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8600000027

第27章 三让徐州(上)

陶谦退入城中,与众将商议对策。陶谦就说,“现在曹军势大难以抵挡,我应该自缚前往曹营,一命换取解救徐州一郡百姓安危。”陶谦话音未落,一人上前进言道,“太守此言差矣。大人久镇徐州,人民感恩。现在虽然曹操兵强马壮,却未能攻破我城。如果大人与百姓坚守不出,在下不才愿施小计,直教曹****无葬身之地!”众人听罢是倒吸一口凉气,急忙问道,“是何计策?”先说献计之人,正是糜竺字子仲。糜竺家世是当地富豪,以前往洛阳做买卖。有一次乘车回家的途中路遇一位美妇人搭车,糜竺就自己下车步行,让那位妇人坐在车上。后来那位妇人请糜竺也坐在车上同行,糜竺是正襟端坐、目不邪视。这样行了几里路那位妇人离去,并在临走的时候告诉糜竺,说她是南方火德星君。本来这次是奉上神差遣来烧糜竺家宅,没想到糜竺与路人素不相识也能以礼相待。所以才提示糜竺,赶快回家把家中财物搬出,她是晚上前来放火。说罢那位妇人是不见踪影。糜竺大吃一惊飞奔到家,搬出财物之后,果然夜晚厨房起火是烧尽房屋。糜竺从此是广舍家财、扶危济困,后来陶谦聘请糜竺为别驾从事。糜竺接着跟陶谦说,“我愿意亲自前往北海向孔融求助兵马救援,同时再派一人前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要是这两路军马一同赶到,曹操定会退兵。”陶谦同意糜竺的计策,立即写书两封,就问帐下何人敢去前往青州。有一位是应声愿往,大家一看这位正是陈登陈元龙。陶谦先派陈元龙往青州求救,再命糜竺赴北海。陶谦自己是率众坚守城池,以备攻击。

陶谦这个人是忠厚老实,在治理徐州期间也没有什么偏激。虽然陶谦在安排护送曹嵩的军士人选上有失误,但陶谦在地区治理方面还是比较有成效。所以虽然曹操气势汹汹、大军压境,但陶谦身边的诸多文官武将,都没有说就此叛逃。武将曹豹、谋臣糜竺都是与陶谦生死与共,这实际上也就说明曹操对待陶谦的战略有些极端。也就是曹操本来是比较占理,父亲被杀、为父报仇,这是无论到哪里都理直气壮的缘由。并且也是人性所在,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谁家没有父母呢?谁家的父亲被杀害,能善罢甘休呢?恐怕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子女,也会找对方算账。更何况曹操现在文臣武将云集、兵将充沛。而曹操这次来犯徐州,一是为父亲曹嵩报仇,二是趁机夺取徐州地盘。但曹操的战略思想是恐怖而不是仁慈。就曹嵩被害的事件来讲,陶谦肯定是难逃其咎,但徐州百姓没有过错。曹操不该说把心中的仇恨,发泄到诛杀百姓的身上。这种滥杀无辜的行径,可以令人胆战心惊,是恐惧的力量在威慑众人,但也因为过度惩罚、草菅人命而引发众怒。那就是不公正嘛!那就是你曹操借着报杀父之仇为名,在拿很多徐州黎民百姓的生命来泄恨。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吗?你曹操的父亲被无端杀害,你很愤怒、想报仇。你曹操知道父亲被杀的痛苦,但那些与杀害曹嵩无关的人们,他们何罪之有?他们难道就没有父母子女吗?圣人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发生、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那么曹操现在的做法,是不是就因为自己的父亲被害,自己到痛苦,所以要其他人也失去家人,来体会你曹操的苦痛吗?曹操找陶谦算账,可以说是应该,也是正当。并且陶谦也应该对曹嵩被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如果曹操要为父报仇,杀陶谦、得徐州。曹操可以率军进入徐州,但对百姓秋毫不犯。对阻挡的徐州守军讲明原委,而徐州守军在这种情况下还誓死报效陶谦。那曹操再对这些忠于陶谦的部队实施残酷打击,勉强算是说得过去。并且曹操满可以直接通知陶谦,要陶谦一命抵一命。这样的战略其实目标明确,并且陶谦也自知对曹嵩惨案有责。也许曹操可以兵不血刃,就擒获陶谦、拿下徐州。到那时即便一些陶谦身边的官员也是有是非之分,他们也知道关于曹嵩被害,陶谦是不是有过,而曹操现在兴兵是否正当。曹操为父报仇没有错,但滥杀无辜就说不过去。这就是兵书有云,君王不可怒而兴兵的原因所在。因为虽然曹操打徐州是既有情感因素,要为父报仇。也有利益考量,要吞并徐州、扩展地界。但曹操现在是情感因素在主导决策,而不是理性坐镇中央。那么曹操杀徐州百姓是一种过度惩罚的行为,就是因为徐州太守陶谦有错,所以连带徐州百姓跟着遭殃。但这样扩大惩罚范围,是没有合理的依据。陶谦再有罪,连坐的范围顶多就是三族或九族,没有说连带管辖地界的老百姓都给算里面的。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就因为曹操的愤怒与仇恨而被杀,曹操的行为就失去公正与道义。那曹操就必须要被阻止,而不能让曹操如此继续下去。所以曹操的过分残忍,不但没有使得徐州官员屈服,反而激起人们反抗到底的决心。仁政重要不重要,是要用事实来回答。曹操如果心怀慈悲、公正在心,就会在讨伐徐州的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阻力与反抗。仁政的现实意义是降低统治成本,削弱反叛力度、缩小反抗范围。残暴或许看似当时有效,人们也许因为惧怕而看似胆怯,但同时残暴也在激发更大规模的对立冲突与更长时间的敌对行动。现在曹操的行径已经引起陶谦团队的誓死抵抗。陶谦团队与曹操军团的正面武装对抗处以守势,但陶谦的谋臣糜竺建议陶谦坚守不出,然后向两位其他团队领袖请求救援。这就使得曹操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徐州,并且还将面对日后陶谦盟军的挑战。因此曹操这次兴兵讨伐徐州,恐怕只是发泄一下心中怨气,而难以有任何实际战果。

