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1000000028

第28章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叩响命运之门

2008年,长江三峡大坝将建成竣工,曾经是百万三峡移民的家园,无疑将成为这惊世宏伟工程的奠基石。

100多万移民舍弃祖辈攒下的沉甸甸的家业,离开了寄托无限情感和忧思的故土,或迁移到长江水岸线的高处,或迁移到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外的第二故园,开始了他们人生又一次命运之旅。

2005年的秋天,我来到云阳新县城。

新城路面宽广漂亮,但街头冷清,不少商场关门,大多数门面没有人租用,一把“铁将军”锁门。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移民搬迁后,大量企业关闭破产,产业空虚,“造血”机能下降,成为横亘在库区的又一道难题。

就在县移民局斜对面的一块陡斜的小荒地上,光着赤膊的爷孙俩正在种菜。我问他们才得知,他一家是占地移民,搬到新县城后,由于失去了土地,又没事可做,看到这块地暂时还没修房子,就种了些丝瓜、茄子、蒜苗、辣椒等蔬菜。

“明年这块地修房子,就种不成了。”他说,“习惯了种地,看到这块地闲置,心里就发慌,手爪爪就发痒。”

在卖歌碟的一家小店,陈红的一首《感恩的心》在街头久久飘荡……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我驻足听完这首歌,心中引发无限感慨。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这不正是对三峡移民的个性写照吗?在我所认识的三峡移民中,绝大部分移民在命运转折过程中,都有一种“不认输”、“不低头”、“不向命运屈服”的执拗劲头。

百万移民不论是搬迁到库区海拔高处,还是搬迁到几千里之外的第二故乡扎根,原有的生活如飘逝而去的云朵,不会再来,其生活形态、生存条件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峡的激流险滩在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生活中新的“滩险”又出现了。但他们仍以敢于闯荡激流险滩的勇气,以峡江人“永不言败”的气概,向宿命和未来生活发出挑战。

丰都移民局后扶科长李忠德,是“库区第一高人”,他身高2.03米,站在他面前,我才真正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矮小。

著名诗人舒婷写三峡神女峰有一名句:神女峰不高,但需要仰视。

我和他的谈话,就一直在我的“仰视”和他的“俯视”下进行的。

李忠德年龄不大,但却是一个“资深”移民工作者。在库区,搞移民工作是否“资深”的一个公认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参加过199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库岸淹没损失的调查和计算。他从学校出来就分配在忠县移民局工作,后来在丰都找了一个身高1.84米的姑娘,为照顾夫妻关系就调到了丰都县移民局。

他干过农村移民安置,现又从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对很多移民的情况都很熟悉。他告诉我说,部分城市移民为了找出路,现在也时兴“上山下乡”,丰都就有不少城里的人下乡谋求发展。

刘波原是丰都县氮肥厂下岗工人,2004年在县移民局的支持下参加了“西南农业大学养猪培训班”,通过贷款和找亲朋借款,共筹资80多万元创建了养猪场。现存栏种猪60多头,仔猪80多头。完全投产后,可年出栏仔猪1万头,年销售收入350多万元,利润达50万元。

谭昭金是丰都高家镇集镇移民。搬迁之后,他与移民冯民国、梁超群、秦廷龙合伙入股自筹资金210余万元,在高家镇水洞坝村养殖生猪万余头。谭昭金还参加了县移民局组织的“西农生猪养殖培训班”,种荒地100余亩,创办了丰都县万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出栏养殖生猪外,还种植生姜20亩,蔬菜20亩。亦商亦农,日子过得也算红火。

“这些移民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李忠德说。

万州区南津街一个10平方米的门面,搬迁前一年租金可达1-1.5万元;搬迁到双河口后,租金仅为0.2-0.3万元,不少门面根本就租不出去。双河口街道的沈书记对我说,移民老林搬迁前开茶馆,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搬迁后住进了新房子,还分了一个25平方米的门面,他自己嫌少,又“掏荷包”买了一个门面,准备在新移民街好好做一番生意。

老林先是开了一个餐馆,但由于新街商业人气难聚,无人光顾,食客门可罗雀,不得不被迫关门。生意赔了,还没了本钱,他一咬牙告别妻儿,拎着一包衣服到沿海打工。

一年之后,他积累了一点本钱,又回万州移民新街重新开火锅馆,但结果仍是“秀才搬家——尽是书(输)”。一次次的失败,他懂得了“环境决定论”中的一个道理:餐馆口岸不行,就得认命,投入再多的钱,都可能要打水漂。开饭馆,不是哪里跌倒就能在哪里爬起来的,而是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苦苦思索一番之后,老林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让自己的两个门面闲置起来,一头扎进万州繁华地段,另外租一个门面,还是开饭馆。

老林说:“爹妈给了两只手是用来挣吃的和穿的,我就不相信挣不回自己的稀饭钱!”

