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2100000018

第18章 相聚与离散

1900年3月25日,华亭诗家许幻园、宝山文人袁希濂、津门才子李叔同、江湾儒医蔡小香、江阴名士张小楼于上海南市徐市园聚会,结为莫逆之交,合影留念,号称“天涯五友”。宋梦仙在合影上为五人一一赋诗题咏。为李叔同题咏为:

李氏文名大如斗,等身著作脍人口。

酒酣诗思涌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

此诗再现了李叔同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形象。杜陵即杜甫,出自其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第一句“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宋梦仙说,李叔同醉时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称杜甫为小兄弟。可见青年时的李叔同,在他人眼中意气风发傲视群雄。

五友之袁希濂(1873—1950),又名袁仲濂。诗文书法俱佳。早年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后加入城南文社,入上海方言馆学习。1904年赴东京法政大学留学,1911年回国,曾任天津、杭州、武昌、丹阳等地司法官多年。

袁希濂后受弘一大师佛法感染,皈依印光大师,做了居士。1920年袁希濂由杭州调往武昌,与弘一大师告别。弘一大师说老友袁希濂生前也是和尚,要朝夕念佛。并向他推荐了《安士全书》,嘱其必须阅读,不可忘却。袁希濂记下了这句话,但并未在意。

《安士全书》为清末畅销书,由周安士居士所著。书中讲了许多含有佛家思想的历史故事,全书共分四部,依次为《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

与弘一大师同一时代的印光大师,称其为“善世第一奇书”,该书被佛教界公认为是准佛经。近现代文化名人鲁迅、夏丏尊、丰子恺等对其极为推崇。弘一大师深受此书影响,对其弘扬佛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谈到杀生,《安士全书》中有这样的问答——

问:招待亲朋好友吃饭,如果只有蔬菜,气氛就不太欢快,要有好酒好肉才算尽了主人的责任。如果为了不杀生,而牺牲宴会享乐,这就不符合待客之道了。

答:如果亲朋好友心地善良,就一定高兴我能戒杀,不会认为餐桌上没有肉就是轻慢客人。如果认为我这样做是待人不礼貌不热情,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贪图口腹之欲的人。即使轻慢了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冒着杀生的重罪,而去满足别人的口腹之欲,这样的蠢事我是不会做的。

问:盛情待客,这是礼节,如果菜肴过于简单,在礼上是讲不过去的。

答:待客之礼语气奢侈不如节俭。摆了一大桌菜,鱼山肉海,这也是仁义之人所不愿意的。做人缺少仁义,在礼上也是讲不过去的。

谈到放生,有这样的问答——

问:我买放的那些生命,又被别人捕捉去了,怎么办?答:他捕他的,你放你的。正如良医给人治病,并不保证病人将来不死。又如灾年舍粥,并不保证灾民以后就不再挨饿。又好比修建高楼大厦,也不保证它永远不倒。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对放生就顾虑重重呢?今天的人争名夺利毫无顾虑,唯独做善事就左右畏缩,总觉得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也不好,裹足不前。要知道,我们这个婆娑世界就是因此而来的。

问:那些生命捕捉时已有损伤,即使买来放生,也不见得能活命,又何必白白浪费钱财呢?

答:既受了伤就更加可怜了。如果因你买放而得以活命,这是大功德,万一死了,也得以善终,不致受汤烹油炸之苦。正如牢中囚犯,知是无辜要释放,有病要医治。不能因他生病了就置之不理。

《安士全书》为袁希濂打开了信仰之门,这是弘一大师的功德。1926年袁希濂在丹阳任职,偶然看到《安士全书》,他再次想起弘一大师的话。翻阅之后大彻大悟,不久便在家中设立佛堂,供奉佛像,每日清晨跪诵《大悲忏》。接着又购得《大悲心陀罗尼经》,认真研读。

这年三月,袁希濂做了一件奇事。当时丹阳城内大火,作为地方官的袁希濂,亲自到现场指挥救火。由于火势较大,井里的水都用干了,需要到城外运河取水,真是名副其实的远水解不了近渴。慌乱中,袁希濂急中生智,对着大火默诵大悲咒,以求火熄。约一刻钟,有楼房坍下,大火被盖灭。

