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241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科学、技术与文化

科学是什么?由于我们能这样简单地提出问题,所以许多人期待对此作一个简单的答复。但事实上,我们所需要的答复是复杂的,它告诉我们科学在过去和现在的许多不同的情况,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科学具有的若干方面。

——巴伯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凭借相应方法获得新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它创造客观反映世界并被实践检验的新思想。在自己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科学收集了许多事实,得出了许多设想和理论,发现了规律性并逐渐变成严整、完美的产物。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成就之一。

——雅赫尔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现代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想想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看看我们的吃穿,想想我们的住行,再看看我们的所知和所思。差别太大了,是吧?很多人开玩笑说,我们享受了连古代皇帝都无法享受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饮食方面,食品琳琅满目,许多是我们的祖先想连都想不到的——冰激凌、可乐……娱乐方面,我们可以享受到电视、电影、卡拉OK……古代帝王的音乐歌舞恐怕就显得单调乏味了。

我们接着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巨大差异呢?

简单一句话:科学技术!

人们常常用这样的一些词汇来形容我们当今的社会:科学的时代、技术的时代、信息的社会、数字化的时代。其实,这些词汇都蕴含着一个基本的内容,那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都和科学与技术相关。

无可否认,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伸手所触,举目所及,到处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手边的计算机、手机、电灯、洗衣机、冰箱、汽车、火车乃至飞机。……是它们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从而与古人的生活差别巨大!还不止于此,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审美,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等等,也是与古人不同的。这也与科技发展带来的文化的变迁紧密相关。

可以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没有科学技术的影子,事实证明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了——不管你是怎样看待它,是否喜欢它,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甚至还可以说,科学技术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未必就能够想明白: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呢?进一步还可以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呢?”

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很难回答的,事实上也难倒了一大批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技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文化背景去理解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理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不妨先想一想答案,这是我们将要专门分析的问题,也是本书的主要思考内容。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简析

(一)什么是科学?

何谓科学?我们开篇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你可能认为这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对科学太熟悉了,周围的很多事物都是科学或与科学相关,所以我当然知道什么是科学!但是如果详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个概念其实并不简单,甚至难以准确回答。

有人问一位科学哲学家什么是科学,他想了想,最后只得模仿中世纪著名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名言这样回答说:

什么是科学,在没有人问我之前,我很清楚。

但你问我时,我茫然了。

那么,什么是科学?

先不用给“科学”下定义,说到科学,你会想到什么?

你会想到什么——往往是长相奇怪的科学家,还是稀奇古怪的数字与符号?

一般来讲,说到科学,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知识”或“理论”。其实,这也是近代以来人们对科学的一种最传统理解。不妨查一下你手头的字典或词典,大约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科学的。

例如《辞海》对“科学”概念的解释: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新华字典》对“科学”的解释: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其他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它们对科学的解释也都大同小异,都是从知识视角告诉大家“科学”是什么的。应该说,这种解释或理解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它确实揭示了科学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人们长久以来如此理解科学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科学”的这一“知识”内涵。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即英语中的“science”,它源于拉丁语“scientia”,相当于希腊语的“episteme”,其最初的意义就是“知识”或“学问”的意思。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句,在希腊人那里,只有理论化、系统化了的知识,才可以称为episteme。在拉丁语中的也是指业已证明了的知识。即不是什么随便的一两句常识和经验都能叫作episteme,只有系统的、得到证实的知识才能称为科学。

但是我们还不能把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与“episteme”等同为一回事,因为“science”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比如著名学者哈耶克指出,“科学”的现代意义是在1867年出版的字典Murray's New English Dictionary中才出现的。例如,在著名的英国皇家学会的特许状和名称上还没有正式使用“science”这个词,皇家学会在正式场合和官方声明中还只是使用“哲学”一词。众所周知,大科学家牛顿的著作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用的是“自然哲学”而非“科学”;而哲学家培根将拉丁词“scientia”也会用在知识(knowledge)、学问(learning)或科学(science)的翻译上;英国科学家惠威尔还用sciences来指称科学。但自19世纪后半期后,“科学”这个词就逐渐被普及,成了公共用法。

德语的科学(wissenschaft)是拉丁词知识(scientia)的直译,在德语中,它泛指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我国对科学的理解近似,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附带说一下,“科学”这个词汇最初是由近代日本思想家西周使用的,他用这个词语来翻译英语中的“science”。之后,我国著名学者严复和康有为等人把“科学”直接引进国内,特别是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概念为公众所普遍接受,在我国不断深入人心。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科学”理解为“知识”,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科学的现代意义。因为,在现代社会,科学不仅仅表现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根的总结——“知识就是力量”。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而且,“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他还说,“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如果我们把科学仅仅解释为知识,那我们的理解就只是停留在古希腊或近代科学革命之前的时期了。我们也就很难概括科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地位了。一位保加利亚学者叫伏尔科夫的人曾深刻地指出:科学本身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社会生产。

