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7900000028

第28章 阿摩司·奥兹《直至死亡》中的犹太意象

问学犹如行路。在问学过程中不断充盈自己的审美眼光、政治敏感度和人文关怀意识,力求不断接近真实,寻找真谛(我不敢在此妄言真理),是我努力的目标。

“问学与求真”中的论文,除《阿摩司·奥兹〈直至死亡〉中的犹太意象》是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读博期间的课程论文外,其余均写自我归国后在外文所东方室工作的五年间。诚然,学术需要积累,关于大屠杀叙事与以色列民族记忆的两篇论文主要得益于我的博士论文。

阿摩司·奥兹(Amos Oz)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过一部历史小说——《直至死亡》(Ad Mavet,1971年;英文版Crusade,1975年),描写的是11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法国盖伊劳姆伯爵响应教皇乌尔班二世远征解放耶路撒冷的号召,率领一群仆人、农奴和不法之徒东进,出于某种近乎变态的仇视,迫害沿途遭遇的犹太人,文笔非常优美,在国内外获得很高赞誉。以色列资深评论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希伯来文学系谢克德教授甚至认为这是奥兹创作的最好小说,历来是希伯来文学系学生的必读之作。但30年过去后,以色列希伯来文学系的学生对这本书的看法却同前辈发生了分歧,贝督因学生称其难懂,犹太学生说它沉重。于是乎,谢克德教授便提议来自遥远中国大陆的我来解读此书。

也许是几年前为译林出版社翻译了奥兹的优秀长篇小说《我的米海尔》,我对这位作家有种特殊的钟爱;也许是谢克德的令箭悬在头顶,不容我懈怠;也许是多年在《世界文学》做编辑培养出我对好作品不忍释卷的工作习惯,我在一个星期内不仅读完了原作,而且读了关于它的30余篇英文书评和一篇20余页的希伯来文长论,的确感觉这是一篇令人回味的好小说。其中不断出现的主导意象,令我震撼,令我不禁对历史上欧洲犹太人的流亡和生存命运产生思考。适逢以色列驻华使馆文化官安吉道(Ran Gidor)先生为ARIEL约稿,我便征求了我的导师、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犹太与希伯来文化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希伯来文学系施瓦茨教授的意见,作成此文。

一、《直至死亡》文本中的犹太“意象”

《直至死亡》的主人公虽然是伯爵和他的追随者,但主导意象却是犹太人。小说的背景置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欧洲,适值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号召基督徒参加圣战,从异教徒手中解放主的陵墓,第二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出发地是法国。这场东征对犹太人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不久,法国犹太社团便意识到这一风卷残云般的运动将会冲击并威胁他们的生活。由于他们对基督徒进行贿赂,才没有像在德国的同胞那样遭到直接袭击。阿摩司·奥兹正是抓住这一带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时期,通过伯爵及其同行者的经历,通过他们路上的心理活动以及同犹太人的关联与争斗,反映出十字军东征时期犹太人的生存境况,采用象征手法表现出犹太人日后遭受憎恨、迫害、屠戮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阅读希伯来文学与文化阿摩司·奥兹《直至死亡》中的犹太意象小说开篇,叙说11世纪法国的穷困乡村里怪事连绵,险象穷生:星辰陨落,河流泛滥,谷仓失火,农民们妄自尊大,暴力事件迭起,盖伊劳姆伯爵的年轻夫人染病在床,村中不满情绪高涨。在一系列凶兆、罪恶、疾病、死亡之后,一个犹太代理人便成了人们发泄怨愤的牺牲品,他想为自己申辩,但被活活地烧死。

这是作品第一次正面描写处死犹太人的场景:“焚烧犹太人的场面或许能够用来驱除自开春以来困扰人们的某些焦虑与抑郁之情,可没曾想犹太人在遭受焚烧之际,从柴堆里朝盖伊劳姆伯爵念了一条厉害的犹太人咒语,达到了扰乱一切的目的。而这一切是当着上至生病的女主人下至使唤丫头整个全家人的面发生的。显然,无法再因为咒语去惩罚这个可怜的人:这些犹太人理所当然只能处决一次。”

怀着通过受难洗清罪孽与从异教徒手里解放圣城的初衷,盖伊劳姆伯爵率人东赴耶路撒冷。衣衫褴褛的农民们站在村外,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支队伍从眼前经过。而犹太人,仿佛预先得到过警告似的,在远征者到来之前便离开他们的陋室,消失在丛林之中。他们一路上奸淫、掠夺,间或与土著居民发生斗殴,并不断怀疑有一个伪装成基督徒的犹太人,与他们同行,诅咒他们。

