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35300000055

第55章 从摇滚乐到人类学(3)

张:其实关于摇滚这种形式,我这里讲得有点“文化决定论”,这种音乐就是来自于民间,一旦离开这个土壤以后,它就必然会死掉。在摇滚音乐史上已经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情。真正坚持摇滚精神的音乐人,他成了大牌明星以后,最后的下场就是死亡。要么自杀,要么吸毒而死。因为摇滚音乐真正的内涵,是一种草根的东西,他们只能是一种草根的英雄,和那些被制造和炒作出来的那种偶像,那种被金钱堆出来的“娱乐英雄”是两种人,是不一样的。他们这种人是不能成为大牌明星的,一旦成为大牌明星,一方面失去了创作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失去了他生存的文化土壤,这样他的音乐也好,他的这个人也好就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倒不是绝望,而是事实确实如此。我喜欢的很多摇滚明星,被很多人追捧之后,一下子成为世界明星,最后都死了,就是毁灭,从灵魂到肉体的毁灭。我认为今天我们还要认真区分的是,有一种“伪摇滚”。就是那些资本家或者说发行商觉得摇滚还是有一些市场的,他们会推出一些伪的摇滚明星,那个不是来自于民间草根的。这些人他们就会活得很好,但是真正喜欢摇滚音乐的人从来不会承认这些人玩的是摇滚乐。而且我刚才说的那些草根的人,一旦翻身以后成为大牌,他会活得很苦,没有人再关心你的音乐了,人们只想看到你的丑闻。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杰克逊,他这样苦那是因为现在媒体都在围剿他。但事实上他也不完全是草根的音乐,因为后面有商业的东西在推他,推得太厉害了。一开始,他来自于黑人家庭,而且是5个孩子里面最小的一个,他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所以他的音乐最开始是草根音乐。突然之间,资本家发现了他,就把他推出,不断地推,直到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明星,你看他现在有多少资产,又有多大的麻烦,所以他完全不是草根的。还有就是搞摇滚乐的这里面会有一群人在反明星制,他们一定要反这个明星制,他觉得明星或者偶像都是虚假的~一那是一种商业的东西,与艺术无关,一种意识形态控制的、霸权的东西,摇滚乐人必须有这样的觉悟将它铲除,那么会有这样的人以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我最喜欢的一个乐队叫Nirvana,中文叫涅槃,一支美国的乐队,非常有名,它的主唱在1994年就自杀了,因为一下子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一个大明星以后,有如此多的人关心你的生活,却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你的音乐,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但是他以他的自杀告诉你,摇滚音乐人一定要和明星制对立起来。因为他的音乐一开始就是在讥讽那些假偶像,这种商业化的音乐生产,结果唱着、唱着自己就变成那种人了,也融到了这种制度中。因为有商业的推动,他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所以自己就会痛苦,他最后就会选择自杀。但是这样一个人,我认为他很勇敢,也很真实,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认为他就是一个真正的摇滚英雄。

徐:像你所说的这些看法,好像没怎么看见有人在说?

张:不,有些乐评文章会写这些事情。摇滚音乐会形成一个小的团体,会形成一种亚文化。你在主流报刊上肯定看不到这种东西,但是我们喜欢摇滚音乐的人会形成一个小圈子,也会出一些刊物,不一定是地下的,有些刊物的名字也很好玩,比如有的叫《流行音乐》,其实里面全部讲的是摇滚乐的事情,这种刊物还是比较多的。还有网络上的文章,以及各种乐评人。有些乐评人在电台会有固定的节目。他们不会是很商业的,比如收红包然后告诉你这首歌很好,他完全是介绍一些真正的摇滚音乐,甚至可以是一些老歌或地下乐队的新作,他会真实地告诉你这首歌的背景。这个乐队是怎么回事,这个音乐有什么东西。这些乐评人也是有变化的,我们会和这样的乐评人达成共识。关于摇滚的介绍很多,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了。

徐:那实际上在你进入博士阶段之前,你的生命史分两条线,一条线是摇滚的,一条线是学习。

张:对,但是我觉得这两条线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有激情。玩摇滚你也是要有激情在里面。我同样认为,学人类学也肯定要有激情在里面;没有激情,我认为人类学肯定学不好。

