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30

第30章

次就真识明修分齐。真识之中。约缘有三。一者染相。与彼烦恼闇惑相应。二杂染相。真心与彼缘治相应。三者净相。离妄始显。若论染相。种性已上。渐次息除。至佛乃穷。若复通论。十信已上。亦有舍义。第二杂相。初地渐舍。至佛乃尽。若复通论。种性已上。亦有舍义。故地持云。种性菩萨。六入殊胜无始法尔。第三净相。八地渐舍。至佛乃穷。故八地中。观法无生无灭无出。知一切法毕竟平等。无有染相亦无净相。若复通论。初地已上。亦舍净相。故大品中宣说。初地得无生忍。证法本如。不见先染后息为净。无取无舍。如如平等。修舍如是。

第十门中。对治邪执。显示正义。先就事识。对治邪执。次就妄识。后就真识。就事识中。邪执有八。一执定一。有人宣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六窗俱现非有六猴。心识如是。六根中现。非有六心。对此邪执。说心非一。识无别体。缘知为义。六识之心所依根异所缘亦异。云何定一。若定是一。常了一尘无有转异。又复心法。无往来义。随有知处。即彼处生。不得说言一而往来。又彼所引。猿猴为喻。证心一者。是义不然。凡夫愚人。谓猴定一六窗中现。然实猿猴念念生灭。此窗现者。不至彼窗心识如是。依眼生者。不至余根。如是一切皆尔二执定异有人宣说。六识之心体性定异。对此邪执。说心不别于事分齐。相续一虑。非全别体。如一猿游泆六窗非有六猴。若言六识各别有体。别体之法。不相干预。眼识还应从眼识生。乃至意识。还从意生。不得相起。现见五识从意识生。意识从于五识而生。明非别体。又若六识各别有体。有体之法。不相妨碍。不相妨故。六识之心。常应并有。若常并有。常应并用。不常并故。明非别体三执定常有人闻说三世之中业果不断。谓心定常。生死往来常是一识用虽兴废。心体不变。对治此执。说识无常人中心异天中亦异。六道之心。各各别异。云何是常。又如经说。苦相应异。乐相应异。不苦不乐相应亦异。如是一切。各各别异。云何是常。但诸凡夫。不知心相。妄谓是常。犹如小儿见旋火轮谓不断绝。若心常者。善应常善。恶应恒恶。无有变异。以变异故。定知无常。四执定断。有人闻说心识无常。便谓定断。对治此执。说心不断。现世造业。后必得果。云何定断。譬如乳酪转变虽异。置毒乳中酪则杀人。心亦如是。造恶于中。必受苦报。明非是断。五执定有。如毗昙说。十八界等。各住己性。是有不空。设言空者。但空阴上横计我人。不空法体。法不空故。心识定有。对此邪执。说识是空。空相云何。识者正以别知为义。如一念识。则具四相。初生次住终异后灭。于此四中。何者是知为初相知。为中为后。若初相知。余应不知。余若不知。则不名识。若余相知。初应不知。初若不知。初不名识。若言四相各别是知。便是四念各别知法。何关一念具足四相。若言四相别非是知。和合之中方有知者。非知共合。云何有知。如百盲聚。岂有所见。又复四相都无合理。云何无合理。生相现时。余相未有。与谁共合。乃至第四灭现之时。余相已谢。复与谁合进退推求。都无合义。云何说言和合有知。知义既然。焉有定识。是故经中说。色乃至受想行识一切皆空。六执定无。有人闻说五阴空寂。便谓世谛因缘亦无。对治此执。说识非无。若无心识。云何而得见闻觉知。现见六识。各具作用。明知不无。又若无识。则无善恶。若无善恶。亦无苦乐。则入邪见断善根中。不宜受之经言。空者就真为论。于世谛中。不无心识。七执心识独立无数。如我实说。对治此执。说有同时心心数法。故涅槃云诸弟子不解我意。唱言。佛说定无心数。又涅槃说。十大地中心数之定。明非无数。又龙树云。譬如池水珠在则清象入便浊。水喻心王。珠象喻数。于彼喻中。不可说言水珠象一。心法如是。宁无别数。八执心外定有别数。如毗昙说。对治此执。明非定别。故涅槃云。我诸弟子。不解我意。唱言。佛说定有心数。若使心外定有别数。无预心事。无心之时。何不别起。又若心外定有别数。识从意生诸数亦应别有所依。若别有依。是义不然。云何不然。于彼宗中说。三性心相应各异。如欲界地。善心起时。二十二数相应共生。不善起时二十二数相应共生。无时。有十二数相应共生。从无记心起善之时。十二同数。可有所依。自余别数除意何依。若无依生是则心法无次第缘。经论不许。若无别依。依意生者。与识同依。明非心外道理。云何即彼心体同时。具有受想行等诸义差别。不同成实前后建立。就一心体。随义别分。不同毗昙异体建立。两义兼通。故非诤论(此一门竟)。

