦鹃便经常光顾维多利亚(VictoriaTheater)、夏令配克(OlympicTheater)、爱普庐(ApolloTheater)等外商开办的影戏院,不仅嗜影成迷,还不断将自己喜好的影片写成“影戏小说”,在《礼拜六》、《游戏世界》等杂志上发表。《影戏话》历述他所看过的影片,按照侦探、滑稽、言情等类型逐一道来。作为以“哀情”小说成名的“礼拜六”作家,周氏最欣赏具有文学性的影片,对于那些以机关布景取胜或专搞笑噱的影片不以为然,且对于影戏院成为青年男女“情欲之夜市”也抱有顾虑,但他持开放态度,充分评估了那类影片的娱乐性。经过数年的观察,他看到了世界上电影发展的趋势,于是加以鼓吹。《影戏话》一开头说:

影戏西名曰Cinematograph,欧美诸邦,盛行于十九世纪,至今日而益发达。凡通都大邑,无不广设影戏院,千余所至数十所不等。盖开通民智,不仅在小说,而影戏实一主要之锁钥也。《影戏话》(一),《申报》,1919年6月20日,第15版。

既提倡电影的教育功能,就自然产生发展本土电影的要求,相比之下,周氏感慨地说:“开通如上海,亦未尝见一中国人之影戏片与中国人之影戏院,……欲求民智之开豁,不亦难乎,吾观于欧美影戏之发达,不禁感慨系之。”《影戏话》(二),《申报》,1919年6月27日,第14版。

将近1919年底,周瘦鹃在维多利亚影院看了格里菲斯的《世界之心》(HeartsoftheWorld)和《党同伐异》(Intolerance,他译作《难堪》),欣喜不已,连续三篇《影戏话》都谈格里菲斯,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世界之心》:“情节布景,并叹观止。因深佩美国人魄力之伟,思想之高,即此一片已足窥见其国中文化美术之发达矣。”《影戏话》(十一),《申报》1919年11月18日,第14版。又特别介绍了《党同伐异》的内容及其谴责政治与文化暴力的主题,热情称颂格氏的创作动机,即出乎对于人类的历史与命运的普世关怀。这么强调“思想之高”,对于他自己半年前提出的以电影“开通民智”的主张,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申述。此时格里菲斯使他惊喜,满足了他对电影的期待。周氏又特意指出:“其所制片,妙在有一宗旨,期以极深刻之印象,镌入人心,不若侦探长片之以情节炫人,有非如却伯林、罗克之专以博人笑噱也。”虽然他非常赞赏卓别林(CharlesChaplin,1889—1977)和罗克(HaroldLloyd,1893—1971),也专门介绍过他们,但在格里菲斯面前不惜把他们比下去,却表达了他对电影的新认识:电影不仅是娱乐,在表现思想方面具有潜力。

周氏进一步介绍说:“格氏杰作凡三:一曰《难堪》Intolerance,一曰《世界之心》HeartsoftheWorld,一曰《国之产生》TheBirthofaNation。其在各国影戏界中,已占最高位置。”又加以形容:“美国格立司氏,为影戏界制片健将,他人均不之及,如神狮登高长啸,百兽皆为慴伏。”《影戏话》(十四),《申报》,1920年1月12日,第13版。如此高度赞赏格里菲斯,固然转达了来自世界影坛的信息,也是基于他个人这些年的观影经验。他对格氏的“宗旨”的解说,所谓“期以极深刻之印象,镌入人心”,尽管笼统,却抓住了格氏影片生动刻画心理的特质,当然也蕴涵着对于电影是一种“艺术”的认识,事实上是跟格氏的一系列电影技术的创新分不开的。

1910年代中期西式电影院不断增长,原先放映电影的茶园也随之消失。淘汰过程中有官方的干预,如1909年12月《申报》有一幅“禁止影戏”的图画,老城区内某茶肆开演影戏,因“男女混杂”,“大伤风化”等原因,遭到当局禁止。见《申报图画·本埠新闻》(宣统元年十一月廿五日)。另1911年6月上海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有7条规定,如不准男女挨坐、不准上映淫秽影片等。见夏东元主编:《二十世纪上海大博览》(上海:文汇出版社,1995),页140。另外《申报》在1912年4月刊有王钝根(1888—1950)《影戏园》的短文,把影戏院描写成秽气刺鼻、万声嘈杂、混乱不堪。等他看完影戏跑出来,“回忆所遭,不啻游地狱归也”。钝根:《影戏园》,《申报》,1912年4月29日。实际上文中讲的“污泥沟之西”的那个“破屋数椽”的“影戏园”,实即是称作“幻仙”的“五分钱影院”。从王氏所表达的厌恶之情来看,这类早期影戏院作为“余兴”的观念走到了尽头。

同类推荐
  • 启蒙与格物

    启蒙与格物

    近几年来,编者闲暇无事,先后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视点,选择了一些名段和警句,写下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又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找到所需内容,将它分为圣贤论“立志”、“成业”、“治学”、“修身”、“齐家”、“处世”、“为政”、“人生”、“养生”共九个部分,编纂成册,约达30万字,以便自己经常温习,并与亲人好友共勉。
  • 时光深处的柔软

