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8300000006

第6章 智慧的花朵,常常开放在痛苦思索的枝头上(2)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思是说我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只不过是熟练罢了。这是中国人和西方人明显区别的地方。中国人往往在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和技术,却往往难于落到字面上。中国人的智慧更多的是一种言传身教式的。而在西方哲学中,语言本身就是真理。一个不能被说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玄妙,都不能算是真理,因为我们的思维达不到它。在西方哲学家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把真理说得更清楚、更明白、更缜密,而不是抛弃语言本身。苏格拉底的“对话”,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我们如何去说的方法。这也是西方人为什么难以理解“中国哲学”精髓的原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

语言是手段,不是目的。当我们在探寻真理的时候,往往离不开语言的帮助,但是当我们得到或者接近真理的时候,也要适时地从语言中脱离出来,不要为语言所累。庄子讲过一个“得鱼忘筌”的故事: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地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这是在批评渔夫的粗心大意,然而庄子却反其道而用之,认为这才是真智慧的境界。庄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谓“知者不言”,并不是说那些智者都闭着嘴不说话,而是说他们其实已经“得意志言”;而“言者不知”,也并不是说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都是傻子,而是说他们仍然在语言中还没有抽身而出。既然如此,如何才能做到借助语言,而又不被语言所俘虏呢?庄子又举了大鹏鸟的例子来说明: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鲲化成鸟,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如愿飞起的时候,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九万里。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力量便不够。聪明的鹏鸟为了可以轻松一点地托起自己庞大的身躯,便高飞至九万里,这样,呼啸的狂风就在它的身下托着它,然后它便可以凭借风力飞行。一路上,鹏鸟遇到百般挫折,但它为了可以早点到达南海,不顾一切,飞了六月之久,方才停歇下来。

鲲鹏之大,到了一个难以描述的程度,应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了吧,然而庄子认为不是,因为无论鲲鹏再大,它仍因“有所待”而不够强大。也就是说,这只鸟即使再大,也要有所凭借。比如,它必须依赖海才能邀游,必须依赖空气才能扶摇直上。只要有“所待”,能与外物相区别,它就是可以经验的。尽管它很大,以至于我们只能以夸张的手法来言说它,但它仍然是可以言说的。比如,它毕竟生活在海中,没有海大,它生活在天空下,不能充塞整个宇宙,仍然会受到外物的牵制,不是真正的“逍遥游”。真正的“逍遥游”是完整圆满的,是不损不益、本来具足的,它“无待”“自在”,这也就是“道”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表达哲学的方式不是概念化的,而是隐喻式的。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形成了一个主“悟”的传统,而没有像西方那样形成一个主“智”的传统。中国哲学通常是用格言来表达的,内容在于形式之外,需要超越语言的领会。而西方哲学强调语言的承载性,甚至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

《论语·宪问》中曾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说有一天,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的为人。他说:“听说公叔文子不说话,不笑,不拿东西,是这样吗?”公明贾回答说:“这完全是传话人说错了。”“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意思是说,公叔文子是该说时才说,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的话;高兴时才笑,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的笑;该拿的才拿,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的取。孔子听了很为赞赏地连连问:“真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

公叔文子之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赞赏,在于他的言、笑、取,都合乎了“时中”原则。所谓“时中”,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去做合适的事情,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而是要恰好落在那里。同样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点不同,性质和效果也大相径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战国时期,韩国(都城在今新郑市)的国君韩昭侯非要修建一个高大的门楼。他的谋士屈宜臼奉劝他不要这么做,警告韩昭侯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么个高门,恐怕你等不到这个高楼修建完,你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

屈宜臼说,“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可惜的是,当年我们国强民富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楼,肯走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今天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韩国元气大伤,你在这个时候偏偏要修建高楼,就是大错特错了,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避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臼的劝告。而屈宜臼的预言也恰恰应验了,高楼还没有修好,韩昭侯就去世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非常深刻。正如屈宜臼说的那句话:“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整个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

如果说“道”是道家学派的核心词汇,那么,“仁”则是儒家学派的关键词语。和“道”一样,“仁”也是无法认识、无法规定、无法言说的。“道”无法规定,是因为它是超越经验之外的绝对,无法落入到彼此区别的“对待”里。而孔子的“仁”,则是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生活法则。它之所以无法规定,是因为它总是与“时间”“时机”粘连在一起,因而没有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正因为此,“仁”是《论语》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但孔子却从来没有对它下过定义。

