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3600000032

第32章 太医误诊 皇上病加重

同治十三年初秋,紫禁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因为十月十日是西太后慈禧的四十寿辰,人们准备好好地庆贺一番。

特别是圆明园中途停工,同治皇帝与东太后慈安、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等人总觉得很对不起西太后,所以,趁西太后大寿之机好好热闹一下,也算是对西太后的一种安慰与补偿吧。

本来,西太后一听说皇上近几个月常微服出宫逛烟花巷,就想严肃地警告皇上,以后不能让他任着性子胡闹。可是,这半个月来,为庆贺她的四十大寿,同治皇帝的确表现得很出色。作为母亲,西太后的心软了下来,她对心腹太监李莲英说:“皇上这些日子操劳庆典之礼,人都憔悴了许多,哀家实在不忍心指责他了,等以后再规劝他吧。”小李子满脸堆上笑来:“主子,皇上有您这样慈祥的母亲真幸福。奴才从小离开亲娘,从来没享受过这般疼爱。”

“就你嘴巴甜,只要你好好孝敬我,我会像你亲娘一样疼你。”

小李子受宠若惊,“扑通”一声跪在了西太后的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口呼:“太后犹如小李子的再生父母,奴才一定尽心尽力孝敬太后。”

“起来吧,快去内务府问一问,寿辰喜宴准备得怎么样了。再过三天,庆典活动就要举行,皇上赏赐王公大臣、蒙满贵族入官共进喜宴。粗略算一下,估计有二百八十多人,这喜宴可要准备得丰盛一些。”小李子欢快地叫了一声:“嗻。”三天很快过去了,西太后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寿辰,皇宫里到处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就好像是过大年。十月初十上午,同治皇帝身穿崭新的龙袍,驾临长春官向生母西太后致贺。西太后满面春风,双手搀着儿子,乐滋滋地说:“皇上,额娘今日好高兴。如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皇上圣明,这都是列祖列宗积的阴德。”“额娘,孩儿能有今日,全靠额娘的辅助与教导。”“只要皇上稳坐大清的江山,全国上下无灾无害、黎民百姓安居乐业,额娘也就放心了。只是有一件事总让额娘惦念。”“什么事儿?”西太后笑逐颜开,拍着儿子的手说:“额娘急着抱皇孙呀!”同治皇帝一听,白皙的面庞微微红了一下,贴在母亲的耳边悄悄地说:“皇后已经有喜了。”西太后脸上掠过一些不快,但她立刻掩饰住不快,故作惊喜地说:“太好了,皇后喜事有几个月了?”

“才三个月,明年春天才能生。不过,西太后又问了一句:‘那慧妃等人呢?娇小玲珑,多么可人呀!’朕好高兴,朕也要做阿玛了。”皇上总该常宠幸她们,尤其是小慧妃。

同治皇帝眉头一皱,西太后一看,连忙岔开了话题,她不会让一个慧妃扰得他们母子不安。西太后企图抬高慧妃在宫中的地位,只不过是想借此打击一下她不喜欢的皇后阿鲁特氏,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西太后绝对不会因慧妃影响母子感情的。

“皇上,王公大臣早该进宫了吧?”

一句话提醒了同治皇帝,他点了点头,说:“额娘,今日是您的寿辰,儿子谕令内务府安排好喜宴,今日儿要亲自为额娘斟酒,以尽孝心。”

西太后乐得合不拢嘴,她将要在众皇亲及文武重臣面前抖威风了。大清的天子亲自为她奉上酒杯,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啊!

长春宫里,西太后慈禧端坐在正座,同治皇帝率恭亲王、醇亲王、悖亲王、惠亲王等人向寿星西太后三叩头。然后,同治皇帝亲手为母亲奉上酒杯,口呼:“祝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众王公大臣附和道:“太后吉祥!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西太后笑眯眯地说:“谢皇上隆恩!”又转向众王公大臣,说:“众位爱卿免礼平身吧!”

