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42300000024

第24章 德意志的教育模式(2)

威廉?弗赖海尔?冯?洪堡生于1767年6月22日,是普鲁士军官亚历山大?格奥尔格?冯?洪堡和妻子伊丽莎白的长子。1738年被正式封为贵族,但当时,这个在“南特敕令”(1598年法国亨利四世在布列塔尼的南特颁发的法令,后被路易十四撤销)被撤销后才从法国南方迁至勃兰登堡的家族的社会地位已相当显赫,亚历山大?冯?洪堡曾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朋友圈中的一员。

当时,柏林的精神生活仍受启蒙思想支配。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尼古拉(1739~1811年,作家、启蒙运动领袖)和摩西?门德尔松为这一时期最着名的人物。在浪漫主义运动浪潮中,年轻的威廉第一次进入亨里埃特?赫尔兹(1764~1847年,知名社会活动家,丈夫是医生。曾以自己之名在柏林创办沙龙,与早期浪漫主义者以及洪堡、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社会名流交往)创办的沙龙。威廉和比他小两岁的弟弟亚历山大的启蒙老师是教育家约阿希姆?海因里希?坎珀(1764~1818年),他的思想体现了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年)的仁慈与博爱。后来,坎珀因故离开了洪堡家,家庭教师的工作便由约翰?克里斯蒂安?孔特接任。孔特在洪堡家工作了长达十余年之久。20岁时,威廉外出求学,进了当时德国声望最高的哥廷根大学就读。

1788年,是威廉?冯?洪堡命运发生转变的一年,他着手研究康德的反教条主义思想。另外,他在生活中的一次偶遇也很重要:第一次见到了他后来的妻子卡罗琳娜?冯?达赫勒登。介绍他们相识的恰是卡罗琳娜的未婚夫、他的朋友卡尔?冯?拉罗赫。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他们的婚姻才拖延了一些时间。

当然,这一年9月19日至11月4日在莱茵—美因地区的第一次旅行也在他的生涯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因兹,他拜访了在哥廷根读书时认识的格奥尔格?福尔斯特(1754~1794年,德国探险家和科学家,其着作使文学旅游书籍成为德国文学中一种受人喜爱的品类。曾任卡塞尔大学和波兰维尔纳大学教授,后任美因兹大学图书馆馆长)夫妇;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的佩姆波尔村,又谒见了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可比(1743~1819年)。哥廷根大学两年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1789年,洪堡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毕业后,他为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旅行,经布鲁塞尔到达巴黎。在巴黎,他遇到了他昔日的老师、法国革命的狂热扞卫者冯?坎珀,但洪堡对法国革命和这场革命对法国现状所起的作用似乎不感兴趣。

1791年春天,他辞去刚干了不久的公职,同年与卡罗琳娜?弗里德里希?冯?达赫勒登结婚。当时,席勒称卡罗琳娜是“理想的形象”、“难忘的人物”。通过卡罗琳娜与席勒和歌德的交往,威廉才得以进入“古典作家圈”。

1794年,长女2岁了,洪堡一家搬到了耶拿,靠岳父在图林根的财产度日。后来,他在埃尔富特、柏林、魏玛和耶拿旅行期间,加深了与席勒的友谊。他最初的一些文章均涉及政治和法律,如《关于国家法律的思考》和《试论国家作用界限的确定》等。1796年,母亲去世,威廉和亚历山大兄弟俩失去了经济依靠。为此,威廉携家迁往维也纳,后又搬到瑞士,最后去了巴黎。在巴黎,夫妇俩遇到很多熟人,其中有拿破仑?波拿巴、让?路易?达维德、画家波拿巴、女作家斯塔尔夫人等。在巴黎,洪堡社交活动极多,频频被邀参加各种聚会。1799年9月至1800年4月全家又曾旅居西班牙。第二年,洪堡第二次南下巴斯克地区,以实现他1799年制定的研究法国、西班牙和巴斯克地区文学的计划,这次考察旅行的结果见于他的日记和有关论文。

1801年,洪堡一家从巴黎回到德国。一年后,洪堡接受了内阁议员贝梅和外交大臣豪格维茨的建议,出任普鲁士帝国驻罗马公使,直到1808年10月卸任。在罗马期间,洪堡的家也像在巴黎一样,成了社交活动的中心。除此以外,他领略到了自己十分仰慕的古罗马遗迹。同时,他也尝到了夫妻关系进一步疏远的滋味。1803年夏天,9岁的儿子卡尔?威廉因高烧病亡。卡罗琳娜不顾身孕,带着另外两个生病的孩子返回图林根。洪堡自己沮丧地带着两个小女儿留在罗马。后来,卡罗琳娜在巴黎又生了个女儿,可这个女儿只活了3个月就夭折了。不久后,卡罗琳娜才又回到了罗马。一连串的打击不断向洪堡袭来。1805年,好友席勒去世,这使他悲痛欲绝。正像他跟斯塔尔夫人所说的那样,席勒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一个人。尽管席勒曾对洪堡的创作才能作过反面评价,但俩人的关系却始终充满着挚爱与真诚,这可从他们之间往来的信件中寻到佐证。两年后,两岁半的儿子古斯塔夫又夭折了。不久后,洪堡接到消息,岳父在图林根的财产被洗劫。于是,他递交了一份请假报告,带着11岁的儿子特奥多尔回到了普鲁士。

