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06700000008

第8章 红豆生南国

红豆生南国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这是一首借江南生长的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咏物诗。据《云溪友议》载:安禄山叛乱,烽火连三月,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在这连花木也感时溅泪的岁月,宫廷梨园乐师李龟年流浪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他弹唱了王维的这首《相思》。乐音幽咽哀婉,如泣如诉,满座人莫不太息涕零。

红豆又名“相思子”。相传古时有一个人客死他乡,妻子想念他,终日痛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名曰“相思子”。这古老的传说,寄托了人间的真情厚意,红豆成了真善美的象征。

那鲜红浑圆、晶莹耀眼的红豆产在南国,而南国又是挚友寄住的地方。“多情自古伤离别”,友人啊,此时此刻,那可爱的红豆该又萌发了不少枝芽吧?请你多多采撷,它会寄托你深深的相思。这分明是念念不忘友人,却又劝友人多多相思,这又是多么热烈的相思呀!尤其在这样烽火连天、风雨飘摇的年代,遥想天各一方的故人,道一声“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怎能不感人肺腑,泣下沾巾呢?

肃肃凉风生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唐·王勃《咏风》

这是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的《咏风》诗。

风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却为之热情讴歌。在炎热未消的初秋,你漫步在蜿蜒的山路上,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卷走浊热,使林壑顿时变得清爽。清风过处,雾烟消散,建筑在山腰和涧底里的房屋便显现出来,使你一下子就可寻到留宿之地了。风,来无踪,去无影,可一动一静无不系着它对人的悠悠情丝。当落日西坠,万籁俱静的时候,风又不辞辛苦,为你,为劳累一天的人们送来了阵阵松涛声,犹如奏起美妙的山林交响曲,使你疲劳顿消,精神倍增。

风,浩浩乎铺塞苍冥,不择贵贱高下,不分男女老幼,急人所急,送人所需。它这种普济众人、平等赐予的美德,难道不使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见钱忘义之徒幡然悔悟吗?别忘了,人人都是清风的受恩者呀,那你以什么回报清风呢?有来无往,非君子也。

孤雁不饮啄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唐·杜甫《孤雁》

杜甫的这首《孤雁》诗是啼血哀鸣的念群之歌。

一只搏击长空的大雁突然落伍了。是妄自菲薄羞与为伍,是自高自大不屑为伍,还是阴差阳错恍惚失落,不必考究。这只大雁落伍了,而且落得很远。离群的痛楚困扰着它,煎熬着它,剧烈地刺激着它的头脑。失掉了不该失掉的群体,便铸成了它的意料之外的残局。它难过极了,渴不饮水,饿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叫着、飞着,痛苦而焦灼地寻找着雁群。雁群在哪儿?孤雁像一片小小的影子,不怕天阔路遥,在浩渺的天宇之中,在茫茫的云海之间,奋飞着,寻找着。孤苦伶仃的雁儿,一边飞,一边望。望呀,望呀,那失去的雁群仿佛出现在眼前,它便急遽地拧旋着身子,更猛烈地振动双翼,突神尽目地左顾右盼。心急如焚的雁儿边飞,边叫。叫呀,叫呀,似乎听见那雁群的嘶鸣在耳畔回响,它更急切地奋飞着,寻找着。已经嘶哑的喉,一声一声地呼唤着,划破了偌大的天宇;疲惫不堪的翅膀,艰难地拍打着浓浓的云层,又奔出了一段艰难的历程。野鸦全然不理解它的心情,并且纷纷嘲笑着,鸣噪着。但大雁却一如既往地虔诚地向前飞着、叫着,寻找着自己的雁群。这情景令人心酸,使人落泪。

这是离群之雁的悲剧。回想起那深秋的大阵该多雄伟,那茂密的芦苇荡该多热闹。而现在呢?孤雁难飞。当大雁离群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群体的可贵。

好雨知时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唐代诗圣杜甫,用那紧贴生活的笔,对春雨的品格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为人准则。

