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69000000012

第12章 孟子那些事儿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卓有成就的贤良之士就达七十二位,可谓桃李满天下。可是,能够真正体会到儒家思想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的弟子,一个都没有。倒是在孔子死了一百多年以后,鲁国出了一个叫孟子的学者,隔着时空接过了孔子的衣钵,成为孔子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意思就是,除了孔大圣,他是独一份的。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在南宋时,大儒朱熹曾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并将之作为高考科目。一直到清末,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都是高考、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读书目。

搬了三回家

孟子的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落,从鲁国搬到了邹国。孟子的父亲死得比较早,他是靠贤良的孟妈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当时孟子一家住在城北的乡下,住所附近有一块墓地,每次村子里死了人,墓地里就热闹非凡。挖坑的挖坑,哭坟的哭坟,一边还有吹鼓手吹吹打打,简直就跟过年一样。少年孟子觉得这一切很新奇,就模仿送葬的人来做游戏,一会儿装孝子孝孙,一会儿装吹鼓手,跟小朋友们玩儿得不亦说乎。

孟妈妈知道后,觉得很难受,就把家搬到城里。

这一次还是没选对地方。他们住在一个集贸市场旁边,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有杀猪的、宰羊的屠户在这儿摆摊,另外还有卖山货的、卖陶器的商人在这儿开店。有道是有样学样、跟着巫婆学跳神,跟着砖匠学砌墙。孟子在街边住着,耳熏目染之下,对杀猪宰羊的屠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与邻居伙伴们一起,玩起了杀猪宰羊做生意的游戏。

其实要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孟子喜欢做生意,就随他去呗,没准长大了就是比尔盖茨。喜欢杀猪宰羊也没错啊,长大了可能就是樊哙。当然,孟妈妈不会这样想。孟妈妈需要培养的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呢。于是,她又带着儿子搬家了。

这一次,孟妈妈把家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官,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天早晚,学官里都会传来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引得小孟子在学校前面张望。每年的夏历初一,朝廷里的公务员们纷纷来学宫里行礼跪拜,孟子见了之后,也学习他们的样子。孟妈妈露出欣慰的微笑,“这就对了,我儿子要在这种地方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话在孟子身上表现得相当明显。正是孟妈妈的言传身教,导致孟子很小就养成了热爱学习、勤学苦练的习惯。

孟子慢慢长大了,进入了学堂。最初,他十分调皮,不专心学习。这天,孟子放学后,孟妈妈正在屋中织布。孟妈妈说:“你今天学了些啥?”

“论语》的《学而》篇。”孟子回答。

“会背诵了吗?”

“会。”孟子想早点儿出去玩,就随口敷衍道。

“那好,”孟妈妈说,“你背给我听听。”

孟子傻了眼,站在那里磕磕巴巴,把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来覆去地背诵,就是没了下文。

孟妈妈很生气,更伤心。她举起剪刀,把刚刚织好的布匹“咔嚓”剪断了。孟子大惊,说:“妈妈,这布匹好好的,干吗要剪断呢?”

孟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攻读功课,就跟剪断了的布匹一样,再也接不起来了。这样你就永远学不到东西,学不到东西就当不了公务员,当不了公务员你就讨不到老婆……”说完她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孟子这才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说:“妈妈,我知道了,”从此,他每天早晨鸡叫三声就起床,刻苦学习,很快就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其实,孟妈妈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有一次,隔壁家杀年猪,孟子问:“他们杀猪干嘛呀?”孟妈妈心情很好,开了一句玩笑,说:“请你吃肉啊。”

说完孟妈妈就后悔了,她想:“当初我怀着他的时候,进行严格的胎教,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切得不整齐,我不吃。现在他刚刚懂事我就开始骗他,这是在教唆他不讲信用啊?”怎么办呢?最后孟妈妈到隔壁那家买了一斤猪肉回来,给孟子吃了,证明自己没有骗他。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成年后,孟子讨了老婆。

孟子的老婆姓田,样子长得不太好看,刻薄一点儿形容,算是丑陋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娶了个丑陋的老婆,自然无法“开心颜”。孟子也没办法,只好将就,打算找一个借口把她休了。

机会说来就来了。这天,孟子从外面进屋,老婆正在更换内衣,一时躲避不及,袒胸露乳的状况就被孟子撞到了。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这是伤风败俗的事情。孟子心中窃喜,就向孟妈妈提出,要以老婆“无礼”为由,把她休了。

孟妈妈问:“你进屋前敲过门吗?或者发过信号吗?”