次就妄识对治邪执。邪执有六。一执定无。有人闻说但有六识无第七情。便言一向无第七识。对治此执。说有七识。如楞伽中说八识义。胜鬘亦云。七法不住。若无妄识。说何为八。说何为七。又六识外无妄识者。声闻缘觉入涅槃时。事识都灭。即应是佛。无别明妄识心故。入涅槃时。虽灭事识。痴妄犹在。所有痴妄识。何得言无。经中所言无七情者。事识之中。无第七情。非无妄识。二执定有。有人闻说有第七识。便谓七识别有体性。对此邪执。明妄无体。当知如来就心法中。分取虚妄分别之义。为第七识。何得于中别立体性。如似世人见绳为蛇。绳是实事。喻彼真识。蛇是妄情喻彼妄识。蛇依绳有。蛇无别体。妄依真立。云何有体。迷梦等喻。类亦同然。又经中说。若无真识七法不住。若自有体云何不住。又若妄识自有体性。便是实有。何得言妄。三执事识以为妄识。有人闻说真识名心。妄识名意。事名意识。便言。小乘七心界中意根界者。是第七识。对治此执。宣说妄识不同事识。七心界中意根界者。即是六识。生从义边说为意根。更无别法。妄识与彼分齐条异。云何言一。异相如何。如马鸣说。妄识有六。始从无明乃至相续。广如上辨。事识有四。从执取相乃至第四业系苦相。亦如上辨。分齐各异。何得说言意根界者是第七识。又楞伽云。第七妄识。唯佛如来住地菩萨所能觉知。余皆不觉。云何说言意根界者是第七识。又若妄识是七心界。声闻缘觉。入涅槃时。灭七心界。妄识应灭。若灭妄识。即应是佛。入涅槃时。灭七心界。妄识犹在。未得同佛。明知全别。问曰。妄识若非意根。何故楞伽马鸣论说为意乎。释言。彼乃借名显示。非即意根。如楞伽中说第七识以之为心。马鸣论中宣说真识。以之为心。岂可名同便是一物。心名虽同。真妄两别。意名虽一。何妨差别。四执粗为细。有人宣说。眼见色时。不知色空。即是七识迷惑之心。余亦如是。若解色空。即是七识明解之心。余亦如是。对治此执。须显其异。言见色时不知空者。是六识中取性无明非第七识。此之取性。犹是向前事识之中初执取相。问曰。若此是六识中无明心者。与七识中无明何别。此如上辨。以于心外事相法中。执性迷空故非妄识。又于心外事相法中。解知无性。是事识中分别之解。非七识知。五执不灭。有人宣说。七识之心。未见理时。生灭无常。见理即常究竟不灭。对治此执。说妄终灭。七识妄心体。唯痴闇相。唯分别。得圣会如。舍其分别。见实明照。尽其痴闇。更有何在而言不灭。道理如是。须以文证。如楞伽说。灭七种识。名出佛身血。云何不灭。又彼经言。妄想尔涅槃识。此灭我涅槃。明知妄灭。又唯识。诸佛如来所行之处。唯有藏识更无余识。云何不灭。又大智论解释如义。彼云。实相如水性冷。观智如大水随火热。若火灭已。水冷如本。故名为如。如是实相。随观转变。是观灭已。实相如本。故名为如。明知妄解终竟灭尽。若观不灭。水冷之时。火应不灭。有人说言。经中说灭。但灭智中无明闇障。不灭智体。是义不然。宝性论中。自有诚文。不但灭闇。亦灭智解。故彼论中说。有四障不得如来净我乐常。一者缘相。谓无明地障佛真净。断离彼。故得佛真净。二者因相。谓无漏业障佛真我。断除彼。故得佛真我。三者生相。谓意生身障佛真乐。断除彼。故得佛真乐。四者坏相。谓变易死障佛真常。断除彼。故得佛真常。无明等外。别说无漏。以之为障。别说断除。云何而言不灭无漏。人言。智体不灭尽者。不灭之体。即是真心。非第七识。问曰。若使七识灭者。谁得菩提。谁证涅槃。释言。心相虽灭尽。心性犹在。心性在者。即是真识。是故就之说得证。六执定灭。有人闻说妄心终灭。便言定灭无熏习义。何故如是。于真识中。具过恒沙净法满足。更无所少。何用妄熏。对治此执。说妄有熏。如起信论说妄熏真。云何不熏。若言真中净法满足不假熏者。法佛之性本有。法体可言满足。报佛之性。本来但有可生之义。未有法体。如子无树。何得称满。报佛本无。假修方有。何为不熏。熏力在真。故非定灭。问曰。真妄其性各别。云何相熏。此如上辨。一切所修。真妄共起。摄修从妄。悉是妄为。摄修从真。皆是真作。真虽能作。作必随妄。妄虽能为。为必依真。由真妄作。名真熏妄。由妄真作。名妄熏真。妄识之中。对治如是(此二门竟)。

