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7200000003

第3章 3 研读古代文学须明其义例

在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感到读古书和古代文学作品,必须了解掌握其义例,如此才能对古书和古代文学作品获得准确的理解,否则很容易产生疑惑和误会,甚至厚诬古人。这里举两个感受较深的例子来谈谈。

一是对六朝乐府吴声、西曲许多歌辞内容的理解问题。六朝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大部分,现存曲调数十种,歌辞数百首。其中有不少曲调,其创制者和产生背景,过去《宋书?乐志》、《古今乐录》、《旧唐书?音乐志》等都有记载,但都很简略。“五四”以后,学术界重视民间文学,也重视吴声、西曲的文学价值。但有的研究者未加细考,认为《宋书?乐志》、《古今乐录》的记载不可信,甚至认为出于捏造附会。形成这种误会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注意到古籍中其他方面的有关记载,这类记载有时还颇为具体。例如吴声中的《长史变歌》,《晋书》、《宋书》的《乐志》,都说是“司徒左长史王?临败所制”,仅这么简单一句。如果仔细考察,便可发现《晋书?王导传》、《宋书?王华传》、《魏书?司马□传》都载有王?的具体事迹,只是地位不显著,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又如《碧玉歌》,相传为东晋孙绰所作,叙述晋汝南王爱妾碧玉之事;钩稽各种记载,也属可信。

形成误会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现存不少歌辞内容与《宋书?乐志》等所载的本事、缘起不相符合。这类现象也属屡见不鲜。例如吴声中的《丁督护歌》,《宋书?乐志》载其本事云:

《督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宋高祖使府内直督护丁?收敛殡埋之。逵之妻,高祖长女也。呼?至阁下,自问敛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日:“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

这事件在《宋书?武帝纪》也有记载。《武帝纪》云:“(义熙)十一年正月,公(指武帝刘裕,时为宋公)……率众军西讨。……三月,军次江陵。……公命彭城内史徐逵之、参军王允之出江夏口,复为轨所败,并没。”督护本指收尸人丁?。徐逵之西征丧身,而现存的《丁督护歌》却写女子送督护北征,前去洛阳,与本事大不相同。原来宋高祖长女哭其夫徐逵之战殁,痛呼“丁督护”,声调哀切,后人利用其声调写作歌辞,以表现女子送别丈夫出征时的哀伤之情,这就是《宋书?乐志》所谓“后人因其声广其曲”。这种后人因声广曲的情况,在吴声、西曲中屡见不鲜。如《阿子歌》,相传原是晋穆帝升平年间的童谣,后人利用其和送声写出若干内容很不相同的歌辞。又如《乌夜啼》曲,原为宋临川王义庆得罪遇赦后所作,以表示庆幸之情;但现存歌辞,《旧唐书?音乐志》已指出“似非义庆本旨”,原因也是后人因声广曲。我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写成的《六朝乐府与民歌》一书,用了较多篇幅考订了吴声、西曲一部分重要曲调的作者、本事,并通过对曲调和送声的分析,解释了现存许多歌辞内容与本事不相符合的疑问。

乐府诗中这种歌辞内容与本事不相符合的现象,其实在汉魏乐府中也常有出现。例如相和歌辞《陌上桑》曲,据崔豹《古今注》,原系写邯郸王仁妻秦罗敷拒绝赵王强夺之事,今传《陌上桑》古辞《日出东南隅》篇,已是后起之作。又如《雁门太守行》,按题名原来应当歌咏雁门太守,但今传古辞却是歌咏洛阳令王涣的政绩,显然也不是原始之作。唐代李贺也写了一首《雁门太守行》,内容写幽蓟一带地方长官抗击敌人的英勇战斗。原来,《雁门太守行》被后人当做歌咏地方贤明长官的一种曲调来进行模拟和再创作,其歌咏的对象却不一定是雁门太守。后世有的李贺诗的注释者,硬把此篇背景落实到唐代的雁门一带地区,就不免穿凿附会。

