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2400000008

第8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5)

辞年又称“辞岁”、“送岁”,始见于《荆楚岁时记》,说是“岁暮,家家具肴蔌,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请为送岁”。亲戚朋友间相互辞年,在除夕白天进行。北方风俗新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辞年,否则就是对岳家不恭敬。官员去人家辞年,必须身着官服,以示尊重。晚清官场有在除夕早晨敬谒上司的礼仪,称为“拜官年”。够级别的官员,还要进宫去向皇帝辞年。《红楼梦》五十三回,记贾府岁暮,“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垂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烛,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府暖阁下轿。”贾府是皇亲的身份,不但除夕要进宫辞年,大年初一还要进宫贺年。近代以来,亲友间辞年之俗渐淡,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不少机关单位,仍有除夕上午“团拜”的习惯,也是上下联络感情、增加凝聚力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则不见实行了。各单位多于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由领导走访各下属办公处,也算拜年。

家族之中辞年,后辈依次给长辈行礼,媳妇要向公婆献茶或时鲜果品。长辈给儿童发压岁钱,银元要以红纸包裹,铜钱则以红绳为串,有编成龙形的,俗称“钱龙”;清代使用银票,通常以白纸印刷,逢到新年,钱庄里也会专门以彩色笺纸书写一些小额银票,称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专供人家换取作为压岁钱。此后一门之中,兄弟叔伯,各房各支往来答拜,欢笑声直传出院外。各房门前,要贴上以红纸雕镂的彩符,称“红钱”。各人床前也要悬挂红钱,纱帐的中端,悬挂小松柏枝,染红的长生果、银杏为点缀,寓意长命;两端悬葱,以红纸缚住,可能是寓意聪颖。按各地都有祭床神的风俗,多在除夕举行,也有在元宵夜举行的。床神据说是保护小儿的神,俗呼“床公床婆”、“床公床母”,小儿在床头拜祭,能够夜夜安睡。苏州人认为床母嗜酒,以酒祀床母,以茶礼床公,叫做“男茶女酒”。此俗大约在唐代已经流行。

总之全家人彻夜不眠守岁,饮酒行令,围坐打牌,或打锣鼓,燃花炮。除夕这一夜,炮竹声连绵不断,杂以锣声、骰子声、数钱声,遂成千门万户的一派春声。

除夕守岁之说,早见于晋周处《风土记》,说是“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此后相沿不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除夕”记道:“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梦粱录》卷六谓“围炉团坐,酌酒唱歌”;《武林旧事》卷三谓“小儿女终夕博戏不寐”。宋吕原明《岁时杂记》:“岁暮,人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哄聚酣饮。”《帝京景物略》卷二:“聚坐食饮,曰守岁”。《燕京岁时记》:“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及亥子之际,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而以《帝京岁时纪胜》所述最详:“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亲宾幼辈来辞岁者留饮啜,答以宫制荷包,盛以金银锞饰。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名曰听谶语。炉内焚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岁。阖家吃荤素细馅水饺儿,内包金银小锞。食着者,主来年顺利。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待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守岁时的照明,有特制的巨烛,称“守岁烛”,足以燃一夜不灭;而烛焰生花,也被看作喜信。冬日严寒,深夜尤甚。守岁必须烤火取暖。取暖炉中所烧的大煤墼,以煤粉掺和黄泥预先做成,呈扁圆形,名为“欢喜团”,火势不大而持久,往往从除夕夜直烧到元宵节方止,称为“欢喜过年”。

不过欢喜团还有别解。吴人将讨喜可爱的小儿女,也称为欢喜团。而南京人则将以饴糖粘合的糯米饭团叫作欢喜团。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将糯米蒸熟后晒干,和以饴糖,搓成圆形,名欢喜团,是新年接待贺客的必备之物。据说刘备招亲到东吴时,沿街散发欢喜团,因此流传。袁崧生有《新年竹枝词》专咏欢喜团:“贺年客至肃衣冠,茗瀹清泉荐果盘。更捧一瓯如雪白,为言欢喜又团圞。”皖北则称之为“太平团”。《日下旧闻考·风俗》中记辽人风俗:“正月一日,以糯米炊饭,用白羊髓和丸如拳大,行宫寝帐内各散四十九丸。”不知与南京的欢喜团有没有渊源关系。

