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600000024

第24章 超形得神以神涵形(1)

——论我国戏曲艺术虚拟写意的表现方法及其美学价值

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我国戏曲艺术,是根植于我国民族土壤,并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经过许多代艺人的共同创造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以其优美、成熟的艺术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毫无愧色地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许多西方人称我国戏曲为“世界上最完美的戏剧形式之一”,是“超现代的戏剧技巧”,是“真正的东方艺术瑰宝”。有的西方戏剧家则进一步指出:中国戏曲影响了西方戏剧由写实向非写实方面的发展。许多世界著名的戏剧家如苏联的梅耶荷德,德国的布莱希特等,都从中国戏曲中受到启发,进而发展他们自己的戏剧体系。

那么,中国戏曲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和方法是什么呢?有人说:“戏者,从虚中生戈。”曲,当然是指音乐因素。因此,张赣生在《中国戏曲艺术》一书第一章中说:“戏曲是在音乐的气氛中虚拟地表现生活的。”即,我国传统戏曲在艺术表现上最基本的特征和方法就是它的虚拟化。

看过传统戏的人都知道,戏曲舞台上一般不设真实的布景、道具,只是象征性地放上一桌两椅,或者什么也不放,而且在演员上台之前,舞台上的道具并不表示任何具体的空间环境。只有当演员上场后,随着演员虚拟的表演(程式化),才把舞台的空间环境固定下来。由于舞台空间不受局限,因此戏曲对时间、空间的处理非常灵活简便,或约减、或推移、或铺陈、或渲染,全在编导者的一念之间,几至随心所欲的地步。舞台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如京剧《杨门女将》中“探谷”一场,虽然始终是在葫芦峪中,但具体地点是不固定的,穆桂英唱“扬鞭纵马过断涧”,它就是“断涧”;张彪念“来到山头”,它就是东南山头了;及至采药老人说“前面就是栈道”,又是经过一夜奔波,来到“栈道”了。有时为了表现剧中人物瞬息间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剧中又可以相应地延长时间,使演员做充分的表演。如京剧折子戏《昭君出塞》中,王昭君从长安到汉匈界关处,数千里路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可是在关前却逗留了很长时间,对昭君出塞时细腻复杂的心理矛盾做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戏曲不光对时间空间的处理是虚拟的、而且对表演(程式化)、舞美、化装(脸谱化)、服装(行当化)等也做了虚拟的处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种从文学、导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艺术角度上自由处理,随意变化的创作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用最经济的手段,最集中的力量,最高的效率去刻画人物,表达主题,创造出理想的戏剧效果来。”①

可以这么说,戏曲艺术从创作到表演的整个过程,就是由实(生活)生虚(艺术联想)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因此,我国戏曲艺术,是一种注重表现的艺术。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按照艺术创造、艺术审美法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做了概括、提炼。如,戏曲对人的“行动”自然属性做了夸张、变形和写意的处理。语言:歌咏化、韵白化;动作:舞蹈化、程式化。这些变异对生活原型做了概括、增大了归并状态。演员根据人物特定的身份和心理状态,从表现角色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和性格出发,灵活运用一系列虚拟化的表演动作(程式),对人物的声音、形体、动作、表情等做部分的夸张和强调。看起来,这一切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却不是无中生有。因为,绝对的虚拟是没有的。戏曲中的虚拟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生活依据。比如,马是虚的,马鞭是实的;门窗是虚的,桌椅是实的;船是虚的,桨是实的……即人物所活动的环境是虚的,但演员的表情动作是实的。从这一点看,也印证了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②因为美不是抽象的东西,美总是和真联系在一起的。美的东西往往是提炼了的生活的真实面貌。戏曲艺术所特有的高度的程式化、虚拟和节奏感,正是将自然形态的生活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和美化的结果。