“没有。”

“那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孟子很奇怪:“为什么呢?”

孟妈妈说:“礼书上说了,要进门的时候,先问里面有没有人。要上堂的时候,先大声说话。要进屋的时候,眼睛必须看着下方。这些你都没做到,贸然闯进去,当然就是你不对了。你怎么能因为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呢?”

“这这这……”孟子哑口无言。

孟妈妈继续对儿子进行先进性教育:“儿啊,你每次都自称是孔子嫡传,可做事却总是违背圣贤之言。子夏老先生曾经说过,贤贤易色,就是说对老婆要重品德,不重容貌,你却以貌取人。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啊!”

接着,孟妈妈坐在高高的谷堆下面,跟孟子讲起了从前的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嫫母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连鬼蜮邪祟都不敢接触她。但是她品德贤淑,性情温柔,被黄帝娶去做了第四个老婆。黄帝常常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黄帝不但不嫌弃她,还把管理后官的责任交给了她,到后来,因为她非凡的组织能力,黄帝还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

孟子越听越惭愧,回到屋中,看见老婆坐在角落里闷闷不乐,心里升起一阵酸楚。他走上前去,轻轻搂住老婆,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亲了一口,说:“对不起,老婆,我不该嫌弃你。”

孟子与老婆相亲相爱,举案齐眉,从此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生活。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孟子后面站着两个女人,一个是孟妈妈,一个是他老婆。孟子长期在外面游荡,家里的母亲由老婆照料,家里的家务由老婆操劳。有一次孟妈妈患病,一口痰堵在喉咙里,出气不得,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孟子老婆不怕脏、不怕臭,嘴对嘴地吸气,等到把痰吸到自己口里后再吐掉。

因此,孟子常常说:“这军功章里啊,有我的一半,也有我老婆的一半。”

就这样流浪

跟孔子一样,孟子也是一个喜欢游荡、四海为家的家伙。

公元前333年,孟子来到齐国,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第一站。这一年,孟子四十岁。这时候的齐国,正在齐威王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改革运动的成果之一,就是稷下学宫的创建。齐威王为什么要创建稷下学官呢?第一是受魏文侯聘请孔子弟子子夏授课、开创西河学派的影响;第二是为了消除“田氏代齐”的负面影响,确保政权合法性。因此对于稷下学宫齐威王下了很大的本钱,重金聘请天下有识之士前来任教。年纪大、学问高的聘请为稷下先生,年纪小、学问稍次的聘请为稷下学士。有如现在大学里的教授与讲师的级别之差。

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年轻的孟子只能做到稷下学士,等到有了一把胡子的年纪才能再做稷下先生。可是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所以被破例授予了稷下先生的称号。

孟子来到齐国,是想依靠齐威王施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受到齐威王的接见,在稷下学官里也混得不很如意。当时的权臣淳于髡还曾经不客气地讥讽过他。

淳于髡说:“听说您主张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

“有这事儿。”

“若是您嫂子掉到井里了,您难道不用手去拉她上来吗?”

孟子说:“嫂子掉到井里不去救她,这连豺狼都不如;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仪的规定,但在危急时刻应该知道变通。”

淳于髡冷笑道:“现在天下大乱,人人都掉水里去了,您却不去施救,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天下大乱,人人都掉水里去了,应该用道来施救;嫂子掉进井里,应该用手去施救。莫非您要我抛弃道,用手去施救天下人吗?”

