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97

第97章

第四门中通就诸行同相分别。诸行相似说名同相。广略不定。于中增数次第辨之。或说为二。二有两门。一有作无作相对分二。檀等诸行方便修成名为有作。无始法性显成今德名为无作。是义云何。真识之心体是一切功德法性。本为妄阴名为佛性。不名行德。后息妄想彼心显了。说为檀等。故曰无作。又经中说。真如法中离一切著。名之为檀。无一切恶即名为戒。无有嗔恼即名为忍。无有懈隋名为精进。远离****说为禅定。永无闇障即名般若。此等一体随义以分此义。昔隐今时始显说为无作六波罗蜜。此波罗蜜诸圣同体无有差别。以真如法无别体故。二世间出世间相对分二。随事修行名为世间。合理而成名为出世。又复地前名为世间。地上名出。或说为三。如彼相续解脱经说。一是因相。所谓大悲。悲能起行故说为因。二者果相。谓摄众生得未来报。三能作。大义施等诸行能得菩提。或说为四。四有三门。一摄修方便以分四种。如彼相续解脱经说。一大悲方便。能趣起施等。二思惟方便。起施等法。三常方便。于施等法无间修习。四顿方便。于施等法具足修习。二据修论四。如地持说。一决定修。于施等法坚心修学不为缘动。二专心修。于施等法专意修学不杂余相。三者常修。恒作不息。四无罪修。修时离过。三就能说四。如相续解脱及地持说。一者对治。能治六弊。二成菩提。具修施等法能得菩提。三能摄自他。修行施等能令自他离过恐怖得胜安乐。四得未来果。修行施等于未来世生善趣中受胜福报。或说为五。五有三门。一摄修方便。以论五种。如彼相续解脱经说。一者先当多修信解。如地持说。于八解处起净信心。二起于闻慧。闻菩萨藏以为方便。三护菩提心。心为行本。是故须护。四近善知识。行依支成。是故须近。五精勤修学。无间善业。五中前四起修方便。后一心修施等善法。二离过说五。亦如相续解脱经说。一者无碍。修行施等能除六弊。二者无愿。修行施等不愿名利。三者无过。于施等法远离杂染无方便过。四无妄想。不随言说分别取著。五回向菩提。不以施等求余果报。唯求佛智。三就能说五。亦如相续解脱经说。一增上乐因能得菩提。二摄取自他。三得未来报。四远离烦恼。五不往恶趣。或说为六。如摄论说。一广大意。为一切生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修行六度不生足相。二长时意。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修行六度不患其长。三随喜意。见诸众生得净涅槃菩萨随喜过彼得者。四恩德意。不见自己于生有恩。唯见众生于己有恩。由彼受化令我得成诸度行故。五大志意。用己所行一切善根回向施与一切众生。六善好意。用前所施众生善根代生回向无上菩提。或说为七。如彼相续解脱经说。一行施等不求他知。二于诸法不著诸见。三于大菩提不生疑惑若是若非。四不自赞毁他五不高慢及不放逸。六不以少劣生知足想。七不起恼嫉。或复论九。如地持说。一者自性明其行体。二者一切彰其行相。三名为难。起修殊胜难为能为。四一切门摄行宽广诸行同入。五者善人起行纯善。六一切行起行具足。七者除恼辨行功能。修行施等能除烦恼。八者此世他世安乐。彰行利益。修施行等能令自他得于今世后世乐果。九者清净行修离过。此等具释如地持论。若复广分义别无量。

第五门中别就诸行异相略分别有四种。一修心不同。二行相不同。三治障不同。四得报不同。修心不同者。如彼七卷金光明说。一一各有五心修习。初依五法成就檀度。一具信根。二起慈悲。三心无异求。四以布施等摄众生。五求一切智。次有五法成就戒度。一净三业。二不为众生作烦恼因缘。三断恶道开诸善门。四过声闻辟支佛地。五一切功德皆愿满足。次有五法成就忍辱。一降伏贪嗔。二不惜身命。三思惟往业用自开解。四为成就众生善根发慈悲心。五为得甚深无生法忍。次有五法成就精进。一者不为烦恼共住。二福德未具不得安稳。三一切难行不生厌心。四为利众生成就大慈。五愿不退地。次有五行成就禅定。一于善法摄持不散。二解脱生死。三愿得神通成就众生。四者慈心洗浣法界。为净心故。五为断众生一切烦恼。次有五法成就般若。一于佛菩萨供养无厌。为求法故。二于深法乐闻无厌。三成就胜智。四能断烦恼。五善达五明(此一门竟)。