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他的《乐论》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意思是说,艺术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取精,做到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这样才能称之为美。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即“全”和“粹”的矛盾。怎么办呢?戏曲所采用的虚实相生法,就是一种以不全求全的最有效、最简便的艺术手法。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里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这与我们常说的“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是一个道理,这也正是戏曲艺术家们所追求创造的最高境界。反之,如果想在小小的舞台上逼真地再现生活的全部内容,则难免相形见拙。在这一方面,戏曲的虚拟手法可以为艺术赢得无限的表现力,拓展了舞台空间,同时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获得强烈感受。可见,戏曲的虚拟手法,是符合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法则的。因为,它所虚构的不是本质,而只是表现本质的现象,是为了通过这个虚构的现象更充分更完满地体现本质真实。我国戏曲演员塑造人物非常讲究“神似”,而不追求“形似”,就是这个道理。戏曲界一直流行这样的口诀:演员要“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能够传神,才是活人”,“形似将跨门,神似才到家”等等。所谓神似,就是把握住表现对象的性格特征,给以最精炼、最鲜明、最突出、最准确的形象表现。为了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气质、个性,戏曲界对演员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一招一式,都几乎是约定俗成、程式化了的,都要合乎“四功五法”的要求,带有强烈的象征性,如用吊毛表示摔跟头,用对眼珠表示惊恐,用浑身颤抖表示气愤、害怕等,用叼水发表示横了心,甩水发则表示极端愤慨或伤心过度,舞动长袖、身体侧倾则表示刮风,颤动身体、袖手表示寒冷,手搭凉棚表示观望,擦眼泪则拉起衣袖,在离眼睛三四寸的地方表示一下,还有走边、趟马、对打、喝酒、闻花、行舟……,都是虚拟程式化了的,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戏曲中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白昼、黑夜、冷、暖、阳光、水等以及各种动物、实物,都是靠演员虚拟的表演带给观众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戏曲的虚拟处理不仅仅是对生活作了典型概括的问题,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意向,删节了非本质、非主流方面的现象,突出了事物本质方面的特征。可见,戏曲致力追求的是一种写意的主观真实。

戏曲中虚拟的手法之所以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关键就在于艺术家们的“意”在起统帅作用。因为“意”无穷,才能使人“神驰千里”。这里所说的“意”,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从作者(包括导演、演员)的现实生活感受中孕育出来、植根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观念,艺术追求。

我国戏曲的虚拟写意手法,与我国古典绘画、诗词等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国画与西洋画不同,它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光线变化,也不拘泥于外表的肖似,而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形神皆备,要求重在表现人物的内涵精神,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情、言笑之姿。早在汉代,刘安在《淮南子》里就曾说过:“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矣。”这里所谓“君形者”,即指主宰统率“形”的“神”。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主张。此后,六朝时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著名的绘画“六法”,居“六法”首位的便是“气韵生动”,即要求艺术家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唐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此非不了也。既知其了,又何必了。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这种“了”与“不了”说,就是讲的以“不全”达到“完全”,而求全反而不全的艺术辩证法,是中国的“山水家秘宝”,与戏曲的虚拟化处理可谓异曲同工。以不全求全法,可以为绘画艺术赢得无限的表现力。齐白石在介绍自己的作画体会时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我国著名国画家黄宾虹也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作;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是画。”他的山水画,就很善于“以虚代实”,传神达意。人们欣赏他的画,往往更多地注意画中墨黑里的空白处。这空白,即空灵,并非空虚无物,而是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山水自然的无穷变化与无穷美妙。明代画家董其昌在谈到画的用笔详略时也指出:“疏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但审虚实以意度之,画自奇矣。”所以善画者,不仅能画实处,更在于能巧妙地画出空白处。所谓“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省略是为了表现更重要的东西,不是草率。因为这样始可“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使人“目尽尺幅,神驰千里”。

同类推荐
  • 变奏

    变奏

    语言在生活中就像是寻求光的一种形式,使暗处闪亮或者使刺目的光变成柔光。诗在我这里,它对生活是一种矫正、一种修补、一种抚慰;同时,生活对诗歌,不仅是装着诗歌原材料的一种器物、一些媒质,也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我所说的生活既是生活的,又是诗歌的;而诗歌,既是诗歌的,又是生活的。我把这视作生活本身。形式上似乎是一种生活启发另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安慰另一种生活,实际上是两种生活融为一种生活。这就是我说的诗生活。
  • 周梅森

    周梅森

    本书精选了作者优秀中篇小说五篇和随笔散文四篇,代表了作者除长篇小说之外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 暮钟偈:我行走的生命

    暮钟偈:我行走的生命

    本书为作者骑摩托车旅行二万余公里所记录的游记。六七年间,作者足迹遍及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感受,近距离的接触,深刻的理解,刻画出一部自然与文化和谐统一、故事与经历紧密融合的文集。既有“摩行”途中经历的“奇遇”,也有对文化历史与自然风光的赞美,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的闲适主义文化气息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一种优美的文学意境。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 塞维尼夫人书信

