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10500000006

第6章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名人名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卢梭

教育必须立基于道德与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撑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到不道德的侵凌。如果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前者,就会产生好好先生或是殉教者;如果把重点放在后者,就会产生打小算盘的利己主义者。

——桑弗

教育不可缺的是天性与训练。人必须趁年轻就开始学习。

——普罗达哥拉斯

教育是一种培养,要使它有效,必须在生活的大地,深深扎根。

——和过哲郎

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

——亚美路

语言乃思想之外形

——索福克勒斯

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美国的女社会工作者亚当斯,以及美国的詹森总统,这三人应该彼此互不相干,似乎绝不可能凑在一块儿组成三人乐团的。但是他们各自不同的一生,却由一首相同的主题曲谱奏出他们各自杰出的成就。

他们三人都具有一种善解人意的神奇能力。莎士比亚在与人交往时,像是只变色蜥蜴,他能随时配合环境,改变自己的应对态度。根据文学批评家威廉哈兹里特的看法,莎士比亚“完全不具自我,他除了不是莎士比亚之外,可以是任何其他人,或是任何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他不仅具备每一种才能以及每一种感觉的幼芽,而且他能借着每一次的命运改换,或每一次的情感冲突,或每一次的思想转变,本能地预料到它们会向何方生长,而他就能随着这些幼芽延伸至所有可以想像得出的枝节。”就莎士比亚而言,他的这种善解人意的能力是向内发展的;他胸中这股澎湃的人际能力,全被导入他伟大的剧作中了。

珍·亚当斯则是以一种较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她对别人的关怀,她主动地将自己投入受苦难与受压迫的人群中。当她在校读书时,便已发觉,自己在上完课和参观过展览之后,总是感到筋疲力竭;而当参与慈善工作时就精神百倍。她曾在28~29岁时赴欧洲游历,当地劳工极度恶劣的生活境况令她十分震惊,她因此发誓要在美国设立安置所,照顾穷人的生活。1889年她创设了和娥安置所,该所成为培训美国第一批社工人员的摇篮。透过和娥安置所与其他的社会工作,亚当斯为穷人争取较佳的居住环境,要求政府提供更进一步的社会福利,以及较严格的童工法。她并且提倡保护女性劳工,为黑人争取权益,推动社区教育以及世界和平。在1931年,当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她时,说道:“珍·亚当斯女士并不多言,但是她沉静、仁慈的胸怀却散发出一股亲善的气息,很自然地激起在我们内心中对人的关爱之情。”

詹森总统则能操纵自如地展现他那高超的人际手腕。最近出版的詹森传记描写他攀着美国的政治之梯向上爬行时,能以行话与人闲谈,并且流露出一付迷人的风采。一位评论华府政治舞台的专家说道:“许多政客都会做到面带微笑和尊重别人,詹森则不止于此。无论某人的想法如何,詹森都表示同意——他甚至比某人更早想到这一点。他会盘算别人的心思意念——并且能掌握这些心思意念的动向,而比那人更早到达那里。”

这三位能力超群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智慧。这种智慧的主要才具,在于能够仔细分辨他人的意图、动机、心情、感受和思想。豪尔葛德纳认为:“社交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会盘算的人,他们会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会盘算别人的可能行为,会计算自己的利益和损失——所有这些盘算,都是在相关因素很可能会变动的情况下做成的……只有认知能力极度高强、非常擅于察言观色的人,才能在这样多变的情况下,做出这些计算来。”

1.刻板印象的形成

对于如何看待有社交天份的儿童,二十年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深入其中探出究竟了。根据这些研究的分析,我们首先会搭建起复杂的心理构架,然后再以这些心理构架作为看待他们的背景资料,从而决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他们、对他们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反应。

