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2100000013

第13章 最纯粹的艺术氛围

为艺术而生的人,除了具备天赋和勤奋之外,还需要一方可接地气的土壤。所谓土壤,即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艺术环境,而环境是由人创造的。李叔同二哥李文熙内侄姚惜云在《李叔同与我家之关系》中提到:

他(李叔同)具有艺术才华,能书善画。在当时社会名流,如金石家王襄(纶阁),书法家孟广慧(定生)、华世奎(弼臣),画家马家桐(景含)、徐士珍(宝如)、李采蘩(繁),诗人王新铭(吟笙),印人王钊(雪民)诸贤,均有来往,终年盘桓,不耻下问,学与日增。但是个人见解,另有独到之处,所以他的诗、词、书、画、印刻无一不精。此外对古今金石、文玩、碑帖、字画之真赝,有鉴别能力,百无一失。

严范孙、王仁安、孟广慧、王吟笙、华世奎、王襄、李子明、刘宝慈,这些照亮中国近代艺术璀璨星空的名字,均与李叔同有过交往,并切磋过技艺。李叔同就像武侠小说写的那样,一位天资极高的少年,因机缘巧合,遇到各派高手,集众家所长,自成一家。李叔同当之无愧成为民国第一全才,离不开众多幕后推手的助力。

严范孙(1860—1929),天津人,又名严修,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学者。清光绪朝庚末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后主要从事教育事业,当过教育部副部长。严范孙赞同李鸿章推行的洋务运动,提出应在学校多培养经济型人才的主张。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由严范孙和天津另一位教育家张伯苓共同创办。

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记者模仿“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的民谚,将其重新改写为“天津卫三宗宝,范公、幼梅、孙菊老”。这里的范公指的是严范孙,幼梅指的是赵元礼,孙菊老指的是天津籍京剧老生孙菊仙。严范孙名列三人之首,足见其在天津的声誉和影响。

严范孙被后人熟知,另一个原因是他与周恩来的渊源。从南开中学开始,严范孙与周恩来就有诸多往来。他曾为周主编的《敬业》杂志题写封面;周在全校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严范孙亲自为他颁奖;预言周恩来有宰相之才,果然一语中的。

严家与李家为世交。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世珍)和严范孙的父亲严仁波(克宽)交往甚密,他们曾共同致力于慈善事业。王任安在《天津政俗沿革记》中,谈到当时的津门慈善团体时说:“光绪五年,李世珍倡捐银五千两,严克宽、杨俊元、黄世熙、杨云章、李士铭等各捐银一千两。由李世珍、严克宽董其事,其绅捐、船捐息款每届冬令提出三成,以济贫苦无告之民,其余七成留为荒年助赈之用。”

严范孙在其一首诗的小注中特别提到,“先父及李丈筱楼倡办备济社”于“同光之交”(《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卷二)。

1898年年初,被罢官的严范孙返回天津,当时李叔同在姚氏家馆跟随赵元礼学习,两人有过接触,时间长达9个月。李叔同这年10月客居上海,1901年3月从上海乘船返津,探访津门诸师友,和严范孙等人有过聚会。

作为老大哥,又是故交,严范孙对李叔同这位小兄弟欣赏有加。1901年3月的聚会,严范孙告诉了李叔同一个消息,盛宣怀决定在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设特一班,以备经济特科(主要培养商业人才)之选,特科毕业拿到的文凭,相当于举人、进士。这是一条通往仕途的光明大道。

在此之前的1897年,严范孙感于甲午战败给国家带来的耻辱,呼吁变革,向清政府提出开设经济特科,选拔商业人才的建议,终因各种阻挠,建议被搁置,还得罪了老师——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桐。

也许李叔同对做官并无兴趣,但考虑到母亲的期望,还是报考了南洋公学特设班。据严范孙《壬寅东游日记》记载,1902年11月3日,严范孙从日本考察回国,途经上海时,曾在南洋公学会见了李叔同。对李叔同这一决定,严范孙是极为赞许的。

1905年3月10日,李叔同生母王太夫人在上海城南草堂病逝,7月李叔同携妻带子搬运母亲的灵柩回津,举行了轰动天津的文明葬礼。时任直隶学务总办的严范孙前来悼念。1919年严范孙赴杭州考察教育,曾见过弘一大师,他在日记中写道:

章抚亭游山,访青涟寺弘一和尚,俗名李叔同,故人也,谈甚久,以佛经要目一纸示余,劝余先读择要数种,并劝提倡孔教。别出,至冷泉下,徘徊久之,饭于曹氏别庄。有诗云:笋舆行过复缘亭,千亩修篁一色青。忽觉悠然人意远,绿荫深处水泠泠。

