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35300000068

第68章 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4)

这样一结合,学生觉得既和平时所学的人类学(主要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课程可以接轨,又感到新鲜。所以从2002年开始,我便在自编的教材《视觉人类学史》和作为学生参考读物《视觉表达》及其系列讲座中,按这个思路开始教学,并争取到教育部和香港大学的研究或交流经费,准备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徐:你这本《视觉表达》,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视觉人类学基本的走向和状况。

邓:其实它还只是一种介绍性的读物。这是因为当时开了这个课以后,由于参考资料少,让学生阅读的书到图书馆借不到,我个人的藏书又不可能全部拿出来,所以只好搞一些讲座,弥补不足,再把讲座里的内容和我到处收集来的一些资料,拿来整合成一个参考读物。

徐:从视觉研究、视觉产业等方面看。可能视觉人类学的社会应用性前景还是很好的。

邓:就是现在大家说的所谓“读图时代”吧,还有“眼球经济”。视觉研究和视觉产业这一块的人才相当紧缺,特别是一些涉及高科技的、原创性的东西,它不但整合了人文学科的东西、社会科学的东西,还有自然科学的东西。现在这种整合就是真正发挥了多学科的优势。那种多学科的跨度真是很大,对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当高。你要只有单方面的技能,哪怕你能掌握机器,可能都不行,上不去。因为这种所谓设备只是一种表达的笔,最终在于表达本身,在于你要表达什么,表达得如何。所以综合素养就很重要。

徐: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认识它。视觉人类学是当代应用性最强的人类学分支之一?

邓:其实现在人类学的应用性很多,包括像做社会评估、文化评估、都市现状和诸多公共领域的研究,都是很有应用性的。视觉人类学的应用性也是一种可能。在人类学田野考察中,作为一个工具,一种图像学方法,它在自己学科就很实用。过去,人类学家都要学会画画,测绘,后来照相机、电影机、DV什么的,成为田野考察必备的工具,它的好处在本学科里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人类学本身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视觉研究可以有很多事干,比如图像学之于考古学,视知觉、视觉心理之于体质人类学,视觉认知、视觉思维、视觉表达、视觉传播之于文化人类学,视觉符号之于语言人类学等。在跨学科领域,视觉研究也有很多可为,比如和传播学、影视学、艺术和艺术史学、心理学、医学或公共卫生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社会上也是一样的,由于人类学纪录片基本是反映社会的、边缘人群的状况,关于新媒体、视觉权力等方面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它们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不可忽略。最低标准,要是学生掌握了一些相关技术,对就业都有利得多,他可能比较容易进入到一些其他领域里面去做事,比如传媒领域。

其实视觉人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继续支持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可能丢掉的,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不行。我很赞成芭芭拉·艾菲说的,视觉人类学要“超越民族志电影”。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视觉人类学的概念已经有所延伸,除了民族志电影的领域外,两个作为补充的知识领域的定义也被界定。从那时开始,视觉人类学一方面创造和分析关于人类社会的各种视觉信息,比如图画、照片、电影或者计算机动画绘制:另一方面。视觉人类学家调查并比较视觉交流的文化上的多种形式,比如模拟的表达、姿势、舞蹈、戏剧等等。因此对于视觉人类学新的理解的关键词是关于文化的视觉信息和文化内部的视觉交流。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革命,和由全球媒体的影响而带来的变化,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了。视觉人类学现在着眼于视觉媒体和媒体革命的文化影响。像这样一些研究选题,已经进入视觉人类学家的视野:电视新闻中的权力的视觉阶段性研究、身体的视觉阶段性研究、全球化和视觉大众传媒、电视在中国边远乡村的传播及社会交流的转变、视觉网络影迷社区、国际互联网的聊天群体与影迷群体、电子时代的发生地等等。芭芭拉认为,我们已经超越了一个历史时期,在以往的历史中,人文学科进行专门研究的实证材料只来源于文献、声音的记录、考古器物等。有了新的数字化媒体后,我们面对的是代表着认识论挑战的各种新的材料来源。计算机平台模拟只是众多范例中的一个。对于一些新的研究课题而言,古典的、亲身到现场的人们中进行的田野调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例如,对国际互联网上的聊天群体以及影迷社区的研究,就表明了一种“虚拟的田野调查”。

