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22900000003

第3章 温庭筠、冯延巳词名句考论(3)

由创作年代之争议自然就会引出主题之争议。主题之争集中表现为言情与寄托两种不同的看法上,关于这个问题的概括袁行霈先生已有精当表述引证袁行霈撰,《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5页。,此处不再重复。大致可知,丧偶之后作说将《闲情赋》视为悼亡之作,其主题是言情。也有持青年之作说将其主题定为抒写爱情者,唐满先于《陶渊明诗文选注》如是说:“这篇《闲情赋》是抒写爱情的,大概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作品。”袁行霈的相同观点此处不重提。主张彭泽致仕后与晋宋易代之晚年说者多坚持寄托主题,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袁行霈先生的《陶渊明研究》中有精当概括,不必重复。从总体倾向看,持寄托主题的人占多数。言情主题与寄托主题是否为两种水火不容的东西,二者能否互相转化?显然,在袁行霈先生的《陶渊明研究》中,二者是不能互容的。袁行霈撰,《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5页。尊大师与尊真理并不矛盾。言情与寄托在古人的创作中也不矛盾,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互容,即在言情的同时体现寄托。这个道理对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完全没有必要争议,否则连外行都要笑话。话说到此,笔者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了。陶渊明难道就不能将两种主题融为一体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作于晋义熙十一年(415年),为陶渊明的晚年之作,较为完整地概括了他自己的性情。其中提到了他作文的一贯风格爱好,即“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据袁行霈先生考证,《闲情赋》作年早于《五柳先生传》,这就有可能将《闲情赋》也划归自娱,还能“颇示己志”的文章之类。万一袁行霈的推论有误,二者的创作年代存在倒转现象,“自娱”与“颇示己志”的脱节特征也不一定非要体现在《闲情赋》中不可。所以《闲情赋》理应是“自娱”与“颇示己志”的有机合一。这个大前提被确认后,将表达爱情与寄托意志加以合理转化就成了无法推倒的逻辑论证。“以追求爱情的失败表达政治理想的幻灭”正是按照逻辑推理得出的合理结论,不应视为无据。

对作品核心思想的认同出现见仁见智的现象很正常。身处政治失落环境中的冯延巳,在罢相之后对《闲情赋》的解读不应该只是看到“自娱”的一面;同理,在抒写“闲情”时,其“寄托”意义的存在也就成了不用解释的自然之理。下面对冯延巳晚年的处境给以大致勾画,以此来证实他词中的“闲情”与陶渊明赋中“闲情”的必然联系。

冯延巳先得意后失落。得意时,受李璟器重,仕南唐至同平章事。在位期间,“数据柄任,揣元宗(李璟)不能察其奸,遂谓己之才略,经营天下有余,而人主躬亲庶务,大臣备位,安足致理。元宗果悉委以政,凡事奏可而已”(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六)。还“与弟延鲁、魏岑、陈觉,窃弄威福”(江文蔚《对仗弹冯延巳魏岑文》原注),结成死党,排斥正人如常梦锡、严续等人,于小朝廷中口碑极坏,连同其弟冯延鲁及同党陈觉、魏岑、查文徽为人蔑称为“五鬼”。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宰相的位置上数度出现,可以想见他的春风得意姿态。冯延巳失落时,致命的伤痛当为957年被再度罢相。此一罢,彻底标志着冯延巳政治生命的结束,三年后便与世长辞。不过冯延巳最后罢相的主要原因不能服人,这极易引起冯延巳本人内心不平之感。另外,“冯延巳之为人,亦有可喜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而听之,不觉膝席屡前,使人忘寝与食”(史虚白《钓矶立谈》)。这种学人风度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也极易将自己内心的委屈采取创作的方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冯延巳又处在国势聚变的环境中,作为中主李璟的重要臣僚,冯延巳在伴随他那“天性儒懦,素昧威武”(《江南野史》二)之主浮沉度日时,已是年进不惑之年的大半老头了。因为李璟未能严格按照李“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陆游《南唐书·列祖纪》)的遗言办事,招致了连年不断的兵祸,致使南唐小朝廷日渐萎靡。冯延巳几乎完整地看见了南唐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全部过程。发生在此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来:944年十二月——中主即位的第二年,攻打建州王延政,大败于盖竹。946年八月攻打福州,战事延续到次年三月,遇吴越人护驾对方,以诸军皆溃的惨重失败告终。951年十月,暗地援助后周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造反,次年正月为后周人打败,周人派使前来朝廷责问事情原委,责备有加,从此与后周人结下了深怨,后周人从此开始了对南唐进行大规模报复的军事行动。在强敌压境即将到来之时,李璟仍然不知全力守城,还于952年二月复贡举之时,以高祖入关诗为题考试贡士,显示自己的“窥觎中土心”。于是同年四月发动了攻打南汉于桂州的战争,其结果当然是不会如其所欲的。955年十一月,后周下诏数南唐罪,次年正月,周世宗亲征南唐,连陷数州。南唐不得已派人使周,请求“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还不为允许,经多番求情,周军方退,一时之危才得减除。周世宗于959年又发动两次亲征,占有了南唐大片土地。在敌人的威逼面前,李璟于958年将年号改为中兴。周世宗的野心随着南唐的退缩越发膨胀起来,于同年一月“次扬州,至迎銮镇,耀兵江口”。咄咄逼人的气势终于彻底打击了南唐往日不自量力的嚣张,李璟只得“遣陈觉奉表贡方物,请传位太子弘冀,以国为附庸”。周世宗还“采唐报回纥可汗故事,答帝玺书,称皇帝致书敬问江南国主”,要求李璟“遣使上表称唐国主,尽献江北郡县之未陷者”。周世宗在收到大量贿赂后才作出只须罢兵之请的要求,对李璟传位太子的请求依然未许,可以想到周世宗的苛刻到了何种程度。同年五月,周世宗下令削去李璟帝号,自称国主,“凡帝者仪制皆从贬损”。更有甚者的是,因为信祖郭威名璟,责令李璟改璟为景,以为避讳而使然。这一系列有损人格与国格的强迫令,李璟只有担当而没有丝毫的反抗,同此一起受害的还有大量的臣下,其中就包括冯延巳在内。在大事面前,李璟手下大臣还结党营私,形成党局,互相倾轧,冯延巳既是党魁,同时又是受党祸之害的重要人物之一。