长春宫里欢声笑语不断,歌声缭绕动听,同治皇帝谕令二品以下朝臣于午门外行贺礼,二品以上皆在宫里共享喜宴。到了下午,同治皇帝亲率王公大臣至钟粹宫,奉迎东太后慈安,两宫太后将在漱芳斋共进晚膳。晚膳后,点燃焰火、礼炮,庆贺活动将达到高潮。

东太后慈安比西太后慈禧小三岁,今年,她才三十七岁,但由于她是咸丰皇帝的皇后,位居西太后之上,所以,她一向备受朝臣的尊敬。同治皇帝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她也格外疼爱,以至于同治皇帝非常愿意亲近她。今天,虽不是她的寿辰,但同治皇帝不肯冷落这位慈祥、善良的额娘。他早打算好了,两宫太后一样对待,所以,他必须亲驾钟粹宫来奉迎东太后。

东太后在漱芳斋向西太后道贺,西太后拉住东太后的手,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姐姐,同喜,同喜。妹妹的寿辰不值一提,皇上不过是想借机热闹热闹。皇上亲政已近两年,国泰民安,百姓宫足,这才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

东太后问:“妹妹最爱听戏,戏班子进宫了没有?”

一直立在一旁插不上嘴的李莲英后退了一步,向两宫太后来了个单腿安,回答道:“戏班子昨日就进宫了,皇上口谕,明日午后开演。”

东太后一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吟诗,不喜欢戏台上热闹的场面,所以,一般不陪西太后听戏。可是,今天是西太后的吉日,东太后便说:“妹妹,明日我陪你听戏,如何?”

西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她今天好幸福,她就像天上皎洁的月亮,被众人众星拱月似的捧着!

十月十一日,两宫太后在宁寿宫用了午膳。她们打算午膳后去听戏,当时在座的还有同治皇帝、阿鲁特氏皇后、慧妃等人。

午膳时,同治皇帝几乎没吃什么东西。西太后以为儿子早膳用得太多,现在吃不下了,便稍劝了一下:“皇上,多吃一些!”

“额娘,朕一点儿也不饿。”

说话间,同治皇帝显得有些不安,西太后不想追问什么,只是用眼睛瞟了一下皇后阿鲁特氏。皇后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西太后掩饰了不快的神情,开口道:“等会儿都去听戏吧!皇上,朝政繁忙,这两天你应该轻松一下,陪额娘去听戏,好吗?”

同治皇帝无法拒绝母亲的要求,他默默地陪同西太后去听戏。

今日戏班子抬出了“拿手戏”——《贵妃醉酒》。锣鼓家伙一响,伶人们出神入化的表演立刻吸引了爱听戏的西太后。只见她随着曲调轻声吟唱,不时地还比画比画,她沉醉其中。当“杨贵妃”一步三晃,醉态蒙咙、娇憨欲倒之际,西太后脱口而出:“好!妙!”

东太后轻声拍了几下,以示嘉奖。

西太后转向左侧,说:“皇上,你瞧那‘贵妃’多俊呀!”

同治皇帝支支吾吾了几声,西太后看得清清楚楚,只见他坐在那儿一个劲儿地磨蹭着屁股,西太后有些不解地问:“皇上,怎么了?”

“没,没什么。”

同治皇帝马上坐端正了。西太后见没事,就没在意了,她继续赏戏。

当宫女萍儿捧上一大串新鲜的荔枝时,西太后随口说:“皇上,你吃吗?”

无人应。

“皇上,新鲜的荔枝。秋天了,能吃上这种荔枝不容易,吃几颗吧!”

