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0600000017

第17章 红楼别夜堪惆怅——晚年得志的韦庄

韦庄,是唐末五代的诗人兼词人,京兆杜陵人,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中唐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可以说出身官宦,诗书传家,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早亡,少年孤苦贫困,但由于他勤奋好学,因而才敏过人。像他这样的家庭出身,自然要走科举仕进的道路。然而,这一条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他虽然从小“才敏过人”,但却屡试不中,光阴荏苒,四十二岁的他仍然是布衣一个,他不得不离开老家杜陵,东出潼关,去寻找新的出路。然而,济世的雄心无法实现,只得采菊东篱,归隐田园。但衣食无着,再好的田园风光又哪有心情欣赏?僖宗乾符六年,他又鼓起勇气回到长安应举,但又一次落第。他心情悲凉,贫病交加,滞留在长安城中。这时黄巢的农民军的势力越来越大,洛阳失守,接着潼关失守。广明元年即880年,黄巢的军队攻陷京都长安,僖宗仓皇逃往四川,把金銮宝殿和百万子民丢给了黄巢。韦庄目睹了黄巢和他的农民军的所作所为,义愤填膺,写下纪实诗《秦妇吟》。

唐代的第一长诗既不是杜甫的《北征》,也不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而是韦庄的这首《秦妇吟》。“秦妇吟”是作者借一位关中妇女之口,对黄巢的农民军人关以后烧杀掠抢的滔天罪行的血泪控诉。他用亲眼目睹的经历,叙述了黄巢农民军攻占长安之后的暴行,他们完全是一帮丧心病狂的魔鬼。他们霸占妇女,抢夺财宝,烧毁房屋,杀人如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当我们读了《秦妇吟》,再去读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都会有异样的感觉。不是什么“冲天香阵透长安”,而是“冲天血腥透长安”;不是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是“满城尽是鲜血洒”。“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催残竹树皆无主”。长安被黄巢的农民军蹂躏践踏的不成样子了。所以,我常常想,在以前的许多史书上,都将历次农民起义给予充分的肯定,史学家判别是非的基本标准就是造反有理,造反就是革命行动,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也就毫无疑问地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不加分辨的予以肯定,将它的对立面也不加思考的予以否定,这种逻辑推理本身就不够严密,其中存在着不少漏洞。当我们走出那个激情亢奋的年代,内心的激昂和浮躁归于平静的时候,再去关照历史时,突然发现我们以往对历史是非的判别显得多么幼稚和无知。如果以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及国计民生作为我们衡量历史人物的价值尺度,那么,罩在黄巢头上的任何光环都是站不住脚的,不管他在那几首托物言志的诗中说的多么动听,我还是相信事实,因为历史注重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从现在探索与发现的史料看,黄巢起义军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也并不代表社会的进步力量,只是一场用暴力推翻旧皇帝,拥戴一个新皇帝的机械运动过程而已,期间让广大的百姓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他不代表社会的未来趋势,只是反映了一部分人对社会权益和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对立面如果处于统一、和平、安定、有序,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那么就未必代表反动势力。