    塞维尼夫人书信

    本书是法国散文家塞维尼夫人的书信集,这些书信绝大部分是写给她女儿的,小部分是写给她儿子和其他亲友的。塞维尼夫人给女儿的书信,详细叙述巴黎人情风物,描绘宫廷与贵族之家的豪华生活以及异闻轶事、田园风光,也评述巴黎文坛动态。文笔委婉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史资料意义。它曾得到法国悲剧作家高乃依、哲学家兼散文作家帕斯卡尔等的赞赏。
热门推荐
  • 天赐谷雨

    天赐谷雨

    为啥叫她谷小钱呢,因为这小妮子是个从小就“不认命,只认钱“的主儿,只要跟钱没什么关系,她一向是心如止水。可自从步入了大学的小社会,圆了年少时的梦,她却从始至终都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大二的下半学期,大约在秋季,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个人的出现,她才顿然醒悟,原来缺少的是。。。‘心动’。。。原来她谷小钱除了爱钱之外,呵呵~还爱“美人”……“无知未成年少女”对话“极品妖孽”:“您这么优秀,怎么会看上小女~”“因为可以互补,”……“你怎么什么都会!?”“因为你什么都不会!”……
  • 重生之废柴联盟

    重生之废柴联盟

    今天我告诉你们,没有人生而废柴,命运从来靠自己执掌。哪怕是天命,也有可违的时候。——《罗蒙神圣语录》
  • 末世之成为外星大魔王的侍从

    末世之成为外星大魔王的侍从

    高维度外星人在一夜之间降下病毒,让地球上大部分生物感染变异,世界也因此迎来新纪元。肖遥一觉醒来,发现城市尽毁,文明凋零。在艰难求生的路上,她遭遇了帅气又话痨的男美人鱼,可人可鸟的变异巨鹰,美艳动人的虎刺梅舞女,阴狠毒辣的蛇男,和随处可见的进化丧尸......甚至,“这位冷若冰霜的大佬,请问您来自哪颗星球?”她被迫与这位不知身份的大佬同行,开启打怪升级的求生模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喜欢!就要大声说出来

    喜欢!就要大声说出来

    他是学校校草,学习成绩好得不得了的高智商学霸,家里而且还富可敌国,全校女生心中最佳男友!却在一次相亲中爱上了一个爱玩游戏,爱看小说漫画的笨丫头,宠她,爱她,从此一颗心只为她牵动
  • 帝君绝爱之来生缘

    帝君绝爱之来生缘

    他夜轩,凌云帝君,邪魅狷狂;她玄凌,神界公主,冷傲绝世。混沌现,风云涌,她进入他的世界,他为复活心爱之人,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她,伤害她……她无怨,无恨(她厌倦神界生活,借助他心爱之人的神魂来到人界)数载相随,受尽欺凌冷落,换来的却是一个月的无边折磨,为他心爱之人做活体实验。神魂生生撕裂被剥离,她体无完肤,心也千疮百孔,再也无力待着他的世界里,他却不放她离开……
  • 灭渣渣的九爷

    灭渣渣的九爷

    穿越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本来只是睡了一觉,谁知一觉醒来江晓黛就穿了,还是胎穿。她心疼无比还在现代宿舍放着的零食,她还没吃过呢!
  • 换今朝

    换今朝

    30岁的田文生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手中有各种证书的“优秀高材生”。然而毕业5年的田文生却一直找不到工作。人生了无希望的他却因为某些原因换得人生,他来到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时代,—个由大魏朝主宰的时代。人生在世不称意,愿以他生易今朝。
  • 创业乡村梦

    创业乡村梦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高泽响应国家号召回家乡创业,承包荒废田地,山头,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应用互联网,与富豪女友在创业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创业进入正轨后,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最终获得纯粹的爱情,建立乡村商业帝国!
  • 寒冰之夜

    寒冰之夜

    世界巨变,不同的种族,强大的异兽纷纷降临地球,人类不再是地球的霸主。青城有一天发现他回到了一切开始的时候,小小蝴蝶翅膀的煽动下,同样的人,却做起了完全和上一世不同的事情,他不禁问自己,自己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