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88100000047

第47章 西方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8)

从审美创造与审美表现意义上说,理性与情感的矛盾,只有通过审美道德论思想,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平衡。按照审美道德论的原理,审美处于优先地位,道德理性尊严是审美的目的。康德与尼采,代表着情感与理性的两个极端,虽然他们都重视审美在情感与理性之间的重要作用,但是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康德试图通过审美的道路,让知识与理性之间达到平衡,把美看作是道德的象征。在探索情感服务于理性方面,他确立了严格的思想原则,即道德理性的优先性与至上原则,使康德的美学具有特别的道德内容,义务与责任显示出康德美学的取向,与情感自由相比,显然康德更重视理性的尊严。尼采则强调生命意志的伟大力量,他重视生命意志的原始力量,即要像酒神沉醉般地热爱生命和放纵生命,像日神灿烂般地张扬生命和赞颂生命,将生命推展到思想的极端;他歌颂春天与沉醉,歌颂爱情与性,歌颂阳光与神圣,只让个体生命极端放纵沉醉。应该看到,在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生命放纵未尝不是人生的梦想,但是,将个体生命置于一切之上时,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放纵而不是生命的自律,而生命的放纵必然会导致生命的大毁灭。过分的生命约束会毒害生命,过分的生命放纵也会摧残生命,这就给西方美学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即从生命存在意义上说,情感与理性必然找到内在的和谐之路。只有在审美的自由与理性的自由的和谐中,才有生命的灿烂,情理之辩的意义正在于此。

艺术形式与审美精神的自由探索

4.3.1.形式的本质与艺术的有意味形式的追求

“形式”是艺术思想的独特载体,也是艺术思想的外在呈现方式,从艺术史或艺术传统意义上说,它有其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这给每个创造者提供了自由的想像与表现空间。也就是说,艺术的形式具有二重特征:一是形式的共性,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握某一艺术的基本特性;二是形式的个性,即在每一共同形式的背后,皆是艺术家自由个性的表演。例如,音乐的共同形式,是它的音色、旋律和曲式,但是,在这些共性背后,则是每个艺术家所赋予的独特个性,是艺术家精神个性的自我确证。再如,绘画的共同形式,是它的图像、线条、色彩,在这些共同性因素背后,则是艺术家所赋予的具有个性情感的人物或事物图像、构图和色彩使用。艺术家所赋予的极具个性的形式符号,表达着独特的思想与情感,是艺术美最根本的东西,它是艺术意义的最具体体现。艺术的有意味形式,实际上就是指艺术家所赋予形式的独特思想与情感。

西方形式论美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与他们的宇宙论学说和数学几何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黄金分割律、数字观念和几何形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思维,甚至可以看作是形式论美学的思想基础。WladyslawTatarkiewicz:HistoryofAesthetics(1),Mouton,1979,pp.80-88.后来,人们运用这样的美学观念去探索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审美形式,也用这样的审美观念去创造绘画等艺术样式。在中世纪建筑艺术中,建筑创造的空间,表征着天地人的无限和谐,那种尖顶的教堂外观,圆形的教堂穹窿,三角形的建筑形式界面,都给予人们的视觉体验以无限快感与神圣力量。这种形式美学观,极大地影响着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等造型性艺术。在先锋艺术形式中,这种数学与立体的和谐,成了艺术的最高表现手段。康定斯基、毕加索、塞尚等,都创造了这种形式美的极致,因而,形式论美学自成某种价值形态,这种形式论美学,蕴藏着无限的音乐美学精神,给予人们的视觉思维以无限遐想。在东方文化中,这种形式论美学观也极受重视:印度的宗教艺术,中国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民间艺术,无不强调这种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艺术形式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艺术思想或艺术精神的自由表达;艺术形式只有成为最完善最具个性的生命精神的表达,才能使艺术本身获得巨大成功。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形式论美学思想,都有其不好的影响,因为形式论美学有其适用性范围,它把精神与形式剥离开来,很难简单地把形式的价值扩展到所有艺术中。对于非视觉性艺术,片面追求形式化的倾向,只会导致艺术的衰退、艺术的退化和艺术的空洞,因此,强调形式论美学,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重建形式论美学,则应尽量避免一些流行性的抽象倾向,把形式美学原则简单地移植到所有艺术中,只会导致艺术的平面化。在这里,我们试图探究形式论美学的适用范围、合理性及其理论缺陷。