春雨贵如油。一场好雨,就像体贴人意似的,伴着催生的春风,悄然而下,静静地在夜幕中降临了。它没有宏大的气势,没有取宠的喧哗,更没有华丽的仪仗。它无私地敞开胸怀,用那晶莹的乳汁,细丝般、珍珠般地飘洒着,用那无限的爱心滋润着干渴的生灵。它不计代价,无所冀求,只用那纯洁的心,换来万物的复苏。

夜,更深了。春雨慢悠悠地下着,浓浓的黑云吞噬了山野小径,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江面轻舟泛着点点灯火。春雨啊,整整下了一夜,默默地,在人们酣睡的时候,带着生机,带着希望,来到人间。

但天刚破晓,春雨就悄悄地离去了。透过晨曦的曙光,放眼望去,山川、田野、小径,到处流淌着雨后春天的清新气息。娇艳的朵朵鲜花,高傲地昂着头,那被雨水洒过的花瓣更鲜润凝重了。锦官城啊,多美!春雨就这样在一夜之间,一声不响地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春雨就这样默默地来,又默默地去,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带着博大的爱,给万物以生机。这就是春雨的品格。

离离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应考时的习作。后来,他谒见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就以白居易的名字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等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不禁大为赞赏:“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春天,东风吹醒了大地,吹绿了茫茫古原。秋天,风扫落叶,百草枯萎,山野一片寂寥。这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年年岁岁,循环不已。熊熊的烈火可以把枯草连茎带叶统统烧焦,可一旦大地回春,顽强的小草又在这焦土之上萌芽复苏,并且以更加迅猛的长势重新覆盖了大地。那散发出清香的泥土气息的片片青草,蔓延到古道边,蔓延到荒城外,使古原恢复了勃勃生机。然而,离恨又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如今去送别友人远行,就像不断生长着的萋萋芳草一样,那离愁别绪伴随着送行者的步伐更浓更烈。

友谊确实是珍贵的,但不是人人都能获得。两千余年前的先哲就谆谆告诫人们:“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世上不是有许多人都在体味着这句话的甘甜苦涩吗?

早潮才落晚潮来

早潮才落晚潮来,

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

杭州老去被潮催。

唐·白居易《潮》

白居易的这首《潮》大约作于长庆三年(823),那时他正在杭州刺史任上。诗人多年疲于奔波,历尽沧桑,而今年过半百,体力日衰。当他置身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中,怎能不感慨系之。

岁月似流水,潮催人生老。面对日月运行、春秋代序的茫茫宇宙,白居易写潮罪潮,以咏人世,一唱三叹,耐人寻味。白居易一生兢兢业业,从不虚度年华。在杭州三年,他整治湖泊,引水灌田,保护堤防,浚治六井,政绩斐然,深得民心。西湖之畔的白堤,就是他业绩的明证。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白居易劝诫人们:要珍惜光阴啊!别再迟疑,别再蹉跎,转眼就是百年。人赤裸裸地来到人间,可也不能赤裸裸地回去。时间无情啊!你看,时间赐予大地碧玉般的绿衣,可转瞬间又指使秋风将它活生生地剥去;时间催开千树万草枝头的花蕾,可一弹指又派遣风雨将它吹枯摇落;时间馈赠每个人以红颜黑发,但又急匆匆地在他们的额头上刻下道道皱纹;时间送给醉生梦死的人以花天酒地,但当他醒来的时候,又无情地塞给他一颗难咽的苦果,使他遗恨终生。可时间又有情。一滴血汗,一分真诚,它对孜孜不倦的人,一向从不吝啬,送给他梦寐以求的荣誉,送给他努力追索的成功。

