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7200000036

第36章 一只脚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1)

——由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

客观事物按其存在或运动的外在表现,可以分为相对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变动的状态。依这两类物质存在状态来思维,就有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之分。静态思维是一种习惯于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去观察、研究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模式。动态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不断改变思维程序和方向,以求得最佳思维成果的思维模式。我们说由“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就是在思维状态上,要由侧重于静态的研究分析转变为更注重动态的跟踪展望,摒弃定型化、固态化的思维,不再一味遵循固有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大胆预测、大胆创新,使思维更具变通性、择优性、前瞻性。

一、事物是流动的,思维是变化的

伟大的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曾这样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不存在任何静止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就算是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不论是自己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吕氏春秋·察今》里“循表夜涉”的故事:楚国和宋国作战,楚国人想要夜渡澭河偷袭宋国,于是先派人到河边测量河水的深浅,把河水较浅地方记下来,准备晚上从那里涉水过去。但到了晚上,河水突然暴涨,楚军没有注意情况的变化,夜间开始行动后依然按着原来标记的地段渡河,结果,淹死有一千多人,军队受到惊吓,声音就像房屋倒了一样大。

客观的讲,楚人战前到河边进行实地考察,选定并标记渡河地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充分的,问题是他们只是静态性的思考问题,不会运用动态性思维。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事物不是静止的,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先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那个河段是可以渡过的,可当河水上涨之后他们还按照原先的标记引导渡河,哪有不被河水冲走淹死的道理?这就告诉我们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必须用动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切忌静止、孤立的分析问题。如果不能适应已经发展和改变的局势而改换对策,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一天下午一个年轻人在高尔夫球场准备开球,这时过来一个年老的绅士,询问是否可以和他一起打几杆。

因为年轻人是独自一个,就爽快地答应了。

开球以后,老人打得一点也不赖,虽然球击得不很远,但却是扎扎实实地前进,几乎没有浪费时间。当他们来到第九洞前时,年轻人看到一棵枝繁叶盛的大树挡住了球路。年轻人反复观察测量,想找出避开大树的方法。

几分钟后,老人开了腔:“年轻人,知道吗?我在你那个年纪的时候,狠命一击,就把球从树顶上打了过去。”

被老人一激,年轻人玩命挥杆,向球击去。不幸,球直接飞进了树冠,然后掉下地面,又滚到了眼前。这时,老人又说道:“当然了,我在你那个年纪的时候,这棵树只有两米来高。”

老人给年轻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时已非彼时,此树亦非彼树,老人年轻时两米多高的树已长成参天大树了,再想从树顶将球击过已绝非可能了。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动态性思维来研究问题,世界上只有“变化”是永恒的。如果周围的环境变化了,而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肯定会碰壁。

变静态性思维为动态性思维,必须以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要根据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向、思维程序,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思维的目的。

有一篇叫“科利亚的木匣”的小学语文课文,记述了一个名叫科利亚的小男孩的故事:

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起,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科利亚五岁,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学着妈妈的样子,走了十步之后,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在离开村子之前,他希望可以保存好自己的那些小玩意儿。

四个年头过去了,战争结束了。九岁的科利亚随着妈妈又回到了村子里。他要挖他的小木匣。可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他怎么也挖不到他的小木匣。这是为什么呢?他想啊想,后来他终于明白:木匣是他四年前埋的,那时他还小,步子也小,而现在他已经是九岁了,步子比那时大了一倍,所以,他挖的地点应该是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而不是十步。结果,他果然如愿以偿地挖到了他的小木匣。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伙伴们,今天我不仅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向、思维程序,采取不同的做法。

思维的动态性源于事物生生不息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思维必须动态地反映,并依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换思维的具体形式。否则,思维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偏离实践,从而导致思维活动和实际工作的失败。例如,美国和越南之间经济往来就是一例,美国和越南因60年代的“越战”,两国之间关系冷淡,也没有建交。随着世界经济大潮的到来,两国领导人一改以往的思维方式,由敌对变为朋友。美国为越南提供外资、技术等,帮助其发展经济,实际上,这是以经济征服来完成当年武力没能征服的宿愿;越南因美国的经济、技术支援,迈开了改革的大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亦得到加强。如果说,两国领导人置世界潮流于不顾,或一方领导人固守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思维方式,美越两国就均不会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动态性思维有自己的模式和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不断地输入新的信息,并根据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形成新的思维目标、思维方向,确定新的方案、对策,然后输出经过改造了的信息,对事情、工作实施新的方案,再把实施新方案的情况、信息反馈回来,再进行分析、调整。简言之,动态性思维的模式为:收集新资料—制定新方案—实施—反馈—调整新方案。经过这些动态的步骤之后,思维的目标差就会缩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控制和改造更为有效。

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就是动态性思维模式在品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在这个循环中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这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由此可见“PDCA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是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分析,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形成新的思维目标、思维方向,确定新的方案、对策。