次就真识对治邪执。依如论中。邪执有二。一者凡夫人著我执。二者二乘法著我执。问曰。凡夫亦著诸法。何故偏名人著我执。释言。细分亦著诸法。今对二乘。凡夫著我。及著我所。通名人执。诸法皆是我所摄故。就凡执中。随义具论。略有二种。一者执有。二者执无。执有之中。别有四种。一执实同神。有人闻说藏识是我。谓同外道所取神我。对治此执说。如来藏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二执真中具足真染。如马鸣言。有人闻说生死二法是如来藏。便谓真中具有生死。对治此执说。如来藏自性清净。从本已来。唯有清净洹沙佛法。无有染污。若言真中实有生死。而使证会永离生死。无有是处。若言有修缘起作用随世法门。非无此义。三执有净相。如马鸣言。有人闻说如来藏中备有一切诸功德法不增不减。即谓真中有色心等。自相差别。对治此执说。如来藏虽具诸法。依真如无彼此相。无自他相。乃至亦无离自他相。翻对染故。说彼真中具一切法。又彼真中恒沙等法。同体缘集。无有差别。不得别取差别之相。四执始终。如马鸣说。有人闻说依如来藏始起生死。又复闻说如来之藏起生死故。虽得涅槃还起生死。起生死故涅槃有终。对治此执说。如来藏无始无终。以无始故。依起生死生死无始。是以论言。若有宣说三界之外更有众生初始起者。是外道说。非正佛法。以无终故。依成涅槃。涅槃无终。有执如是。言执无者。有人宣说。诸法空义以为真识。对治此执。说真不空。于此识中。具过恒沙一切佛法。云何名空。故胜鬘中说。为不空如来藏矣。涅槃亦云。有如来藏。虽不可见。破烦恼已。定必得之。彼文复言。若有人说无我空寂为如来藏。当知。是人久在生死。长受诸苦。不得解脱。而楞伽中。言依无我说如来藏者。于此藏中。无妄所计。故名为空。非无真法。故唯识论言。为破外道著我我所故。说色等一切法空。非离言说如实境空。如实境者。诸佛如来所行之处。唯有藏识。更无余识。对治凡夫邪执如是。次明对治二乘妄执。于中有二。一者执有。二乘之人。未得法空。见有生死涅槃之相。以此见故。深畏生死。趣求涅槃。迷覆真如。对治此执。说如实空离一切相。生死本寂涅槃亦如。二执定无。二乘之人。分见生空。利根之者。小见法空。便取此空。以为究竟。覆障真实。对治此执。说实不空具过恒沙一切佛法。八识如是。

同类推荐
  • 昭公

    昭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佛所说神咒经

    七佛所说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he Antichrist

    The Antichri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樱之恋

    tfboys之樱之恋

    一位一心只想退学的女孩遇见了霸道黑腹的凯爷,一位高冷的女孩遇见了活泼可爱的二源,一位凶恶的女孩遇见了高冷黑腹的千总,他们会碰到怎么样的火花呢?
  •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缘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缘

    现在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信任,因为每个人相遇都是缘分
  • 出色完成任务的九种工作策略

    出色完成任务的九种工作策略

    本书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36种好方法。即:语言沟通的14种好方法;非语言沟通的8种好方法;活动沟通的5种好方法;情感沟通的9种好方法。
  • 巫师农场

    巫师农场

    现代巫师的日常生活,时不时的吃一头鲸鱼大的牛,要不就是烤一只小山大的鸡,闲着无聊就带着老婆驾驭太阳战车巡视自己的世界,去看看勇猛的部落战士猎杀巨兽。
  • 灰血残留

    灰血残留

    从名为世界的牢笼中逃脱的不死怪物,被亡灵所抚养成人的少女冒险者,怀着不明意图而被流放到孤城的公主,三者看似错开而彼此交汇的命运,让相似而绝对不同的两名少女互相交换了身份……
  • 剑舞神魔

    剑舞神魔

    人类诞生初期,神魔战争爆发,生灵涂炭,这场无止境的杀戮在各族人民的合作下终于结束。齐霖是一名旅途的猎人,原本简单的赏金任务,却牵涉了人族,神族,魔族,兽族,精灵族五个种族,其后,邪族乱入,破坏秩序,制造纷争,最后无法独善其身的古族也开始了活动。封邪魔,立苍穹,战兽神,破万钧,护精灵,守誓言,古人伴,为一诺。且看齐霖如何平定这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乱世。
  • 我就是一个废材

    我就是一个废材

    一个当不了师姐的废材少女,一个做不了皇帝的十九皇子。一把剑一双刃,五湖云月,星河川峡,古渡风高。这天下不求肆意来去,但求第一第二。
  • 伪萝莉的成长之路

    伪萝莉的成长之路

    一个上班族因为一场意外,重生到了平行世界的一个豪门家族。只是……“为啥是女孩子啊~”这是一个有着男性心理的萝莉在平行世界搞事的事情。前期略感漫长,后期是平淡的日常
  •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新书《一剑惊雷》正式上传了!求支持!新书一剑惊雷拜求收藏、点击和推荐,大梦泣的人品和质量毋庸置疑啊。我可以复制一切东西,我法力低微,但是可以复制百万符篆,我虽不会炼丹,却可以复制无穷丹药,我不炼法器,却可以复制他人法器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