还是无人应。

西太后一转身,只见同治皇帝已离开。再一看,他正匆匆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挠着下身,很失体统。西太后有些愠怒,不过,她什么也没有说。庆典活动持续了五六天,每天,同治皇帝都到长春官向西太后请安。每当西太后挽留他共进御膳时,他都推三推四不肯留下,西太后心里有些纳闷儿:“皇上究竟怎么了,他面色苍白、精神恍惚,好像是龙体欠安。”作为母亲,她不能不关心儿子:“皇上,哪儿不舒服?”同治皇帝令太监、宫女全退下,他低声对母亲说:“朕感腰疼难忍,下身有些痒。”“传御医了吗?”“没传。”“皇上,额娘要责备你了。你龙体安康是大清国的福、是黎民百姓的福,怎么能不保重龙体呢!”不由分说,西太后唤进李莲英,谕令:“快传御医李德立至养心殿。”“嗻。”她又转身对同治皇帝和蔼地说:“皇上,不用陪额娘了、快回养心殿休息吧。”同治皇帝没说什么。他心里明白:前几个月的放纵已埋下了难咽的苦果,他可能是得了隐疾,即民间所传的花柳病。一个男人在纵欲之后,往往并不是欢欣与喜悦,冷静之后更多的是懊悔与自责。同治皇帝此时正陷入这种境地之中。他有苦说不出,他希望是自己太多疑了,也许只是偶感风寒或染上风疹什么的,而不是可怕的淫病。

十月二十一日,同治皇帝一觉醒来,只觉得腰疼难忍,下身奇痒。他试图下床,可是,动弹不了。九天前,御医李德立来为他诊了脉,开了几剂药方,说是偶感风寒,无大碍。

可是,九天来,药也喝了,还是一天比一天痒得厉害,一点儿也不见好转,今日尤其严重。同治皇帝披了件上衣,他轻轻地解开内裤一看,他吓了一大跳:下身已红肿不堪,到处都是红斑,一抓,痒得更难受。

他不敢多想!他不能不多想!他令文宝传师傅李鸿藻觐见。

李鸿藻师傅对亲政后的天子十分不满,这两年来,载淳读书几乎没有什么长进。近日来,又听人传皇上常常深夜微服出宫。今日皇上口谕,让李鸿藻面圣,所以,李师傅有些不高兴。

待他到了养心殿,一见到同治皇帝,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同治皇帝半倚在龙榻上,眉头紧锁、目光暗淡。

“师傅,朕感到很不适,恐怕近几日不能临朝了,朕请师傅代朕批阅奏折,烦劳师傅了。”

同治皇帝说得很诚恳,李师傅明白他不是装病偷懒,便“扑通”一声跪在龙榻前,说:“皇上请保重龙体,臣才疏学浅,只恐有辱圣恩!”

“师傅快快请起,大清朝臣众多,朕最信任的莫过于师傅。”

李师傅默默地听着,他真心希望皇上即刻龙体康复,因为他李鸿藻不敢造次,代皇上批阅奏折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会得罪两宫太后,引起诸王的不满,甚至是满朝文武的反对。李师傅深知自己的处境,同治皇帝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是沉重的。

这几日西太后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她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安,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事。按理说,她刚届四十,正是安心享乐的时候,可她的心总是安不下来。虽然归政已两年,可她对朝政的浓厚兴趣依然不减当年,儿子同治皇帝比起当年的咸丰皇帝来,总显得有些毛躁。他都十九岁的人了,但说话办事难免流露出一些幼稚,这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自从庆典活动以后,同治皇帝一直龙体欠佳,这更令西太后担心。今天早上醒来以后,她的右眼皮一个劲儿地跳个不停。她揉了揉眼皮,猛地想起了儿子的病来,她坐不住了,喊道:“小李子。”

“主子,奴才一直在外候着呢。”

“去养心殿问候一下皇上的病情,前几天,皇上偶感风寒,不知今天龙体康复了没有。”

不一会儿,李莲英慌慌张张地回来了,他哭丧着脸说:“主子,皇上仍然感到不适,而且……”小李子不敢直言,西太后焦急万分,催促道:“怎么和小安子一样吞吞吐吐的,快点儿说!”李莲英吓得一哆嗦,走近一步,说:“而且病情有所加重。”“什么?病情加重?!”西太后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她急忙口谕:“请母后皇太后去,哀家这便去养心殿。”西太后坐着小轿赶到了养心殿,正巧和李鸿藻相遇。“李师傅,皇上怎么样?”李鸿藻来了个跪安礼,怯怯地说:“皇上龙体欠安,皇上口谕臣代批奏章。”“既然如此,李师傅忙去吧!”西太后脸上闪现一丝不快,她气儿子太草率,竟把批折子的大权委托给一个臣子,她大步跨入同治皇帝的卧房,关切地问:“皇上,哪儿不舒服?传太医了吗?”