十年后南开校父严范孙在天津病逝,弘一大师是否回津吊唁,不得而知。

王仁安(1864—1937),天津人,又名王守恂,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民国后任内务部顾问,民国六年(1917年)1月至11月任会稽道尹。民国七年(1918年)退休离职。民国九年(1920年)又出任直隶烟酒事务局会办。著有《王仁安集》四集、《阮南诗再存》等。

王仁安晚年(1921年)与严范孙、赵元礼等倡建天津城南诗社。城南文社最初的活动地点在严范孙、李金藻(城南文社社长)等人私邸,因位于天津城南,故称“城南诗社”。1931年“天津事变”(又称“便衣队暴乱”)后,改在法租界蜀通饭庄,并逐渐以这里为固定聚会地点。

1931年诗会地点改在水西庄。水西庄原是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与其子营建的园林别墅,乾隆时期颇为兴盛,被誉为当时天津的一个文化大观园。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

1933年至1936年,每至重阳,诗社在此雅集(除1934年在李金藻私宅)。每次有三四十人参加,分韵赋诗,后集结成册,现有《癸酉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乙亥重阳雅集诗录》传世。

城南诗社活动前后约30年,成员总计在200人以上,当时天津文化教育界精英大多参加过诗社雅集。1937年天津沦陷时,城南诗社一度停止活动,1945年后再次兴起,至1950年初停止。

在中国近代诗坛,王仁安占有一席之地。“其诗学功力深厚,得力于肯堂(王仁安之师范当世,字肯堂、号伯子。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曾在李鸿章家馆任教四年)较多。其用意之作,亦复健举。”(汪辟疆《近代诗人小传》)

从《王仁安集》诗词中可得知,很多诗作与其师范当世有关。如这首《呈范肯堂先生》:

芳草被幽径,地僻无人知。不为桃李花,烁烁呈妖姿。坐此久留滞,色悴香纷披。恨不移根植,得傍江边蓠。骚人一采折,衔恩心欲悲。走也感身世,平生常自持。性情寄风雅,臭味防差池。曾闻古人言,多师唯我师。门墙近在迩,欲近还迟疑。深恐所造浅,堂奥无由窥。何缘获笔札,语语皆箴规。勉其所未至,岂为宽假词。狂喜来登堂,凉风天末吹。居然瞻泰山,一笑群山卑。

范当世对弟子王仁安的诗作评价较高:“少年有深处,却喜我能窥。王生造诗句,起落皆崇规。昂然欲自惜,见可来通词。”(《天津王仁安孝廉以诗见投次韵相答》)

李叔同与王仁安交往,大约是在其十六七岁时,二人亦师亦友。李对王以“先生”和“讱庵仁者”称呼,称自己为王的“门入戚子”,还曾以贺年明信片相赠,并“制印呈清赏”。

1913年后李叔同在浙一师执教期间,王仁安曾在杭州当钱塘道尹,两人经常见面。面对知根知底的好友,李叔同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对自己的境遇并不满意。当初留学日本的一腔抱负,苦于没有大展宏图的机会,万贯家财在乱世中散尽,为了生存,不得不当老师养家,还要周旋于两个家庭之间。那一时期的李叔同,心理上不平衡,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只能对故友发发牢骚而已。

1917年1月中旬,完成断食体验的李叔同约王仁安到虎跑寺一叙。信中说:

屡惠大著,谢谢。友人颇有愿读者,能多惠一二份否?新历正月卅日,入西湖虎跑寺习静。二月底返校。公暇能来寺一谭否?

1918年农历二月,李叔同又去信一封:

二月初五为先慈十三周忌日,先期入大慈山诵经,初七出山,十一天晴,拟谒左右。

李叔同正有条不紊地为出家做着准备。王仁安见信后,感觉出李叔同的出家意愿,但还无法确认。他在日记中写道:

晤天津李叔同,清癯绝俗,饱尝世味,已在剥肤存液之时,自愧不如。吾乡静士刘竺生(1873—1941,金石书画专家,李叔同天津友人)之外,又得叔同,喜慰万状。(摘自《仁安笔记》)

1918年春节李叔同没有回上海,而是在虎跑寺习静,遇到马一浮介绍他的朋友小说家彭逊之到此。王仁安接到李叔同的信后,正好也在现场。他亲耳听到李叔同与马一浮谈起诸多佛教问题,更加强烈地感觉到李叔同这位津门故友一只脚已经迈进佛门。这次经历,给王仁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虎跑寺赴李叔同得往返得诗二首》中写道:

步步弯环步步奇,常愁路有不通时。

却怜叠嶂层峦处,一曲羊肠到始知!

