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45600000042

第42章 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

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1875年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又进入法国音乐学院深造。他既有维也纳人亲切、善良的性格,又有法国人的翩翩风度。他不把演奏小提琴看成是显示个人本领的机会,而把它看成和别人交流情感的手段。

克莱斯勒的揉音和他的为人一样热情和亲切。年轻时克莱斯勒曾投考过维也纳歌剧院乐队,当时德国学究式的人物拒绝他热情的声音,竟连第二小提琴的席位都不给他。没几年,克莱斯勒的琴声就成为世界各地小提琴家们效仿的榜样。有一次,他和某交响乐队一起排练,乐队队员都为他的琴声所感动,但是首席小提琴却轻声地说:“因为你的琴好!”克莱斯勒很和气地说:“啊!咱们换一把拉吧!”当他用这把换来的琴拉完后,所有的乐队队员都把自己的琴送到他面前说:“大师,请试试我的琴吧!”

克莱斯勒有许多作品,如《前奏曲与快板》、《美丽的罗斯玛琳》、《爱的欢乐》、《爱的悲哀》、《维也纳随想曲》等等,多年来,它们一直为小提琴演奏者所喜爱,这些珍品必将在浩瀚的小提琴作品宝库中占有永恒的席位。

亚夏·海菲兹

亚厦·海菲兹亚夏·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1901年1月2日出生于俄国立陶宛的维尔纳,3岁起就显露出超凡的音乐才能。那年,爱好小提琴的父亲给他买了把童琴,海菲兹爱不释手。就在受教于父亲一年后,4岁的海菲兹进入了维尔纳皇家学校。此后他又到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教授奥普德·奥尔。

学业结束后,海菲兹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以及美国演出。16岁时,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大厅首次登台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他以其高难度的左手技巧、稳健的右手运弓、强烈的E弦上的起奏以及俄国式的柔美滑音,引起听众的极大反响,使当时一些颇具声望的演奏家望而生畏,几乎不敢再登台。海菲兹演奏过所有著名的小提琴作品,如维尼亚夫斯及、西贝柳斯、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人的协奏曲,弗兰克等奏鸣曲。可以说,其后的小提琴演奏和小提琴作品,无不受他的影响。

海菲兹死于1987年12月10日,享年86岁。

内森·米尔斯坦

内森·米尔斯坦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04年12月31日生于俄国敖德萨。他最初随斯托里阿斯基学琴(斯托里阿斯基也是大卫·奥依斯特拉赫的老师),后来跟奥尔教授学习,1929年他首次赴美国演出,后来就加入了美国籍。

有一个时期在美国出现过米尔斯坦热,年轻人都追求米尔斯坦式的声音。米尔斯坦善于使用整个手臂运弓,很少使用手指或手腕的动作,有着十分宽广的声音。他的学生弗里德曼在谈到米尔斯坦时说:“他把我从演奏小提琴的狭窄概念中引导出来,和我谈论绘画、国际政治、生活的意义等。米尔斯坦有着某种特殊的、比海菲兹还要高的才能。”弗里德曼也是海菲兹的学生,他认为米尔斯坦和海菲兹一样,演奏时非常放松,“他们的手松得就像芭蕾舞演员在空中飞一样,我常常感到,我如果站得离他们太近,用力呼吸的话,会把他们的琴和弓从手中吹掉。”米尔斯坦曾说:“有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总是在我的演出曲目之中,那就是巴赫和帕格尼尼。”

米尔斯坦不主张练琴太多,他早晨起来不喜欢练琴,夏天也不喜欢练琴。有一次,他看到周围的人整天练琴,他就问他的老师奥尔:“我一天应当练多少时间琴?”奥尔回答他说:“练多少时间琴是不重要的,如果你用手指练琴的话,那你练多少时间都是不够的,假如你用头脑练琴的话,两个小时就够了。”

米尔斯坦也不喜欢练像克莱采尔这样的练习曲,他说:“我在小提琴上练了不少肖邦的钢琴曲,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很不提琴化的,拉起来是很不方便的,但是通过适应这样的材料,可以使我们的技巧得到很大的改进,我练了许多旋律性的练习。几乎每个小提琴家都可以在小提琴上练些这样的东西。”

大卫·奥依斯特拉赫

大卫·奥依斯特拉赫大卫·奥依斯特拉赫(David Feodorovich Oistrakh,1908—1974)5岁学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因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推荐,很快就在本国取得声誉。1935年,大卫参加维尼亚夫比赛,获第二名;两年后,在比利时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以后,由于战争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因素,奥依斯特拉赫在国际舞台上沉寂了将近20年之久。