    时光深处的柔软

    周遭浮躁个人乏力时,走进那片时光,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心的抚慰与拥抱,你会因此拉近与真与善与美的距离,你会强烈地意识到阅读才是最奢侈的享受。不想迷失自己的人,向往真善美的人,以满腔热情想与生活来个熊抱的人……来吧,捧起《时光深处的柔软》,你便与最美好的自己相遇了。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天下无欺:全国开展“三一五”保护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天下无欺:全国开展“三一五”保护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
热门推荐
  • 简少的异能娇妻

    简少的异能娇妻

    (女强男强,1v1)陆俞安识人不清,被人设计陷害,不仅公司被别人夺取,家产还全部被抢走,最后死于非命。上天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今生的她擦亮了眼睛,踢开渣男和贱女,并且追回那个爱她入骨的老公。让陆俞安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个完美集于一身的男人,就喜欢她呢?于是某日,她依偎在他怀里问:“亲爱哒,世界之大,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呢?”简易寒勾唇笑了笑:“因为不管在哪个世界,都只有一个你。”(超甜) 男女主无误会,一路都甜
  • 奥利给之战

    奥利给之战

    在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下午。由于一名名叫K博士的人将神秘粒子研究失败。K博士发现粒子未与特定的生物融合的时候,会在一天消失,因此就将粒子销毁,防止与特定生物融合,从而避免神秘粒子与人体结合而引起世界混乱。这种粒子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神秘能力,同时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副作用。......
  • 神仙不能死

    神仙不能死

    都道修仙好,只为享逍遥。三灾把魂烧,六劫让魄消。成仙虚飘飘,大道茫渺渺。不如凡人好,饮茶弄儿倒!这里没有儿女缠绵,这里也没有打怪升级,这里更没有装逼打脸;这里只有一个个鲜活的人,演绎着即不浪漫也不温馨的恩怨情仇!
  • 驰兵千万里

    驰兵千万里

    一个人的强大是有限的,无论是那虚无缥缈的仙,还是那高高在上的神,如果没有芸芸众生的瞻仰和恭维,没有他们的执念和信仰,他们确实只是一个笑话。一个人也许无法推翻一个王朝,一个神国,那么,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军队呢?强大,只是孤单,并不是孤独,力量,也不止是智慧、谋略、胆识和武力,还有团结和合作。请和我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大千世界,见证百族的荣辱兴衰,见证仙神妖魔人的风云争霸!在这里,你将亲眼目睹修真科技的发达和恐怖!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宏伟战争!
  •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一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一

    《警世通言》的40篇,风格较接近。作为话本小说集,虽然各篇不相联属,而且产生时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历经数百年,但它们沿着一个系统发展下来,仍具有相近的特色。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这篇小说都堪称完美。
  • 咫尺千年的爱恋

    咫尺千年的爱恋

    他的家境富可敌国可一直办傻子。直到遇见她。她天生丽质身居大山,二人都是不喜欢世俗之人,那样的相遇。那样身居大山平凡而又快乐的日子。可就在那日她被人玷污了,她留下一封字条“如有来世,再续今生之缘”就这样她走了,带着他的孩子走了,此后他是仙她是人。
  • 网游之帝涯

    网游之帝涯

    一个叛逆的少年,一个身患绝症想要最后圆梦的男人,加上一对双胞胎姐妹,还有一个永远都值得信赖的大叔。他们五个人,都是不甘命运的平凡人,准备从零出发,去拿下那最高的荣誉!
  • 穿越之毒辣弃妃出墙

    穿越之毒辣弃妃出墙

    穿越异世美男围绕,阴谋重围之中谁才能持她之手与她偕老?
  • 废材少爷是女生

    废材少爷是女生

    现代杀手王妖柒穿越到将军府极不受宠的“七少爷”凤妖柒身上。装丑也就算了,还是个傻子?傻子也就算了,还tm女扮男装?妖柒表示这人设……无力吐槽……意外惹了高冷的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咬牙切齿:“凤妖柒,你居然不傻?”凤妖柒无辜:“我什么时候说自己傻了?”太子殿下:好,我忍……太子殿下再一次咬牙切齿:“凤妖柒,你居然装丑?”凤妖柒道:“这是我保护自己的手段。”太子殿下:好,我再忍……太子殿下第三次咬牙切齿:“凤妖柒,你居然是女人?”凤妖柒道:“我……”太子殿下:忍不了了!!!你是个女的,本太子还装什么矜持。 于是,不久就出现了一幕极其诡异的画面…… 凤妖柒翻墙逃婚…… 太子殿下站在身后宠溺地看着她,凤妖柒下落,再惊悚地转头看着他,太子殿下声音尽可能的柔和:“我的未婚妻是想逃婚?
  • 绝色凌天之丑颜三公主

    绝色凌天之丑颜三公主

    现代古武世家的传人,重伤之后阴差阳错的来到一片大陆。穿越成了仓雁国爹不疼娘不爱的废柴丑颜公主。看看周围,这是公主的房间吗?嗯,比狗窝强些。太监找茬,贵妃使阴,公主暗算,皇子使诈.....扮猪吃老虎的游戏越来越好玩了。某夜,被一绝色男子满身杀气的捏着下巴,眸如星辰,“女人,你真有趣。”落下这一句话,便消失不见,二人的交集便如洪荒般开始了.....此女一分可爱二分睿智三分腹黑四分狠冽,人生八字箴言“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什么是对什么错,这世上有绝对的好人,有绝对的坏人么?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曾经,受尽波折,慢慢睁开眼,一切又要从头开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