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89

第89章

第一门中先释其名。后辨其性。四无量者化物心也。化心不同。一门说四。谓慈悲喜舍。爱怜名慈。恻怆曰悲。庆悦名喜。亡怀名舍。心无存著。故曰亡怀。经中名此以为无量。亦云四等。缘于无量诸众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复名等。名义如是。体性云何。于中略以四义分别。一就心体分别。二就心法分别。三就有漏无漏分别。四常无常分别。言心体者心有三种。一者事识谓六识心。二者妄识谓七识心。三者真识。凡夫二乘所修无量事识为体。就事识中意识为体。菩萨始修事识为体。次修转深妄识为体。见生唯妄念为妄缠。起怜愍心究竟终成真识为体。真为体故无相无缘等虚空界(此一门竟)。

次就心法辨其体性。法谓一切想受行等诸心心法。依如毗昙慈悲二行是无嗔性。喜者是其喜受自性。舍者是其无贪善性。对治淫贪。故杂心言。舍治淫贪。此言淫者。父母亲戚共相怜爱寻续不断说之为淫。如世俗中多日连风名曰淫风。多时连雨说为淫雨。此亦如是。亲情不断说之为淫。不同世人奸逸名淫。以于亲所偏爱不断故舍治之。问曰。舍心通舍一切贪嗔痴等。何故偏说为无贪性。释言。修时最后于亲舍离贪著。故就终成就说为无贪。理实通舍贪嗔痴等。成实法中四无量心用慧为体。故彼论言。四无量心体性是慧。盖乃从其根本为言。由慧分别四种生异而行四等。故名为慧。又慧分别怨亲等别而行四等。故名为慧。大乘法中四无量心有大有小。真行是大。妄修是小。小同毗昙。故涅槃中说慈与悲同无嗔性。大无量心体皆是慧。故地论中说为大慈大悲智慧。杂心亦云。大悲是慧。由慧证实。法门之力自然能益一切众生说为慈等。是故就本说为智慧。随用论之与小相似。若言诸行同体相成。一一门中备具法界一切行德(此二门竟)。

次就有漏无漏分别。毗昙法中四无量心一向有漏。众生缘故。成实法中义释不定。若言观空断于漏故名为无漏。四无量心齐是有漏。非是观空断结心故。若言所行不生漏故名无漏者。四无量心通漏无漏。凡夫所行一向有漏取性心中修此行故。学人所起或漏无漏。未断结处名为有漏。断处无漏。无学所起一向无漏。名用心中起此行故。大乘法中隐显互论。小无量心一向有漏。大无量心一向无漏。证真成故。随义通论大小皆有漏无漏义。小无量中众生缘者。是其有漏。法缘无缘是其无漏。大无量中众生缘者。用随世转相似漏故名之为漏。与经中说功德庄严有为有漏其义相似。法缘无缘德体寂灭。说为无漏(此三门竟)。

次就有常无常分别。小无量心一向无常。大无量心一向是常。大中义分用随世变名为无常。与经中说功德庄严有常非常其义相似。德体不变名之为常。故经中说慈即佛性常乐我净。悲喜舍心类亦同尔。

第二明其开合制立。先辨开合后明制立。开合不定。总之为一。如地持说。一切无量名为大悲。成就此者名哀愍菩萨。如四无量俱能拔苦。故通名悲。盖乃且据一门言耳。若以慈门统摄诸行亦皆成慈。喜舍亦尔。诸行同体互相成故。或分为二。二有两门。一对治说二。慈之与悲对治见行。以见行者多嗔恚故。喜之与舍对治爱行。以爱行者多嫉妒故。二化益分二。如地持说。前三无量名乐想摄。后一舍行名安想摄。通即义齐。隐显互彰。故为此判。等是隐显。何故前三偏名乐想舍名安想。释言。慈心能与物乐。悲喜佐助。故前三种通名乐想。云何佐助。悲拔物苦遣其乐障。喜离嫉妒能与胜乐。故曰佐助。后一舍心去怨离亲齐与善法令离危怖。故曰安想。又复前三是其有行。有行事益适情名乐。舍是空行。空理教授永绝危怖。故曰安想。或分为三。三如上辨。慈悲二行是无嗔性合为之一。喜以为二。舍以为三。或分为四。谓慈悲喜舍。无嗔中离重名慈。除轻曰悲。故分四矣。或分为五。如地持说。所谓五种净心说法。一者慈心于怨不嗔。二者安心于恶欲善。三哀愍心于苦欲拔。四不自赞毁他。除嫉行喜。五不著名利。离贪行舍。五中初一是慈无量。次二是悲。次一是喜。后一是舍。地论之中亦同此说。或分为六。如地经说。一慈。二安。此如前释。三怜愍心。于贫忆念。四者乐心。于苦欲益。五利润心。于乐放逸欲令住善。六摄饶益心。于善懈退欲令坚住。此六犹是慈悲差别。慈乐二心是慈无量。余皆是悲。或分为八。如地经说。一安隐心。二者乐心。三者慈心。此同前释。四者悲心。于苦欲拔。五怜愍心。乐放逸者愍其当苦。六利润心。外道众生欲令住正。七守护心。同法众生守令不退。八者我心。于大乘中已发愿者视之如己。此八亦是慈悲差别。乐心慈心守护我心慈中差别。余者皆是悲行差别。随义广分。数别难穷。今据一门且论四种。开合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制立。以何义故说四无量不增不减。释有七义。一体性不同。二功能有异。三缘境有别。四治患不等。五行时有殊。六得果有异。七相资义别。体性别者。爱念是慈。哀伤是悲。庆悦是喜。等心是舍。舍行不同。泛释有七。一心平等。名之为舍。二舍怨亲故名为舍。三舍一切贪嗔痴等。因之为舍。四舍放众生故名为舍。五得空平等舍离众相。称之为舍。六自舍己乐施与众生。名之为舍。如涅槃说。七化众生舍离悕求故名为舍。如维摩说。故彼经云。有所福祐无所悕望名为舍矣。今初门中心等曰舍(此一门竟)。

