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33800000014

第14章 卷七(1)

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有限,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爱心”是高度的人生幸福

现代人心里总是怀着诸多动物性的欲求,他们即使会考虑到理性的自我才是原本的自我状态,然而,在理性的自我之中却并不会感觉想要生存的欲求,反而在动物性的自我本身中才能感觉到。也就是说,他们“理性的自我”本身并没有活着,也不想活着,仅仅是对人生旁观而已。

现代的一些哲学家把这个问题作了不诚实的解答,他们一方面否定人生,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甚至充满了邪恶;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不想立即把握机会脱离这种无聊的人生。反而是那些自杀者们很诚实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动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他们觉得人生中充满了邪恶。

一般来说,厌世主义哲学和自杀者们大都会作这样的思考:“动物性的自我本身是会存在的,而且具有想生存的欲求,而具有这种欲求的动物性自我绝不会感觉满足。另一方面,理性的自我也存在着,而他并无想要生存的欲求,是带着表面上的生存的喜悦来旁观着动物性自我的。”

如果你服从于动物性的自我,那么你就会无意义地活下去,仅仅对着不幸前进,而结果是遭受更多的不幸。倘若你能服从于理性的自我,那么想要生存的欲求就会消除。此时,你就会了解,将追求个人幸福当作生存的唯一目的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将生存的目的置于理性意识中却也是无意义的。

你的动物性欲望可能已经到达了不合理的极限,而你的当头脑清晰时,理性就会否定一切动物性的欲望。可是,往往动物性的欲望已经扩张得很大很大,几乎蒙蔽了你的意识,所以你才会感觉,似乎理性否定着天生的一切,而倘若理性所否定的东西从自己的生命意识中消除,就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有关幸福的教导——也可以说真理的教导,自古以来就一直告诉我们,应该为了动物性的自我本身而找寻那些幸福,因为这种幸福并非偶然中就可以获得的。然而,这种幸福仍然是无益的,应该追求经常可获取的且绝对不会被夺取的幸福才好。

这种真正的幸福并非从舆论就可引导出来的,也并非到某地寻找才找得到的,更不是靠运气能够获取的。事实上,这种幸福也是人类最了解的幸福,我们应该直接以这种幸福为目标而努力。

无论任何人,都是从稍懂事的少年时代就了解,除了动物性的个人幸福之外,还有另一个更高度的人生幸福存在着。这种高度的人生幸福并非满足了动物性的自我的欲望就可获得的,反之,越放弃动物性的个人幸福,它才会越增加。它是能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并能带给人类最大幸福的那些情感,换句话说,也就是“爱心”的情感。

生命就是服从理性法则的动物性个体的活动,人的动物性个体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必须服从的法则就是理性,而“爱心”是人类唯一的理性活动。你的动物性的个体会追求个人的幸福,而理性则会提醒你,个人的幸福是无益的,同时,还会告诉你,真正的生命的唯一道路就是“爱”。

理性的意识会告诉你,这种“爱”的幸福并非与他人竞争才可获得,而且这种幸福也不会中断,又不致使你于中途深感厌恶。在这种幸福中,你对于死亡就不会产生恐怖感。这种爱的感情不但可以解决过去的人生矛盾。而且由于有这种矛盾,爱心才能显露出来。

你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人,而这许多人都是为了自己着想却要来利用你,可是,爱的感情能使你为大家服务。结果,真正获得幸福的不是那些利益的满足者,而是你这个爱的付出者。

动物性的个体会感到痛苦,而爱的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这种痛苦。动物性的个体一方面追求着动物性的个人幸福,而另一方面,每增加一次呼吸都会更接近死亡。如此,逐渐压迫而来的死亡的影子,迟早就会毁灭一切的动物性的个人幸福的美梦。爱,这种感情不但会消除死亡的恐惧,还会使你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动物性的自我会想:“我仍是存在的。对我而言,不会有死亡,我也不能死亡。虽然如此,可是现实上,我逐渐地要死亡。”人对肉体死亡的恐怖就是现在所说的这种矛盾关系,而绝对不是死亡本身会引起这种恐怖。也就是说,死亡的恐怖并非你害怕自己的动物性肉体生存的断绝,而是你会感觉到不会死亡、本来应该不会死亡,但是,现实中却又感觉死亡逐渐地出现。

