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2600000070

第70章 宵衣旰食(4)

孔克坚诚惶诚恐地坐在太监搬来的方杌上。朱元璋亲切地安抚道:“老秀才,朕看你一脸福相,是个安享快活的人。朕不打算委派你勾当,你可以消消停停地回去过生活。不过,也不能无所事事,你要常常写书,并教导你的孩儿,休要怠惰了。你祖宗留下了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如你的子孙不读书,是不守祖宗法度,万万使不得!要是我朝里再出几个圣人,那是何等的好事呀!你说对吗?”

“小民谨遵圣上教诲,回去以后,一定叫儿孙们悬梁刺股,奋发读书。”“这便才是。孔克坚,你留在宮里用午饭。朕今日高兴,陪你老秀才喝两盅。”

“不敢,小民怎敢打扰皇上!”

“不,衍圣公不仅是圣人的续脉,还是朕的老师,不要推辞了。饭后,朕还有封赠呢。”

“谢皇上厚恩。”孔克坚再次跪了下去。

宴请后,朱元璋厚赠孔克坚,然后打发他回了老家。

这次宴赏成了制度,有明一代谨遵奉行,直到淸代仍然沿袭不替。凡是袭封衍圣公的人,不再“委付勾当”,即不授官职,“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

孔克坚没有白来。为了养之以禄,朱元璋赐给孔府土地二千大顷,约合六十万亩,并划定一百一十家农户,专供孔府洒扫使唤。

圣人后裔与新皇帝友好结合,意义重大。衍圣公孔克坚,不仅成了天下文人学士归附朝廷的旗帜和楷模,也是新王朝走上文治轨道的象征。

孔圣人这杆大旗树立起来了,普天下的孔孟信徒,都该汇集到大旗之下了。

在洪武元年(1368)八月中旬,攻陷大都不久,朱元璋即下达了一份《求贤诏》:

朕唯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理之。向以干戈扰裱、禮域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然怀才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有司之失于敦劝,使贤者不能上达欤?抑朕寡睬不足以致贤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思欲免舜君民者,岂固今世而已我!今天下甫定,愿与诸僳相守,讲明治道,启沃朕心,以臻治道。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我,以德济民者,有司礼遣之,朕将摧用马。

朱元璋在向儒士们循循善诱,先前干戈扰攘,疆域变迁,顾不得招募贤人,以致许多“怀德抱才”之士,隐于山林。是有关部门失之于敦劝,还是朕不容贤人呢?都不是,士大夫幼学壮行,为的就是致君尧舜,只是不愿为末世效力而已。如今天下初定,希望隐遁之士立即出山,以贤辅政,以德济民,朕将重用你们呦!

诚笃急切之情,洋溢纸上!

紧接着,朱元漳又派出起居注詹同、魏观,侍御史文原吉等人,分赴各州县,访求贤良。临行时,朱元璋当面嘱咐:“一个人的优劣长短,往往集于一身。明锐的往往轻飘,敦厚的不免迂缓,才辩的行不逮言,沉默的德或有余。尔等要善于鉴别,不可只执一端,求全责备。”

贤良们看到了《求贤诏》,许多人闻风而动,听罢专使的游说,更是趋之若鹜,纷纷收拾行囊,争相上路。朝廷缺少官吏的窘况,很快得到缓解。但也有一些儒士,或出于自尊,或心怀恐惧,对《求贤诏》视同虚文,千方百计推脱逃避,以逃脱应召,远离是非之地。

有一个名叫秦裕伯的人,曾经担任过元朝的福建行省郎中。后来,看到时局动荡,弃官而走,避居上海,闭门读书拒客。早在吴元年。朱元璋就曾派人带上他的亲笔书信和礼品,前去礼请,但均遭到谢绝。现在,再次派人坚邀,依然向隅而归。

朱元璋估计,这个人之所以不识抬举,肯定是因为做过元朝的官员,故意作出忠贞不二的姿态。既然礼请不至,不妨来点绵里藏针——连哄带吓。便写了一封措辞直露的信:“先生屡召不至,情有可恕。朕不会强人所难。但,滨海之民好斗,先生智谋之士而居此地,苟坚守不出,恐有后言外之意:要你出山,并非你有超长的钣慧本领。朝廷空席以待,而是为了你的安全呀!

