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7000000027

第27章 俗念书缘(3)

可是,我又喜爱写作,时常运笔涂鸦。而且,运作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写过了白昼暗夜,写过了春秋冬夏,但凡有点空隙,就作务这一码子事情,不觉已是十年时间。将写过的东西往起一拢,竟然有厚厚的一沓子。偶尔翻阅某些篇什,倒像是观赏自己的孩子,虽则丑陋,也无法割弃那一丝丝欣喜的爱心。有朋友撺掇:出本书,有文友协助给出书。于是,趁水漂流,一帆风顺,先出了《童话岁月》,又出了《豆蔻岁月》,接着《梦幻岁月》也出来了。

书往哪儿一摞,自己也有些惊喜:这是我写的?

若当初就从写书的愿望出发,每每提笔便向这个明确的目标挺进,不知能否写出这么些东西?我也怀疑。

有次参加一个饭局,席间调侃,一位尊兄挟起一片牛肉,突然说:我吃了一头牛。

满座愕然。瞅定此公,大惑难解。

尊兄莞尔一笑,释疑:我喜欢吃牛肉,吃了这几十年,还不及一头牛?

哈哟,原来是日积月累所致,一头牛也不算多。

于是,又想,倘若当初开口进食,牵一头牛供他享用,如何?说不定尊兄会吓得抱头鼠窜。

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要有个初衷,并非想得太高,躬身前行,毫不懈志,时日久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之写书,可否也是这么个道理?若是,那我继续操持。

1995年3月4日

中言心语:

那年3本,今年30本了。

我真继续操持了,而且操持得如鱼得水。

过去没有想到会出3本,现在没有想到会出30本书。

不必去想,就如吃饭、穿衣一样天天进行,行进就会有新的收成。

2009年11月15日

烧书

我曾经烧过书。

烧书是怎样一种心情?流沙河有首诗写得极为惟妙。那是他烧契诃夫小说的写照,书中有契诃夫的肖像,对着那像,诗人哭诉:

夹鼻眼镜山羊胡,

你在笑,我在哭。

瞧瞧,多么揪人心肝的场景!

我烧书却没有这种悲切的气氛。倘若书籍有血有肉,那么,正好打一个颠倒:我在笑,书在哭。

那时候,我刚8岁。识了些字,能阅读的书籍却是极有限的。忽一日,听奶奶说,队里开会,要反右倾,破保守,大跃进哩!我思谋着咱棚上那些书迟早是祸害,不如趁早烧了。

棚上是指我家屋子大梁上垫的一层木板子。木板上如楼房的二层,权做库房,放着诸多物什。其中占地盘最多的就是书,一律的古书,整整堆了两间房子那么多。

奶奶的命令下达后,烧书即告开始。若是一把火烧掉,又觉得可惜,便用那书烧火做饭。这是件麻烦事,必须有个人守在炉口看火才行。不像烧煤那么方便,只要生着,自己燃烧,待你擀好面条,锅也开了。烧书麻烦,却不费劲,于是成了我的专利。

我将那些书一页一页撕下来,塞进炉嘴,火轰一下着了。可是,未待我撕下第二页,那火苗已着败了。再塞进去,轰一下,又败了。如此这般,着着灭灭,烧来烧去,锅总是不开。我动脑子,想办法,由一次撕一页,变为撕两页、三页,这样烧,火苗连贯上了,锅开得快了。有时候,我想偷懒,嫌一次一次撕太麻烦,把半本子一下塞了进去。火苗也怪,硬是不着,只好又抽出来,几页几页撕开重塞。

烧书做饭的技巧,可能惟有我才能去申请专利。

现今回头看,这实在是件荒唐事。我家那些书,大多印刷精良,装祯极好,若放到今天,价值连城哩!即使撇开价值不讲,也无需我为买某些古籍书遍地查访了。然而,若要是站在文革时去看,奶奶却有先见之明了,倘其时那书还在,被查抄出来,定有横祸临头。这么评判,烧书当然是对了。不妨再往历史深处去看,把我们放到秦皇年代,倘若此君知晓我们的作为,何须再下令焚书?只需要在我家开个现场会,推广自觉烧书的经验即可,手法文明,目的可达,大可不必强令毁焚,落个千秋骂名。

看来,我之烧书实在太晚,有损于历史,有愧于秦皇。

1995年3月4日

中言心语:

这是一段辛酸的往事。

世事可能在惩罚我的荒唐之举,偏偏让烧书的人爱上读书,而且不断地买书。

我每买一次书都似乎是弥补过失。

可是,每买一次书就又增加一份愧疚。

2009年11月15日

背书

小时候,常常幼稚得令人发笑。

记得那是刚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爸爸拿出我的语文课本,说:

会背书吗?

