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3300000056

第56章 说说故乡平原

——为一张照片写的补充说明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三日夜晚,放下笔后我习惯地翻阅当天报纸,在《人民日报》第二版发现一张小照片,照的是在集市上几个农民挑选布料和针织品,说明写道:“山东省平原县去年农业又获丰收,人均集体分配达到二百八十元……”

普通的人,普通的商品。“人均集体分配达到二百八十元”在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农村,算不上冒尖。一般的读者可能随便看一眼就放开、忘记的。

然而我激动了,失眠了,忍不住的泪水把手背沾湿了。

中国有史四千多年了,平原这地方,自战国“惠文王封弟胜为平原君”算起,也已二千二百多年了。我的祖先,我的兄弟这是第一次“人均集体分配二百八十元”,平原人头一次被当作富裕了的形象拍下照片来,登在报纸上,向整个地球亮相。我怎能不流泪、怎能不失眠呵!

我很想找个人谈一谈。邻居已经睡了;是不是去打个传呼电话,把女儿从床上喊起来谈几句呢?

这孩子还算老实、俭朴。可我担心她不会把这“二百八十元”的数字当回事。会说:“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一个月平均不才二十多块钱么?”

是的,我们国家尽管穷,一个大学生毕了业,第一年工作就会“人均分配”五百多元,第二年达到六百多元。比起经济发达国家来并不算多。他们也还不大满足。把这“人均分配”二百八十元不放在眼里,也有他们的理由。

我并不赞成那种刻板的、向后看的“忆苦思甜”运动。但是,难道不应该叫孩子们知道,这二百八十元对他们的祖父、曾祖、老祖宗们甚至对他们的叔叔、伯父们说来意味着什么吗?

我的祖父是木匠,手艺在平原东乡是出名的。他生了五个儿子,可饿死俩,还卖了一个。我父亲十来岁给人放牛,冬天赤着脚,冻僵了就把脚踩到新拉的牛粪中去取暖。老木匠可曾梦到过“人均集体分配二百八十元”的时代?

“七七事变”那年,我已六岁。中央军一队又一队穿过村子往南撤。乡新们把麦种都碾了,磨了,婶子大娘连夜烙饼、蒸馍送到军人们手里。求他们不要走,不要把祖坟和百姓扔给外国人。他们吃饱了说:“往南撤是委员长的一计,不出一个月就打回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平地拉起数不清的土匪团。“张八军”,“胖娃娃”,枪口挂着红绸,肩上扛着铡刀,进村后先杀猪打酒,然后把村民赶到打麦场上,把几个上年纪的捆起来,脖子卡在铡刀刃下,宣布“马上给我们筹一百大洋给养费!过十二点凑不齐就开铡!”新媳妇摘下包银镯子,老大拿出银挖耳勺,一个鸡蛋、一筐线穗地凑这一百大洋啊!那时候二百八十元是几条人命、多少家破人亡的代价啊!

“大日本北支派遣军”到了,带来了数不清名目的汉奸队。烧杀抢掠之后,汉奸队要给养也不敢提一百大洋了。他们知道把全村人捆成一捆也抠不出一百大洋。他们不像电影上的汉奸们那样阔气,非吃鸡鸭鱼肉不可。他们要给养只要高粱饼子、棒子窝窝,一次几十个,半拉的也行,发霉的也要。但为这个,老百姓也还是被打得皮开肉绽。因为几十个高粱饼子也拿不出来。日本人抓夫修据点,开公路,地里全是野草。老百姓在吃秕子,吃糠,吃榆树皮,种田人忘记粮食的模样了。我不知道二百八十元能买多少粮食,只记得那一年我村的首富邓某人死了,是饿死的。死后人们发现他屋里还藏着两口袋麦子。人们当笑话说了多少年,笑他宁可饿死也不肯动这两口袋粮食。我长大之后,终于明白了这秘密:他是“首富”,是“乡绅”,凭这地位他在村里说话说上句,拉屎占上风,汉奸政权也高看他一眼,收税要差对他总客气些。而他所以能有这点特权,就是比别人多这两口袋粮食。他是宁舍命也不舍这高贵的首富地位的。

两袋麦子卖不出二百八十元吧!

