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3500000012

第12章 巴斯德与病菌作战(1)

几十年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是传染病。

拿十八世纪前后的欧洲来说,虽然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对传染病却一无所知,毫无办法。每当瘟疫来临,城镇的街头巷尾,就到处堆积着尸体无人埋葬。孩子们更是不幸了。巴黎孤儿院里的31951个孤儿,在6年间死了25467个。在都柏林,孤儿院的1272个少年儿童,活下来的只有45个。瘟疫和无知、迷信作伴,在整个欧洲到处流行,通行无阻。

现在,人们已经降伏了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病原微生物了。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向这些害人的微生物发起进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医学微生物学。

开创这门科学的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路易·巴斯德。一些迷信的人,怀着感激不尽的心情说:像他这样的人来到世界,天上应该有最美好的音乐相送!

勤学苦干

1822年12月27日,巴斯德生于法国的多尔。他的曾祖父是农奴,父亲是制革工人,母亲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巴斯德小的时候,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

那时候,小学老师喜欢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挑选最好的学生来带头高声朗读。小巴斯德多么希望能当上这个带头人,带着大家一块朗读多神气。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被选上。

不过,小巴斯德做功课很认真。他总是反复推敲每一道题目的答案,不怕别人讥笑自己脑子慢。等到中学毕业,他终于成了班上的优等生。

21岁那年,巴斯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学习更刻苦了,一上完课,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呆在实验室里,直到毕业。

巴斯德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听有名的化学教授讲演。他还学习做木工活,学习吹制玻璃瓶子,准备将来自己做特殊需要的仪器。

1857年,巴斯德搬到里尔城去住。他在这里做了许多化学实验。

里尔城的居民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大约在晚上八点,大家就都睡了。自从巴斯德搬来以后,这个小城的夜晚,就不再是一片漆黑了。每天晚上,都从一个窗口透出灯光,并且经常通夜不灭。开始,大家以为出了什么事。后来,他们才弄清楚,原来是巴斯德在做实验。在他的屋子里,到处是瓶子、玻璃管、煤气灯、蒸馏器,还有许多气味难闻的化学药品,一个奇形怪状的烘炉,又乱又臭。

巴斯德这样长年累月地做实验,从头到脚一身污黑,里尔人都说他“疯”了。

勇于创新

当时,法国的发酵工业相当发达。

为什么在甜菜汁里加进酵母,就能发酵成酒精呢?那时的化学家认为,发酵是化学变化。酵母也许是活的生物,但是一经发酵,酵母就死了。发酵是死了的酵母分子在振动,引起甜菜汁分解的结果。

巴斯德不同意这种说法,觉得发酵应该就是活的酵母引起的。

巴斯德要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推翻那些化学家的说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都相信那些名人的主张,谁会相信他这样的无名小卒胡说呢。

巴斯德不怕权威。他想,一定要想办法驳倒他们,让大家心服口服。用什么办法呢?最好的办法是用事实来说话。这样,巴斯德就在里尔开始了酵母实验。

一般说,化学变化比较容易观察和证实。把一种化合物,倒入另一种化合物,很快就能看出变化。要证明发酵是活的生物引起的变化,得有耐性,因为这种变化需要时间,慢得很。

巴斯德把一些酵母液过滤,在过滤液里加了些糖和白灰,然后把它放在烘炉里。

巴斯德是个急性子。他一夜又一夜地不睡觉,不安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他从烘炉里取出一根玻璃管,对着灯光摇一摇,闻一闻。他站着不动,入神地发呆。他把试管扔了,用拳头死劲地捶着桌子,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有一种方法。我非找出来不可。”他思索着:也许是自己太性急了。

巴斯德这样不厌其烦地做呀,做,做了一百多次。最后,酵母液发浑了,变成了灰色,他高兴极了。这说明,酵母是活的,它们在活动呢。

巴斯德和别的化学家不一样,他喜欢用显微镜。那时候,显微镜虽然已经发明了快两百年,可是还很不普遍,一般科学家很少用它,化学家用得更少。

巴斯德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滴发浑的酵母液,放在显微镜下面一看,他的心突突地跳了起来,浑身哆嗦。他看到什么呢?原来,在显微镜底下,那些小小的长圆形的小东西都能活动,它们是活的小生物!