功能别者。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能庆物。舍能齐益怨亲等故(此二门竟)。

对境别者。慈心多缘无乐众生。悲心多缘有苦众生。喜心多缘得乐众生。舍缘究竟解脱众生。以彼究竟得解脱故心即放舍。又舍多缘怨亲及中三品众生。舍此等故。以斯境别故分四种。故涅槃云。器若有慈即不得有悲喜舍心。余亦如是。故立四种(此三门竟)。

对患别者。如涅槃说。慈息贪欲。悲止嗔恚。经中亦云。悲止害觉喜除嫉妒。经中亦云。喜除不乐。以嫉妒故见他得利心不喜乐。故喜治之。舍除一切贪恚痴等。问曰。前说慈无嗔性。今云何说慈息贪欲。释言。不违。若贪五欲由惜资财便嗔众生不能与乐。由息贪故于他不嗔能与其乐。是故慈心性虽不嗔能息贪欲(此四门竟)。

行时别者。如涅槃说。以行分别故应立四。何者行别。修慈之时不得修余。余时亦尔。是为行别。以是别故建立四种(此五门竟)。

得果别者。如经中说。修慈极远生遍净。处遍净是其第三禅天。修悲极远生于空处。修喜极远生于识处。修舍极远生无所有。此义难解。若依毗昙喜无量心在初二禅。修之极远得二禅报。余三无量遍在四禅。修之齐得四禅之果。成实大乘四无量心具依八禅。修之齐得八禅之报。如来何故说修慈心极生遍净乃至修舍生无所有。毗昙释云。此非无量。是八禅定。世尊假作无量名说。何故假说。慈与物乐还得乐果。遍净天中乐报最胜相顺慈果。故说彼因为慈无量。悲拔物苦得无苦报。空处地中离色恼碍相顺悲果。故说彼因为悲无量。喜心庆物得多喜报。识处地中舍外空缘。多识适意相顺喜果。故说彼因为喜无量。舍心平等得寂静报。无所有处舍缘多识。内心寂静相顺舍果。故佛说彼无所有因为舍无量。理实非是。成实释云。四无量心理实具得八禅无之果。佛隐显说。故言修慈生遍净等。何义隐显。慈多与乐。故佛偏说生于遍净。以遍净中乐增上故。悲多拔苦。故佛偏说生于空处。以空处中离色恼故。善多庆物。故佛偏说生于识处。以识处中缘无边识多适意故。舍心寂静故佛偏说生无所有。以无所有舍多缘故。此虽隐显然其所说实是无量。龙树释云。佛不思议随应众生故如是说。以慈无量多与物乐求遍净易。悲多拔苦求空处易。喜多庆物求识处易。舍亡怨亲求无所有易。佛随易故如是偏说。又复论言。慈愿与乐多生遍净。悲愿除恼多生空处。喜愿众生一切法中心得自在多生识处。舍欲令人舍苦乐等多得生于无所有处。佛随多故如是偏说。以斯果别故立四种(此六门竟)。

