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104

第104章

次明支因多少废立。初禅三禅齐立五支。二禅四禅同立四支。何故如是。释有两义。一对障辨释。初禅二禅同治外乱。三禅四禅齐治内乱。外乱有二。一欲恶不善。二初禅中三识之身。初禅对治外乱之初。多用功力故立五支。二禅对治外乱之终。用功微少故立四支。内乱有二。一喜二乐。三禅对治内乱中初。多用功力故立五支。四禅对治内乱中终。故立四支。二地法应尔。如初禅中。正得立五。不得有余。彼背欲恶。要须觉观以为对治故有觉观。庆有所离故有喜乐。一心定体理必须立。何故无其内净支者。彼治觉观。此有觉观。故无内净。又此地中有三识身。如热浊泥面像不现。故无内净。何故无彼舍念安慧。彼与喜违。此地有喜。故无舍等。又杂心云。初二禅中猗乐粗动与舍相违。故无舍支。何故不立不苦不乐。彼是受数。初禅喜支亦是受数。两受不并故阙不立。第二禅中正得立四。不得有余。是义云何。彼治觉观及初禅地三识身。故须立内净。庆有所得。故立喜乐。一心定体。理须立之。何故不立。觉观为支。以此内净能治彼故。何故不立舍念安慧。此如前释。与喜违故。何故不立不苦不乐。亦如前释。与此喜受不得并故。第三禅中正得立五。不得有余。为治喜过故。立舍念安慧三支。乐是利益。无宜不立。一心定体。理以须存。何故不立觉观为支。前已舍故。何故不立内净为支。内净是其觉观对治。觉观久无不复须之。如人病差不复须药。何故不立不苦不乐。彼是受数与此乐受不得并故。第四禅中正得有四。不得有余。为除乐过故。立舍念不苦不乐。是此利益。理然须立。一心定体。义无不在。何故无其觉观内净。义同前释。何故无喜。前已舍故。何故不立安慧支者。若依毗昙。第四禅中不苦不乐顺无明。品安慧性是明。是二相违。为是不立。又三禅中为防二过。一他地喜。二自地乐。故立安慧。此地但除他地乐过。为是不立。若依成实。四禅安慧摄入念中。故不别立。故彼论说。三禅后分尚无安慧。况此四禅。何故无乐。与此舍受不得并故。

第四门中。约对道品辨其通别。禅中行体有其十一。所谓觉观喜猗一心内净舍念安慧受乐及不苦不乐。道品之中行体有十。谓信进念定慧思戒猗喜舍。彼此相望。理实齐通。于中隐显非无通别。通别有三。一是禅支而非道品。谓观与乐及不苦不乐。何故无观。以彼道中慧遍始终。假观义微。所以不说。何故无乐。乐性者缘于道不顺。为是不论。若尔道中应不立喜。喜忻悦行。治忧重过。发道义强。所以立之。何故无其不苦不乐。以不苦不乐顺无明品。相与道违。为是不说。二是道品而非禅支。谓戒精进何故无戒。禅者名为思惟修习。戒非心法。无思惟义。为是不说。又复道中八正名轮。须戒为毂。禅不如是。故废不论。何故禅中不说精进。精进发动。于定不顺。故隐不说。若尔禅中不应立觉。释言。觉者于境审思能制粗过。发定功强。是以立之。三亦禅亦道。谓余法也。于中喜舍及与念慧彼此名同。余者名异。道中思者。禅中名觉。思是觉义。道中猗者。禅名为乐。猗息粗苦故说为乐。道中信者。禅名内净。信离疑浊故名内净。道中定者。禅名一心。定无异缘故曰一心。历禅别说。义在可知。