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杜牧《怅诗》

晚唐诗人杜牧出身进士,不仅诗文独树一帜,有“小杜”之称(以别于杜甫),而且具有经邦济世之才,但由于他性情耿介,一生郁郁不得志。诗人的祖父杜佑曾为宰相,撰有《通典》一书,杜牧继承家学传统,平生关心国家大事。他曾批评穆宗用兵失策;又作《阿房宫赋》讽谏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他主张辟佛,关心生民疾苦,“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就是他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怅诗》这首诗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在困惑失意中积极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春末时节,诗人去寻春,可春天已悄然逝去。在狂风骤雨之中,百花已尽皆凋落。但面对满地落英,诗人没有因叹花而流泪,更没有因触景而惊心,反而乐观地吟诵:有什么好惆怅的呢!在那新生的嫩芽里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不久就会“绿叶成阴子满枝”的。

大自然兴衰的规律也启迪了百岁人生。生活不是一潭死水。生命的航船不会总一帆风顺的,或遇到垂天的大雾,倒海的巨浪,或搁浅于沙滩,触撞于暗礁;但不要失望,不要困惑,只要生命之火不熄,总会迎来曙光和希望。生活告诫人们:“狂风落尽深红色”,并不一定就是厄运,相反,在经过一番奋斗之后,它会送你一个“绿叶成阴子满枝”的金色的秋。

116116

金河秋半虏弦开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唐·杜牧《早雁》

杜牧生于唐代的多事之秋,那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浊乱,民生艰窘。杜牧以忧国忧民的情怀、济世安邦的抱负,曾向当权者提出一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见解,但因不会苟且取容,仕途上一直不得志。

会昌二年(842),回鹘族乌介可汗带兵南下,驱掠人口,边民被迫四散逃离。当时任黄州刺史的杜牧,特别忧念苦难的北方人民,他见大雁南飞,情思汹涌,托物寓意,成就了这首名诗《早雁》。

金秋季节,北方边塞金河一带,回鹘族大举进犯,边疆人民在响镞利矢的威胁下,像秋雁般惊飞于云霄。那惊散的只只孤雁哀声凄凉,它们在月明之夜飞过长安宫殿的上空。虽然那万人之上的帝王在宫中暗淡的灯光下,早已听到大雁的哀鸣,但他只顾用铜铸的仙人承接甘露,以乞求长生不老,只想怎样再去寻求新欢,抛弃色衰的嫔妃,他哪里有心思去过问回鹘人骚掠百姓的事呢?南飞的大雁啊,逃难的百姓啊!回鹘的骑兵到处都是,千万不要随着春风再一个个地飞回北方受苦了。潇湘一带虽地僻人少,但那儿的水里长有菰米,岸上的莓苔也很多,总能活命的,就在那儿避难吧!

看,一面是“仙掌”、“长门”,帝王们荒淫挥霍;一面是“孤影”、“数声”,众百姓有家难归。诗人对边塞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都倾注在这几行诗里。杜牧的性格是多元的。他出身于豪门士族,世代为官,生活也放荡不羁;但当他看到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时,他怎么能不悲痛地写出“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呢?

怜君孤秀植庭中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唐·李商隐《题小松》

梅兰竹菊一向是文人的爱物,诗词、国画中到处是它们的幽香和倩影。那么松呢,自孔老夫子一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深情咏叹,它也被人们唱和赞扬了几千年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题小松》,就是一支别致的小曲。

诗人喜爱那棵独秀挺立在庭院中的小松,它那细细的叶,轻轻的荫,招来满座清风。在桃李竞芳斗艳的时节,小松似乎显得孤寞冷清。但一进入霜雪繁多的冬天,它却显得那样郁郁葱葱。草木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几度枯荣,而这棵小松长大后身高百尺,正可做赫赫栋梁。那些骑马驾车去西园观光的游客啊,大可不必为百卉凋零、肃杀萧条而伤痛,那棵讨人喜爱的青葱小松,会给生活注进无限的欢腾。