同治皇帝欠了欠身子,说:“额娘,您来了。儿实感腰疼难忍,而且身上奇痒。”

这时,御医李德立匆匆赶来,他叫所有的人都回避。

西太后不放心,坚持说:“哀家要亲自看一看皇上的身体,皇上总说奇痒,让哀家看一看。”李德立跪在龙榻前,小心翼翼地揭开龙衾,又轻轻解开同治皇帝的内衣,他仔细一看,禁不住“啊”了一声。西太后凑近一看,吃惊不小,原来同治皇帝腰部以下全长满了疱疹,一粒、一粒小米般的红疹煞是难看。西太后追问:“怎么了?”同治皇帝面带愧色,李德立依然跪着,他沉吟片刻,然后才说:“皇上乃遇天花之喜。”西太后惊奇地问:“哀家年少在官外时,见过别人出天花,好像不是这个样子!”李德立垂下了头,声音很微弱:“奴才无知,奴才认为皇上是在出天花。”西太后半信半疑,她示意太医出去说话。李德立随西太后到了东暖阁。这时,东太后闻讯赶来,她急忙问:“皇上怎么了?”西太后抢先答话:“皇上遇天花之喜!”东太后惊愕万分,她几乎哭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呀?”西太后故作镇定地说:“姐姐不用惊慌,只要皇上精心调养,不出十天半个月就能痊愈。李太医,你说呢?”李德立垂头而答:“太后所言极是。不过,皇上半月之内不能出房,必须要精心养病。”“跪安吧!”西太后令太医退下,因为她有话对东太后说。西太后令养心殿的太监、宫女全退下,然后对东太后说:“姐姐,皇上不像是出天花。刚才,太医在场,我不便说什么。”东太后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西太后沉思了一下,低声说:“我以前见过人出天花,我大弟照祥就曾出过天花,真的不是这个样子。”东太后忙问:“那是什么病呢?”“姐姐,你忘了吗?皇上前几个月曾逛过青楼,会不会是得了花柳病?”东太后浑身直发抖,西太后坚定地说:“这事儿只能你我知道,对外就说皇上遇天花之喜。”“那太医知不知道如何诊治这个病?”西太后神秘地一笑,答:“李德立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会按花柳病开方子的。只不过你我不说,他砍了头都不会说出来。除了我们三个人以外,谁也不会知道。”

东太后抚着胸口,埋怨道:“皇上也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西太后冷峻地说:“等他治好病,我们应规劝他才是。皇上放纵自己,万一传了出去,成何体统!”

两宫太后商议了好一阵子,决定向外界发布同治皇帝“遇天花之喜”的消息。为了“贺天花之喜”,她们要求从即日起至皇上痊愈,朝臣上奏的折子一律用黄面红里,朝臣上殿时必须穿花衣补褂,全国各地州府衙门供奉痘疹娘娘,人人传递玉如意,大小官员一律胸前悬挂红悄,以示“贺喜”。

同治皇帝的病情并没因为人们“贺喜”而减轻,反而,他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十一月初五,同治皇帝已不能下龙榻,他勉强咽了几口小米粥,再也不愿意张嘴吃东西。两宫太后几乎是每日探视病中的皇上,她们忧心忡忡,生怕同治皇帝的病情继续加重。

为了给同治帝“冲喜”,西太后决定给同治皇帝再纳一个贵人。就这样,西林觉罗氏进了宫。然而,西林觉罗氏进宫后,同治皇帝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二十多服汤药下肚,腰间疱疹不但不减少,反而有些地方已开始溃烂,流出的脓水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