我说,会。

爸爸指出一课,让我背,我却把书要过来,翻开去念。念完,自以为还可以,等待爸爸夸奖。

爸爸却说,那不是背书,那是朗读。背书是不看书的读书。我这才明白什么是背书。

背书,在私塾中是应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我上学时,已是共和国的第八个秋天了,新的教育已经启航,背书不再在学业中占主导地位。而且,教材也多做改革,渗透了先进的思想观点,主题鲜明的文章往往占据了语文课的主要篇目。有些诗词古文,篇幅容量却极有限。因而,到中学毕业,或说因文革辍学,我接触的文学精品不多,背会的更是少数。

曾经为我们没有经受私塾式的苦苦背诵而沾沾自喜,似乎那种咿咿呀呀的读书实在没有什么收益。现如今,却为自己没有多背了几本书深感懊悔。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精品,是一个人,尤其是喜欢文学的人所离不开的精神营养。换言之,一个人气质的好坏、成就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既有的学识。

我领悟了这一切时,已经晚了,记忆的黄金季节——青少年时代远去了。因而,只能吟出一句格言聊表感兴:

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一段时间,想突击弥补一下以往的缺失,找到些诗文名篇吟吟哦哦。年过三十,理解得确实快了,一篇文章,读上几遍,几乎就能背了。可是,数日不看,不读,再背时早已忘了。理解得快,遗忘得也快,莫非这也是年龄的馈赠?

因之,不少篇章在头脑中只能是东鳞西爪,零星碎片。

今晨我写一篇短文,忽然想引用刘邦的《大风歌》,吟出一看,虽似却不敢说绝然没错,只好又翻出原作订正修改。这样耗费时光是小,影响视野、境界为大。

为文至今,渐渐觉得写文章不是写技巧,而是写学识,写阅历,写用现代眼光观照下的学识和阅历重新组合成的艺术世界。而这一切,全靠自身博厚的知识。要用清浅铺垫出峰峦,绝难。

倘有来世,我会把背书作为豆蔻年华的一大主题。

可惜用这种观点去劝导年轻人,远不如让他们唱流行歌曲受欢迎!

1995年5月13日下午

借书

爱读书少不了要借书,听说谁得到了一本好书,少不了春心萌动,垂涎欲滴,总想借来一看。时常三番五次上门求书,一旦到手,那个高兴劲呀,用任何语言形容都难以恰到好处。

可是,若有人来借书,不想借,又不能不借,心里却少不了别别扭扭的。这种心情的种子,很早就撒在我的心田了。

上初中时,听到农民作家王杏元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很是羡慕。每每上街就要转到书店看看有无此书。有一天终于如愿了,捧着新书往回走,真如孙悟空行走一般,腾云驾雾的。我读书颇为爱惜,常常一本书读了数遍,拿出来还和新的一样。这本书亦然,读过了仍然完好无损。我小心翼翼珍藏进我的小书箱里。

这本书的秘密,只有大妹知道。大妹却把这秘密泄露了出去。她的班主任知道了,要看,我只好同意把书借给这位老师。谁知,此书再回到我手上时,面目全非,封皮和紧连封皮的前几页被撕掉了,里面也蓬头垢面。我实在伤心,捧着那本书流泪了。

自此,但凡有人借书,我即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给时免不了要唠叨些珍爱的话语。

又一年,欣闻梁衡的散文集《夏感与秋思》面世,当即邮购了一册。打开一看,装祯精良,雅致大方。展纸一读,如清泉潺潺,明眸悦耳,神情怡然。因而,置之案头,顺手抄起就可以品味。

是日回家,我的那把椅子上坐着一位朋友。朋友手中握着那本散文集连连夸好。而且,边夸边装进口袋,说,我先看两天。看来尘世上爱读书的人还真不少,比之我的书瘾来这位朋友更浓,更烈。

焉知,此书如同刘备借荆州,一直没有回到我的手中。

这借书的事真让人费心思。若不借给人,违了他的愿望,多不好!打个颠倒说,要是自己借书败北,是何滋味?可是,借出去,回不来,也不好受呀!

某日,闻知刘心武先生的借书法,顿时茅塞大开。一般书,他都买两册,一册自己读,一册准备借人。这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是此法,并不是全国粮票到处适用。若是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别说买两册,恐怕买一册也成问题,何况书价却不顾你囊中羞涩还在猛涨呢!