第五门中明修成相。如龙树说。趣向初禅。远离五法。断除五法。修习五法。成就五法。入初禅地。远五法者。谓离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法也。断五法者。谓断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盖法也。修五法者。所谓欲念精进功慧及与一心。悕求上静。名之为欲。念下地中苦粗及障。念上地中止妙及出。故名为念。勤习定心。名为精进。分别下过知上胜益。名为巧慧。守意一缘。称曰一且心。成五法者。所谓觉观喜乐一心。广如后释。趣向二禅断除二法。所谓觉观。修习五法。谓欲念等。成就四法。所谓内净喜乐一心。亦如后解。趣向三禅断除一喜。修习五法。谓欲念等。成就五法。谓舍念安慧乐及一心。趣向四禅断除一乐。修习五法。谓欲念等。求定要因故通修之。成就四法。所谓舍念清净不苦不乐一心。

第六门中依文释义。经言。初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难欲恶不善是灭障也。释有四义。一离欲界恶不善法名离欲恶。二依大智论。远离五欲名为离欲。此犹是前远离五法。断除五盖名离恶不善。此犹是前断除五法。三依毗昙远离五欲名为离欲。断除十恶名为离恶。除灭五盖名离不善。四依成实。断贪欲心名为离欲。离杀盗等十不善业名离不善。有觉有观是其对治。粗思名觉。细思名观。譬如振铃。粗声喻觉。细声喻观。问曰。毗昙说心心数法起在同时。今何故言粗声喻觉细声喻观。龙树释言。诸心心法体虽同时。随时受名。譬如昼日众星不现。非无众星。心法如是。故得说言粗声喻觉细声喻观。离生喜乐是其利益。庆离欲恶。所以生喜。此亦庆得庆离心多故偏说之。以离恶故身心猗适。目之为乐。入初禅行是初禅体。此犹经中一心支也。经言。二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行。灭觉观者是灭障也。觉观于前虽是对治。望后能障。故须灭之。内净一处是其对治。内净治体离前觉观及初禅地三识之身。于二禅法证信清净。故曰内净。心一处者。是对治相。释有两义。一据修以释。内者净常续。离余间隔。故言一处。故地论言。修无漏不断名心一处。彼说菩萨所修内净。故言无漏。若就余人。直尔内净相续不断名心一处。二约境以释。心缘一境故言一处。故地论言。行一境界名心一处。何者一境。如彼舍利毗昙中释。欲界地中心行六处。所谓六尘。初禅已离鼻舌二识心行四处。二禅已上复离眼耳及身识。故名心一处。所谓行于一法尘境。无觉无观是其治能。谓内净心能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是其利益。庆得生喜名定生喜。此亦庆离庆得心多。故偏言之。乐同前释。入二禅行是其禅体一心支也。经言。三禅离喜。舍忆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念受乐入三禅行。离喜灭障。喜于前地虽是利益。望后妨乱。故须灭之。二禅粗故。但灭前治。此禅转细故。灭前益。舍念安慧是其对治。舍前喜过故名为舍。简异受舍故言行舍。念前喜过故名为念。念与忆俱故言忆念。知前喜过故名为慧。随定之慧故言安慧。身受乐等是其利益。纳法生适故名受乐。此乐在意快遍身心。简前心喜。故说身受。此乐深重。唯诸贤圣能说其过。堪能舍离。余多不能。故说贤圣能说能舍。举此为显乐之深也。念受乐等是其禅体。念自地中受乐之过。趣入一心。名念受乐入三禅行。经言。四禅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四禅行。断苦断乐先灭忧喜是灭障也。前二禅中。所灭之苦此地亦无。故言断苦。三禅之乐此地亲除。故言断乐。问曰。苦者是二禅断。非此亲灭。何故说之。成实释言。为彰此禅是不动禅苦乐双绝。所以举之。亦可即名三禅中乐。以之为苦。断彼乐时即名断苦。是故说言断苦断乐。问曰。彼乐何故名苦。龙树释言。望粗心者。说彼为乐。望细心者。即为大苦。如人指手打木等事。寤者为乐。乐睡眠者用为大苦。此亦如是。忧受先在初禅中灭。喜受先在三禅中灭。故言先灭。若尔苦者亦前地灭。何不说先。释言。应齐。但忧与喜并前地灭故彰先灭。苦虽先灭。对苦之乐此地始离。若当说言先灭苦乐。谓乐亦先。是以不彰。问曰。忧喜既前地灭。何故此说。成实亦言。为彰此禅是不动禅免绝四受。所以说之。不苦不乐是其利益。问曰。余禅皆先彰治。何故此禅先明利益。乘前便故。对前苦乐彰其不苦不乐义便。故先说之。此益是其中容之受。舍前苦乐。是故名为不苦不乐。若尔此受亦舍忧喜。何故不名不忧不喜。释有三义。一苦乐在前。故先对之名不苦乐。二对苦之乐此地亲断。是故说为不苦不乐。忧喜并非此地亲断。故不对之。三简通异别。五受分别。忧喜在于苦乐之外。三受分别。忧之与喜通名苦乐。苦乐通故。今此对之名不苦乐。舍念清净是其对治。舍前乐过念前乐过。故言舍念。前地治喜。今复治乐。治过毕竟故言清净。入四禅行是四禅体也。

