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35600000006

第6章 修德篇

德是人立身之本,德是为人之魂。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就是说做人要讲道德。德正名则清,德劣誉则毁。修德,就是立德固本,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高低与学识深浅紧密相联,凡腐败堕落者一共性弱点,就是放松学习和主观世界改造,导致意志衰退、胸无大志、品德下降,追求名利奢侈、享乐,而一步步毁掉人生。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出处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

一个人有品德胜过有才能,这样的人是君子;一个人的才能胜过品德,这样的人是小人。也就是说品德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切莫重才轻德。

延伸阅读

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这些便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关于界定“人才”的言论。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出处

汉代王符《潜夫论·遏利》。

释义

没有道德而拥有丰富的财务,这是灾祸的根源。说明人生在世不能不讲道德。

延伸阅读

王符这里说的“贿”,还不是今人所说的“贿赂”。“贿赂”是犯罪的。这里说的“贿”是指的财,是指的钱。钱多未必犯罪。可是,王符说,缺德的人如果有钱,那就不一样了,那就是犯罪的开始。韩非子一再主张“蚤(早)绝奸之萌”。意思是要早早地把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当今政法界常说的一句话。韩非子还提出过要把坏事消灭在没有萌发的时候。萌发也好,没有萌发也好,都是指未罪的状态。这未罪就是指的不道德阶段。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

出处

唐代李白《相和歌辞·君道曲》。

释义

把土扶到一起就可以成为墙,累积德行可以成为厚实的大地。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多做好事,积累自己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延伸阅读

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出处

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程颐语)。

释义

一个人的美德一旦培养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延伸阅读

《粹言》或《河南程氏粹言》,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在洛阳讲学时关于教育思想理论言论集,由弟子杨时“变语录而为之”,即在保持原来的文意和风格的基础上,用书面语言将二程的语录加以改变而成,南宋时的张又重新加以编定,分为《论道篇》,《论学篇》,《论书篇》,《论政篇》,《论事篇》,《天地篇》,《圣贤篇》,《君臣篇》、《心性篇》,《人物篇》10篇。《粹言》的《论学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程颐的教育思想。

杨时(1053~1135),原字行可,后因犯友人父讳,改为中立,号龟山先生,宋代将乐县(今属福建)人。他是中国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政治家。少年时,杨时聪颖好学,善诗文,人称“神童”。其著作主要有《龟山集》二十八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

出处

宋代胡宏《胡子知言·文王》。

释义

有源泉的水,即使天气寒冷,也不会冻结成冰;有美德的人,即使处境穷困,也不会失意潦倒。

延伸阅读

《胡子知言》简称《知言》,是中国宋代理学家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据胡宏门人张言,是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胡子知言·附<国史本传>》)。朱熹对《知言》虽颇有异议,但也承认其有精到之处,不能因一二瑕疵,尽废其书。《知言》原本至明代已不见传世,明弘治年间新安程敏政于吴中得旧本,整理编次别为6卷,世间始有刻本,然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传本《知言》字句舛谬,次序颠倒,多失其真。今所传版本,有明吴中坊刻本、明刊《诸子萃览》本、《格致丛书》本、《子书百种》本、清粤雅堂本等。

人生在世,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于禽兽草木之不若也。

出处

宋代林逋《省心录》。

释义

人生在世,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作为表率,没有有助于众人的功绩,那就连禽兽草木这些没有性灵的东西都不如了。说明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有益于人世,做世人的楷模。

延伸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寻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所以,当他们回来后,个个满腹经纶。进城前哲学家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他问学生:“如何能除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没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如此简单的问题。弟子们开口了,有的说用铲子,有的说用火烧,还有的说用石灰……弟子们讲完后,哲学家站起来说:“今天课就上到这,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将杂草去除,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坐谷地,可哲学家却始终没来。几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其被增补了最后一章: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夫人之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

