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11300000053

第53章 致力解决海军装备问题(1)

一、人民海军最初的“家底”

萧劲光晚年在回忆录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50年初,他到任不久带着几个人到海防重镇威海的刘公岛进行设防勘察。随行参谋人员在码头向渔民租了一条小船。航渡中,渔民得知萧劲光是新中国的海军司令员,顿时睁大眼睛,以不可思议的口气说:“你是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

记述了这件事情后,萧劲光深有感慨地写道:“这话对我刺激很大,可当时有什么办法呢?我这个海军司令真是两手空空啊!”

“两手空空”,不是夸张。直到1950年下半年,华南地区和青岛地区海军的架子才开始搭起来。即是说,海军机关成立时,整个渤海、黄海和南海的大片海域中,还没有人民海军的一舰一炮,这些地方海防的大门还无所凭据地敞开着。这时,人民海军仅有的部队,就是主要活动在长江中下游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华东军区海军和珠江口广东江防部队的十几艘小型舰艇。所以,萧劲光到任后,一边向苏联专家请教,考虑筹建成立海军领导机关,一边即与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联系,了解华东军区海军的情况。随时准备接受军委下达解放台湾的命令。

是时,张爱萍正在忙于修复舰船、组织部队演练,准备举行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纪念庆典。于是便派司令部作战处长赵汇川前往北京,向萧劲光汇报。

赵汇川是老新四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他从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任上调到华东海军任作战处长,经历了华东军区海军创建的全过程。抵达北京的当天,萧劲光就在临时租住的旅馆里接待了他。按照萧劲光“尽可能讲细点”的要求,他系统地汇报了华东军区海军的创建经过及编制、体制、部队思想面貌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华东军区海军是1949年4月23日,由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主持创建的。出席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海军成立会议的全班人马,除张爱萍外,一共12个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黄胜天、管理员温礼芝等4名干部,外加作为公勤人员的8名士兵。被视为海军的象征而必须装备的舰艇,当时则全无着落。4月28日,在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正式举行成立大会,来自三野教导师、三野司令部侦察营和国民党海军起义部队官兵共800余名出席大会,成为人民海军的第一支部队。此后,随着国民党海军起义官兵加伍和从陆军部队调入,陆续有了官兵1万余人。舰船,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能动的、不能动的,有一艘算一艘,加起来近200艘。

萧劲光一边听一边记录,并一再提出要讲细点。赵汇川接下来便具体介绍了在上海、南京接受装备的情况。他说,归结起来,这些舰艇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原属八路军、新四军的沿海游击队(被称之为“土海军”)带来的。如苏北军区海防纵队,在改编为海军部队时带来少量船只。这些船只多是破旧的汽艇或小型木船,堪用的很少。

二是接收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舰艇。随着解放战争不断扩大、节节胜利,先是青岛的“黄安”号护航驱逐舰、上海的“重庆”号巡洋舰,接着是林遵的海防第二舰队、“长治”号驱逐舰等纷纷起义。1949年一年间,国民党海军成功的舰艇起义14起、投诚1起,共带来大小舰艇97艘。这是当前部队舰艇的主要成份。

三是战斗中缴获及从地方接收的。三野第九兵团、第十兵团的部队,在渡江战役前后都曾俘获国民党海军舰艇多艘。上海解放后,军管会海军接管部在上海搜集、接收国民党海军遗弃及未能逃脱的舰船10余艘。

四是华东海军成立后,为了解决部队训练和舰船修复的急需,紧急向上海招商局、上海公用局等地方有关部门征调、购买的。这包括拖船、舰艇10余艘,渔船50多艘。这些舰船加在一起,将近200艘。