如果你感觉自己终有一日会死亡,那就会感觉自己现在这一时刻似乎逐渐要死灭。这是由于产生了死亡的自觉,也可以说是,产生了对生的自觉。死亡自觉你原本就具有,可是却没有对生的自觉的产生,这种感觉就像你被埋入墓穴后才苏醒的感觉。

害怕死亡的人之所以会害怕死,是由于他们会感觉死亡是空虚而且黑暗的,而他们会看到空虚与黑暗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看到生,没有感受到“爱”的幸福。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人类是社会性的有理性的群体。人类为了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需要互相联系,互相协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需要精神和情感的依靠,原来作为手段的东西现在成了目的。

人和禽兽不同,禽兽之间是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关系,而人则具有感情和理性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互相协作,在思想感情上互相关爱,互相交流,充满了亲情和友情。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情感,没有友爱,人就会丧失作为人的本性而沦为禽兽了。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冲击,道德价值观失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增多了,只讲现实物质利益,不讲友爱、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现象也经常可见。

但是,友爱、同情等珍贵的情感是人类的本性,人不能只有个人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没有充满友爱的精神家园,人不能生活在孤独的、冷漠的甚至紧张、仇视的人际关系中。因此,人们又想起孔子“仁者爱人”的呼唤。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真正用爱人之心去处理人际关系,对国家,对人民,对同情和支持我们的外国朋友,对那些过去干过坏事、现在改恶从善的人,我们都不妨以爱心待之。

当然,我们决不能实行无差别的统一的爱,不能爱坏人和敌视反对我们的人。爱坏人、爱敌人和爱人民、爱朋友,二者是尖锐对立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人民犯罪,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真理。

“爱人”就要同情和理解别人。以推己及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别人有了困难和不幸的事情,我们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这会使别人获得战胜困难和不幸的精神力量。别人有了过失,我们要了解他的本意和产生过失的主客观原因,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切实有益的建议。

“爱人”还要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实际的行动。别人有困难,要济人之难,扶人之困。墨子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每个人都有责任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会使处于逆境的人重新踏上人生的坦途,获得人生的幸福。

总之,爱人、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是人类美好的感情和崇高的德行,它是无私的,是奉献,不是索取。因为,“爱人者,夫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因此,我们一定用一颗爱人之心来面对这个世界,而不要为了一点点私利就去做损人利己的事。

美好人生是为爱所唤起的

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人当中,对于美好人生的见解也都各不相同,并且这些不同又都在某种程度上经得起检验。比如,有些人认为监禁是阻止犯罪的良策,而有些人则坚持说教育的效果更佳。这类不同可以通过足够的证据加以判定,但有些不同却不能以此种方式判定。

有的人谴责一切战争,另一些人则认为士兵为正义而战的生活是很高尚的。这里或许含有目的上真正的区别。那些赞美士兵的人通常认为惩罚罪人是件好事,谴责战争的人们则不然。在这种问题上是不可能拿出证据的。因此,我们不能分辨哪种才是真正的美好人生,我们只能说: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众所周知,爱和知识都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无论你的人生如何美好,总还能想像出更美好的人生。有爱而没有知识,或有知识而没有爱,都不能产生美好的人生。在中世纪的欧洲,当有一个地方出现瘟疫时,教士便劝人们聚集在教堂里祈祷解救,结果在一群拥挤的祈祷者中,瘟疫传染得更为迅速。这是有爱而没有知识的例子;而两次世界大战便是有知识而没有爱的最好例子,结果也是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客观来讲,爱和知识都是需要的,但爱在某种意义上却更为必要,凶为它能引导明智之士去寻求知识,以明了如何为他们所爱的人谋取幸福。然而,如果人们没有知识,他们将满足于道听途说,最后可能是存心为善却适得其反。

