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8500000001

第1章 历法·节气(1)

夏小正

夏代,我国已经有了历法,并将历书定名为“夏历”。当时,人们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作为正月,这说明“夏历”已经有了明确的月份。就是说,“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即把正月作为每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到商代时,改变为以年底十二月为“岁首”。后来到周代时,则把夏历十一月作为“岁首”。春秋时,虽然说孔子主张“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肯定了“夏历”的科学地位。但是,秦代及汉初将“夏历”以正月为“岁首”改变得更甚,把夏历十月作为“正月”,即作为“岁首”。总之,把“岁首”的几种情况相比较,很明显:还是最早夏代以正月为“岁首”较为符合实际,较为符合科学性。所以,西汉武帝时所颁行的《太初历》,废除秦历以“建亥”之月(十月)为岁首的历法,恢复了夏历的以“建寅”之月(正月)为岁首的历法。从此开始,历代沿用。西汉信都王刘嚣的太傅戴德编辑的著名今文礼学“大戴学”即《大戴札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夏历,并结合实际生活实践经验,加以归纳,成《夏小正》一篇。

《大戴礼记》里的第四十七篇《夏小正》,我们可以从后人徐世溥(pu谱)、茆(mao卯)泮(pan判)林、吴澄等人所辑的《夏小正解》、《唐月令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书中了解,其比较通俗易懂,又大有发展,内容相当丰富。它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一般变化情况。如立春后第十天,“七九河开”,东风阵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概括为“东风解冻”,作为“立春”一候的“候应”。二候的“候应”,为“蛰虫始振”(《夏小正》里有记载),意思就是藏在泥土中过冬的各种虫类,结束冬眠状态,而开始振作起来。农业生产上,就应该从“立春”开始,注意防治地下的农业害虫。三候的“候应”,叫做“鱼涉负冰”,表示鱼儿开始活跃,渔业生产应该开始繁忙起来。总之,《夏小正》的问世。不仅对于古人安排生活和生产活动,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在我国历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年·月·日趣谈

追溯起来,人类最初产生的是对“日”的认识。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人们男耕女织、刀耕火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从洞穴中出来,打猎、捕鱼、采集野果;当太阳下山时,他们便回到洞穴中休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断地循环往复,久而久之,人们便在习惯上把日出和日落的现象,自然而然地看做为一日,在头脑里逐渐形成了“日”的概念。

与此对应,人们把中午叫做“日中”,将太阳落下去,称之为“日下”。

尔后,古人又通过对月亮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月亮圆缺变化的现象也很有规律性,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时问约为二十九日多。于是,人们为了计时方便,将月亮朔望变化的一个周期,取为整数,或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作为一个“月”。从此,人类的时间意识中就有了“月份”的概念。

有趣的是,古人不仅把月亮在一个月内的不同变化概括为“月相”,而且还把一个月内不同时间的“月相”,分别称之为“朔”(初一、初二,看不见月面)、“望”(亦称“满月”,十四至卜六左右,能看见整个月面)、“上弦”(月形如镰,初八至初十左右)、“下弦”(二十至二十三前后)、“凸月”(十一至十三前后)、“残月”(十七至十九左右)、“蛾眉月”(形似蛾眉,可见于初五、初六)、“月牙”(亦作“月芽”,时间是初三、初四)等等。

在日、月认识的基础上,古代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日影进行长期的观测后又发现,一年四季里总是有一天白昼最短,故将这一天叫做“短至”,或曰“日至”,亦称作“日南至”,即今之“冬至”。当古人对这一天深入进行观测和研究后,发觉在每两次的观测中,日中(即正午时)的日影是不相同的;但经过连续四次对一年中最短一天日影的观测,却发现日中(正午时)的日影基本上又比较准确地恢复到了原处。于是,人们便将连续四年即一千四百六十一日的观测,作为一个周期,并把这一周期分为四份,每份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为了计时上的方便,取其整数,将三百六十五天确定为一年(古代将年弥为“岁”)。这样,人们思想中就有了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的概念。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计时的要求越来越准确。于是,根据太阳来计时的“阳历”应运而生。“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作为一年,时问是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为了使用和计时上的方便,亦取其整数,以三百六十五天作为一年。而阴历则是根据月亮来计时的,月有阴晴圆缺,每一变化周期为二十九天十二小时四分三秒,取其整数,规定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对于阴、阳历计时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办?采取“闰年”或“闰月”的办法解决。

阴阳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阳历”,它是由“儒略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所谓“儒略历”,其主要内容就是:每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历年中的平年为365日,4年1闰,闰年366日;年分12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闰年30日。公元前46年,因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这种历法,所以得名为“儒略历”。其后,继承人罗马帝国皇帝——奥占斯都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将2月减去1天加在8月(因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但是,不论怎样改,“儒略历”历年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后经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命人加以修订,而成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阳历”。为了避免由于积累而成的误差,将置闰的法则改为公元纪年为标准:被4除尽的年为闰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是闰年(例如,公元1900年不是闰年而公元2000年是闰年),闰年2月份增加1日。

我国独创的阴阳合历,即“阴阳历”,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阳历”相比较、相对照,也是相当科学的。