第二个杀害犹太人的场面愈加触目惊心。那是一个偶然之际,伯爵及其一行在路边碰到一个犹太小贩,小贩轰赶着一群羊,背上背着一个背包。面对迎面而来的骑士,小贩没有躲藏。他脱帽致敬,竭力微笑,还鞠了三个躬,一个比另一个深。基督徒们沉默不语,犹太小贩更不敢出声,满脸堆笑地站在路旁,准备进行买卖交易。伯爵的远房亲戚、他未来的继承人克劳德问:

“犹太人。”

犹太人说:

“欢迎啊,旅行者。祝你们一路顺风。”随即他又改换成另一种语言和另一种口音,因为他不清楚这些人的母语是什么。

克劳德·克鲁克巴克说:

“犹太人,你上哪儿去?”

没等犹太人作出回答,他又柔声细气地低声说:

“背包,把背包打开。”

小贩把包打开,愉快地说:

“都挺便宜的。都是铜的。”……

后来,气氛逐渐紧张起来。犹太人狠狠地踢了一只羊,克劳德踢了犹太人。犹太人请骑士们收下他的羊和货物,还将钱包拱手相送。而后说:

“我把东西都给了你们了。现在可以高高兴兴地走我的路为你们祝福了。”

克劳德说:

“你现在不许走,不许你给我们祝福。”

小贩说:

“你们想杀我。”

说这话时他既没有恐惧也没有惊奇,就像徒劳寻求复杂问题的复杂解决方式的人,突然发现一个简单的解决方式。克劳德轻声地说:

“是你说的。”

阿摩司·奥兹继之详细描写了犹太小贩遭箭穿身的恐怖场面:

“箭射中他肩膀间的后背。他接下来停住脚步,把胳膊扭到背后,将身上的箭拔下来,摇摇晃晃地站在那里。他用双手将箭托到眼前,仿佛有人要求他做仔细的审视。他站在那里目光一动也不动,第二支箭射来,将他手中握着的第一支箭击落,并穿透他的额头。即便这样他也还是站在那里,脑袋上的箭探出头来,使他看上去像一头倔强的公羊,他的头朝箭柄的方向垂下去,双脚坚实地踏在地上。接着,这个犹太人发出一声叫喊,声音不长,也不算大。他仿佛终于决定放弃似的,一下子瘫倒在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群人马继续前进,从此再也没有人怀疑他们当中有犹太人了。但漫漫长路似乎没有尽头,耶路撒冷似乎不再被视为目的地,不再是座城市,而是那生机渐趋消逝的最后希望。于是他们又感觉每天祈祷呼唤耶稣时,当中有个声音不是基督徒的,而是耶稣的敌人所发出的。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向犹太人居民区迫近。

接下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三个屠杀犹太人的场面。盖伊劳姆伯爵率领他的一帮人马来到一个犹太人居住的小村庄。犹太代言人单独前来同这群所谓的骑士会面与谈判,一是想得到同情,二是希望不要将当地犹太人所保存的一屋子犹太圣书焚毁,因为有些书已经有千年之久了。在谈判中,伯爵问犹太人用什么可以作为交换条件。犹太人代言人表示可用其他一切财产交换,而且是现钱交易。伯爵脸上露出一丝罕见的残忍微笑,冷冷地说:“用黄金。铜板在我要去的地方不流通。”他甚至许诺说:“你,犹太人,站在你想从火中拯救的房子那里,火呢,承蒙天恩,将选择什么该烧什么不该烧。”并命令犹太人说出埋藏黄金的地点,犹太人以为伯爵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十分高兴,并要求伯爵起誓。伯爵略微抬高声音,将他的继承人叫来说:

“克劳德,把那座房子(指收藏书的房子)和所有的房子都烧光,务必不要将那个犹太人立即处死,而是慢慢地、耐住性子把他处死。”

这之后是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们殴打犹太人,用火红的熨斗在他身上打下一个个烙印,将他浸泡在盐水里,按照克劳德儿时读过的一本书中所描写的那样用盐水灌他,挖出他的双眼,盘问他关于基督教的某些问题,追问他珠宝埋藏的地点,克劳德答应一旦他说出珠宝埋藏的地点,就停止对他的折磨,将他立即处死。继之,珠宝被挖了出来,事实证明犹太人没有说谎。伯爵让克劳德履行诺言,他们用长矛将受过酷刑的躯体从后背刺到前胸。可是,犹太人依然盲目地在地上乱爬,而且不住地哼哼,血流的到处都是。他们用斧子把儿敲他的头,然而,犹太人还是不死。他们再次扎他的胸口,但显然错过了心脏。有人已经开始惊慌,拒绝动手。最后还是他们当中一个管乐器吹奏者将犹太人代理人依然抖动的躯体扔进了浅水池……