“像老林这样有两个门面的移民不多,而自己的两个门面闲置着,另外再拿钱去租门面的移民就更少。大多数移民都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啊。”沈书记对老林艰辛创业的劲头赞叹不已。

库区的移民在命运发生转变之后,他们默默地咀嚼痛苦,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去面对生活的大转折,进行着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从头再来”。

留在库区的移民“不服输”,而走出库区的外迁移民惊喜地发现:走出三峡,外面还有一片新天地。原来在新的故乡也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仍可以从容地过日子。

下面是几个不向命运低头、不服输的三峡移民的故事,一部分是移民自己讲述亲身经历……

“爱倒腾”的熊德国

我叫熊德国,四年前从库区忠县移民去了山东寿光。四年来,有成功的艰辛,有幸福的欢笑,他乡已经变故乡,我在山东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我深深地感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哪片黄土都养人,只要你踏实肯干,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2001年8月,我带着78岁的老父亲和两个尚在上小学的娃娃,踏上了前往山东的移民专列。而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在淹没线175米以上,都还留在忠县老家。

生活最初的艰难至今记忆犹新。两个孩子原本在老家爱说爱跳,但因为不会说山东话,每天都孤孤单单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变得很孤僻;老父亲由于不适应北方的水土和气候,成天喘个不停,又吃不惯馒头,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倔脾气一上来就赶火车回了忠县我哥哥家。

而我和爱人,也不会用当地的农具,不会种当地的作物,守着自己的地不知道怎样动手……特别是不会骑自行车,每次赶集好几里路一家子都走着去,被人家指指点点笑话。

听不懂当地话,在集市上想买点吃的跟人家比画半天都没说清楚。

从集市回来的路上,娃娃流泪,老婆吵闹,我不吭一声,一个人孤独地走着,任凭路边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扬起的灰尘打得我灰头土脸……

不习惯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在山东过的第一个冬天,我就跟老婆打了一架。北方确实比三峡冷多了,一入冬,暖气就不能停,一个冬天没结束,我们烧煤炭就花了2000多块钱。这可是烧钱哪。老婆一下急了,这可是比在老家硬生生多出来的一大笔开支呀!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不行!

这地方没法呆了,回去回去!她再也不听我的劝阻,收拾东西拉起孩子就要走。我当时也冒火了,一巴掌把她推倒在地。其实别看我是个粗人,平时我跟我老婆还是很好的,从没跟她动过手脚。但当时我心里急呀,搬迁这事,移民想不通,政府也够烦心的了。出来才几个月,就这么跑回去算个什么事?别人能吃面食,别人能生存,日子也过得火红,我们移民就不能好好做出个样子来,跑回去不是丢脸么?

我是一家之主,家里人过得不好,我有责任。我必须带领全家尽早融入当地。于是,我积极学讲当地方言,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我都第一个去送礼去帮忙。屋后一个邻居找我借钱买种子,我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我就想让邻居们知道,我们重庆来的三峡移民是耿直的、热情的,也是和邻里乡亲好相处的!

当地干部和乡亲们对我们移民也很关心。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学会了按当地的方式播种、锄地,第一年的收成我记得很清楚,种的玉米和小麦共收入7000多公斤,一家人的口粮足够了不说,还有剩余的。

在山东,除种好田地外,我还注意寻找发家致富的机会。

我发现,农忙的时候村里只有一台收割机,而且功率不大,经常是很多人家排起队在等,外村还有人找上门来预约。于是我大胆决定:筹钱购买农耕机器!当时钱不够,村委会就作担保,给我贷了两万元。村主任真是个热心人啊,他怕我人生地不熟被骗,亲自陪着我到潍坊,买回了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之后,我就带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开始给村里各家各户耕地收割。

第一次给人家耕地,还闹了个笑话。由于操作不熟练,开出界了,把人家的萝卜地耕坏了10多米。我和老婆吓坏了,看见一地的好萝卜被耕得到处都是,我和老婆都很着急,慌忙到地里去把那些萝卜抱起来,想称称有多少斤,算钱赔给人家,结果那家人以为我们要把萝卜抢走,慌忙来阻拦。当时语言又不通,双方都很着急,幸亏村支书赶来了,才解释清楚。那家人也好,没让我们赔钱,当然,我耕完地也没好意思收钱。后来我的技术越来越好,服务态度也好,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红帽”。“去找那个戴红帽的移民”。乡亲们甚至专门排队等我去帮他们耕地收割。如今我贷款还了,成本也收回来了,心里高兴啊!

农业机械毕竟是在农忙的时候生意好,季节性太强。闲下来后我又开始琢磨,再搞个什么副业呢?说来也巧,2004年2月份,魏家村有个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到我家来动员我们买保险,见我这人还很好交往,他就发动我一起跑。我想,也行,没活的时候可以跑跑,增加收入嘛。

可跑保险业务先要考试,要啃好多专业书籍。我只有初中文化,而且也快40岁的人了,啃起书本还是很费力,而且那段时间晚上经常停电,我就点起蜡烛整,白天去耕地,晚上熬起通宵看书。终于,我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资格证。我开始走街串户跟人打交道,这过程也不容易,挨了不少白眼,有一回还被狗咬了,花了几百块钱的针药费。老婆都说,日子过得去就行了,别折腾了,咱一个农民,种好地就行了,卖什么保险呀。但我这人闲不住,用山东话说叫“爱倒腾”。现在,我的客户不光有移民,还有寿光包括青州的不少当地人,我每月的收入因此增加了1000多元,今年还买了辆小四轮,专门用来跑保险。乡亲们都羡慕我,说我头脑灵活,其实,是我这个人做事不服输,我要给咱三峡移民争光呀。

现在,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多了,在村里算是中上游。两个娃娃也都读初中了,能说寿光方言,跟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处得很好。我的老父亲也已经被接回了我们身边,他也逐步适应了山东的水土。自己致富后,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比如村里孤寡老人和特困户家种的小麦,每年我都免费给他们收割。我还耐心地给一起来的移民兄弟做思想工作,刘德敬在我的帮助下把山东的防水涂料卖到了重庆,彭家龙在我的带动下做起了豆腐生意……

四年过去了,尽管逢年过节我还是会很想念三峡老家,想念那里的亲人。但现在,我们一家老小已经能够安安心心在新家生活了,心里也渐渐踏实了。在新的家园,我会继续努力!