孔子说,“仁”的最高境界就是“时中”和“中庸”。就是能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针对合适的人,不偏不倚地落在那里。因此,“仁”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更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的含义总是随具体的情境不断变化,而非有固定的内涵和僵死的外延。同样的行为,对子路来说是“仁”,对子贡来说可能就不是“仁”了。同样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是“仁”,在那个时候可能就不是“仁”了。比如,如果撒谎是不诚实的,那么,向敌人撒谎算不算诚实?如果是这样,诚实怎么会有一个完美的“定义”呢?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知“仁”难,行“仁”更难,正如走在刀刃上。正所谓“仁者,刃也。”因为你要不偏不倚地落在那里,绝不是看几本教科书,背几个教条就能解决的问题。孔子一辈子没有写下一个字,“述而不作”是他的原则。因为他知道,那些凝固在语言里的东西,很容易变成教条和概念,无法牵引着人们进入“时中”的中庸境界。最终,他和苏格拉底一样,选择了随时随地的对话,通过问答的方式启发他的学生去思考。甚至,这种对话也不是记载在纸面上的,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对话。

脚踩两船,有备无患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错基,不如待时。

--孟子

“破釜沉舟”的前提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是在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种两军对垒的困境下发生的,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运用脚踩两船的策略完全可以让我们有备无患。

管仲与鲍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很要好,决心在事业上互相合作。他们曾经一起做过生意,但他们更想合作治理齐国。

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召忽认为公子纠是长子,一定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牙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人就像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管仲说:“这样等于吊死在一棵树上。万一公子纠没继位,我们三人都完了。国中的百姓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本人。公子小白自幼丧母,人们必定可怜他。究竟谁继承王位很难说。不如有一个人侍奉公子小白,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样,不管哪一个当了齐王,我们当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顾,进退有路,左右逢源。”于是他们决定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

后来,管仲射杀小白,鲍叔牙叫小白装死。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从容地陪公子纠回国继位。不料公子小白已先回国当了国王,成了齐桓公,鲍叔牙成了功臣,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但鲍叔牙并没有忘记旧情,他在齐桓公面前说情。再加上管仲素有贤名,齐桓公不但没杀他,反而让他当了宰相,协助自己干出了一番事业。

管仲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考虑问题。如果当时管仲三人全辅佐公子纠,那么一旦公子小白掌权,他们三人就都没命了。在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绝不能将所有“赌注”押到一处。生活与政治其实一样,为了求生存,人生不能破釜沉舟,脚踩两船才能有备无患。

虽然“破釜沉舟”一词中体现的不顾一切、拼死一战的精神,已经连同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于项羽的心理崇拜联系在一起,成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但是,对于这个词我们必须冷静分析,切不可在现实生活中生搬硬套。

脚踩两船,用到情感中似乎不太明智,但用到生存上,不失为一大方略。凡事不可做绝,“留有余地”实际上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看问题也不能只看到眼前顺利的局面,看不到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一相情愿地去处理问题,而要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狐狸吃上天鹅肉

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范蠡

竞争需要谋略,逞匹夫之勇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对手不会是完人,再高的警惕性也会有麻痹的时候,只要你肯动脑筋,不言放弃,就有取胜的希望。

从前有一个狡猾的狐狸,想吃美丽的天鹅,可是天鹅飞得很高,狐狸只能望鹅兴叹,却毫无办法。但是终于有一天,狐狸如愿以偿吃到了天鹅肉。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群天鹅有组织地互相偎依在沙滩的草丛里,美美地睡觉。它们的哨兵忠实地站在岗哨位置上,一有异常情况便发出警报,如有鹰类进攻,它们便群起反抗,张开翅膀扑打,并用坚硬的喙去反击。

一只对天鹅群偷袭多次并失败的狐狸,总结了经验。它趁着夜色轻轻地、悄悄地向沉睡的天鹅群摸去。草发出了轻微的沙沙声,天鹅哨兵发现了异常,立即发出警报,一声长鸣后,群鹅立即惊醒,互相呼唤,做好准备。然而,狐狸就地扑倒,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出。天鹅群以为没有敌人,虚惊一场,便又各自睡觉去了。

