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5800000039

第39章 卡尔·威特家训:你一定行的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有名的奇才。他7~9岁时就能自如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小时候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出生时体重不过两公斤,两只手和两只脚不停地抖动,哇哇的哭叫声像中毒的小老鼠。邻居们背后纷纷议论,说卡尔·威特是个白痴。

然而,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威特不这样认为,他是个有惊人独特见解的人。“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这是老威特在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之中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儿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用这句话帮助儿子摆脱内心的苦恼。他认为对孩子适当的夸奖,不仅表明自己对孩子有信心,而且也能坚定孩子的信心。

每当卡尔·威特痛苦和失落时,父亲就会对他说:“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每当卡尔·威特做了一件好事,父亲总会夸奖一番。这时卡尔·威特总会眉飞色舞,信心百倍。而“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也成了威特家族的家训。

卡尔·威特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一点儿也没有信心。当他战战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递给父亲时,老威特就注意到他严重的不安,似乎在等待着父亲的审判。老威特读完文章后,发现那的确是一篇很糟糕的文章:主题没有阐述清楚,句子不完整,还有很多错别字。在老威特沉默之余,卡尔·威特用忧伤的眼神看着父亲。可他没有想到,父亲却对他说了一句令人兴奋的话:“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这时卡尔·威特的眼光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不久卡尔·威特又递上了第二篇文章,与第一篇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了。

很显然,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赏识教育的结果。老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写道:“在我对儿子的教育中深深地感到,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卡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我对他年幼时的夸奖。”

只要教育得当,孩子包括那些天资并不好的孩子,都是可以成长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的父母吝啬用赞美之词来赏识自己的孩子。当100分的试卷孩子考了98分,却说:“为什么考不到100分?”当100分的试卷孩子考了100分,还要追问:“有几个人得100分?”当得知不止一人得100分时,仍忘不了教训一番:“得意什么呀?又不是你一个100分!”如此这般,就是学习成功的孩子也很难得到亲人的赞赏,缺少成功后的快乐体验;学习略感吃力的孩子,则时常领受着父母的责备和埋怨。孩子对前途茫然的心理,就不难理解了。当今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父母的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情感的人的应有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赏识教育”需要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随时表扬孩子取得的一点点进步,以微笑和大拇指表达赞扬,并承认孩子有差异、允许孩子失败,同时也教育孩子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世界。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有两组男孩,先让他们一起长跑消耗体能,然后一组接受严厉的批评,另一组得到热烈的称赞,随之马上进行体能检测,结果发现被批评的那组孩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体能处于崩溃状态;而被表扬的那组孩子,脸涨得通红,呈现出一种仍想拼搏的状态,体能得到迅速恢复,心情舒畅、自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赏识、赞美孩子,对优化孩子的心理十分有利,既能快速抚平孩子体能上的创伤,也能促使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能对孩子们起鼓舞和激励的作用,能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当然,成功的赏识教育对父母有要求。父母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对不同的孩子赏识的程度应有所不同。

赏识孩子是一种艺术,只有掌握了这种“艺术”的要领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1)尽量避免当众表扬

许多父母都喜欢当众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某些特长,甚至让孩子当众“表演”,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样夸奖很容易造成孩子爱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一些被当众夸惯了的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没被注意到,就会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夸奖而弄虚作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表扬要及时

对孩子的好行为要及时予以表扬,使这一行为在孩子的思想中得到强化,及时的表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就应及时表扬,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时过境迁,孩子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已经模糊甚至忘记,这时再表扬孩子,效果就会减弱。

(3)表扬要有针对性

常听见一些父母说:“我们的孩子很能干”、“小宝贝很听话”,但究竟能干、听话在哪里,大人没有具体讲,孩子就只有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认为大人夸自己能干,我就什么都能干。这样的强化教育就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的好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后,我们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扬他玩具收拾得好,还是赞扬他不再玩玩具了。而父母若说:“你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好,我真高兴。”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表扬要注意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理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5)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有一个小男孩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妈妈平时不经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经常以吃药来换取表扬,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另外,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

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亲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过分“赏识”你的孩子,会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害无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像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杰出人物那样发挥潜能,做出卓越的成就。但心理素质教育应当促进孩子提高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未发挥出来的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同类推荐
  • 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充足的备孕对孕妇以及胎儿具有良好的效果。本选题旨在对女性备孕过程中夫妻双方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的方法、活动的宜忌等进行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点就通,给每一对夫妇以贴心、细心的指导。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这样培养孩子最有竞争力