花开两朵是各表一枝。咱们再说这位北海太守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自幼就很聪慧,十岁那年孔融去拜见河南尹李膺,守门之人没让孔融进去。孔融就说是李大人的世交,这才进见。一见面李膺就问孔融,“你的祖上和我的祖上有什么交情呢?”孔融就说,“当年孔子曾经问礼老子,所以我和你是世交啊!”李膺就知道孔融非同寻常。过了一会儿,太中大夫陈炜来到。李膺就一指孔融跟陈炜说,“他小小年纪,是一位奇才。”陈炜就说,“小时聪明,大时未必怎样。”孔融接着说道,“照您这个说法,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炜听罢是哈哈大笑道,“这小子长大成人,必成大器。”孔融自此得名。后来孔融做到中郎将,累迁北海太守。孔融极为好客,经常说,“我的愿望就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孔融这北海六年是深得民心。这一日孔融正与客谈天说地,下人来报说是徐州糜竺求见。孔融请糜竺入内,并询问来意。糜竺就取出陶谦的书信交给孔融,并说道,“曹操现在围攻徐州急迫,望明公相救。”孔融说道,“我与太守交情深厚,并且又是子仲你亲自送信。哪有不去的道理?只是曹操与我没什么仇怨,不如先派人送书信向曹操讲和。如果曹操不听,然后再起兵。”糜竺就说,“那曹操依仗兵强马壮,肯定不会接受和解。”随后孔融是一方面聚集兵马整装待发,一方面派人送信给曹操。正在孔融等人商议徐州危机的时候,突然接报黄巾军余党管亥率领数万黄巾军杀到眼前。孔融听罢是大吃一惊,急忙点起本部兵马出城迎战。管亥出马说道,“我听说北海粮草充足,要借一万石方可退兵。不然就打破城池,是老幼不留。”孔融大声斥责道,“我乃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把粮米交予贼人的道理!”管亥大怒是拍马舞刀,直奔孔融而来。孔融这边大将宗宝挺枪出马。没过几个回合,宗宝就被管亥一刀砍于马下。孔融部队大乱,是逃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更是忧愁。转过天来,孔融登城遥望,一看贼军声势浩大,更是倍感无奈。正在这个时候只见城外一人是挺枪跃马杀入黄巾军阵中,之后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是直到城下大叫开门。孔融不认识这位,是没敢开门。这时黄巾军追兵赶到,那人回身击退众人。孔融这才急命打开城门。待这位进入城中是下马弃枪,来到城头拜见孔融。孔融问对方姓名,这位才介绍自己是太史慈字子义。因为家中老母蒙受孔融的恩惠与照顾。昨日太史慈从辽东回家省亲,得知黄巾军围困城池。太史慈老母就说屡受孔融大人深恩,要太史慈前来救助。所以太史慈这才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来报效孔融。孔融听罢是大喜过望。原来孔融虽然与太史慈素未平生,却知晓太史慈是一位当世英雄。因为太史慈出门在外,而家中老母就住在离城二十里之外。所以孔融经常派人送去一些财物,太史慈母亲是深感孔融的恩德,这才让太史慈前来相救。孔融立即重赏太史慈,赠与衣甲鞍马。太史慈就说,“愿借精兵一千,出城杀贼。”孔融就说,“将军虽然英勇过人,但现在黄巾军是气势正盛,还是不要轻易出战。”太史慈就说,“家母感谢大人厚德,特地派我前来报效。如果不能为大人解围,我是没脸回去见家中老母。所以我愿意与黄巾军决一死战。”孔融就说,“我听说刘备是一位当世英雄,要是能够请他来相助,是定会解围。只是没有人能担此重任。”太史慈急忙说道,“大人可以修书一封,我愿前往。”孔融大喜,立即修书交予太史慈。太史慈披挂上马,腰带弓羽、手持铁枪,饱餐战饭后,打开城门是一骑飞出。迎面黄巾军的几个将士都被太史慈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太史慈勇猛过人,突围而出。管亥知道有人出城,料到肯定是请救兵,就率领几百骑兵追赶,并将太史慈团团围住。太史慈放下手中抢,张弓搭箭、四面飞射。结果是箭不虚发,追兵纷纷落马,这才没有人敢继续追赶。