守岁时的各项事物,也多有吉利语相称。如年夜饭又称“合家欢”;年夜饭中,必有“安乐菜”,以风干茄丝与果蔬混炒,有如南京的十锦菜,动筷子定要先品尝它。《红楼梦》五十三回写贾府除夕聚餐,“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年夜饭菜肴多用冷盘,以便于饮酒,或八样、或十二样、或十六样,必取双数;而桌中置火锅,既有围桌取暖之利,又可以随意烫食菜肴,俗称暖锅。南京人守岁时,爱取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煮食,名为“洪福齐天”。苏州风俗,在压岁钱之外,又有压岁盘,盛放橘子、荔枝等水果,放在小儿枕畔,也称“压岁果子”。元旦清晨睡醒,就可以取食,以为吉利之兆。果子中一定要用橘子和荔枝,就是因为与吉、利二字同音。北方人则以较大的松柏枝,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称为“摇钱树”,其形式与今天时兴的圣诞树颇为相似。

守岁要通宵不眠,故又被人称为“熬年”。为了熬过长夜,家人间谈说旧情故事,品尝酒点瓜果,也进行各种娱乐游戏,如破谜猜物,打相思结,解九连环,拼七巧板,下棋斗牌,轻歌曼舞等。文人雅士赋诗论文,留下不少佳作。女性爱玩的“抓子儿”,可以训练手、眼的灵活与配合,当代仍在流行。唐代有人创“升官图”游戏,又称“百官铎”,将各种官职写在一张图上,掷骰子以定进退,直到入阁拜相,封侯称王。另有一种“状元筹”,性质类似于升官图,将科举名目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分别写在六枚牙骨签上,掷六只骰子赌赛,有一只见红点得秀才,六只皆红点得状元,以争得状元为胜,作为科举应考及第的征兆。这种游戏,自然为有读书子弟的人家所欢迎。

守岁游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当数握拳猜物,据说源于汉代的“藏钩之戏”。“钩”字亦作“彄”。《荆楚岁时记》说:“岁前,又为藏彄之戏。辛氏《三秦记》以为钩弋夫人所起。”

钩弋夫人出于《汉武故事》,据说汉武帝巡狩河间国,远远望见一脉清光从地上直射天上,有善于望气的人说,清光之下,必有贵人。汉武帝派人访求,见一女子独处空室之中,姿色殊绝,而两手握拳,不知道藏着什么东西,数百人轮流分擘,都不能让她的手指舒展。然而汉武帝亲自去试,她的手掌立刻就伸开了。汉武帝遂将她纳为妃子,号“拳夫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钩弋夫人。人们见她双手拳曲而有国色,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因此也模仿着握手为拳,后演变成藏物拳中,由另一人猜在哪一只手而分胜负的游戏,称为藏钩之戏。前人作藏彄诗,“不知藏在何人手,却向樽前斗弄拳”,就是此意。玩此游戏者多为妇女儿童,但文人学士对此亦颇有兴趣。李商隐曾咏“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阄”,司马光也有“藏阄新度腊,习舞竞裁衣”的诗句。

藏钩可以赌财物,下棋斗牌之类同样可以押注,新年期间,人们对于家族内的小额赌博,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参赌的人多也是为了赢个彩头,称为“发利市”。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官方新年居然开放“关扑”三天。关扑是当时的一种聚众赌博方式,庄家以各种物品引人相赌,赢则得实物,输则付钱财。这很像二十世纪末一度时兴的“实物抽奖”。关扑在平时是被禁止的,新年开禁,庄家沿里坊街巷歌唤诱人参赌,赌注都是价钱便宜而新年期间又用得着的东西,食物、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赔额也不高,也可以算是一种游乐。而开设在固定地点的关扑赌棚,赌注就较为贵重,如珠翠、头面、衣着、靴鞋、玩好之类;赌棚间还掺杂着舞场、歌馆等娱乐场所,供人休息。到了晚间,车马交驰,连妇女都可以进场观看,入店饮宴,成为一时风气,见者不以为怪。而金、元两代,甚至连偷窃也开禁,《帝京景物略》卷二记道:“金、元时,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真有点“百无禁忌”的味道了。

四、欢喜过年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衰。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王諲《除夜》)。除夕守夜的人们,熬到夜半子时,旧岁度尽,新年降临,一时间,中华大地,贺岁的鞭炮声震天动地,久久不息。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正是以市声引出元旦的繁胜景象:“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趋朝,贺元旦也。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浪,相为上下,良可听也。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绘果为茶,十锦火锅供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飥;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鹜风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婆果,狮柑凤橘,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肴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这里说到了新年伊始的三件大事,一是放鞭炮,二是拜年,三是节日饮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天亮后,各家各户照例要拜祖先,拜天地众神,拜家中长辈。开门之前,又要放一通鞭炮,称为“开门炮仗”。开门之后,要把门闩向地上掷三次,叫“跌千金”。出门之前要查看皇历,迎着喜神所在的方向走。类似的规矩,一言难尽,无非为了祈福而避凶。