孟子这番话带有抱怨的成分,因为齐威王没有提供一个让孟子施展“道”的机会。这也说明,孟子在齐国是不得志的。

孟子在齐国结交过一些官员,但意外的是,他居然跟有不孝名声的齐将匡章来往密切。大家都知道,儒家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所以孟子的行为受到了不少非议。

一天,大臣公都子不解地询问孟子:“匡章是有名的不孝之子,您却跟他交往,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要说一下匡章“不孝”的前因后果。原来,匡章父母发生纠纷,父亲一气之下,杀了自己的老婆,还将她埋在马棚下面。匡章劝告父亲不要做得这样残忍,因此又得罪了父亲。后来,匡章奉命迎战秦军,齐威王说:“您要是立功回来,我一定好好奖赏您,而且要替您母亲重新厚葬。”

匡章却说:“对不起,我父亲去世时,没有让我重新安葬母亲。虽然他已经死了,我依然不能欺骗他。”

匡章出征后,见敌强我弱,就一面假意与秦军进行和谈,一面令士兵扮成敌人,混进秦军内部。这边呢,齐威王身边的大臣见匡章迟迟没有开战,就向齐威王进言,说匡章有投敌叛变的嫌疑。但齐威王说了一句非常令人感动的话:“匡章不肯欺骗他死去的父亲,又怎么会欺骗我呢?我相信他。”

没多久,捷报就传来了,匡章打败了强大的秦军。

虽然匡章立了大功,但他“不孝”的名声却不胫而走。

孟子耐心地对公都子说:“不孝有五种:懒惰,不奉养父母;滥饮,不照顾父母;爱财,疏远父母;好色,使父母受到耻辱;好斗,使父母受到牵连。这些情况匡章都不沾边,能说他不孝吗?匡章只不过像朋友一样,坦诚处理与父亲的关系,能说他不孝吗?因为得罪了父亲,匡章还把自己的儿子也赶出去,不让他奉养自己,以示对自己的惩罚。这能说他不孝吗?”

孟子以这番话为匡章平反,改善了匡章在国内的生存环境,最终使匡章成为战国名将。公元前299年,匡章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打败楚国,迫使楚国以太子横做人质求和。第二年又率领联军讨伐秦国,秦国被迫割地求和。但孟子自己依然郁郁不得志,“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政治主张也难以被齐威王接受——在意图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齐威王看来,这些理论都太花哨。所以,他只是给了孟子一个客卿的虚职(这个职位孙膑也曾经做过)。孟子逐渐心灰意冷,不得不怅然离开,连齐威王赠送的一百兼金都不接受。所谓兼金,是指价值数倍于常金的高成色金子,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千足金吧。

继续流浪

孟子流浪的第二站是宋国。时间是公元前329年。

当时,宋王偃发动政变,赶走兄长自立为君。适逢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原各国不论大国小国,都以“改革变法”为时尚,宋国也不例外。宋王偃打出口号,要施行“仁政”,这就对了孟子的胃口,因此他来到宋国。在孟子的游说和支持下,宋王偃确实进行了一番变革,对内勤修王政,讲究仁义;对外灭滕侵楚,国势再振。但是,宋王偃的改革打了很大的折扣,特别是在施行仁政的种种民生政策上,并没有认真执行。我想,原因可以归结为宋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比较恶劣,国家又小,随便哪个国家都想来捏两把,因此,宋王偃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军事。

孟子在宋国住了几年,感觉自己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就萌生了去意。宋王偃知道后,派大臣戴不胜前去挽留,无奈孟子去意已决,戴不胜只好问道:“我们国君想向先生寻求做一个贤良之君的方法,请先生不吝赐教。”

孟子说:“没问题,我先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楚国有一个大夫,想请人教自己的儿子学习齐国话,请问,他应该请齐国人还是楚国人?”

“当然是齐国人了。”

“没错。这位大夫果然请来一位齐国老师,可他教了几个月之后,小孩子还是学不会齐国话。为什么呢?原来小孩子每天接触的都是楚国人,说的都是楚国话,所以就算你用鞭子鞭打,大声责骂,他还是学不会齐国话。后来又有人给这位大夫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孩子送到齐国都城去住一段时间。结果很快孩子就能说一口流利的齐国话了,这时候就算你用鞭子鞭打,大声责骂,孩子也忘不了齐国话。”

戴不胜是个聪明人,他立刻醒悟道,一个贤良的国君,身边得有贤良的大臣帮助。他回去向宋王偃汇报后,后者连连点头称是,恭恭敬敬地送了孟子一些钱财,送他离开了宋国。

孟子离开宋国后回到邹国住了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邹国与鲁国发生冲突,邹国死了一批官吏。可邹国的老百姓不但不帮忙,反而还趁火打劫。这在当时,是一种很严重的群体性事件。邹国国君邹穆公明白,对待这种群体性事件不能靠诛杀,否则必定“不可胜诛”,杀是杀不完的。因此他陷入了困惑,就来请教孟子。