冯延巳伴随着李璟一路走来,其人生并不适意,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他人生起伏的大致轨迹。以李璟即皇帝位说起,冯延巳可以称得上得意一时(时年四十一岁),马令《南唐书》本传云:“元宗即位,延巳喜形于色。”因为此时冯延巳由元帅府掌书记拜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且与其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多树朋党,侵损时政,是权倾一时的实力派人物。四十四岁又以中书侍郎与宋齐丘、李建勋同拜平章事。这几年冯延巳为官节节上升,是他人生中最为顺畅适意的时期。在以后的日月中,冯延巳的好梦似乎被一系列重大事件打断,好景难再。四十五岁时因南唐伐福州兵败,冯延巳为了保全冯延鲁与陈觉,上表自咎,加上御史中丞江文蔚、知制诰徐铉、史馆修撰韩熙载上书弹劾,罢相为太子少傅。这是冯延巳在小朝廷任高官以来遇到的第一次重击,这一击是新旧账一起算来的综合拼对,并非仅仅因为福州兵败一事。被罢相后,冯延巳曾流转于地方任上,持续达五年之久。李璟出于旧情难忘,于952年再次任冯延巳(此时五十岁)为相。这次任相与徐景运、孙晟同拜,三人互相不服。冯延巳凭借与李璟的故旧之情,加上多番口舌经营,再次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至于“元宗悉以庶政委之,奏可而已”程度。由于冯延巳从政无才,导致“事益不治”的混乱局面的出现。李璟在听其言、观其行后,终于做出明察善断之举,削夺了他的权力,使朝廷政事恢复了原有秩序。冯延巳是有预感的,面对所遇到的一切,只好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寻找可下的台阶。恰巧在本年十一月南唐用兵不当,“尽失湖湘地”,冯延巳以此自劾,罢相为左仆射。由于冯延巳知恩善补过,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罪责——拓境乃李璟本意,感动了李璟,所以这次罢相后,“元宗待之如初”,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处。这样在四个月后复相就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直到957年(时年五十五岁)因后周军队南侵,尽失江北之地,罢去相位。之后不久,于第二年三月复相位,且承担了犒赏后周入侵者的重任,面见了周世宗。犒赏周师本来就是一件十分难以把握的事情,面对敌方提出的去帝号、贬损仪制等种种苛刻要求,李璟与其他大臣也无法直面应对。这一次冯延巳遇到的任务,其艰巨性是空前绝后的。全节而归将会永远彪炳于史册,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冯延巳只好担当一切罪名,以“贬损仪制”罢相。冯延巳随着南唐国号的削去彻底走下了宰相宝座,这一次在宰相位上仅仅立了两个月的时间。冯延巳以宰相之尊未能匡救风雨飘摇中的南唐,似乎是悲哀,但在死后得到了“忠肃”的美谥,这又是值得庆幸的。因为从其谥号中能够反映出其人对南唐的一片忠诚之心。冯延巳毕竟努力了。