《乐府诗集》说:“凡歌辞,考之与事不合者,但因其声而作歌尔。”(卷八七《黄昙子歌》题解)乐府歌辞多因旧声作新辞,故后来歌辞内容往往与本事不相符合,这是乐府诗的一个特点,也是我们阅读乐府诗时必须明白和掌握的一个重要义例。

第二个例子是对钟嵘《诗品》的理解问题。《诗品》品评汉魏六朝诗人,喜言师承流变,往往指出某人之诗源出某某。这一点往往为后世所诟病,特别是陶潜源出应璩一点,后人议论尤多。《诗品》把陶潜置于中品,的确品评不当,但它反映了当时骈体文风昌盛、不少评论者重视语言华美,不能充分认识陶诗艺术价值的偏见。有的《诗品》研究者根据《太平御览》一本的引文,说《诗品》原把陶潜置于上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诗品》的义例,上品之人不可能出于中品。《诗品》认为陶诗源出应璩,应璩在中品,陶潜当然不可能属上品。这个问题,就是依据《诗品》全书义例得到澄清的(参考钱钟书先生《谈艺录》)。

《诗品》说陶诗源出应璩,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曾批评为“此语不知其所据”。但细考《诗品》全书义例,钟嵘的说法还是有其理由的。《诗品》所谓某人源出某人,指出前后诗人在创作上的渊源继承关系,主要是从诗歌的体制、风格立论。《诗品》一开头评古诗云:“其体源出于国风。”其后评张协云:“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评谢灵运云:“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张协)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评张华云:“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可见《诗品》所谓某人源出某人,是指诗歌的体而言。它所谓体,指作品的体貌,即《文心雕龙?体性》篇所说的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风格。如张协的“华净”,张华的“华艳”,都是其例。又如张协诗“巧构形似之言”,谢灵运诗也“尚巧似”,故说谢诗“杂有景阳之体”,这就明显地从体貌上指出其渊源继承关系了。南朝文论,多言体貌的特征和继承变化。除《文心雕龙》、《诗品》外,如《宋书?谢灵运传论》指出自汉至魏,文体经历三次变化,《南齐书?文学传论》认为宋齐时代文章可分为三体,都是其例。《诗品》这种据体貌分析某人源出某人的议论,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反映。《诗品》说陶诗源出应璩,也是从体貌上立论的。《诗品》说陶诗体貌特点是“省净”、“真古”、“质直”,应璩诗“善为古语”,古语意为语言古朴。应璩源出魏文,魏文诗“鄙质如偶语”。三家之诗体貌都是古朴质直,《诗品》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明他们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诗品》的这种评论不一定都恰当,但从全书义例看,说陶诗源出应璩,还是有理由的。

《四库提要》评《诗品》有云:“唯其论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亲见其师承者,则不免附会耳。”这一评论也是欠妥的。南朝文人写诗,往往有意识地模拟前人,有时在题目上都予以标明。如鲍照有《学刘公?体》五首。江淹有《效阮公诗》十五首。谢灵运诗在南朝影响广泛,史传等记载中述及当时文人作诗学谢灵运体的,屡见不鲜。从写作角度看,学习前人诗体,已成为一种风气;那么从评论角度看,研讨后起者在诗体上主要接受前代哪些人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事。《诗品》探讨前后作家渊源关系的评论,固然不一定都中肯,但这种研究评论方法却未可厚非,它正是结合创作实践来进行的。

司马迁曾就历史著述发表主张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赞》)我一直很服膺这句话,把它作为阅读古籍、做研究工作的原则。对古书上的记载和言论,我们固然不能一味盲从,但也不宜轻易怀疑以至否定(特别是那些有功力、写作态度认真的著作)。阅读古书,应当全面考察,虚心体会,以探明其原委。读古书要达到心知其意,明白、掌握书的义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

1985年

同类推荐
  • THE TWO SISTERS(花河·英文版)

    THE TWO SISTERS(花河·英文版)