次明成行不同之义。如相续解脱及地持说。彼说六度。皆有三种。施中三者。一是财施。二是法施。三无畏施。戒中三者。一律仪戒。二摄善戒。三摄众生戒。此义如上三聚章中具广分别。忍中三者。一他不饶益忍。堪忍他恼。二安苦忍。能自忍苦。三法思惟解忍。住法不动。精进三者。一弘誓精进。发生大愿。二摄善精进。自修善行。三摄众生精进。以善化他。禅中三者。一现法乐住内心寂净。二出生功德。谓依禅定发生神通四无量等。三利益众生。谓依禅定四摄益物。慧中三者。一随觉分别第一义慧。二善达五明及三聚法世谛之慧。三利众生慧。巧以四摄饶益众生(此二门竟)。

次明治障不同之义。修施治悭。戒治毁禁。忍治嗔恚。精进之心能治懈怠。禅治粗念。慧治愚痴。前五伏断。后一永断。理实智慧通治诸过。分相亦然。亦可诸过为慧治边通名愚痴(此三门竟)。

次论果报不同之义。依如相续解脱中六度之行各得一果。以布施故得于大乐。以持戒故生善趣中。以忍辱故无有怨对。以精进故随所修善不为缘坏。以禅定故多致喜乐为梵等众生之主。以智慧故多所堪能。不为一切生死所害。若依地持布施之行外得大财。内得色力寿命安乐无碍辨才五事之报。余之五度各得一果。以持戒故生善趣中寿等奇特。以忍辱故得善方便。忍他侵逼不恼众生。以精进故得其俱生一切方便坚固堪能。以禅定故随所生处少诸尘秽。知义得通。以智慧故于未来世智慧增广。异相如是。

第六门中明修所为并论是非。所为有三。一为求菩提。二为念众生。三为求实际。为求菩提是其大心。为念众生是其广心。为求实际是其深心。其深心故舍离有为不同凡夫。大心广心不同二乘。为求菩提护彼小心。为念众生护彼狭心。通则六度皆为此三。如地持经说。菩萨为求一切智故修行六度。如是等比名为菩提。如维摩说。以施摄悭。戒摄毁禁。忍摄嗔恚。精进摄怠。禅摄粗念。慧摄愚痴。胜鬘经中为成众生修行六度。如是等比名为众生。如大品说。为见实相修行六度。涅槃经说。为见佛性修行六度。如是等比名为实际。于中别分前之二门为摄众生。中间两门为求实际。后之两门为求菩提。此等差别如维摩说。故彼经言。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者。自行布施兼劝他施。以化犯戒起尸罗者。自持净戒兼劝他持。何故此二偏为众生。以此粗易可修起众生能作。故偏为之。以无我法起羼提者。无我是其众生空义。依之成忍。又为彼故修行忍辱。以离身心起毗梨耶者。离身心相是其法空依成精进。又为彼故修起精进。何故此二偏依二空。以此二行修时有苦在有难成依空易就故偏依之。又此二种依空防退易入实际。故偏为之。以菩提相起禅那者。菩提是佛功德之行。禅能生之。故为菩提修起禅定。以一切智起般若者。彼一切智是佛慧行。般若能生。故为彼智修起般若。何故此二偏为菩提一切智乎。于诸度中禅定最能出生广德。于大菩提能生力强。故偏为之修起禅定。般若正是一切智因。生智亲强。故偏为之修起般若。盖乃是其隐显门耳。所为如是。是非如何。经说。此六有波罗蜜非波罗蜜。其义云何。分别有三。一约时度以论是非。如优婆塞经说。前二阿僧祇所行非波罗蜜。非时度故。第三阿僧祇所行是波罗蜜。是时度故。二约果度分别。如涅槃说。四心中修能致究竟大涅槃果。是波罗蜜。是果度故。不具此四非波罗蜜。不能究竟致大涅槃。非果度故。何者四修。如地持说。一决定修。修心坚固不为缘动。二专心修。修意精纯不杂余想。三者常能修。恒化不息。四无罪修。不离烦恼无方便道。如涅槃经。初功德中具有此相。第三约就自性清净度以论是非。随事修行不能到于诸法实性。非是自性清净度故非波罗蜜。依实所成破舍情相到法实性。是其自性清净度。故是波罗蜜。是非如是。

