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2400000028

第28章 答王敬轩(1)

敬轩先生:

来信“大放厥辞”,把记者等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照先生的口气看来,幸而记者等不与先生见面,万一见了面,先生定要挥起“巨灵之掌”,把记者等一个嘴巴打得不敢开口,两个嘴巴打得牙齿缝里出血,而后快!然而记者等在逐段答复来信之前,应先向先生说声“谢谢”,这因为人类相见,照例要有一句表示敬意的话,而且记者等自从提倡新文学以来,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现在居然有你老先生“出马”,这也是极应欢迎,极应感谢的。

以下是答复先生的话:

第一段(原信“某在辛丑壬寅之际……各是其是,亦不必置辩。”)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然而《新青年》杂志社并非督抚衙门,先生把这项履历背了出来,还是在从前“听鼓省垣”,“听候差遣”时在“手版”上写惯了,流露于不知不觉呢,还是要拿出老前辈的官威来恐吓记者等呢?

先生以为“提倡新学,流弊甚多”,又如此这般的说了一大串,几乎要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一切罪恶,完全归到一个“新”字上。然而我要问问,“辛丑壬寅”以前,“扶持大教,昌明圣道”的那套老曲子,已唱了二千多年,始终没有什么“洋鬼子”——这个名目,是先生听了很欢喜的——的“新法”去打搅他,为什么要弄到“朝政不纲,强邻虎视”呢?

本志排斥孔丘,自有排斥孔丘的理由,先生如有正当的理由,尽可切切实实写封信来,与本志辩驳。本志果然到了理由不能存立的时候,不待先生督责,就可在《新青年》杂志社中,设起香案,供起“至圣先师大成孔子”的牌位来!如先生对于本志所登排斥孔教的议论,尚未完全读过;或读了之后,不能了解;或竟能了解了,却没有正当的理由来辩驳,只用那“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空活来搪塞,或用那“岂犹以青年之沦于夷狄为未足,必欲使之违禽兽不远乎”的村妪口吻来骂人,则本志便要把先生所说的“狂吠之谈,固无伤于日月”两句话,回敬先生了!

本志记者并非西教信徒,其所以“对于西教不加排斥”者,因西教之在中国,不若孔教之流毒无穷,在比较上,尚可暂从缓议。至于根本上,陈独秀先生早说了“以科学解决宇宙之谜”的一句话,蔡孑民先生又发表过了“以美术代宗教”的一篇文章,难道先生竟没有看见么?若要本志记者听了先生的话,替孔教徒做那“攻乎异端”的事业,哼哼!恐怕你这位“道人”也在韩愈所说的“火其书,庐其居”之列罢!

第二段(原文“惟贵报又大倡文学革命之论,……甚矣其惑也。”)浓圈密点,本科场恶习,以曾国藩之顽固,尚且知之;而先生竟认为“形式美观”,且在来信之上,大圈特圈,大点特点。想先生意中,以为“我这篇经天纬地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诸记者,拜服得五体投地”。又想先生提笔大圈大点之时,必定摇头摆脑,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这一句“平平仄仄平平”,对那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对得极工。初不知记者等虽然主张新文学,旧派的好文章,却也读过不少,像先生这篇文章,恐怕即使起有清三百年来之主考文宗于地下,也未必能给你这么许多圈点罢!

闲话少说,句读之学,中国向来就有的,本志采用西式句读符号,是因为中国原有的符号不敷用,乐得把人家已造成的借来用用。先生不知“钩挑”有辨别句读的功用,却说他是代替圈点的。又说引号(“”)是表示“句中重要之处”,不尽号(……)是把“密点”移在“一句之后”。知识如此鄙陋,记者惟有敬请先生去读了三年外国书,再来同记者说话。

如先生以为读外国书是“工于媚外,惟强是从”,不愿下这功夫,那么,先生!便到了你“墓木拱矣”的时候,还是个不明白!