中和二年即882年,韦庄逃离长安,到了洛阳。可是洛阳已被叛军糟蹋的一片狼藉,洛阳也呆不下去,不久,他“举棹东复东”,到达江南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的府署中当了一名幕僚。京城长安还在黄巢的铁蹄之下,而周宝的府署中却是“满耳笙歌”“满楼珠翠”,大唐的末世之音在江南回荡着,这使韦庄暂时忘却了离乱的痛苦,他在“满楼珠翠”“满耳笙歌”中放浪形骸。虽然江南的人是那么的美丽,江南的水是那么的清澈。然而有着很浓的家国情怀的词人韦庄,故乡仍是他挥之不去的牵挂。我们来看他此时写的几首词作,《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在韦庄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中,作者把故国之思、兴亡之感熔为一炉,情致缠绵往复,笔力婉转畅达,给人以很好的美感享受。开头两句“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用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的偶句,把同人思想上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充分的表现出来。洛阳的春光是那样的令人陶醉,而洛阳的才子却要老死于他乡。真是江山信美多娇,又是自己的故土家乡,应该在那里流连光景,优游岁月,这才是人之常情。可是如今词人身在异乡,浪迹天涯,漂泊江湖,有家不能回,白头不能归,这里饱含着词人多么深沉的隐痛啊。这隐痛便是沧桑巨变,国破家亡,语虽浅显淡泊,情感却深婉悲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魏王堤上,杨柳无力,这是想象东都洛阳的景致。此时,词人内心非常矛盾,春天来了,春光缭乱,使人迷离,到底是江南的春光还是洛阳的春光,同人自己都搞不清,弄不明了,此时的词人在江南,眼前的春光让他眼花心迷,引起他的一阵心烦意乱。下片“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这两句仍然是对古都洛阳的想象和回忆,一到春天,洛阳到处是姹紫嫣红的桃花,到处是清澈碧绿的春水,水上点缀的是并头鸳鸯,真是一派生机,春意盎然。一下子把读者带到烟笼柳堤水浴鸳鸯的胜境中,让人陶醉。就在这极其欢乐的景象中,词人忽然转入极度愁苦的离愁别恨中去。“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词人要把凝结在心头的苦恨对着淡淡的残辉,一一倾诉出来。在这里,词人不仅怀念家国,也怀念流落他乡的情人,要把别后的相忆之情,相思之深,对着远方的伊人一一吐露出来。如何往事暗伤心,低回欲对梅花说。总之,最后两句传达出了词人的无边愁绪和无限低回。

我们再看一首《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作极写江南的美好。开头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对于江南的景色的美好早已是人尽皆知的。白居易在他的《忆江南》中就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来赞美江南的旖旎风光。作为客游江南的作者常因人们的奉劝而想要终老江南。对一位游人而言,江南最令人感兴趣的事,不外乎游山玩水,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在富贵温柔之乡,而江南就是这样一个风月繁华之地。下两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写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比美;躺在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江南细细雨声而悠悠入梦,真是悠闲自在,浪漫洒脱之极,江南,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片继续写江南风物,由自然风光转向对人物的描写。“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酒店里沽酒的江南女子,脸如满月,明净洁白。连手腕也雪白细腻,美丽无瑕。有这样美好的地方,有这样漂亮的人儿,怎能不叫客居的诗人流连忘返?“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规劝,言外之意是不到年老,千万不要回家,如果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会让你伤心断肠,为什么会有如此说法呢?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唐都长安沦陷,中原地区烽火连天,有家归不得。作者在歌颂江南美好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中原故乡“不堪回首”的叹惋。江南水乡,风景如画,美女如云,实在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但浓浓的乡思与乡愁,却弥漫在字里行间,可见让词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故土。再看第三首: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构成的是一幅温馨旖旎的背景。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熄灭的,流苏帐是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虚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堪惆怅”就因为他们将再也不能欢聚在这有香灯、有流苏帐的红楼之内,而内心之中却满是离别的悲哀。“惆怅”传达出来的是若有所失,有所寻觅,内心无所依托的迷茫。“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之月。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出词人对离别前点滴时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一句写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辞别,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辞别,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辞别。“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金翠羽”,是琵琶弹拨部位上的装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写美人所抱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一句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婉转的莺歌燕啼。晏几道词中有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美人弹奏琵琶,声音如莺啼般婉转,都是多情的叮咛嘱咐,嘱咐什么?“劝我早归家”,你要早点归家,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在绿窗之下,有如花般的美人在等待着你,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去,若是晚了,即便你归去,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元曲中有:“辛辛苦苦等的他回来,凄凄凉凉一老人”。纵然回来了,却七老八十了,这人生还有什么滋味。王实甫《西厢记》中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花般美丽的容颜,会随着似水一般的流年而老去。都说的是青春不再的遗憾。