徐:你说的这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虽然到现在也没学好人类学。但是我对它有激情,愿意为它付出,所以会在有人反对的情况下,仍坚持把我们的学报办成一个人类学的重要园地。

张:徐老师如果年轻点,肯定也会成为一个“摇滚英雄”的。因为你和玩摇滚乐的人境遇是一样的,而且精神也是一样的,也是要付出很多的东西,会受到很多的非议,但是因为出于一种激情和一种爱好,然后你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徐: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人类学的一个传道士,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我们那个时代,人类学已经被打成非法,没有生存的权利,连费老都只能在民族学里讲民族识别。我的老师岑家梧,是搞人类学的。反右的时候已经被搞了一次,那么大的一个学者被派去放牛;好不容易回来了。又碰上“文化大革命”。又被批斗,他受不了了,就自杀了。这和你讲的摇滚英雄的境遇是一样的。我之所以想访谈你。是觉得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机会了解,也许跟你有相通之处吧。我对人类学有种激情,尽管我自己学得也还很不够,很不专业,就像你导师王铭铭说的,徐老师你那个不是人类学。但是没关系。我跟他还是很要好,我也很认同他。

张:也是因为这样我当时是暗下决心要考他的博士的,这个决心我觉得是下得很对的。那时上课我抄他的书是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我就一心要考,但是考上已经是五年之后。所以我觉得我也算是幸运的。在贵州民族学院的时候,对地方民俗和民族文化我了解了很多,也知道有人类学这个学科,但是理论上我的确是不足的。在本科的时候,没有环境来讲这些;在硕士的时候,前面两年学得很乱,后来是因为张建世老师和杨老师做了领衔以后,坚持人类学的这条脉络,还有李绍明老师给我的启发,使我对人类学的认识要回头再看。王老师那套介绍西方理论的书,细细看完之后,我觉得他是有对策的,针对的是中国学生的这种情况,恰恰就是这点他看得很准。当我细细看完以后,就解决了我脑子里面那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我继续看就觉得很舒服,觉得很顺。而且王老师在介绍西方理论的时候;他不是完全照搬,而确确实实是和中国的情况与历史完全地结合在一起。

徐:你现在已经入了“王门”,也读了一年了,我想请你谈谈,这一年来,你学习人类学的收获。

张:这一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第一个变化是在视野上得到极大的开阔。虽然在硕士的时候,我们老师开课开得如此复杂多样,我已经觉得够开阔了,也可以说那个时候是很多老师让你开阔视野,但是王老师他很厉害,他一个人就能让我们受到这种启发,在学习中涉及很多的问题。因为上他的课,会给出很多的书让我们去读,那些书初看上去是很杂乱的,但是有他一条关怀的主线。像我们上个学期的课,从天地人,到神鬼,然后风水,再到医学、法律什么问题都涉及,但实际上这是有他人类学关怀的一条线在里面。那个学期我就读了大量的书,以前在硕士阶段,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是人类学之后,就会不经意地排除一些其他的书。王老师要求学生要做大学问,大学问就是不仅你要叫做人类学家或人类学者,而且你写出的文章、得出的理论是要能和其他的社会科学研究对话的,你可以和历史学家对话,也可以和社会学家对话,和很多人对话。你对人类学的贡献,应该对其他的社会科学有影响力。那首先你就要对各种问题都有所涉猎。那个学期的学习,让我一下子又从人类学中超越出来了。以前在硕士阶段,我知道了人类学是什么,那现在博士阶段,通过王老师的教育,我知道了什么是人类学家。这第一个就是看书心境的质变,我们作为人类学家应该主动和其他社会科学对话,这是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变化。