第七明其六度相摄。菩萨行巧一一度中皆摄一切。一切成一。云何一一皆摄一切。释有两种。一摄同义。二摄异义。言摄同者。于六度中所有舍义皆摄为檀。故彼金刚般若论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言资生者。是其财施。言无畏者是无畏施。所言法者。是其法施。所言一者。谓初檀度是资生施。所言二者。谓戒与忍是无畏施。所言三者。谓后三度是其法施。于六度中有难过义悉摄为戒。有安忍义通摄为忍。有策勤义摄为精进。有不乱义通摄为禅。有离著义摄为般若。言摄异者。如大品说。一一度中皆摄诸度。云何檀中摄余五度。修行施时身口意净不犯佛戒而行布施名为摄戒。于彼受者嗔恚打骂堪忍饶益名为摄忍。于诸众生常施不倦名摄精进。施心不乱名摄禅定。分别善修名摄般若。又于施中不取不著亦名般若。云何戒中摄余五度。修行戒时离杀盗等。普施一切众生安乐名摄布施。以堪忍力不为诸过名摄忍辱。持戒不息名摄精进。一心持戒离过寂静名摄禅定。分别善修名摄般若。又复戒中不取不著亦名般若。云何忍中摄余五度。修行忍时不怖众生。施彼安乐名摄布施。又忍贪苦以财惠人亦名摄施。以安忍故离杀缚等名为摄戒。堪忍不息名摄精进。忍心不乱名摄禅定。分别善修名摄般若。又于忍中不取不著亦名般若。云何精进摄余五度。以精进故勤修善法。饶益众生名摄布施。勤断诸恶名摄持戒。以勇猛力堪忍诸苦名摄忍辱。坚住精进名摄禅定。分别善修名摄般若。又于精进远离取著亦名般若。云何禅中摄余五度。依禅舍著。慈悲益物名摄布施。依禅离过名摄持戒。定心住缘安忍不动名摄忍辱。又依禅定发慈悲心。堪忍众生打骂寝欺随顺摄取亦名为忍。于深禅定求无休息名摄精进。分别善修名摄般若。又复禅不味不著亦名摄般若。云何般若摄余五度。修行慧时能以正义惠施众生名摄布施。以智慧心观过不为名摄持戒。于诸法中思惟不动名摄忍辱。又以智慧堪忍他恼亦名摄忍辱。观法不倦名摄精进。于诸法中不起妄想亦名摄禅定。又依智慧分别善修一切三昧亦名摄禅。摄相如是。

第八门中明其资导为因之义。先辨资导。福能资助。慧能导达。资导不同。略有五种。一资导相生唯望未起。已生之福资未起智令其得生。已起之智导未生福令其得起。二资导相成义在同时。同时之福资同时智令其明净。同时之智导同时福。令其坚固不可破坏。三资导舍相亦在同时。同时之福资同时智于空不著。同时之智导同时福于有不染。四资导得果其义宽通。以宽通故一福起时能资已生未生智慧令近菩提。一智现时能导已生未生之福智悉令近果。良以诸行共牵一果故彼福智一一现时资导一切。五随行前后以说资导。福行先生。智慧后起。以先生福资未生智令其得生。以后生智导先起福令出生死趣向涅槃。资导如是(此一门竟)。