美的呈现是恒久的,也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如春梦一场。对于任何生命,它的第一目标就是开花,人类也不能例外,尘世间的男男女女,最认真的莫过于从对方身上欣赏到动人心魄的美。如果我把这个话题拓展一下,我可以这样去谈了,世间美女如云,虽然色色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因为她们美丽而可爱,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西厢记》中的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面,他们没有任何的交流,张生只是看到了崔莺莺的美丽,于是马上魂飞魄散,于是就从大门口直奔后花园,简化了客厅和书房的盘桓,用现在的一句话讲,就是直奔主题,零距离接触,所以,这种爱情停留在纯粹的审美层次上。我们不能遗忘美,不能错过美,更不能躲避美,只有开花的生命才是可爱的、灿烂的。那些只追求结果的生命,虽然得到了人生的某种安全,但却失去了人生的美丽和鲜艳。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的农民军被赶出长安,并被彻底的消灭。光启元年,885年三月,僖宗从四川还京。但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藩镇悍将相逼,重奔凤翔。韦庄是有浓厚的忠君思想的,他不顾年过半百的高龄,毅然渡江北上,决心到凤翔迎驾。但藩将们在前面相互攻伐,昏天黑地,道路被阻塞,他只得绕道返回建康。建康是六朝古都,现在却是烟笼古柳,雨侵荒草。他即景生情,写下了名作《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花苑,东晋时改建。从东晋开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显得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江雨霏霏江草齐”,词人没有去描述台城的景色,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江南的春雨,密集而细腻,真可谓是“飞花轻似梦,丝雨细如愁”。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如雾,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怅。

“六朝如梦鸟空啼”。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里寻欢作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的感觉,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刘禹锡曾有诗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盛的景象。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入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着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诗人凭吊金陵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犹如后之视今的感慨。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已萦绕在诗人心头。

昭宗景福二年(893年),韦庄再一次来到长安应试,再次落第。他不灰心,第二年又试,这次总算天遂人愿,他进士及第了。然而,这时的词人已是白发苍苍的五十九岁老人了,他得到一个校书郎的小官。虽然职位卑下,但总算是做了官。那是唐朝晚期,李氏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地方藩将们的势力越来越大。昭宗乾宁四年(897),四川藩将王建攻打东川,东川节度使向昭宗求救,昭宗派谏议大夫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韦庄为判官,同行入蜀诏令王建罢兵。王建哪里肯听昭宗的诏令?但他却对韦庄十分欣赏。三年后,即天复元年(901),韦庄应聘到王建幕中任掌书记。天佑四年(907)四月,改名朱全忠的朱温谋弑唐昭宗后,又废掉他亲手扶立的傀儡皇帝哀帝,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历时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宣布灭亡。

天复元年(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以后,他在王建的西蜀政权担任宰相达10年。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篡唐后建立梁政权,韦庄劝谏王建在西蜀称帝,与之对抗,并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看作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宰相的职位上不到三年便病卒于成都花林坊,终年七十五岁。在前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现在留存下来的词作,大部分是他后期的作品。

我们来看他的词作《谒金门》: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词人说他对这个女子的相思和怀念,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尽头的空念。不仅见不到,而且连传递消息都不可能。那么他所怀念的女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据杨湜《古今词话》中记载,韦庄有一个小妾,不仅资质艳丽,而且还兼善诗词,韦庄对她非常宠爱。前蜀皇帝王建知道后,假托要韦庄的这个小妾进宫教导宫女,被王建召入后宫中,再也没有放回。韦庄的这首词表达了对小妾的深切思念之情。有人说王建相当礼敬其手下有能力的大臣的,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可是这件事情既然历史有记载,就非常有可能,我想这决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件事情表面上看并不是夺取,而是叫她入宫负责教学,是有名义可以假托的,所以是有可能的。王建夺走韦庄的小妾后,韦庄思念不已,几乎抑郁成疾,作此词怀念。词写成后,人相传播,盛行一时,被后宫的小妾听到后,不甚伤感,于是绝食而亡。“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这个女子像天上的嫦娥,凡人是无缘相见的,书信也不能寄达。这两句应该是给上面记事的一个佐证。从韦庄词中叙写的口吻来看,杨湜的记载是颇有可能的,他的离别是不得已的离别,而且也是不能再来往的离别。“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这里面似乎有一种可以体会而很难言传的感情存在其间,“不忍把伊书迹”,“书迹”可能是那女子留下的以前的墨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则非常难讲,只能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满院落花寂寞无人,何况春光已去,人生苦短,离别何长。况且韦庄怀念的女子还是相逢无日的。总之,韦庄的这首词作是有所寄托的,不仅仅表达了对爱妾的思念,还隐隐透露出词人对王建的夺妻之恨,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于委婉含蓄中吐露心声而已。