在旧社会,人们盼清官,说是“官清民自安”。我们平原是有过清官的。“刘玄德携民渡江”。刘备是当皇上的材料,该算清了。可他在平原当县长却没什么作为,最后只得从下水道溜出城开小差了事。颜真卿是个爱国名士,毛笔字写得尤其出色。他当了一任郡守也只是留下一块“东方朔画像赞碑”,至今由文化馆替他保管,在改变县民受苦命运上并没留下可称道的记载。民国年间似乎也有位县长政声不错,每到问案就脱下鞋来亲自用鞋底打犯人屁股,在他任上却有几千人饿极了去抢大户,拉起杆子当“匪”。

这么苦的地方,人们活不下去,就只好四处流窜。于是在军阀混战时,不管直系奉系,南军北军,打枪拼命的大兵多说山东话;天津卖水的,北京掏粪的,铁匠炉,锅饼铺,打拳卖膏药,唱曲闯江湖的大多是齐鲁方言。我父亲给张大帅扛过枪,和“骆驼祥子”搭过伴,所以我才能写两笔京津风俗小文。我在日本碰到个乡亲,当雇佣兵和伙夫走遍欧美两洲,最后落在东京街头摆地摊,卖“各国西餐”(全是“兵营风味”的食品)。

“越穷越革命”这句话,后来遭到滥用,不大兴时了,四十年前在我们家乡却实在是真理。所以八路军一到,人们的革命热情就迸放了出来,平原成了抗日根据地之一。我参军的时候,同一个部队里常有来自一个村的三四代人。因为多是同族,孙子当班长,爷爷当伙夫,重孙子当通讯员的“父子军”并不稀罕。至今我村军属多,烈属多,参加过抗日的老干部多。平原人,远的不说,从闹义和团算起,为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命运付出了多少生命,流淌了多少鲜血啊!

今天我终于看到它“人均集体分配达到二百八十元”了。只有共产党的拨乱反正政策,才有这奇迹!今夜怎得安眠呢!这二百八十元得来不易呀!

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这幸福温饱的景象一度是距离我们这么近、看得这么清晰的。可是阴错阳差,又远去了,又模糊了。在一九五七年的那场误会不久,我的亲弟弟和堂弟弟竟“盲目流入”到东北大森林里去了。他们到北京求我帮助路费,诉说困难。我拍着桌子怒斥他们“攻击三面红旗”。后来,他们流落在一个小车站上衣食无着,来信叫我寄点钱去帮助他们继续赶路。我为“划清思想界线”不予理睬,反把信交到一个组织部门里去,以示我这“戴帽****”要继续革命,并从此兄弟间断绝了关系。我以为我是对的。不久之后,一个四十年前领导过我的老同志来北京看病,见到了我。我知道他一直没离开平原一带,就打听家乡真相,他沉默了许久,低声说:“平原人为革命出过力。作为共产党员,我怕见他们。咱们没把事办好啊……”我很困惑,从此,我再不敢打听家乡的事。

一九八二年秋天,我突然接到一封信,随着又有两个同志来访,信是德州地区文化局写来的。来人是距我村只有半里路的一个乡亲——我弟弟的同学。他们说家乡在办一个“小说写作学习班”,叫我去讲点什么。我的天!是我听错了还是当真又“换了人间”?家乡的老百姓居然不仅要看小说,而且还学习起写小说了,这可得是先吃饱肚子才能有的“闲心”咧!曾经有朋友出于善意,批评我的小说是“吃饱饭后的文学”,我并不反感,因为我暗自以为,人在饥火如焚的时刻是无暇顾及什么“三言二拍”、民族风格、现代派、意识流等等闲事的。于是我去了。

让我坦白地说一句:三年前我去日本访问,看到我离开三十五年后的日本的变化,我是很惊异的。可这一次在家乡所见,其心情就不能用惊异二字所能概括。因为惊异之外还感到幸福,感到自豪,感到有信心。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又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责、自疚和惭愧。