兴来寻友坐深山,竹院逢僧半日闲。

归到清波门外路,又将尘梦落人间。

此行归来的王仁安,确定李叔同不久后要出家,他也许劝阻过,结果无功而返。于是也只能是违心地祝福了。王仁安也成为天津诸友中最早知道李叔同有出家意愿的人,是幸还是命?

孟广慧(1867—1937),天津人,近代著名书法家,以书法著称,也是古器鉴藏家和金石考据家。其作品(汉隶)在民国初年举办的全国书法展上,被评为东亚第一。孟广慧与天津殷墟文字专家王襄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他们把中国古代史向前推进了几乎1000年。

孟广慧的书法既有篆书之意境,又有甲骨文的质朴洗练。不得不说,李叔同在与孟的接触过程中,是深受其影响的。李叔同在书法起步阶段,也像孟广慧那样追溯源头,在篆隶上下工夫。

在上海期间,李叔同一直与孟广慧保持联系。1901年春回津时,曾与孟盘桓多日。大约1912年,李叔同在浙一师执教期间,曾在杭州见过孟广慧。关于这次见面,孟广慧有诗云:

江南话别酒家春,开卷无颜忆故人。

记得心心相印处,雪泥鸿爪任前因。

1936年端午节,也是孟去世前一年。孟广慧看到弘一大师早年的几方印章后,思念这位遁入空门的旧友,写下诗以示纪念。诗中的江南话别,是指孟四十多岁时曾到杭州,与弘一大师有过会面。

王吟笙(1870—1960),天津人,天津女学创始人之一。精通书画篆刻、诗词联语。其水墨山水画喜用刚健的勾勒与水墨晕染相结合的手法,以此达到秀润明丽的效果。楹联成就亦属不凡,作品“华盖平飞风鸟细转,鹢舟乍动朱鹭徐鸣”获得业内赞誉。

王吟笙和李叔同少年时代都生活在天津粮店后街,王比李年长10岁,他们是近邻又是挚友。李叔同在青年时代,曾给吟笙刻过数方图章,王一直珍藏并使用。

王吟笙早年兴办教育,李叔同曾给予支持。李叔同对王的书画作品尤为珍惜,出家前,王吟笙赠给他一把字扇,他曾多年精心收藏。李叔同对王吟笙的山水画很欣赏。据张牧石(诗人、书法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家)先生讲,王吟笙在世时,张为其整理画稿,找出一幅王吟笙所绘绢本山水,上有李叔同所题一首仄韵七绝,王吟笙让他用李叔同原韵也题了一首书于画上。张牧石先生所题为:

驱使胸中万卷书,鹅溪半幅寻诗去。

自家醉墨自淋漓,画到烟岚浮翠处。

至于李叔同原诗,今已无法得见,唯其对王吟笙山水画的激赏和珍爱,倒是确切的。

1939年弘一大师六十寿辰,众师友学生纷纷祝贺。澳门《觉音月刊》和上海《佛学半月刊》,为他出了专刊。丰子恺画《续护生画集》六十幅和佛像一千尊奉寿。早年旧友王吟笙、曹幼占、姚彤章、杨味云、马一浮、柳亚子、吕碧城等人写诗词祝贺。在众多贺寿之礼中,王吟笙的寿诗,最能道出弘一大师青少年时期的文艺修养,以及二人对金石的共同嗜好和诗书渊源,《怀弘一大师》全诗长达三十二句,一百六十个字:

世与望衡居,夙好敦诗书。

聪明匹冰雪,同侪逊不如。

猥以十年长,谦谦兄视余。

少即嗜金石,古篆书虫鱼。

铁笔东汉字,寝馈于款识。

唐有李阳冰,摹印树一帜。

家法衍千年,得君益不坠。

为我治一章,深情于此寄。

忆自君南游,悠悠数十秋。

树云思不已,岁月去如流。

比闻君祝发,我发早离头。

君为大大师,我犹浮生浮。

老赓翰墨缘,远道寄楹联。

经言开觉路,书法示真诠。

笔墨俱入化,如参自在禅。

装池张座右,生佛在吾前。

李叔同天津时期的朋友圈,多系文人学者或教育界人士,都比李年长,人生阅历丰富,大多潜心艺术,淡泊名利,聚会目的相对纯粹,少了互相吹捧,多了客观点评。诗文唱和,金石书画,完全在一种毫无市侩干扰的氛围中,进行艺术切磋。这种纯粹探讨艺术的聚会,对各自艺术精进大有益处,作为年轻的李叔同,在诸多前辈高人的熏陶下,收获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