他的《荷叶杯》也是一首怀念小妾的词作: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从词人当年的遭际与传世的华章来看,他确实曾经经历不少良辰美景,而晚年回想往事之际,对那年深夜花下的约定,还是那样的一往深情,意犹未尽,只缘当时有幸认识谢娘,给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牵挂,也平添了不少滋味。“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追念夜深花下携手相约的情景,他们相识在花下,时间是深夜。接着更具体更细腻的描述了“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他们在画帘低垂的水堂西侧,窃窃私语,暗约幽期。词人把过去的欢情,写得那样热烈,更显得今日心情的悲凉。词人曾经写过两首小令《女冠子》,我们不妨参照分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无人知。

如果在《荷叶杯》中词人怀念他们相识的时间还不很清晰的话,那么在他的《女冠子》中已经有“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把他们相识的时间交代得非常明确。写出确切时间,以示相思之苦,相怨之深。在《荷叶杯》中“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两位有情人夜深相依,面对如此良辰美景,默默携手,相期永好,一切尽在不言中。谁知好景不长,刚刚相识相期的一对恋人不得不就要分别了。“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已是莺声婉转,天已放明,只觉得晓月惨淡,光辉冰冷,别离时的情景如此凄凉。从今以后,我们将永远音讯相绝,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在《女冠子》中写到,“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写他们在分别之际,那女子满含眼泪,低头不语,又不忍离去,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欲说还休,难以启齿的神态。这两句用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荷叶杯》中写道:“如今倶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如今我们都流落他乡,想来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隐约透露词人对无常人生的无可奈何,以及沉重低回的情怀。相知相期相爱的人,竟然从此永诀,能不令人黯然销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不难得知,除了战乱,其间沧桑大概很少有人理会得了。相应的在《女冠子》中写到“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相见之理,只有在梦中相会了。

我们再看他另外一首《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这首词作的大意是说,昨夜夜半,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梦见了你。和你说了许久的话,发现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害羞又欢喜的样子,欲去却又依依不舍,此情此景,依稀可见。等到一觉醒来,方知那只是一场梦,不禁悲从中来。

韦庄的词作在表达感情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即便表达男女爱情也表现得非常坦诚直率,我们就看他的小令《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是一首爱情词,词作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描写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热情大胆地追求爱情的故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点明了时间是春天,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满面春风地漫步在香草花径中,微风吹来杏树枝头的落英,落花像雨一样飘洒在少女的头上。落花烂漫,少女怀春,一派春意盎然色彩绚丽的景象。“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是写少女所见,也是文中的又一主人公。这位少年公子也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刻,趁着大好时光,信步出来郊游的。他那风度翩翩的姿态,英俊潇洒的形象,使少女一见钟情。“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写少女的心理活动。她打算嫁给少年终身和他相伴。并决定即使是被薄情抛弃,也不以为羞。这首小令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深刻地反映了一种自甘奉献、矢志不移的真挚感情。从中传达出了一种为情而甘愿殉身、义无反顾的精神。我们知道,爱情是没有逻辑可言的,也永远无法计算投资和回报率的,付出跟回报之间有时没有必然关系。很多情况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死心塌地,思念、倾慕、爱恋等,都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没有办法被具象化的雕塑出来,但你可以感觉,感觉一个人喜欢你,或感觉出你自己靠近对方时心跳的声音。感情就是这样微妙,因为它无所谓绝对的错与对,只要是你自己的选择,并且在多少年后你仍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也就没有谁是谁非的问题了。爱情是人生无法割舍的一段际遇,它有可能美丽,也有可能不美丽,它让你魂牵梦萦,却又令你无法随心所欲,也许这样才有意义。这首小令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韦庄的词在追怀人世间最美好最动人的感情——爱情时,充满沧桑,充满忧患,低回而又激切,深沉而不做作,将忧患意识与爱情悲剧揉和一起,通过写爱情的美好,遇合的短暂,生离的无奈,追忆的缠绵,从而写尽人世的悲欢与无常,可以说达到了爱情词的极致。

同类推荐
  • 曹雪芹访谈录

    曹雪芹访谈录

    电视连续剧《手机》里,费墨有过论断:曹雪芹要是活过来,肯定拿大耳光抽所谓的红学家。台词很有趣,的确是,从某种角度看,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但作者构思得更妙,曹雪芹还魂了,不但抽不了红学家,还得被红学家们集体驱逐。书中有段很经典,“红学大师”对想出全本《红楼梦》的曹雪芹喊道:“在我们百多年的耕耘中,《红楼梦》已经成了文学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作品,还有哪部作品能形成一个所谓的学派?一部完整的《红楼梦》重要吗?一部完整的《红楼梦》会比现在的《红楼梦》伟大吗?残缺状态下是不是更加理想,对你还是对我们?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 那些年,我们犯过的文艺病