人们使用酵母来发酵已经几千年了。现在,巴斯德用事实证明:甜菜汁发酵成酒精,并不是什么分子振动的结果,而是这些小家伙——酵母菌活动的结果。

恰好就在这时候,有人来请教巴斯德:为什么用甜菜汁有时做出来的不是香味的酒精,而是酸味的酒精呢?巴斯德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弄清了两种不同的发酵甜菜汁之间的区别。在正常的酒精中,只有小圆球形的小生物;而在变酸的酒精中,却是比小圆球小得多的长条形的小生物。巴斯德告诉做酒精的人,要在甜菜汁中加那种大一些的,圆形的发酵小生物;要是在甜菜汁中发现了那种小一些的、长条形的小生物,就不能要了,趁早倒掉,不要再花力气去干那些没有收获的事。

巴斯德的发现,促进了法国发酵工业的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

巴斯德证明:甜菜汁变酒精是酵母菌活动的结果,它变酸是乳酸杆菌活动引起的。这个结论大家都同意,没有意见。可是,酵母菌和乳酸杆菌是怎样来的呢?人们的看法却很不一样。

当时,流行的看法是“自然发生”说。主张这种看法的人说:这些微生物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它们没有父母,要不是这样,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法国的不少科学家,都赞成这种说法。著名医生艾尔蒙甚至说:把一些破烂的碎布和一块干牛奶酪放在一起,不消多久,就能变成一只小老鼠。

巴斯德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微生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父母,不可能无中生有,自己长出来。

要反驳艾尔蒙说的变小老鼠的戏法,还是比较容易的,你只消眼睁睁地守着那些破布和牛奶酪,它就怎么也变不出小老鼠来。可是,要反驳那种认为甜菜汁中的酵母菌是自己长出来的,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酵母菌这种小东西,用眼睛根本看不见。要反驳“自然发生”说,得动脑筋。

在和巴斯德进行论战的拥护“自然发生”说的人当中,有一个科学家名叫布歇。他在1858年12月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一份报告,说是放在空气中的动物和植物,自己能长出微生物。

巴斯德认为,这些微生物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而是从空气中进去后,在那里繁殖起来的。他要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见解,暂时没有公开反驳布歇,因为证据还不足。

开始的时候,巴斯德用烧瓶做实验。他在烧瓶里装上肉汤,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繁殖的好地方,然后在瓶口塞上棉花。结果,肉汤里不长微生物,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被棉花团挡住了;把这团棉花拿去,肉汤里就长出微生物来了。

布歇说,这不行,肉汤里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棉花变出来的,并不是空气中的微生物生长出来的。

巴斯德把棉花改成石棉,石棉是没有生命的矿物质,样子像棉花,实验的结果还是一样。可是,布歇却改口说,微生物是肉汤自己长出来的,不是棉花变的,也不是空气里面来的。

这一回,巴斯德不用棉花和石棉,他把肉汤烧开,然后把烧瓶口的玻璃烧红后,把瓶口封死了。这种肉汤不论摆多久,总也长不出微生物来。布歇说,肉汤不通气,所以不长微生物。

这一回,巴斯德又设计了另外一种实验。他自己用玻璃做成一种烧瓶,口子是一条与瓶身成直角的弯曲的小管。这样,管口不用封死,只要把瓶内的肉汤烧开,放很长的时间也不会长微生物。

巴斯德把这种瓶子叫做“天鹅颈瓶”。这种瓶与外界相通,为什么瓶内的肉汤不长微生物呢?原来,肉汤烧开的时候,空气膨胀,把瓶颈中的空气排出去了,等到冷却以后,空气虽然又会回到瓶中去,可是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有重量的,它会像灰尘落到地上那样落到曲颈上,微生物没有腿,所以跑不到瓶里去。

这个实验,使得布歇这些主张“自然发生”说的,一时哑口无言。可是,他们还不服输,反驳说,瓶内肉汤的“生命力”给烧死了,所以长不出微生物来。

巴斯德决定再做一些实验,用充足的事实做依据,好让反对者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再烧开肉汤,只用消过毒的肉汤,把它装在天鹅颈瓶中,用火封死瓶口。他想,如果真是空气中会自然发生微生物的话,那么,不论什么地方的空气都应该一样。他带着许多瓶这样的肉汤,来到巴黎天文台,分别在院子里和地下室,小心地把瓶子的颈口夹破,让空气进入瓶内,然后再用火封死。培养的结果表明:在院子里收集的11瓶,都有微生物;而在地下室收集的10瓶,除一瓶稍有混浊外,全都透亮澄清,没有微生物生长。他还趁去休假的机会,用同样的方法,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阿尔卑斯山上收集20瓶空气,经过培养,也都没有微生物生长。

巴斯德的这些实验说明,微生物就像灰尘那样飘浮在空气中。在天文台的院子里,由于来来往往的人多,空气污浊,微生物也多;在地下室,高山下,空气清新,微生物就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微生物。事实胜于雄辩。主张“自然发生”说的人终于销声匿迹。

巴斯德坚持科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可是,他得不到经费,不得不用自己的少量积蓄去买设备和化学药品,在楼梯下的阴暗的小房间里做实验。他整天爬进爬出,培养微生物,有时一天要爬一百多次。