第三段(原文“贵报对于中国文豪……无乃不可乎。”)先生所说的“神圣施曹而土芥归方……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本志早将理由披露,不必再辩。至于樊、易二人,笔墨究竟是否“烂污”,且请先生看着:“……你为我喝采时,震得人耳聋;你为我站班时,羞得人脸红。不枉你风月情浓,到今朝枕衾才共。卸下了‘珍珠衫’,做一钞蝴蝶梦’;……这‘小上坟’的祭品须丰,那‘大劈棺’的斧头休纵,今日个唱一出‘游宫射雕’,明日里还接演‘游龙戏凤’,你不妨‘三谒碧游宫’,我还要‘双戏桃山洞’。我便是‘缝褡膊’的小娘,你便是‘卖胭脂’的朝奉。……”(见樊增祥所著《琴楼梦》小说。)“……一字之评不愧‘鲜’,生香活色女中仙。牡丹嫩蕊开春暮,螺碧新茶摘雨前。……玉兰片亦称珍味,不及灵芝分外鲜。……佳人上吊本非真,惹得人人思上吊!

……试听喝采万声中,中有几声呼‘要命’!两年喝采声惯听,‘要命’初听第一声。‘不啻若自其口出,’‘忽独与余兮目成!’我来喝采殊他法,但道‘丁灵芝可杀!’丧尽良心害世人,占来琐骨欺菩萨。……”(见易顺鼎《咏鲜灵芝》诗。)敬轩先生!你看这等著作怎么样?你是“扶持名教”的,却“摇身一变”,替这两个淫棍辩护起来,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林琴南“而方姚卒不之踣”一句的不通,已由胡适之先生论证得很明白。先生果然要替林先生翻案,应当引出古人成句,将他证明才是。若无法证明,只把“不成音节”,“文气近懈”的话头来敷衍,是先生意中,以为文句尽可不通,音节文气,却不得不讲。请问天下有这道理没有?胡先生“历引古人之文”,正是为一般项固党说法,以为非用此“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不能折服一般老朽之心。若对略解文法之人(只须高小学生程度)说话,本不必“自贬身价”,“乞灵孔经”。不料先生连这点儿用意都不明白,胡先生唯有自叹不能做那能使“顽石点头”的生公,竟做了个“对牛弹琴”的笨伯了!

《马氏文通》一书,究竟有无价值,天下自有公论,不必多辩。唯先生引了“文成法立”,“文无定法”两句话,证明文法之不必讲求,实在是大错大错!因为我们所说的文法,是在通与不通着想的“句法”;古人所说的文法,是在文辞结构上着想的“章法”。“章法”之不应死守前人窠臼,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破除迷信”项下,已说得很明白。这章法、句法,面目之不同,有如先生之与记者。先生竟把他并作一谈一,足见昏瞆!

第四段(原文“林先生为当代文豪……恐亦非西洋所有也。”)林先生所译的小说,若以看“闲书”的眼光去看他,亦尚在不必攻击之列。因为他所译的“哈氏丛书”之类,比到“眉语莺花杂志”,总还“差胜一筹”,我们何必苦苦的“凿他背皮”。若要用文学的眼光去评论他,那就要说句老实话,便是林先生的著作,由“无虑百种”进而为“无虑千种”,还是半点儿文学的意味也没有!何以呢?因为他所译的书,第一是原稿选择得不精,往往把外国极没有价值的著作,也译了出来,真正的好著作,却未尝——或者是没有程度——过问。

先生所说的“弃周鼎而宝康瓠”,正是林先生译书的绝妙评语。

第二是谬误太多。把译本和原本对照,删的删,改的改,“精神全失,面目皆非”——这两句,先生看了,必说“做还做得不错,可惜太荒谬”——这大约是和林先生对译的几位朋友,外国文本不高明,把译不出的地方,或一时懒得查字典,便含糊了过去。(其中有一位,自言能口译狄更士小说者,中国只有他一人,这大约是害了神经病中的“夸大狂”了!)林先生遇到文笔蹇涩,不能达出原文精奥之处,也信笔删改,闹得笑话百出。以上两层,因为先生不懂西文,即使把原本译本写了出来,对照比较,恐怕先生还是不懂,只得“一笔表过不提”。待将来记者等有了空,另外做出一篇“林译小说正误记”来,“以为知者道”。那时先生如已翻然变计,学习了些外国文,重新取来研究研究,“方知余言之不谬”。第三层是林先生之所以能成其为“当代文豪”,先生之所以崇拜林先生,都因为他“能以唐代小说之神韵,*--译外洋小说”。不知这件事,实在是林先生最大的病根。林先生译书虽多,记者等始终只承认他为“闲书”,而不承认他为有文学意味者,也便是为了这件事。当知译书与著书不同,著书以本身为主体,译书应以原本为主体,所以译书的文笔,只能把本国文字去凑就外国文,决不能把外国文字的意义神韵硬改了来凑就本国文。即如我国古代译学史上最有名的两部著作,一部是后秦鸠摩罗什大师的《金刚经》,一部是唐玄奘大师的《心经》。