出处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

释义

有仁义道德的人,虽然贫穷但却能自得其乐;那种毫无仁义道德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财产。说明人应该安贫乐道。

延伸阅读

董仲舒(前179~前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董仲舒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提倡“罢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

出处

元代张养浩《山坡羊·述怀》曲。

释义

没有官位,有什么值得忧虑的?没有金钱,有什么值得惧怕的?但千万不要没有德行,这样会让人瞧不起的。意思是说良好的德行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而官位和金钱却是微不足道的。

延伸阅读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山东济南人。张养浩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但因看到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劳瘁而卒。追封滨国公,谥号“文忠”。张养浩遵循儒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为政忠告》代表了他一生主张为官清廉的主导思想。张养浩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官商。

出处

汉代陆贾《新语·术事》。

释义

建功立业的人要有道德修养,正如调弦试音的人要懂得音律一样。延伸阅读陆贾(约前240~前170),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这时,陆贾便建议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后来,陆贾被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刘邦无不称善,故将该书命名为《新语》。后人称《新语》开启了贾谊、董仲舒的思想,成为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先声。

以德服人者,终心悦而诚服也。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

只有以自己的品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延伸阅读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孔圉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

出处

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下》。

释义

在德行上,要和高于自己的人相比;在欲望上,要和低于自己的人相比。和德行高的人相比,便会有羞愧之心;和欲望低的人相比,便会感到满足。说明人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而不能一味贪求物欲。

延伸阅读

《申鉴》是中国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政治、哲学论著。据《后汉书》本传说,荀悦志在匡辅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用,乃作《申鉴》”,意思为重申历史经验,供皇帝借鉴。《申鉴》全书5卷,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政体》篇论述治国为政的根本原则与方法;《时事》篇论述当时所宜实行的若干具体政策和制度;《俗嫌》篇批评世俗盛行的卜筮、禁忌、祈请、神仙方术、谶纬等宗教迷信;《杂言》上下篇体例与扬雄的《法言》相近,讨论学习、修养、人性善恶等问题。明代黄省曾为《申鉴》做了注释,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黄氏文始堂刊本,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本等。

死、生、穷、达,不易其操。

出处

宋代苏轼《醉白堂记》。

释义

不管人生的命运如何,都不要改变自己的品行。

延伸阅读

苏格拉底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但这位古希腊的思想家却十分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他一生总是要求自己,为人不能做亏心事,要清白无瑕,不让一点儿污垢沾身。当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苏格拉底不幸被雅典奴隶主民主派政府逮捕入狱,判了死刑。临刑前,狱卒问苏格拉底,还有什么话要交代。苏格拉底想了想,说:“我还欠邻居一只鸡,那是几年前借人家的。当时由于手头拮据,我没有把钱付给人家,后来就一直拖了下来。请求您转告我家里的人,让他们务必代我偿还。”狱卒没有想到这个人临死前要说的是这样一件事,于是又问他:“还有别的大事吗?”“没有了,就这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的为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话,狱卒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热泪,这件事也因此而流传开来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出处

明代王守仁《传习录》。

释义

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延伸阅读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他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南宋陆象山和明代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体系)之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传习录》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著作,“传习”一词源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著作包含了王守仁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出处

《列子·说符》。

释义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如果没有一点符合正义的地方,只知道吃喝,那就和鸡狗一样了。

延伸阅读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40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20篇,10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列子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所以,《列子》又叫《冲虚经》。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处

《论语·学而》。

释义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延伸阅读

“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有“知道”、“知识”的意思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讲,也可以作“智慧”讲。“知”作“知道”讲的时候,首先可以与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释为“了解”。因此,“人不知而不愠”是说我们的才华、能力若不被了解,不被赏识,我们不必郁闷,也不必生气上火,而应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的表现是合乎君子的修养的。