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世间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无论是事物还是人,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更要学会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人。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吴国的大将吕蒙,十几岁就从军打仗,由于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0多岁就升为中郎将。但他文化水平很低,常常闹出“张冠李戴”式的笑话。每逢给孙权上书,只能口述,让别人代笔。这样,有时难免词不达意,弄得孙权哭笑不得。所以,吴主孙权劝吕蒙抓紧时间读书,并用自己和别人的体会予以开导,批评他不应强调军务繁忙而不求进步。吕蒙接受了孙权的教诲,开始发愤读书,而且进步很快,后来,终于通古博今、满腹经纶,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吴国军事统帅周瑜病死之后,鲁肃为吴国都督。鲁肃最初瞧不起吕蒙,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防的地方,看望吕蒙,故意为难他,提出了许多战略上的问题。他原以为吕蒙一定是一问三不知。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有问必答,且对答如流,特别是如何对付蜀国大将关羽,吕蒙讲了五条应敌之策,讲得很有见地,令鲁肃大为折服。鲁肃发现吕蒙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大为惊喜,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原来认为你只有武略,是个粗莽武夫,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是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你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听了也幽默地回答说:“士别三日,即应刮目相看。”后来,人们便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表示别人已大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语词不多,却反映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都处在产生和消灭的过程中,静止不变、僵死不动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就一个人来说,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由稚气天真的童年到风华正茂的少年,再由血气方刚的青年到年富力强的中年,最后进到老态龙钟的晚年,直至生命的结束。

当然我们所说的变不只是指人的自然生命的运动,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变化,成语所说的“随遇而安”,就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改变自己做人的准则,行事的方式。

裴矩,是中国隋及唐初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至尚书左丞、右光禄大夫,归唐后官至殿中侍御史。这个人很聪明,在隋朝时,看隋炀帝是昏君,爱听奉承话,裴矩就千方百计地投其所好,深得宠信。当他归顺唐朝后,很快发现,唐太宗和隋炀帝不是一路人,唐太宗为了巩固帝位,善纳人言,裴矩看准了风向,摇身一变,成了常常“犯颜直谏”的诤臣,同样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后来司马光评论说:不是裴矩品质上有什么大的变化,而是君主变了。隋炀帝是昏君,昏君出佞臣;唐太宗是明君,明君出忠臣。司马光的“明君出忠臣”的评价显然有溢美之辞,但客观上也肯定了裴矩的变化,由于侍奉了不同的君主,裴矩为官品行判若两人,由一个投其所好,逢迎君王的佞臣,变成了一个“犯颜直谏”的诤臣。

人总是在变的,因此,不能用静止的老眼光看人。在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让你刮目相看的人。

一个年轻人一年多以前,曾去一家非常大的公司应聘某个职位,因为缺少工作的经验和沟通交流的技巧,所以整个人显得非常的青涩,无知,甚至于腼腆和不自信,整个一副不值钱的样子。一年多后的某天,他再去这家公司,面对同样的主试者,这个年轻人的变化让主试者震惊。年轻人清晰的谈吐,从容的态度,得体的礼仪行为,睿智的谈判技巧,让这位60后主试者不知所措。

主试者之所以不知所措,是因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了一年前的“那个年轻人”和现在的“这个年轻人”。他用同样的心理来面试一个内在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同一个人,结果只能不知道怎么样是好。在薪资问题上的谈判,主试者给定的内容被年轻人淡定、坚定,而又犀利的眼神加上适时的沉默、冷静的思考以及最后致命的分析击得支离破碎。

世界是发展的,人也是不断进步的,如果你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那只能说明你不合时宜,你跟不上世界的变化。

三、“舵手要见风使舵”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中有一句名言:“舵手要见风使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驾驶好自己的航船,就要随时掌握风向变化,顺势而为,而不是逆风扬帆。

管理中的风向问题,也是我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这个风向指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趋势。就企业来说,市场、产品、客户、竞争对手等都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如果一个企业领导对这种变化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那么他所领导的企业就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失去应有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直至最后被淘汰。

使命决定战略,企业使命是对企业“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的界定和定位,它规定了“企业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企业使命反映了企业的目的、特征和性质,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或是企业所肩负的最大责任。确定企业使命是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是企业分配资源的基础。企业在制定战略之前,必须先确定企业的使命。企业使命是相对稳定的,但使命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使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结合自己资源的状况和经营能力的情况,在一定的时期调整和确定自己的使命,从而从总体上引导企业改变发展方向、发展道路,使企业发生战略性的变化。

1984年万科公司成立,主营电器、仪器贸易,进口日本产品,如索尼、松下、JVC,同时兼营其他业务。旗下拥有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基本上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当时的万科,一度被称作是“万金油”。自1994年开始,万科致力于从多元化转型走专业化的道路。王石用一句话——“中国城市住宅开发商、上市蓝筹、受尊敬的企业”,就把万科是什么、行业地位、客户口碑说得一清二楚,把万科的使命明确了。于是,万科从做加法到着力做减法,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主营业务到2001年迅速削减至只剩房地产,且房地产开发的区域从15个城市强行压缩至5个城市。从一个万金油公司到专注于房地产的公司,万科完成了它的减法。相比之前的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资源分散,正是越来越清晰的企业使命,为万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企业使命的调整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阵痛,但一旦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找准了位置,定好了方向,那企业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会迎来新的辉煌。