1995年5月14日上午

中言心语:

在世间一切私心中,惟有读书人对书的那点私心可爱。看到别人的好书就想借来一读,可别人向自己借书,即使借了也会有忍疼割爱的感觉。这真有些憨态可掬了。自己曾想超脱这种私心,超来超去,书是该借的都借了,可心疼的感觉却难以打扫出去。

2010年1月16日

品书

品书,是另一个层次上的读书,或说是细读,精读,都不那么贴切。

品书要有好心绪。忧伤了不行,悲愤了不行,兴奋和激动了也不行,惟有心情平静时最好。此时的心胸,如平湖秋月,轻风一掠,水波微皱。定睛瞅时,皱痕却已无迹可觅,早被一湖琼浆玉液融化了,吸收了,而且这融化吸收的过程已经品尝了个够。

好环境也离不了。最妙是春光秋月,天不冷不热,树是绿的,花儿开着,窗外偶有莺声燕语,却不闹不烦。这景致便随了人的心绪,平而不淡,雅而不浓,意趣非凡。若是热了,汗流夹背,难以入境;若是冷了,肌寒身颤,难以坐定。不过,即使窗外雪飞鹅毛,地裹银衾,而室内仍然温热如春,那也是一样的雅味,品书也能品出个兴头。

品书要选好书,或说选适当的书。品就是品,不是通读,更不是浏览,要细细咂摸,直到咂摸出内中的滋味,并让这味道回肠百匝,萦绕脉流。因而,品书和品茶有着相同的道理。品茶不是喝茶,不能大口吞咽。要小口入唇,稍微沾湿口舌即可,充分发挥舌尖的功能,把到口的茶水统统感润一遍。进而,再把感润到的滋味传导到周身。品书,也是这般,不能一目十行,要字斟句酌。所以,高山流水般的文章是不行的,情绪往往随飞瀑而下,一泻千里,来不及细览,早过了诗中江陵。《红楼梦》虽好,情节环环紧扣,若是第一次读到,故事牵着人走,脚步慢不了,眼光一晃而过,仅是观赏而已。要品评也只能回过头选择部分章节了。确实,有些文章不宜品,不是不好。如余秋雨先生近年的散文大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你能说不好么?可是那能品么?不论别人如何,我是没有这个能耐!因为,那是文中之酒!品茶容易,品酒难。一杯酒下肚,往往烈焰中烧,情如沸水,哪里还坐得住呢!所以,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最好是身在高楼,紧挨窗前,时而埋头伏案,时而推窗远眺,似乎把历史和现实尽收眼底,指指点点,重新安排了。那还能算品书?简直是在醉书了!

我以为品书首选古典诗文为佳,放下性子,仔细咂摸,百读不厌,才读得出个妙来。当然,现代散文名家的有些文章也可以品读,冰心、梁实秋、周作人、朱自清的都可以品。刻下,以负暄三话唱红的张中行先生的那些文章也可以品。

选好文章,恬淡心绪,仔细沉吟,实乃人生乐事。

1995年5月14日

中言心语:

这篇小文提醒我,书没有白读。至少在十余年前,我得了些读书之道。在世间的物质中,五谷杂粮养人,那是指肉体。若要是养精神、养气韵就惟有书籍了。读书的高境界是品书,品书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为了得味,实是人生的大享受。

2009年11月15日

取书

有句格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前面是劝人多读书,后面是让人莫轻心。取了一次书,对后面的话有了切身体会。

收到出版社的提货通知单,明白我的书发出来了,很是高兴。仔细一看,却有些纳闷,怎么姓名是齐忠处?

同事们凑来集体研讨,还好,众人是圣人,很快有了结论:齐忠处就是你乔忠延么?你不看,这齐字和乔字,处字和延字都有些像么?

我的名字出错,并非一次。那年报纸用稿,乔忠延成了乔忠廷。不过一读文章熟悉的人都说,肯定是你写的。那口气,那韵味,是你的,没错。那一回错也罢,名错了,还没有把我排除在家族之外。这一回,却大动干戈了,不仅去尾,而且削头,乔家的行列中没了我的位置了。

由此忽然想到,堂堂出版社怎么能出这样的漏子?

