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37900000051

第51章 隔岸观火——应变术

在领导工作中,常常遇到处理不当而遭到批评的现象。是的,人要脸,树要皮,你毕竟是众人之领导,遭受了批评,你的脸往哪儿搁呢?为此,作为领导者有必要谋划一种新的应变策略,一方面要使自己不失尊严,另一方面又要让事物按照既有的轨道发展下去。

做领导应把握全局兼顾局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兵驭将,要做出大的战略决策,就必须在把握全局中运筹局部,从而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自古以来,能够纵观全局的人,大多能够放弃个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向刘备提出西占荆益两州,东联孙权,北抗曹操,南和诸夷的建议,就是从宏观上谋划而做出的正确战略决策,从而使走投无路的刘备重整旗鼓、“鼎足三分”,被后人传为美谈。今天,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更要善于从大处谋划,处处着眼全局,才能关照全局,正确决策,驾驭整个战争的变化发展。如果游离于全局之外而谋局部之事,难免要碰钉子的。谋之深,就是见微知著,迅速做出反应和对策。月昏而风,础润而雨。战争与其他事物相较,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切性。但它的发生也总是有征候可寻,端倪可察的。高级指挥员是战场上的运筹者,只有具备超常的洞察力,见微知著,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攻必取,战必胜。齐鲁长勺之战,曹刿从齐军旗靡辙乱,看到军心涣散、军旅不整而溃逃,敦促庄公做出追击的决策,以至大获全胜。

谋之深,亦即看得清,从现象把握本质,不为种种假相所迷惑。俗话说:“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领兵打仗,无明几知微之功,待情迹昭著才下决心,必定较少作为,难上“名将谱”之列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古今名将多远谋。作为军中高级指挥员,要想驾驭现代战争,演出一幕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闪耀着指挥艺术光辉的活剧,重视远谋这一素质之锻炼与养成,实在是非常重要。

修筑兖州景灵宫时,王旦作朝修使,内臣周怀政与他一起前往。凡有人趁他空闲时请求谒见,王旦必然要等到随从都到齐了,才穿戴整齐,出来在公堂上接见,事情一说完,就马上退堂。后来周怀政因犯过失而遭处罚,才知道王旦的深谋远虑。

唐代李佑,官做到右龙武统军,许多公卿都想要他的女儿做儿媳,都被李佑一一拒绝了。一天,李佑将所有幕僚都召集聚会,声称他将在宴会上选女婿,众人议论纷纷,猜测他必然是选一个名门贵戚的子弟。等到入宴却不见动静。酒喝到一半,李佑拉着最末尾座位上的一个军官,对他说:“我知道你还没有结婚,请允许我将小女的终身托付与你。”并即席举行了婚礼。

后来,有人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李佑说:“我每每看见那些缙绅之家,总是与名门望族结婚姻,其实他们的子弟长期沉溺于奢侈淫靡,大多没有善终。我凭借自己的军事谋略得到爵位,自己的女儿,何必非要去攀附高门而博取虚假的名望呢?”听的人都认为这是真知灼见。

司马光说:“媳妇一定要那些家境不如我的,女儿一定要嫁给家境胜过我的。媳妇的家境不如我家,就知道勤俭朴素;把女儿嫁到胜过我的人家,就知道畏惧严谨。”这些话在当时可谓名言。然而看看李佑如何选择女婿,司马温公的话就有些偏颇了。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观察一个人,不只要看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也要联系他过去的历史,才能对其有较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人们的所作所为,决定于其思想、品格及其所追求的目的,这也决定了他的发展方向。至于他发展的方向是吉是凶,主要决定于其人自己和客观的存在。明智的人对其所料之人,能联系其人的过去、现在以及客观存在把这三者结合分析,以预将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一应变之谋要巧用、善用,还需认真学习历代人如何用谋,只有了解历史,才能谋好现在,谋划未来。

要会设置台阶让人就坡下驴

在领导工作中,常常遇到劝解上司不当反而遭到其斥骂的现象。是的,人要脸,树要皮,上司必定是众人之领导,你劝词不当,他的脸往哪儿搁呢?为此,有必要计谋一种新的进谏策略,一方面使领导者不失尊严,另一方面又能让他顺势走下台阶,接受劝谏。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刘备失散,被曹兵困于一座山头上,曹操派大将张辽去劝降。张辽与关羽过去有交情,深知关羽耿直、傲慢的秉性,要说服这类英雄,只有给其准备好台阶,顺势下坡。

张辽单骑上山见到关羽,先叙旧情,当关羽声言以死相拼时,张辽断然警告关羽:“你若战死,将有三个罪过!”