    这样培养孩子最有竞争力

    作者精心挑选自己工作、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40多个案例,以轻松智慧的语言道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书中有丰富的案例,又有深入的思考,是一本有思想、有智慧、颇具指导性的实证类家教读本。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想给孩子最多最好的爱,一样的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可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寒心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排斥、厌恨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中呈现了很多出现各种常见问题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对症下药纠正或培养孩子的案例。从中我们会听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不要给我太多,不要为我做太多;爸爸妈妈,请你们试着有时候懒一点、坏一点、狠一点,不要宠坏我、骄纵我,也许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好,好吗?
  •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跳出了诸如哈佛女孩,剑桥男孩所谓天才的精英培养模式,通过对20多年教过的孩子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用聊天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个普通孩子身上的故事,详尽、细致地分析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的孩子,并就家长与学校及孩子老师如何打交道,孩子是否跳级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案例及建议,为家长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在轻松读完本书的同时,您会发现:原来,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
  • 尸海浮沉

    尸海浮沉

    先天心率过快因而习武之途不得寸进的方天无法回应爷爷对他的期盼,来到了离家千里的冰城念大学,但病毒突然间爆发了,丧尸遍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危难倍思亲。方天脚步坚定,踏上返乡之路。在这茫茫尸海,半吊子的方天会是浮还是沉?
  • 神级公子在都市

    神级公子在都市

    李长林是大秦帝国年代国师徐福的弟子,万里长城、阿房宫的首席设计师。他奉师命前往未来击杀太阳国日照大神,期间却因为王翦的突然出现而在穿越中发生变故,导致肉身被毁,从而穿越到因意外身死的现代人李长林身上。由此,警花成了他的护草使者,千金女成了他的财务总管,女总裁成了他的投资顾问。而他的未婚妻,竟是……
  • 超神学院之光明守护

    超神学院之光明守护

    不需要简介。换上玩一玩的态度。没试毒的谨慎点。试过毒的趁早,不然毒翻了可没有医药费。
  • 沈先生今天死了吗

    沈先生今天死了吗

    “你怕黑吗?”她问“如若你需要,我想做你的光”那是她第一次遇见他时,说的话。“你看太阳,多温暖啊,但是为此付出的便是它要先灼烧自己”她笑着说。“余绾,你能再做我的光吗?”
  • 霸道的竹马:最疼梦梦

    霸道的竹马:最疼梦梦

    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爱她她也爱他"滚""作为你的未婚夫,为什么要滚""流氓“”只给你耍流氓“
  • 读心甜妻,非你勿撩

    读心甜妻,非你勿撩

    一次读心的较量,一场催眠,沈可心如愿成为他身边最亲密的人,却也搭上了她宝贵的婚姻。他说:“我大龄,你剩女,我们负负得正!”清晨醒来,看到浑身赤条条并把她抱得死紧的男人,沈可心终于忍不住爆发:“陆谨言,你要不要脸?我们是形婚!”“我不要脸,要你!而且,我很行……”“陆谨言你给我滚!!@#¥%…”
  • 静默的冬

    静默的冬

    阮冬天,肤白貌美有才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母胎solo(单身),因为她始终惦念着当年与她无疾而终的小初恋。年少时,阮冬天觉得许知景是个长得好看的“小鲜肉”,便不要脸地捏了许知景的脸。重逢后,阮冬天认为许知景是块让她欲罢不能的“大肥肉”,便更不要脸地亲了许知景的脸。阮姑娘搓搓手:“少年,冤家宜解不宜结,当年的事儿要不就一笔勾销?”许知景冷漠脸:“拿你自己赔给我,期限一辈子,要不然,咱俩没完!”阮冬天不知道,当年那轻轻地一捏,就已经抓住了少年的心。
  •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使焦躁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每天专注自己的内心,学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以现实故事为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为您讲述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让您扫去心灵的尘埃,愉快地享受生活。
  • 槿花桐

    槿花桐

    世人皆说,无情不过帝王家。她陪他看过安锦,看过烟火。多年陪伴,终究敌不过他眼中的霸世王权。是啊,他的眼里何时留下了她呢?希望是梦吧,梦不醒,就不会痛了。
  • 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

    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

    这是一本从书名、内文到注释,都有趣到不行的科普书。45种离奇死法,有的看似异想天开,有的确有其事,有的来自某些勇者的亲身经验(或尸检报告),有些情况暂无第一手资料,因此作者酌情参考军事、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的报告及假说,或某些好奇教授的研究。当史蒂芬·金遇上史蒂芬·霍金,以严肃的科学家精神,探究无比滑稽、荒谬、悲惨的死法!不管死法多离奇,科学都能帮你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