疑问出口,即有人接应:

这有何奇?出版社也食人间烟火,哪能固若金汤!还举了个文联的例子。说起文联,自然熟悉,全称该是文艺家联合会,最低也该是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然而,这么推测就大错特错了,在某市众人称文联是文盲联合会。此是何故?因为文联是个吃财政开支的机构,又没有什么难以承办的业务,所以,头儿们瞅住了这个好位置,把自产的傻妮憨小都举荐来了,文联就成了这么个颇具特色的部门。

听了此话,胸中的郁结顿时烟消云散,当务之急是设法取书。找到货场,向办事小姐说明情况,小姐说,不能取,名字和身份证不符。要取,必须由发货单位来电更正。匆忙又和出版社联系,有朋友帮忙,也算迅捷,很快更正了,电致货场:齐忠处即乔忠延。只是这一来可确实真假难分了,我难道就是齐忠处。闻讯壮了胆,又去货场,小姐说:货还没到。每次还往货单上盖一戳,填好时间,表示已查询过。连续十数次都放了空炮,再去时,小姐说到了,而且已到近十天了,要收60块钱的保管费。慌忙辩解:误期是你们的责任,你们没查清楚,我不是按时来取的吗?

该怎么说呢?小姐还算个直人,笑笑说,责任是我的,可你这名字是错的,你不给我留点后路,我就得掏这钱,那么,我不让你取,你还得跑腿,直到……嘿嘿,怎么办?考虑考虑。

这倒有些明人不做暗事的丈夫气概!只是秀才碰见兵,有理讲不清。因而思忖,与其见天跑货场,搅得心烦意乱,不如破点财,了却此事。况且,这钱又不是装进那小姐的私人腰包,而是公家的。人家超生游击队还支援铁道部哩,咱起码也应有那么个思想境界吗!

这么一想,心胸顿开。如数交钱,取了咱家的书回来,还讨得恁小姐个笑脸。

1995年3月4日

同类推荐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 相思树上合欢枝

    相思树上合欢枝

    本书对李商隐诗中的《十五泣春风》、《同是将军客》、《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留得枯荷听雨声》、《柳枝五首寄伤怀》等进行了赏析。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临都市之无敌娇妻

    凤临都市之无敌娇妻

    化人祸,断风水,测天灾。风水师?不是!判疾病,决生死,夺阳寿。阴阳师?不是!她是上神所赐朱雀血脉,一朝降临都市社会化身平凡少女邢佳佳,从此掌风云测天机,化解世间一切困厄,无所不能!谁敢欺她?天地报应皆来!谁敢爱她?就他!亲!你往里面挪挪,哥教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年少的欢喜

    青春年少的欢喜

    青春年少的人儿啊,她独立稳重,坚韧乐观,但偶尔也迷糊,在他眼里是无法形容的可爱。他桀骜不训,自信潇洒,在她面前经常像个不讲理的小孩。他们也许说不清什么是年少的喜欢,但对于他们喜爱的人,他们给予最纯粹的感情和最真挚的热情。“于晓桐,这道题我不会,教教我呗。”他满脸真诚,若能忽略那眼底的狡黠。她讲得很认真,而他余光里都是她,她住进了满眼笑意的男孩心里。“于晓桐,给你糖。苹果味的。”他记得她喜欢,每次去小卖部都会给她买。“于晓桐,下午放学来看我打篮球吧,我们班班赛。”“于晓桐,我好像生病了,难受。”“于晓桐,你这道题不会吗?别问他,问我呀,我会啊,我教你。”“于晓桐,有没有吃的,我好饿啊。”“于晓桐,打羽毛球了。”“于晓桐……”……那个总爱叫她名字的男生,那个叫许渝笙的、名字很温柔好听的男生,是她青春里绚丽的色彩,是她愿意付出所有去对他好的男孩。
  • 灵帝之灵位觉醒

    灵帝之灵位觉醒

    一个以灵力为尊的大陆,一段魔族与人族的孽缘,讲述了一个以复仇的目标的混血男孩儿的复仇之路。
  • 那些雨天

    那些雨天

    总是会在偶然间发现原来我喜欢的不是这我讨厌的不是是那那种似是即非的问题也那么紧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电影世界的原住民

    电影世界的原住民

    一个电影世界里面的原住民在得到了一个穿越者的帮助之后,他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将是他新的开始。
  • 紫蒙玄魂天

    紫蒙玄魂天

    所谓物极必反,阴阳双生。天地混沌初开之时,玄天之气诞生,而本源黑暗也随之衍生。以玄气为本的天玄界,天玄大陆从那一场毁天灭地的大灾难后,分裂成为七块大陆,至今为止已经平静了无数个轮回,然而无穷尽的轮回之下,邪恶即将复苏,黑暗重新降临,平静的局面终将被打破,大陆再次风起云涌!!!
  • 自我的实现

    自我的实现

    本书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介绍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思想,具体包括自我实现的超然理念、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自我实现的生活哲学、自我实现的目标方向等部分。
  • 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每年的生日我都会许下一个愿望:我希望我可以活到明年的生日。我是林书文,二十四岁,我活了十五年,死了九年,九年前,我就已经不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