狐狸明白了,它可以用这种办法麻痹天鹅。于是,它用自己的尾巴摇了摇,又把草打响了,天鹅哨兵又发出警报,天鹅群再次从沉睡中惊醒。狐狸还是一动不动。天鹅群又认为是虚惊一场,对天鹅哨兵的警报逐渐不以为然。第三次,当狐狸再次拨动草响时,尽管天鹅哨兵仍然发出警报,天鹅们却懒洋洋地不当一回事了。天鹅对警报已失去了信任。如此多次,当狐狸轻轻走向熟睡的天鹅时,虽然它走路的响声引起哨兵的警报,但天鹅们已经完全不理睬这警报了。于是狐狸迅速一口咬住一只半醒半睡的天鹅脖子,那只天鹅疼得怪叫起来,群鹅这才发现敌情是真的,惊慌逃去,留下了这只同伴给狐狸做了美餐。

狡猾的狐狸没有翅膀,不能在空中捕捉天鹅,但是它善于利用聪明的头脑来击溃天鹅的警戒。天鹅哨兵是尽忠职守的,每一次的敌情它都会及时警告,但是制造了虚假的景象来麻痹其他的天鹅,使它们对警报失去了信任。狐狸趁势一击,终于吃到美味的天鹅肉。狐狸的成功在于它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利用谋略麻痹对方。

兵不厌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智取,不能强攻,此时,有效的心理战术是最有效的途径。高手之间博弈,能力的差距往往只在毫厘之间,要想取胜,必须从心理上战胜对方。面对无懈可击的竞争对手,放弃意味着失败,要想让对手放松戒心,我们必须采取策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在其被假象迷惑得摸不着头脑而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利用自身的优势战胜对手,赢得竞争。

渔夫在自己的誓言中饿死了

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

--管子

誓言是一个督促人行动的约定,不要让它成为制约你行为的模具,更不要让它左右你的行动方向。挣脱誓言的锁链,灵活变通,可能带来一生的改变。

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其中不少障碍是自己设置的,誓言的桎梏让许多人充满烦恼却又无可奈何。想做好任何事都要有变通意识,切不可拘泥于某种方式或方法,对于善于变通的人而言,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变通是解决困难最好的方法。面对困境,不要消沉,不要焦虑,拓展一下思路,也许成功就在转身间。

一个渔夫生活在海边。他有个习惯,每次出海捕鱼之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

一天,当他去捕鱼的时候,便立下誓言:今天只捕带鱼。然而,一网下去后,捞上来的全是海虾。于是,这天他便空手而归。

晚上,当饥饿的渔夫躺在冰冷的床上时,他十分后悔:“我怎么能扔掉了海虾呢?海虾在市场上虽然价钱不高,但一网下来,卖掉的钱解决我的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于是,他又发誓明天只捕海虾。

第二天,渔夫又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鱼。没想到一网下去,捞上来的全是黄鱼。于是,他又把黄鱼都放回了大海。当他两手空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他又后悔了,决定明天只捕黄鱼。

第三天,他又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鱼。然而,这次他捞上来的全是沙丁鱼。于是,渔夫又一次空手而归。

后来,渔夫便在自己的誓言中饿死了。

渔夫是愚蠢的,更是悲哀的,他用自己的誓言把自己活活饿死,不懂得变通,必然走进思维的窄巷。虽然现实中不一定有像渔夫这样愚蠢的渔民,但是一定存在渔夫般愚蠢的誓言。不要把自己装进誓言的牢笼,每立一个誓言,都要切合实际,当其无法实现时,就要灵活变通,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被誓言所困的“渔夫”。

同类推荐
  • 快乐工作,自在生活

    快乐工作,自在生活

    本书运用积极的入世态度,指导人们快乐地工作,更好地立足于职场;用超然物外的出世心境,使人们浮躁的心灵归于宁静。既提供了职场的经营之道,也解决了生活中的诸多难题,为人们从容地驾驭工作和生活指明了道路。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

    为了使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得到继承与光大,本书精选了几十个古今中外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 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

    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

    你问我,梦想是什么?我说它很难被定义。有些人的渴望是,有很多钱;有些人的,是有大房子;有些人的,是变漂亮;也有些人的,是想拥有爱的人。那么你的呢,你的渴望是什么呢?作者是一枚平凡如你我的草根,他说他喜欢写字,想要一直写下去,所以有了这些故事。这些故事里有作者自己的梦想,也有身边人的梦想,这些梦想有的说出来难以启齿,也有的闪亮的熠熠生辉,可无论怎样,它们让没有梦想的人开始寻觅,让有梦想的人懂得坚持,让忘记梦想的人重新启程。
  • 创新思维修炼