从形式的角度理解美和领悟美,在造型艺术研究中最具典型意义,因为任何艺术都可以进行形式论美学的研究,但并非任何艺术都适宜于形式论美学的把握。造型艺术的形式即语言,形式本体即艺术本身,理解造型艺术,实际上就是要理解形式语言所要表达的生命内涵。此外,在造型艺术中,形式语言的把握是一个技术化过程。在古希腊艺术中,造型艺术者即工匠(Craft),工匠的制造,不是创造,而是技术。在希腊人的思想观念中,诗人的创造是由神灵凭附的迷狂式歌唱,因而,朗诵诗歌需要技术,创造诗歌需要天才。“艺术的运动”,是精神运动的最自由的表现形式,仿佛是纯粹精神与心灵的活动,不过,落实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就会发现精神或心灵是潜存着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艺术家最隐秘的心智,只作用于艺术家,任何他者都无法把握艺术家的纯粹而独立的精神活动。在艺术解释中,对精神与心灵的推崇,不是因为艺术精神是明证的,而是因为从艺术作品还原艺术家的心智活动过程或精神秘密,是最有意思的事件。对于艺术家来说,精神是自由的也是内在的,但是,如何表达这种精神,则需要对外在事物和形式的摹仿。只有构造出独特的形式,才能表现自由而独立的精神,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的自由,通过艺术的形式可以得到最好的表达,所以,艺术的形式,实质上,就是艺术的精神运动过程,也是艺术精神的生命载体,是艺术与人自由交流的符号形式。基于此,强调艺术的形式,符合艺术的精神运动法则。

形式论美学价值形态,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形式论”,有其特殊的指代意义,最初,它是相对思想而言的,因为人的思想与情感需要通过语言和艺术的方式给予表达,事实上,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精神与形式”的关系。例如,在先秦诗论中,人们经常讨论“质与文”的关系,质是对艺术精神特质的把握,文则是形式规则的把握,前者是内在的,后者是外在的。形式的把握,尽管是外在的,但毕竟有其客观性与确定性,所以,有人侧重于形式的把握,有人侧重于精神的把握,也有人强调精神与形式的统一性。正因为如此,在文艺美学史上,就形式与精神的关系而言,历来存在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形式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形式论美学的基本特征。形式论美学的基本特点在于:追求纯粹艺术性的探讨,从技术的角度去总结艺术的规律,体现科学主义的审美态度,相对忽视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早在古希腊时期,希腊人便很看重“形式的美”。如果没有对形式美的关注,古希腊的艺术文明也不会如此发达。首先,表现在视觉艺术上面。古希腊建筑艺术形式,可以视作这种艺术形式美的象征。从宗教思想与建筑形式的关系来看,阿波罗神庙、古希腊剧场的设计,都体现了对形式美的最高追求;他们的圆柱设计、圆形剧场设计,既体现了视觉的美,又达到了审美的最大和谐。古希腊雕塑更能体现这种艺术形式美的曲折变化。科尔宾斯基等:《古希腊罗马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4—27页。其次,表现在视听艺术上面。如果说视觉艺术的形式是直接的、可触摸的,那么,视听艺术的形式则有其空间可感性和时间的内在性。例如,古希腊戏剧的分场、分幕、场景的变换、服饰、语言、剧本、情节冲突,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美的外在显现。最后,希腊人还把这形式美的体验运用到整个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解释上面。毕达哥拉斯借助数发现了宇宙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的和谐统一,希腊几何学和数学的发达,也与这种形式美的直观很有关系。外在艺术形式与内在艺术形式,其实,皆在艺术家的自由把握之中。

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寻求到永不中断的历史踪迹。中世纪的建筑美与绘画艺术,近代的浪漫主义艺术和现代的抽象艺术,与这种对形式美的理解有极大关系。中国古代艺术家创造的工艺品、建筑、笔墨意趣,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形式美的深刻理解。事实上,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对形式的理解,就不会有真正美的创造。形式是人掌握世界、创造世界的媒介和凭证,是万物存在的呈现方式,没有形式,就无从实现自我的意图,也无法表现自我的本质力量。形式尽管如此重要,但是,不能把它理解成死的东西,也不能把形式理解成抽象空洞的形式,更不是一尊无用的躯壳。形式之所以成为形式,在于它是有生命的,当人面对艺术的形式时,这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表情功能、表意功能、符号象征功能,就会向主体的人言说。贝尔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立论的,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才能真正揭示贝尔形式论美学观的精神实质。从美学意义上说,通过视觉、听觉,乃至全部感官,去理解形式所包含的复杂意义,领悟形式本身所给予的生命的启示。形式不是空洞的,而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总是以某种形式向我们倾诉,事实上,艺术的审美意义就在于:通过理解形式,从而真正理解形式美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正如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一样,艺术形式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人的精神、思维、审美观、生命观、价值观,都在这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内部发展和运动。生命的秘密,是无法直观的,只有通过人的生命活动,通过人的创造才能理解。仅凭生理的分析,仅凭视觉与听觉形式的掌握是不够的,即使是画家,虽然他必须表现人的外部面貌和表情,但是,通过这种形式的表现,实质上,他把握了人的内在精神,把握并达到了灵魂的深度,从而能够引起心灵的震撼。人的美丽而动人的外貌,是有生命力的,人的微笑、眼神和庄严肃穆的神情,也孕育极丰厚的精神内涵,所以,单纯的形式把握是不够的,必须从形式中见到心灵的深度。形式美是生命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形式美把握内在精神的美,把握内在的精神价值,从而见出生命的整体和谐,这种理解,可以视作对形式美的真正理解。