这些心理地图大致包括他们对他人的固定看法(例如,认为老年人喜欢待在家里和喜欢在院子里做些琐碎的事)。一些个人的特质(例如对于做个“职业骑师”有何意义的想法),以及一些在公开场合的典型行为。用这些社交的心理认知地图去记录他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以及解释他人的作为,并预测他人的未来行为。就像我们若是见到一位老人家身着棒球队的制服,站在一家高级餐馆的餐桌上疯狂舞动时,我们很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这种行为与我们心理上所预期的他人行为,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是,这种心理认知地图,似乎往往也会误导我们,使我们在打量别人时,做出离谱的错误判断。也许不久前,你在邮局里排队等候买邮票,你猜想,排在你前面的那个人,不是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就是精神病院里的病人。因为证据十分明显——或至少你觉得很明显:她衣衫不整,衬衫有一半露在腰带外,鞋带未系,蓬头乱发,怀里抱着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但是过了一会儿,你得着机会凑近瞧瞧她抱着的那堆纸,发现其中有一件是她要寄给出版社的手稿,而在写着寄件人姓名地址的那一角,你瞥见一个全国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的名字。借着下面的练习,你可以让孩子自我训练“识人之道”,并且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是这些对别人的心理预期和偏见。使他们尽早地掌握过人的才能。

人际地图

请你先选好一处繁忙的公共场所(例如公园、火车站、闹区的街角等等),然后让他站在或坐在一个他觉得舒适的地点,你取出带着的笔记本,让他开始观察周围的人群。你可随意任选一个人让他加以观察,根据他迅速的观察,你写下他对这人的所有印象(例如:“家长”、“雅痞”、“病态的健身运动者”)。写完之后,在那些你认为有十足的证据、支持他的看法的项目旁划上星号;在那些凭据不足,或无凭无据的项目旁,则划上圆圈。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至少再观察其他三个人。

当他这样观察时,你会发觉,你们所看到的不仅是些为生活奔忙的个人,而可能是一幅构成人类生活的复杂人际互动脉络图——并且,图中大部份的事物,都在无声中进行。按心理学家估算,人际之间互相传递的资讯,其中有百分之六十至九十为无声的沟通。这种沟通包含许多种不同的行为,诸如脸部表情、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距离、触摸的方式、姿势、手势,和眼睛对视。根据传播学家玛莉奥培的估计,人类能用身体做出约七十万种不同的手势动作。研究身体动作的学者勃得威斯特表示,仅是脸部即可做出二十五万种不同的表情。而另一专家克劳特则可辨识五千种不同的手势。此外,身体动作专家休斯则收录了一千种不同的姿势体态。

2.入境随俗

有些表情动作,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例如,因为快乐、悲伤、愤怒或厌恶等情绪而显现的脸部表情。但是,大部份传达人际讯息的表情动作,在不同的文化社会,便有不同意义。竖起姆指的动作,对美国人而言似乎是表示友善,但是若在奈及利亚做出这种动作,就等于在美国向人“伸出中指”表示“×××”的恶劣下流动作。同样地,在希腊,你若是伸手招呼计程车,也许也会遭人殴打。因为在古代,希腊人曾令罪犯游街,并将粪便涂抹到他们脸上。这一动作的残余部份——一只用力伸出的手,手掌向外——就是希腊文化中流传下来,并被视为猥亵淫秽的象征。

人类的表情动作,何者代表何义,有其复杂的法则。我们可运用这些人际讯号,在彼此之间传递各式各样不同的情感、心意和想法。在这些讯号所代表的意义中,最广义的为表达接受和拒绝的信息,或是表达亲密和疏远的方式。根据爱因斯坦人际沟通医学研究院的院长爱伯特史佛朗的研究,那些表示志同道合、关系亲密的讯号,具有他称之为“相与伴随”的肩并肩式的相互位置。若两人在走路时步伐一致,体态也相似,并且运用同样的手势,这便是“相与伴随”的一个例子。史佛朗同时也提到“框架”式的说法——所谓“框架”式,就是指当两人或一小群人相倚而坐时,形成一个社交单位。而将侧面或背面朝向那些他们不希望包括在自己这一单位内的人;如果你曾经历过贸然闯入两人或三人的谈话圈,而忽然觉得尴尬的场面,那么你也许就进入了别人的“框架地带”。