    创新思维修炼

    苏格拉底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我们的思维方式亦需不断更新向着完美的目标前进当世界进入全球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时,创新思维必将成为人们的必备素质。本书部在时代的前沿,高瞻远瞩,进行了修炼创新思维方面的尝试性研究,以供每一位渴望成功,需要改变思维方式的人参考。
  • 改变30多岁女人一生的人生智慧书

    改变30多岁女人一生的人生智慧书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女人三十,在岁月中积淀智慧;女人三十,在快乐中分享智慧;女人三十,在婚姻中挥洒智慧;女人三十,在处事中硬的智慧等。
热门推荐
  • 永夜魔法师

    永夜魔法师

    我在家中坐着,没招谁也没惹谁,命运(zuoze)突然扼住了我的咽喉,唐凌如是说,我竟然,穿越到了,剑与魔法,死灵与巨龙的世界!这也太扯了把,(完全架空的世界,属于日常文,喜欢节奏轻松的可以看看)
  • 冥天刺神

    冥天刺神

    【2015全新视角玄幻力作】一个生活在暗影中的刺客少年,邪佛护身,献祭双目,以邪魔之名违逆武魂盛世,只为求得真正光明!且看我凌天诛尽天下不公,洗涤世间恶魂,颠武界乾坤,倒八荒六合!
  •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是作者对1978年到1987年任《光明日报》记者期间新闻业务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新中国历史由低谷到复兴的一个转折期,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有特殊的时代印痕,可资参考;二是,这九年作者以大报记者身份处于最基层的记者站,又是初出茅庐,深挖细采,绞尽脑汁,有一些特殊的收获。几篇作品得奖也在这一时期。这一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该书1990年出版后,曾先后再版、重印13次,影响较大。归纳出的一些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
  • 女扮男装我是小相爷

    女扮男装我是小相爷

    莫菲菲,一个不平凡的女生——最初过着平凡的生活,她知道自己爹的身份,但她从来没想过回“家”因为她的母亲说过,她爹不是好人……可有一天,她的爹的谋臣找到她,“威胁”她继承她爹的相位,她无奈,而且外加上自己对家的渴望,她答应了下来。但是却没有料到一切都是一场局!好友的背叛…… 莫府的毁灭…… 双魂的融合…… 战火的迭起……故事从这里展开——
  • 蝴蝶绘本

    蝴蝶绘本

    直至昨日秦凡还是一个普通的男性大学生,这一切却因为一本破旧的绘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自己变成了女人,家中还多了一个帅气却万年冷漠的绘本守护者,天天阴着脸揪着他奔赴各种怪异事件的事发地收回所谓的绘本拼图。这还不算什么!甚至连自己的兄弟也莫名其妙开始了对自己的追求!生活简直一团糟啊!
  • 至尊赖帝

    至尊赖帝

    悲催的吴赖被女神一掌扇死。是死亡?、还是穿越?、还是只是一种梦?。若是死亡,为何如此真实,若是穿越,为何那么多的故人。他苦苦的追寻事情的真相,当真实到来那一刻。是梦还是亲身经历?。为诸君展示一个不一样的玄幻。且看一代无赖如何玩起异界风云。
  • 他是我指间的阳光

    他是我指间的阳光

    别人谈恋爱要钱,她谈恋爱要命!这个蛇精病男人到底是从哪里跑出来的?
  • 青空之下风起时

    青空之下风起时

    如果说,5岁那年安小语遇见夏沐辰是一次重生,那么,19岁那年遇见沈涵晞就是一场升华。而这样的遇见,对于夏沐辰来说是一场救赎,而对沈涵晞来说却是一生的刻骨。音乐的梦想、友情的羁绊、利益的抉择。在这明朗青空下,三个女孩努力各自的人生。命运安排的相遇和分离,究竟暗藏怎样的因之花,又会开出怎样的终之果。如花般的年华里,风正起。
  • 停,你别笑特吓人

    停,你别笑特吓人

    错乱的时空,诸神的对决。在这诸神对决的年代,谁能重铸秩序,力压诸神。哦,不好意思哟,这不是这部小说的简介
  • 独步凌霄

    独步凌霄

    何谓正?何谓邪?罪恶还是正义已纠缠一身!拯救罢了!颠覆也罢了!一个少年,孤身一人踏上修魂之路,最终站在巅峰,看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