作为一种情感的爱,总是移动于两端之间:一端是观察中纯粹的欢喜,另一端是纯粹的仁慈。我们对于无生物,只会产生欢喜:我们不可能对一幅风景画或一支奏鸣曲怀有仁慈之心。通常,这种欢喜在儿童中比在成人中更为强烈,因为成人惯于以功利主义的眼光看待事物。

爱的另一端是纯粹的仁慈。有些人曾为帮助麻风病患者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在这种情形中,他们所感到的爱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的成分。父母的爱心通常伴随着对孩子容貌的欢喜,但是当这种成分完全不存在时,父母的爱心依然强烈。

将母亲对生病孩子的关心称之为“仁慈”,也许你会感到奇怪,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于用这个词描写一种带有九分虚伪的淡漠情感。但是,我们很难找到另外一个词来描述这种希望他人幸福的情感。事实上,这类愿望在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中,可以强烈到任何程度。但在其他情形中,远不能达到这样的强度。

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也许是残酷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则容易变成冷淡和高傲。一个希望被人爱的人总是希望成为含有两种成分的爱的对象,除非他处于极端弱者的情况下,如婴儿期和病重之时。在这种情况下,所希望的也许只是仁慈。反之,在处于极端强者的情况下,赞美比仁慈更为渴望:这是当权者和绝色美人的心态。

在理想的世界里,每一个有感觉的生物都会成为所有其他生物最充分爱的客体,这种爱是欢喜、仁慈和理解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并不是说,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也应当对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有感觉的生物怀有这样的情感。但有许多生物确实是我们无法感到欢喜的,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如果我们扭曲我们的天性,企图从它们中看到美,我们只会削弱我们自然发现美的感受性。

仁慈之心较容易扩大,但是仁慈也有它的限度。如果一个男人想娶一位女士,却发现另一个男人也想娶她,这时我们不应当认为他最好退出来,而应当认为这是竞争的正当范围。他对他情敌的感情不可能是完全仁慈的。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欢喜不免是选择性的,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人具有同样的情感。当欢喜与仁慈之间产生冲突时,通常应采用折中的办法来解决,而不应完全放弃其一。在争取美好的人生时,人类可能性的限度必需铭记在心。然而,这里我们又被带回到知识的必要性上来了。

如果我们希望达到某一目的,知识可以给我们指出方法,这种知识或可无意地转化为道德的知识。但是,我们不能判定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哪一种行为是错误的,除非我们考察了其可能的各种结果。

一切道德准则都必需经受检验,方法是检验它们是否能实现我们欲求的目的——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不是我们应当希望达到的目的。我们“应当”希望的东西,不过是他人要求我们希望的东西。通常是权威人士——父母、教师、警察和法官要求我们希望的东西。

既然一切行为都源于欲望,那么显而易见,道德的概念毫不重要,除非它能影响欲望。道德的概念完全取决于对赞赏的渴望和对不赞赏的恐惧。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如果我们希望实现任何社会目的,我们自然要尽力争取到这股力量。

现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美好人生定义的意义了。当我们说美好的人生是由受知识引导的爱所构成时,我们就会尽可能去过这种生活,并看到他人也过着这种生活的欲望。这句话的逻辑含义是,在一个人们能这样生活的社会里,比在一个缺少爱或知识的社会里,能有更多的欲望得到满足。

爱的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到其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最艰难的课题之一。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而这也恰恰证明了爱的神秘。

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等等。在此,我们冒昧就所有“爱”的形式,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自然,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不少人声称富有爱心,充其量只是渴望爱的感觉,他们所做的事情,没有爱的成分,甚至具有破坏性。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爱的感觉与精神贯注密不可分,后者是把情感与兴趣“贯注”在外在对象上,并将其当成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精神贯注和真正的爱容易混淆,但仍有显著区别。