“老倔头”幡然省悟

我叫覃敬民,老家在云阳县水磨乡水南村,是三峡库区第一次大规模外迁的移民。1999年6月,面对中央电视台的摄像镜头,我实话实说——“要我搬离张飞庙,坚决不干!”一时间,我“臭名”远扬,上至******三峡建委,下至群众邻里乡亲都知道——“云阳有个覃敬民,死活不愿迁出门”,移民干部视我为“钉子户”,大伙儿暗地里叫我“老倔头”。

人都大半辈子了,还要离乡背井,我思想上怎么也想不通,何况我还有不少的担心:一是不想失去现在这平静美好的生活。我老家就在三峡著名的张飞庙旁边,“早上出门子,中午坐馆子,晚上数票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点小本生意,旱涝保收,在当地算得上富裕户了。二是怕自己在异乡受人欺。三是担心儿子到了外地娶媳妇难,因为听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聘礼要得高。

我当时的“倔”,可不是只“倔”在嘴上哟。乡里、村里的干部来动员外迁,我连家门都不让他们进。最后是水磨乡刘明乡长亲自出马来拔我这颗“钉子”。能说会道的刘乡长不知道话说了几箩,门槛踏破了几层,有时晚上还住在我家里和我促膝谈心,可我就是只给他两个字——“不搬!”,后来他使上了“亲情战略”,把我早年居住在南京的80多岁的幺叔都请出来,向我介绍江苏的优越条件,苦口婆心鼓动我外迁。2001年初,我到江苏省东台市考察,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水清叶绿的田园风光,和善友好的干部群众,深深地打动了我。渐渐地,我的铁石心肠软了,我这个强烈反对外迁的“堡垒户”,在移民干部们耐心、亲切的“围剿”下被攻破了。

2001年6月,我全家3口,离开了养育我整整50年的三峡老家。

当轮船的汽笛一声接着一声响起来,当岸上挥手的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心如刀割,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我领着家人及同行的移民兄弟,在甲板上跪下,朝着家乡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我走了,但我忘不掉我的根啊!

从云阳出发到江苏东台,迁出地、安置地的移民干部和江苏新家的左邻右舍,一次次用他们的温情感动着我。

在护送我们外迁的航途中,云阳县刘海清副县长带头把好的舱室让给我们,自己却坐到条件最差的底舱去了。

刚刚踏上江苏东台三仓镇的土地,当地干部和群众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吃的、住的、用的,为每家每户移民安排了生活向导、生产帮扶人,地里帮助代种的庄稼也长得绿油油的,赠送了波尔山羊并指导饲养技术。端午节时,左邻右舍给我们移民送来粽子和新鲜蔬菜,80多岁的邻居常得齐给我捉来了一只大公鸡。为了赶在春节前让我们看到老家的电视节目,政府专门从广州空运设备开通了重庆卫视。渐渐地,走惯了坎坷山路的脚步在平坦的黄海之滨迈得顺畅多了;啃够了玉米棒的肠胃在海鲜白米的滋润下更觉得舒坦。最让我高兴的是,东台本地美丽善良、贤惠朴实的大专毕业生施春燕姑娘跟我的独生子覃利恋爱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9月30日中午时分,一场可怕的车祸降临在我儿子覃利身上。我看到现场躺在公路上不省人事的独生儿子,揪心的悲痛让我不知所措。幸好三仓镇移民办的领导迅速赶到,并立即组织送往三仓医院抢救,接着又抽调专人派出专车转送东台市人民医院。车还在途中,东台市移民办领导已经联系好专家等候着会诊。

从出事到儿子从手术室里推出来,一直有干部陪在我和儿子身边,有的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一直饿到晚上。

儿子是救回来了,但他的伤情很重,面部缝合160多针,肿得有面盆大,在医院连续昏迷了四天。接下来的大笔治疗费又急得我连续7天没吃一顿饱饭。乡邻用自己的钱为我垫交了医药费,镇领导为我担保贷款,市、镇移民办多方设法为我筹措了4500元。一个多月后,几经东台、南京等医院的治疗,儿子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但前后也花去5万多元,家里一时竟没钱买米、买饲料,生活、生产成了问题。又是邻居们主动送给我粮食、饲料。在我最危难的时候,是政府的温暖,是邻里乡亲的关怀,帮我渡过了迁到江苏的一大难关。

儿子出事后,有一件心事压在我心里。儿子的婚事怕是要吹了?没想到,在他受伤住院的日子里,小施姑娘日夜守护在他身旁,精心地照料着覃利;她的家人还时常上门来看望关心,在生产生活上帮助我们。这使我很感动。

2004年元旦,是一个我睡着了都要笑醒的日子,是一个可以向云阳的父老乡亲说句放心话的日子——儿子和小施的爱情瓜熟蒂落了!这是东台市第一对三峡移民与当地姑娘缔结的美好姻缘,前来祝贺的客人好多好多啊。东台市移民办的领导来了,三仓镇政府的领导来了,周围的移民朋友和村里的乡亲们也来了,我们一家人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中。