由于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所作的轰动英国的访问,次年出访美国时,剧场门口排起了7000余人的长队等候售票,这种热情在美国是极为罕见的。当奥依斯特拉赫以勃拉姆斯《d小调第三奏鸣曲》开始演出时,台下的听众惊呆了:海菲兹是用那辉煌的技巧征服了听众,奥依斯特拉赫则以那抒情的诗意感动了听众;海菲兹以强有力的E弦起奏使演奏有强烈的感情,奥依斯特拉赫则以软起奏赋予演奏更有说服力;海菲兹以那快速揉音使声音更华丽,奥依斯特拉赫则使用了某些艺术化的迟开始的揉音,使声音更能深入人心。通过耳闻目睹,西方世界确认奥依斯特拉赫为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奥依斯特拉赫是前苏联音乐界的小提琴权威,社会活动繁多,经常负责比赛的评委工作,此外还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量教学工作。

很少有人知道,奥依斯特拉赫从小就梦想当一名乐队指挥,他的这个愿望直至1962年才得以实现。那时,他和梅纽因在伦敦轮流担任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协奏曲的独奏小提琴和指挥。当他的指挥才能刚得到发挥,去阿姆斯特丹指挥该地乐队时,却因心脏病突发而在那儿去世。奥依斯特拉赫去世的消息,震动了当时的世界乐坛,许多与他共事过的人感到极度悲哀。艾萨克·斯特恩说:“我感到失去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同事,而是亲兄弟。”梅纽因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充满热情、全心致力于人类幸福的伟人。”《纽约时报》对他的评论是:“他的演奏有沁人肺腑的亲切感,这是他为人的反映。”

耶胡迪·梅纽因

耶胡迪·梅纽因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2001),美国小提琴家,1916年出生于纽约,受学于帕辛格、艾奈斯库和布什等。8岁在他老师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了拉罗的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神童”。后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欧美乐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慰问反法西斯战士,梅纽因在各地举行了约500场音乐会。1947年在瑞士与德国指挥家富尔特文格勒合作演出。1958年组织梅纽因室内管弦乐团,任指挥和独奏员。1959年定居伦敦。1962年在英国创办梅纽因音乐学校。1969年至1972年创办温莎音乐节和梅纽因音乐节。1969年起,三次连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1971年起任特立尼迪音乐学校校长。

梅纽因的演奏具有辉煌的技巧、独特的气质和动人的魅力。

梅纽因死于2001年,享年85岁。

亨里克·谢林

亨里克·谢林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1918—1988)1918年9月22日出生在华沙,5岁时随母亲学弹钢琴,后改学小提琴。幼年时的演奏给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勃·胡贝尔曼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按他的提议,他来到德国师从卡尔·弗莱什等名师。1933年,他首次在柏林、华沙、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作旅行演出,后在巴黎向那·布朗热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46年入墨西哥籍,两年后在那儿的音乐学院任教。谢林曾担任过许多世界小提琴比赛的评委。谢林演奏的最大特点是音色优美和曲目广泛,他从来不把自己的个性强加给作品,以免有损作品的原有面目。他演奏的巴赫六首无伴奏奏鸣曲,节奏鲜明而严谨,把极复杂的和弦拉得很有歌唱性,被人们誉为“不朽的成就”。他录制的克莱斯勒全部小品和西班牙曲集是唱片中的珍品;演奏拉罗、勃拉姆斯等人的大协奏曲,也是同类演奏中的佼佼者。

如果说海菲兹以技巧著称,克莱斯勒以自如、舒展见长,梅纽因是天才,那谢林是最理想的全面演奏家。

谢林的高尚人格也有助于他的演奏。1973年,谢林在以色列开完音乐会后,把他珍藏的1734年制作的斯特拉迪瓦里琴赠给耶路撒冷市,以有助于那儿的音乐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尽力保护纳粹占领下的波兰人民,曾多次向墨西哥政府呼吁,使数以千计的波兰人移居到了墨西哥。可以说,谢林的琴艺不是在琴房练就的,而是来自生活经历中崇高感情的积累、衍化。

谢林死于1988年3月,享年70岁。

艾萨克·斯特恩

艾萨克·斯特恩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1920—)是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曾于1979年访问中国,在各大城市举行了演出和讲学活动,纪录片《斯特恩访问中国》在美国上映后大受欢迎。