李商隐的这棵小松也是诗人自己精神品性的投影。小松既有梅的冲寒犯雪、不屈不挠,又有竹的高直萧疏、凌云直上。这不正是诗人顽强意志的写照、超群不凡的象征吗?小松既有兰的清高自守、尘垢不染,又有菊的迎霜饱绽、晚节凛然。这不正是诗人洁身自好的胸次、傲岸落拓的襟怀吗?小松鄙视在春风中得意的桃李。虽说它也能浓艳一时,做做应景的点缀,但转眼之间便零落成泥了,这不正像那班炙手可热、煊赫一时的权贵吗?小松更耻笑若许趋红附绿之辈。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是桃李成泥之日呢,却无人问津,这不正像那帮攀龙附凤、邀媚取宠的小人吗?两相比较,其清浊高下、雅俗鄙伟,真不可同日而语啊!

暗香浮动月黄昏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宋·林逋《山园小梅》

在众多的咏梅诗中,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可算是出类拔萃的了。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曾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隆冬时节,百花凋零,众芳摇落。只有那凌霜傲雪的梅树,不屈不挠,绽放出朵朵鲜花,整个山园的风光情韵几乎都被它独自占有了。白天,它那斜逸旁出的花枝映在清冽的水面上,摇动着错落有致的花影;黄昏,飘来缕缕幽香,在朦胧的月光下,更使人感到分外惬意。连栖息于霜林中的禽鸟,还没来得及飞下,便情不自禁地先偷看它一眼。要是粉蝶知道了有这样美的梅花,也会为之神魂颠倒的。能在梅花的暗香疏影里低吟浅唱,自得其乐,何苦要置身于士林之中去放浪声色,豪饮狂醉呢!

无怪林逋退隐山林,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孤山种梅养鹤,不仕,也不婚,终身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了。当然,他这种与世无争,消极避世,近乎颓废没落的态度是不值得效法的。但林逋为什么爱梅呢?梅有一种超尘拔俗,傲岸不屈,俏不争春的品格。而这正引起了林逋的共鸣,也引起了后来的正直人们的共鸣。

要梅骨,不要媚骨!

驿外断桥边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陆游的一生多灾多难。诗人青年时因“语触秦桧”,被取消了“首卷”的优异成绩而落第;中年时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去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老家寂寞地度过了四个年头;老年时又因支持开禧年间北伐,被劾落宝谟阁待制。有人讥讽他为人“颓放”,他心安理得,就干脆自号为“放翁”。他坚韧得割不断,顽强得压不倒。这首《卜算子·咏梅》就展现了他在那个悲剧时代所经历的人生磨难和与之抗争的英勇气概。

那荒郊野岭的驿站之外,断桥之旁,有一株梅花孑然一身,解苞怒放。它既得不到官府主家的护理,又得不到旅客游人的赞赏。本来是名花,却偏偏无所归属;本来是奇葩(pā),却只能四顾苍茫。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这寂寞无主的梅花又遭到夜寒的威逼,接踵而来的是刺骨的寒风和伤身的冷雨——梅花的处境岌岌可危了。但严峻的环境并没有使它屈服,梅花无意于趋炎附势、谄媚取宠。让嫉贤妒能的桃李们去说三道四、陷害诽谤吧!梅花即或遭风雨袭击而飘零,受恶人践踏而成泥,但它的不逐流俗、不畏谗毁、贞洁自守、挺拔独立的崇高精神永存,就像那飞扬于天空的梅香一样,永不会泯灭。

梅就是诗人的化身,梅品就是诗人的人品,梅香就是诗人精神的象征。“一树梅前一放翁”,陆游爱梅的缘由就在于此了。

自然界风云莫测,人世间吉凶难卜。如何做人?屈服环境、消极混世者可悲可怜;投机钻营、见风使舵者可憎可恶;只有坚贞不屈、死而不悔者才能与山河一起长存。

可怜今夕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在中秋佳节之时,大都叹赏月上中天的秀美,而辛弃疾却一反常态,竟要抒发对西山落月的种种担忧。面对半壁江山的南宋,辛弃疾的笔下、眼里、脑中,无时无刻不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忧愁。