相资别者。四行相资相顺难阙。故立四种。云何相资。先就慈悲明相资助。慈欲与乐无悲拔苦与乐不成。由悲拔苦与乐方熟。故悲资慈。悲欲拔苦无慈与乐苦终不去。由慈与乐苦方可离。故慈资悲。次用慈悲共喜相资。慈欲与乐悲欲拔苦。无喜除嫉与拔不成。由善除嫉与拔方熟。故用喜心资成慈悲。喜欲庆物若无慈悲拔苦与乐即无所庆。由慈与乐悲拔物苦方随庆喜。故用慈悲助成喜心。次以前三共舍相助。慈欲与乐悲欲拔苦喜欲庆物。若无舍心简别怨亲不能普利。由舍除碍方能齐与俱拔等庆。故用舍心资成前三。舍欲等利。若无前三与乐拔苦庆物随喜知何所等。由前三故就之说等。故将前三资成舍行。又复前三是其有行。舍是空行。若无空舍有成爱见。故用舍心资成前三。若无有行空成涕没。故以前三资成空舍。以此四行相资相顺。故须齐立。故涅槃云。伴侣相对故分四矣。制立如是。

第三门中明其次第。次第有二。一据修难易以辨次第。二化益始终以论次第。难易如何。慈缘佛乐玄欲与人。贳益易为。故先修之。悲拔今苦。交益难作。故在慈后次修悲心。悲苦易生。爱乐难发。故在悲后次修喜心。此云何知。如人见其怨家受苦亦起悲心。故知悲易。睹观得乐未必生喜。故知喜难。偏益易为。等利难作。故后修舍。又复前三其是有行。有行易生。故先修习。舍是空行。空行难发。故后为之。修入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化益。如维摩说。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此对一人化益始终以论次第。始缘佛乐玄欲与人。故先修慈。所益众生交在苦中。理须救拔故次行悲。所化众生依教受法。虽未得脱去脱不遥。故随生喜。彼人依法修成智慧心即放舍。不须爱故。譬如父母养子长大心即放舍。此亦如是。问曰。此舍舍益众生。何成利他。释有四义。一依龙树释。前三无量虽欲与乐拔苦庆物而未能得。故须修舍舍前三种所念众生。自修善法摄大菩提饶益于彼。故名利他。二有众生菩萨化之得少智慧未能究竟。菩萨舍之更修胜善摄大菩提究竟饶益。故名利他。三为究竟舍众生故。慈勤与乐悲勤拔苦喜勤庆之。进策前三。故名利化。四舍前所化更益余人。故名利他。次第如是。

第四门中明其三缘分别。言三缘者。一众生缘。二是法缘。三是无缘。地经论中名众生念法念无念。缘念一矣。辨此三缘略有三别。一依涅槃直就化益开分三种。于此门中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名众生缘。缘诸众生所须之物名为法缘。缘如来者名曰无缘。简前二故。故彼经言。慈者多缘贫穷众生。如来大师永离贫穷受第一乐。若缘众生即不缘佛。法亦如是。是故缘佛名曰无缘。此明缘生欲与乐时不缘于佛。缘法欲与众生之时亦不缘佛。前二缘中并不缘佛。简别前二故曰无缘。非全不缘。既非不缘何义缘之。欲将佛乐与众生。故若将佛乐欲与众生便是法缘。何故言无。以佛是人非是法故。若佛是人即众生缘。何义言无。为别所化诸众生故。如慈既然。悲等亦尔。二依地论前二化益。后一观入开分三种。于此门中缘生与乐名众生缘。缘化生法名曰法缘。观诸法空说为无缘。慈行如是。悲等亦然。三依涅槃地持论等初一化益。后二观入离分三种。于此门中四义分别。一辨其相。二约人分定。三论通别。四明大小有具不具。言辨相者。缘诸众生欲与其乐。如缘父母妻子眷属名众生缘。缘诸众生但是五阴生灭法数无我无人名为法缘。问曰。法缘不见我人众生等相。云何行慈。释有两义。一由见无我。念诸众生妄为我人之所缠缚深可哀愍。所以生慈。二念为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利乐。故名行慈。观五阴空名曰无缘。问曰。无缘云何行慈。还有两义。一由见法空。念诸众生妄为虚法之所缠缚。所以生慈。二念为生说如斯法。故名行慈故维摩言。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之法。是即名为真实慈也。第一义乐利众生故。问曰。彼此皆无我人。谁起自念为众生说。释言。经说幻化不真。所以名无。不无幻人。故经说言。譬如幻士为幻人说。当建是意而为说法。故得自念为其说也。如慈既然。悲等同然(此一门竟)。

次约人分定。如地持说。众生缘者。与外道共。外道亦依世俗净禅修四无量。彼缘众生欲与其乐。故众生缘与彼共也。法缘无量与二乘共。二乘亦见五阴法数无我人故。无缘无量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二乘不能见法性相毕竟空故(此二门竟)。

次就慈等辨其通局。通而论之四无量中皆有三缘。缘诸众生与乐拔苦。庆喜等益是众生缘。但缘五阴而行四等是其法缘。知无阴法而行四等是其无缘。随义分别前三无量是其有行。唯众生缘故。后一空行。唯有法缘及与无缘。如此说者前三种中法缘无缘通摄为舍。舍有相故。舍中生缘摄属前三。与乐中等摄属慈门。拔苦中等摄属悲门。庆物中等摄属喜门。其犹六度。通即六中并含空有。别即前五唯是有行。后一空行。无量似此(此三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雪域遗宝