大家还可以读一下我推荐给《广西民族大学学校》的芭芭拉的另外一篇文章,她在谈及影视人类学的当下处境时,指出在后工业化时代和跨国界网络时代这样的语境中,针对人类学包括影视人类学一直忽视研究对象多层面的生活实际的问题,马库斯提出“重新界定访谈对象”,因为在社会文化人类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全球化语境中研究新涌现出的现象时,尤其会意识到,与他们打交道的,不再是以往研究情况下传统的访谈对象,而更多情况下要面对那些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决策等核心部门的专业人士。根据马库斯的观点,这一趋势会根除“学究式观念”。

我由此想到,如果访谈对象需要重新界定的话,访谈者是否也需要重新界定呢?比如对于拍摄人类学纪录片的人来说,从来都是镜头对向他人的,有没有可能把镜头转向自己,或把摄像机交给访谈对象本人呢?这样做,会不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后果?我想这一定很有意思。年初我到北京做“村民自治影像计划”的评委,看那些第一次操机的村民拍的作品,评委们就产生了许多有关主位和客位、工具象征、工具与权力、认知模式和诠释、分享与误读、视觉表达方式及表达语境甚至本我、原生态、元视觉之类玄乎乎的联想。

徐:我觉得视觉人类学它一直是比较前沿性的。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学科。

邓:“一直”倒不然。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看表面的工具更换,而要看思想上有没有东西,原创性的东西。现在国内,不说是空白吧(因为毕竟还是有人在做),但是起码是很少,不像其他方向的人类学家的研究,那些著作是成堆成堆出来的,无论田野材料还是思想创意,都是很有分量的东西。视觉人类学作品不少,但理论梳理不够。当然,反过来可以说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

徐:从你2002年开始的这个“视觉表达”讲座来看,你请了不少国外的学者来交流,在这方面能不能谈谈你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做法?

邓:我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见识一些东西。因为我们要是不看到天下还有那么多的好东西,不打开自己的视野,很多东西免谈。在学校里要有一段积累,一定要让他们打开视野,理论积累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视野问题,就是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像知识的东西可以积累,可以找,可以变化,可以消失,换掉,但是你的智慧,或者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观察方式、角度,还有观念,这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是在学校里好好训练的一个东西。对人才的引进不单只是那些在学术上地位比较高的学者,也有一些自由的独立制片人。我不认那些虚名,只认你实际干的东西,那就都请起来。此外,我们还要跟国外一些朋友搞点出版物,引进一些经典作品、经典论著。好在中山大学对学科发展比较重视,买了一些设备,让学生动手做起来。我很想找点钱来,设个奖项,让学生有展示作品的机会,鼓励新人新作。学生也有这个积极性。他们曾经自己成立数字工作室,自己也在干。这一代玩电脑玩得很厉害,他们就发挥这个长处。等到毕业以后,他们能够对付一些社会上的工作,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对于学科建设,我本人希望尽量务实。在理论上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一点,在技术和应用上也是要做,让他们动手,动脑,这个是最基本的。开学后,我将带一个由中法大学师生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开三辆房车,从广东出发,经湖南、广西、贵州,进入云南,然后在丽江塔城的村子里待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属于巡回交流、混合及合作的跨文化观察及视觉表达的项目,严格讲,不能视为一个真正的视觉人类学研究计划或当代艺术创作计划,而应该是兼具田野调查、活动体验交流以及具有创意与主观经验纪录的跨文化视觉观察和分享的社会实践活动。平面摄影(传统的和数字的)、录像、声音、文字、图形将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强调真实的观察、倾听、思考与交流,强调来自不同文化及不同经验的观察角度和视觉表达。这个计划的挑战之一包括参与者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具体地针对交流、创新及文化差异性的各种形态,寻求必要的问题意识。

2006年11月,中国民族学会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主办一个研讨会,其中有两个分会场,都是视觉人类学方面的,一个民族服饰研究分会场,一个影视人类学分会场暨第五届影视人类学国际研讨会。我受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委托,负责筹备这一块的事。2006年初国际影视人类学会主席霍斯曼来广州时,我、开森(KarstenKrueger)和他商谈了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影视人类学国际研讨会的一些细节问题。因为欧洲正好秋天有几个影视人类学方面的电影节,如果机会适当,他们可以带一些作品过来交流。我也邀请了欧盟和国家民政部项目“村民自治影像计划”的组织者吴文光和部分村民作者带作品参会,看看主位的“文化持有者”是怎样进行视觉表达的。我设想重点可以在“文化持有者视角”方面,希望提供一个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我看人看我”的多重视角,可以讨论许多关于“主位”和“客位”、“我者”和“他者”、“观察与被观察”的有趣问题。12月广东连州国际摄影节,我的朋友杨小彦策划的主题,就是“回到原点:观察与被观察”,颇有一些视觉人类学的味道。他是新闻传播学系的系主任,又是画家和影像评论家,现在也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我觉得你搞这个视觉人类学越来越有趣了!照这样看来,视觉人类学在21世纪里将会有相当大的发展,你们已经从学科建设方面做了这么好的一个建构。现在正在积极实践,衷心地祝愿你们的视觉人类学能做得越来越好,有更大的发展!