在人际沟通方面,另一些你必须让孩子了解的重要项目包括:他得知道谁在触碰谁在群体中最有势力的人,通常最有权去触碰别人),以及谁在主导谈话(最有势力的人,通常会订立标准,决定每人发言的时间该多长或多短),和眼睛对视的方式(两人对视的时间愈久,他们就愈可能彼此非常地吸引——或非常地排斥)。

然而,我们也得让他们记住,“任何”人际讯号都无固定不变的意义。因为一方面因文化不同,便会产生差异;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想要利用这些讯号传递一个与现有信息不同的另一信息的人而言,他们也可随时操纵这些讯号。例如,置身于团体中的一对恋人,可能会刻意地避免二人对视,以免旁人猜测他们密而未宣的恋情。在典型的社交场合,我们往往会见到许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暗传讯息的手势动作。

下面的这一练习,即在帮助你训练自己的孩子侦测这些关系与动作。

慧眼识人

请参加某一正式的集体活动,并确定参与的其他儿童都不太认识他(例如某艺廊的开幕式、他与其他孩子都不太熟识的公益活动聚会、公开型的演出,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场合。

当他到达时,先让他在角落找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替自己安顿一处舒服的据点。然后,观察周围三五成群的儿童,看看他是否能从他们的共同举动中,侦测出某一些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的特定小团体。当有人进场时,注意瞧瞧,有无“相与伴随”式的例子(两人或三人步调一致地走进室内)。再向四周环视,看看有无“框架”式的例子(数人同坐,自成一个小单位)。

注意旁人的姿势与手势动作,他们与别人眼睛对视或触碰别人的方式,看看他是否能由这些观察中看出谁是聚会的最有吸引力的人物。找找看,有无任何“泄露”的状况——是否有人因某些动作而暴露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当聚会接受尾声时,四下留意,有无任何“结束的动作”——是否有人在以动作示意该是结束聚会、道别的时刻了。

如果可行的话,你可找一位“内幕人士”(某一位了解大多数在场儿童的人),核对一下他所做的猜测,看看他所观察到的亲密团体,或彼此陌生的人,或强弱顺序是否正确。核对之后,你可以将这些观察记录下来。

3.帮助孩子体会“我们”

某些学者专家近来发现,世界上有些文化是属于“自我”文化类型。这些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视超过对于群体的重视。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则是倾向于“我们”文化;在这社会中,人们较重视人际之间的联系与互相合作。

在美国的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事务局,对于“我们”与“自我”这两种文化,曾经上了有趣的一课。若干年前,印第安事务局曾经投入大笔资金,经营一项手工艺品的生意。事务局的投资目的,在于辅导保留区内的印第安族人将来逐步接管此“营业。后来,这项经营失败了,一些局外人便将之归咎于”印第安人缺乏开创精神。但是,根据知道内情的人的说法,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失败的症结,是由于印第安事务局强将美国白人的经营理念加之于印第安人的缘故。

依照美国白人“自我”文化的观点,事务局为印第安人订立的经营方式为:以各种奖励办法酬报个人的工作表现,并鼓励员工之间彼此竞争,以及其他与个人“自我”相关的措施。但是,因为印第安索克斯族人的文化,是属于“我们”文化类型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基本上也就无所谓个人奖赏或个人成就。他们的生活原则,大体上讲求“若非我们全部行动一致,大家同心协力地一起做,否则就是大家都不做。”因此,当这些印第安人不求个人的功名、不在乎个人的升迁时,别人就误以为他们没有进取心、缺乏开创精神。

“我们”的意识可以帮助黑孩子克服困难和恐惧。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英勇,就像是天降大任一般,使他们获得非凡的成就。

