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7800000041

第41章 参考文献(1)

著作类

[1]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5]本杰明· 莱文.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项贤明,洪成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6]迈克尔· 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迈克尔· 富兰.变革的力量(续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迈克尔· 富兰.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迈克尔· 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 E.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1] Noel W.Smith.当代心理学体系[J].郭本禹,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M].邵瑞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13]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4]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5]吉纳· E.霍尔,雪莱· M.霍德.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M].吴晓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

[16]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罗伯特· 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温建平,王越,译.7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18]梅休,爱德华兹.杜威学校[M].王承绪,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9]莫里斯· L.比格.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M].张敷荣,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

[20]斯特弗,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1]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张琼华,许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2] 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等.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Z].海口:海南出版社,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2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4]安德鲁· 甘布尔.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M].王晓冬,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25]罗素.人类的知识[M].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6]查有梁.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8]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9]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30]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1]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课程知识问题的哲学审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

[3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3]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35]金生鈜.教育:思想与对话(第2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6]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杨宏进,薛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

[38]瞿葆奎.教育学文集· 教学(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9]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

[41]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2]****生.教育改革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43]******.******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4]******.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6]潘新民.基础教育改革渐变论[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7]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8]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49]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0]王本陆.现代教学理论:探索与争鸣[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51]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30 年———课程与教学卷[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52]****三,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3]****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4]****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5]****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6]王潮.后现代主义的突破[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57]王焕勋.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58]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9]夏甄陶.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60]徐勋,施良方.教育学文集· 教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2]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3]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4]赵光武.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65]郑毓信.科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66]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7]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68]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9]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0] Sternberg,R.J.& Horvath,J.A.,ed.Tacit knowledg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Researcher

and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M].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99.

论文类

[1]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2]蔡铁权.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J].全球教育展望,2006(3).

[3]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4]查有梁.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J].教育学报,2007(2).

[5]陈红.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钟摆”现象及其基本发展趋势[J].文教资料, 2007 ( 12 ) .

[6]陈荟,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唱01唱06(3).

[7]陈亮,朱德全.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教学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8]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 教材· 教法,2003 (6).

[9]陈旭远.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 5 ) .

[10]陈志权.美国教育改革钟摆现象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6(6).

[11]成知辛.教改中的言论偏差[N].中华读书报,2005唱06唱08(13).

[12]程福蒙,葛春.日常琐事: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13]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 2001 ( 5 ) .

[14]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

[15]丛立新.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2005(1).

[16]丛立新.评价改革及其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17]崔林生,高润珍.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发展观[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18]单文经.教改性质的历史分析:逡逡巡巡步向理想[J].教育学报,2006(2).

[19]邓友超.从目标分类学的角度审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24).

[20]冯国瑞.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教学范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21]冯季林.教学:游戏性的对话活动[J].教育导刊,2009(7).

[22]傅建民.“隐性课程”辨别[J].课程· 教材· 教法,2000(8).

[23]高文.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外国教育资料,1999(4).

[24]葛军.对教学评价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25]宫晓明.课堂教学的讲授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3).

[26]郭华.儿童· 孩子· 学生[J].人民教育,2006.

[27]郭华.教学交往研究的教学论意义[J].教育科学,2001(2).

[28]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1).

[29]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J].课程· 教材· 教法,2010(1).

[30]郭继东.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的角色转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

[31]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32]郭元祥.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33]韩文峰,王静茹,艾洪福.逻辑特征映射网络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 3 ) .

[34]郝德永.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局限与症结[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35]郝德永.课程认识论的冲突与澄清[J].全球教育展望,2005(1).

[36]何克抗.建构主义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37]胡金平.后现代精神观照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 4 ) .

[38]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 教材· 教法,2000 (5).

[39]纪德奎.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J].教育研究,2007(12).