山一样的棉花,海一样的新房,农民家中的电视机,村姑脚上的新皮靴,这些都使我兴奋。但最使我动心的,是人的变化。有位同部队的战友,渡江战役被打掉七根肋骨,回乡后几十年成了出名的“老大难”。他除去扛抢打兔子,什么活儿也不干。他说“干一天活买不来俩鸡蛋,干个啥劲?”可是队里一分东西就去要,人家不给就吵:“老子的伤疤是狗咬的吗?”弄得人人指脊梁骨;几子都离他远去,出外谋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包了块地种瓜,种葵花,两年成二万元户,盖了房,置了车,还养了大牲畜。除去交上合同规定的承包费,他还要多交几百元,并且把买来的机器、农具、牲畜主动供大家使用。他说:“这些年穷得我没脸没皮,成了全村的累赘。现在我这个共产党员要起点作用了,要为国家和乡亲们作点贡献了。”我回村去探望,没想到流落外地几十年的弟媳带着孩子到村头接我。我当年骂他们没有骂回家来,政策一改变,还没到人均分配二百八十元,他们就自动回来了。她说:“家里有面,有油。哥,回家给你炸馍馍吃。”我的另一个堂弟,前些年生活困难,对他妈照顾不好,他妈分出去单过,族人颇为侧目。这次我到他家去,新盖的屋内却端坐着一位本族的叔叔。原来这叔叔今年已八十出头,孤身一人,生了几天病,堂弟便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侍奉他。人们悄悄告诉我:“他娘死早了,要是赶上三中全会,赶上今天,这儿子说不定还是个孝子呢!以前是真穷啊!孩子太多……”我不赞成“衣服食足然后知礼义”的说法,在国外我见过衣食很足而不把父母当人的人。但若说穷限制了人们充分尽到应尽的某些义务,或许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山东这地方却也是勤劳刻苦、古风极盛的礼义之地。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提高了,历史形成的某些病变会除去,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会在共产主义思想的照耀下获得新的质变与发扬。

在我们村里,我看到领导人已经多半换成我弟兄辈和子侄辈的人了。当年离家时,送我参军和每月往家中运抗属补助粮的祖父、父辈的老党员、老干部多已故去和退休。现在的领导人,年轻,有文化,思想解放,充满了活力。我的一位叔叔,从抗日时就当村干,几十年来忽而上去,忽而下来,一会儿是“先进人物”,一会儿是“落后典型”,受过乡亲的感激,也挨过不少咒骂,现在退居第二线,这次回家,我母亲特别嘱咐我去看看他,说,“你这叔叔当了几十年干部不容易,邓庄的老百姓不能忘记人家的好处。那些年,有些事要不是他作主,群众更难活下去呀。他自己除去和大家一样受穷挨饿,还比群众多受了许多气恼!”回村我见到他,把母亲的话说给他听。他头发光了,牙掉了,头脑却极清楚。听后连连叹气说,“可不敢这么说!我管事的时候,咱村饿死过人啊!你二大娘饿死了,我这个党员总觉着欠全村的债呀!现在好了,中央的政策好,能像个党员的样子干事了,可我也老了,你们这一代好好干吧,好好干吧!”而年轻的一代人却是很少谈这些往事。他们总是跟我讲“咱村的棉花还不行,得向邻县看齐。”“咱这新房盖得不少,可都是土坯的。还有草顶呢!还得变,瞧入莲花池,一砖到底的大瓦房,还洋灰抹地咧。只要政策不变,咱们的生产生活就会大变,越变越好!”

现在十二大开过,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也开过了。正确的政策已作为党章国法定下来,乡亲们安心了。他们来信叫我寄一些学文化、学农业技术的书(以前来信不是要钱就是要粮票)。人们显然悟到了一点真理:要改变几千年来的贫困状态,靠“清官”不行,靠好心的蛮干也不行,要靠党的正确政策和科学。平原和全国都要大变,越变越好。但我还是要告诉孩子,别小看这“人均集体分配二百八十元”!这是个历史的界标。以此开始,我们甩掉了几千年没断过的饥寒。从此为起点,我们会永远甩掉贫困和落后。应当把这“人均集体分配二百八十元”几个字和它的日期也刻在碑上。它的价值不会低于颜真卿那块“东方朔画像赞碑”的!

一月十三日夜,北京

同类推荐
  •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读书随笔大概没有规定的写法,也不必向“正宗”书话看齐,我在《看书琐记》的后记里说了一点想法,这或许会让看惯“正宗”书话的读者失望。其实,我的不再“正宗”,正是由曾经“正宗”而来的。许多年前,我也写过“正宗”书话,数量还不算少,大都一书一议,不痛不痒说几句,甚至起承转合也都规矩绳墨,“厌气”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回过头来,对自己过去的写,真有点像看一张光腚赤脚的孩儿照,虽然幼稚,却还有一点童趣的可爱,但如果再像老莱子那样,穿了斑斓衣裳,扮婴儿啼戏于父母之前,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心里清楚,有的事情不到这个年岁,大概也明白不了。
  • 天地颂(第一部)