解四空中别有三门。一辨其相。二明空识一切入空识二解脱空识二种定空识一切处差别相。三随文释义。第一辨相。空处定者。行者深见四禅地中色相恼碍。故须修之。修法云何。略有四种。一方便道。二无碍道。三解脱道。四是定体。方便道者。有其二种。一远方便。将修空定。先学住心。得住心已学作空想。始缘门户井穴中空。还来住心。住已复观。如是往返令心见空了了分明。以渐广之。还来住心。住心已复广。如是展转见一切界。唯是一空更无色相。二近方便。亦依住心学观下法为苦粗障。观察上法为上妙出。还来住心。住已复观。如是往返极令淳熟。此二皆是想心观行未实见法。故名方便。无碍道者。由前方便勋修力故。入住心中。发生智慧如实见下。或苦或粗或障。三中趣一。不须具三。以此正断四禅之结。故名无碍。解脱道者。无碍心后即见上地。或止或妙或出。三中趣一。不须具三。此累外起。故名解脱。如是九遍下缘为无碍。九遍上缘为脱解。言定体者。前三皆是空处方便。于彼第九解脱道边得空处法名为定体。尔时虽得。而未现前。更作方便。敛心趣入方现在前。识处定者。患前空定外缘之苦。故须修之。修亦有四。一方便道。二无碍道。三解脱道。四是定体。方便道中亦有远近。远方便者。先得住心。依此住心舍外空缘缘内心识。还入住心。住已复缘。如是往返令于心识照见分明。以渐广之。缘无边识皆令明了。何者无边。如成实说。空无边故识亦无边。此乃用前空处定中无边空识为境界矣。余如前释。无所有定者。患前识处广缘之苦。故复修之。修亦有四。名字同前。方便道中亦有远近。远方便者。先得住心。依彼住心唯缘一识。还入住心。住已复缘。如是往返极令明了。故复舍之。修非想定亦有四种。名字同前。方便道中亦有远近。远方便者。先住其心。次依住心。舍前所缘。作无想观。还入住心。住已复观。如是往返极令纯熟。近方便者。依彼住心。观无所有。为苦粗障。观非想地作止妙出。如是往返极令纯熟。余如前释。第二门中明其空识一切入等差别之相。十一切入中。空识一切入唯取空识二方便道。能广缘故。余皆不取。八解脱中。空识解脱唯取空识二解脱道及彼定体。余皆不取。何故如是。彼方便道未离下过故非解脱。无碍虽断下地之过。未能出累。亦非解脱。又杂心云。无碍下缘。故非背舍。非背舍故不名解脱。问曰。为当一切空识二解脱道及彼定体悉是解脱。亦有非者。释有通别。通则皆是。于中别分。圣得者是。凡得者非。故龙树云。空处乃至非想解脱如四空定。所言异者。圣人得者名为解脱。凡夫得者不名解脱。有退转故。解脱如是。八禅定中空识二定义有通别。通而论之。无碍解脱及彼定体悉名为定。如未来禅亦名为禅。方便道者未得上法。所以不取。别则唯取空识定体。以之为定。方便无碍及解脱道是定方便非正定体。所以不取。若论空识二一切处。一切皆是。故成实云。若定不定。若垢若净。若因若果。有漏无漏皆是空识一切处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荒界至尊魔械师