    那些年,我们犯过的文艺病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大学时光发生的事,用回忆的手法缅怀那段永不复返的旧时光。第二部分主要写社会上的经历感悟,现实而又尖锐的刻画出人间百态。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领略作者平凡而不平静的生活。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章内容丰富,极富阅读快感。引导读者阅览他全部记忆。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缤纷的花墙,泥土的芬芳,真情流露,温馨家园,感悟真情,读懂父亲的真诚,真情如歌,父爱如山,活着就是幸福等。
热门推荐
  • 重生冒险录

    重生冒险录

    杨宇在前世游戏中排名第六被称作奥赛德的大图书馆。“什么鬼,怎么又和我知道的不一样!我的称号是假的吗"杨宇抱头怒吼。
  • 景色诱人

    景色诱人

    命运将你带到我的身边,那么这辈子,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放开你。你若非我良人,上天又怎会让我与你相遇。-书名还没想好可能会改取名废已疯...。
  • 红警之暴君

    红警之暴君

    白鑫:没有人能够反朕,哪怕是灭霸也不行!!灭霸:????
  • 只带扫帚的我在异世界能干什么

    只带扫帚的我在异世界能干什么

    宅家太久玩的扫帚直立挑战竟然给玩穿越了,充满了魔法与冒险的魔法大陆,魔法师学徒与扫帚的奇幻旅程正式开始了
  • 大亨的女人

    大亨的女人

    一场家族斗争,她家破人亡,他将她父亲的产业纳入麾下。他春风得意,她流离失所。她被迫嫁给五十岁脑满肠肥的暴发户做续弦,婚礼上,她咽尽苦涩,强颜欢笑,他静执酒杯,冷眼旁观。寒冷的冬夜,她坚难产下他们的孩子,撒手西去,他正拥着他的新任未婚妻。她死了,却葬在别的男人身边。这个城市人人都知道,钟离岳恨伊千夏入骨,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常常会想起那张娇俏的容颜。有个声音在唤他,“钟哥哥……”他知道,她从没有离去,至少在他的心里。年轻的家庭教师,有着最最朴素的容颜,可是她的一举一动,却又隐隐熟悉,当她就要带着她的亲生儿子远走高飞时,他突然出现在机场,“伊千夏,你还要走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哥哥的女人

    做哥哥的女人

    留足悬念,同样精彩!在孤儿院里,她结识了三位哥哥,其中她跟大哥哥的感情最好——但只是、只能是兄妹之情而已!她不能爱他、绝对不能爱他——因为她是他们的妹妹、只能是妹妹啊!可心痛如绞、无法面对只好远避重洋外——但她对哥哥的感情——那是爱情,无法磨灭——哥哥,我可以爱你么?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斯迈尔斯对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容易识别的表现,就是其作品畅销全球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年轻人的人生教科书,甚至有人称其作品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 七柱传说

    七柱传说

    王涛是一名年轻的考古学家,在某个洞穴的意外探索中,发现了七根由水晶制成的水晶柱阵,而这水晶柱阵却将他传送到了一个充满魔法、危险的未知世界中。而王涛在这个魔幻的世界中游历、冒险时,发现原来这一切不单单只是一件意外,而是一场阴谋。
  • 蒺藜之刺

    蒺藜之刺

    这是一个少年与来自异世界的剑魂的故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安然地接受自己的人生。但是,在失去了所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之后,他选择拿起那一把剑,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 王妃驾到王爷请接招

    王妃驾到王爷请接招

    唐一,一个走善解人意活泼可爱路线的大家闺秀,因为一次失败的净化活动,她从此走上了性感妖艳这条不归路……有一天唐一被人抓走了,她突然间想起来了,绑走自己的人是自己之前最瞧不上的登徒子,唐一怎么可能会乖乖等救援呢……于是在凌锋赶来的时候就看见了这幅样子:唐一掐着腰,十分粗鲁的踩着一个人的胸膛……唐一看见凌锋,声音娇娇麻麻的勾引着凌锋:“王爷~快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