现在,全球迈向“我们”文化的行动,已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人际网路交流”。我们用此词形容一种刚刚形成的、具有共生意义的人际结合。虽然这个词也许会令人联想到一些雅痞在鸡尾酒会上互换名片的场面,或是环保人士借短波无线电交换健康食品食谱的情景,不过事实上,“人际网路交流”是指一群志同道合之士,无论为何目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交流。根据心理学家史丹利米葛瑞姆的研究,每个人平均大约与5~5个人接触交流,便可联系到任何其他的人。这表示,你如果有所需求的话,可以非常轻易地找到一个能够提供资源或建议,或是以一种关怀的态度在某方面帮你解决问题的个人或团体。下面的这一练习,便是要引导你的孩子步入人际交流的网路。

通往人际交流之网的核心

在一张纸的上方写下某件他想要学习了解的事物,请尽量描述得清楚些(例如:如何得到某名星的演出赠券,如何写好求职用的履历表、如何画油画等)。先从他现有的支援体系中,找出可能帮他搜集相关资讯的人。将此人列为他人际交流之旅的第一站,在纸上将名字与题目用直线连接起来。其次,请此人另转介几位能够在这方面指教他的人。接着在纸上写下这些人名,将他们列为第二站。向这些人当面请益(如果他们不在本地,既以写信或通电话的方式联络),以寻求更进一步的资讯。再将这些人转介的另一些人写在纸上,作为第三站。可以运用这种方式继续不断地一站一站向下联络,直到他找出对你的问题能提出最适当解答的人为止。

有时,透过这样的人际交流网,会找到一位对他所提出的问题非常在行的专家。不过,在多半的情况下,你会发觉,那些与他交流的人,都对他的问题有部份的认识,为他提供了部份的答案。此外,在联系的过程中,他或许会发觉,自己正在建立一个支援体系,这些人能在某一特定问题或范围内帮助他解决问题。

芭芭拉雪尔是一位心理治疗与职业咨询专家,她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指点社会大众,如何透过“成功小组”的人际关系,达到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上的目标。在她与安尼噶特利伯合著的《团队合作》一书中,她提供了几项建立与维系人际支援网路的基本原则:

·将目标告诉每一位所熟识的人(因为他无从知道究竟何人会是这方面的专家)。

·邀集亲朋好友,以小型聚会的方式向人请教。

·聚会时,就各人的目标,彼此脑力激荡,尽量提出看法(相互咨询的三大问题是:“你的理想是什么?”“有哪些阻碍?”“你需要何种支援以达目标?”)

·整理一份参与聚会者的通讯名录,并将各人的专长与兴趣一并记入。

·印一份非正式的会友通讯,报导会友动态,包括会友“成功”的事迹、会友的专长与需求,以及各人联络电话。

雪尔认为“一般人常对自己的问题想不出好对策,却很会为别人出主意。”她同时认为,许多人们自己没有勇气做的事,却会鼓励别人去做;这就是为何她劝人组织人际支援团体,使大家借由互相克服疑难、挫败,而能实现各人的梦想。

这样的互助支援团体,曾经支撑许多人度过生命中几段过渡期。有位学者曾经一度想要辞去在中学教书的工作,于是他找了几位和他一样对现职不太满意的老师,大家为他出主意,讨论他究竟是否该辞职。尔后,他想要展开写作生涯,他就加入一个成员们都正在转行投入新事务的小组,彼此互相鼓励。这两个小组的聚会形式相同,都是将聚会时间分为三部分。在聚会一开始,会员们彼此分享自上次聚会后各自遭遇的一些“新鲜事”——大约用一、两分钟时间很快地交流。在聚会当中的一段时间,各人所花时间不等,会员按各自的需要,找人商谈自己的问题。某人也许需要用半小时,向人请教进行某一计划的各种途径,而另一个也许只需要五分钟,听听别人对自己想法的意见。聚会的最后一部分时间,通常用来自由交换心得,彼此互通资源,或谈谈同感兴趣的一般事物。