信佛后的袁希濂奇事不断。1927年袁希濂卸任后回上海,到新闸路陈家浜太平寺皈依印光大师。腊月二十日起,从上师持松大师学习密宗以及施食灵供等法。1928年二月初八日圆满。

1927年,弘一大师有北上探亲之意,转道上海,与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等在丰子恺家中见面。这次见面之后,袁希濂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入,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一日雨后,街上有位出家人乞讨路费,跪倒在袁希濂面前。袁希濂不敢怠慢,也如法炮制地跪了下来。路人惊奇,衣着考究的上等人为何给乞讨的和尚下跪?按照佛门规矩,只有出家人接受居士的跪拜,反之则不能。敬佛必先礼佛,袁希濂是真的领悟到佛之真意了。

1950年11月,袁希濂在苏州安详而逝。临终前让妻子为其沐浴更衣,并拈须微笑,嘱家人不许哭泣,说罢,卧床安详而逝。遗体火化,骨灰色白如珂雪,顶脑骨作莲瓣状,终于功德圆满。

五友之张小楼(1877—1950),又名张楠。精通儒学、书画。1900年自日本法科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南京江南高等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教习,北洋政府任国务院翻译官、外交部编译员、上海铁路税务局局长。张小楼还有一个身份,即爱国人士李公朴岳父。

张小楼的艺术成就可见朋友“灵鹣阁主人”江标《小楼主人真草隶篆梅兰竹菊规润》:“小楼主人少年劬(读qú)学,偶为书画,亦冠绝行辈,绛树双歌,黄华两牍,不是过也。”

1900年3月底,“天涯五友”在上海福州路杨柳楼台旧址联合发起成立“海上书画公会”,张小楼任会长。当时有一则报道可知其动态:“小楼主人指书指画,每日一二点钟,在书画公会,凡蒙赐教概可坐观立应,广结墨缘。”张小楼兼擅指书指画,别具风貌,且能临场发挥。

1901年,张小楼应东文学堂之聘,离开上海去往扬州;李叔同入南洋公学特班就读;袁希濂进了广方言馆;许幻园纳粟出仕;蔡小香则忙于行医。“天涯五友”各自忙于事业和学业,再也无暇专注于文艺,他们所主持的城南文社和海上书画公会也难以为继,于无形中解体。

张小楼晚年皈依佛门,自号尘定居士。为支持女婿李公朴创办“北门书屋”,张小楼、张曼筠父女和“三艺社”成员,联合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作品公开拍卖,为书屋开办筹集资金。1950年12月,张小楼在上海去世,享年74岁,是“天涯五友”中最长寿的。

五友之蔡小香(1862—1912),出身中医世家,青年时专心辞赋诗韵。与父蔡砚香、子蔡香孙同为上海三代妇科名医。著有《种橘山房医论》《妇科述要》《女科秘笺》《验方秘录》等方。

李叔同曾为蔡小香写过四首诗,名为《戏赠蔡小香》:

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

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蔡小香是妇科名医,李叔同或许亲眼见过蔡看病时的场景,故以轻松幽默的文笔予以还原。同时也臆想蔡医生当时的心理活动,非常传神。朋友之间的玩笑无伤大雅,换作别人,蔡小香未必接受。

这首诗说的是蔡医生与美人对烛而坐,那愁眉软语撩人情思,那白嫩细软的小手惹人怜爱。美人们围绕身旁,亲昵地叫着“先生”,这样的艳福令人羡慕。

云髣蓬松粉薄施,看来西了捧心时。

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看到就医的女子发髻蓬松,粉也只是薄薄的一层,就像西子捧心一样娇弱。美人生病以后,蔡医生也愁得瘦了几圈。

“注:西子捧心,西施据说患有心口痛的病(胃痛),每逢犯病,她就皱着眉头,用手按着心口。古人觉得这是病态美。”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

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说的是蔡医生为女士号脉看舌苔时,双方的情态。女患者腰似柳条又细又软,神情高傲目光故作迟钝。假装羞涩轻轻吐一下舌头,鲜艳的唇膏显得格外的艳丽。

“注:刘桢,“建安七子”之一,才学甚高,性情孤傲。有一次曹丕宴请众文士,席间兴致很高,命夫人甄氏出来见面。众人惶恐,匍匐于地,不敢仰视,只有刘桢平视不避,险些被治“不敬之罪”。”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