孔融自幼十分聪慧,前面讲到孔融十岁时候的小故事,就能够证明孔融天资聪颖。那十岁的小孩子去见河南尹李膺,守门之人肯定是要拦住。但孔融说自己与李大人是世交的时候,其实守门人估计是不知实情。而李大人恐怕也会感到好奇,李大人是想看看孔融到底说些什么。那个和李大人是世交的子弟,李大人基本上都见过。所以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自称是世交,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奇闻轶事。李大人能让孔融进到府中,首先是因为孔融当时年龄不大,所以不会有什么威胁。接下来就是孔融自己前来求见,说明孔融小小年纪是十分有胆识。那是敢作敢为,因此就要看看孔融的才智到底如何。所以李大人见到孔融的时候,就接着孔融的说法往下问,孔融不是说与李大人是世交吗?那现在见到李大人之后,就说一说是怎样一个世交吧?孔融的聪慧在这里体现出来。就是孔融是孔子的世孙,而李大人与老子李耳同姓,那李大人可能远祖与老子沾亲。孔子当年有过向老子问礼、求道的典故,所以孔家与李家可以说有很久远的交情。孔融的这个回答是超出常人的思维框架,但又在逻辑结构的推导范围之内。只不过人们通常认为的世交,不过是父一辈、子一辈。最多也就是祖父一代有交往,这也就三代交情而已。而孔融一找这个世代交往的关系,往上就是多少代。孔融虽然小小年纪,却有突破性思维。这个与李大人世交说到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可以说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惯例之外。却不失睿智童趣,怪不得李大人称孔融为奇才。而接下来李大人的朋友太中大夫陈炜来到之后,又对孔融提出一个更有难度的挑战。陈炜的说法就是虽然孔融现在十岁的年纪,与同龄人相比是十分聪慧。但日后孔融长大成人,却未必能在那个时候有什么作为。这当着孔融的面来说孔融日后不一定怎么样,其实可以说是逗一逗孔融。当然也是一番考验,看看孔融对此有何反应。而孔融不但聪慧过人,并且反应机敏。孔融当时就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就是陈炜不是说孔融日后不怎么样吗?而孔融现在年龄尚小,没办法证明多少年之后陈炜的判断正确与否。但陈炜现在已经是成年人,陈炜肯定经历过儿时阶段,所以孔融就拿陈炜的这句话来评估陈炜。孔融就说那陈炜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啦。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讲,陈炜现在看起来也混的不咋地。从这件看似小事,其实说明孔融日后是必成大器。