首先,精神贯注的对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因此就不见得具有心灵的感受。精神贯注的对象,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珠宝,贯注的过程,不见得以爱为出发点。

其次,对某种事物产生精神贯注的人,未必会重视其心智的成熟。患有消极性依赖症的人,甚至害怕贯注对象成长和进步。那个溺爱孩子的母亲,显然是以孩子为精神贯注的对象,她们把个人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不重视其心智的成熟。

第三,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在酒吧里初识的两个异性,可能在短时间内相互贯注。他们事前没有安排约会,没有做出过承诺,没有考虑过各自家庭的稳定性,当事人的情感和需求,仅仅是追求一种满足。

最后一点是,精神贯注随时都可能消失。换句话说,精神贯注生命力极短,不可能长久维持。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牺牲),否则爱的愿望就会落空。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三国之奸臣祸国

    三国之奸臣祸国

    这是一个被董卓救下,选择跟着董卓,成为一名奸臣,最后继承董卓的一切,一步步霍乱天下的故事。但是少年却发现,这是一方灵气复苏的世界,武道,儒道,魔道共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沈总安小姐又虐渣了

    重生之沈总安小姐又虐渣了

    前世她为了一个心里没有她的男人奋不顾身,直到死之前才知道,那个让她奋不顾身的男人早已和自己的闺蜜纠缠在一起,快要死了的时候她看见另一个男人抱着她的尸体痛哭不止,嘴里不断的说道:“年年求求你睁开眼睛看看墨哥哥,不要吓墨哥哥好不好”重生归来她发誓这一世绝不负他,她虐渣他助攻,她闯祸他收拾残局(1V1男女双洁,超甜,绝对不虐)
  • 穿越当天我得了选择恐惧症

    穿越当天我得了选择恐惧症

    当你喜欢的女孩站在你面前向你告白!系统:选择吧!骚年!A:拒绝!B:锤她一顿,再拒绝!不选择!抹杀!当你得到机遇的时候!系统:选择吧!骚年!A:丢弃!B:将其转让给别人!男主:.........系统(笑容逐渐狰狞!)
  • 快穿系统:女配别哭,我来也

    快穿系统:女配别哭,我来也

    裴以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好事做多了而被一个莫名其妙的系统找上。为了实现女配们的心愿,早日摆脱系统,裴以洛从此走上了虐渣男,虐渣女,打倒恶毒炮灰的光辉道路!
  • 毁灭天使的守护

    毁灭天使的守护

    五千年的灵魂重铸,千百般痛苦加身,毁灭天使终转生为人。前世种种都将与我无关,才不愿继续委曲求全做个“好天使”,尊老爱幼牺牲小我却为她人做嫁衣,还换来生死魂消,再这样我就是个大白痴!!!今生定要离那天魔两界远远的,包括那让我遗落芳心的魔王大人。但是……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一个人好好活着呢?!你们能不能别来烦我?!
  • tfboys请离我远点

    tfboys请离我远点

    一场青春,我们有喜有悲,谁都不想错过青春最美好的那几课,不是吗?、
  • 寻武侠皇

    寻武侠皇

    武侠,两个字包含很多的含义,武,一个形,一个是意。侠一个情,一个义。但是什么是皇?为了在一个武侠世界活下去他的变化很大。
  • 狱外星光

    狱外星光

    终于有一天,人类突破了柯伊伯带,太阳系外的世界就在眼前,可还来不及庆祝,一道声音突然响起:“你们不该越狱的,流放者们……”
  • 网游之虚拟异度人生

    网游之虚拟异度人生

    看着桌子上精美的游戏头盔,孙岩感到压力很大;为啥几个月才喝一次就偏偏就喝醉了呢;为啥偏偏在喝醉的时候身上带了整整五千的大洋;又为啥用这五千的大洋买了这么个游戏头盔呢……唉……先玩下吧,明天放网上便宜卖了吧。自此,孙岩踏进了这浩瀚广阔的天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