这两人本身生在古代,若要在译文中用些晋唐文笔,眼前风光俯拾即是,岂不比林先生仿造二千年以前的古董容易得许多!然而他们只是实事求是,用极曲折极缜密的笔墨,把原文精义达出,既没有自己增损原义一字,也始终没有把冬烘先生的臭调子打到经里去。所以直到现在,凡是读这两部经的,心目中总觉这种文章是西域来的文章,决不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的晋文,也决不是“龙嘘气成云”的唐文。此种输入外国文学使中国文学界中别辟一个新境界的能力,岂一般“没世穷年,不免为陋儒”的人所能梦见!然而鸠摩罗什大师还虚心得很,说译书像“嚼饭哺人”,转了一转手便要失去真义。所以他译了一世的经,没有自称为“文豪”,也没有自称为“译经大家”,更没有在他所译的三百多卷经论上面加上一个什么“鸠译丛经”的总名目!若……《吟边燕语》本来是部英国的戏考,林先生于“诗”、“戏”两项尚未辨明,其知识实比“不辨菽麦”高不了许多,而先生竟称之曰:“所定书名,……斟酌尽善尽美。”先生如此拥戴林先生,北京的一班“捧角家”洵视先生有愧色矣!

《香钩情眼》原书未为记者所见,所以不知道原名是什么,然就情理上推测起来,这“香钩情眼”本来是刁刘氏的伎俩,外国小说虽然也有淫荡的,恐怕还未必把这等肉麻字样来做书名。果然如此,则刁刘氏在天之灵,免不了轻展秋波,微微笑曰:“吾道其西!”况且外国女人并不缠脚,“钩”于何有,而“钩”之香与不香,尤非林先生所能知道。难道林先生之于书中人,竟实行了沈佩贞大闹醒春居时候的故事么?又先生“有句皆香”四字,似有语病,因为上面说的是书名,并没有“句”。先生要做文章,还要请在此等处注意一点。

先生所说“陀思之小说”,不知是否指敝志所登“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而言?如其然也,先生又闹了笑话了。因为陀思妥夫斯奇是此人的姓,在俄文只有一个字,并不是他尊姓是陀,雅篆是思;也不是复姓陀思,大名妥夫,表字斯奇。

照译名的通例,应该把这“陀思妥夫斯奇”的姓完全写出,或简作“陀氏”,也还勉强可以,像先生这种横路法,便是林琴南先生也未必赞成。记得从前有一部小说,说有位抚台,因为要办古巴国的交涉,命某幕友翻查约章。可笑这位“老夫子”脑筋简单,记不清“古巴”二字,却照英吉利简称曰英;法兰西简称曰法的办法,单记了一个古字。后来翻遍了衙门里所有的通商书、约章书,竟翻不出一个古国来。先生与这位老夫子可称无独有偶!然而这是无关弘旨的,不过因为记者写到此处,手已写酸,乐得“吹毛求疵”,与先生开开玩笑,然在先生,却也未始无益,这一回得了这一点知识,将来便不至于再闹第二次笑话了。(又日本之梅谦次郎,是姓梅,名谦次郎。令业师“梅谦博士”,想或另是一人。否则此四字之称谓,亦似稍欠斟酌。)先生这一段话,可分作两层解释:如先生以为陀氏的原文不好,则陀氏为近代之世界的文豪,以全世界所公认的文豪,而犹不免为先生所诟病,记者对于先生尚有何话可说?如先生以为周作人先生的译笔不好,则周先生既未自称其译笔之“必好”,本志同人亦断断不敢如先生之捧林先生,把他说得如何如何好法,然使先生以不作林先生“渊懿之古文”为周先生病,则记者等无论如何不敢领教。

周先生的文章,大约先生只看过这一篇。如先生的国文程度(此“程度”二字,是指先生所说的“渊懿”、“雅奖说,并非新文学中之所谓程度),只能以林先生的文章为文学止境,不能再看林先生以上的文章,那就不用说。万一先生在旧文学上所用的功夫较深,竟能看得比林先生分外高古的著作,那就要请先生费些功夫,把周先生十年前抱复古主义时代所译的《域外小说集》看看,看了之后,亦许先生脑筋之中,竟能放出一线灵光,自言自语道:“哦!原来如此。这位周先生,古文功夫本来是很深的,现在改做那一路新派文章,究竟为着什么呢?难道是全无意识的么?”