1809年2月20日,他刚回到普鲁士不久,便被任命为枢密院成员、内政部文化与公共教育司司长。但洪堡对是否接任迟疑不决。最后还是上了任,开始了他16个月之久的德国教育大臣生涯。在这短短的16个月中,依靠手下那些优秀助手,洪堡为德国此后150年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洪堡的教育改革重视人的形象和理想教育,具有古希腊理想主义色彩,主张政治信念与教育相结合。他认为,公民除进行职业培训外,还须接受普通教育。这样,他才能成为好公民。会工作的人不一定是好公民。洪堡的教育政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他认为,科研与教育应是一个整体。他一方面强调全民教育是政府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应搞地区自治,经济上不依赖政府。为此,有人认为,他的教育政策行不通,只有核心部分可付诸实现。

洪堡为大学确定的目标是:大学不应只是专门职业的培训之地,而应成为大学生们和教授们奉献科学、进行思考的阵地。洪堡创办了柏林腓特烈——威廉大学(今洪堡大学),招聘了诸如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哲学家费希特、法学家萨维尼和历史学家尼布尔等一大批名教授。此外,他还设计并确定了德国文科中学的办学宗旨与形式。

1810年4月,洪堡递交了辞职申请。不久,他被任命为特使派往维也纳。1817年,由于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皇室的影响,要求晋升部长。结果事与愿违,他只弄到了一个小职务,并被“发配”到伦敦任公使。直到1819年,才就任地方事务部长一职。此后,他经常与哈登堡总理发生争执。最后,他干脆辞掉了部长职务。

妻子卡罗琳娜的死又给了他一次沉重的打击,使他精神上失去了平衡。于是,他拼命地进行语言哲学研究。他所创立的语言哲学引起了许多近代哲学家的兴趣,其核心是:语言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关系。他不仅仅把语言看成人类交际的工具,还把它看成是活跃思想、表达思想的动力。

晚年的洪堡健康状况下降剧烈,他的症状很像帕金森氏症,但是他依然能够每天晚上立地作成一首诗。他的作息时间非常严格。1835年4月18日,即歌德死后的第三年,德国古典文学时期的最后一位代表洪堡在柏林的特格尔宫与世长辞。

(第四节) 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

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爱因斯坦年”。100年前,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问世。这一年,他相继发表了三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论文,论证了原子能的真实存在,解释了微粒的运动规则,提出了“光电效应”。

目前有四个国家都竞相与爱因斯坦扯上关系。尽管由于纳粹迫害,爱因斯坦离开了德国,但德国仍是他的出生地,瑞士则因他曾在那里读书和工作而骄傲。美国更加有理由沾沾自喜,而以色列自豪的原因则是爱因斯坦是一名犹太人。但不管怎么说,德国作为爱因斯坦的祖国,他青年时期求学和成长的地方,德国更有理由为此自豪。因此,前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爱因斯坦年”纪念活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希望借纪念爱因斯坦的机会,激发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创新热情,希望德国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在“相对论”100周年诞辰之际,以爱因斯坦为榜样,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爱因斯坦代表了这个国家最急需的———对于思考和发现的渴望”。

德国历史上哲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辈出,德国人也一直以本国作为“思想家的国度”而自豪。在20世纪初期,约1/3的诺贝尔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他们的革新给世界带来了改变——相对论、核裂变、结核杆菌以及伦琴射线的发现等。在迄今为止的76位德国诺贝尔奖得主中,65人以自然科学和医学成就而获奖,除了企业和高校,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弗劳恩霍夫学会和亥姆霍兹联合会等机构都站在研究前沿。德国在专利申请方面可以排欧洲第一,专利数量达到15.7万项,与美国和日本同属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

在德意志的大地上,诞生了许多灿若群星的科学巨匠,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幸福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

1.“现代哥白尼”——爱因斯坦。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三位最为伟大的科学巨匠,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英国的牛顿、现代德国的爱因斯坦。

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小城沃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大学时对牛顿和康德的时空学说提出过质疑。26岁时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等三篇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观点包括:宇宙中的一切都在永不休止地运动;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光速每秒为30万公里,是唯一不变的因素;质量和能量互相包含。相对论否定了牛顿“运动是绝对的”观点,是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虽然狭义相对论刚提出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但爱因斯坦还不满足于这一成果,继续探索广义相对论。1914年,爱因斯坦成为柏林大学教授和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5年,他终于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广义相对论认为,围绕着任何天体的外层空间整个地是一个引力场,无数天体都被巨大的引力场所包围。广义相对论提出不久,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立刻被誉为如牛顿一样的科学巨匠,相对论被称为“人类思想史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发现了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他因此荣获1922年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还是原子能理论的创建者,是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活动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正在美国讲学的爱因斯坦提出抗议,声明放弃德国国籍,辞去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职务。1939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支持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但当他得知广岛和长崎因投下两颗原子弹而造成人间悲剧时,他感到自己犯了最大的错误。1955年4月16日,爱因斯坦因病溘然长逝。