李叔同交友也是有选择的,他交往的都是真正的朋友。不管在出家前还是出家后,这些朋友都不曾疏远他,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天津时光,他们因为兴趣爱好、审美趣味及艺术追求一致,深交可以理解。在李叔同出家修行后,这些朋友仍和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不得不说是情谊的见证。

同类推荐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肯尼迪

    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5.29—1963.11.12)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金融巨子,也是民主党坚定的后台。作为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读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40年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肯尼迪加入美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负伤。战后,肯尼迪29岁即当选为议员,后三次连任。1960年肯尼迪参加总统竞选。他提出“新边疆”的竞选口号,倡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开拓新天地。1961年,肯尼迪在选民投票过程中以极小的差距赢得总统的位置,击败了共和党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热门推荐
  • 猎杀自己

    猎杀自己

    为了复仇而穿越各个时空的王朔,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的猎杀自己,成为至高无上唯一的真神。
  • 旅游企业文化研究

    旅游企业文化研究

    本书从分析旅游企业文化理论的普遍原理入手,结合旅游业的行业发展特点,探讨了旅游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分析了社会文化对旅游企业的影响。
  • 点开我能实现你的愿望

    点开我能实现你的愿望

    你好,我是一名愿望商人,千百年来,我不断穿越时空,满足人们的各种愿望。只需支付一定的代价,我便能实现你的愿望!
  • 时行似水

    时行似水

    生活不易,人人叹气。网聊成瘾,一去不回。那里是虚拟世界,在那里,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披上一件自己想要的颜色。顾笙,虽是三好学生,但叛逆心重。因父亲总是在外奔波没空陪自己而心生埋怨,与现实格格不入,却在网上交了一堆网友。严诚,生着一张温文尔雅的脸,性格却与这脸有几分格格不入。学习虽好却也是一方校霸,而一方校霸,在网聊中却是一群女孩的白月光……二人网聊中的好友,现实中的同桌。性格天差地别,却也在相互吸引……
  • 南柯一梦2014

    南柯一梦2014

    在外留学的赵泽某一天的夜晚深陷噩梦,好不容易挣脱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我去,你好歹也给我传送得再前面一点啊。”一脸不敢置信的赵泽看着自己周围的环境脑壳子一阵一阵的疼。一觉醒来突然回到了国内的家不说,墙上日历显眼的2014四个数字把他震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啪”,赵泽一巴掌呼在了自己的额头,“我他娘的肯定在做梦”…………“你干什么呢?脑子瓦特了?”邓霞满脸嫌弃得看着自己的儿子,觉得自己儿子又开始作妖了…………
  • 我不是灵印师

    我不是灵印师

    万子卿魂穿异界,来到了灵印师的世界,这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平民只有考上灵印师才有机会翻身,而灵印师的子嗣,生来就有协会下发的各种资源,至于大家族子弟的直系弟子,更是拥有地权!年仅二十岁的万子卿头顶一只嘤嘤怪,对着天涯大喊:“去他娘的灵印师考核!”考上灵印师,出现在左手掌上的纹路,到底代表了灵印师的尊贵身份?还是另有隐情……
  • 末世将军

    末世将军

    要见英雄有何难?阴界之中自有豪杰在……这是个末世,黑暗之后还是黑暗。今天很暗,明天会有一丝曙光,到了后天,整片天都会黑下来,那是黑暗缠绵……这是传说中的地狱,这里分布着各类死尸、孤魂、当然也有人,但很难寻得到,因为这是鬼蜮,人要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将自己隐藏起来。信佛那是一种信仰,信鬼那是真理,信人……还谬?群号128973764望读者加入。
  • 蔡徐坤的恋爱volg

    蔡徐坤的恋爱volg

    蔡徐坤公布恋情后,狂撒狗粮【不上升真人】
  • 喋血猎人

    喋血猎人

    在这被世人称之为“大破坏”后的废土上,活跃着一群靠着讨伐赏金首赚取赏金过活的职业,人称“赏金猎人”。其中又以“喋血”最为出名,其面对任何赏金首都是波澜不惊的表情和从不留情的战斗方式,为众多赏金首闻风丧胆。
  • 狄仁杰之风云武周

    狄仁杰之风云武周

    自女皇武则天登基以来,朝野上下皆各怀居心,奇案也更是层出不穷,然而,比奇案更让人惊惧的,往往却都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