同类推荐
  • 一生用来做教师: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

    一生用来做教师: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

    本书是大夏书系已出图书《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的姊妹篇。全书甄选当代20位卓越的教育家的教育故事及精神档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景式的专业发展范例。书中展现的教育情怀读来意蕴深远,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细细研读。
  •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基于自有的“海外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动态数据,有机结合大规模信息采集、非参与式观察、海外问卷调查、远程访谈等调查方法,将学理剖析、比较研究、文献分析、GIS空间分析、分布式数据挖掘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对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的立体式研究架构和整体性认识。
  • 楚辞选评

    楚辞选评

    本书是对伟大诗人屈原作品的研究和介绍。其方式是除对各篇作品作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具有较高的学习及研究价值……
  • 学校公共与文化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公共与文化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推荐
  • 三国之奇才鬼谋

    三国之奇才鬼谋

    “报……报丞相,司大人又和郭大人戏大人喝酒去了!”“什么?快叫他们回来!”曹操无奈的说到。谁又能想到三国之中人人恐惧的曹操三谋士,尽然让曹操这么无奈?打,舍不得!骂,舍不得!罚,管不住!曹操不禁感慨的,我是当爹的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裂天变

    裂天变

    沙石飞舞,慌乱大地,天地动荡。本是天界天帝之子,受万物尊崇。天地大动荡,三界翻天巨变、、、他流落凡间,好不容易收留却还得养父一家全被灭口,到底是什么害得他们,他身上有什么秘密,天地动荡与他有什么关系。他的父帝又在哪里,是生是死。能否崛起荒乱之中,与妖魔对抗,与天地对抗。本是骄子,一时间众人皆与他为敌。
  • 无敌大人

    无敌大人

    声明:书名《无敌大人》妖,后面两个字连在一起被和谐了,没办法常言道,人修武道,妖行怪法废话!若不是老子爹不亲,娘不爱,会把自己弄得人不人,妖不妖?若不是你等大妖诓我,老子会搞得精神分裂?……若不是天不容我,又怎会与众生为敌?若不是心有执念,何须几世轮回?踏碎万古成仙路,梦几度离秋,欲争天,白骨累累,万神冢、万仙墓……
  • 血鬼仙途

    血鬼仙途

    一把神奇血色钥匙开启了一个无知少年的血腥之旅,一次美丽的邂逅成为少年一生的追求。为了你就算堕身地狱我也无怨无悔,变身血族的少年带领他的血族大军开始了他的异界之旅。东陵学院和西亭学院的斗争?关我何事,我只想变强!仙界遭逢来自地狱的入侵?那又怎样,我只想过的自在。有几个不开眼的公子哥把爪子伸到自己的后花园,好嘛是你们找死!血鬼仙途打造不一样的修仙世界,让你品味真正的血腥神话。
  • 你我二婚时

    你我二婚时

    陆慈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她跪在医院大楼的门口,手握着一张被雨浇透的病危通知单。良久,与她结束两年婚姻许久未见的他,在头顶为自己撑起一把大伞。
  • 青春不老:我用回忆思念你

    青春不老:我用回忆思念你

    小时候,我们如此盼望青春。长大了,青春已经离我们远去。余小北不知不觉活了二十几年,才发现她的青春都给了顾允,徐鸿一直在她的青春里默默陪伴着她。青春那么张狂,却又那么平淡,不知是谁走进了一条名叫爱情的小路,又不知是谁引领那人走向幸福
  • 帝王之珠

    帝王之珠

    帝王的天子之龙被陨灭时,留下了凡间7个龙珠,可以为天下实现7个愿望。很多人都在找龙珠,发生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
  • 穿越之情深不悔

    穿越之情深不悔

    一朝穿越,她纤晴居然带领着太监在御花园把皇帝给骂了,还不由分说的打了皇帝一拳。冷宫内,装扮野人的她碰见了逃命受伤的他。“呦西!呦西!煮的好吃还是蒸的好吃呢?!”?“女人你很想吃我吗?”??纤晴疑惑了:正常人不应该害怕么?“女人以后在床上我会给你吃的!”?谁能想到之后的之后,她居然会被他吃的一干二净!!
  • 灵惜

    灵惜

    她是个普通的21世纪女孩,不知怎么穿越到紫禁城。可是她相貌平平,只能做些粗使杂役,等待十年之后,被放出宫。可她独特的性格,注定在沉闷的紫禁城中搅起不寻常的波澜。但她选择远走江湖,遇着他又失去他,在权利和情感的碾压下,她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