同类推荐
  • 心境如何决定处境: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

    心境如何决定处境: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

    心境,是我们的心理环境,它决定我们的心情,决定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的人生;处境,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周边的环境。心境决定处境。人生遭遇不顺时,要想改变自身当下的处境,唯有改变自己的内心: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要懂得坚持;成功时,不要忘记经历的困苦;失败时,不要忘记还有未来……唯有拥有禅心人怀,持一份淡然、淡泊、淡定的心境,笑赏夏花冬雪,闲看云卷云舒,这样你才能过得更好。
  • 做人做事的心态

    做人做事的心态

    许多人如今都在感叹:现在要做成一件事真难!大千世界中芸芸众生为了生计而奔波不息。每个人在社会上能不能站得住,行得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会不会做人,懂不懂做事。为什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办起来历尽波折,有的人却能够顺风顺水?有的人做事无可挑剔,有的人则是漏洞百出?这就与做人做事的方法与态度有关,许多深谙人性、城府极深的人,凭着对人事的聪明练达和老于世故,以积极的方圆心态去做人做事,早已跻身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行列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做事不仅注重方法策略,还应有良好的心态。
  • 青少年最想问的66个人生不等式

    青少年最想问的66个人生不等式

    本书采用辩证的手法,阐述生活中常见的66个人生不等式,这些不等式浓缩了人生百味,内容涉及人生各个方面,包括做人、做事、生活、说话等。
  • 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全国每年有一千万考生参加高考。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每一个考生后面,都有无数亲人在密切地关注、焦急地期盼,这些“亲友智囊团”的人数远远超过参考的人数。多数家长从孩子上高一开始,关注高考;近年来,关注孩子高考的家长日趋“超前”,绝大部分考生、家长、老师对填报志愿存有各种各样的误区和盲点。全书力求从特色入手,给考生和家长实实在在的建议,对每一所高校介绍时,突出该校的办学特色、就业情况和报考要求。挑选有特色的高校进行介绍,让考生不为“综合性大学”而迷惑。
  •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舍得放弃是一种超脱,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快乐地活着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道坎也就过去了。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过分的固执坚持,是一种愚蠢,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何不退一步,放弃是非的争辩,给自己一个主动,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倾世弃妃

    重生之倾世弃妃

    (当重生流遇到系统流,来啊造作啊!) 前世,不顾父亲哥哥的劝阻,顾倾娇对慕容瑛倾注所有。但是,得到的却是……顾家的满门抄斩,青梅竹马的肖哥哥的万箭穿心,十年冷宫的煎熬,以及最后容不下自己的三尺白绫……
  • 我的道具箱大不一样

    我的道具箱大不一样

    开局送老婆和神奇道具箱,然而身份是农民;在升级世界里不刷经验,而是以传统NPC的角度开拓势力;从农民出发,直到掌控世界。
  • 重生之小学博士生

    重生之小学博士生

    他,本是一生物学博士,意外实验爆炸,使他重生回六年级,看着青少年科技大赛,他冷笑一声,脑子里闪过上辈子研究的课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查理九世之香巴拉世界的尽头

    查理九世之香巴拉世界的尽头

    传说,位于世界尽头的香巴拉,蕴藏着地球上最古老的力量,那力量蕴藏着冲破时间枷锁的魔咒,人类的一切恶疾都能被治愈,是超越生死的神之领域!为了解救一群身患不治之症的孩子,查理和DODO冒险队破解黄金地图的秘密,终于找到了香巴拉人口。然而这个理想中的奇妙世界却充满了难以预知的陷进——没有四季的森林、缥缈的仙乐、会动的树人、奇异的蜉蝣……更为恐怖的是,在无处不在的圣光照耀下,孩子们竟然成了一尊尊无法动弹的活雕像。不断在大家脑中闪现的绿巨人之梦究竟预兆着什么?香巴拉真的有神存在吗?
  •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无数成功销售精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电话销售功底对销售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电话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销售员对电话销售技能的合理运用与发挥。《电话销售细节全书》总结了众多优秀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对成千上万奋战在一线的电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销售问题进行了全面盘点。它巧妙地将电话销售理论、方法与情景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希望广大电话销售人员通过阅读《电话销售细节全书》,能够切实提高技能水平,迅速提升自己的业绩,用完美的结果去温暖人生。
  • 我的甜心校花

    我的甜心校花

    名副其实的校花莫小汐,为了帮一名女同学追回男朋友,陈析和辰锡傻傻分不清楚,可谁知。。。
  •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虽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但是这世上的渔翁往往是活的最长的那些人。
  • 抗战之我的长征

    抗战之我的长征

    当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战争年代,从国内战争到国共合作,属于一个现代人的长征。
  • 网游之亡灵天灾

    网游之亡灵天灾

    人家召唤骷髅,咱也召唤骷髅;人家召唤僵尸,咱还召唤骷髅;人家召唤骨龙,咱还召唤骷髅;人家召唤禁咒,咱会亡灵天灾,括弧:满地骷髅。大家去看看我的新书《末日守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