在我们看来,科学不简单的只是一种孤立的、纯粹的知识的产物,它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总是和特定的历史境况、政治制度、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在1988年也明确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必须考虑科学作为知识的社会结果,考虑它对社会的影响,即知识的社会化后的产物。

不仅如此,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还表现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科学、技术已经相互渗透难以彼此区分了,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体会,“科技”、“科学技术”成为一个词汇,甚至不再作进一步的区别。(后面我们还要对二者关系做比较和分析)而且,我们的社会系统也在不断科学化、技术化,美国有个叫里西尔·布莱克的学者说:“现代化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变迁,在现代社会,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均富化、福利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及人口控制化等因素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产物。”

另一方面,科学也已经社会化、体制化了,科学技术成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既是科学社会化的原因,又是社会化的重要表现。近代后,科学开始被视为一种社会机构,是人们相互关系和行为范例的综合体。科学的体制化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由于科学在工业以及社会技术中的大量应用,科学、社会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我们还将专门分析,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以上仅仅是对“科学”概念的一个简单描述,仍难以概括科学的全貌或本质。英国学者贝尔纳借鉴《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形容科学的概念。我们觉得他对科学概念的总结是很有意义的:“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发生如此重要的变化,以致无法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他还进一步指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至少包含五层含义:1.科学是一种建制;2.科学是一种方法;3.科学是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4.科学是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5.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和精神因素,是构成我们诸信仰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我们认为,要真正把握科学的内涵,克服我们以往对科学较为狭隘的理解,关键在于放宽我们看待科学的视野。从文化的角度看,科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对象的人类认知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与外部世界交往活动中产生的超越性的精神产品,它可以具体表现为自然知识、精神气质、组织形式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简言之,科学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探知自然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什么是技术

那么,什么是技术呢?这也是一个难以确切给出答案的概念。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技术”(technology)一词可寻根到古希腊语的“techne”,有时也翻译成“art”,它的本意是指技能或技艺,除此之外还含有审美方面的意义。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述:“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相对于科学的概念,技术概念可能更容易理解。它意指某种可达到目的的工具或技能和操作程序。从技术的特点看,技术是与人类实践、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里是这样来定义技术的:“这个词包含很多种意义和内涵。它可以指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盒式磁带录像机是一项技术,杀虫剂也是一项技术。它可以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它还可以表示技术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有时,人们非常广义地使用技术这个词,表示的是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社会结构在内的整个系统,比如,谈到电力技术或因特网技术时便是这种广义的含义。”这一概括,涵盖了技术的基本内涵。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文明发展程度高低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直接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相联系,并以某一功用目标为方向,协同组成了各种工具、知识、工艺和程序的综合体系。

技术哲学家舒尔曼曾在工具意义上把技术界定为:“人们利用工具,为人类目的,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尤其是在技术发展的古典时期,“早期技术仍受到人类自然潜能,即直接由人的肉体给予的力量和能力的限制……这叫做前现代技术的自然性”。在这里,他主要揭示了技术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人类技术的自然属性在于把自在的自然资源转变为可以利用的有用之物,为自然规律发生作用创造的先决条件;哲学家拉普所谓“技术是对自然力的利用过程”也正是此意。

像科学一样,技术也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表现形态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现在一般把技术理解为根据某种科学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工艺操作方法或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一系列工艺流程等等。但事实上这更多是我们现代人对技术的解读,很明显可能就不太适合对古代技术的描述,尤其是人类早期技术发展的状况。近现代以来,技术的发展确实已经很难离开科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变成了科学的延伸和应用。相对于科学,技术更加具体和容易理解。技术的时间特点或历史特征,使之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例如我们对历史时代的划分往往就能体现出来,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甚至是现在的信息技术时代,技术的发展无不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包括技术的内涵:技术是为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技术是人对自然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类本质力量的集中展现,属于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一方面,技术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人实施技术产品的成形”,“技术的形式赋予是由人类使用工具的技能决定的”,简言之,技术的社会属性即指技术目的和程序所具有的社会性质,技术是按人的目的和要求而创造发明的;另一方面,“它们还具有一种技术归宿。让我们把人们进入技术并进而构成它的那种关系叫做‘客体化关系’”,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我们一般也称之为技术的自然属性。二者共同构成技术的基本结构,决定了技术的主要属性,“物理功能是技术客体最后的主体功能。它们是潜在的,只有在与人类活动联系时才会实现出来”。关于技术的更多理解,我们还是要和科学结合起来一块思考,下面还有专门的具体分析。