饱学的秦裕伯一看就明白。得罪了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好斗之民”随时会来光顾,“后患”不期而至。他不敢再借故推脱,赶紧收拾行囊,跟随使者来到了应天。朱元璋没有怪罪,立刻命他做了翰林院待制。后来又放了外官,被任命为陇州知州。

杨维桢,是闻名东南的大名士。当初曾对张士诚直言劝谏,并多次拒绝张士诚的礼聘。洪武二年,朱元璋命翰林学士詹同带着礼品登门问候,请他进京主持纂修礼书。杨维桢已经年逾古稀,他推脱再三,声泪俱下:“哪有行将就木的老妇,再去嫁人的道理?恕老夫不能听命!”

詹同只得空手而回。朱元璋心里虽然不痛快,但并没降罪。第二年,他再遣地方官礼请。杨维桢无奈,只得提出应征的条件:“皇帝用吾之能,而不强吾所不能,则可以上路。否则,只有蹈东海一死而已。”

朱元璋得报,越发器重。不但慷慨应允他提出的条件,而且特赐皇帝安车,让他坐着进京。杨维桢颇受感动,来到应天后。他对礼书的发凡、体例等,进行了详细的指点,只住了三四个月,即悄然而返。朱元璋尽管很生气,无奈有约在先,倘若加以惩处,有失皇帝信誉,只得听凭他平安归去。

宋濂写了一首送别诗相赠。其中有句云:“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

杨维桢的自由来去,传为佳话。朱元璋豁达大度、礼贤下士的美名,在儒生中广为传布。

有一天,朱元璋信手摸过从未读过的《琵琶记》,随便翻阅。看着,看着,竟然人了迷。蔡中郎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一口气把剧本读完,双手捧着感叹道:

“《五经》、《四书》像五谷杂粮,是每家天天不可缺少的活命之物。这《琵琶记》,则是珍馐美味,富贵之家也少不得呀。”他扭头向侍者吩咐道:“快去打听一下,这个高明,高则诚,家住哪里,是个什么人物?”

使者很快回禀:高则诚是名动东南的大学问家。朱元璋立即派人去礼请,准备委以重任。不料,高则诚却不买他的账。听说使者临门,急忙脱光了衣服,躺到床上,声称“心病危急”,不但不能接诏,也不能见客。使者坚持当面传达皇帝的旨意,实际上是观察他是否真的有病。不顾家人阻拦,硬是往里闯。不料,进到卧室一看,果然病得不轻。只见他伏卧在床上,脸色如蜡,连声呻吟,连回答使者问话的气力都没有。使者只得据实回去复命。朱元璋尽管十分惋惜,但更多的是不快。尽管他对高明的“心病”,满怀狐疑,但却自己安慰自己地说道:

“朕爱其才华横溢,想让他与文臣聚会京都,朝夕诗酒吟诵,谁知他称病不至。朕给他福享,他竟然不识抬举,足见是个没福的狂狷之徒!”

其实,正像他的名字一样,高明不是无福消受皇帝的恩赐,而是他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厉害:与其享福丢命,何如清贫善终?