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逊。

出处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释义

与其奢侈,毋宁节俭;与其傲慢,毋宁谦逊。说明一个人应该节俭、谦逊。

延伸阅读

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是,我宁可节俭,而不要那种追求奢侈浪费的礼仪礼节。他又说:“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认为,极少人会因节俭而失误或出差错的。孔子十分乐观而又潇洒地看待自己清平和简朴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说,少吃饭就多饮水,用自己的手腕当枕头睡,是很快乐的事。那些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致富的,对我来说就像云彩那样轻浮不屑一顾。所以,他的学生子贡会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确,孔子觉得那种“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他不喜欢那种无中生有,穷而装富的虚荣,认为那样为人难以长久,是不仁德的表现。孔子特别反对奢侈,认为“奢则不孙(不谦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会骄狂,只有节俭才会长久固守仁德。孔子并非口头君子。他是这样说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出处

三国诸葛亮《将苑·出师》。

释义

不要因为自己出身高贵而鄙视他人,不要以个人的意见违背众人意愿。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

延伸阅读

《将苑》是中国古代论将用兵的著作,亦称《新书》、《心书》,相传为诸葛亮所撰,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现有明、清刊本,全书共50篇,约5000字。该书以《孙子》、《吴子》等军事名著为参考,主旨在论“为将之道”,主张简任贤能,赋予机断行事之权,使之“战胜于外,成功于内”。如认为将领要有“以身殉国”、忠贞不渝的节操;能总文武、操刚柔,先仁义而后智勇;要善知形势、进退、虚实、险阻;不恃强、不怙势、不轻敌、不傲才、身先士卒、体恤部伍等。

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出处

唐代魏徵《群书治要·尚书》。

释义

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往往会招致损失;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好处。说明人必须虚心,而不可自高自大。

延伸阅读

《群书治要》是唐初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等根据唐太宗的要求而编纂的。此书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代,从14000多部、89000多卷古籍中,博采经、史、子典籍65种,共50余万言,堪称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然而,由于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在唐代末年刚刚起步,魏徵等编撰的《群书治要》在当时未能广泛流布,而仅仅以抄本的形式在皇室内部流传。所以,到了宋代,《群书治要》就失传了,《宋史·艺文志》已不见记载。但多亏有日本僧人手写的《群书治要》的全本,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到清朝才重新回到中国。

心无愧怍,则无人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

出处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

释义

心里没有抱愧之事,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也不会不感到得意;心里没有贪恋之物,那么无论去什么地方也不会不感到踏实。

延伸阅读

罗大经(1196~1252),字景纶,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罗大经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罗大经再未重返仕途,而是闭门读书,博览群书,专事著作。著书期间,他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指后来南宋王朝只剩南中国)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等。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出处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释义

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延伸阅读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其中最有名为《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智而为私,不如愚而用公。

出处

《吕氏春秋·贵公》。

释义

聪明而为私,不如愚昧而为公。

延伸阅读

《吕氏春秋·贵公》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反而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了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楚国’这一国别就好了。”老子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子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也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斯不信。

出处

晋代傅玄《傅子·义信》。

释义

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对待别人,不诚信的人也想着向诚信转化;以欺诈的态度对待别人,本来诚信的人于是也会变得不诚信了。说明人必须诚实不欺,只有这样才能换得别人的诚心诚意。

延伸阅读

傅玄(217~278),字休奕,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傅玄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傅玄博学能文,喜欢著书立说,他曾参与撰写《魏书》,后来自己又著《傅子》,书中内容以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为主。傅玄作诗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余首,多为乐府诗。其中虽有一些宗庙乐章和模拟之作,但是也有不少作品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和妇女的痛苦。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出处

《孟子·离娄上》。

释义

信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信诚是做人的准则。说明人生在世应以信诚自励。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这样,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这句话是从宇宙万物存在的现实和规律上说明了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因此也是为人的根本,这就从根本上论证了诚的意义。