    雪域遗宝

    在军阀马步芳统治时期的青藏高原,小学教员徐一鸣只身逃兵役,途中救助带着孩子的女仆兰香,三个人因此结缘,结伴同行,艰难求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闻吐谷浑王国灭亡时关于财宝转移的消息,并遇到搜寻这些财宝的各方势力,一路跟随,意图因此而改变命运……全文抛却虚幻夸张,回归现实,以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冰河、盐湖、戈壁、大漠、温泉、雪山等高原特有的元素,为读者朋友呈现出了一副壮美的高原景象。而主人公巧妙地在各方势力之间徘徊,见证人心的复杂和贪婪,最终结局如何,敬请期待!
  • 残画一笑泪倾城

    残画一笑泪倾城

    她是现代大户人家的千金,而他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朝廷命官。本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意外而发生改变,使得两个不同朝代的人相遇了。在这个人命如草,战乱严重的时代,他和她相依为命。但是,宫中的权位争夺、无端的是非、暗藏的杀机,无不阻挡他们走到一起。最后他为了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他们之间的爱情,她也为了他续写了悲惨的人生!
  • 巫与江湖

    巫与江湖

    怪兽纵横的洪荒,法制初建的人类社会,拥有巫术的人。一所培养将士与警官的大学,一位被困的战神和一个战神的红颜,两个战神的学生,一群刚入学孩子。且看他们会引起什么样的浪潮。巫族的江湖,读者交流qq群:582469745期待你的加入。
  • 凰歌天下

    凰歌天下

    这是一段埋藏在青史之间的传说,金戈铁马,乱世磅礴,在这乱世的背面,她是永不能被记录的名字,尽管她曾那样真实的存在过。他说:这战乱之间,如何做到天下和卿两不相负?她说:四十年家国天下,这千里凰图霸业,也不过烟云一场。她本是尘世里最普通的女子。前生姻缘相累,今生梦越千年,演出这一曲踏碎山河的乱世凰歌。尔虞我诈的乱世纷纭中,她掩去红颜,女扮男装,在男人的世界里,写下绯色的传说。亦正亦邪间,引谁生死相随,引谁魂断天涯。金戈铁马,乱世硝烟,写尽一生跌宕。江山为媒,天下为聘,笑看翻云覆雨等闲间。谁知,只愿今生天下升平,不要这河山万里,只要共卿一醉一陶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稚初于你:呆萌深处有娇妻

    稚初于你:呆萌深处有娇妻

    “我不仅要住进你家,还要住进你的心,住进你的户口本!”林晚橘仰慕何襄予眉宇间的沉稳,在阵阵蝉鸣抖落的夏夜似一阵花香,她却为之黯然神伤。千帆过尽后,他败阵:“你赢了,现在可以嫁给我了吗?”从前如不羁的风不爱生根,如今我这浪人只想一生躺于你枕边。“晚橘,要亲亲。”明明马上就有很重要的面谈,他却还赖在床上要早安吻,林晚橘笑而失语,唇轻轻贴在他的脸颊:“早安,老公。”
  • 印度往事

    印度往事

    本篇文章虽叫<印度往事>.却和印度没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 枪神纪之枪神是怎样练成的

    枪神纪之枪神是怎样练成的

    少年尤影暗为了寻找自己父亲的真正死因而加入TPS,在其中遇到神秘少年羊羽究竟身世为何。面对任务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沦陷的小镇,神秘的血族,巨人袭击的大卫城。尤影安最终面对的,将是怎样的世界...
  • 血月圣劫

    血月圣劫

    九圣陨,邪灵封,血月灵潮频繁涌动。万年之期将至,圣路即将开启,懵懂无知的少年,无法捉摸的命运,劫难降临,少年能否超脱命运,主宰自我……
  • 霖山远

    霖山远

    书香院,当下十分普遍的一家教书院;然此学术文艺荟萃之所,却出了这样一朵奇葩——琴棋书画全都不会,打架斗殴样样都会!“不学无术”便是他的代名词。任谁也想不到,这位百花丛中过只摘狗尾草的奇葩女,正是赵家小爷赵恋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却在家道中落之际挺身而出,救其于水火,并同县令约法三章,以命相抵。岂料,此劫刚过又历新劫,新劫未过,义父赵怀瑜却意外离世!突逢变故令她措手不及……一封信笺、一笔遗书,将她推上玄凝仙山,更成了掌门穆怀瑾一生中的唯一之徒……世间最难揣摩之事,莫过于人心。网上丝、迷间疑、局中局……而她,似执在他手中玩转的一枚棋子,握的久了,却是再无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