    荒界至尊魔械师

    在庞大的奥古星系,魔法工业高度发达。然而日益强大的凶兽却强大到迫使大部分人类迁移到地底下生存,地面仅存在数十个庞大的核心城镇。被铭记为“天哭”的那天,坍塌的次元壁、狂暴的异界狂兽把整个魔法工业文明踩踏在脚下的时候,人类才开始关心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来自地下城的淳朴少年吴桐,不修魔法却注定要成为最强大的魔械师。他要如何带领着同生共死的伙伴,造出最强大的有自主意识的魔械来拯救整个魔法时代?这里有热血、有牺牲,也有尔虞我诈,更有泪洒沙场。英雄泪,儿女情,这将是整个后魔法时代的哀声与希望。
  • 笑看今朝

    笑看今朝

    她被人谋杀,愤恨的同时也很悲凉,一个神秘的老者收养了她并传授她医术,好景不长,老者身死,她决定去游历江湖,当她遇见他和他们,又会谱写怎样的爱恨情仇。
  • 又是一年仲夏夜

    又是一年仲夏夜

    本书简述的是一个来着英国的17岁女孩的故事,当她得知自己的姐姐死于非命时她毅然决然的来到这座城市报仇雪恨,江氏集团董事长为了掩人耳目烧死了她姐姐一家三口,却忘了还有一个活口在异国他乡,十岁那年爸爸和妈妈离婚,姐姐跟了爸爸,而妹妹跟了妈妈去了英国外公家。这次的回归是一场情感战役也是一场无声的战争。他是江氏集团董事长的儿子江浩南,她是艾家唯一血脉的二小姐。而另一个他是宇文家最小最得到家主喜爱的宇文晨曦。在满是青春氛围的校园里,他遇见了她,爱上了她,她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可是在这个时候她却爱上了另一个人。他的占有欲太强悍,而她的心也太贪,所以双方僵持不下,战争由此而发。是谁赢了,是谁输了,又是谁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在这个无声的战争里是谁在诉说着满是血腥的校园。又是谁明白过来,青春不过是一场无知的战争。
  • 虚拟的入侵者

    虚拟的入侵者

    被未知力量重生到超级文明世界的王瑜,为了获得帮助自己和姐姐离开星球的船票而开始了一次次维度掠夺的道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刷通一个个世界慢慢变强的狗血剧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平清

    太平清

    去我执,来去自在;知天命,福心自至;以秋气肃已,以万事磨心。一身浩然气,两袖太平清,自扛得起那万古星辰、山河大地。
  • 女配系统代替任务

    女配系统代替任务

    额,她死了!死的不明不白,唔,这两个人是谁,咦,她真的可以重生吗!好吧,哎,他说的东西在哪里,那个妇人好奇怪,啊!这个是给我喝的吗,哦,好疼。。。。。。哦,知道了,要做任务啊,没问题,我一定可以的,而且任务也太简单了,完全没有压力啊。额看看样子,啊!!!!这个人好丑,明显不能看吗。。。。。。系统,人家很努力的任务完成了,有什么奖励,★ω★。嗷嗷嗷,我那么努力的减肥,那么努力,为什么连一个安慰都没有。。。。。。------------------作者纯属坑货~~~所以如果人家更新的少,字数不多,千万不要打人家。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网游之赌神

    网游之赌神

    公元2030年,地球联邦在太平洋,海底三万米,发现到一台神秘超级电脑!这台超级电脑究竟是一台有着怎样能力的电脑呢?这台超级又会给人类带来何种的变化!这一切..........
  • 网游之永川天涯

    网游之永川天涯

    为什么主角的故事永远发生在别人的口头上。。。。白晓说: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东方小明说:要不是他,我早就成为扛把子了。南宫雨露说:我恨那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