正月初一相互拜年,也称贺年、贺岁、贺正、拜节等。岁首朝贺,古已有之;秦汉以来,遂成盛事。《后汉书》中记载有朝廷举行新年朝贺的仪式,称“元会”,天亮之前,宫内鸣钟,皇帝接受百官朝贺及献礼,皇帝也各有赏赐。然后由官俸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上殿山呼万岁,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皇帝接受饮食,仪式完成后,君臣一道宴饮作乐。历代宫廷皆有正旦朝贺的仪式,只有遇到大的自然灾害,造成民间饥荒,或者国家有军事行动,才会暂停元会。朝会时也会有些意义积极的活动。如晋代元会时,设白兽樽于殿上,樽盖上施白兽,内盛美酒。文武百官有能献直言的,可以打开樽盖饮酒。官员们在参加过朝廷元会和衙门公宴之后,仍然私相拜贺,以联络感情,结党营私。元熊梦祥《析津志》记道:“京官虽已聚会公所,仍以岁时应贺之礼,相尚往还迎送,以酒醴为先,若肴馔,俱以排办于案桌矣。如是者数日,车马纷纭于街衢。”

民间同样重视拜年之礼。按《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在放过驱邪祟的鞭炮之后,便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晚辈对长辈,要行跪拜大礼,平辈之间则作揖即可。不仅士大夫相互拜年,平民百姓也都穿上光鲜的衣服,往来拜节。然后到各处寺庙去礼拜游玩,尤其是妇女,难得有出门的机会,更是竟日不想归家。在家的人,则把酒聚宴,处处欢声笑语。

外出拜年的次序,是按戚友的亲疏,先近后远。明清时期形成的惯例,清晨家人向长辈拜年,然后由长辈率小辈到至亲密友家拜年。初一拜本家,特别是五服之内的兄弟叔伯;初二、三拜岳父母、姑父母、舅父母等至亲。甚至有终年不相往来的人,此时也往拜于门,以联络感情。一些闹了矛盾的人家,也可以利用拜年的机会,释前嫌而和好。满街都是拜年的行人车轿,“鲜衣炫路,飞轿生风。静巷幽坊,动成哄市”。拜年时到人家越早,表示对主人越恭敬;有人奔走一天,薄暮时分才到某人家,乃自谓“拜夜节”。初十日以外,则称为“拜小年”或“拜灯节”。“拜晚年”可以一直拜到正月十六。故而有俗语道“有心拜节,寒食未迟”,讥讽那些拜年过迟的人。

贺客进门,主人要以礼相接,并以茶水果点招待,甚至设宴留饮。南京风俗,以盐渍白芹芽,加上松子仁、胡桃仁、荸荠、红枣等冲茶,称为“茶泡”,同时奉上的还有欢喜团和果盒。果盒的摆法也有讲究,以红色的山楂糕在方盒里镂成双喜字或福、寿字,颇具匠心,再以其他果点填放在空档里。另一种特色点心是茶叶蛋,将鸡蛋煮熟剥壳,再加茶叶以文火久煮,茶汁深浸,蛋白柔韧耐咀嚼,美名“元宝蛋”,奉给客人称“进元宝”,客人自不能不吃。但每家都吃鸡蛋也受不了,风俗淳朴的高淳县,则将茶叶蛋包好作为赠礼,让贺客带走。

贺客有带儿童前往的,主人应给压岁钱,称为“答贺”;而贺客见到主人家的儿童,也应给压岁钱。此外,主人家参予接待服务的仆人,亦须赏给“恭喜包”,以红纸包铜钱八枚、十枚;钱铺里岁末特制一种小额红纸钞票,上面印着两个小儿相对作揖,旁写“恭喜恭喜”,即是专为此用的。时人有诗道:“入手莫嫌轻似叶,春风能买两眉梢。”习惯成自然,有的人家仆婢每逢新年,专等贺客发恭喜包,拿不到竟至以冷言冷语暗相讥讪,弄得贺客身边没有零钱时,竟不敢登其门而入。