同类推荐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文心雅韵

    文心雅韵

    《文心雅韵(精)》是“百花谭文丛”的又一新成员,精选了作者赵珩近些年来所写的关于谈吃、谈戏、谈收藏、谈风物、谈雅集、谈旧事、谈北京的散文随笔,以“文人”为主线予以贯穿,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不但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和生命体验,同时对历史对文化不断积累与汲取,以朴实清雅的文字,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 幽幽的紫云英

    幽幽的紫云英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每当吟诵这首千古传颂的《正气歌》时,浑身总是有一种不可征服的凛然之气在回荡,眼前也就会浮现出七百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威武不屈的高大身影。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7)一个人的旅行,汇集旅游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项明生、番小茄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热门推荐
  • 梦幻仙枕

    梦幻仙枕

    主角梁星云得到一个仙枕,穿越到平行世界后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之生命元素操控者

    异界之生命元素操控者

    不幸穿越的作者大大进入了自己文笔下的末世世界还不幸的成为了文中最炮灰的角色——司无星!最没用的异能——生命元素操控者最低级的系统——末日系统最不靠谱的系统精灵——琉璃!且看最不靠谱的作者大大如何称霸末日吧!
  • 灵界红包聊天群

    灵界红包聊天群

    有的人以剑入道,有的人以火入道,未曾想自己竟能以手机入道……道法无常,小道十万,大道三千,万道殊途同归,汇入天道,奈何天道缥缈难寻。——大衍神君林永康一个考试没作过弊,没牵过女生小手,立志当管道工快递员,连家庭教师都没钱请的三好少年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偶然加入一个聊天群,不慎误入术界纷争,从此走上一条追寻天道的不归路……【QQ群:468697527灵界浅谈会】申请输入本书名字
  • 泛事

    泛事

    20世纪时期,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整合为散文集,本文以发生在身边的锁事来记叙,以写人写事为主要题材。用散文的形式来叙写。记录年少的自己,记录我们难忘的时光。
  • 90后为梦而狂

    90后为梦而狂

    父亲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歌手。一个注定一生都无法得到身体自由的人,却活出了别样的精彩。一个女孩,在爱情和梦想面前,她坚定的选择后者。就算被全世界所抛弃,她也不曾后悔。梦想本为空,只看如何做。成功只有定义不同,没有结果不同。坚持与放弃,不管如何选,只要不后悔,一切就都是最好的安排。愿你我,无悔青春。别人眼中的白日梦,做成真的。用事实堵上所有人的嘴。
  • 家有遗产

    家有遗产

    父亲郑书轩去世后,郑家浩、马青梅与郑美黎、何志宏两对夫妇为了遗产而起了纷争。他们意外得知父亲早在半年前就立下了遗嘱,把唯一的财产——价值150万元的房子留给了一个叫葛春秀的女人。为了独霸父亲留下的房子,何志宏与郑美黎施苦肉计,假离婚,并顺理成章地成了户主。马青梅一家生活困窘,干脆搬到父亲的房子与郑美黎合住。姑嫂同住一屋檐下,矛盾不断。郑家浩厌恶这种鸡飞狗跳的日子,宁愿不要房子。马青梅亲自去昆明带回了葛春秀。马良躬死后,马青梅与马大海姐弟俩因为遗产而关系疏远。马父欠下大笔遗债,马大海想合法避债,马青梅在良心上过不去,最终选择了承担父亲的债务,继承“遗产”。葛春秀病入膏肓后,郑父的老友告诉郑家浩有关郑美黎的惊人身世……在遗产面前,有人利欲熏心,赢得金钱,输了亲情、爱情;有人博大宽爱,永不背弃,相互扶持。众生百态,难道遗产只意味着金钱吗?它更重要的传承意义是什么?这个故事,正在许多家庭中活色生香地上演,或是上演过……
  • 女帝重生之逢公子

    女帝重生之逢公子

    昔日声名显赫的女帝竟然死而复生,变成了皇族里最不成器的三公主?当堆积如山的奏折变成了满院子的风月花鸟,婉华公主说……爽!驸马不听话?休他!异国皇子要嫁她?娶他!松江苑的金牌郎君微微一笑,恰逢公子少年时,吾心甚悦之。
  • 一川秋水

    一川秋水

    三个不同的人相依为命,时光琐碎下的喜乐哀愁。
  • 忘川洗情

    忘川洗情

    公子为什么一个人站在忘川河畔呢?我在等人,等一个再也不可能回来的人。穹禹:爱妃,无论你想做什么,寡人都会为你去做,这天下,在寡人心中又如何比上爱妃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