然而,对于形式的这种理解,人们往往总是通过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来解释。形式与内容的二分法,导致人们固执一端或对艺术进行硬性分解,人们把形式与内容看作是对立的东西,当一些人强调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时,另一些人则坚持形式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这种二分法,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现代形式论美学危机的根源,因为内容这一概念,在艺术中往往不易直接把握,它是艺术形式和艺术符号作用于人的心灵的结果。其实,形式与内容的二分,完全是人为的结果。的确,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坚持内容与坚持形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真正的艺术创作不会把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分开。艺术以整体向我倾诉,我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艺术,尽管可以把艺术进行解构,但任何局部的艺术形式都无法构造真正的艺术品,或者,艺术形式本身的分析,最多也只具有定形性意义。某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无法获得永久生命的,它总要被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艺术形式的分析,只不过为理解艺术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将艺术思维定向化。

艺术形式论的极端强调,是艺术欣赏拒绝深度的根源,它虽提供了新的观照视野,洞察了艺术形式的特殊美,并有助于艺术的审美理解,但是,这种片面强调形式的行为,结果给人造成了思想的错觉。有人以为艺术的创造,就是这种抽象空洞形式的游戏,显然,这种思想错觉会把主体的艺术美感创造带向空洞的形式深渊;同样,在审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强化下,人们便力图返璞归真,尽力从形式的变革中退回,力图返归到内容上来,将主体的内在精神加以特别凸现和强化。为了强调内容的重要性,有人不在乎外在的形式,而力图把主观的意图和强烈的审美意识以朴素的形式加以表达,所谓“质而无文”就是如此。这种对内容的过分强调,势必让人只能追求古典的形式,并遵循习惯的原则。对内涵的强调,显然极有意义,例如,对艺术中的意识形态的强化,对美的原则的强化,对理想主义和古典艺术精神的强化,都可能在固有的形式中获得新意义,但是,对这种固有形式的认同,对价值观念以及思想原则的强化,势必导致精神与形式的不相适应性,因为真正新奇的思想观念,无法容纳到固有的形式中去,同样,新的形式,也无法与固有的审美价值观念相协调。

这种各执一端的美学取向,势必造成文艺创造上的畸形,理论中的这种困境,反映在艺术实践中,有时在艺术实践中自行获得了解决。例如,抽象画在形式上的过分追求与在内容上的空疏抽象,造成内容与形式二者之间的不协调,结果艺术的形式与精神都失去了意义指向,这是因为精神与形式相分离;同样,西方玄学诗,由于在形式上过于古板,结果富有理性和悟性的诗句也就无法获得普遍意义,这是形式不能适应内容。因此,我们不必陷入精神与形式或内容与形式这种二分法的困境中,而要学会把艺术形式及其意义视作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

4.3.2.极端或辩证:重新理解美的形式与思想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陶瓷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陶瓷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古铜镜揭秘

    古铜镜揭秘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本书主要以新世纪陆、港、台电影为研究对象。卷上主要是对《人再囧途之泰囧》《西虹市首富》《十二生肖》《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影片的评论,以及对一些电影现象的讨论。卷下则是对三地电影的深度观察,涉及大陆的合拍片、港台电影和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的专论。全书为作者多年来从事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热门推荐
  • 幽冥人间

    幽冥人间

    天降奇物,全球各国挑选出最优秀的科学家组成小组,对其进行研究,在一项项实验中,终于解开其中的隐秘,为此,也将付出极其严重的代价——人间化为炼狱……
  • 混沌魔典

    混沌魔典

    魔法,斗气。都是渣。老子拥有混沌魔典,无人能阻,剑破苍天,踏碎九幽。九爪金龙,是我的小弟,光明神,只配给我提鞋。圣人,是我的仆人。嚣张,我比你更嚣张。专治各种不服。
  • 王的三十六位鬼妃

    王的三十六位鬼妃

    【处女作,看文慎重!】
  • 飘落的青春岁月

    飘落的青春岁月

    个寒门浪子的青春岁月,有多少悲伤,多少哀愁他将如何面对自己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他将如何走向一个成熟的自我。。年轻真好呀,那年轻时的激情是我们成年之后再也触摸不到的灵魂。
  • 穿越之易哥懵逼上位之路

    穿越之易哥懵逼上位之路

    带着系统前往异世界平天下战八方走天涯留佳话
  • 时光,浓淡相宜

    时光,浓淡相宜

    就在10月10日夜间10点,徐陌淇这个传说中的神话竟然开了微博,光这点就已经让所有崇拜男神的女粉丝们抓狂了,更让人惊悚的是,男神的第一条微博就是“只为你而来。”哇!太不可思议了!男神竟然有喜欢的人了!凌晨一点的时候,男神发了第二条微博,微博很简单,“我暗恋你三年了。”男神,你究竟是要干嘛涅?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银白的阿鲁比昂

    银白的阿鲁比昂

    白,既代表了开始。白,也代表了终结...当神话于神话之间没有了隔阂当历史不会在命运安排的轨道上前行当人们已经开始谱写神话的时......那些人的名字叫——超越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辞去今年

    辞去今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中有千种分情,更与何人说?也许在今天之前,所有发生的事,回忆起都成为美好的,可事实上,今天之后,便又一无所有。总是害怕忘记过去,那么将一切记录下来,我是否能够真正的遗忘了?又或许遗忘已经不是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