美丽的中秋明月呀,你悠悠飞去奔向何方?或许你又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们又看见你光辉明亮地升起在东方。或许你同情人间的生灵,在你飞往茫茫无垠的天外时,又托付长风向大地送去中秋佳节、万家团圆的希望。人们敬佩你的坦荡无我,可你总要小心点,千万别莽撞!当你飞跃中天,是谁把你系住不坠?嫦娥离弃丈夫奔月,久久不嫁,又是谁把她羁留?有人说你西落之后,要路过茫茫沧海,这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因由。但这可怕的传说怎不令人忧愁?那海底的万丈长鲸,横冲直撞,就怕触破你那华丽的玉殿琼楼。还有,当你经过海底,那蛤蟆会水,本也无妨,可那可爱的玉兔又怎么能劈波斩浪?如果说,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你安然无恙,那么你又渐渐变成如钩般的残缺不全的弯月,这又怎么讲?

是呀,明月也要走坎坎坷坷的路。然而对一个人来说,痛苦与忧愁却正是最具有锻炼价值的东西。辛弃疾面对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忧得多么纯真,愁得多么善良,悲得多么贞洁。

客心洗流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是在蜀地长大的,那奇丽的山水,那淳朴的人情哺育了他,连对来自故乡峨眉山的和尚仲濬也感到非常亲切。和尚怀抱名琴,情不自禁地为诗人挥手弹拨。诗人洗耳恭听。他的琴音气势磅礴,就像那从千山万壑之中滚滚而来的松涛声,将人生失意扫荡一空。他的琴音悦耳怡神,就像那从深谷密林之中汩汩而出的溪流,把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好畅快呀!音乐确实可以治心病。当和尚仲濬演奏完毕,那不绝如缕的袅袅余音,与寺庙悠扬的晚钟相汇合,发出令人如痴如醉的和声。诗人在这优美的音乐里似乎忘却了一切,也忘却了自我。他立身起来,举目四望,只见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了天空。他连黑幕降临都没有觉察到啊!

音乐的旋律能触及到每一根神经,能渗透进每一颗心灵,能伴着人们走向快乐的人生。

吴丝蜀桐张高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中唐以来,许多人称李贺为“奇才”、“诗鬼”。李贺做诗,虽“只字片语,必新必奇”,“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他这首新颖独特、奇思妙想的《李凭箜篌引》,堪称继白居易《琵琶行》之后的又一绝唱。

李凭是梨园子弟,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在那明净的高秋,李凭弹起用吴丝蜀桐做成的名贵箜篌。动人的乐声激昂嘹亮,连空旷山野的浮云也颓然凝滞,俯首谛听;连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乐声触动了情怀,潸然泪下。他手里的箜篌,时而众弦齐鸣,仿佛玉碎山崩,时而一弦发响,宛如凤凰独鸣。那乐声悲时,香荷听了,为之泣露哀怨;那曲调喜时,兰花听了,为之含羞窃笑。多么精湛的演奏啊!那有十二道城门的京都长安,也被这箜篌声消融了它的风寒露冷,甚至连万人之上的皇帝也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多么神奇的演奏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停了工,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连神山上善弹箜篌的仙女也惊诧不已,赞美之辞如珍珠落盘。多么美妙的音响啊!江海里那些衰弱的老鱼瘦蛟听了,禁不住兴奋地跳起舞来;在月宫里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听了,竟呆呆地立在桂树旁,忘了睡觉。连小玉兔也蹲伏在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洒落身上,不肯离去。

高雅的音乐也是一种能量。它的旋律能使死亡的心跳动复活,它的节拍能解开心灵之门的神秘大锁,它的曲调能使泪眼喷火,旱天滂沱。

同类推荐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不同时期的70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流畅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细腻、通俗。作品主要包括了:童年的纸炮、背书的小女孩、让生命重生的实验等。
  • 胡适的圈子