徐:人类学应该可以和不同的学科牵手互动。它是社会科学当中的数学。

张:这个我赞同。人类学是研究异文化的,它研究异文化的目的是要对我们的文化有所贡献,而不仅是对这个学科的知识有所贡献,我觉得这是有区别的。

徐:你现在跟王老师一年了,跟以前只是看看他的书当然是不同的,那么我想听听你对王老师的评价。

张:我先从学习开始讲。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非常多的,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很难得的。我每个星期至少能见到他一到两次面。上课的时间绝对是没问题。如果这个学期他没有课的时候,他会组织读书会,我们一样会和老师见面。其实他是个事务很繁忙的人,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其他事务上,但是他仍愿意牺牲那么多时间来和我们进行交流。而且能坐下来和他交流,对学生来说,收获是非常大的。令我非常感动的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王老师叫我出去喝咖啡,他和我单独谈;他就把我这一年来我们每次交谈的信息,给我解释一遍,然后告诉我,你的论文会做哪个方向。因为这第一年来我不断给他很多信息,他就会自己组织然后回馈给我,认为你这一年来跟他讲的是什么样的事情,那你的论文应该是涉及哪一方面的。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我以为我们学生跟他说的这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他会当成耳边风全部刮掉,但不是,他全部记在了心里面。他对于每个同学都是这样,我的另外几个今年要开题的同学,都是这一年不断地和他交流,他慢慢就把你这个人的兴趣,你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摸清楚,他自己就会想,嗯,你这个人适合做什么东西,然后他再和你这样谈一谈。他对同学的了解非常厉害,他能把我这一年说的自己想要研究的东西都记住了,有的连我自己都忘记了,然后他有自己的一套,把它们组织起来,再来谈我论文的事情,这样我的收获就很大了,我觉得非常幸运。那么第三点,王老师带学生的风格就是,博士生下去做田野,他一般都会到现场去指导。这个也特别好。因为我们下去做田野,都还是学生,可能经验不足,而田野工作实际上全是靠经验带出来的,王老师这个做法就很好。我之前的师兄,他们都得到过这些的指导,受益很大。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只能说成为王老师的学生感觉是非常、非常的幸运。

但是同时压力也会很大,他要求读书的速度是很快的。他说自己以前在英国的时候,一个星期都要啃两三本英文书,还要写报告,用英文去发言,那个是很艰难的。而我们现在看得最多的还是中文书,所以跟着他的第一年,我还是花了一些时间去适应。那个时候一个星期要读三本书左右,基本上是两天要看一本,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第一个月的时候,我完全适应不了这个速度,但是后来人的潜能被这样逼出来以后,我发现我可以一个星期看三本书了,而且看得还不算太差,看得很仔细。再后来就可以一个星期甚至可以看四本书。到现在为止,如果叫我坐下来,不忙别的课的话,叫我一天看完一本书,问题也不大。现在一本书我要看一天半,然后花半天做点笔记,这本书就可以消化了,就达到这样一个速度。但是这个过程的压力是很吓人的,你要保持这样的阅读量,你才跟得上老师的进度。还有一点就是,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家”,要做出很大成绩来,像那种一般的学习方式肯定不行。像我这个人,虽然很有激情,但是有时候为了求稳,会给自己设计一个底线,过了这个底线好像也可以混混就过了,我是有过这种心态的。但是现在我不敢有这种心态了,你必须要做到你的最好才行。如果你有这个心态,那么老师会说,你这样我教你没意思。这样我压力就很大,我一定要很勤奋地学,达到他所要求我达到的目标。

徐:你所说的王老师教学的东西对我们启发很大。所以我要跟你做这个访谈。我想知道的是,你和王老师谈了你的博士论文,那么你的博士论文想做什么?

张:这个博士论文还是和我以前关注的问题有一些联系的。原来我研究的是贵州黔东南的苗族,他们的仪式和我现在要研究的这个地区的仪式有所差别。现在我开始进入西南的汉人社会,准备研究屯堡人,将要涉及他们的仪式和民间宗教,这个东西和我以前的研究是有联系的,但是也有区别。从苗族的仪式里面,我研究更多的是他们的宇宙观怎么表达,主要是看它内部的问题;而去研究屯堡人的话,我要看他们和周边人的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徐:人类学家就要善于交际。要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你的研究生宿舍生涯也是你的田野。

张:确实,我住了5年的宿舍,2004年结婚后才搬出来,在外面租房子,但是和少数民族的同学住一个宿舍的这一段经历是很难忘的,也是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很有意思。