高则诚一样精明的人,并非是个别的。有一些老朋友,在朱元璋打天下时鼎力相助,一旦他荣登大宝,成为炙手可热的真龙天子,便立刻像躲避瘟疫一般脱身而去。有的坚决拒绝做官,有的不告而别,埋名隐姓,遁迹江湖。他们知道,对于胆识过人而又天赐机缘的幸运儿,只可以与之共患难,而不可以共富贵。如不及早远远离开,一旦老虎发怒,就会被一口吞掉!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精通卜筮象数之学的儒生陈遇。朱元璋攻占集庆之后,就请他出谋划策,参与机密。朱元璋称吴王后,授他供奉司丞,他坚决谢绝。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三次授他翰林学士,他照样推辞。朱元璋便赏他一乘小轿,拨十个扈从跟随,以示宠荣。洪武三年,又请他做中书左丞。第二年,再请他做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但一概遭到坚拒。后来,又授他太常寺少卿,礼部尚书。尽管朱元璋几乎要翻脸,陈遇仍然心波不起,坚不应职。

这样一二再,再而三地不给皇上面子,朱元璋当然很恼火。但想到“君子不可夺志”这句古语,同时也为了表现自己的仁厚大度,才没有加以处置。为了笼络老儒,朱元璋决定给他儿子授官,有一天,朱元璋当面试探道:

“陈先生,朕三番五次授你官职,你都不应。朕只得把官职授给你的儿子。”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陈遇慌忙推辞。

“为什么?”朱元璋板起了长脸。

陈遇叩头答道:“臣的三个儿子,年纪都还小,正是学习做人的时候,给他们授官,只能增陛下之累,有害无益——此事还是以后再说吧。”相强不得,朱元璋只得作罢,但仍然把他放在自己身边。经常召进宫去,询问治国安邦大计,陈遇也坦诚相对,直言进谏。他能够把握皇帝喜怒无常的个性,冷静灵活地进言。朱元璋感到,陈遇对自己多有裨益,却丝毫没有构成威胁。这既成就了朱皇帝,也成全了他自己。陈遇的睿智机变,受到后世史家的高度赞扬。万历年间,学者李贽写过一部《续藏书》,竟把没有爵衔的陈遇,说成是“明朝名臣第一人”。

还有一个名叫田兴的人,是一同起事的淮西旧人。跟随朱元璋出生人死,征杀多年。攻下应天后,却不辞而别,不知去向。洪武三年,终于打听到了他的行踪:在滁州乡间埋名隐姓,作了种田的农夫。朱元璋两次派人前去礼请,但都遭到拒绝。无奈,只得派田兴的好朋友汤和亲自出马。前两次礼请,都是幕僚写的信。这一次,为了表示诚意,朱元璋亲笔写了一封信让汤和带上。要他一定将田兴请来应天,共享荣华富贵。信中写道: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近闻兄长所在,为之喜不可抑。两次诏请,不肯勉强相屈。文臣好弄笔墨,所拟词意,不能尽心中所欲言,特自作书,略表一二,愿兄长听之:昔者龙风之傦,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險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迹江湖,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本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皇天厌乱,使我灭南盗,驱北賊。无才无德,岂敢妄自荨大?天下遽推戴之陈友谅有知,徒为所笑耳。弟三年在此位,访求山林贤人,日不暇给。兄长移家南来,离京甚近,非但避我,且又拒我,令人闻之汗下!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普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事,而平生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间未有兄因弟贲,惟是闭门瑜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朱元蟑自是朱元璋,朱元埤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作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作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兄弟之情,荚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从自便。惟叙兄弟之情,断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也!

这是一篇绝妙好词,原汁原味的朱元璋“正版”,读来令人解颐,而且他的真情与诚恳,仍然洋溢在字里行间。不但显示出朱元璋不忘旧交的人情味,更表现了他真切求贤的良好愿望。

无奈,田兴仍然不相信朱元璋的华美约言。看到他登基短短数年间,向凤阳及边外无情地迁徙大批富豪,残酷地杀死数万“贪官”。甚而,早晨是亲信,夜晚成寇仇!他的残忍和善变,隐居山林的田兴看得清清楚楚。他坚定地相信,皇帝就是皇帝,朱元璋已不是朱元璋!尽管,有时他的作为是不自觉,甚而是不得已的。