二、从文本意象所引起的历史、文化思考

理论上说,意象“不仅是心理学上的题目,而且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命题”。一个意象在作品中不断地反复重现,则成为象征,带有文化历史意义上的蕴涵。

从前文基督徒屠杀犹太人的几个场面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犹太人在诸多灾难之后成为厄运的替罪羊,他想为自己申辩,但无济于事;第二个犹太小贩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他一直试图取悦讨好,献上自己的全部家当和钱,以求与对方和睦相处,但没能如愿。他没有任何反抗,逆来顺受地面对死亡,这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在大规模的排犹主义时期到来之前在欧洲漂泊不定的犹太人的命运已经受到威胁。最后一个犹太人的死更加令人发指,他试图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但在饱尝痛苦与折磨后死去,则同日后的大屠杀事件与种族灭绝产生了某种象征性联系。这一系列带有象征与隐喻意义的场景表明以伯爵为代表的基督徒们对犹太人的仇恨已经根深蒂固,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造成两种宗教与文明之间的敌意与冲突的原因之一是经济的,同时也是政治的,文化的。

按照我国史学家的观点,11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普遍兴起,东方商品已经输入市场,分割了的封建主领地再也无法满足封建主阶层的需要,靠掠夺与冒险放纵为生的骑士阶层应运而生。因而对东方财富进行掠夺成了十字军东征的主要目的;其次,由于农民份地减少,饥荒严重,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为转移农民愤的怒视线,教俗封建主引诱他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梦想到那里寻求出路。同时,朝拜耶路撒冷与基督圣幕、同异教徒进行斗争,也是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煽动宗教信徒宗教狂热提高自己威信的重要手段。

西方学者也对十字军东征前后的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冲突进行过多方讨论。基督教在讨论十字军东征话题时着重强调十字军的虔敬、勇猛与征服圣城的英雄主义行为。尽管他们想解放的耶路撒冷当时正在穆斯林的控制之下,但基督教诞生之后,犹太教依然作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存在着,犹太人不承认耶稣为弥赛亚,故而基督教徒们极力诋毁犹太教,继之鄙夷犹太人。而此时,在教廷蛊惑下蒙生的强烈宗教狂热感使他们将仇恨与敌意集中在犹太人身上,认为他们是最早迫害耶稣的人,应该为耶稣的受难负责。根据记载:当基督徒们沿途来到居住有犹太人的小镇时,他们说,“我们进行漫长的旅行去寻找偶像崇拜者的神龛,向穆斯林们复仇。但在这里犹太人就居住在我们当中,犹太人的祖先杀了他(指耶稣),并毫无理由地将其钉上十字架。让我们先向他们复仇,把这个民族消灭;再也不许提以色列的名字。不然就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承认圣灵受胎。”

来自犹太世界的资料则详细记载了犹太人在遭受十字军袭击过程中丧生者的名单,为牺牲者吟唱挽歌,讨论迫害者与被迫害者的关系。宗教狂热历来被犹太世界视为基督徒憎恨犹太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犹太人与基督徒的价值观念也迥然有别。基督教徒强烈谴责从借贷中获得利益,而放高利贷这一职业主要由犹太人来从事。这种直接的迫切的经济动机刺激了基督教徒对欧洲犹太人的敌意。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犹太人人口上升,犹太社团不断壮大,经济角色与社会身份上升,并在法律、《圣经》诠释与研究、文学创作等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渐渐地对流散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冲击,令许多基督徒感到惶恐不安。就像阿摩司·奥兹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伯爵看来,犹太人优秀而难以捉摸,即使我们的语言,一经过他们的口说出,突然之间似乎化作了美酒令人陶醉。一想到犹太人,伯爵的内心深处便产生了强烈而阴暗的目的,充满冷酷的快感。感觉犹太人像水腐蚀铁一样在秘密地、一点点地吞噬他们。而且这种接触是带有抚慰性的,是看不见的渗透。他不禁发问:也许犹太人可能已经鬼鬼祟祟地潜入到我们的阶层中来了。小说还写道:有些牧师乃至主教甚至相信犹太人的力量,有些犹太人甚至在道德等方面感染着基督教教徒。简言之,犹太人在十字架的脚下投上了朱迪亚的阴影。正是这种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多重冲突奠定了欧洲排犹主义的基础,而伯爵则是当时欧洲基督教徒的形象化代表。