2.“量子理论”的奠基者普朗克。

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大理论成就是“量子论”和“相对论”。前者的奠基人是麦克斯?普朗克,后者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而这两人都出自德国。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标志了科学新纪元——原子时代的到来。正是因为这一成果,普朗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未尽的最后一年,荣获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类推荐
  • 七皇子实在太稳健了

    七皇子实在太稳健了

    本是历史记载,结果一言不合就灵气复苏……天地灵气重现,远古神秘复苏!神秘之相频现。记住,半夜有人叫你千万莫回头,因为太恐怖了。
  • 锦衣王侯

    锦衣王侯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虎皮肉,且听那雨打浮萍。哼一曲临江仙,且随那风起云涌。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这才要独掌权衡。且看锦衣缇骑,股肱心腹,鲜衣怒马,绣春刀出……
  • 公元1042

    公元1042

    公元20某某年,在江南大宋游乐城打工的赵泽机缘巧合回到了宋朝,孤儿赵泽踏上大宋这片神奇的土地后,遇奇人、得奇书、历奇险,人生不再平凡。原本只想发财求福,过安静日子的赵泽从此被卷入滔滔的历史洪流。(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匪云会

    匪云会

    “哥,我就要嫁给他。”“他是日本人,不许嫁。”“我不过问政治。”“这不是政治,这是民族大义。”郑云霄拔出手枪:“我决不允许我们郑家的人嫁给日本鬼子,生出个混血,反过来再杀中国人。”“你杀了我吧”一声枪响……
  • 三国之争锋乱世

    三国之争锋乱世

    华夏意志的苏醒,各国意志的交锋,秦始皇与亚力山大大帝到底谁强谁弱,历史又该如何变化。。。新书剑吟太虚,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支持洋芋,谢谢!
热门推荐
  •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一场莫名的车祸,她穿越了时空,顶替了那个天之骄女;他幼年的遭遇让他决定放弃青梅竹马的她,可她偏偏还是闯进了那个她不该进入的局,如此,她就不该逃出他的手心;而她与他是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甚至决意抛弃一切的爱人,可一朝变换,曾经的心何在?
  • 糖也不及你甜

    糖也不及你甜

    安诺,因为被安雅晴捡到,成为了安家的一员。安言,安诺名义上的哥哥。俩人从小一起长大,不知道会擦出什么火花呢?当安诺的身份被揭开时,又会怎么样呢?三年时间,足够了……(简介不行,请转移正文)
  • 我的爱人,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爱人,拿什么拯救你

    他总喜欢懒洋洋的躺在女人的身上,一通乱摸。在医院,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旧微微抖动他的手,在女人的衬衣下游走。即便如此,他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痴情汉子,他一再背弃爱情,背叛她的深情。可是那傻女人,还是忘我的沉醉其中。
  • 经年无害,良人相许

    经年无害,良人相许

    “没想到天大地大还是我命最大,居然没有死成”某女得意洋洋的说到,她却没有想到会遇到一个无赖王爷。我堂堂一个冷血王爷喜欢你你应该感到荣幸却被你一介小女子说成无赖,本王定要你爱上我。
  • 白夜公主

    白夜公主

    陈国公主陈留仙可不简单。有人说她终日沉迷酒色,荒淫无度,性情暴虐。 也有人说,她是心智过人的女政治家,杯酒间便可将危机化解。却也有不同寻常的传闻如此说道:白日里的陈留仙和夜晚中性格截然不同,好似一幅身躯,两个灵魂……
  • 一世帝宠

    一世帝宠

    前一世,她死在阴谋之下,却没想到,阴差阳错间,穿越到了一个叫大楚的朝代。不甘于做任人摆布的闺阁小姐,她必须在权谋之中,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路。
  • 水浒三国

    水浒三国

    汉末水浒传,梁山三国杀!这是一个以召唤梁山好汉于三国争霸的故事!
  • 跨界交易大商人

    跨界交易大商人

    禽兽,快放开那个女孩!大神,一大波材狼来袭!师父,你可以带我飞吗?江云失恋了,休假回家想要淡定两天却捡了个宝,一个可以让他来回穿越各界的宝,从此他江云就踏上了从商的征程。
  • 我要替皇兄活下去

    我要替皇兄活下去

    哥哥为保护妹妹而死了,妹妹却要替哥哥活下去,其中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她有该怎样面对呢?
  • 卧龙伏魔

    卧龙伏魔

    在一片茫茫大陆中,存在着很多令人费解的神域。在这片大陆上,凡人以自身之躯炼制武器对抗着洪荒猛兽,这便是器修。在修行路上,强者可称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