成婚当天,我把甜蜜中的小两口叫到家门前的水井旁,动情地告诉他们一个秘密:当初我们一家人过来的时候,我带来一捧故乡的土,悄悄撒在这口井里,这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吃的是故乡的土,喝的是江苏的水。我告诫儿子、儿媳,**************,三峡与江苏情意深。我还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三峡江苏结秦晋;下联是:新地新婚迎新亲。横批:喜结良缘。

回想几年自己对移民工作“唱反调”而成为出名的“老倔头”,真的觉得不好意思;而今,一件件发生在我身上、身边的事让身在异乡的移民十分感动。因为这份感动,我不能再做“老倔头”,因为这份感动,我应该尽我所能做个移民工作的“带动者”。为了带动移民们早致富,我决定自己摸索勤劳致富之路。

我先依照老家的模式发展养羊项目,见效益比较低又尝试规模养猪。由于防病、管理抓得不到位,喂养方法不合理,猪崽儿常有病死现象,最多的一次68头猪崽儿死了34头。但我没有被困难吓倒,说我倔,是倔强,是不服输。我虚心听本地的养猪大户介绍经验,认真向兽医学习防病治病技术。2003年初我又投入6万多元新建猪舍160平方米,当年共养猪300头,出售了200多头。2004年我又出售生猪500多头,每年养猪纯收入都在四五万元。我还种上了三四亩大棚青椒,一亩大棚青椒可抵得上老家10亩地的收入呢。政府还专门安排我学过医的儿子接受医疗培训,特许他参加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并照顾在家开办了卫生诊所。如今,我家种养业及儿子的门诊收入一年不下10万元。人手忙不开,我把家住云阳老家不属移民的女儿、女婿也接来东台帮忙呢。

要做“带动者”,一家富了还不够,我还得帮助一条船坐下来的移民伙计们一道致富。移民向志于、唐友碧想养猪,缺资金我支持,缺技术我指导,缺市场我帮助。这样我帮带移民和当地乡亲致富10余户。我还为移民及当地百姓义务调解纠纷60多起。

四年多来,不仅当初最让我担心的三件事在新家没有发生,而且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2005年4月,******三峡建委在重庆万州区召开三峡库区外迁移民总结表彰会,我被表彰为“外迁移民先进个人”。

乡音难改,亲情难忘。一副对联最能说明我的心境,上联是:不远千里迁异乡心存顾虑;下联是:风雨四载安新居发家致富。横批是:两地亲缘。

温定军和他的鱼塘

我来到云阳,与高阳镇的周道君镇长去看移民温定军的鱼塘。

40来岁的温定军,长相憨厚、敦实,初见面给人一种温和感。他说话不紧不慢,张弛有度,不太像一个生意人,但却有着惊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识。当地人都喜欢叫他“温牛儿”。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一跳,眼前这个质朴的移民,利用山涧终年不断的流水,在坡度约45度的陡坎上建起了梯阶式鱼塘。我数了一下,一共21口鱼塘,潺潺流水从鱼塘依梯而穿过,从一口鱼塘流下另一口鱼塘……

“温牛儿”一点不“瘟”。他经营的这个鱼苗养殖场,远近闻名。由山涧水生产出来“鱼产品”,竟走俏川、鄂、渝三省市。

在三峡二期水位之前,他原来的鱼塘在山涧下游120米水位线旁边,三峡水涨到135米,苦心经营的鱼塘深淹在大江底下。按199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测算,他的鱼塘只补偿了10万元左右。

最可怕的是2004年9月5日,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渝东北地区,小江流域上游的开县全城淹没,云阳县也遭受严重的洪灾。不到10分钟,山洪怒吼着冲进他的鱼塘,把300多万尾鱼苗和几十条大种鱼全部冲进长江……

鱼儿获得了自由,而温定军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生金长银的鱼塘被山洪摧毁,本钱全部洗劫一空,恬静有序的日子变成了一锅稀粥。一家人常常对着江面暗自垂泪,可泪水就像那山涧的水,流得再多也救不回他的鱼种、鱼苗。

“妈的,淹就淹了,还得两横一竖——干,从头干!”于是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说服了自家兄弟和在鱼场打工的移民,筹资近200万元,来了一个“重打锣鼓另开张”。还是紧挨在长江边,还是这条四季流水盈盈的山涧,还是那座陡峭的山,还是那道斜斜的山崖,在175米水位线上依山修建了21口鱼塘。

按当地有关要求,他是属于外迁移民,迁到市内其他县后,他又以投资者的身份回到了高阳镇,重操旧业办起了鱼苗养殖场。

他颇为自豪地告诉我说,他的鱼种全部取自水流湍急的长江,大的鱼种有10多公斤重。别看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村移民,但他懂得杂交优势,鱼种也不要近亲繁殖,毗邻的奉节县、开县和湖北省、四川省的养殖户都喜欢到他这儿买鱼苗。

他领着我看他新建成的房子,说准备等春天到了,接待来垂钓的游人,还打算买几条小船,客人来了,可以钓鱼,可以乘小艇到江面乘风破浪,可以用餐,也算是“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

自己是移民,致富不忘帮带移民,依托温定军的鱼场做鱼苗生意和成鱼生意的移民乡邻就有近100位移民。

在2005年重庆市劳动模范的名单上,我看见“温定军”三个字格外醒目。

“邱委员”左右逢源

在落户浙江德清县的600多名三峡移民中,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邱令军。说他名声响,是因为他是移民代表中唯一的县政协委员,为移民的事,他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及时排忧解难,在移民和当地政府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口碑很好。