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蔡医生希望拿来天上的长生之药,医治人间所有短命的花朵。李叔同赞许道,这位神医真是医术精妙,他的名声传遍上海滩。

1912年蔡小香在上海去世,只活了50岁,是“天涯五友”第一个告别人世的。剩下的“天涯四友”写过纪念诗文,可惜已甄没无闻,是为遗憾。

五友之许幻园,凭着一腔文人气闯荡官场,屡遭碰壁,终至穷困潦倒。李叔同于1914年秋天由杭州到上海度假,到城南草堂找老友叙旧。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幅凄凉的画面:美如江南小筑的城南草堂,在秋风瑟瑟中破败不堪,桥亭楼阁大半荒芜,全然没了昔日美丽如诗的意境。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李叔同想起,当时坐车从草堂到市区,给十四文大钱就算阔绰。小浜犹在,大门更换了颜色,似乎已换了主人。

许幻园请他在其亡妻宋梦仙所画花卉横幅上题词,李叔同诗曰: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诗前有李叔同所作题记:……这幅画作于庚子年九月,当时我正在城南草堂侍奉母亲。花开的早晨,月明的夜晚,母亲总是叫来大姐说诗评画,以此为乐趣。大姐多病,母亲为她煎药,把她看作亲生女儿。壬寅年荷花开放时大姐故去。过了三年,乙巳年,母亲也故去。我于是漂泊到海外,漂流不定,无依无靠。回忆过去的日子,家庭的快乐,唱和的雅趣,恍惚间几乎像是另一个世界了。我的幻园内兄给我看这幅画,让我题词。我怕逝去者被遗忘,悲叹活着的人十分艰难,写了短句,来表达悲哀和思念。

1926年夏天,弘一大师由杭州前往庐山,参加金光明法会。在上海候轮期间,住在丰子恺家,他再次踏访草堂故居。哪里晓得,草堂竟然挂着“超尘精舍”的匾额,后来得知,此地就是城南草堂旧址。

弘一大师带领丰子恺等进入室内,装修一切如旧,不过换了洋式的窗户与栏杆,刷上新漆,墙上添了些花墙洞。屋外的小浜不见了,金洞桥也不见了,那些熟悉的花草树木也不见了,所有旧的值得留恋的都不见了。一切都变了,只有头顶的太阳和空气中的味道一如往昔。李叔同不时地向众人介绍,你们看,这是公共客堂,这是我的书房,这是我家私人会客厅,这是我以前楼上的卧室,这是挂“城南草堂”匾额的地方……

草堂已换了主人,由一个开五金店的人买下后,送给和尚们诵经念佛。李叔同从“超尘精舍”出来,在附近一间破旧的房子里找到了许幻园。年近五旬的许幻园晚景凄凉,住着一间小房子,靠教人识字维持生计。老友相见,一个出家,一个穷困,往事重现,悲怆隐痛,唏嘘再三。良久,两人才破涕为笑。

晚年的许幻园在弘一大师的影响下做了居士。1929年这位昔日的上海文坛盟主在大王庙去世,临终前嘱咐妻子苏琴让儿子像弘一大师那样做事认真,长大后学习艺术……

五友之李叔同,后面发生的故事众所周知。考取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后因学潮退学。与同学黄炎培等参加马相伯、穆藕初等发起成立的“沪学会”。1905年母亲去世后赴日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天津短期任教,后应杨白民之邀到上海城东女学任教。在《太平洋报》做编辑,1912年到浙一师任教,直到1918年出家。后苦修律宗,弘扬佛法,成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

值得注意的是,“天涯五友”成员皆才情横溢,有救国救民之抱负,除蔡小香外都信佛。后来中年(晚年)亲近佛教,一个出家为僧,三个做了居士。是前世注定,还是今生的缘分?确实值得人们去探寻。

自古文人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陶渊明、谢灵运、白居易、王维、苏东坡、柳宗元、王安石、黄庭坚等,都曾与佛教结下深厚的因缘。其中白居易、王维、苏东坡、黄庭坚更是皈依了佛教。甚至曾经反佛激烈的韩愈、欧阳修也分别在亲近大颠禅师与明教禅师之后,省悟以往之不是,忏悔罪愆,在佛法里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文人为何青睐佛教?主要是因为,文人对人生的体验较常人为切,对境遇的感悟较常人为深,而佛法的微妙教理,如因缘果报、无常苦空、三世轮回等思想,阐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正可以解开他们对人生的迷惑,满足他们追求真理的饥渴,并且开阔了他们的思想领域与创作空间,所以历来为文人所喜爱。