巴斯德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实验,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

实践出真知

现在,巴斯德已经是一个知名的微生物学家了。一般人认为,他是万能的神奇人物。碰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们就跑去向他请教。

这时候,法国工业碰到一个大难题,这就是葡萄酒和啤酒变酸。酒商们成天愁眉苦脸,毫无办法。

巴斯德已经在研究甜菜汁的发酵中,知道酒精变酸是微生物捣的鬼。啤酒和葡萄酒发酸变坏,可能又是那些小东西在作怪。

巴斯德再次用显微镜,发现酒中确实有些小东西,有的成圆形,有的像长棍。凡是变酸的酒,差不多都有棍状的小家伙,它们繁殖得越多,活动得越厉害,酒就越酸,而在好酒中,就见不到这种细小的生物了。他肯定地对酒商们说,酒里面的那些小小的生物,有的能使酒变香,有的能使酒变酸。

酒商们都不敢相信,觉得巴斯德是在说大话。于是,他们搬来一箱子酒,让他鉴别一下哪些是好酒,哪些是酸酒。巴斯德笑着说:“这很简单,每一瓶酒我只要一滴,不用闻,不用尝,只用显微镜一看,就能鉴别。”

酒商们半信半疑。巴斯德把每一滴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凡是只有小圆球微生物的,他判定为好酒;凡是有小长棍微生物的,他判定是酸酒;小长棍越多,他就判断它越酸。

实验的结果,酒商们一个个点头称赞高明。他们要求巴斯德帮他们解决怎样使酒不变酸。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巴斯德要制服那些在酒里面生长的棍状微生物。他想到,人们为了防止一些食物变坏,总是把它们烧开。开始时,他也把酒烧开,结果,小长棍微生物的确是不活动了,可是,小圆球微生物也一道给“烧”死了。所以,酒的香味也没有了。

经过不断试验,巴斯德终于摸索出一个最理想的温度,它既可杀死捣乱的小长棍微生物,却又不伤害小圆球微生物。这个温度是50—60℃。他为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巴斯德的这个发现,使法国制酒工业重整旗鼓,欣欣向荣。后来,许多食品生产部门应用这种方法,也既能保证食品的香郁味道,又不会变质。为了纪念巴斯德提出的这种方法,人们把它叫做“巴斯德氏消毒法”。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又碰到了另一个大难题,这就是蚕丝业面临破产。

法国南部的蚕丝业很发达。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蚕儿不断生病了,不吐丝,不作茧,浑身起棕黑色斑点,并且成批成批死亡。蚕丝业请求政府援助。最后,人们还是纷纷推荐巴斯德来解决这个问题。

巴斯德为了拯救法国蚕丝业,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个艰苦的任务。做为一个化学家,他只与酒的发酵打过交道,与动物的疾病打交道,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次,他还是依靠他的得力助手——显微镜。他把病蚕放在水中,然后把它磨成豆浆一样的汁。当他取一滴病蚕的浆汁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时,他总能见到一粒粒微小的棕色颗粒,形状是椭圆形的。

巴斯德断定,就是这些小小的微生物,使蚕生病的。他还发现,不仅病蚕有这种微生物,就是产卵的雌蚕蛾也有。于是,巴斯德建议:凡是产完卵的蛾,都要检查,发现有这种微生物的,应当把蚕蛾、蚕卵统统烧掉。

就这样,巴斯德挽救了法国的蚕丝业,为他的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

拯救牛羊

巴斯德在证明蚕生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之后,使他联想到人生病。他越想越相信:那些很小的微生物,不仅使甜菜汁发酵,酒变酸,蚕生病,它很可能也是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巴斯德决心向微生物发动新的进攻。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紧张研究蚕病的一年中,他的二女儿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又累又急,突然患了偏瘫——也就是半身不遂,左半身完全麻木,一点也不能动弹。

医生告诉巴斯德,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可是,巴斯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坚持治疗和锻炼偏瘫的肢体。奇迹终于出现,他复原了。坚强的意志,使他从病床上爬起来,又回到了实验室。

同类推荐
  •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通过许多经典案例,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科技制度、科技政策、科学教育手段和管理模式,对我国有很大的学习和借鉴价值。书中还有一些对科普、科幻和未来学的思考和畅想。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中,不同个体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系统的未来状态。大家都在摸索,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改变着环境。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是注定要死灭的世界。
  • 科学奥秘丛书-神奇的植物王国

    科学奥秘丛书-神奇的植物王国

    科学奥秘丛书-神奇的植物王国与你一起探索生命科学、DNA、基因的奇妙世界。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星球保卫战:守护最后一块湿地