赵汇川熟悉情况,且经过认真的准备,所以,他的汇报有观点、有事例,萧劲光很满意。特别是听赵汇川介绍了张爱萍大胆起用原国民党海军技术人才修复、改装舰船的做法,感到大受启发。汇报结束,萧劲光把赵汇川的汇报材料拿过来翻了翻,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但还要抓紧。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任务很紧迫。其他部队才开始筹建,主要任务还要靠你们完成。关于舰艇列编、命名问题,海军同意你们的意见。军委已明确,护卫舰以省会城市命名;炮舰以革命老根据地内的一些重要城市命名;各型登陆舰、江防炮艇等,以名山大川及根据地内知名的集镇命名;其他辅助船、小型舰艇,则以数码编号。同时,军委决定,根据训练和遂行战斗任务的需要,将其中32艘主要舰艇编为3个舰队(后改称“支队”),纳入战斗序列。即:由“南昌”、“广州”等8艘护卫舰,组成第六舰队;由“延安”、“瑞金”等8艘炮舰,组成第七舰队;由“井冈山”、“黄河”等登陆舰及江防炮艇等16艘舰艇,组成第五舰队。庆祝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活动,按所提意见如期举行,海军将派人参加庆祝活动。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使萧劲光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就寝前,他通过记日记总结一天工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挥而就。而这天晚上,他却思绪万千,久久难以落笔。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谈话,武汉江面的见闻,赵汇川的汇报,统统汇集在脑际,使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海军领导机关的筹备工作业已就绪。成立领导机关,自然无问题。然而,发展、壮大海军,谈何容易!没有人,可以选调,从陆军部队调,从地方选;不懂技术可以学,几种主要专业的技术学校业已陆续开学。但没有舰艇、没有装备呢?这就不是立说立行、短期所能解决得了的……

萧劲光翻看着笔记。“这些舰艇性能落后,陈旧不堪,五花八门,134艘舰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也只4万多吨。有的小艇只有二三十吨,甚至十几吨,且航速很小,有的只七八海里……”在这几句话下边,他重重地划了一条线。接着,在日记本上写道:“总数,134艘;3个舰队,32艘。数量太少了。但它是人民海军的,是新中国的,是属于人民的!是中华民族海上长城的第一块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尽快搞到军舰。”

军舰,是海军的眼、海军的腿、海军的拳!没有军舰还叫海军吗?这时,萧劲光心里还抱着一个莫大的希望:打捞自沉在葫芦岛海底的“重庆”号。

到北京不久,萧劲光就专门搞来了“重庆”舰的资料。“重庆”号是一艘轻型巡洋舰。1949年2月起义后,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疯狂轰炸。为使其免受更大破坏,于3月20日将其自沉葫芦岛码头附近。该舰身长165米,宽16.7米,排水量5274吨(满载7500吨),编制600余人,最高航速32节。续航力4000余海里。主要武备为:设152毫米口径主炮6门,102毫米四联炮8门,鱼雷发射管6具。另外装备小口经高炮20门。且各种火炮均由雷达控制指挥,炮弹自动装填。这种战舰在军事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虽已不属先进行列,但在亚洲绝对算得上名列前茅。而人民海军有了这样一艘战舰,振一纲而带全目,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异常重视“重庆”舰的打捞工作。1949年8月,委派张学思赴苏考察访问时,就授命他向苏联海军部提出请派专家来华协助打捞“重庆”舰一事。萧劲光到任不久,军委又召集他和有关人员就打捞“重庆”舰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都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朱德说:“这是一件大事,要组织一个统一的机构,集全国的力量来办理。所需经费可由作战费内开支。”聂荣臻说:“把准备工作做好,技术方面的事情可委托苏联专家办。”经过研究,最后确定由海军司令部和重工业部、铁道部、总后勤部、辽西省政府及某部一○七师等单位,各派干部组成打捞委员会。由“重庆”号起义后在舰上担任过政委的朱军任委员会主任,具体领导打捞事宜。这一决策使萧劲光大为振奋。会后,他向周恩来提出,希望能在1950年底前打捞上来。周接受了萧劲光的建议,亲自致电苏联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请于8月以前派专家来华开始打捞。

然而,这件事后来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和理想。那次会后,萧劲光多次催问,直到6月下旬,周恩来才告诉萧劲光,布尔加宁已正式同意协助打捞,但时间要往后推——年底前摸清情况、准备材料,明年春天才能投入打捞。打捞事宜,首先还要由两国贸易部签订合同,中方须向苏方支付打捞费55万卢布。