西太后又决定,以同治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第一,慧妃升为贵妃,瑜嫔、殉嫔升为妃,西林觉罗氏升为嫔。第二,恭亲王奕食亲王双俸,再赏加亲王俸一分。惇亲王奕誴食亲王双俸。醇亲王奕譞食亲王双俸。孚郡王奕谗、惠郡王奕详均赏食亲王俸。贝勒、截治、载澄赏食郡王俸。贝子奕谟赏食贝勒俸。

第三,道光皇帝的妃子彤妃晋升为彤太贵妃、咸丰皇帝的妃子丽太妃晋升为丽皇太妃。

第四,大赦天下轻刑犯人,减轻重刑犯人刑罚。

这一切决定皆是为了给病中的同治皇帝冲喜。可是,诸多喜事也没把灾冲掉。到了十一月十九日,同治皇帝已病痛难忍,好端端的少年天子早已失去往日风流倜傥的神采,他形如枯木,面犹死灰,怎叫两宫太后不落泪?

自从十一月初一以来,同治皇帝谕令汉文奏折由李鸿藻批阅,满文奏折由恭亲王批阅。年轻的皇上病中并没有糊涂,他没有让归政后的西太后插手朝政。本来,西太后并没有介意这件事,但随着皇上的病情加重,她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万一、万一、万一皇上有什么不测,皇权岂不是落入恭亲王之手!

十一月二十日,两宫太后亲驾养心殿,她们唤醒了迷迷糊糊的同治皇帝。东太后偷偷地抹去泪水,西太后拉着儿子的手,冷静地说:“皇上,好些了吗?”

同治皇帝有气无力地摇了摇头,西太后又说:“今日军机大臣及御前大臣皆来问安,皇上有什么话要说吗?”

同治皇帝微微睁开了眼,他凄惨地一笑,想安慰两宫太后。可是,他笑不起来,喘了喘粗气,说:“额娘,朕想见见皇后。”

西太后愠怒,冷冷地说:“皇上安心养病吧,现在是召宠皇后的时候吗?”

“不,朕很想、很想见见她,她妊娠反应过去了没有?”

西太后“哼”的一声放开了同治皇帝的手,同治皇帝又转向东太后,恳求她:“皇额娘,今晚就让皇后来陪陪儿吧。”说着,他泪如雨下。东太后心疼如绞,她点头答应了皇上。西太后不想与他们多争辩什么,依然问:“诸位大臣将要至此,皇上没什么话可说吗?”

同治皇帝虽然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但他脑子还是清醒的,不知是出于亲情,还是出于感恩,他对西太后说:“朕准备让额娘立刻参与批阅奏折,待朕痊愈后再亲理政务。”西太后的目光立刻柔和了许多,她温和地对皇上说:“皇后来探病尚可,只是皇上绝对不能贪欢。”半个时辰后,恭亲王、醇亲王、悖亲王、李鸿藻、翁同龢、文祥、宝鋆等人来到了养心殿东暖阁。他们先向佛牌三叩首,又轻轻踏进皇上的卧房,向病中的天子三叩首。

同治皇帝已病入膏肓,但人们依然口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同治皇帝低声问:“都来了吗?”恭亲王奕一见皇侄目光呆滞、形如朽木,早已失去往日的光彩,他禁不住落下泪来,带着哭腔答话:“臣等皆伏于皇上面前,皇上,龙体为重,有什么需要谕令的,尽管说吧!”

同治皇帝艰难地转向两宫太后,轻声说:“朕病得不轻,只怕短期内不能临朝。六皇叔代朕批阅奏折,辛苦你了。”跪在龙榻前的几位大臣都忍不住轻啜起来。西太后上前劝慰大家:“众爱卿不要难过,李太医今日又开出了新方子,想必皇上会很快好起来的。”她急切地盼望儿子说出重大决策来,生怕人们一哭冲淡了主题。同治皇帝明白母亲的意思,他稍微往上耸了耸身子,众人停止了啜泣声,侧耳聆听圣谕:“数日来,朕焦虑不堪,六皇叔批阅奏折辛苦至极。为了减轻六皇叔的负担,从今日起两宫太后参与朝政,待朕痊愈后再亲理政务。”众臣愕然。恭亲王无语。西太后暗喜。说完,同治皇帝轻轻摆了摆手,众臣告退。西太后正欲离去,东太后拉住她的手,轻声说:“妹妹,你看老六的脸色多难看。”

“管他去!皇上如此安排无非是怕皇权落入他人之手。你我垂帘听政,合天理、顺民意,我们还在乎一个恭亲王吗?”