对你而言,也许这些加入互助团体的做法,以及本节所提供的一些其他有关人际交流的意见,正好与你的社交活动不谋而合。或许,你会觉得与人交流、听人诉说,或是交际应酬是件痛苦不堪、困难重重的事。但你应该明白对他们的这种锻炼,是非常有益的,在将来他们会发现自己能力很大,或找到其他自我开拓的方法以提升自己的生活。

科学点击

你的孩子智慧可能并不在他自己的身上,如果他懂得如何让别人帮助的话,他人的智慧也许就会成为他的智慧。

建议

(1)下定决心每天(或每周)结识一位新朋友。

(2)加入一个义务性或服务性的团体(例如,扶轮社、绿色和平组织、红十字会等)。

(3)举办一次小型聚会,并且至少邀请三位你不太熟识的人参加。

(4)定期参加团体心理治疗的活动或家庭式心理治疗课程。

(5)在目前就读的学校或团体之中,主动争取一个领导的角色。

(6)组织一个互助会。

(7)选读一门人际沟通技巧的课。

(8)与另一人或数人共做一件同感兴趣的事(缝制棉被,或撰写演讲文稿,或花园造景等等)。

(9)与家人定期在家中聚会。

(11)利用电脑网络系统的电子布告栏与他人交往。

(12)发动同学,组织一个脑力激荡小组。

(13)参加为少年举办的夏令营。

(14)阅读有关社交礼仪的书籍,以学习正确的社交应对之道,并向精于此道的人请教。

(15)在公共场所(例如书店、超市、展览厅等地)主动与人交谈。

(16)固定与一些在人际交流网络上有关联的人打电话,无论他们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17)参加大家庭的团聚,或是与小学同窗重返母校的聚会。

(18)与家人朋友玩一些非竞争性,或需要彼此合作的户外游戏。

(19)接触一些喜欢“我们”文化的人,吸取他们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的精髓。

(20)加入一个有助于扩展人际的社团(例如,读书俱乐部、健行社、演讲会等等)。

(21)以义工或非正式的方式,教导他人学习。

(22)以一、两个礼拜的时间,每天花十五分钟,观察人们在公共场所(街头路边、火车站、百货公司等地)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23)默想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从自家人、朋友开始,延伸至社会与国家,最后包括全人类。

(24)研究那些有社交专长才能的名人(例如,慈善家、心理辅导专家、政治家、社会工作人员),阅读他们的传记,或观看介绍他们生平的影片和其他刊物,并学习效法他们的社交能力。

同类推荐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

    作为一名全球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儿童之家”的创始人,蒙台梭利在多年观察、实践和研究基础上,总结出被全球公认的蒙氏早期教育法及教学体系,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幼儿教育革命,以其名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全球110个国家。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保持和孩子同样的视野,你才能看见他所看到的画面;蹲下来,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温柔的陪伴,你才能平等地与孩子对话。”本书收集了许多孩子的故事,这些孩子有的看似内向,不善表达;有的暴躁,大喊大叫;有的叛逆,和妈妈对着干;有的说谎,在大人间左右逢源……这些故事,总会有一些不偏不倚地戳中你,令你深思。那么,你平时是怎么和孩子聊天的?你说的话,孩子真的理解吗?孩子的心思,你真的懂吗?不是他“不听话”、“钻空子”、“找别扭”、“无理取闹”,而是你不了解他,没有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 爱读书:让你的孩子博学多才

    爱读书:让你的孩子博学多才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海洋。孩子从小爱读书,就能够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为提升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今天,教会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并非易事,它需要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本书根据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行为特点,为广大父母专门设计了教会孩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一系列实用方法。同时以生动有效的实际案例,向父母们介绍了大量实用而有效的教子读书心得,是一本适用于当代家庭教子成才的应用工具书。
  • 中国妈妈启示录

    中国妈妈启示录

    无数人的人生经历已证明,教育是提高人们经济地位的基本方式,也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金钥匙。本书试图站在既不完全是东方教育心理也不是彻头彻尾的西方教育理念的立场上来看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而在美国的“中国妈妈”恰恰是这两种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结合部,从美国“中国妈妈”的身上也最能反映出东西方教育方式的磨合与反差。
  • 孩子就吃你这套