现在当糜竺来见身为北海太守的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表示要搭救徐州太守陶谦。但孔融是比较讲道理,就是陶谦与曹操之间可以说是私人恩怨。那个外人是比较难以直接介入,给他们评价是非。但孔融与陶谦交情深厚,并且也素知陶谦为人是一位忠厚长者。那陶谦有难,孔融肯定是要出手相救。孔融与曹操虽然不是朋友,但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因此孔融其实是不便直接介入他们之间的恩怨。但曹操那么没完没了,孔融要是不出手,陶谦估计坚持不了多久就要报销。所以孔融对曹操打陶谦的事情是不得不管,但一定要按照孔融的路数来。孔融是知书达理的仁人智者,所以孔融肯定会先礼后兵。孔融当时就向糜竺表示自己的观点,就是先给曹操写信劝和。届时曹操不听,那孔融再出兵不迟。实际上不用糜竺讲,孔融也知道自己给曹操写的劝和书信,估计是没什么用。那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已经开始滥杀无辜,那就是血灌瞳仁、杀红眼睛。现在不要说是孔融劝和,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所以孔融是两手准备,一方面修书给曹操,一方面积极准备兵马粮草。那么为什么要先礼后兵?为什么私人恩怨,不便直接介入?因为是非难明。调查需要成本,公道在乎实力。通常一件事情出来,外界所得到的信息是混乱不清,是非对错呈现为纠缠在一起的乱麻。有时一件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件当中的每个人都在讲说自家的道理,并且没有人去真正倾听。反而都是在挑他人的毛病,推卸自己的责任。问题在于那个是非没有分清楚,那么接下来的决断与奖惩就难以继续。正常情况当然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但在赏罚之前是有条件的,就是清晰的事实要摆在众人面前。否则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讲说不清。那根据混乱信息中的一面之词所执行的奖惩,将会遭致极大非议与众多质疑。通过前面的分析,似乎事情的关键已经显露出来。那就是调查清楚就好了嘛!查清楚不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了嘛!问题其实正是出在难以查明上面。要是能够很轻易,就明了是非曲直,那么世界真的是清净许多。我们通常了解到的信息是充满矛盾与冲突。从甲方看来有道理的事情,从乙方来讲也没有什么过错。每一方的说法都代表其背后的利益与立场,人类本性当中就包括避重就轻、真真假假。要是自己做得占理,那就事实就是。要是明知损人利己,那就谎话连篇。所以任何说辞都要有背后的证据支持,问题在于这个证据支持的查证过程是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够澄清事实真相。那几个人合伙说瞎话,你有什么办法。如果当场没有录音录像,你就算明知对方说谎,又能拿他们怎样?问题是人家可以联合串供,你没有办法证明清白。所以调查是相当有难度的事情,是非真伪通常难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回到前面曹操父亲曹嵩被害,陶谦对曹嵩的死到底有没有责任呢?当然是有责任。陶谦虽然没有指使张闿,也没有直接参与谋杀曹嵩。但陶谦的安排有误与用人不当的确造成曹嵩惨案。那么接下来陶谦受到应有的处罚了吗?陶谦除了自己良心责备之外,也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处理。那曹操的父亲被害,又有什么人对此负责吗?曹操兴兵攻打徐州,是不是在当时乱世当中一种寻求公正的方式呢?如果曹操没有这个军事力量,是不是父亲被杀,也无能为力呢?所以曹操发兵打陶谦,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当然曹操因此怪罪徐州百姓,实在是不应该。那么曹操与陶谦军事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曹操在父亲被害后开始寻求公正,而表面现象是曹操与陶谦之间的私人恩怨。老实讲,这种事情其他人一般是不愿意介入其中。因为事情的起因的确是在陶谦,而不在曹操。那曹操、陶谦两个人之间的仇恨,第一不关旁人什么事,第二曹操为父报仇、讨回公道,也是师出有名。但现在孔融为陶谦出头,其实于私是彼此相交甚厚,于公是不忍徐州百姓遭受牵连。因此孔融明明知道要介入人家的私人恩怨,就不能硬插一脚。孔融首先与曹操没有什么过节,其次错不在曹操。所以孔融对曹操是要先讲一讲道理,等曹操根本听不进去,孔融再通过武力使曹操退兵,也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曹操没有对徐州百姓滥杀无辜,而只是向陶谦问责,其实后面很多挑战都会避免。就算一些人跟陶谦私交不错,但也有是非观念。也知晓是因为陶谦导致人家曹操父亲被杀,现在曹操为父报仇、找陶谦算账,这可不为过。说不定那个时候就算陶谦四方求救,一些人也未必会出手相助。那么曹操就会比较顺利的擒获陶谦、拿下徐州。但曹操毕竟是有人之常情,曹操被强烈的复仇情绪所主导个人与团队组织的行为方向。这就使得曹操没有谨慎思考自己的决策与后果,结果自然就要自作自受。