作为人道的根本要求,诚渗透在一切方面。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承诺;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友情、爱情,也要忠诚,要全心全意,不三心二意,虚情假意。集中到一点,最高的要求是《大学》所说的“诚意”。所谓诚意,是说要能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实实在在、不折不扣按照道义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做到言行一致、内外一致,没有丝毫的虚假不实。

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

出处

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

向好人看齐,这是自身上进的阶梯;向坏人看齐,这是自身退步的根源。说明人应该向好人学习而不能向坏人看齐。

延伸阅读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这部书被认为是韩婴写的,他为文帝(前180~前157在位)时的博士,武帝(前141~前87在位)时他与董仲舒(约前179~前104)辩论过。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出处

《尚书·君陈》。

释义

人必须有所含忍,这样才能有所成功;人应有宽宏的胸怀,道德才算高尚。

延伸阅读

《尚书》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共100篇,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又因其是儒家五经之一,所以《书》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尚书》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处

《史记·李广将军列传赞》。

释义

桃、李等树,虽不能说话,但因为能开出好看的花,结出甘甜的果实,所以到桃、李树下的人很多,树下就自然会踏出一条小路来。这句话用来称赞汉代名将李广的高尚品质,默默无闻,有功不居功。后来,其用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也就是说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这就告诫人们要务实,而不能崇尚虚名。

延伸阅读

李广是中国西汉名将。在行军征战中,李广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治军有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次,在行军途中,天气非常寒冷,李广发现身边有一个腿部负伤的士卒,冻得全身直打颤,行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十分艰难。于是他立即跳下马背,毫不犹豫地牵着缰绳来到这个士卒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行动如此不便,就暂时骑我的马吧!”说完李广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马背,并且亲自为他牵马,同时,轻声地和他交谈。负伤的士卒受到将军如此的呵护,不由得感激涕零。当军队终于到达宿营地点时,又发现军中粮食缺乏,李广为了让负伤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将自己那份饭菜也给他送去,自己却是空着肚子挨了一夜。李广为人真诚和善,行事磊落,关心部下,虽然不自我张扬,但也使许多人深受感动。士卒们因受到将军的关怀,便全力以赴地杀敌打仗,来回报他,致使军队捷报频传,所向无敌。因此,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李广称赞有加。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

释义

只有俭朴可以使自己养成廉洁的作风,只有宽恕可以使自己形成美好的品德。说明人生在世应该养成俭朴和宽恕的生活态度。

延伸阅读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于元末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的体例完备,融会贯通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体例:纪、传、表、志,其中,本纪47卷,列传255卷,表32卷、志162卷。全书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有过而讳言,适重其过;因言而遽改,适彰其美。

出处

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释义

有过失而忌讳别人说,这恰恰加重了其过失;听到人们的言论后马上改正,这刚好显示了其美德。说明一个人有了错误后,不应怕被别人说,而应当在听到后立即改正。

延伸阅读

何坦,字少平,号西畴,南宋提刑,江西广昌县江镇人。他是明代名臣、学者,是诗人何文渊的先祖。为官期间,何坦精于吏治,处事严格,常常弹劾贪官,从不徇私舞弊,以“廉平之行,为岭南首称”闻名。何坦一生著有《西畴常言》(又名《西畴老人常言》)1卷,收入《说郛》、《百川学海》、《南华要旨》等。

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

出处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释义

看人只要看他所喜爱和接近的是一些什么人,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意思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延伸阅读

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7位贤能之士。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既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同类推荐
  • 哭着过不如笑着活

    哭着过不如笑着活

    本书告诉读者:那些快乐地生活、整天拥有好心情的人,不如意的事情和遭受的磨难比别人少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笑对生活,并非生活中到处都是顺心的事,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快乐选择了笑,笑成了他们的生态度。他们快乐,只是因为他们想快乐,他们笑,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与其哭着过,不如笑着活。
  • 行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你的行动力