早在创作《直至死亡》之前,阿摩司·奥兹便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胡狼嗥叫的地方》、描绘基布兹风情富有诗意的《何去何从》、从心理现实主义角度出发诉说婚恋、情感、与家庭生活的《我的米海尔》等长篇小说,均取材于当代以色列社会或家庭生活。其文本背景多置于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和风格独特的基布兹,展示出以色列人特有的社会风貌与世俗人情,形成典型而突出的以色列特色。而《直至死亡》似乎更偏重于犹太性,该作发表于1971年,“六日战争”已经结束,犹太人从此可以到在自己心目中富有特殊意义的、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的哭墙祈祷,巴以版图的地理坐标系发生了质的变化,犹太人相对说来加强了安全感。但是,身为犹太作家的阿摩司·奥兹却同当代社会拉开距离创作历史小说,其初衷是想反映犹太人如何成为狂热基督教徒们狂热行动的牺牲品,揭示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宗教和文化冲突。小说中犹太人的遭遇带有普遍性,象征着历史上欧洲犹太人颠沛流离、饱经沧桑、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经常沦为替罪羊的不幸身份。有些评论家试图在《直至死亡》与“六日战争”之间建构联系,而奥兹本人则强调自己写历史小说的目的并非要对社会现实做出评价,但是对读者挖掘作品内部意象的象征意蕴与现实社会建构联系表示认同。

即将收笔之际,只身置于以色列内盖夫沙漠、在本-古里安大学攻读希伯来文学的我忽然从内心深处涌起无限感慨。去国之际,应好友、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徐坤之约,与社科院文学所当代室的师长与同人小聚,偶遇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教授,他谑称我“去往那烽火连天的地方”,而此话不幸言中。一年来,战争的风云的确在以色列上空若隐若现,盘旋不去,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犹太人再次面临着历史赋予他们的新的挑战与考验。大家都不是先知,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在今天,新学期的第一个早晨,我匆匆浏览了网上新闻,得知昨夜耶路撒冷、纳塔尼亚等地相继发生爆炸与枪击事件,十几条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化为云烟鬼影。某种难以名状的抑郁之情将我攫住,我急忙穿过校园内的售货摊位冲向图书馆,耳边风铃声声随风飘荡,轻灵中夹杂着摇曳不定,悠远中裹胁着岑寂凄清,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某些残句,诸如:“辛苦遭逢”、“干戈寥落”、“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而后便是整首诗,我感到一阵凉意。这是我第二次到以色列求学,我已经同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也曾跟同使馆齐前进参赞和新华社明大军、钟翠花、蒋国鹏几位记者朋友走访加沙,在马晓霖的导引下目睹了那里百姓的生存境况。我朦胧而深切地意识到,巴以问题正像以色列左翼作家大卫·格罗斯曼所说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诸多历史、文化、宗教等问题纠结在一起,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相逢一笑泯恩仇、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我还是由衷地期冀历史的悲剧不要在现实中重演,希望同系亚伯拉罕子孙的巴以人民之间不要相煎太极,希望洪荒过后看到和平鸽在蓝天飞翔。我也想借风铃之声向远方牵挂着我的慈母与家人、亲朋和师长捎去一声平安,向关心我支持我攻读学业的国家基金管理委员会和社科院外文所领导、向分担我工作的《世界文学》同人带去真诚的谢意。

2002年3月10日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

ARIEL,2004.

同类推荐
  • 贾平凹游记

    贾平凹游记

    《贾平凹游记》是贾平凹先生四十年游记散文写作的精品集萃——草木山石、荒地园林,或邂逅或追寻,或激赏或叹惋,或孤独或自在;全景再现一个时代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状态,完美阐释一个“行者”的自我与世界相处之妙处。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单就这一句,就让纳兰性德的形象扑面而来。纳兰性德那个多才多艺的词人,多情多义的翩翩佳公子,那个踟蹰满志的富家公子,他的一生短暂而丰富,情感不顺但真挚。《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词传》,以词写就人生,为读者展现了纳兰性德其人、其词、其性、其情。
  • 远山朦胧