邹穆公是一个不错的国君。当时邹国宫廷养了一批鹅,用作祭祀,鹅的饲料是粟。邹穆公发现后,制止了这种做法,因为粟是百姓的主食。从此他规定养鹅不得用粟,只能用人们不吃的秕子。可这样一来,市场上秕子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养鹅费用也随之升高。官员们很反对这种规定。

邹穆公如此回应:“粟是人吃的食物,怎么可以拿来养鹅呢?国君是百姓的父母,把宫廷里的粟转到民间,发给老百姓,还不是我们的粟?粟存在官仓,和收藏在百姓家中,对我来说有何不同吗?”这话传出去,把百姓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错的国君,竟遭到了老百姓的抵制。这是为什么呢?孟子的回答是:“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这是在批评,邹穆公的德政虽然导致“仓廪实,府库充”,可并没有使得百姓家中也充盈起来。而到了灾荒年头,因为地方官“莫以告”,使得邹穆公与民众沟通的管道完全堵塞了,百姓得不到救济,就流离失所,过着痛苦的生活。在孟子看来,一个社会,只要国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渠道受到堵塞,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怎么办呢?孟子引用曾子的话说:“百姓们平时吃过了苦头,现在来报复您,希望您不要责怪他们。您要明白,挽回民心,用杀戮和刑罚是做不到的。您只能反省自己的错误,严格约束官员,及时疏导民怨,这才是解决之道。”

孟子的这番劝告被邹穆公接受了。后来呢?后来邹穆公在位期间,车驾不披毛皮布帛,马不吃禾苗粮食,没有纵欲乖僻的爱好,更无骄横肆意的行为,食物简单,衣着随意。所以,尽管邹国很小,但周边国家从不敢轻视它。邹穆公死后,邹国百姓像死了慈父般难受,哀哭了三个月,连邻国人也抱手哀行。酒家不卖酒了,屠户罢市回家,顽童不唱歌,泥匠停了工作,妇女摘下珠玉,男子取下佩饰,琴瑟无音,哀期长达一年。这些悲哀没有谁来引导,都是民众发自内心的。

依然流浪

孟子在邹国的生活过得不错,声名远播,滕国国君腾定公死后,他的儿子滕文公两次派人来邹国,向孟子请教怎样办理丧事。后来又极力邀请孟子去协助他处理国政。孟子有些心动了,就向邹穆公写了辞职书,随后就在公元前322年来到了滕国。

滕文公其实是孟子的故交。当孟子还在宋国时,滕文公还没接班,有一年他以太子的身份出访楚国,途径宋国时与孟子见过一面,向他请教治国的道理。在这次见面中孟子言必谈尧舜。等滕文公完成出访任务回国,再次经过宋国时,又与孟子有过见面,继续询问治国之道。孟子说:“您怀疑我的话吗?治国之道只有一个,您只要把先圣们留下的规矩好好遵守就行了。”

滕文公非常看重孟子,对他言听计从,在滕国深入贯彻实施了“仁政”的思想。但滕国实在太小,并且地理位置也不好,夹在了齐、楚两大国之间。这有点儿像春秋时期夹在楚国与晋国之间的郑国,可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战国时期这样频繁和惨烈,郑国的个头儿也远比滕国大,所以滕国是三天两头挨打。滕文公烦不胜烦,向孟子询问如何抵御外敌。

孟子说:“有两个办法,一是学周朝人古公宣父遭受戎人攻击时那样,带着家族流亡去,一是集合全体军民,拼命抵抗。”

说是两个办法,其实跟没说一个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强国的威胁,孟子也无能为力,所以孟子一面空喊“仁者无敌”,一面又无可奈何地劝滕文公听天由命。

孟子在滕国成功地推行了一项“三年守丧”制度。这个制度的内容是:父母死了之后,子女三年内不准上班,天天待在家里,穿着素服服丧。这个制度也不是孟子首创,在商朝的时候就有这个规矩,到了周朝就不太流行了,现在经孟子一提倡,大伙儿又开始遵守。好像不老老实实地在家守完三年孝,儿子就不是孝子,女儿就不是孝女。越到后来的朝代,这项制度规定得越严格、越详细。比如,在守孝期间不能吃肉喝酒,不能洗澡,不能行房事等,完全就是跟人性对着来的样子。所以五四时期批判儒家是“吃人的礼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