2002年8月,邱令军从长江三峡第一峡的夔门附近来到浙江德清县洛舍镇张陆湾村落户。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他也有过很多迷惘和沮丧。不过,来自峡江口的男子汉,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就像奔腾的长江到了拥挤的夔门,凭着自身的力量挣脱巍峨群山的束缚,一路高歌冲向大海。他暗自下定决心,在第二故乡,一定得混出个模样来,不给夔门丢脸,不给三峡移民丢脸。

浙江人会做生意,全国闻名,世界也有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市场信息“多得不得了”,好像这样做也赚钱,那样做也赚钱。让人感到“狗咬包子——不知从哪里下口”。

邱令军开始是“跟着感觉走,紧握住梦的手”。他买过织布机来织布,也试过养甲鱼王八。后来,他发现江浙地区能源吃紧,脑壳一下就开了窍,他利用老家奉节生产煤炭的优势,经营起煤炭生意来。在新家村委会的帮助下,生意越做越火红。

渐渐地,邱令军在当地村民和移民中有了较高的威信,2003年3月,他被举荐为县六届政协委员。打这以后,邱令军的事就多了起来,做生意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还得协调移民乡亲的不少啰嗦麻烦事。

2005年3月30日,德清县法院对新市镇三峡移民程某交通肇事案依法宣判后,旁听的20多名移民不服判决,一时想不开,一声招呼,就把自家的拖拉机轰轰隆隆开到了县政府门口停了下来。

邱令军当时正前往徐州进货。接到移民老乡打来的电话,他当即退掉了火车票。当他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时,只见四五十位移民正满面怒容地堵截在县政府大门口。邱令军一到,移民一下就把他围了起来:“看你这个县政协委员来了怎么说,你也是三峡移民,屁股不要坐歪了哟。”

邱令军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汗珠,挥舞着双手大声用家乡话喊道:“大家听我说,先冷静下来,相信政府,相信法律,一定会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邱令军心里很清楚,移民兄弟们初来乍到,由于心理脆弱,容易产生过度的自我保护心理,一遇到矛盾,就先入为主地认定政府偏袒当地人,甚至认为当地人歧视外来的三峡移民。

眼下,这么多移民堵在这里,别人会怎么看三峡移民?他赶紧疏散前来“助威”的移民老乡,只留下几位当事人和相关人员。

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并带着几个移民代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最终,使事情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了圆满解决。

2003年4月,三峡移民汪某开着三轮车与当地一辆车子相撞,双方发生了摩擦。当地民警赶到后依法进行了处理,但当事人情绪很激动,暗地里串联了一大群人准备大闹一场。这些夔门口长大的移民,从小就与恶水险滩打交道,性格刚烈,软硬不吃,火暴的脾气更是远近闻名。

邱令军听到要“大闹”的消息,大吃一惊。

这一情况如果不及时向上级报告,肯定要闹出事端来。如果报告了,移民乡亲会说他是“告密者”。他犹豫片刻,很快就想明白了:政府和移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他一边向县领导报告情况,一边火速赶往事发地。邱令军耐心地听取移民讲述事情经过,抚慰他们激动的情绪。很快,县里来了人,大家坐在一起做工作。最后商定,从每个乡镇中选取3位移民代表与派出所面对面协商,一场群体性事件在“邱委员”的调停下被解决在萌芽状态。

事后,移民也觉得自己情绪过激了。

邱令军就是这样一个人,移民相信他,当地政府和乡亲们也信任他,很多事只要邱令军出面,就可以“搁平摆顺”。

德清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前,邱令军特地走访数十户移民,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移民陈德春的4亩田一年下来只产了1000多公斤稻谷,在当地创下了亩产“新低”。他向邱令军大倒苦水:“我在老家的山旯旮可没种过水稻作物,这里的庄稼也‘欺生’,专门欺侮生人哩。”

村里其他几户移民对这里的“收成不好”也有较大的反映。遇到陈德春这种情况,也是“野猫爬牛,不知从何下口”。

邱令军走村串户,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移民反映,想买车搞运输可又缺资金……对移民反映的问题,邱令军在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随后,他撰写了《德清移民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政府扶持政策需进一步落到实处》的提案。

德清县委、县政府对这位移民政协委员的提案极为重视,立马作出批示。很快,移民安置的乡镇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建立镇、村干部联系移民户制度,县移民办专门下发了《移民结对帮扶联系表格》,要求镇干部联系村、村干部联系移民,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005年春耕之前,县移民办又要求各乡镇对种植水稻的移民进行技术指导,并安排一名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从播种到收割对移民实行全过程的帮助,找出收成不高的症结,帮助移民增产增收。为推荐移民进企业务工,许多乡镇干部多次找企业老板做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为移民介绍了不少务工岗位,以增加移民收入。

邱令军在政府和移民们中做了大量调解、沟通工作,耽搁了自己不少的生意,但他从不后悔。

在2005年全国移民先进个人的名单上,我看到了邱令军的名字。

“熊代表”言为心声

2003年,江苏省东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一位讲话带着重庆口音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积极参加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就是来自三峡的移民、东台市人大代表熊仁清。

两年前,熊仁清响应政府号召,扶老携幼,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重庆市云阳县九龙乡,来到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联北村。