关羽大吃一惊,急问有哪三个罪过?

张辽正言道:“你当初与刘备桃园结义,发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刚战败你就战死,将来刘备东山再起时,却得不到你的帮助,不是有负当年誓约吗?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罪过,刘备把家眷托付于你,你虽战死,然刘备家眷被俘,生死未卜,你又于心何忍?即使死,也死得遗憾,并未尽忠尽责,问心有愧。”

关羽听后,一时低下头来。

张辽接着说:“第三个罪过,你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图协助‘汉室’,却想死拼硬战逞匹夫之勇,你算不上一个忠义之士。”

关羽想到终生要匡复汉室,自己却出征未捷身先死,实在有负汉室的重望,心中寻思,大丈夫能屈能伸,何不寻求新的出路。

张辽抓住机会进言道:“现在四面都是曹公的兵,若不降则只有战死,而死又毫无用处,你何不暂时归顺曹公,待机再找寻刘备,匡复汉室,同时也保全了刘备家眷的性命,自己命贱但刘备家眷命重啊!”

经张辽这一分析,关羽心有所动,想到一时受降虽然有失面子,与大名鼎鼎的关云长英名不符,但一可保全刘备家眷性命,二不违背桃园之约,三可留有容身之处。思前想后,还是暂时受降曹公为上策。

张辽以叙旧为先导,抓住关羽心理,层层深入,反复论证,终使关羽受降,可谓说技不凡;相反,如果张辽以直言劝降,或者以武力、以死相逼,势必遭到关羽辱骂,一旦失手,则会以死相拼,最后闹个鱼死网破,实不划算。

设置台阶法的关键是台阶的设置要巧妙。要使参谋对象感觉到高低大小正合适,其潜台词最好不要说破。妈妈有意让孩子睡觉,漫不经心地抛个枕头到孩子的手边,孩子可能顺势枕在头下,呼呼入睡;如果郑重其事地给孩子枕上,明确地教导他,说这样会睡得更快一些等等大道理,说不定反倒把孩子的瞌睡赶跑了。这就是设台阶时的技巧问题。张辽有意给关羽受降设一个台阶,说了一大番话,无非是暗示关羽:并非你关羽不武勇,斗不过曹兵曹将;也不是你关羽怕死,忘记了忠义,屈服曹操。之所以要暂时受降,完全是为了刘备的利益,完全是为了兴汉室的长久之计,完全是因不得已而为之。而这武勇、忠义正是关羽所在乎的。为此,他确实敢与曹军拼死。张辽很会投其所好,在当时情况下,这个台阶很合适,使关羽感到心虽戚戚,可面子上还是说得过去。顺势而下,也不至于太掉价,故能接受。如果张辽明明白白地把台阶搬出来,把理说白,那效果可大不一样了。

所以,不管是劝解你的领导,还是劝解你的朋友,你都要顾全其脸面,为其设置一个恰当的台阶,让其就坡下驴,愉快地接受你的见解和主张。

自制力强才能成就大事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这是古代圣哲对身为领袖者所提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检验作为领导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受人胯下之辱而忍之,是这种自控能力的典型事例。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饭。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身。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从这个角度来讲,韩信是一个十分有自制能力的人。

作为领导者,要自制就得首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自身素质不高,忍耐力就不强,自制也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自制的过程中,也难免产生许多障碍。如何才能跨越这些障碍,增强自制能力,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和体验。

1.来自目标不正确的障碍。这是控制中的最大障碍,需要通过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当即提出调节措施,马上纠正,并且要越快越好。

