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7200000025

第25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

有的领导者感到现在是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办公设备现代化,查阅资料相当方便,很多知识并非一定要装进脑袋。网络时代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固然使资料查阅非常便捷,但从根本上讲,仍然代替不了新知识的学习。要运用某方面的新知识,至少应该知道哪里有这方面的知识,懂得怎样才能查到,否则就无从谈起。试想,如果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某些新技术、新理论方面的知识,研究和思考问题时怎么能运用自如呢?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节奏加快的新世纪,学习新知识的任务更重,我们的紧迫感应该更强,自觉性应该更高。

苹果公司创始人、CEO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即“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保持学习心态”是百度公司提拔干部的三个重要标准之一。“百度”总裁李彦宏就是一个非常热衷学习的人。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他从来没有离开网络超过24小时,每天早上起来的一件事情,就是上网看看业界新闻和产业动态,看看有什么新的知识和现象需要学习和研究。一直到今天,他的这种持续学习的激情都没有改变。李彦宏说:“学习和工作应该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工作中会不断遭遇新问题,而领导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又不知不觉中向前走了一步;于是又能接触到新事物和新要求,又需要学习新东西,因此,作为一个领导每天都要问问自己:今天,我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从中又学到了什么?有了哪些进步和提高?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一次开学典礼上要求学员要“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领导者,身份、位置越高,就越是需要刻意地去保持学习心态,因为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心理基础。我们在管理中要鼓励创新,提倡要勇于尝试,要试错,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一种学习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去不断试错,不可能放下架子去看别人是怎么干的,不可能坚持“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路线。

学习新的知识,摄取新的信息,存储新的观念,就是积累无形的资本,就是往自己的账户上存钱,就是往自己的大脑里“进货”。一名领导者,一定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要对自己较真,要打掉不利于学习的种种借口,断掉退路,真正培养起学习的自觉性。

四、喜欢新的尝试、追求新的创造

世界著名女中音冯·奥特是世界女中音“三甲”之一,2008年来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独唱音乐会,当时是女中音歌唱家最高级别的音乐会演出,而冯·奥特对于中国音乐爱好者则有相当的神秘感,除了她在《玫瑰骑士》和《费加罗婚礼》中的女扮男装的酷妆造型和她具有穿透力的歌声外,人们对她的了解确实比较少。

在接受记者采访,说到自己目前的状态时,冯·奥特说:“有一年我会用来表演歌剧,另一年可能就会将目标转到另一个方向,音乐会或者是独唱音乐会。艺术歌曲和歌剧我同样喜爱,不同的人会邀请我演不同的作品。而明年暂时也没有新的唱片计划,但是我一直在尝试新的挑战。”

喜欢新的尝试,接受新的挑战,追求新的创造,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功者的共有品质。截至目前,稻盛和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一生创办两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家。他成功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时时不断地追求创新。戴维在其所著的《下一世纪》一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京瓷及其创业者也就是稻盛和夫的故事,书中说:自创业以来,稻盛就以这样的气魄不断开发新产品,向新事业发起挑战。稻盛和夫自己也说:“回顾我走过的人生,凡是人们都‘走惯的路’,我从未涉足过。昨天走过的路,今天再走一趟,或者去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这与我的天性不合。我总是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一直走到今天。”“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得更好,总不断提升自己,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根源。”

他不光自己追求创新,而且还有意识地激发团队的创新。他说:“领导者时时都要有创意,并激发员工去想一些新点子。除非领导者时常带给大家新观念以及新的刺激,否则团队难以进步和发展。要是领导者安于现状,员工也会变得苟安,这样就会退步。假如你的领导是这种人,那么,对团队而言真是悲剧。”“作为公司的领导者,我要求每一个员工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胜过今天。这就是日文中的‘改善’(kaizen)。我必须以身作则,展现出创造力,并鼓励其他人跟随。而且我特别注意,一年365天,是不是能坚持每天都努力做到·是否天天都能如此?”稻盛和夫的强烈创新意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日无新,三日不安”。

创新追求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新加坡因为国家小,成长的欲望极强。这有些像我们常说的小公司的发展动力大,因为发展对它不仅是增长问题,还是生存问题。新加坡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5年被逐出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建国。当时李光耀在电视镜头前失声痛哭。当年的新加坡经济规模不及马来西亚百分之一,国土面积是马来西亚的四百多分之一。可45年后的2010年,连淡水这种最普通的资源都有赖于进口的新加坡,经济总量已增长189倍,并首次超过马来西亚,更早就从第三世界国家成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早在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曾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他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植花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正因为新加坡人有着强烈的创新发展的欲望,所以他们“能为无米之炊”,把上帝赐予的那一片阳光转变成发展花园城市的优势,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领时代潮流,积极创新求变,不断寻求突破,不断创造新的经济活力,这可以说是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不二法门。