滕文公老老实实地推行了“三年守丧”制度,却依然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命运,很快就被宋国灭掉了——当然,这时候孟子已经不在滕国了。他看到弱小的滕国不是实行仁政的理想之地,早就溜走了,去了魏国。

来到魏国时,孟子已经五十三岁了。魏惠王一见到孟子就问他:“老人家,您不远千里来到魏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最反对谈“利”这个字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嘛。因此他很不高兴地顶了回去,说:“大王,您谈什么利呢?有仁义就足够了。”

魏国这段时间已经在走下坡路了,魏惠王在位期间打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连串大败仗,领土不断遭到楚国、齐国、秦同等列强的吞食,硬是将魏文侯、魏武侯辛辛苦苦创下的那份霸业给葬送了,基本上就是一个败家子的派头。魏惠王郁闷得无以复加,对孟子说:“您是知道的,当年晋国强大得不得了,谁都不敢惹。现在到了我这儿,在东面被齐国打败,太子都牺牲了。西面又被秦国侵占七百里土地。在南面受到楚国的侮辱。对于我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想要报复这些国家,您觉得我该如何做呢?”

孟子是一位巨匠级别的学者,可真要面对行军打仗,却也束手无策,只能说:“您要是实行仁政的话,老百姓们举起木棒也会帮助您。”这样的回答,当然无法令魏惠王满意。

到了第二年,魏惠王死了,继任者是魏襄王。孟子会看相,一看到魏襄王的样子,就认定他不是做君王的胚子,赶紧找了一个理由离开魏国,去了齐国。

这是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

旧地重游,孟子此番自是一样风景,不同心情。这时候齐威王已经逝世,新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以上宾之礼对待孟子,聘请他做国家首席顾问。孟子是个实在人,不像现在许多机构的顾问,“顾而不问”,他一找到机会就发挥余热,向齐宣王提建议。齐宣王觉得这人不错,也经常跟他做交心之谈。有一次,齐宣王老老实实地交代,“寡人有疾。”

什么“疾”呢?一是好勇,二是贪财,三是好色。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齐宣王勇敢地承认了自己有病,孟子反而不好去批评他。那么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他针对第一条说:“世界上有两种勇,第一种,在路上碰到一个人瞪您一眼,您就拔刀相向,这是小勇。第二种,像周文王、周武王,他们生气之后就安定天下,善待百姓,这是大勇。您应该勇敢地朝大勇方向走。”

至于第二种病,孟子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他还讲了一个故事,话说周文王有一个祖先叫公刘,他也喜欢财物,国库里装得满满的,国中的人民家中也很丰裕,打仗的时候,人民就勇敢地杀敌,为国争光。这就叫藏富于民,把财富藏在人民家中,人民有钱了,国君还怕没钱吗?反之,如果国君只把钱财拼命往国库里装,人民却家徒四壁,这样的国家一定不会长久。

好色方面,孟子依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周朝祖先古公直父曾经喜欢过一个姓姜的女孩子,为了见她一面,每天很早就到河边去,跟她约会。这是很美好的事情。可假如为了满足国君个人欲望,使得国中男子失去妻子,父母失去女儿,那就是在造孽了。

孟子的回答很精彩,也表明了早期的儒家思想其实也不反对自然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只不过是后来走上了极端道路。

齐宣王非常欣赏孟子,对孟子非常优待,但这种欣赏是对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的欣赏,是向外界表明,“你看,我多么尊重知识分子啊。”齐宣王并不会实践孟子的政治主张。对此孟子是心知肚明的,他看穿了这一点后就准备回国。在齐国边境,孟子停留了三天,期望齐宣王回心转意,挽留自己。

当然,孟子最终失望而去。

离开齐国,孟子途径宋国和鲁国,最后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邹国。这时候的孟子已经六十多岁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使得他身体虚弱多病,而且对仕途心灰意冷,因此之后他就不再出游,待在家乡开坛授课,培养接班人。

关于仁政

与孔子一样,孟子是有政治抱负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这一点,也是儒家与道家(老庄一派)的最大区别。