二、文化和科技文化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逐渐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当今这个科技文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是最强势的文化力量。思想家卡西尔在他的著作《人论》中就明确指出:“科学是人类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这种观点代表了当代社会对科技文化的基本看法。

(一)文化概念

文化是本书看待科学、技术的基本视角。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有人作过统计,目前学术界共有一二百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但至今没有哪一个获得了人们的公认。从词源来看,“文化”概念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之中。在《周易》中就已经有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比较公认的“文化”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一般来说,我国古代的“文化”往往是与“天文”相对应来说的,强调社会秩序的文治教化。所谓以文化物,以文化人,以文化社会的“文治教化”,文化的人文倾向明显。

在西方,“文化”(culture)来自于拉丁语的耕作(colore)一词。直到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在《通用词典》中还把文化定义成:“人类为了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相关的措施。”并注释说,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可以说,文化更多是用来形容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概念作了比较系统说明:“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

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一书中把文化总结为:“文化由外层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简单来说,文化就是以“价值”为其核心而形成的人类行为的精神系统和思想观念系统,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全部产品。根据这种理解,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以及使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显然也属于文化,而且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和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什么是科技文化?

首先需要一个简短的说明。目前,关于科技文化在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一般来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存在着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观点认为存在着复合的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希尔这样说:在当代科学和技术已经变得使人着迷,它们渗透在当代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科学和技术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换言之,科学技术是一种近代以来的特殊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套用科学史家乔治·萨顿的话说就是科学技术是“人类历史的精华”。

17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直接与社会的生产、生活结为一体,构成了现代社会核心文化的核心组成要素。科学技术开始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简单局限于纯粹认识或器物层面,时至今日甚至决定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未来的命运。科学哲学家查尔莫斯这样概括科学技术在当代世界的这种文化影响:“在当代社会文化中占有主导性地位,文化中的霸主。取代宗教的地位,成为人们评判合理与否的标准。在铁面无私的法庭上,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圣经》中上帝提出的律条,亦不是传统力量的约束,而是‘专家们’的一纸鉴定;世俗权力,譬如国家领导人制定国策时,也不再征求神职人员的看法,不再通过占星问卜的方式探求‘天意’是否站在自己一边。”

具体地说,科技文化作为人类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科学工作者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形式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使自身生活方式在不断变革的特殊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文化产物的总和。概括地说,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定的行为方式、社会观念及科技实践的成果,它包括科技实践活动所应遵循的行为标准、价值观念及科技实践的理论产物和物质产品的总和。

当然,科技文化还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正如我们已经指出过的,科技文化包括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两个大部分。科学文化是在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科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技术文化则是人们在技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基本价值取向及技术产品。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简单地将科学、技术融而为一来理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科技文化。(当然严格来说,科技文化中还是存在着不一致性,科学与技术传统的文化特点还是不同的,而且科学或技术内部也是不统一的。如科学社会学家皮克林说的对,科学文化不是统一的、整体的东西,事实上是多个不同的、甚至异质要素的集合体)当然我们这里不再专门分析这些不同,而主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基础,综合研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问题。在一般人类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科技文化具有整体性、历史性和层次性的特征。科技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亚文化体系,从人类共同文化和混合文化的母体中脱胎而出,并逐步成长为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价值观层次和行为规范层次构成的现代科技文化。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载体和基本骨架,以科学精神为共同体的普遍价值观,科技文化不仅仅是吸收了科学技术的某些基本要素和价值的亚文化,它更是融合了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

(三)科技文化的研究内容与特征

近代科学革命以后,关于科学技术的文化讨论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世纪后,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用不同方法对科技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也相应地形成许多内容不同,但又都是以科学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科学社会学、科学法学、科技管理学、科学创造学、科学经济学、科学政治学、科技政策学、科学能力学等等学科。特别是近年来,欧美还相继创办了一系列的相关学术刊物Perspetives on Science, Science as Culture Science, Technology&Human Values等,大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国内的科技文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当时学界主要关注科学文化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科学精神、科学价值、科学功能、科学传播、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并且大批国外译著不断推出之后,包括乔治·萨顿的《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李克特的《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三联书店1989年版);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斯诺的两种文化、科学史中的新人文主义、科学大战以及西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译介和研究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专门地进行科学文化研究,对科学文化研究的内容、方法、性质、特点和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发和论述,并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