孔融正准备发兵救助陶谦,没想到北海这边黄巾军余党造反,而孔融手下没有强势武将,结果被黄巾军围住城池。正在孔融郁闷之际,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位英雄是从天而降。那孔融被黄巾军围住城池,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人想帮忙,恐怕也没有单枪匹马杀入重围的。来的这位太史慈,果然是一位难得的猛将。那太史慈为什么要舍命救孔融呢?孔融是自幼聪慧,成年之后非常贤德。孔融听说太史慈是一位豪杰,且常年出门在外,而家中老母尚在。孔融就经常派人送去财物、予以照顾。孔融的这个做法,就是礼贤下士的表现。那个人才不是你想要他帮你,他就帮你的。越是人才,通常越有个性。而大部分人才都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而孔融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能够长期坚持。这种做法不仅感动太史慈的老母,并且在事后打动太史慈的心。太史慈这才心甘情愿,为孔融出生入死。太史慈是用一身武艺,来报答孔融照顾家母的恩情。所以那个团队领袖不一定是提刀上马如入无人之境,也不一定是才高八斗、智谋过人。但团队领袖一定要能够服众,能够包容各方人才,并且能够让英雄豪杰甘愿报效。团队领袖的作用是领导,文臣武将的作用是执行。谋臣是整体规划,武将是冲锋陷阵。所以团队领袖可以没有太深的谋略,可以没有高强的武艺,但一定要有一颗仁慈的心肠。要能够感化能人异士,要能够善待黎民百姓。像孔融现在虽然武力打不过黄巾军管亥,但前期的仁政与情感投入,就使得在此危急时刻,有人愿意甘冒生命危险挺身而出。那太史慈来报恩本身,是不是说明孔融已经被证明是一位合格的团队领袖了呢?残暴可以使人畏惧。董卓当年就暴虐成性、杀人成瘾,但最终董卓激起众怒,被王允用连环计铲除。世间有很多种不同的力量,达到目的的途径也不是只有一条。强势未必长久,柔弱未必无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各种力量,如何有节制的防止负面影响。了解之后,就是如何使用。要知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日常就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等事到临头、不得不做。那个日常积累的重要性在于,有很多事物不是此时想要,当场就能拿出来的。而日常行善的目的,也不是日后索取,而是不求回报。善与恶相对应,但善赋予更多创造,恶造成诸多毁灭。让善行成为习惯,因为行善的目的不是施舍,而是引路。把善行当做一种投入,在需要的时候主动索取,这其实是比较工于心计,因此行善的目的就不再单纯。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以不求回报之心,来做有益世人之事,也许更加接近善的本意。以投资回报之心,来做有益他人之事,虽然行为看似相同,但立意相差甚远。从起心动念就是为善不求回报,那结果才能感化众生。也许动机隐藏在行为背后,一时难以察觉。但后续行为必然逐步接近最初目标,所以终有一刻图穷匕见。

太史慈逃脱管亥的追兵后,是星夜兼程来到平原求见刘备。双方施礼过后,太史慈跟刘备讲说孔融在北海被围,特此来向刘备求救之事,并呈上书信。刘备看罢就问太史慈,“阁下是哪位啊?”太史慈答道,“在下太史慈。与孔融既不是骨肉至亲,也算不上乡党。只是意气相投,愿与之患难与共。现在黄巾军余党管亥作乱,北海被围是危在旦夕。听闻大人仁义素称,能救人危难。这才特地冒死突围,前来求救。”刘备一脸郑重的说道,“没想到北海孔融大人知道世间还有我刘备这个人可以依靠。”随后刘备与关羽、张飞点精兵三千,往北海进发。再说黄巾军管亥发现救助孔融的援军来到,就亲自领兵迎战。但一看刘备才带这么点人,是非常不以为然,从心里就没拿刘备当回事。那刘备与关羽、张飞、太史慈立马阵前,管亥是出阵挑战。太史慈刚想上前迎战,只见关羽拍马舞刀直奔管亥。两马相交,双方众位军士是摇旗呐喊。那管亥哪里是关羽的对手!几十个回合之间,但见关羽青龙偃月刀寒光一闪,就将管亥劈于马下。太史慈与张飞是双双出战,两把大枪那么一挥,是杀入敌阵。刘备趁势带兵掩杀。城头上孔融看到太史慈与关羽、张飞赶杀黄巾军,犹如虎入羊群一般纵横莫当。孔融也开城出兵,与刘备两下夹击。最后黄巾军大败,是降者无数、余党溃散。孔融迎接刘备等人入城,大设宴席庆贺。孔融又找来糜竺来见刘备,并讲说陶谦的部将张闿杀害曹嵩之事。糜竺就对刘备讲,“现在曹操纵兵在徐州烧杀抢掠,并围困徐州。我是冒死突围,特地来此求救。”刘备就说,“陶谦大人乃是仁人君子,不该受此无辜冤枉。”孔融接着说道,“明公是汉室宗亲。现在曹操残害百姓、倚强凌弱,干脆跟我一起去救援陶谦,怎么样?”刘备答道,“这样的事情当然不敢推辞。但怎奈我现在兵微将寡,实在是难以轻举妄动啊!”孔融就说,“在下想要救助陶谦,虽然其中有朋友情谊,但主要是为大义而去。难道明公就没有仗义之心吗?”刘备一看事已至此,便说,“既然如此,请大人先行一步。我这就去公孙瓒那里借三五千人马,是随后便来。”孔融一把拉住刘备的手说道,“说话可要算数啊!”刘备看了孔融一眼答道,“您拿我当什么人啦!圣人说过,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我刘备这次去借兵,无论借到兵还是借不到兵,都一定亲自前往。”孔融相信刘备的承诺,让糜竺先回徐州报信,孔融这边收拾一下便起程。这时候太史慈前来拜谢道,“我此次是奉母命前来相助,万幸大人这里安然无恙。现在扬州刺史刘繇与我同郡,又有书信召唤,我不敢不去。在下就此别过,大人后会有期。”孔融要用金帛相酬谢,太史慈不肯接受而先行回家。太史慈的母亲见到太史慈回来非常高兴,就问太史慈,“听说你已经报答北海孔融大人,我很欣慰。”随后就命太史慈赶快赴扬州去了。孔融这边起兵不表,且说刘备离开北海来见公孙瓒,说起要借兵搭救徐州的事情。公孙瓒就说,“曹操跟贤弟没有什么冤仇,何苦替他人出头与曹操为敌呢?”刘备答道,“我已经答应孔融大人,不敢失言。”公孙瓒叹了口气说道,“这样吧,我就借给贤弟马步军两千。”刘备接着说道,“把赵云赵子龙也借给我吧?”公孙瓒点头同意。刘备这才跟关羽、张飞率本部兵马三千为前锋,命赵云领兵两千跟随,大队人马直奔徐州而来。