经中方一再争取,并如数交付打捞费,苏联专家205人于8月1日依约抵达葫芦岛,开始潜水检查等为期数月的准备工作。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协助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重庆”舰终于1951年6月13日被打捞出水,并顺利地拖到了大连港。看到打捞出水的“重庆”舰巍然屹立在港口,萧劲光又高兴又激动。6月20日,亲自给苏联海军部长尤马谢夫哥洛夫果将军发了电报,表示诚挚的感谢。之后,萧劲光多次与苏联海军部联系,要求派专家帮助修复。由于缺少配件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最后终未修复成功。若干年后,萧劲光说:“‘重庆’舰打捞上来却没能修复,我非常遗憾。但,中央和军委领导对海军建设的关心、广大指战员和职工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却让我感动不已,铭记终生,鼓舞着我为海军装备发展奋斗。”

二、两次率团赴苏考察、谈判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海军装备建设一直是相当重视的。早在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就向斯大林提出,请求苏联方面帮助建设海、空军问题。随后,周恩来赶到莫斯科,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即决定,将苏联贷给中国政府的三亿美元贷款的一半,用于海军建设,并与苏方签订了购买一亿五千二百万美元海军装备的协议。

对建国甫始,满目战争创伤,经济尚未恢复的新中国来说,一亿五千二百万美元,实在是个惊人的数字。萧劲光、刘道生等海军领导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他们从中体察到了中央对海军建设的重视,也意识到责任的重大——这一决策,与解放台湾的军事任务是分不开的。他们当即召集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拟定装备建设计划、海军渡海作战计划。

然而,计划初稿刚刚拟完,还没有来得及上报,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央的决策就变化了。1950年6月30日,周恩来在西花厅约见了萧劲光,向他正式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推延解放台湾的决定。

萧劲光汇报了海军的工作情况后,周恩来接着讲。他认为,朝鲜战争不可能轻易结束,这个战争将是一个持久复杂的战争,要打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根据这种情况,军事建设应有一个较长远的计划。海军要有长远打算,要着手制定一个三年建设计划。

制定海军建设的规划,对刚踏进海军大门、对海军装备知之不多的萧劲光等人来说,实在是一项工作量巨大、内容复杂的工作。但大家热情、积极性是有的。萧劲光接受任务当天便召开海军首长会议,按照周恩来的的指示确定了指导思想,议定了基本内容,交与参谋长罗舜初具体组织。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并多次征求苏联专家组的意见,终于完成了以执行作战任务最低需求为依据,制定的《海军三年建设计划纲要》。

海军三年建设计划、“建军”会议报告上报不久,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萧劲光。

萧劲光简要汇报了海军建军会议的情况,并特别对制定海军三年建设计划的想法,舰艇、火炮等各种装备数目的依据,作了重点说明。同时提出了前往苏联进行工作考察的要求:“为了全面学习苏联海军的建军经验,我们准备组织人去苏联进行一次考察。前几天就此事与苏联顾问克洛契柯夫作了沟通,他赞成。”毛泽东肯定了海军“建军”会议,说仗要打,海军也要建设。关于去苏联考察的问题,他表示:“很有必要,应尽快成行。”

汇报即将结束时,萧劲光提出:“主席,苏联顾问告诉我们,装备问题他们海军部定不了,国防部也定不了,要斯大林同志拍板,光我们自己去谈恐怕不行!”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

10月8日,萧劲光征得毛泽东同意,以毛泽东的名义就海军军事订货等问题,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代号“菲利波夫”)写了信。信中说:“由于中国当前所处新的军事及政治情况,曾决定三年海军建设计划,为使更快的巩固中国国防,我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请求增加顾问教官,及一九五一年计划中所需舰艇、飞机、武器、装备、供给等等的数字……”

书信按照海军建设计划,具体地开列了请求苏方增加的订货数字及顾问、教官的人数。

原定此信连同海军三年建设计划,由10月初奉中共中央之命偕同林彪前往苏联会商抗美援朝等问题的周恩来,面交斯大林,或对其内容与苏方进行磋商。由于周恩来此行不顺利,斯大林拒绝了中国关于请苏联出动空军入朝参战,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要求。话谈不拢,关于海军建设计划、订货问题,也难以议及。10月26日,周恩来回北京后才再次约代总长聂荣臻与萧劲光、刘道生、罗舜初,一同研究审定海军三年建设计划和1951年向苏联提出的装备定货计划。

在这次审定计划的过程中,周恩来十分委婉地向萧劲光等提出,海军暂缓成立歼击机航校和海航司令部机关。目前只在海军机关成立航空部、开办有特殊要求的水雷机航校,以集中人力、财力加速空军战斗部队建设,使其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开赴朝鲜战场。萧劲光理解中央的苦衷,当即表态执行。