    孩子就吃你这套

    你是孩子的好朋友吗?你的孩子喜欢跟你玩耍吗?你是否知道,你,比任何玩具都让孩子喜欢?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智力玩具或者电动游戏,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喜欢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你了解、被你重视,需要和你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就吃你这套》结合现代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会父母怎样和孩子成为朋友,怎样陪孩子玩耍,如何赞美孩子,如何改正孩子的缺点等,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孩子喜欢吃哪一套,你就用哪一套来教育孩子!《孩子就吃你这套》的作者是温旻盈。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带着萌宝闯天下

    穿越之带着萌宝闯天下

    身为21世纪最强杀手,遭心爱之人背叛穿越了,什么废物,哈哈哈有哪个废物一下子就连续突破几阶的。有哪个废物天赋强的要命。什么未婚先孕。好吧就算人家未婚先孕也有辣么多的美男爱耶。这个小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刚出身就这么强,管他哩,现在在这个江湖里面,强是好事情。本文宝宝看似天真无邪,其实就是个腹黑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学日记

    狂学日记

    养儿方知父母恩,教育才懂老师难,学习立晓学生苦、科研秒懂家国情!这是一个高知的时代,高能的社会,我们为了家必须学习,为了国必须科研,哪怕仅仅是为了自己,也必须努力。学渣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低能保不住温馨家,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领先的“金脑壳”才能成为学霸,拥有事业,保鲜爱情。不信,你看魏民生和魏星萌的狂学日记,这里都是你或你的父母曾经经历、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事情。不知道他们的秘籍适合不适合你,但是,他们的酸甜苦辣确是很有味道,也很耐人寻味的。
  • 重生之望妻成瘾

    重生之望妻成瘾

    本文女王、培养男主从弱到强,讲述的是孤院长大的沈辉与女总裁商明美之间的爱恨情仇沈辉从小就知道生活艰辛,孤儿院教会他什么是世态炎凉,没有用的孩子可能连吃饱都是奢求;跟了陈三使他明白,什么方式不重要,达到目的才最重要的;而与老头在一起的日子,他又单纯了很多,他最知道人情冷暖,却又不懂人情世故;不同的人与环境给了他不同的思考,他懵懂中知道有些是对的,有些是不对的,但究竟要怎样判定,他又糊涂,这是19岁的沈辉对看不到未来的担忧与无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枭

    浮枭

    大符724年,武帝西征,战事持续七年却毫无进展,武帝无奈只能班师回朝却忽然暴毙。皇子们年纪尚小,在外四方诸王蠢蠢欲动,在内皇后母族薛氏把持朝政。
  • 开局就是超自然

    开局就是超自然

    只想努力活着的我,最后却莫名其妙的成了死神…
  • 小仙当道:妖孽师尊还不从

    小仙当道:妖孽师尊还不从

    “悠然啊,你过几天就是你的一百岁(人间十五六岁)生辰,也该嫁人了吧”“师尊,你就从了我吧,包你吃香的喝辣的”某只有天发现一个关于自己的惊天秘密“你现在是半魂之躯,而且是第十世,在百岁之前找到缺失的一魂三魄,否则魂飞魄散”从此师徒踏上寻魂之旅,有时命运就像跟你开玩笑,明明魂魄都找到了,神王却来捣乱,夜霜紫魂飞魄散,赫连狂大怒入魔带领魔兵,大闹神界十世轮回,只盼你能回首
  • 二次元最强英灵

    二次元最强英灵

    林天带着英灵系统来到了火影世界,在这里他又会翻起怎样的浪花?(世界∶火影[进行中]—fate[暂定]—……有什么想要看的世界可以从评论里发,我会不定时间选一下。)
  • 她是此生最美的风景

    她是此生最美的风景

    安安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很小的时候就遇到了顾里,遇到了陪伴她一生的人,宠她,爱他,给她无尽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