孔融被黄巾军余党围困,派大将太史慈向刘备请求救助,刘备为什么要出兵搭救孔融?刘备与孔融应该说没有太深的交往,但都是相互慕名已久。孔融是当代名士,而刘备是汉室宗亲。现在孔融有难的时候,为什么不向其他诸侯求助呢?因为现在东汉皇室的威望已经衰落,中央朝廷被董卓余党李傕等人把持。所以如果孔融向李傕等人求助,显然是助长他们的气焰,并且也容易被看做是向董卓一派势力低头的征兆。而孔融作为北海太守又为天下名士,孔融已经不仅是一方诸侯,并且对行为的趋势方向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那孔融有气节在身,是不会向代表乱臣贼子的董卓余党屈服。因此孔融不肯向中央朝廷请求救兵,不愿接受李傕等人的救助。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恐怕即便孔融的求援请求送到朝廷,李傕等人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分兵发往北海来救助孔融。所以李傕很有可能是假借朝廷旨意,派遣其他诸侯前去支援。而如果各路诸侯不接受李傕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做法,不接受李傕朝廷所派出的命令,那还不如孔融自己找人帮忙的效果好。李傕的实力主要集中在京城,如果分兵出来长途跋涉救援北海孔融,就必定造成京城兵力空虚。而接下来后果就是几路诸侯大军兵临城下,诛灭李傕、逢迎天子。所以无论李傕是否愿意帮助孔融,从李傕的军事实力上来分析,李傕等人不具备发兵救助的能力与条件。另外就是李傕控制的朝廷不被地方诸侯所认同,因此李傕的调配也难以被接受。所以孔融通过向李傕的朝廷求助,再绕一圈由李傕代表朝廷发令让其他诸侯救孔融,还真不如孔融干脆自己找帮手,是省时省事。既然孔融现在有难,又无法向中央求助,那么孔融就只好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地方势力。但问题接踵而至的是,谁能够既帮助孔融,又对孔融的地盘不起歹心呢?中央势衰必然导致群雄逐鹿,地方诸侯是各自为战、割地称王。在谁都想吞并他人的时候,孔融是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确黄巾军余党管亥是兵临城下、围困北海。但是如果请来一位强势诸侯,结果打跑黄巾军之后,顺势把孔融的北海给收编了,那可怎么办?当前局势必须要找来一位重视道义,又没有趁火打劫的野心,才能化解北海之围。那么孔融思来想去,就把刘备给想起来了。刘备虽然实力还不是很大,但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一派势力,已经在前面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被发现。并且刘备手下大将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事情,可以说是震撼不少诸侯的心灵。刘备这个人重视道义,手下又有猛将辅佐,所以如果孔融向刘备求助,那么刘备为了维护汉室皇威是一定会前来平寇。并且刘备为人忠厚,所以刘备肯定不会借机拿下北海。如果刘备前来救助孔融,而徐州陶谦那里有难,孔融是正好借此机会再请刘备帮忙,共赴徐州讨伐曹操,为陶谦解围。可以说孔融向刘备求救,是一举两得。那么孔融找刘备看起来比较合理,可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孔融呢?刘备虽然说是汉室宗亲,但现在刘备的处境是大志未得施展,能够认可刘备实力的人不多。而孔融已经是当代名士,如今孔融陷于危难之际,却向这位没有太多势力、太大名头,还算不上一方诸侯的刘备求救,可以说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刘备实力与地位的一种认可。并且刘备如果应孔融之邀解围成功,那刘备作为一方势力的名声就此建立。并且最后刘备只救助孔融,而没有趁机夺取北海,便更加表明刘备恪守道义、值得信赖。所以刘备帮助孔融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刘备既可以博得名声与地位的肯定,又得到孔融这位名士日后报答。并且以刘备现在的实力,打败黄巾军余党管亥估计也不在话下。近在眼前看得见的名与日后不久能回馈的利,并且做起来对刘备来讲,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事,那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代表孔融前来向刘备求助的大将太史慈,这样一员猛将与孔融非亲非故,又没在孔融的手下效力。仅仅因为孔融善待百姓的日常治理与执政思想的感化,就愿意在危难之时与孔融患难与共,这就更加肯定救助孔融是顺天应人。因此刘备对于孔融的围城之困,一定是会鼎力相助。