徐:你是民院一条龙上来的,而我是民院一条龙老师上来的,而且是从广西过来的。从广西民族大学到中南民族大学。到中央民族大学,到的也是学校里最好的学科。回到刚才的那个话题,我认为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在中国没有任何其他学科可以替代,所以有人要贬低这个学科,是他们的偏见。从“文化大革命”之前被打成资产阶级学科被禁止,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学科复兴,人类学学科的运气一直不太好,被边缘化了。在体制上它变成了一个二级学科。比社会学都要低一级。为了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最近何星亮在《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文章。他意思就是说根据目前的情况,人类学应该和民族学并列为一级学科,他只是把大家所做的努力,再用文章表达出来。但是到目前为止,教育部也好、国家学科办也好。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因为同国际接轨,它必须是取得这样的地位。另外民族学已经强大到这种地位。它必须以民族问题为核心,其他那么多问题它解决不了,它不能拿文化做关键词。所以人类学必须受到重视。在中央民族大学这个情况还稍微好一点,两个学科的博士招生上、学科建设上都有同等待遇。但是别的学校还不行,无论是广西民族大学还是中南民族大学,都还要拿民族学来说话,人类学还是在一个边缘状态。

张:现在西南民族大学也是以民族学来说话,但是也在申请人类学的硕士点。这个还会涉及申请一些课题的时候,会给你很多应用性的要求,以“民族”开头的一些课题还是会要求你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你要坚持谈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麻烦。

徐: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地方能解决的,它必须在中央一级把它调整过来。谈到这个我就想多问一个问题,你已经进入人类学领域那么久了,你又是跟着王老师在做人类学。我想请你对中国人类学做一个评价和对它未来发展及影响的探讨。

张:作为一个学生我也不太好评价,但其实这个问题和我们刚才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中国人类学今天要取得发展的话,它还是要从自己的学科领域跳出来,和其他的学科进行广泛的对话,要对现代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有一定影响的知识。今天有很多学术问题的讨论需要各个学科的学者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这些讨论中我们会看到诸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的参与,而人类学的声音有的时候会很弱。但实际上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意见,对于这些个问题的触及,我觉得是最有价值和启发的。

徐:那么说到这里,我想再追问一下,你对我们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同学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呢?

张:作为一名博士生来说,如果已经选择这一行,而且也在读博士了,那么基本上以后就在这一行走了,基本上是不会出去换工作的,那你首先要建立对这个学科的认同,如果没有认同的话,不知道人类学是做什么的话,你出去做的很多事情都会很成问题的。第二点,既然已经读到博士生了,我认为还是我前面说的,要知道人类学家是什么,那么要成为一个人类学家,你不仅要对人类学有认同,还要对它有激情。那个时候就要有一种冲动,比如说哪一个人提到一本书,是关于人类学的书,别人给你介绍了不错,但是你不知道,你要激动到当晚回去马上就去找、去看,找不到,看不到,那这两天就会失眠。我觉得要激动到这种程度,才会有状态。我自己在2000年的时候还不敢说,对人类学有这种冲动,但是从2002年读硕士开始,我对人类学是有这种冲动的。所以那个时候我看书,会自觉地看书,因为别人讲到这本书,我不知道的时候,那两天我会很难受,而且我看完以后会很兴奋;就是要有这种冲动去做,才能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搞清楚。我想这两点都是基本的。

徐:非常感谢你今天能接受我的采访。我看到你们这些年轻的人类学博士,像你这样有激情有冲动有悟性的年轻学人,我相信中国人类学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我觉得非常高兴也非常欣慰!预祝你成为我们中国未来的人类学家!

【原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自然科学史十二讲

    自然科学史十二讲

    本书介绍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共分十二讲,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古希腊科学,中世纪的科学技术,近代科学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的科学,电磁的世界,新物理学革命,现代科学的进展,高科技革命及新科技革命等。
  • 在游戏中学科学

    在游戏中学科学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方法

    本书以物理学、光学与光学技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与材料制作加工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结合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政策,并结合从事上述专业教学的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具体的创新体会,来阐述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法,是“活”的教学。当然,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这4个领域,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推广到其他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因此,本书不仅可供物理学、光学与光学技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在结合其他领域科学与技术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供其他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使用。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世界科技五千年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世界科技五千年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动物奥秘追踪

    动物奥秘追踪

    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引人关注的话题。本书作者对动物的习性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科普读本。
热门推荐
  • 救命!这嫁衣成精了!