    胡适的圈子

    本书从胡适的朋友圈着手,切入胡适波澜起伏的人生与情感世界,作者舍弃了那种常见的文史资料堆积的枯燥写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胡适与朋友们交往中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故事,给读者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本书还配有150幅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也以生动传神的生活照为主,进一步勾勒出胡适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看到大师亲切、温情的一面。
  • 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简练有力的海明威,朴素神秘的博尔赫斯,他们文体风格的形成都自有其渊源。要想明白他们的方法,就要去看透作品背后隐藏的线索——哪些作者和作品深刻地影响过他们?而这些作者与书的背后,也有各自的线索。当所有线索逐渐贯通在一起时,阅读的自由才会真正降临。所有的线索都是道路,它们纵横交叉如网,每条道路都通往一个广阔的世界,每一次交叉都有可能会引发对不同方向的选择。来自赵松的书评集,那些难以言说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文字内在的微妙节奏和韵律。
  •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热门推荐
  • 回眸那一眼

    回眸那一眼

    苏西桥和苏景州是青梅竹马。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和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之间总是互补。从小见证苏景州在女孩堆里的高人气,苏西桥背地里暗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嫁给苏景州。可苏景州父亲去世后,苏景州和母亲搬走,一言不发,从此渺无音讯。再次相见,他是偶像马景信,而她阴差阳错成为马景信的绯闻女友苏西桥。
  • 失落的十年

    失落的十年

    男孩一直爱着女孩,连做梦都经常梦见女孩,可是从来不敢向女孩表白,直到女孩结婚,离婚,再结婚,男孩一直默默地窥视着女孩的生活,每在女孩危难时,男孩都躲在暗处为他化解这一切。男孩很勇敢,勇敢得可以与死神搏斗。男孩很怯懦,怯懦得一看见心上人就浑身发抖。最终女孩发现了男孩所做的一切,爱上了男孩,可是男孩却再一次逃避了!她能找回他吗?
  • 二次元之简恋

    二次元之简恋

    “王泽祁,我喜欢你。”“……随便你。”“求你认真点啊!”“乖,我也喜欢你,可惜,你不属于我。”“是啊,我不属于你。”
  • 我不要做工具人

    我不要做工具人

    “师父,师父,为什么把咱们的独门功法传给所有人啊。”“徒弟,做人不能太自私,所有人都变强不好吗。”武天内心os:我也不想传啊,可是我没办法呀。
  • 晴空初上

    晴空初上

    赵初晴是一个高三理科的女学霸。有一天,她遇上了年轻的男老师苏俊言。曾经她很希望苏俊言能够当她们班上的数学老师就好了。不想,高三的时候苏俊言就真的成了她的数学老师。
  • 霸道总裁直男癌

    霸道总裁直男癌

    男主直男癌女主傻白甜他们俩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决战双月城

    决战双月城

    按照爱情公寓第三季第14级中决战紫禁之巅改写的,毕竟,这情节太燃了有木有?不喜勿喷啊,前面的剧情你们可以去不补课,我就不在提了(手动滑稽)
  • 封神前传之封仙

    封神前传之封仙

    上古时期:天庭,玉皇大帝和东王公明争暗斗。人间,炎帝、黄帝、蚩尤三雄争霸。灌江口杨戬、杨婵出世。炎帝征讨东夷,祝融大战共工。蚩尤力败炎帝,炎帝求助黄帝。涿鹿大战,炎帝、黄帝里联手。阐教、截教众仙下凡。妖界、魔界纷纷出手。最终结果如何?
  • 魔法学院之命运星轮

    魔法学院之命运星轮

    星夜学院,处于魔界,而魔界则是异次元空间,是地球在宇宙上的二次空间,具有着与地球相似的外貌和地况。但生活在二次空间的人们更愿意称这里为“亚斯蓝领域”,亦或是简称魔界,而不是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