五、乐于接受新事物,宽于对待新事物

学习、自我更新不仅仅是指一种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还包括了对新事物的接受,对新事业的探求。

大凡新生事物总会引来各种争议,有褒有贬,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恐怕它给我们带来危害,人类对新事物的态度——越愚蠢越恐惧。

历史上的多数发明创造一开始都不被接受。著名的例子是灯泡。1880年1月6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认为:1879年10月2日爱迪生所发明的电灯,决不是汽灯的对手——8个灯泡就得用一台发电机,而一台发电机是3000美元,谁用得起?该报还引述“权威专家”的意见:“电灯必将是昙花一现,要不了多久,电灯将和爱迪生一起销声匿迹。”

另一个典型是汽车。汽车的问世曾经备遭非议,不但当时的马车主怕汽车抢了生意而极力反对,而且美国政府也出面反对。1875年美国议会在讨论汽车时作了如下记录:

“唯利是图者制造的汽车,可以造成最严重的火灾和爆炸灾难,使马车失业,必将导致美国农业的毁灭!”

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哪个时代,最早提出新观念、发现新事物的,总是极少数人,而对于这极少数人的新观念和新发现,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赞同甚至是反对的。因为每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相对固定化的模式里,他们很难摆脱早已习惯了的思维框架,对于新事物新观念总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心理。

因为新事物我们都不了解,不知道它们对我们的危害,我们对它们一无所知,所以别人常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你的敌人,而是对未知生物的恐惧。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对它的认识都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抗虫棉刚刚问世的时候,大多数人甚至一些科研工作者对它都持怀疑的态度,不相信转基因技术竟能在防止棉铃虫上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而且当时在社会上也流传着一些言论,比如有一种传说,称盖了转基因棉花做的被子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吃转基因的棉子油会使男性不育等等。从90年代我国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使用转基因棉花做的被子,食用转基因的棉子油也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例有关转基因抗虫棉对人类造成上述危害的报道,相反,转基因棉花由于减少了农药用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而很快为广大农民兄弟所接受,现在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0%以上,而且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们之所以会有刚开始的恐慌,是因为大多数人对转基因的认识尚处于一知半解,不了解基因作用的分子机理,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多讲解,多宣传,让老百姓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转基因作物,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时空距离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而思想观念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遥想当年,中国人从拒绝、排斥铁路到包容、接受并使用铁路,曾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1876年建成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因为慈禧太后觉得火车的轰鸣声有碍风水,对祖宗不敬而被拆,到1909年建成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经过了33年时间,才有了中国铁路步履蹒跚的第一步。

不光是铁路,就连当年高速公路刚刚诞生时,也经历过不少争论。记得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开通之初,其高额的票价也曾一度受到公众质疑。但从其后发展看,公众逐渐接受并给予了高度肯定,现在再也没有人视高速公路为异物了,也没有人说高速公路太超前了。

人们从对新事物从排斥到逐步接受,历来有个过程,这也符合认识论的规律。现在社会上对“高铁”的质疑声不断,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高铁确实也还存在问题,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但我们强调的是任何新事物从诞生到适应到成熟,都有个过程,高铁也不例外,在它诞生之初一定有方方面面需要磨合。只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要随之变化,思想观念也要跟着调整。要不然若干年后,当我们美美地享受着高铁带来的快捷和舒适,感受着高铁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会发现自己当时是多么“愤青”。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旧事物总是不断地死亡,新事物总是不断地出现,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新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本质。历史的逻辑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事物,最终战胜那些表面上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灭亡的旧事物。因此要善于鉴别和发现新事物,热情鼓励和爱护新事物,精心培植和保护新事物。

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破旧立新的一生。他在一生的经历中,不仅同形形色色的旧事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战斗,而且积极地、满腔热情地支持革命的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大喊大叫,鸣锣开道。鲁迅对革命的新生事物是无限热爱的。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爱护和保卫新生事物。例如,法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因不能继续忍受资产阶级的压迫、欺诈,在主客观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被迫举行了六月武装起义,结果遭到失败。当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不埋怨、责备巴黎无产者,反而给以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大交锋,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并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决战已经开始了,从而使通过斗争取自我解放的无产阶级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因此,作为领导者不但要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而且还要以宽容的心态支持、保护新生事物。周恩来说: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及时有效地将党和政府的政策、立场和思路传达给群众,用不好,会影响群众公信力和凝聚力,影响社会和谐。