孟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仁政”。仁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性善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天生具备“良知”和“良能”。基于这种理论,孟子认为,国君能以“仁义”治国,爱民如子,获得人民的拥护,就可以天下无敌。为了突出“仁义”的地位,孟子甚至是带着一种鄙夷的态度来看待利益。他认为,君子是讲求“仁义”的,只有小人才追求“利益”。你要问了,孟子不是主张人人都是“性本善”吗?为何又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呢?孟子告诉我们,原来,君子能够固守善良的品质,而小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里,逐渐就丧失了这种善良的品质。

两个基本点,一是“政在得民”,一是“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获得人民的拥护,其政权才有存在的意义,“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他反对国君无限制地剥削人民,压榨人民,把人民当成摇钱树,号召国君关心民间疾苦。当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的时候,齐国边境居民用脚投票,大量流亡到国外,导致齐国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孟子告诉齐宣王:“您要真正待人民好,为他们的欢乐感到欢乐,为他们的忧愁感到忧愁,如此,人民才会为您的欢乐感到欢乐,为您的忧愁感到忧愁。这样的话,他们拥护您都来不及,怎么会跑到外国去呢?”

“民贵君轻”是保持政权的持久性。为此,孟子提出一句著名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甚至把人民的地位放到了社稷(国家)之前,真正体现了人民最大的精神。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都是臣子弑君,这样做合适吗?”

孟子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不承认夏桀和商纣是国君。由此可见,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分是人民而不是国君。孟子认为国君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国君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所以有论者指出,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孟子就提出人民有权力把不称职的国君赶下台的观点。

显而易见,孟子倡导的这些观点很难得到国君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诸侯国国君采纳。他的失意也就理所当然了。

孟子的政治抱负无法得到实现,所以他只能在书本中描绘自己的理想国。他曾经以如此诗意的语言描述道: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真是好一幅安居乐业、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场景。辛苦了一辈子,到了七十岁就可以过上吃肉的生活了,真好。

同类推荐
  • 江山红颜祭

    江山红颜祭

    男儿志,女儿泪,谁的血染红了天下?是江山辜负了红颜,还是红颜误解了江山?
  • 穿越战国之吕不韦

    穿越战国之吕不韦

    一个普通人的穿越故事。假如你穿越成了吕不韦,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这本书试图用轻松幽默甚至是无厘头的风格,讲述一种不一样的历史。吕不韦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引子,将战国时代的人物和故事用一种大胆的写法联系起来,用全新的视角阐释世间不变的大道。穿插融入经典桥段,历史与现实交流碰撞,献给大家一本有意思的书。
  • 新编历史小丛书: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新编历史小丛书: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撰写的司马迁研究。司马迁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的作者,关于他的生平及历史学的研究众多。本书详细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着重论述了司马迁治史的学术观点,其学术观点的形成、在《史记》中的体现、关于司马迁及其历史学的评价等问题。翦老分析起来鞭辟入里,环环相扣,叙述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既有专业知识,又非常适合大众阅读。
  • 重生姜伯约

    重生姜伯约

    三国,一个群英璀璨的年代。曹操、袁绍、公孙瓒、刘备、孙策等都是一时之雄三国末期,群雄纷纷陨落。是不是这个时代就没有豪杰,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了?答案是否定的,姜维、郭淮、陆抗、羊祜、邓艾、钟会,或许名声没前期那些豪杰响亮,但是这些故事,一样很精彩建了一个书友群:161322676
  • 红楼之贾琮

    红楼之贾琮

    一个没有金手指的故事,一个只想平平淡淡过日子的主角,却因为红楼的结局,不得不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世道艰难,美女如云,生活中的相识与相处是否会让主角改变初衷?大厦将倾的灾难是否能挽回?还有那让人不忍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ps:作者不喜太多女主,所以定角贾琮,毕竟这样读者对三春总不能再有非分之想了。(具体女主数量作者还不确定)【因作者性格缘故书有些慢热,期望你阅读的心却十分火热。】【作者患有一旦存稿便毫无动力的怪毛病。】【存稿是不会存稿的,码完就发,趁热才够味。】【作者患有一天不看个百十遍推荐和收藏就浑身难受的怪毛病。】【希望大家多多推荐,收藏,让作者每天更有动力。】【感谢!】
热门推荐
  • 今天也是不想醒的一天