这天晚上,皇后阿鲁特氏经两宫太后同意,到养心殿探视病中的丈夫。

自从同治皇帝生病以来,西太后便不准皇后及其他嫔妃来见皇上,她生怕年轻人一见面便克制不住自己,那样会加重载淳的病情。可怜的西林觉罗氏虽入宫做了皇嫔,至今她还未见过皇上。

皇后得到太后恩准后,欣喜若狂,马上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丈夫了,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腹中的小生命越来越活跃,胎动一天比一天强烈,他似乎在告诉母亲:“额娘,我要出来见见大千世界,我真想快快长大,冲出额娘温暖的宫殿,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皇后大步跨入养心殿侧室,她抚摸着胎儿,幸福地说:“孩子,咱们要见到你阿玛了。”

皇后跨进同治皇帝的卧房,映入眼帘的一幕直叫她心碎——躺在龙榻上的同治皇帝骨瘦如柴,面目蜡黄,嘴唇干燥,双目无神。

同治皇帝艰难地笑了一下:“皇后,来,坐到朕的身边来。”

皇后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下来。

“皇上。”她哽咽不能语。

皇后欲伸手拉住皇上,同治皇帝直摇头:“不可,不可,会传染的。”

“我不怕。”

皇后还要拉住丈夫的手,同治皇帝用尽全身力气,叫道:“会传染给皇儿的。”

皇后只好作罢。

同治皇帝谕令其他人全退下,他断断续续地说:“朕已病入膏肓,也许先帝在召唤朕了。皇后,你不要哭,听朕把话说完。”

皇后低声抽泣,同治皇帝努力克制住泪水,冷静地说:“万一朕撒手归西,皇后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顺利生下皇儿,悉心养育他,耐心教导他,辅佐他坐江山。如果是位格格,长大后为她挑一位好夫婿,朕在天之灵保佑你们母子或母女平安。”

“呜……”

皇后终于忍不住,她放声痛哭。

同治皇帝凝视着悲痛万分的皇后,总感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别哭了!好了,别哭了,朕想看你笑一笑,你笑起来美极了。”

皇后努力地咧了一下嘴,她笑得出来吗?

“朕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平日里圣母皇太后百般挑剔你,日后没有人能保护你了,你一定要自强起来。还有,对于母亲,你最好不要与她正面起冲突,你斗不过她的。”

同治皇帝语重心长,阿鲁特氏皇后两泪涟涟,一对恩爱小夫妻临终诀别,那场面好凄惨!

却说西太后回到了长春官,她哪里能坐得稳。今日在养心殿那一幕,直叫她生气,当同治皇帝口谕两宫太后批阅奏折时,恭亲王那阳奉阴违的样子以及诸王公大臣惊愕的表情,明明白白告诉她:人们不乐意那拉氏再登上政治舞台。