田兴看罢来信,顺手扔到一边。扭头吩咐备酒招待老朋友。

“咦?田大哥,咱们还没谈正事呢,干吗忙着喝酒呀?”汤和着急了。“老弟,我们弟兄十几年不见,我也实在想念你们。今日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定要来个一醉方休才是。”田兴不愿谈正题。

“大哥不给个满意的答复,兄弟我哪有心思饮酒呀。”

同类推荐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李世民的智慧

    李世民的智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王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
  •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好好爱,梦里花会开:最美三毛

    好好爱,梦里花会开:最美三毛

    本书品读三毛,看她的人生、读她的文字、品她的洒脱。书中呈现了这样一个女子:洒脱穿梭于撒哈拉沙漠,有义无反顾说走就走;在路上,寻一座座城,行遍千山万水,只为在流浪中接近梦想。跟随这本书,我们将看到一个潇洒的女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灵性的笔触写下人生的修行,教会我们领略世间最平和的快乐,最美的爱情。
热门推荐
  • 穿越交流群

    穿越交流群

    【都市爽文,必读经典】……被女友戴绿帽,苏远心灰意冷,宿醉后却加入了一个穿越交流群,从此,人生牛逼不解释!“任务描述:帮助李天一追求木婉清。”“任务位面:天龙八部位面。”“任务奖励:少林寺小还丹一枚,拈花指绝技。五十积分点。”“是否接受?”……
  • 时间都是黑色的

    时间都是黑色的

    一个男人与很多很多女人的故事,因为孤独,所以无数人儿相伴,只因他想,任何事都不能抗违,只因他能,所以成为她们的王,……叶修,故事学生时代演绎…
  •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本书从父母娇惯孩子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倡导不娇不惯的家教理念,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多一些经历挫折和磨难的机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体验生活带给他的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提升孩子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锻炼孩子意志力的目的。
  •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小说主人公苔丝这一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长廊女性形象之一。生活贫困的苔丝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爷亚利克玷污了贞节。因此,苔丝曾一度精神不振。后来,经过时间的洗涤,苔丝重振精神开始新的人生。她遇上了年轻、英俊的克莱尔,两人情投意合。然而,就在结婚的当天,克莱尔知道了苔丝的过去……
  • 绝剑神城传

    绝剑神城传

    此书停更了,对此万分抱歉,等东山再起时回来,届时定然大放光芒!
  • 丧礼之上

    丧礼之上

    直视死亡时,你会突然发觉自己的恐惧,来源于很多地方,甚至还有愤怒的一份田地。并且,你已经在一步步走近深渊
  • 神厨在西游

    神厨在西游

    菜肴共分七阶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入阶菜肴之下还分为精品菜肴和凡品菜肴。当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吃可以恢复脑力体力,吃可以改变人的天赋时,这个世界将会变得不一样起来。且看一个神厨获得穿越西游记世界后修炼厨道,提取食材,渐渐的改变了两个世界。
  • 深渊生存守则

    深渊生存守则

    无尽的深渊,命途多舛的异世人族,拯救或许是使命,也或许是对于自我的救赎,周侍坦然面对这一切,把人族带出了绝境!
  • 墨雪王朝

    墨雪王朝

    凛冬将至,万物将息。三步天地龙现,齐力抗天。万国后,万物死。天下集结花厂,赵轩阁以及...王朝之人,抗天命!
  • 佛系少女在线学习

    佛系少女在线学习

    【治愈甜文】一朝穿越,成了品格不好,成绩渣渣的不良少女,为了做回自己,宋舒开始改掉一切不良行为,努力学习。只是她想学习不想招惹别人,为什么还是有人招惹到她呢?好好学习不好吗?非得让她出手教训才肯罢休?别人来凑热闹就算了,为什么连一向号称冰山雪莲的校草兼学生会长也来凑过来……宋舒:我喜欢学习,我要学习校草:刚好,我叫学习,我喜欢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