2.来自确定标准不当的障碍。通过实验检验,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可能会出现标准偏高或偏低,或者只注重“量”而忽视“质”的,都要一经发现,立即纠正。

3.来自规章不合理的障碍。通过实践检验,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解决,既要体现严格要求的精神,又要切合实际,做到宽严适度,保证目标标准落实。

4.来自执行不坚决的障碍。对此,要经过调查研究,在摸清下属人员思想状态和考核实际情况之后,针对存在问题,既要坚持标准严肃执行法纪,又认真做思想教育工作,分别视情况予以处理,要把组织的纪律措施、经济措施和思想教育措施结合起来综合加以实施,以纠正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思想消极、工作拖拉等不良的状况,在处理时领导绝不能手软。

5.来自领导者自身素质方面的障碍。如有的领导缺乏魄力,不能随机果断地处理问题。有的领导有私心杂念,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偏见;有的领导有官僚主义,不能经常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这是控制过程产生种种障碍的根源所在。因此,需要在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方面下功夫。

谨防对手的激将之法

人们都只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却不知海不阔天不高之说。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环境往往就不允许你跃,不允许你飞,所以你要学会应变——退一步,则海阔天空。这方面的事例可真不少,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下面这个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激将法企图引诱魏将司马懿从坚守的城池中出来应战,而司马懿却凭耐性抑制自己,锲而不舍,使足智多谋的孔明败北,而司马懿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

众所周知,孔明的谋略是超凡出众的,他的激将法可说是运用得得心应手。他在赤壁之战中就巧激周瑜,最终达到了动员吴主抗曹的目的。平定汉中时,孔明也曾两激黄忠,促使这位老将愈战愈勇,连胜敌军。孔明六次出祁山,就是为了与吴军联合抗曹,当时孔明急于在西线打开缺口,与吴军形成东西对垒之势。而这时曹军则采用东攻西守的策略,作为曹军西线战场的主将司马懿,却奉行坚守不出的战略。为了迫使魏军出战,诸葛亮决定再次采用激将法,以图激司马懿出战。

孔明对司马懿的激将法是这样的,先是多次令人到曹军阵前辱骂,但魏兵却采取“骂不还武”办法,怎么也不出兵。孔明在急于求战中想得一计:“乃取巾帼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塞。”司马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有书信一封,信中写道:“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斯赴约。”司马懿看完信后,心中虽然大怒,却佯装笑脸说:“孔明视我妇人耶!”随即收下礼物,并亲自重待来使,他毫不问及蜀军营中的军旅之事,却装出一副关心人的样子,向来者打听:“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当他听到来使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时,便对诸将道:“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从而更据守不出,蜀魏双方在渭水一带相持了百余日。结果,诸葛亮“星陨五丈原”。蜀军不得不撤回汉中,又一次使司马懿防御成功。

在这次战争中,处于进攻地位的蜀军,利于速战;处于防御地位的魏军,利于持久坚守,从而寻找战机,反败为胜。在双方进行的对抗中,贯穿着双方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思想和个人的意志、毅力的较量。司马懿当他受到蜀军的辱骂和孔明的激将法时,没有大动肝火,反而显得十分冷静,没有因此忘却自己战略战术的目标,以持久坚守制胜。

同类推荐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爱·幸福》《行动·沟通》《超越·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 孟子、庄子、老子

    孟子、庄子、老子

    本书收录了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孟子》、《庄子》和《老子》三部。其中,《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庄子》则是庄子学派关于伦理、哲学、政治、人生、学术的论文汇编;《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楚国思想家老聃的杰作,其“无为而治”是思想最为著名。
  •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热门推荐
  • 诛天之咒

    诛天之咒

    提笔泼墨,心染凄凄;落笔指尖,牵思千年。梦回千古,我思悠悠;挥剑长吟,红尘一笑。命运之线,落剑而断;双子之星,紫衣白画。断剑重铸,甘为剑魂;落泪皇冠,无血无肉。上天入地,升仙入魔;一颗红心,两双羽翼。阿尔法大陆,少年咒命的注定,走上抗争、奈何遇上前世的灵魂,连个灵魂同在,灭世的预言上演、一个隐藏的国度,何去何从、、最后的幻城,上演鬼吹灯,青云志上天
  • 邪鲧卓玛