艾萨克·斯特恩1920年7月21日出生在苏联敖德萨西北的克里门内兹。父亲是画家,母亲曾在彼得堡皇家音乐学院学过声乐。当他只有10个月的时候,全家移居到旧金山。斯特恩6岁开始学钢琴,8岁时改学小提琴,第一位老师是罗伯特·波拉克;12岁开始师从旧金山乐队首席小提琴内奥姆·布林德学习,布林德的教学特点是让学生增长独立学习的能力,斯特恩跟他学了四年,以后又跟路易斯·帕辛格学习过。11岁时,斯特恩在皮埃尔·蒙特指挥的旧金山乐队协奏下作了首次公演;12年后,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极为成功的独奏音乐会,从此跻身于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的行列。国外音乐评论界认为,他的音乐会很少能有人争比。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他和钢琴家尤金·依托明、大提琴家列奥德·罗斯组成的三重奏已合作演奏多年,还录制过唱片。

斯特恩的事业远远超越了音乐的范围:他在1960年挽救了卡内基音乐厅;他与世界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有密切往来;他是朱克曼、帕尔曼、弗里德、明兹等年轻一代音乐家的保护人;他是人道主义和文化事业的卫士,是国际音乐界有强大影响的人物。

列奥尼德·科岗

列奥尼德·科岗列奥尼德·科岗(Leonid Kogan,1924—1982)是继奥伊斯特拉赫后具有世界声望的前苏联著名小提琴家,1924年出生于乌克兰。16岁时,他在莫斯科交响乐队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从此奠定了小提琴演奏家的地位。科岗特别崇拜海菲兹,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菲兹,我听了他1934年在莫斯科的每一场演出,那时我虽然只有9岁,但我至今仍记得他演出的每一个音符。”

在所有著名的前苏联小提琴演奏家中,科岗的演奏风格是最接近海菲兹的。他不仅有海菲兹那辉煌的技巧,还有那炽烈的感情,他的练琴方法和观点也酷似海菲兹。他说:“音阶的练习十分重要,就像吃饭、睡觉那样不可缺少,我把练琴时间的一半全用在音阶上了。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高超的技巧,才能一个接一个地演奏协奏曲而不感到累。”

科岗是继奥伊斯特拉赫之后,任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的首席评委。

萨尔维多·阿卡尔多

萨尔维多·阿卡尔多萨尔维多·阿卡尔多(Salvatore Accardo,1941—),1956年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场上,升起了一颗新星,这就是荣获一等奖的意大利15岁的萨尔维多·阿卡尔多。两年后,他再次在帕格尼尼比赛中夺得桂冠,从此一举成名。

阿卡尔多除录制过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外,还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6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家,他还为希尔默出版公司编订过全部帕格尼尼协奏曲的乐谱。难怪不少人认为他是演奏帕格尼尼的专家。当人们问起他在帕格尼尼比赛中获胜是否对他的事业有巨大的推动时,他的回答却使人感到十分意外。他说:“我在帕格尼尼比赛中获胜,从某个角度来讲对我的事业是很不利的,因为从那以后,人们就说我是演奏帕格尼尼的专家,我并不认为我是演奏帕格尼尼的专家,我能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而不仅仅是帕格尼尼,我花很大的力气才去掉了人们对我的这种错误看法。”阿卡尔多不仅有着惊人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有着非常歌唱性的声音,对音乐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他说:“帕格尼尼的音乐对我来讲是十分自然的,但是我更关心的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要演奏好这些作品需要有着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非常敏锐的音乐感。”这话出自一位录过6首帕格尼尼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口中是令人深思的。

阿卡尔多还主演过一部描写帕格尼尼生活的电影。其中,他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第五、第十三、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四随想曲,第一、第三、第四协奏曲的片段、无穷动等乐曲。

伊扎克·帕尔曼

伊扎克·帕尔曼被誉为“小提琴王子”的美国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Perlman Itzhak,1945—),1945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他家是20世纪30年代从波兰迁去的。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到美国电视台演出,不久移居到美国,受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得到“以美基金会”的奖学金,进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加拉米安和多萝茜·狄雷学琴;1964年3月在美国列文垂特比赛中获胜。

帕尔曼在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因而无法站着演奏。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位行踪遍及世界各著名舞台的小提琴家,要克服多少行动上的困难。然而他却有着非常乐观的天性,难怪有人说,帕尔曼除了具有海菲兹所说的那种所必须具备的斗牛士一样的坚强神经、夜总会女明星一样的旺盛精力、和尚修行时的高度集中的能力外,他还有着像马戏团小丑一样的爱开玩笑的性格。当帕尔曼带着沉重的双腿支架、拄着拐杖走上舞台,坐在椅子上接过别人递给他的小提琴后,马戏团的丑角不见了。他完全沉浸在他内心的感情之中,松弛地纵情歌唱起来。人们从他所演奏出的第一个音符,就立即感到面前坐着的是一位大师。