关于海军的订货计划,周恩来认为,还是先将三年建设计划提请苏联海军帮助审定,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来年(即1951年)的订货计划比较稳妥。为缩短时间、确保效果,周恩来决定不再采取由毛泽东给斯大林写信的方式,而是由萧劲光带着《海军建设三年计划》即刻赴苏,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面商。

这一切议定后,周恩来当即为毛泽东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稿:

菲利波夫(斯大林代号)同志:

由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为建设海军,我们亟需从苏联获得下列海军装备:鱼雷快艇、鱼雷、装甲舰、猎潜艇、扫雷器材、海军要塞炮和歼击鱼雷机。因此,我提议即派我国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偕参谋长罗舜初,顾问顾济民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磋商我国海军建设问题及其所需装备的订货事宜。

10月30日,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告诉周恩来,菲利波夫同志已复电,同意萧劲光率海军代表团去苏联商谈中国海军建设问题。

同类推荐
  •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武汉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烘托这个名城的众多因素中,历史名人在武汉的活动与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但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历史名人,很多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已经高龄。记录他们在武汉留下的足印,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留地方历史的一项抢救性的工作。2010年7月下旬,经过酝酿,地方志党组决定编纂一套以武汉名人为主,以传记形式出现的系列丛书。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

    本书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热门推荐
  • 时间引路人

    时间引路人

    那一夜,那一列地铁发生脱轨,本该死于这场事故的何韦意外活了下来,只是不明不白的出现在半年之前。在得知自己所佩戴的吊坠“天眼玄铁”拥有穿梭时间的能力后,何韦再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于此期间,何韦开始进入一个名为仲夏俱乐部的组织视野,并在后来被迫加入了该组织。17号工程的背后之人,富可敌国的杨氏投资集团,还有藏在背后的致命之敌,一个从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老朋友,此间重重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以及恩怨交织成一张巨大而隐形的网,将何韦笼罩着,甚至几欲窒息的地步!这是一个百年的密谋,全部围绕着那块传说中的天眼而开始!
  •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球类运动卷-网球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球类运动卷-网球

    本书共分九章,阐述了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网球运动与健康,打网球的基本知识,网球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打好网球必须的身体训练,网球比赛中的规则与裁判等内容。
  • 述异纪

    述异纪

    现代,术士的时代逐渐没落,被逐出茅山的穆老头欲报宗门之仇,四处寻找缘人,想在每三十年一启的选举道魁时,一雪前耻……在穆老头游历之时偶遇四魂人林岩,想把他作为传人,培养成一名威震天下的术士。四魂人林烨岩热衷道术,想当一位法术高超的术士羽化登仙,经历了无数风雨挫折,最后还是被兄弟阎术算计。而我阎术,身承天命三火,却是鬼灵子之身,但是我不想去当一名神棍,可无奈命中注定,卷入一场战争之中,还要不死不休……兄弟两人最后何去何从?
  • 故事蔓延3000年

    故事蔓延3000年

    会发热的护符保护了她的性命,可是她却还是失去了父母。碗中鬼到底在哪里躲藏,她只想将这与她血海深仇之鬼碎尸万段。身为大学生怎么经营好古董店?急,在线等。
  • 人小鬼大2

    人小鬼大2

    孩子总是天真烂漫、口无遮拦,丝毫不受人情世故的沾染!孩子的话,常常让爸爸妈妈忍俊不禁却又无可奈何。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每个孩子都是开心果。
  • 逢君大事喜

    逢君大事喜

    [花雨授权]“面恶心善”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一样被甩?被甩的理由竟是——麻将?如果真要逼他使出绝招就……什么?这样都不屈服?委屈一点也认了,谁让他就是被她吃定了呢?
  • 大圣冥官路

    大圣冥官路

    我是唐朝之王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转世,我是人世间最顶尖的存在。想当年佛祖的五指山都没压得住我,魏征斩龙时也没降的住我,没想到这次转世为人后栽了一个大跟头。我不幸卷入八门纷争,斗厉鬼,杀灵煞。莫名其妙认了个人类师傅不说,还结识了几个人类小媳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尾天狐之尊

    九尾天狐之尊

    第一次发作品,请多多指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说一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