到了新家后,他克服语言、生活习性上的不便,主动适应当地的生产生活,虚心向周围群众学习种养技术,很快从一名整天跟枇杷、柑橘树打交道的果农,成为一位种粮种菜、喂猪养羊的行家里手。他承包了集体12亩耕地,不仅种植玉米、油菜籽等粮油作物,还种植青椒、西瓜等经济作物。2002年他尝试种植了1亩反季节大棚青椒,获得了4000元的收入。2003年他一下子发展了3亩冬春大棚青椒,获得了一个好的收成。与此同时,他还利用本地粮食充足、秸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饲养了30多头猪,成了村内外小有名气的******。他还着手筹建鸡舍,准备饲养蛋鸡,不断提高致富水平。熊仁清之所以在到了新家一年多后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是与他一贯文明守法、勤劳致富分不开的。

早在两年前,他还住在重庆云阳县老家时,上级动员他家迁移,他不仅率先报名,还自觉协助政府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举家迁移到江苏东台新家后,他更是以国家法律、法规、移民安置政策、村规民约等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市民、好村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其他移民。他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邻居家干活缺人手,他总是主动帮忙;谁家有了困难,他不忘登门嘘寒问暖,而他自家,上有年逾八旬的父母要照料,下有两个子女在上学,家庭负担重,可他从不因此向政府和村组开口,要求给予照顾。他以自己一贯的诚实勤劳、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

2002年12月23日上午,东台市三仓镇联南选区设立联北、联南等4个投票站,选举东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选区有4343名选民参加了选举大会,熊仁清共得票2389张,光荣当选。在东台安家的1721名三峡移民中,他是第一位东台市人大代表。

在这之前,熊仁清一直主动配合镇村干部做好其他移民的思想工作和技术帮扶工作。当选市人大代表之后,他在激动、喜悦之余,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觉得,既然新家乡领导、群众这么看重自己,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从当选为市人大代表那天起,他就忙着走村串户,挨家挨户联系选民,了解社情民意。在调查走访中,他发现,村内横跨梁垛河的联北大桥,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成为一座危桥,严重影响梁垛河两岸群众的交通安全。要重建这座桥,少说也要几十万元,在已实行农村税费改革、镇村可支配资金减少的今天,镇里和村里一下子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还有,西子午河捞淤,镇里虽已列入工作计划,但苦于经费不足,难以迅速实施,此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沿河两岸的防汛防旱工作。熊仁清把这些整理成书面意见,在2003年1月上旬召开的东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两条建议,希望能引起市里有关部门的重视。

每当参加完市和镇里组织的活动,熊仁清在向群众传达有关精神之后,总忘不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致富水平提高了,移民也才能安好家、留得住、扎好根。自己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更应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型农民。

冉振爱苦斗10年

长江水往高处涨,移民就得往山后退。

江水每涨一截,吞掉的是金子般珍贵的良田熟土,所剩的多是瘠地荒坡。移民要在荒山野谷中生存、致富,一方面得改造土地,增加地力、肥力,一方面得摸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路子。

冉振爱是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村主任,不到40岁。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三峡移民不向命运屈服和肩挑背磨、披星戴月与乱石岗苦斗的故事:

我叫冉振爱,是三峡库区的后靠安置移民。我的家乡是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但我生活的小山村——重庆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冯家码头”却因为偏远而少为人知。

我的老家,它已建成13年了,所以有些陈旧。我原来的房子比这儿要平坦得多,可它在二期水位135米线下。在这叫“黑儿梁”的地方修房子,真把我一家折腾够了。我们村背靠大山、面临长江,人均土地仅有0.6亩,水涨起来后,淹掉本不多的一点好土肥地,差不多就只剩下苍凉荒山野谷。所以后移建新房就不能再占平地了。听老人们说,乱石岗上的“黑儿梁”以前还曾是一片梨树林。我便选择了这个现在只长石头的地方,说不准以后可以在这儿重建成果园呢。于是,1992年8月,在当时还没有移民补偿资金的情况下,我比三峡工程还提前了两年多动工搞我自己一家的“移民工程”。

那时我还不到30岁,干劲足、力气大,但也差点败给了这“黑儿梁”。有人说:“黑儿梁,乱石岗,坡坡坎坎草不长。”

要在这儿建房栽果树还真是难事。我们一家人起早贪黑忙上一整天,也不过整理出“巴掌大”块地来。有时一天光是搬100多斤重的石头都要有六七个来回,双手打起了血泡,疼痛难忍。

累可以顶着,痛可以忍着。可天公的捉弄就无可奈何。开工不到一个月,一场秋后绵绵雨淋得我心发慌。白天,我们戴着斗笠在雨中刨土挖石,夜晚,我和父亲就住在山梁上搭起的帐篷里。记得有一天,我们干活干到天黑尽,累得全身无力。我和父亲也管不了不时有雨点飘进遮蔽不严的帐篷,连衣服也没脱,倒在稻草堆里就呼呼睡着了。突然我听见父亲的惊叫声:“振爱,快起来了,起大风了!”睡得太沉的我睁开眼睛才感觉全身发冷,借着父亲的电筒光,才发现帐篷也被风吹垮在一边,我们早已泡湿在雨水中了。风呼呼席卷,雨哗哗淌流,我们已忘却了冷和累,手忙脚乱地把帐篷重新搭起,这里堆着的水泥和石灰是淋湿不得的啊。在风雨中忙到下半夜,帐篷是搭起来了,可是身上全部湿透,草堆上的被子也泡成了一团“水棉花”。我们站在被风雨不断侵袭的帐篷里,黑夜中,只能看见父亲哆嗦的影子,不时听到他沮丧的叹气。我也感觉不到秋寒的凉意,因为那时我的心怕是已冷过了“三九”。这里建房真是太难了!真他妈不想干了!村里那么多人都不急,又不是江水马上就会涨到家门。可又一想,我不带头先搬家以后怎么动员其他移民呢?再说家里那点积蓄已买成了材料,乱石岗也终于平出了一块平地了。我木偶般地站在风雨夜中,头发上的雨水顺着脸孔往下流,我不知道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个五尺男儿的辛酸泪。