因为人人都觉得该尽早到别人家拜年,遂发生一个矛盾,就是贺客到门,而主人也外出拜年去了,无从相见;而除非有特殊情况,贺客也不可能在一家久等。辈份或地位较高的人,便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派子孙代表自己到人家去拜年,自己则在家中等别人来拜年。也有的人家,主人外出拜年了,留下“门簿”和笔砚,让来拜年的人写下姓名,以便回拜。还有人家更省事,粘个红纸袋在门上,让贺客把拜帖或名片留在袋里,袋上写着“接福”或“代僮”。“接福”还好说,认为有人来拜年是一种福份;“代僮”即以此替代门僮,有人来拜年,不但主人闭门不出,连守门人还是个替代品。这样无迎无送,让贺客也索然无味,有人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干脆派个僮仆把名帖送过去,人称“飞帖”;答拜者也依此办理。如此“礼尚往来”,拜年已失去其原先的意义,完全成为一种形式,而市井间竟以所得投帖之多为荣耀。

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相当普遍。周密《癸辛杂识》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一位沈公子派仆人挨家送拜年帖,到吴四丈家,吴四丈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他把待送的拜年帖要来看,发现也都是自己的朋友,便故意用酒把沈家仆人灌了个半醉,然后悄悄拿自己的拜年帖换下了沈公子的拜年帖。这仆人迷迷糊糊,照样挨家去送,没想到已是代别人跑腿,自家主人的拜年帖竟没有送出去。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本书介绍了中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和学习中的各种礼仪,以及与人相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烽火岁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烽火岁月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的烽火岁月。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中华圣贤经典——信

    中华圣贤经典——信

    翻看此书,犹如聆听一位睿智而亲切的长者的谆谆教导。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金粟”。读书的人,或者说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能从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智慧。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最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最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最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它是一本让人如沐春风的经典导读读物也是一本让人心悦诚服的道德研修宝典更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人生答疑指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路漫漫,吾辈上下而求索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崇智求真,虽片刻而不能止成功的缔造、幸福的获取、精神的锤炼往往始于对智慧的探求改变,可以从这里开始……
热门推荐
  • 醉娱乐

    醉娱乐

    讲述了一个娱乐圈的故事,肮脏的幕后交易,无耻的幕后操作。且看主角如何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娱乐圈里醉生梦死。一部娱乐的奋斗史。一个娱乐天王的传奇。一段缠绵的爱情。交织成了这段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生三世,许谁桃花

    三生三世,许谁桃花

    一千万年前,凤凰玄凤与金龙苍华出世,被定为天命之身,旨在除魔卫道。一次巧合,玄凤却与蛟龙赤颜在清池相遇,一见钟情……妖族作乱,妖王暗中使计,将赤颜体内魔魂唤醒,赤颜成魔,作乱天地。玄凤与苍华领十万正道之士除魔,却因玄凤不忍杀赤颜,十万正道之士惨死于天夙河岸,成为天地不容的十万冥魂......
  • 无双神卫

    无双神卫

    入赘五年,所有人都以为能将我踩在脚下,而我,只等她一个微笑,便可以给她全世界。
  • 再上征途之天命勇士

    再上征途之天命勇士

    看动漫梦幻西游后所感想的新手之作,希望大家能够赏脸。
  • 摊牌了我是大佬

    摊牌了我是大佬

    摊牌了,我是大佬!额……好吧,开局从假装强者开始!
  • 贝多芬的爱给了谁

    贝多芬的爱给了谁

    令人苦不堪言的高三生活,除了课本、资料,还不乏纯真的爱恋,有彼此喜欢,就有暗恋.,一对欢喜冤家如何从“就那样”到喜欢......可结局又会是怎样呢,是喜还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豪门宠婚殷少甜妻超暖的

    豪门宠婚殷少甜妻超暖的

    他清冷俊逸,权势滔天,让无数女人魂牵梦绕的霸道总裁,却视其它女人为无物,但唯爱乔欣。三年前,乔欣因陷害离开,三年后,强势归来,华丽转身。不可一世的殷少,开始宠妻之路,视她如珍宝,只想把全世界给她。乔欣双手撑着下巴,意味深长的笑着:传闻,殷总要把全世界给我,不知何时兑现?殷逸飞一副早就看清老婆圈套的模样,极度腹黑道:现在!…………[last]:他眸光深邃:因为有你,此生不换!她目光如炬:因为有你,生死相依!
  • 神医扶苏

    神医扶苏

    扶苏为了赶出主任所需的报告,竟猝死在了公司,但她的灵魂却是被一本名叫《医妃再世》的书给吸了进去,再醒来之时,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联医学院的天才,而是一个根本没有一点灵力的黄毛小丫头。而且还被同门欺负,家中的姐妹也都欺她手无缚鸡之力,她扶苏可不是这么好欺负的,睚眦必报是她的原则,谁对她好,她便帮谁,若谁对她不好,她定加倍奉还!
  • 两种意思

    两种意思

    “诶诶,诚哥哥,你说再见是什么意思呢?”“再见有两种意思:相互告别或者......分离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