同类推荐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慢半拍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慢半拍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纪实性散文,最值得回忆的永远是青春。它能让我们摸到遥远已逝岁月的那些浅浅的、一晃而逝的暖意。作者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对待曾经,不卑不亢。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奥威尔书评全集(全集)

    “承认现实的恐怖,以这种方式将它消解。葬身鲸腹——或承认你就在鲸腹中。”——乔治·奥威尔。【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内容简介】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等多个名篇,以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
  • 李鸿章看球

    李鸿章看球

    本书收录了中国著名作者李国文先生近几年的散文作品100余篇。
热门推荐
  • 我真的不想赚钱啊

    我真的不想赚钱啊

    自从被父亲用一千万赶出家门后,宋钱怀疑人生了。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我被人安排了?坐车免费,吃饭免费,花一千万买烂尾楼我特么又赚一千万!“是所有人都在演,还是我爸特意不让我回家所以安排了我?”………本书又名(超级幸运星)(我真的只想花光这一千万啊!)(我不想成为富一代啊!)(我只想做富二代)书友群:(1039820458)
  • 青春懵懂:生如夏花

    青春懵懂: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生命短暂,既然生,便与夏花一样的绚烂!既然爱,便要付出所有的情感!因为生,我们就注定走不出尘世,而尘世注定有人的存在,有人便一定有爱恨情愁,谁可以真正摆脱,可以全身而退?既然如此,何不让生如夏花一般绚烂,因为生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因生而存在的情感太多太多。当你真正可以绚烂而生时,会不经意的发现,原来自己是幸福的。
  • 行走的身影

    行走的身影

    年轻的一群人,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最后的成熟和成长。
  • 欢喜夫人斗翻天

    欢喜夫人斗翻天

    一位理工科的美女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清朝末年,成为了落寞贵族的一个小女儿,凭借聪明才智在成天鸡飞狗跳的府里扎根生存,,府里的老夫人和几个哥哥和媳妇的爆笑日常,笑声不断的同时也伴随着接连不断的挑战。
  • 唐装

    唐装

    神,比魔更冷!【PS:本书几经修改,如今正式发布,各位仙迷们顶起走顶起走!】
  • 魅王宠妻:嫡女倾城

    魅王宠妻:嫡女倾城

    她,传言废柴草包丑女,无才无德,却不知她的倾国倾城。他,一双紫眸,民间传他凶残嗜血,冷酷无情,一张面具半掩隔绝世人,一袭紫衣道不尽的高贵,妖魅。当她初遇他,见他一双紫眸惊叹“好漂亮的眼睛”。再遇他,他带着面具浑身寒意,却不知他便是他。她说:“直到你愿意为止,我不会摘你面具”。皇帝赐婚,她不愿嫁,却不知要嫁之人便是他。当他初救她,听见那句让他感到温暖的话。多次相救于她,是出于义务还是出自深情。他自卑,他隐瞒身份,却总抵不过对她的感情,当听说她的来历,只是紧紧地抱住她,深怕她会离开。也许缘分一开始便是注定好的,终究要相遇的便是命运。相识,相知,相恋,相惜。彼此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对方,倾尽一生。
  • EXO之人潮拥挤我遇见你

    EXO之人潮拥挤我遇见你

    她,如同一个魅影,谜一般地闯入他们的生活中。互不接收的他们,却因为父亲的命令,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可惜,她的秘密阻止着他们的靠近。可命运却让他们纠缠在一起。当他们习惯了彼此的陪伴,无情的命运却要把他们分开。他们,还能回到从前吗?
  • 逆战之束命

    逆战之束命

    z说:“你们想让我入地狱?那吾便将所到之处,皆化为地狱!”
  • 王妃晴天

    王妃晴天

    现代女穿越到古代,爹不喜娘不爱,被迫代嫁到王府。假结婚,真感情,你追我逃乐融融。“什么,上古神女?”“什么,解药?”战争因她而起,天下苍生又因她而生,她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 浮灯沉月,红颜乱世

    浮灯沉月,红颜乱世

    "一千多年了,纵使浮灯已毁,但妖狐罂粟的执念未消,浮灯的灵气一点也不会减少,七星现实狐妖罂粟必定转世,他们终究躲不过命运的那一刻,唉,前世情未了,今世必相还······“一位白发老者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