帕尔曼是一位全能的演奏家。他对各种风格的作品都适应自如,并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如:古典风格的莫扎特,清淡、柔情的柴可夫斯基,热情、深刻的勃拉姆斯……真是各有千秋。我们可以感到他演奏中的一个特点:他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他像海菲兹那样用理智控制他的感情;他也像斯特恩那样通过理智把他的感情更大地发挥出来。学生时代的帕尔曼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有过一段模仿时期,他说:“我曾经模仿过海菲兹,那时我使用很快的揉音,喜欢用快速度演奏;后来又模仿过奥伊斯特拉赫,我试着用比较宽的揉音和丰富厚实的音色;后来又模仿斯特恩,我整整一年没有使用揉音。”现在,他已经形成了不容混淆的伊扎克·帕尔曼的独特风格。

同类推荐
  • 悦耳的弦音——小提琴(课外雅致生活)

    悦耳的弦音——小提琴(课外雅致生活)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再弹一弦江湖曲

    再弹一弦江湖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既包括绝大多数影史经典的评论,亦包括徐克、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等武侠、功夫电影制作人的访谈。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课外雅致生活-永恒的流淌,古典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永恒的流淌,古典音乐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些概念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热门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穿越之娘子有才

    穿越之娘子有才

    她一个现代高智商青年难道还玩不转穿越的生活?被虐?她可以忍。被羞辱?她也可以忍。但是共事一夫?对不起,姐忍无可忍!N年后他厚颜无耻地来说她是她妻?她好像没这印象。她是他孩的娘?那是,可那又怎滴?谁规定孩他爹就要和孩他娘在一起?萌娃说,爹,我很同情你,但想和我娘在一起,不好意思请排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菩提门下大师兄

    菩提门下大师兄

    重生来到西游世界,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菩提圣地的大师兄,带着脑子里前世人皇留下来的一大堆债条,江哲靠抱着师弟师妹的大腿踏上了漫漫还债路。闹龙宫,收悟空,斗天庭,取西经。一张债条换一份气运,一桩因果解一世轮回。待我气运逆天之时,定是那少年登基之日本书又命《小师兄的成长坎坷史》《师弟师妹为师兄操心的那些日子》江哲:“我这有份大机缘你要不要?”
  • 新课程百科知识——地理景观

    新课程百科知识——地理景观

    本书介绍了历史上古今中外各地特色的地理景观,丰富读者的地理景观知识。
  • 术武太虚

    术武太虚

    不是哥不能称霸天下,而是,那么累干啥?!
  • 美人倾城

    美人倾城

    凭借绝世的容颜,人生瞬间逆转。她黄莺再也不是孤苦无依被赌鬼老爹一夜输的连女儿都卖掉,父母死后不得不逃入深山过着野人一无是处的穷丫头,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以为走到绝路了,上天在这时候给你打开了扇窗。她庆幸她遇见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神秘主人,不然此刻她说不定一变成深山野人或被不知道什么野兽吃掉。不过现在开心还不是时候,她被假作高玉宰相家失散多年的小女儿玉倾城马上要嫁给那个浪荡三王爷朱奕。为什么她的人生就不能有一刻消停呢!
  • 扶摇诸天

    扶摇诸天

    一个终日厮杀在战场的少年。仅有的愿望就是活下去、有饭吃。直到老天踹了他一脚,却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波澜壮阔、雄奇瑰丽的崭新世界!!一切尽在《扶摇诸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婉若娇红

    婉若娇红

    娘说:乱世不是男人的乱世,亦可以是女人的天下。我不知道娘说这句话到底代表了什么。也从不知道如此幸福的娘为何要和我说这句话。我不懂,一直不懂,直到遇到,直到开始我才明白。在这沉浮的乱世中,在这辗转的情爱间,娘的这句话伴着我主宰沉浮。待到繁华落尽时,淡然离去的那一刹那,才明白它让我得到了太多,同样也失去了太多。
  • 快穿之百态人生须尽欢

    快穿之百态人生须尽欢

    小萌新一枚~~~“柠萌,下一个许愿人的愿望是什么”“凤青歌大人,下一个许愿人的愿望是……。大人,万千痴男怨女等你去拯救他、她、它的缘”当缘回归原位后,他们便可再续前缘,若是命定之人,彼此注定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