次明六度为因之义。于中别以三门辨释。一明六度浅深分齐。二明果得差别不同。三以六度对果明因。言分齐者。义别有三。一缘修六度。于彼六识七识心中缘观修习。二者真实有作六度。依前缘修动发真心令真心中诸行集起。此即地经第八地中世出世间有作净胜。前五功德名为世间。后一智慧名为出世。此从缘生故曰有作。三者真实无作六度。真心自体本是一切功德法性。如妄想心虽不对缘现起烦恼。体是一切诸烦恼性。真心如是。虽不对缘现起诸德。体是一切诸功德性。故马鸣言。从本已来具足无量性功德法。是功德性本为妄隐相似不净。后息妄染本隐之性显成今德。名为无作六波罗蜜。此即地经第八地中世出世间无作净胜。分齐如是。次分果德。果德有二。一性净果。本隐今显。二方便果。本无今有。果德如是。次以六度对果明因。于中有二。一缘正分别。望性净果无作六度以为正因。余二为缘。望方便果有作六度以为正因。余二为缘。二生了分别。望性净果生了不定。若言辨无令有名生。则性净果唯了因了非生因生。如涅槃说。非本无故。就了因中缘修有作二种六度异相显了。故名了因。无作六度自体显了而为果德。故曰了因。若说正起以为生因。傍助为了则性净果具足二因。无作六度以为生因。余二为了。望方便果生了不定。若言了于本有名了。则方便果唯生因生非了因了。非本有故。就生因中有作六度为正因生。余二六度为缘因生。若说正起以为生因。傍助为了则方便果具足二因。如涅槃说。有作六度是彼正因。余二六度是彼了因缘。修六度是了可解。无作六度云何名了。由见彼法成菩提智如色生识。故名了因。体性显了成彼果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studenteache

    studenteache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需要读的书,它是讲学习的,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书!
  • 武之神尊

    武之神尊

    “哼,我叶枫就是要逆天夺命!”“天地阻止?那我就打破苍穹!”叶枫手持禁忌神器,杀天弑地,逆天夺命!!!
  • 冷酷Baby:杀手妈咪不好惹

    冷酷Baby:杀手妈咪不好惹

    她身为杀手,本不该有情,却爱上了与之有协议的雇主,完成任务该抽身离去的。在他一句“我需要你留下,签下这份合约吧!”她鬼使神差当了他的保镖,并假扮他的新女人!一句话粉碎了她不该有的幻想,在他订婚的当日,他的一个电话让她最好永远消失,她只能带着她那可悲的自尊逃离……
  • 一坠浮生

    一坠浮生

    活了几年的老神仙突生感慨:红尘漫漫,浮世三千,不知何年何月才是归期?弟子:师尊,此话怎讲?老神仙:我想下凡玩。弟子:……总之一入凡尘深似海,再见已别往昔缘。三千浮世,万般生灵。缘起缘灭,魂归魂散。
  • 满朝凤华之保护皇上

    满朝凤华之保护皇上

    剜她眼睛?!这什么人啊!她不过躲在潲水桶里面逃命而已。头顶烂菜叶咋招,“骚”成这样也要保持御姐范儿!这个疑似想把她据为己有的货,竟然扬言要贴身搜查?她眯着眼默默盘算:要不要反守为攻先收了他?
  • 言颂不言酒

    言颂不言酒

    现在的你爱喝酒还是可乐?长大以后的你会不会变?
  • 圣君的女神捕

    圣君的女神捕

    一夜之间她从一个幸福天真的小女孩儿,变成了双腿残疾的孤儿,身负血海深仇。为了破解谜团,她女扮男装成为了京城第一名捕,惹上王爷,勾上皇上,一群捕快兄弟也肯为她出生入死,付出生命亦在所不惜。她不过一介孤儿,何德何能竟得此青睐?
  • 城市人的苦与乐

    城市人的苦与乐

    八十年代初期城市与农村居民,无论是生活,文化,情感,家庭教育,婚姻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可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人渐渐的涌入城市,开阔了眼界,凭着勤劳的双手,优惠的政策,智慧的头脑在各行各业开拓进取。。。渐渐的城市化。相反,也有个别条件优越的都市居民家庭,贪念享乐,不思进取,在经济竞争激烈的洪流中淘汰出局。。。。。
  • 捕梦之网

    捕梦之网

    来自捕梦者的日常记事?带你走进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小可爱们加书友群噢?653595000
  • 天不从人愿

    天不从人愿

    上天总与她作对,自从发现老公有了小三之后,她就一直没有顺利过!穿越,被刺杀,被迫开青楼,被权贵潜规则!但是,坚强的女主是什么都不怕的!咱现在有钱,有轻功,啊,对了,小弟还给她摸来了一本《朱氏修仙秘录》。请看小女子怎么在尘世中修仙,怎么在逆境中顽强成长为合格修真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