另外一个原因是,文人雅士性喜静,而佛教寺院大多建筑在山林水边,不但景致优美,而且环境清幽、宁静。大部分僧侣事实上是另一层面的知识分子,他们博览群书,吟诗作词,谈古论今,比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有更多的文化修养,否则如何阅读佛经,弘扬佛法?文人与僧侣交往,就是与懂佛的知识分子交往无异。

唐朝以降,中国施行科举制度,文人通过寒窗苦读金榜题名,都曾侧身庙堂,身居高位。他们往往执着于理想,敢向当权者进言,常常因此获罪被贬。当这些学养渊博、满怀理想的知识分子仕途不得志,而且身处文化未开的蛮荒之地,精神、心灵的孤寂无以为寄,便转而移情山水,或者出入高僧之门,终而在佛法里找到了心灵安顿的皈依之处。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李叔同所处的民国,国家一盘散沙,世道乱如麻。加之清政府1905年取消科举考试,击碎了文人们的科举梦,他们的内心是苦闷的。这一时期的文人,有着各自的不幸。家道中落者有之,仕途遇阻者有之,自暴自弃看破红尘者也有之,他们内心大多有生逢乱世,郁郁不得志的纠结;他们笔下的文字,自然也会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记。

就算是诗文唱和,在美丽动人的文词与性情挥洒以外,还是能读出暗含着的愁绪。他们的文字,必然倾向于教化世道人心、陶冶人格性灵,导人向真向善向美。弘一大师推荐给袁希濂的那本《安士全书》,其他三友应该都看过的。由于文人受到佛教的熏陶,故能在文字上发挥补偏救弊、使人心转恶向善之功,而不致流于无病呻吟、遣词造句的文字游戏。可以说,佛法丰富了文人的生命,开拓了文学的新面貌,而文人学佛则助长了佛法的宣扬。儒与佛,文与法,皆为因缘善果。

同类推荐
  •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是卢梭继《忏悔录》之后另一本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卢梭的一些思想片段。由于这本书是在卢梭遭受长期迫害,身体虚弱不堪,又居无定所时完成的。书中的卢梭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别人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它多么没有意义,都可能对卢梭造成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因为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变得不得不被动接受时,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梭不会像加缪一样以“抗争”与以回击,天主教背景和懦弱的个性使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 武则天的佛缘

    武则天的佛缘

    武则天和佛教,佛教和武则天,其中都有着扯不断的因缘。她一生与佛教的种种联系,她一生充满内心世界的佛教情结,以及她最终以佛的化身君临天下,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热门推荐
  • 关于我们的那些支离破碎

    关于我们的那些支离破碎

    我们一直都很珍惜,我们六个人的友谊。有时候左恒,林子默,季轩然,我,张萱经常会去萧琳家的房子聚集,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我们穿得很清凉,六个人坐在地上……
  • 史海纵横

    史海纵横

    一个生活在深山的孩子,他是谁?他经历了什么样的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传奇色彩的人物?
  • 九零童年

    九零童年

    九零后的青春记忆,九零后的感悟。九零后的孩子是既早熟又晚熟的一代,真正懂事之前的青春,都叫做童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卧听冰雪

    卧听冰雪

    他说“我这辈子只娶你一人为妻”,我信了。他说“负天下也不会负了你”我也信了.最终,他为了得到江山娶了别的女子,为了江山负了她。原来,世人皆是,爱美人,但更爱江山。
  • 落星追魂

    落星追魂

    落星追魂白云飞练成落星秘籍追魂十二巧打,被黑白两道追杀,因为谁能击败他,谁就是天下第一。满怀仇恨的白云飞血洗少林、峨嵋各大派。武林三大堡被闹得鸡犬不宁,四川唐门的飞蝗阵被一招破去,这些乱局到底事出何因?白云飞和温柔娇艳的罗刹仙子之间血腥复仇和美丽的爱情纠缠牵扯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镜缘仙途

    镜缘仙途

    道途何漫漫,沧海化桑田,太阴重现日,三镜续仙缘(书友群:93978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