我真不想再回忆那段艰难岁月。这只有一两百平方米的小楼把全家从夏天耗到了冬天,乱石岗上终于耸立起了一幢两层楼的移民新房。

在太多的艰辛和劳累之后,1993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在我的而立之年,我带着健康的父母、刚上小学的大女儿、又添新“喜”的老婆搬进了自己亲手建的新家园,对我们乡下人来说,这算是最大的“成家立业”了。

不过现在,我们村淹没区的村民们都先后搬迁建了新房。不少乡亲的房子比我家的还好呢!

你看这张照片,是我们硕果累累的果园!

这个果园还算漂亮吧。这里能有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可奋斗了整整十年啊,真是“十年难逢金满半斗”!

为了给村民作示范,我先试着在房前屋后种了40株水蜜桃,头年上市就收入了1000多元。接着又栽了100多株荔枝、桂圆等新品种,也很快成活。我准备在村上推广发展水果,万州农业局正好分给我们五溪村3.3万株优质桂圆树苗。我兴高采烈地把树苗运回村,可万万没想到,村民们根本没把它当回事,他们还以为桂圆树要15到20年才能见到效益,不相信良种树苗只要5年就可以试花挂果。于是,有的干脆把它们栽到175米的水位线以下。60多岁的老移民徐海华一直不来领树苗,并且放出话来:“我才不种那东西,等它结果时,怕我已入土了。”我亲自把苗子送上门去,可等我一转身,他又把苗子扔到坝子边。后来是我守在他的地头,“强迫”他种下,他才很不情愿地种了20多株。

2000年10月,听说浙江农业大学正在为库区结构调整搞着一些研究项目,我便自费到那儿去学习种植技术。在和一天到晚在实验室、温室基地忙碌的教授们的接触中,我把村里的情况告诉了园艺系的张方教授。随后,张方教授带领3位专家飞机转汽车、轮船转摩托,千里迢迢、爬坡上坎亲临我村实地考察,把我们村确定为“浙江农业大学新品种试种基地”。

张教授给后靠安置的移民送来了致富的希望。我决定引进“西子李”和“银杏桃”等新品种,将果园扩大到300亩以上。可万万没想到,这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母亲说:“现在我们的果树一年可以卖个几万块钱了,自己吃的有了,零用钱够了,不值得冒那么大的风险。万一搞砸了,背一身债,一家大小怎么过日子啊?”乡亲们不理解,那也作罢;家里其他人不支持,也把我没法;但母亲怎么也不相信我呢?母亲啊,从小到大,我最敬重的是您,您也总是最疼爱我相信我支持我,可这次您怎么也坚决反对呀?我着急,我生气,我难受,一向很孝顺的我这次竟然在母亲面前耍起横来:“我决心已定,任何人也别想阻拦我,就是一百头牛也拉不回了。”60岁的老母亲从没见我对她这么凶过,气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一大早就收拾东西流着眼泪搬到在万州城的弟弟家去了。这一去,竟是整整一年!

几年战战兢兢的日子终于熬了出来,风险终于挺过来了。而今,我那300多亩果园里,杨梅、蟠桃、玫瑰梨、荔枝等10多种优质水果四季飘香。被我气走的老妈已搬回家,一天乐哈哈地在果树林里转悠着。

在我的带动下,村里的果园逐渐成形了。当年反对我的徐海华那20多株桂圆树苗早已挂果卖钱了;徐世田靠水果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并建了新房还了债;颜云昌、幸思伟等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大户。

你看,这张照片是我出门时才拍的。大江之上,一条银蛇舞动。这可是我和全村乡亲们肩挑背磨、披星戴月建起来的致富路啊!

这些年来,我们五溪村的1000多亩果园笑傲枝头,3000亩反季节蔬菜绿满青山,村里有了40多户种植大户,80%的农户都有20株以上的优质果树。但这里先前却没有公路伸到果园菜地。大江在脚下,到码头要走一刻钟;公路在头顶,挑着水果上山一趟就是半小时。更痛心的是,因交通不便销售困难,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烂在枝头。集资修路,再难也要办!

2003年3月,村里召开社员大会征求对修路的意见。

没想到,这样的好事仍有人犹豫,更有一个叫张群恒的移民在会上对我叫嚷:“冉村长,你把路修起了我给你立块碑!”

讲了好多大道理做了好多细工作,心终于齐了。全村社员上阵,筹集资金15万元,投劳12000个,只用了3个月时间,一条村级公路通车了。

今年4月,又对老公路铺设片石,新动工9.2公里公路,我们几个村干部带领近800人奋战在工地,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偏偏在这时我生病了,漏管让我疼痛难忍,本来应住院治疗,但工地实在离不开身,我仍咬着牙坚持着。4月18日晚上9点多钟,伤口感染,高烧不止,浑身颤抖,才被村民们背上救护车急送镇卫生院抢救。在医院呆了四五天,我实在放心不下,便不顾医生的劝阻又跑回了工地。在我和大家的努力下,两个多月后,贯穿全村的16.4公里公路全部修通。这时我才放心地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通车那天,张群恒也来到现场,一个社员开玩笑说,你不是要给冉村长立碑吗?张群恒笑着对我伸出大拇指:“你有本事,我服你了!”