抽象化与形象化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前者趋向简洁,后者趋向复杂。抽象化的最终结果是对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精华,形象化的终端是完整系统的出现。一个是概括性总结,一个是充满细节。这两者并不存在矛盾,只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当我们追本溯源,思考一切的起源,寻找第一因的时候,在探索的过程中将体会到天地之间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一切从道而来,归道而去。而当我们用一句话来描述“道”,就是有一天,天地不在道还在。“道”先于天地而生,“道”远于日月而存。“道”近似于抽象化逻辑结构推导的起点,但“道”却包含孕育万事万物。抽象化是文字、数字、线条与方向的世界,形象化是具体、鲜艳、生动的写照。抽象化是寻求概念的归一,形象化是发散细分的扩展。形象具体的事物,必然因为彼此之间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差别就是我们区分不同事物的根本所在。分类是因为存在差异,归类是因为呈现共性。了解事物之间的细微分别,才是格物致知的意义所在。越是具体越是接近众生,越近抽象越是接近天地。而揭示世间真相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充满艰辛与孤独,此时唯有心中梦想伴随我们走出未来。人生应该有所追求。做一个追逐梦想的人,你不会虚度此生。生命有限而需要珍惜,应该去创造未来,而不是抱怨人生。永远有多远,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感受。人类有限的生命,决定我们难以真正经历沧海桑田,但我们的心却可以体会永恒的静默与瞬间的悸动。这就好比,为什么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会感到孤单,而吃零食的时候怎么就没这种感觉呢?说明满足跟胃口的关系不大,跟嘴不停在吃非常密切。

同类推荐
  • 消失的世界和神秘的文明:庞培(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消失的世界和神秘的文明:庞培(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它曾是风景旖旎的度假胜地,那里豪宅林立,商贾云集;它曾历经数次火山爆发,却因优美的自然条件持久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庞培人居住此地;它经历了罗马人与萨莫诺人的争夺之战,最终被深深地烙上了罗马帝国的印记……它就是神秘的历史古城,庞培。然而,这一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在维苏威火山的咆哮中被封藏在了炽热的岩浆之下。如今,重见天日的庞培古城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但它那阡陌交错的古道,精美绝伦的壁画,宏伟壮观的广场遗迹……继续款款地向世人诉说着古老而传奇的秘密。
  • 武人经国

    武人经国

    政治上的波橘云诡,尔虞我诈。战场上的同袍情谊,浴血奋战。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儿女情长。北方大漠,拦不住武人的征服之心。南方秦淮,美人如画,也一样要有武人之血的衬托方显惊心动魄。
  • 历史群雄战三国

    历史群雄战三国

    热血特种兵李啸天为维护战友和救人牺牲,莫名来到异世界中国历史中的三国时期。却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所熟知的三国历史,水浒群雄成了黄巾主力,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打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将末世的大汉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还不够热闹,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第二好汉宇文成都相继奔出关来,诸侯联军如何抵挡?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及诸侯联军伐董之战后,太平天国的崛起又在大汉的病躯上撒了一把盐,数百年的辉煌帝国终于走向灭亡,诸侯割据加上各朝历史名将豪杰汇聚三国,这历史将走向何方?
  • 历史快餐.十九世纪:欧洲中心