    行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你的行动力

    如果你想在一切就绪后再行动,那你会永远成不了大事。有机会不去行动,就永远不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不在于有什么,而在于做什么。身体力行总是胜过高谈阔论,经验是知识加上行动的成果。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诡辩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诡辩术

    诡辩术是智慧的另一个消极变种,是智慧后边拖着的那一条黑影。《智慧诡辩术》介绍244种适合不同对象的超级口才,包括:训练你的诡辩智慧、诡辩术中的幽默等内容。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拥有黄金心态,在顺境中,瞳得感恩,在逆境中坚守快乐,让你获取财富和成长的空间,赢得和谐、健康、富足的如意人生。12种黄金心态为你提供成功的驱动力和竞争力,引领你的命运轨迹,成就你的一生。
  • 效率达人——高效工作50招

    效率达人——高效工作50招

    我想把工作做好,也为之付出了艰苦努力,但就是提不高工作效率,没有业绩和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是天赋不够还是才智不足呢?其实要成为职场中的精英,获得骄人的成绩,天赋和才智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确方法更不可缺。本书教会你提高工作效率的50个好方法,通过树立高效意识,矫正不良方法,培养良好方法,重塑自身、改变命运;工作业绩、奖金、甚至晋升全都会在认真阅读本书之后接踵而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悦有泽

    南悦有泽

    关于摄政王与王悦的故事只有星星点点的坊间传言。有人说摄政王与王悦是相爱相守的;她的箭术武功皆是摄政王所授。有人说摄政王为了抓那金燕国的圣女悦曾大军压境,只要她一人。有人说摄政王与其夫人恩爱不疑,怎么会与那蛮夷圣女纠缠不休。又有人说,那圣女悦便是曾经的摄政王夫人。没有人到王悦到底是怎么来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圣女悦为了金燕国,一人应战摄政王,与摄政王对峙时,被摄政王一箭射中。后来摄政王也曾派人查过王悦,无人知其来历,突然出现在福祸村山脚。无人知其去处,金燕国上下统一口径,化成灰尘飞走了…
  • 水晶之恋之慕容暖暖

    水晶之恋之慕容暖暖

    醒来之后她就穿越了对于古代穿越现代真是头疼她慕容暖暖水晶国公主水晶国第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有多少男子喜欢她但是她却一直未有心仪的人,,只是刚刚她在本尊的内心深处找到了一个面孔脑子里飞快的出现那个男子的资料暖暖突然高兴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因为她找到了一见钟情的感觉她可是很想谈一场恋爱的啊你好我叫.....恩……我叫……哎你别走啊我还没说完呢她突然大喊:张翰我爱你……
  • 传奇天路

    传奇天路

    外功内功算什么,我双修,老子就是这么牛。本书等级制度繁琐。
  • 无敌地域三部曲

    无敌地域三部曲

    十八层地狱,三十三层天庭。五千年前,他们都在人间。五千年后,是什么让他们沦落为我们神话中的存在。然而,二千年后的今天,一轮紫色的太阳凭空出现在天空,万物在紫色光线照射下,正慢慢发生着怎样莫知明的变化……。《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匆对号入坐。》
  • 海贼王之勾玉魔瞳

    海贼王之勾玉魔瞳

    清辉大元圣明群宅之神,简称宅神!我操,坑爹了,被个中二病的神经病绑架了。主人公凌风被个自称为宅神的家伙带到了海贼王的世界,说要他做什么实验对象。只要完成实验就可以帮他实现一个愿望。带着要的忍术能力凌风就那么被坑爹的宅神扔进里大航海时代。
  • 总裁的黑道情人

    总裁的黑道情人

    她是豪门蓝家的现任当家,纵横黑白,风华无限,他是暗夜中的至尊帝王,尊贵无比,冷傲无双,一场游戏,一场权利与情感的纠纷,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一次次的携手对敌,每次都是生死交心,他将背后交给她,而她亦将她的背后交给了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