2002年11月,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科学文化研讨会。与会学者对科学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认同,强调需要从思想层面(包括人文的和科学的角度)和社会实践层面对科学和技术的文化意义进行阐释。大家的共识是:在大众话语体系中,科学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解,第一,从思想层面,科学家及科学文化工作者对科学的文化内容进行第一度阐发,然后渗透到人文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并通过大众传媒进入大众话语体系;第二,生存层面,科学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所有方面,科学文化是人类生存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士和郑必坚教授发起了“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后改为“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其宗旨就是为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提供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贯通。2004年科学文化研究专业期刊《科学文化评论》创刊,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科技文化研究。

目前,国内的科技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文化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之争。对“科技文化”概念理解的不同、研究视角和关注的问题不一样,形成了不一样的科技文化研究样态,国内的科技文化研究是相当宽泛而模糊的,人们将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但研究方法和侧重点是不同的。2.科技文化的起源、形成及历史发展研究。主要包括中西科学技术、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分析和比较,集中在科学史和文化史研究方面。3.是科技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等中心主题的对照研究,并结合科学知识社会学、新实验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潮建构科学的文化研究。

(四)科技文化的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与社会是构成科技文化的三个基本元素。在现代社会的结构框架中,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超级结构:“这个超级结构在这种意义上是自组织的,即它自己构成自身,并在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分化,它以自身的内在源泉来利用它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利用它自身内在的不平衡。在这种意义上它又是自我取向的,它决定自己的演化方向。”其中,科学起着决定作用,它将技术与社会连接起来。而且,社会成为科学、技术的母体,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科学、技术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科学技术是社会化的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与矛盾是科技文化发展与演变的内在动力。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还会在后面进行多次分析。

其次,科技文化是“人”的文化。说到科学或技术,总给人一种客观的、冷冰冰的感觉,仿佛科学技术高高在上,完全与人无关。事实上,作为一种文化,它首先是属于人的文化。马克思说:“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在科技文化中,人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是推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真正要素。

第三,科技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度普遍性的理性文化,它突破了传统民族、国家、宗教、地区和文化传统的束缚,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创造、共同接受、共同享用、共同发展的文化。理性精神贯通于社会的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理性精神是现代科技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第四,科技文化的开放性。相对于其他文化形态,科技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一般来说,一种文化总是一个逻辑上封闭的理论系统,对异质的或外来的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态度。但科技文化与这些态度相反,它以科学精神为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强调知识和理论的创新,知识和理论的有限性,强调自我批判。在科学看来,人类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自我满足的知识体系,科学的认知是朝向未来的。这就决定了科学的开放性,进而决定了科学技术文化的开放性。

(五)科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近代科学革命以后,科技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股决定力量,由此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现代社会逐步完成了对传统社会形态的跨越,步入了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科技日益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心要素。我们开篇就让大家想一想,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发现现代人享受着连古代皇帝也没有能够享受过的优越生活:出门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远比马、牛等畜类交通发达舒适;信息传递手段有电话、网络,也比所谓的飞鸽传书来得便捷。这些不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可否认,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一切,有多少东西是和科学技术相关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无时无刻不能够离开现代科技的支持,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科技,我们是无法生存的。马克思对此做了精辟地概括: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最有力的杠杆,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也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这还只是科学技术对我们社会影响的一部分。更为重要,但又容易为人们忽视的是,科学技术还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着现代社会,影响着、决定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恩格斯说: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发生革命,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科学技术作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后的科学化进程正是科学技术作为文化形态的结果,它对我们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层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科技文化发展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价值观念。

可以说,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是促进我国科技健康发展和兴盛的最重要环境,也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关键要素。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科技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科技文化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科技发展前途命运。因此,促进科技与人文文化融合,健全和发展传播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现代科技文化,是建设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强国、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环节。

同类推荐
  • 新课程百科知识——语言大师

    新课程百科知识——语言大师

    本书介绍了古代语言学家:扬雄、许慎、郑玄、刘熙等,近现代语言学家:劳乃宣、陈望道、郭沫若等。
  • 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

    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 火炮之库

    火炮之库

    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本书从科技、交通、地理、生物、天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科学小常识,使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去指导工作、安排生活,避免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以提高生活质量。
  • 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

    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而是今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与未来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问题,只要树立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就一定能够达到诗意般地安居。《生态资源大搜索》是趣味科学馆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态系统、认识生态因子的作用、生态的作用。《生态资源大搜索》由刘芳编著。
热门推荐
  • 我是穿越去搞笑的