    今天也是不想醒的一天

    没找到小姑娘前叶廖:你好,帅哥陆笙:你算什么?找到小姑娘后陆笙:我觉得你很眼熟叶廖:被你说算什么东西的人?陆笙:你应该在我家户口本上简介无能,小白作者本文全属虚构
  • 路过爱情错过你

    路过爱情错过你

    有人说:“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你我一路向前,拼了命的不服输,那骄傲的头高扬,说着不要轻易屈服。只是我从不敢相信,在这青春的日子里,错过了你,我竟输了全部。
  • 快穿之渣渣拯救之路

    快穿之渣渣拯救之路

    ”为什么要拯救渣渣,直接虐不就完了?”鹿果暴躁的对蠢系统发问。“嘤嘤嘤,小姐姐,其实,有的渣渣还是可以拯救一下滴……”蠢系统弱弱的回答。天啦,为什么小姐姐看着辣么温柔却说话这么暴躁呢,不敢惹不敢惹。鹿果心塞,别人家绑定的都是虐渣系统,虐就完事儿了,偏偏她得拯救“渣渣”。但是鹿果做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之后发现……这“渣渣”似乎不太一样……
  • 从零开始的宇智波

    从零开始的宇智波

    这是一个少年获得系统在RE:0世界的故事(好吧,简介无为请看正文,正途会去其他世界。
  • 深深夏寒轻

    深深夏寒轻

    18岁以前:乔深深与江之夏青梅竹马,早有婚约,江之夏对乔深深像管女儿一样事无巨细,在乔深深眼里江之夏是她的专属家长,禁欲系男神,不敢亵渎。18岁以后:乔深深:“江之夏你别再过来了我已经没力气了!”江之夏:“没关系我还有力气。”乔深深:“江之夏我想请你帮个忙...”江之夏眸子一沉:“帮忙可以,不过要先贿赂我。”乔深深炸毛:“说好的禁欲系冰山男神的呢!”江之夏莞尔一笑:“我可从没说过我是正人君子。”
  • 大卖家

    大卖家

    这里没有意淫,甚至连热血都谈不上。这里只有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末离家出后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经历种种磨难,克服种种诱惑,面对种种背叛,遭遇各种危机,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最后成长为商业巨子的过程。人活着平庸还是精彩,完全在于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读了这部小说,你会明白很多,知道很多,改变很多,总之对你是有意义的。
  • 穿书后我成了国民男神

    穿书后我成了国民男神

    『穿书+伪重生』1v多但纯洁!某卑微女编剧在审稿时不小心穿成了苦命女配!女配好歹是个千金小姐,却处处遭至亲暗算,最终只能落得个命丧大海的悲剧。不曾想在坠落地狱的瞬间,也会有属于她的王子来拯救她。自那天以后,女配重生归来,摇身一变成了万人追捧的国民男神!——大小姐化身小奶狗,就问许影帝你怕不怕?“我可能,有点……后悔把你救上来了。”“许影帝,你这是在嫉妒我女粉丝比你还多啊?”“嗯,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想到,我竟然可以拥有成千上万的女情敌。”某女心里顿时乐开了花,朝他露出迷死人不偿命的笑容。
  • 绝世魔姬:驭兽召唤师

    绝世魔姬:驭兽召唤师

    她是人见人怕的魔尊,嗜血腹黑狂暴可是就这样的她,却被自己枕边人背叛当他的手伸入她的身体,掏出她心脏的时候,她只是倒在他的肩上“吃了它,它可以帮你成为新的魔尊”被背叛的滋味竟然是这样,死亡原来是这样。她不后悔自己引狼入室,她不后悔自己这样死去,她一生潇洒已然无憾可上天就像给她开了个巨大的玩笑,睁开眼,发现自己竟然没死,却成了个孱弱公主没法力气力,所有人都可以欺辱她想我也是魔界之主,敢这么欺负老子。不就是没法力吗,那就走魔,没力气,我不会练啊!你们对我怎样,来日我必千百还你。楚国皇帝,我不稀罕,帅哥君王,来一打我都不稀看一眼我要的是天下,我男人要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可是为什么扑倒我的却是个小太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侍卫老公

    我的侍卫老公

    男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意外穿越到现代碰到了安怡。她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孩。古代老古董与现代女孩的碰撞有什么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