新媒体是新兴媒体、新生事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应对新媒体的时候,必须敢于面对、以诚相待,以宽广豁达、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新媒体。

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发言中指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各国执政党和政府加强领导力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应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

同类推荐
  • 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

    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

    本书是卡内基成功学经典之作,介绍了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技巧和艺术。
  • 读人

    读人

    本书从面容、形体及着装、行为、语言、朋友家人、兴趣爱好、置身环境等方面教会读者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透过一个外在的层层迷雾,进入到其内在,即他的气质和性格中去,进而得窥他行事的逻辑。
  •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本书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运用到了管理培训过程中去。内容包括:“国之大事商战谋略”、“存亡之道存乎一心”、“上兵伐谋战略为先”等共6个部分。
  • 努力过,不后悔

    努力过,不后悔

    本书包括:“只有努力,才会成功”、“胸有野心,就有前程”、“发挥优势,果断地行动”、“善用大脑,创造性地努力”四部分内容。
  • 一辈子只能这样吗?人生中的索取智慧

    一辈子只能这样吗?人生中的索取智慧

    阳光照耀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微风轻轻拂过每一株鲜花与小草,大海无私地承载着亿万的生命,百兽不辞劳苦地哺育后代,而很多人也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从儿童时代起,我们就被教育着要学会奉献,助人不要报酬,认为这样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奉献诚然是一种美德,但由于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导致不求回报的付出在某些情形下也会变了味道。
热门推荐
  • 禁忌末班车

    禁忌末班车

    陈宇能否解开传说中的秘密,能否救出梦中情人。
  • 葬仙之前世今生

    葬仙之前世今生

    我勒个去,陨石撞地球,正在赚钱的季晴穿越到了莫名时空,变成了神兽精卫转世的娃娃。不仅要女扮男装继承家业,还要找传说中的宝藏门,为了一路通关,还要不断破解各种悬疑事件,才能闯关成功。呜呼,这是何苦呢?
  • 超级神眼系统

    超级神眼系统

    我不过是个没了价值,被抛弃的炉鼎而已。若这样你们都不愿意放过我的话,我并不介意回来,将你们的骄傲粉碎!我只想普普通通地生活,可若是你们想要仗着钱势踩我的话。我并不介意,让你们后悔遇上我!“美女,我顶多算长得不丑吧,你这么对我不依不舍,死缠烂打的,何必呢?”
  • 魔血弑煞

    魔血弑煞

    一身纵有千百热血,该何去何从?剑芒滑过指尖,魂力奔放暴喝,魂力碎碾万物,一生为准?修道一生,为情所生,煞如干尸,深遂暗漠,魂灭意存,杀神再现,血煞九天,舞风涅槃,两眼泪视,情思顿悟,身存为谁?疏星残月,波光映漾,独人舞剑,情意之深,心道之坚,有谁堪比?
  • 误惹总裁,误入豪门

    误惹总裁,误入豪门

    误惹总裁,原本要打入对方内部,成为商业间谍,却不小心被总裁吃干抹净……误入豪门,被带入豪门,家族反对、媒体报道,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想看她的好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紫金神尊

    紫金神尊

    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现代的失败青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无上的传承。后来因被魔族的妖魔追杀,而被逼着离开了地球。踏上了修真星后,一步步艰难的,修得了无上大道的辉煌人生。
  • 十二分的爱情

    十二分的爱情

    “女人,本王说了,只能本王一个人爱你。”他严肃的看着自己怀里的小女人。“这关我什么事?而且,说了不要叫我女人女人的。”她不满的嘟了嘟嘴。“嗯?还有力气和本王顶嘴?看来昨晚还没有满足你。”说着,翻身将某女扑倒在沙发上,一室旖旎。他们的爱情,刻骨铭心,相爱却不能相守?十二分的爱情,爱得深陷得深,是有缘无分吗……
  • 有味儿:老舍笔下的人生百味

    有味儿:老舍笔下的人生百味

    本书选取了老舍关于茶酒饮食文化的散文几十篇,包括《吃莲花的》《新年醉话》《兔儿爷》《在乡下》等名篇。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带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幽默。一茶一饭,一蔬一果,一草一木……清新自然的文字,写出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性的美好与诗意。
  •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本书分为逸才毛泽东、神武毛泽东、智者毛泽东三部分,多角度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
  • 再见,那抹残霞

    再见,那抹残霞

    刘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大学,却不知,有一段奇妙的爱情在等着他。抱着自己的希望来到了临海,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望着这硕大的校园,刘陌的脸上浮现了一抹笑容,并自言自语道:“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走进了这个学校!”明天就是新生报道日了,要赶快回家准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