    邪鲧卓玛

    一个村庄的改变牵动着一个女人的命运,而一个女人的改变代表着这个村庄的变迁。
  • 我在人间凑数这些年

    我在人间凑数这些年

    成年人的世界,谁不是哭着重逢,笑着别离?谁又说得清,前一刻还笑着再见的某个人,会不会一别便是终生。看着通讯录里的好友和群聊,从活跃,到冷清,再到一片灰色,再翻开竟已不知姓名。有时候想找个人,告诉她活着挺难,翻遍了好友却发现不知找谁。曾与我同道一程的你们,如今都过得如何?我这不怎么精彩的半生,又该说于谁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老兵,看惯了生离死别,感叹着人生本该如此,却已忘记了自己也不过二十出头。有时候真想告诉你:你不曾见过的那些时光,我过得并不怎样。开口却被冷冽寒风隔断了虚妄,只道是:秋晚天凉
  • 暴蛇的吻痕

    暴蛇的吻痕

    考古就考古,可是偏偏考出了一条大蛇来,而且那条大蛇专盯她,专门留下她。天啊,她可不可以不要?她这一辈子没吃过蛇,没欺负过蛇,没玩弄过蛇,当然上辈子的事她不知道,但她可以发誓,她绝对绝对没有对蛇不敬,对蛇不好。“蛇王大人,你就放了我吧?”她可怜兮兮,眼泪汪汪的哀求道。那墨蛇却高傲的摇了摇头,化身为人……
  • 云想霓裳花想蓉

    云想霓裳花想蓉

    【本文半宠半虐】【喜忧参半】【可甜可盐】她醒来时,忘却了一切,偶遇上某球,居然趁她不注意和她签订灵魂契约。初遇他时便给了她一张黑金卡,她懵了。她说,为何你总是入夜前来。男人一脸坏笑道,哦?那我今后常伴你左右可好。她说,谢谢你。男人一步步紧逼向她,你要如何谢,嗯?北元国天才般存在的二皇子,对她一见钟情,穷追不舍。某男人吃醋,跑去怂恿他父皇母后给他相亲。说她长相一般?她只是怕美起来,祸国殃民。瞧不起她实力?她只是怕把人打残,谦虚。说她下手狠毒?没办法,是她太强了。Ps:本文是新书作,如有何不妥的,欢迎评论。求收藏!求红豆!我超宠粉的,嘻嘻~
  • 我去异界当咸鱼

    我去异界当咸鱼

    虽然我不想修炼,不想打架,但我依旧想做一名咸鱼太刀侠。
  • 谁家有女不娇俏

    谁家有女不娇俏

    一朝穿越,她得意重获新生。这一生她定不再心软,不再心慈!谁敢抢她姻缘,坏她一生,定要叫那人痛苦一生!这如仙女般美艳的佳人,竟是与她一般遭遇。可为何她却这老天赐的一手好牌给打成了这般,纠缠在男子间,如此的作贱了自己!
  • 致青春之我的前半生

    致青春之我的前半生

    这是一个关于自已成长的故事,我希望有天自已可以站在高台之上府视大地而不是站在干枯的井底仰望着苍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喜欢的我都有

    你喜欢的我都有

    “教授,您上午找我有什么事?”闫亦泽站在江何的办公室里。“别叫的那么生疏,我会生气的。”江何看着比自己高出了半个头的男孩说道。闫亦泽无奈地笑了笑,说:“江叔叔。”“这才像话。”江何笑了,这孩子转眼间就长这么大了。两人话还没叙多久,门口就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声音。“江教授!”江小俞被雨淋湿透了,头发贴在了额头上,遮住了大部分眼睛,末梢还滴滴答答的下着水珠。脸上也是,一条条的小水线,从额角沿到下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