    我是穿越去搞笑的

    花不尽,本名……花不悔,一个来自现代的明星,影后!在一场演出中被掉落的重铁直击头部,死相之惨……再次醒来她发现,她穿越了…前脚才到这儿,后脚就被穷的揭不开锅的老爹老母给卖到了青楼,可这毕竟是影后,怎么可能任人宰割,她毅然决然的逃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来,就被他国侯府给来了个认亲现场东方景谌,一个妥妥的王爷,可甜可盐可高冷,可高可富可超帅花不尽回到侯府后,享受了一把米虫的生活,也体验了来自亲情的温暖,来自操心爸妈的教育,来自青春期弟弟妹妹的口是心非的嫌弃,在之后更是体验了一把来自爱情的酸臭味
  • 我有一间咖啡馆

    我有一间咖啡馆

    这是一个人妖共存的时代,京华市东南处有一间神秘的咖啡馆,咖啡的味道堪称一绝,主要是老板也是大帅比o((*^▽^*))o!殊不知,这个时代在崩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烟雨长洲

    烟雨长洲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万里。上饶山川及多大树,树乃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风山,山恒震声。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长洲之上又分五城,东居熹微城,城中有紫府宫,罗天上仙、九天玄仙等八百一十九位仙女游于此地;西居碎叶城,长洲修仙门派属碎叶城碧落宫为尊;北居榴花城,夏至之时满城榴花似欲燃;南有云、月二城,论其形貌,皆如仙境。八方巨海不知始于何时,又咸无问津者,此番清歌所记亦拾遗一二,看客只作故事一场,烟雨一梦。
  • 姐夫爱吃醋

    姐夫爱吃醋

    你喜欢庙堂之争的纷乱爱情,还是喜欢相忘于江湖的柔骨侠情。这是一个架空的多国度朝代,发生在杞国观渚城首富上官家的两大未解命案直接牵扯着上官家的生死存亡,树大根茂的上官家说翻车就翻车。经历生死别离的姐弟们,能否披荆斩棘,最终将家族冤屈洗刷,重振旗鼓?想来还是要姐夫们帮衬帮衬的。
  • 霸道少爷甜蜜爱戀

    霸道少爷甜蜜爱戀

    一个活力四射,活泼可爱,有点臭屁却有对爱情有些伤感的双重性格女生。一个家境富可敌国,嚣张跋扈,内心阴暗却一直寻找温暖的俊秀少年。一个身怀绝技,身份惊人却对爱情不自信的设计天才少年。一个是从小暗恋的对象,一个是戒不掉的守护者她的感情天平到底会倾向哪个呢?三人行的爱情到底该如何结局呢……
  • 混在魔法界

    混在魔法界

    想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人拿到过诺贝尔奖吗?看了前面几章你就会明白!想知道你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外语还没学好吗?看了前面几章你就恍然大悟!人生不如意,何不书中游?跟着主角,一个生活潦倒,事业刚刚有点起色的国际枪手,一起去异世利用现代科技与魔法界的强者们一决高下。汝剑利,吾剑何尝不利!
  • 他来时月朗风甜

    他来时月朗风甜

    【甜宠甜腻腻】他是超模!身高一米八九,她是刚过一米六及格线的矮个女孩!可那又怎么样,不影响她抡圆了扁他、骂他、敦敦教导他做人;他捧起她的脸:前半生命运对你的亏欠,后半生,统统交给我来弥补。
  • 寻仙不见

    寻仙不见

    这一次入世,她是雇主的女儿。下榻青楼,参选魁斗,涉足陷阱,琴声萧瑟……他是富可敌国的玉瓷阁当家白言,算尽心机,手段高明,却唯独无法掌控自己。她无心招惹,却事事牵扯;他本波澜不惊,又因她的出现陷入迷境。他是卫国第一神医流庭,风流放荡,嗜酒如命,唯独无法医治自己。他的决绝离去,他的清醒沉醉,他的一切极端表现在她面前都那样微不足道。她早已看惯世间冷暖,习惯背叛,又何须争辩?唯愿当真爱过,用尽余生思念。
  • 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首推秦始皇。他功勋卓著、饱受争议;他“奋六世之余烈”,剪灭群雄,一统天下;尔后,又北逐匈奴,南取百越,拓展大一统帝国的疆土。他锐意改革,统一文字,规范货币和度量衡,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废除分封制,把秦国原有的郡县制推向全天下,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政建制。他推崇法家,依法治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封建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这套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历史,有的制度经过改革后,沿用至今。他的雄才大略令人惊叹!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把祖宗或父辈创立的基业发扬光大,做到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境界则难上加难,秦始皇做到了,因此,他无愧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