    天地颂(第一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中国牌知识分子

    中国牌知识分子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中国牌知识分子》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世间万象

    世间万象

    《世间万象(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衣食亦有禅

    衣食亦有禅

    为随笔和国画的集合。王祥夫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墨染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专门的绘画老师,老师亦是一个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热爱市井,热爱饮食,热爱生活中注视到的点点滴滴美的享受。他说: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始终追寻美的过程。许多事物,只是当它们过去或消失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他最经典的话是:古人除了击鼓鸣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闲散。
热门推荐
  • 赤仙子传说1

    赤仙子传说1

    浣溪沙开篇辞池浅山低显玉鳞,舟行学海步青云,黄沙百战日昏沉。走兽飞禽争政柄,豺狼恶虎拜魔君,焚天灭地话封神。
  • 赤剑雪狭叶海传

    赤剑雪狭叶海传

    描述了两个兄弟,在九岁时家族被灭门,哥哥叶海与弟弟叶钱失去联系,叶海被魔道门派所收,而弟弟伦为山泽野修,两人之间必有大道之争……这本小说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人物的视角,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叶钱的视角……
  • 云若悠集

    云若悠集

    花开半夏,若悠与你相见。若悠作品集,包括散文、诗词、随笔、描写等一系列原创作品,欢迎品颂摘抄,转载请征求若悠意见并标明出处。
  • 秦霄贤谢谢你的出现

    秦霄贤谢谢你的出现

    这本书以前是打算写短篇小说的,但我写小说原本就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我还是想写自己喜欢的人,然后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一看,没兴趣就……算了,我不强求,谢谢大家!
  • 末日守门人

    末日守门人

    本以为战胜了丧尸、变异生物,就能世界太平的孟维,发现了第一个漩涡。从那之后,漩涡在末日接连迸发,入则异族遍地,出则阴谋乱世。这些都说得通,但是丧尸之城又是怎么回事?丧尸之城外通灵的异兽又是哪来的??孟维携友天下行走,只能感叹无数稀奇之事,皆似难解,不可解。但他却想要去解,不仅要解出答案,还要解决搞出问题的人。不过,也只有到最后,他才能发现,此种问题,或许无解。末日,终有一个守门人,一个守门人,也终有一个末日。
  • 天使养成记

    天使养成记

    天使是圣洁的象征,天使是人类的善意所化,天使们为了报答人类的孕育之恩,带给人类幸福感与希望。人类的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让天使孕育的数量越来越少,而魔鬼的孕育的数量确是相当的恐怖。天使与魔鬼本质上并无对立,都是人类孕育而出,任何一位人类的思想都值得尊敬,但天使们不愿看到善良逐渐在人类的身上消失,但又不能左右人类的思想,经过与魔鬼们的商议,制定了一套《天使养成计划》。
  • 且等缘来

    且等缘来

    你听过风的声音吗?你看过大海的波澜吗?你知道爱与痛的边缘滋味如何吗?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彼此的手上,是你,会如何选择?
  • 锦绣坊

    锦绣坊

    都说凤凰涅槃重生,她付虞儿浴火重生偏要将这和平人间搅得个七荤八素,说她是祸国妖姬,她还就真的做给你看。没有这金刚钻就不揽这瓷器活,他赵翊卿还就真是一掷江山只为买美人一笑,她说她要做天下人的主,他就帮她打下天下,谁叫她是他命中注定的劫。
  • 恶魔大人求放过

    恶魔大人求放过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楚小沫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满怀着对美好未来幻想的她,不会想到以后是有多么后悔的来到了这个学校。‘宫野星,我做的最错误的事就是来到了这里,还爱上了你。’楚小沫绝望般的说着。‘呵呵,楚小沫我唯一说的就只有对不起了,不过,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爱上你的,我爱的是你姐姐,,你还是放弃吧。’宫野星毫不留情的拒绝了她,却不曾想以后他有多后悔说了这句话……两年后,机场里,一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带着墨镜,拖着行李,还抱着一个非常漂亮可爱的小萝莉出现在了机场,瞬间引起了机场里的人的目光。当他们再次见面‘楚小沫,带着我的女儿消失了那么久,终于舍得回来了?’,楚小沫漠然置之……
  • 诸天穿越从超神开始

    诸天穿越从超神开始

    无限流小说,前期主世界《超神学院》后面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