邓:谢谢徐老师!

徐: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同类推荐
  • 系统相对论

    系统相对论

    这本《系统相对论》以物质量子化假设为前提,提出了系统相对论的一元二态物质观,是对物质原理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对于当前各物理理论分支间存在的深刻矛盾,作者从系统相对论的视角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将各物理分支纳入到了系统相对论的理论框架内。
  • 自己动手搞发明

    自己动手搞发明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生活之中有科学

    生活之中有科学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本册为第9辑,科学大讲堂。
  • 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散发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阅读对象、介绍诺贝尔——发明家与实业家的故事,阐述其“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的始末”,及他“生命最后的两项工程”等。
  • 环境科学知识

    环境科学知识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展现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并从科学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当今的环境问题,介绍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学科性及环境政策。
热门推荐
  • 七彩龙神力

    七彩龙神力

    一个平凡的少年,在觉醒龙力时,传承了上古七彩龙神的修炼功法,从此踏上了充满阴谋与血腥的强者之路,为国家征战杀场独战六国.为爱人入黄泉闯地狱,…
  • 葬青金莲

    葬青金莲

    天迹大陆,妖魅蛰伏,世家隐匿。在这片纷纭世界,一神秘少年孕育伴生金莲…………他,终究要背负起天下人的使命!不一样的世界,尽在葬青金莲!
  • 人在火影戏人生

    人在火影戏人生

    每个火影迷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火影。这部小说就是我心中的火影。emmm……各位看官有建议可以在评论区讨论。第一次写书更新会慢一些几个小时才能磕磕绊绊的写一章你们受得了吗?受得了就点来吧!!文笔什么的各位担待一下。。小白写书。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斗圣王

    北斗圣王

    大周王朝后族萧家世子萧宸,自小沉迷于风花雪月不思进取,最终家破人亡,自己也被大周皇帝李修颐五马分尸。其后,萧宸为千年太岁金无央所救,取万年雪藕和混沌仙根,为其正筋骨、生血脉,并为萧宸找来了北斗七星《九皇星辰法决》,帮助萧宸慢慢走上修炼复仇之路。重生之后,萧宸颠覆大周政权,定鼎天下,扶持姐姐萧清华做大周女皇。此后,萧宸立志修成天外天,人外人,成就无上大道。自此,争雄天下的帷幕拉开,各种绝世天才轮番登场,血涛泪澜掀起,群星耀目璀璨,只看萧宸如何谱写一本万古流芳的春秋诗篇!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王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个人守一空城

    一个人守一空城

    趁还年轻,趁我们还在,趁一切还来得及,就好好彼此相爱。
  • 异界纵横之神皇灭天

    异界纵横之神皇灭天

    独孤家族是阿拉德大陆上一个纯战士家族。突然有一天遭受到外势力挑衅。一场大战之后。家主独孤傲宇重伤。再也没机会踏入入圣级强者之列。神秘的势力约定十年之后再战。而家主的唯一儿子。独孤灭天是一个无法修炼的普通人。在经过这次变故之后。他决定外出历练。组建自己的势力来保卫自己的家族。看独孤灭天如何在大陆上挣扎。如何周旋在各大势力之间。十年的苦修。他又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回归家族。看他如何站到大陆的最巅峰。神秘势力到底是什么来头,他又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对抗。
  • 宋之歌

    宋之歌

    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如果有选择,他一定不会来到这个朝代,如果可以选择,他最想回到的是他金榜题名那天……
  • 谪圣

    谪圣

    仙履奇缘(续)修仙本为黄粱梦,妄言怪语莫当真。华夏国东有大海,称东海。东海深处有大山,曰方吾山。方吾山隐匿蔽世,常人难见。有谚语唱曰:“方吾山,方吾山,只闻方吾不见山。”而今,方吾山突然向世人打开山门。有进入者声称,此山乃少昊孺帝颛顼之大壑。山中林密水澈,鸟兽奔走,已无人烟。只是来人离去时,却由山中抱出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我们的故事便由这天生地养的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