我笑了笑说:“这条公路就是一座碑。这不是我的本事,这座碑是我们全村人共同建起来的!”

同类推荐
  • 纪伯伦全集:先知

    纪伯伦全集:先知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英国散文精选(译文随笔)

    英国散文精选(译文随笔)

    此书特色有五:一,书中所介绍的篇什均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可读性较强,其中不少且属于第一次译出;二,译文特重视各原作者风格的传达与再现;三,译笔堪称审慎精练,隽美考究;四,注释亦颇认真负责,剀切详明;五,书前导言与各篇篇首的风格解析对美国散文发展的源流、趋向与各家风格的特点等均有较扼要的说明,从中不难窥见该国散文自成长至全盛的一个总的发展轨迹与概貌。本书为北岳文艺出版社所刊印的《英国散文精选》(1996)的重印本。
  • 周梅森

    周梅森

    本书精选了作者优秀中篇小说五篇和随笔散文四篇,代表了作者除长篇小说之外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本书系列是加措活佛的代表作品,共三部,被他称为“人生智慧三部曲”,书中公开分享了加措活佛对于生命的感悟。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加措活佛在书中对于学会放下后,人生如何精进等问题给出了暖心开示。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以自我、内在、逆境、情绪、相处、快乐、生活为主题,详细讲述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种种困顿、挫折、痛苦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样子。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愿你翻开本书,都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的加持,开启全新人生。
  • 张晓风散文集

    张晓风散文集

    跟随作者细腻的笔触,感受头顶的云、身边的风、每一件在忙碌生活中被我们遗忘的美好事物,重拾对生活的感知。
热门推荐
  • 智能是个阴谋

    智能是个阴谋

    就在人们不断的推出新科学,新技术的时候是否想到?人们不光是在拖动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创造者其他的物种。当一个新的智能生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也将受到威胁。
  • 从今天开始当厨神

    从今天开始当厨神

    这是一场高位者的博弈,命运的棋子接连出现,绝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这是一本神奇的小说,你相信当厨子也能当出一个绝世武者吗?追寻的途中,发誓要当一个厨道国手的武道至尊,做菜打架寻母交友四不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一棵小草有了梦想

    当一棵小草有了梦想

    本书精选了青春作家的数十篇成长类经典短篇作品,抒写了青葱少年时光里的美好和遗憾、困惑与蜕变,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
  • 牧天改命

    牧天改命

    普通青年苏秦,因为一场怪梦踏上了神秘的追梦之旅。接踵而来的危机,从被迫反抗到谋划布局,既是走上逆天之路,那就用这双拳头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看看迷雾后的那双手有何能耐可以以天地为棋。
  • 虚拟毒宠:家有校草大人

    虚拟毒宠:家有校草大人

    游戏里,他是她不可一世的师傅;现实里,他是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虚拟的网络里,他是将她宠溺到无极限的师傅;虚拟的毕竟是虚拟的,无法当真!可为什么她却陷入两难?选择师傅还是选择哥哥?这个选择题很是矛盾。师傅和哥哥不都是同一个人吗?不过也罢。虚拟的幸福也还是幸福!看着她如何翻身重来!“游戏里的大神?学校里的校草?”“他是我的师傅!他是我最帅的哥哥!”“不伦之恋?那又如何?只要我爱他就足够了。”[咏傲执心-次发书籍-欢迎跳坑-请莫模仿][本书游戏以腾讯游戏-穿越火线为主题,谢谢捧场]
  • 我的男友太完美

    我的男友太完美

    最美的时光走得总是太急,“那些年”是三个具有魔力的字眼。过了很久,褚暮云才知道,很多事不是自己不想就能不想,很多人不是自己想忘就能遗忘。她曾经轻描淡写的告诉自己,都过去了。时光飞逝,当故事再次上演,她真的忘了吗?
  • 君承一诺

    君承一诺

    承治一十一年,先帝病逝,颁下遗诏,封帝后武氏继其位。同年十一月,帝后正式登上玉箫鸾殿,启理国土纵横政务,改年号为武兴。此后十年,都城繁荣兴盛,女官数量趋增,各地反叛不断却不能动国之根本,权当盛世调料而已。又三年,女帝男宠柳辟邪登堂入室,玩弄权术,人尽皆知。此后一年,国堂之类,男风盛行。武兴一十六年,女帝最宠爱的十公主成年,公主作风颇为豪迈,据传十七岁生辰礼成后,当众收男宠一十三人,尽入府邸,为一奇谈。
  • 暗夜魔帝

    暗夜魔帝

    世界,有白日,自会有黑夜。有光,自会有影。有明,自会有暗。混沌初开,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天地始分,分九宙,八十一宇,七百二十九界。故老相传,每隔万年,天地间就会诞生一名灰血生命,每一次出现,必是搅动风云,霍乱天地,致使天地崩塌,百界破碎。一个额头烙印着奴隶印记的少年携一根青色短棒,起于最低等下方一界,踏八荒,破万法,碎百界,崩天地,行至暗夜之巅,登临帝尊之位。
  • 心动如夏

    心动如夏

    那年初夏,他们初遇,心动如夏,她骄傲,他依旧,看他们如何擦出火花,娱乐圈真真假假,他和她最终会走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