    星球保卫战:守护最后一块湿地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必学的数学智力

    必学的数学智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热门推荐
  • 丫头,转身说爱我

    丫头,转身说爱我

    我叫伊潇薇,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本姑娘芳龄22岁,就这么华丽丽的被死神瞧上了,因为说太多也没用,所以我顿时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了,我想安安静静的面带微笑的离开这个世界...可是命运就是这么的爱和我开玩笑,我居然因为喜欢上了我的偶像GD而有了存活下去的希望。我是不是疯了吧?对方可是GD呀!权志龙权少呢!!而我呢,在他面前就像一粒沙土一样平凡,不挡眼吧!
  • 我所回忆的曾经

    我所回忆的曾经

    他所记忆的事,他所珍惜的记忆,不过是他人眼中的浮云,好似从未发生.
  • 萌宝来袭:杀手娘亲腹黑爹

    萌宝来袭:杀手娘亲腹黑爹

    穿越前,她是丞相府不受宠的废物嫡女,身怀六甲受尽他人羞辱!穿越后,她是来自现代的金牌杀手,龙有逆鳞触之必诛——狠毒老婆子要杀她?灭了!恶毒庶妹想毁她容?先毁了你丫的收点利息!五年后,她带着腹黑萌宝卷土重来,一路开启逆袭复仇模式虐渣男贱妹狠爹,岂料,途中不小心惹到了一只霸道无双的西楚大帝!儿子耳后的胎记让这只霸道大帝从此对她死缠烂打,萌娃更是吃里扒外协助他掐死她朵朵桃花——御无双:你是孤的女人,你敢带着我的种嫁别人试试!萌宝:娘亲,只有美人叔叔能当我爹!她:呵呵。最后,他深陷囹圄之时,她傲然而起,带着大军踏平北甸南诏两国:“我连沧月的男人,谁敢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里江湖似锦绣

    梦里江湖似锦绣

    笑倾江湖(简介)梦里江湖如画,一朝醒来成幻;师兄谗言之下,师妹乖乖滚蛋!很不幸,苏沉香就是传说中的师妹!被师兄一脚踹下蓬莱,然后丢弃,从此悲剧生活就此展开:一下山就被人表达爱意?然后强行掳走成亲?新郎还不知道是谁,就迷迷糊糊地成了魔宫唯一的“夫人”了?好不容易逃离火海,在路上随便捡的乞丐,竟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庄主?惨了,之前她还偷了他十万两黄金呢!江湖恩怨也就罢了,为什么连朝廷也来凑凑热闹?还嫌这趟浑水不够浑吗?什么?那个谁,原来你就是那个鬼王?把我骗得好苦啊……嘤嘤嘤,江湖好可怕,她要回蓬莱!
  • 至天帝君

    至天帝君

    残缺的灵脉,父母双亡,家族的遗弃,似乎世间一切的不幸归于一身,请看主角的逆袭吧。是龙必将潜龙出渊,傲立于世。
  • 道衍之终

    道衍之终

    三千世界,不灭传说。一人于世,道衍最后。他们来自地球,千年修行却在一日之间毁于一旦。是从新开始,还是逆天而行?大荒之时,恒远时代,他们回到过去,寻找轮回印记,却发现一切居然只是开始。道衍人衍,道衍天衍,在看尽一切轮回中,居然又回到了起点。是遵从天道旨意,还是顺从本心?修道之路,从来都是无所尽头。
  • 混沌位面降临

    混沌位面降临

    一道贯穿天际的裂痕,打破了人们安定的生活,闭塞的蓝星被迫打开了连通高级位面的大门,无数深渊怪物涌出,亡灵、恶魔、异兽、虫豸,摧毁着现代文明,正当掌握了领城后的人类原以为末世结束时,却迎来一场更残酷的种族之战。
  • 都市之技能抽奖系统

    都市之技能抽奖系统

    叶勋,一个原本悲惨一人,但因为获得了系统而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刚写的新手,不知道说什么见谅
  •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内容包括:晨(外一首)、爸爸,不要再那样看我(选一)、我约长城照相(组诗选一)、她有一条漂亮的褶皱裙(外一首)、酒亭(选一)、母亲河(外一首)、路灯下的小诗(组诗)等。
  • 倘若爱情能回首

    倘若爱情能回首

    “严朵,你该不会以为我真的喜欢你吧?告诉你,要不是因为你妈是小三害的我父母离婚,我根本不可能接近你!”严朵才知道,原来他接近自己只是为了报复。伤心欲绝和震惊之下,她转身离去,却意外车祸。不但双腿骨折,还流产,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能力。可笑的是,那个男人却回过头来告诉她:“对不起,严朵,其实我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