可是,反感归反感,当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质疑。载淳是皇帝,他的金口玉言谁敢违抗?西太后准备明日就上朝,把那珠帘子再挂起来。归政两年了,她时时惦记朝政,但碍于情面,她总是幕后指挥皇上。如今皇上大病,她可以再次过过权瘾,也算桩美事吧!今晚,还有一事让她放心不下,那就是东太后允许皇后去探视皇上。西太后生怕他们贪欢伤身,她想一想,决定去养心殿一趟,好阻止皇上干傻事。西太后刚跨进养心殿东暖阁,便听得皇后嘤嘤的哭声,她不禁眉头一皱,脸色好沉、好沉。“额娘吉祥!”皇后连忙施礼,西太后并不理睬她,阿鲁特氏很尴尬。西太后径直走向同治皇帝,关切地问:“皇上气色好一些了吗?皇上想吃点什么东西,快让御膳房送来。”也许是精神作用吧,皇后的到来竟让同治皇帝有了些胃口,他说:“喝碗老米粥吧,加些桂圆、莲子,少放点糖,再来几颗红枣。”太监总管张德喜听说万岁爷想吃东西了,喜出望外,马上带个小太监奔往御膳房。西太后安慰儿子:“皇上,能多吃点东西就好,看来龙体在康复。”疾病不可能好转,但为了安慰母亲和妻子,他努力笑了一下。西太后转身向皇后,冷冷地说:“我们该走了,让皇上静养一下吧。”皇后不敢反驳,她深情地望了丈夫一眼,眼泪又掉了下来,她似乎意识到这便是永诀!西太后带着皇后出了养心殿,一路上,皇后轻声啜泣,西太后很不悦,开口大骂她是“丧门星”。皇后不敢再哭出声,任凭泪水打湿衣衫。同治十三年冬,紫禁城阴霾压顶。十一月二十三日,同治皇帝已不能起身了,他的腰间大面积溃烂,脖子流着脓血。二十七日脉象滑缓无力,全身流脓不止。

两宫太后束手无策。

御医李德立满脸愧疚,低声说:“臣无能,请太后降罪于臣。”

东太后温和地说:“哀家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西太后怒视李德立,责问:“你用的方子对不对?”

李德立低声回答:“应该是对的。皇上所患并不是天花,而是……”

“别说了,你斟酌着开药方吧!”

西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吓得太医面如死灰。西太后征询似的问东太后:“姐姐,可否让民间名医进宫试一试?”

“这好吗?”

两宫太后正在犹豫之际,御医李德立开口说:“京城有名老中医,名叫祁仲,此人已八十九岁高龄,是诊治皇上这种病的妙手。”

西太后边点头边说:“荣禄昨日也推荐过这个人,看来,他的确有些名气。”

东太后无可奈何之际,也是病重乱投医,只好答应让祁仲进宫,期望奇迹出现。

十一月二十九日,八十九岁的老中医祁仲仔细观看了同治皇帝身上的疱疹,给他挤了约半碗脓水,太监、宫女被腥臭熏得直作呕,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呕出来。

西太后凑近一看,她的心好疼,儿子浑身上下肿起来,竟没有一块好肉,看起来非常可怕,她忍不住落下泪来。

祁仲示意她不要哭,西太后转身离去。祁仲为同治皇帝包扎好溃烂处,也起身离开。

祁仲是民间名医,经他的妙手起死回生的不止一个两个,可是,这次他无力回春。

西太后令人把祁老先生请到养心殿西暖阁,她开口道:“老先生不必拘礼,也不必隐瞒实情。哀家想知道,皇上还有几天日子?”

祁老先生还是伏在了地下,哭泣着说:“万岁爷不行了,恐怕还有三五天吧!”

西太后潸然泪下。

同类推荐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精选了拿破仑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生怕情多累美人

    生怕情多累美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曾经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字题材和作品特色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以后毁誉交加、颇有争议的作家之一。郁达夫一生都在为女性而苦恼着。在他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旅程中,他先后结了三次婚,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影响的女性却远远不止于三位。本书以郁达夫的情感历程为线索,具体、详细地叙述了他与诸多女性之间浪漫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纠葛、婚恋风波。资料翔实,可读性较强。它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郁达夫一生重要的一个侧面。
  • 猛虎权臣袁世凯:民俗学家正说袁世凯