    远山朦胧

    本书收录了《入世》、《葫芦村往事》、《轻点,隔墙有耳》、《小屋》、《烟忆》、《那颗星……》、《走出大山》、《书的往事》、《丧失》、《旧村》、《少年同窗》、《最后的窖》、《风沙又起》等三十多篇抒情散文,语言凝练、含蓄、质朴、畅达。
  • 贝壳风铃

    贝壳风铃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
  • 诗论

    诗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著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黎明的通知》(1941)、《新诗论》(1952)、《海岬上》(1957)、《归来的歌》(1980),《艾青谈诗》(1982)等。《诗论》是作者最负盛名的诗论集,写作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延伸至80年代,《诗论》内容有对于诗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以及部分诗评等。
热门推荐
  • 缘起清寒

    缘起清寒

    中原大地,地广物博,而能人异士更是数不胜数。善驭电者,善控火者,善掌水者比比皆是,说到底都是这些修者利用自然能量引发天地变化的术法,世人称之为修仙者。然人有观念之别亦有兴趣之分,数千年间各地开山立派之人不在少数,其中又以三清门、般若寺和浮幽宗人数最多,形成领导之势。
  • 邪魅世子的医妃:沐菀千城

    邪魅世子的医妃:沐菀千城

    初见时,他们青涩懵懂;再见时,他们双双失魂,并阴差阳错结为夫妻。一场来自于情敌精心策划的阴谋毁了这场缘,却也无意中让两人重拾失魂,失去这三年以来的美好记忆……少女重拾记忆,霸气重生;公子容光焕发,邪魅归来!某女:“我要成亲了,可是新郎不是你……”某男:“无碍,只要孩子是我的就可以了。”某女:“可是孩子也不是你的……”某男眉头一皱,“夫人,这事可就不好办了,既然事已至此,那么你就再给我生一个吧!”这是菀菀挖给大家的巨坑,欢迎萌萌哒的各位无条件跳坑哦!
  • 许你一世暖阳

    许你一世暖阳

    我是一名职场菜鸟周一铭,在工作和感情上屡屡碰壁,到底我的方向在哪里?会不会有人牵起我的手,陪我一起走下去,无论前面是光明还是深渊?许我一世暖阳,还你一世倾情。
  • 蜜恋速递

    蜜恋速递

    什么鬼,一言不合闹出走?!信用卡通通被冻结,身无分文睡大街?!误打误撞与两大校草同居,心动瞬间数不清。半路又杀出花美男,原谅宝宝把持不住……玛丽苏?nonono,我们女主可是要当大总攻的料。热血青春,让我们一起嗨起来!
  • 君妃赌约,妖孽殿下你输了

    君妃赌约,妖孽殿下你输了

    在白天她是白衣天使,在黑夜她是杀人不眨眼的杀手,掩饰,伪装是她的强项。他曾是曾是所有人眼中的战神,可为何变得如此痴傻,他最爱的女人背叛,最好的兄弟陷害,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性子冷淡的她,阴晴不定的他结局是如何,厮守到老,还是有缘无分。
  • 小奴

    小奴

    一场大火过后,京城里少了一座王府,多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婢。平静的日子没有了,可还是要活着。为了活着,枪林剑阵不能退,荆天棘地也要闯。毕竟,两条命呢。
  • 执笔封仙

    执笔封仙

    看够了废柴,厌倦了逼婚,还是被开篇“无法修炼的废物”一句搞得烦闷。点击进入,我将给你不一样的小说。三界交遇,乱天动地,群雄并起,诸王争霸。是什么秘密使大帝为之赴死。是什么样的人心使万古难得一见的真仙心如死灰,感叹中甘愿化道。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难道只是因为战败羞愧。不周山是寻常意义的山,还是另有所指,竟能使一位大帝赴死才能折断。女娲、伏羲,又去了哪里懵懂的他能否改写最后的结局,成为最后的……
  • 缘起笙安

    缘起笙安

    在这个充满酸甜苦辣的生活中。你的消遣方式是什么。有没有那么一次游戏体验。让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缘起这一生。幻灭这一世。
  • 洛苍

    洛苍

    一亿两千万年前,地球已经不在适合人类居住,苟延残喘的地球人类被迫实施“轮回”计划,对满目疮痍的地球进行彻底净化,并向茫茫宇宙发射了一万艘载有人类基因和希望的太空飞船。一亿两千万年之后,“闹钟法则”陆续开启,流浪在宇宙中的地球人类慢慢觉醒,藏在地球人类灵魂深处的回家梦也越来越清晰。在距离地球三千万光年的洛古星球上,地球人类建立了无比强大的文明,他们在为回到那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做着最后的努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