    历史快餐.十九世纪:欧洲中心

    在19世纪,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东方世界彻底沉沦。东方最强大的大清帝国,竭力用自闭来阻挡西方,以证明自己仍然是世界的中心,但这种自我陶醉在一场战争中被彻底击碎,大清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没有一个民族甘于沉沦,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架势,东方世界的各民族开始了自强运动。热血和悲壮交相成这个时代的东方画卷。有成功的日本维新,也有失败的阿里。处于文明中心的欧洲在19世纪是最幸福的,科技进步加快、文化思想迸发,国力空前强盛。
  • 重生之西南风云

    重生之西南风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昭汗青。”李东行走在山间的马道上不停的感叹,突然两旁山道冲下一群蒙面大侠大喊“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载,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李东行愣了一下,随即指着带头蒙面人道:“小肥啊,今天晚上你就不用吃饭了,吃西北风吧。”带头蒙面人立即哭丧着脸,“少爷,不带这么玩的吧...................
热门推荐
  • 我的梦里有你,最爱的真知棒

    我的梦里有你,最爱的真知棒

    丫头,这算是写给你的一封礼物吧,我答应过你会写出来的,意外么?
  • 星空异客

    星空异客

    机修天才苏可莫名奇妙的被一所兵工学校录取,还未入学便已经卷入了一场军方高层之间互相倾轧的阴谋漩涡。在突如其来的谋杀中,苏可于险死之际,意外激发了自己的远古血脉,才发现水蓝之星上的人类不单没有认识宇宙,就连自身也未曾了解。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不公,苏可愤起反击,最后走上了一段奇异的星空之旅……(这是一个玄幻与科幻相结合的故事,故事里有都市里的霓虹和神话里的彩虹,故事里的人既有武侠的铁血丹心,也有缠绵纠结的爱情。如果你问我到底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只能说写一个大家都会喜欢的故事。)
  • 巫命之契

    巫命之契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运行时,谁也无法幸免。寻觅亡妻的警探布莱克,试图改变过往悲剧的驱魔人芬德斯,阴差阳错而永生的d先生,因为命运,交织在一起,也因命运,分崩离析。但他们命运的结局,却有些与众不同…………
  • 生活:迷失了方向

    生活:迷失了方向

    一次意外,改变了吴旭和顾小慧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 青蛙凶猛

    青蛙凶猛

    罗宾穿越成了一只青蛙,但他发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青蛙,而是青蛙王子。除了青蛙王子,还有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丑小鸭,三只小猪……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大乱炖的世界。
  • 遥远心事

    遥远心事

    一个女生纯纯暗恋,情绪随他改变。我就这样看着你,以一个什么都不算的身份,这样摸得着你,碰的着你,却无法表达。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最怕你知道,却装作不知道。一个被暗恋的男生,放荡不羁却有些不为人知的伤痛,我装作不知道,不想伤害你,却总是不经意的伤害你。一场青春,谁又能全身而退,淡淡的忧伤。
  • EXO浅时光

    EXO浅时光

    自己的身份迷影重重,在动人的外表下是鲜血淋漓的心,一次又一次撕心裂肺的哭喊,换来的仍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已经遍体鳞伤的她,他们能否挽回?
  • 快穿之夭夭灼其华

    快穿之夭夭灼其华

    九天梧桐林最受宠爱的小公主下凡了带着自家姐夫新研究出来的法器走了真的,她是测试法器去的,绝对不是因为无聊凤夭发誓,她真的只是看那些家伙可怜,然后帮了个小忙而已,绝对没有贪图他们身上那浓厚的气运再说了她都帮忙了,分点气运给她怎么了!最后小公主回了九天之后梧桐林就被人围了(微笑) 那位是刚把魔界一统的魔帝,魔界不用管的吗??? 那位是九龙山万年来最优秀的子弟,不是传闻这位钟于修炼,不近女色吗??? 那位是仙界最近声名大噪的新晋仙帝,据说他修的无情道??? 那位是西方的佛子怎么回事,知不知道色即是空? 躲在梧桐林里的小凤凰瑟瑟发抖,要不你们四个凑一桌打麻将?她就只有一个啊 等等,你们咋回事?还带合体的?犯规了! 这位上神,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你不是自己兵解入轮回了吗?
  • 首席的复仇情人

    首席的复仇情人

    他是她最美的梦,而这个最美的梦却毁在了姐姐的手里。为了报复姐姐,她不惜化身为恶魔,只为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为了复仇而来却沦陷在这段仇恨里而不可自拔,步步为营,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骗局却早已把她的结局注定其中。
  • EXO暗夜伤痕

    EXO暗夜伤痕

    暗夜,人流不息,杀戮不止。血与爱的战争,无法逃避。鲜血染红了床单,故事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