    猛虎权臣袁世凯:民俗学家正说袁世凯

    晚清重臣,民国元首,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跨越两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窃国大盗,乱世奸雄,他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百年骂名。于乱世安天下,于治世起波澜。到底是长袖善舞,还是首鼠两端?是弄权小人,还是务实机变?本书聚焦一代枭雄袁世凯,拨开历史迷雾,拂去岁月尘烟,带你走近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随着袁世凯的病逝,中央政府开始失控,封建割据,军阀混战,遍地狼烟。“天府之国”四川省,一个世人瞩目的刘氏家族乘势而起,他们把持四川军政大权数十年,进而利用手中军队与民国中央政府相抗衡,迅速蹿红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和霸主家族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军阀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省安仁市,流传着“三军九旅十八团”的说法,可见其家族之显赫,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任团长以上的军阀就有50多人……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立体多面地呈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深深体现了历史的烙印,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的盲动与能动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热门推荐
  • 夏季骄阳

    夏季骄阳

    未来是什么?歪头看向窗外,好像一直都不知道呢。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有些印记早就深入骨髓,未来又有什么期待呢?
  • 邪天武斗

    邪天武斗

    斗者大陆!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经过第一次部落大战之后,他重生于万古年之后!从被人嘲讽是废物,到暗中有人助他形成斗魄,再到传说中的斗魔。他从此踏上了一条于世成魔的道路!黑袍男子究竟是谁?邢八尔长老与爷爷书信中到底提到了什么?究竟是一场阴谋,还是冥冥上天注定!
  • 亿万总裁住隔壁

    亿万总裁住隔壁

    重生前。她一次演出遭人陷害,从此闭上了眼睛。好在老天有眼,没让她死的透透的。在上帝家注册了“新账号”,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重生了。关键是,怎么还拽了个系统来???有天。她在直播时,一个钻老五巨资打赏,看清名字,她赶紧下了播,跑到隔壁。……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上)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上)

    毛泽东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他学习古人的长处,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书对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名句典故的情况进行了了阐释和剖析,使读者领略到伟人博古通今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风采。
  • 幻印师

    幻印师

    时崎三千本来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只不过家庭的使然,与魔兽的入侵,命运的推促便其不在平凡,老爸是商业大佬,掌握整个幻兽星的经济命脉时崎集团的总裁,掌握整个时崎集团,老妈是整个幻兽星都为数不多的九级幻印师,大姐时崎暗月商界天才少女,完美的继承了老爸的商业天赋,还是一个五级幻印师,二姐时崎倾城全民偶像,风靡全球的偶像,还是一个三级幻印师,三姐时崎千秋八级魔药师,四姐时崎瑞颜幻印师天才,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七级幻印师,拥有五只七星幻兽,五姐时崎落雪是一个顶级的防御魔具设计师,六姐时崎秋雨是顶级的攻级魔具设计师,七姐时崎风华在军团中站有一片天,当真巾帼不让须眉,幻兽星少有的几名将军之一,进入军队后从无有一败,八姐时崎梦可是一名顶级幻兽医师,是幻兽星最大的幻兽医院的院长,九姐时崎狂三则是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本应该早早毕业的她却没有选择毕业,而是留在了学校,她们每一个的很强,这也是一个人我不得不变强的理由,因为我要超越他们,保护幻兽星不受魔兽的侵略!!!从此时崎三千在这不和平的年代下显露出了他的獠牙,利爪,锋芒毕露,且看他如何带着自己的幻兽伙伴,击退魔兽的入侵!寻回真正的自己!!!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以自己真实经历为素材的传记体小说,通过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即使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也要重新跨入冲锋的队列里的故事。
  • 九天麒麟转

    九天麒麟转

    九天世界,麒麟为仙。传我功法,福祸相连。莫要怨地,莫要怪天。心比地厚,志能破天。人生无常,轮回无边。你在原地,我在天边。九天世界,麒麟为仙·····被执行死刑的张博,意外穿越到盛世大陆一个废材少爷身上。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得九天传承,跨界救回生身母亲,为红颜一怒上天庭,最终历尽磨难,一战封神········
  • 林宸浅恋

    林宸浅恋

    穿越的林依乐碰上九王爷霍韩宸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我的大小姐老婆

    我的大小姐老婆

    我只是个屌丝,那天晚上我捡了一个绝色白富美,而且,她非要做我老婆!
  • 符首

    符首

    吾生即是王,所行便是道,吾存世间一日,要那天地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