    After the deaths of their parents, two sisters from a tenant farming family live together. The 12-year-old elder sister begins to plan a life for both of them. After many twists and turns, relying on strategies beyond her age, the elder sister marries into a landlord's family as a concubine and gradually takes charge of the family's affairs. Not overly worried about her life and future, the younger sister marries the friend she played with in her childhood.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destinies and life attitudes and paths of the two sisters, White Peony and Red Apricot, and the general and uniqu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isters, their surroundings and the times. In the vicissitudes of fate, the great changes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decades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liberation are shown.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时代的低语:当代文学对话录

    时代的低语:当代文学对话录

    作者在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汇聚了当代国内外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家、学者、思想家,例如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文学大家贾平凹,著名翻译家郑克鲁,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的徐则臣,被北岛誉为“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的阿乙……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入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作者以其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他们提出了问题,访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拘一格,坦诚且随意、充满激情,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些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发更多的现实思考。
  •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 混迹与自白

    混迹与自白

    张中海,1954年出生,山东临朐人,一级作家。曾任民办教师12年,专业创作5年,品牌营销20年。1981年开始受到文坛关注,是中国乡土诗歌重要代表人物。今年1月,诗集《混迹与自白》出版,以诗与文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数十年的漫长关系。
热门推荐
  • 末世农女奋斗史

    末世农女奋斗史

    末世,传说中的末世来临,病毒迅速在全球扩散,人们纷纷倒下,天灾将至,作为一个宅女,该怎样应对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建立自己的团队,以期在末世好好生存~~~
  • 最强废婿在摆地摊

    最强废婿在摆地摊

    “夫人,你家女婿在摆地摊呢!”“什么?快把这丢人的东西给我带回来?”“夫人,我不敢呀,刘董事长刚刚把公司卖了在他地摊买东西呢!”“…………”
  • 如若时光留不住你

    如若时光留不住你

    一个心中满心伤痕的少女与自己的老板相遇并相互治愈的爱情故事。
  • 烛天神记

    烛天神记

    天武大陆,强者为尊,芸芸众生,皆崇武道。少年秦川,不愿做任人践踏的蝼蚁,立志要成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成为强者道路注定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从青阳镇走向强敌环饲高手如林的大千世界,凭借坚韧之志逆流而上,斗八方强敌,战诸天至尊,昔日萤烛之光,如今已照九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刺破长空

    网游之刺破长空

    重生前,他是一个操作娴熟的独行侠玩家,太强的锋芒而招惹到富二代,最终落得家破人亡。重生后,他依然是那个操作娴熟的玩家。这一次,他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强大公会,做任务,灭对手,快意恩仇,成为了纵横整个联盟最强大的公会会长。泡尽美妞,杀光对手,刺破长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悔年少欢喜

    无悔年少欢喜

    这是一篇关于青春暗恋的故事,从情窦初开的年纪,黎芜茴拥有了各种对爱情的向往,有矛盾、有猜测、有成长、有遗憾……或许没有结果。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遇见再错过,循环往复。就算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那也是一种缘分,上天安排的缘分。茫茫人海中,我却只认识了你。感恩遇见,不负青春,不负年少!(黎芜茴小姐姐:感谢你们,教我成长,陪我长大,青春有你们,无悔...)
  • 将军等你回家

    将军等你回家

    他是庆国的将军,与皇帝自小一起长大,国家动荡,他申请出兵,却忘了家中的她,她说,如果有一天可以的话,可不可以归隐山中。他笑着应允,却不知此路无归期。
  • 弄点苍穹

    弄点苍穹

    这几个大陆的人有个坏习惯,吃饱没事干的时候就要搞一下苍穹,我想不明白苍穹它得罪了谁,要遭这般罪。我不打算搞它,就想......能弄一下的时候就弄一下
  • 快穿:女王陛下小心!

    快穿:女王陛下小心!

    在一场千年浩劫中牺牲的女王苏梨,被一只自称系统的不明生物锁定。他们是契约者的关系,但苏梨却又是绝对自由的,她成为了一位“扭转者”,进入一个个世界,为不同人物扭转命运…………同时,在完成这些世界任务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一个可以和她相伴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