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8200000008

第8章 胡适谈书院教育

一千年演进出来的书院制度,因为他注重自修而不注重讲授,因为他提倡自动的研究而不注重被动的注射,真有他独到的精神。

在洋洋四十二卷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有一篇四百多字的短稿,标题是《书院的教育》。该稿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距清朝末年“废书院、兴学堂”的改革才二十年左右。在人们印象中,书院是传播旧思想、旧文化的基地,胡适是鼓吹新思想、新文化的代表。按理说这应该是一篇批评书院的文章,没想到胡适不仅对书院教育作了充分肯定,还指出学校教育的问题所在。这些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当代教育制度的弊病很有帮助。

经查,该稿除了被收入《胡适全集》第二十卷外,好像没有正式发表过。因为读过的人可能不多,所以照录于下:

这一千年来的中国教育史,可说是书院制度的沿革史。这是我深信而不疑的。二十年前的盲目的革新家不认得书院就是学堂,所以他们毁了书院来办他们所谓“学堂”!他们不知道书院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他们忘了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研究学问,代表时代思潮,提高文化的唯一机关全在书院里。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谓“学堂”——那挂着黑板,排着一排的桌凳,先生指手画脚地讲授,学生目瞪口呆地听讲的“学堂”——乃是欧洲晚近才发明的救急方法,不过是一种“灌注”知识的方便法门,而不是研究学问和造就人才的适当办法。他们不知道这一千年演进出来的书院制度,因为他注重自修而不注重讲授,因为他提倡自动的研究而不注重被动的注射,真有他独到的精神。可以培养成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制度。

二十年前的革新家因反对八股的科举而一并废除了文官考试制度;因反对书院的课程不合时势而一并废除了一千年艰难演进出来的教育制度!没有历史眼光的革新家的流毒真不浅啊!

在这里,胡适指出书院和学堂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自修”,后者“注重讲授”;前者“提倡自动的研究”,后者奉行“被动的注射”。时到今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那种“先生指手画脚地讲授,学生目瞪口呆地听讲”的状况,在各级学校中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是更加普遍,更加严重。这正是我要介绍该文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当年的革新家们会作出“废书院、办学堂”的选择呢?在《中国书院史资料》下册第二四六六页,有康有为的一份奏折,其中谈到西方各国的富强有赖于教育的普及,所以他建议把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以改变我四万万国民“愚而无学,坐受凌辱”的局面。基于这一想法,当年的改革家才选择了上述“欧洲晚近才发明的救急方法”。

但是许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其中的毛病。比如章太炎认为“废书院、兴学堂”的做法至少有三大危害:第一,它侵占了私学的生存空间,很容易导致民间学术萎缩,进而剥夺人们著书立说、标新立异的权利;第二,这种“专重耳学、遗弃眼学”、不重视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成长有害无益;第三,学生才能不同,性情各异,但是教师却不能因材施教,结果只能是糟蹋人才。又如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舒新城在一九二八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也指出:“中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则完全为工商业社会的产物。此种班级制度,在西洋历史亦甚短。……这种整批生产(Mass Production)的班级制,虽然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概念不相背,但把人当作机械看待。”

这些年来,人们不是经常慨叹“中国缺乏创新人才”、“中国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吗?如果用胡适、章太炎、舒新城的话来审视一下如今的教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如果在宏观上不改变“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微观上不改变“先生指手画脚地讲授,学生目瞪口呆地听讲”的教学“注射”方式,那么所谓教育就仍然是一种“加工机械”的做法,而不是“培养人才”的模式。

总而言之,不注意学校教育与工厂生产的本质区别,就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独立。长此下去,会对他们的自由思想和创造能力产生致命的伤害。

同类推荐
  • 遇见最完美的自己

    遇见最完美的自己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
  • 在他乡·远去的老调

    在他乡·远去的老调

    本书中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随着时间流逝的,不仅仅是年华,还有那些在历史的灰烬中渐渐封存的记忆。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7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7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朗诵中国

    朗诵中国

    《朗诵中国》是一部以歌唱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诗集。从几十年前一摞摞泛黄的报刊和一部部珍贵的诗集中采撷百余名诗人的经典作品,缅怀激情岁月,歌颂美好生活。这些诗歌感情饱满,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在各种活动特别是歌颂祖国的庆典上朗诵,能极大地激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见证党和国家的历史进步与非凡成就,聚焦深刻改变中国方方面面,记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孤独落地的声音

    孤独落地的声音

    孤独的人都是如此,明明孤独,却深深隐藏,认为那样才会不受到伤害。他们习惯用冷漠的眼睛来看这个纷扰的世界,他们躲藏于尘世的背后,淡看人间繁华。
热门推荐
  • 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

    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

    我只是他们生命中的远行客,所以本书也只是在记叙他们人生中的灿烂而已。
  • 无道天师记

    无道天师记

    一个天师传人,翻天覆地,成就无上自在
  • 仙帝奶爸都市纵横

    仙帝奶爸都市纵横

    (2020逆天奶爸文)五年前,江州叶家被灭,叶家独子叶星辰葬身大海,被苍青仙人所救。五年后,叶星辰异世修炼五百年,霸气归来,多了一个奶声奶气的五岁女儿。一代仙帝也很头疼!恐龙玩具有什么好玩的,八戒叔叔带你去玩真正的恐龙。跆拳道有什么好练的,俺老孙传你斗战神功。琪琪,今天是你六岁的生日,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什么,你想要诗剑仙李白教你背诗......琪琪:谁让他要发明这个东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空夜寻

    星空夜寻

    十三年前,千星帝君一夜之间屠掉了上古八世家之一的洛家,于满星尸骨中成圣…………道界之巅上,少年手持断剑,在血与乱中声名鹊起……
  • 十二点后异界见

    十二点后异界见

    十二点了,异界的世界是这样的。没有阳光,却有无数星辰。
  • 大明宦难情

    大明宦难情

    浙江松林富家公子李庆渝原是纨绔子弟锦衣玉食,终日无所事事踏山玩水游手好闲,后因反书(元记)被操家,双亲入狱死于酷刑,家道中落因差阳错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从此经历一段繁复的人生之旅。
  • 回到唐朝做僵尸

    回到唐朝做僵尸

    我若站在三界之巅,谁敢笑我尖牙不帅?我若跳出五行之外,如来亦不能抓我回来!这是一个小僵尸咬遍天下的故事后土留魂,延续巫族血脉血掌留痕,获得前世力量咬完妖魔鬼怪,咬坏神道仙佛在貌似平行的西游世界,上演一段巫僵传奇
  • 恶魔帝王:娇妻请回来

    恶魔帝王:娇妻请回来

    她,从小为他付出,他,b市的帝王,在他五岁时她救了他,但他却以为是她妹妹救了他,一次次的伤害她,终于在她离开的时候,他才知道真相,他悔了,恨了,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知道真相,恨自己为什么一次次伤害她。。。。。三年后,她回来了,但她已经忘记他了,他是否能挽回她的心,,,,第一次写作请多包涵。
  • 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当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会发生些什么?当我确定穿越的时候把我激动地热泪盈眶,一些层出不穷的想法充斥着我的大脑皮层。争霸天下、江山美女、发明创造、著书立说,一个个念头把我差点没刺激的再次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