    救命!这嫁衣成精了!

    正经简介:红嫁衣,红嫁衣,弑尽天下负心人。不正经简介:震惊!某女子居然在俩次新婚之夜上栽了跟头!一次被新郎官扔进了乞丐窝!一次直接被捅死!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一切尽在嫁衣中。(又名《红嫁衣》)
  • 都市生死簿

    都市生死簿

    仙界小混混洛川死后竟重生到了地球,而且他发现手里还死死抓着一本蓝底黑字线装本书籍,书名——生死簿!当洛川一步步发掘它的功用后,无论天上还是地下都再也没法安宁了……
  • 我师兄又要掀桌子了

    我师兄又要掀桌子了

    我有一只乌鸦,它喜欢掀桌子。我二师兄叫常威,他说他不会武功。我大师兄叫断水流,只要有他,在座各位都是乐色。我会《化狗诀》,此诀一出,万物化狗。我叫萧基,我最帅。谁赞成,谁反对?……穿越流,系统流,轻松搞笑流。
  • 大罗记

    大罗记

    通明达,修性命,控天数,承天命,求长生,渡彼岸、、、、、、世间万物,莫不遵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轮回之数、、、、、、
  • 跟我一起混过的兄弟

    跟我一起混过的兄弟

    兄弟,是时光荏苒,被埋在记忆最深处不可忘怀的一段“情”;或许有些人早已不在了,但是却深深的留在了“兄弟”的心头;任时光荏苒,任岁月穿梭,兄弟情、手足义永难流逝..
  • 替身皇妃

    替身皇妃

    乞儿小童被选中代替富家千金宫燕去选秀。碰到了鬼魅般嗜血的二皇子上官桓和霸道自私的太子上官峻。她慌乱了。后宫斗得你死我活。单纯善良的小乞儿如何能在这复杂的宫廷里生存?她的弥天大谎给她带来了如何的不幸?她能否获得真爱呢?请看全文
  • 小粥王妃

    小粥王妃

    长于深宫的多病少年,尊贵却难延大限之期许是三生之缘,惊鸿一瞥间再难忘却那绝世女子岂料画虎画皮难画骨——那丫头笑语嫣然:“百里翌,你这兔崽子,再敢管老娘的事,看我不把你的小牙掰下来。”悔娶?晚了何况携手处,乱世的鼓角声已近
  • 逆天封印

    逆天封印

    这是一个具有多个位面、多种元素的多重世界。圣界、人间界、魔界、地狱、第五空间、冥界。幻术、魔法、咒术、巫术、道术、通灵神学、体术……三个想要逃离自己棋子命运的男孩,一个略显迷茫,一个性格微冷,一个极度屌丝,在魔界的雷罗大陆上发生了宿命的碰撞。他们为了身世或者为了生存,知晓了神魔的存在,于是穿梭位面、亡命天涯、苦苦寻觅、突破界限,参杂了父辈一代的陈年往事。其中爱恨纠纷,所谓的亲情如水、友情像云、爱情似火,全都被当成了不断变强的生命理由。只为能将控制命运的神魔——逆天封印!
  • 大Q

    大Q

    这本小诗册是青春时期的随笔,当作是成长的阶段记录,仍在整理,后续可能会有新的更进
  • 妇女百科全书

    妇女百科全书

    妇女,是成年女子的统称。广大妇女在现今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有勤劳的双手,有谋生的技能,有独立的意识,有母亲的胸怀,有动人的微笑,有精彩的人生。她们勤劳善良、耐心细致,她们顶起了半边天。然而,不可否认,在妇女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夫妻生活、生儿育女、自我保健等方面。为了给广大的妇女们提供一套全面的知识读本,我们编写了这本《妇女百科全书》,本书必将帮助你成为一个快乐而完美的女人,拥有幸福而舒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