我国早在夏、商、周时,就已经产生了历法。特别是到春秋时代,当时用“土圭”(观测仪)进行观测日影的长短变化,经过较长时间观测之后,最后确定出“冬至”和“夏至”的日期。例如,《左传》里就记载有两次“日南至”(“冬至”)和“夏至”的日期。一次在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一次在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通过对日影进行较长时期观测,发现日影变化的规律,即从观测开始第一年和第二年两年的记载,“冬至”正午时的日影,是不相同的,但是经过连续进行4年观测后,日影才恢复原处。所以,古人发现每4年——即1461天为一个周期,把这一周期给分为4份,每份是365天加1/4天。并将这些天,明确规定为一年。因观测日影规律性的变化,是以“日南至”(“冬至”)为准的,所以古人把“冬至”称作为“岁首”,即一年开始的意思。后来,根据日影和月亮圆缺规律的变化,我国古人又创造发明了阴阳合历,即“阴阳历”。它的特征是:既重视月相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而定。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里,把它概括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九年七闰法则”。

公元元年是怎样确定的

历法虽然有了,可是从哪年开始纪元呢?公元532年,意大利僧侣狄安尼西提出,把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这个建议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并逐渐在基督教盛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所谓公元,拉丁文的意思是“主的生年”(Anno Domini),通常用拉丁文A.D.来表示;在此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Before Christ),通常用英文B.C.来表示。由此可知,这种纪年法实际上是公元后六世纪才开始使用,以后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

我国使用公元纪年,是在1949年9月27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的。

“干支纪年”与“十二辰制”

天文学上,将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称之为“黄道”。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学家,不仅是以黄道十二星座作为划分“十二天区”的标志,而且还创造发明了一项著名的“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所以亦称“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故亦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谓“纪年”,就是指以十“天干”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俗称“六十年花甲子”纪年法。如下表:例如,从1984年开始,为“甲子”年,1985年是“乙丑”,1986年是“丙寅”(即俗称“虎年”),其余依次类推。直到六十年以后的2044年便又回到“甲子”年了。

将它运用到纪日上,亦是如此。还是以1984年“甲子”年为例,这年的“甲子日”是从农历十二月廿九开始,十二月卅日为“乙丑”;正月初一为“丙寅”;正月初二为“丁卯”;正月初三为“戊辰”,其余依次类推下去,周而复始运用之。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学家,不仅创造了“干支”纪年、纪日法,而且还发明了著名的“十二辰制”,即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使用十二地支进行计时。如子时、丑时、寅时……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即:

夜11时至次晨1时为“子时”(俗称“半夜子时”);

后半夜1时至3时为“丑时”(俗称“鸡鸣丑时”);

下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俗称“天亮寅时”);

5时至7时为“卯时”(俗称“日出卯时”);

7时至9时为“辰时”(俗称“早饭辰时”);

9时至11时为“巳时”(俗称“近午巳时”);

11时至13时为“午时”(俗称“日中午时”);

13时至15时为“未时”(俗称“日偏未时”);

15时至17时为“申时”(俗称“晚饭申时”);

17时至19时为“酉时”(俗称“日落酉时”);

19时至21时为“戌时”(俗称“点灯戌时”);

21时至23时为“亥时”(俗称“人定亥时”,即指人们已经入睡了)。

何谓甲子年

所谓“甲子”年,是我国古代独特创造的一种相当有规律性的“干支纪年法”。而这种古老中国式的“干支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已经是很不习惯使用了,但是由于它是祖国古老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具有科学价值,我国的历史仍然使用它。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阳历”,是用数字来表示“纪年”的,即以传说中耶稣基督诞生那年为公元元年。

我国古代创造发明的阴阳合历,即“阴阳历”采用的“纪年”方法,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纪年方法不同,它采用的是独创的“干支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是由“天干”和“地支”两者而组合成的。“天干”共十个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两者组合成的“于支纪年法”,其基本特点和规律性是:从“天干”和“地支”中各取一个字,将“天干”的字放在前面,把“地支”的字放在后面,顺序搭配起来,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一共六十对,这就是从前俗称的“六十年花甲子”。

例如,1982年为“壬戌”年,1983年为“癸亥”年;1984年就又从“六十甲子”开始进行“纪年”,所以1984年为“甲子”年。其实“六十甲子”纪年法,是相当科学的,它可以周而复始地表示纪年。

时辰与漏刻

我国古代创造发明的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是相当科学的。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夜11时至次晨1时,为“子时”(俗称为半夜“子时”);后半夜1时至3时,为“丑时”(俗称鸡鸣“丑时”);下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俗称天快亮时为“寅时”);5时至7时为“卯时”(俗称天亮后日出“卯时”);7时至9时“辰时”(俗称早饭前后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俗称“小晌午”为“巳时”);11时至13时为“午时”(俗称日当午为“午时”);13时至15时为“未时”(俗称午后日偏西为“未时”);15时至17时为“申时”(俗称晚饭前后为“申时”);17时至19时为“酉时”(俗称日落前后为“酉时”);19时至21时为“戌时”(俗称晚上点灯前后为“戌时”);21时至23时为“亥时”(俗称“人定”为“亥时”,指人们已经睡觉了)。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还创造发明了计算“十二时辰”的计时仪器,名曰为“刻漏”或“漏刻”,也称“漏壶”和“铜壶滴漏”。如今,在北京故宫中路交泰殿内,仍然有宝贵的实物珍藏着。

铜壶滴漏,亦称“漏刻”、“刻漏”、“漏壶”等。漏壶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单壶和复壶。新中国成立后,在陕西兴平、河北满城,以及内蒙古等地考古发掘中,均发现有单壶,是西汉初期(约公元前100年)使用的计时工具。复壶为两个以上的贮水壶。而古时著名的“复壶”,属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的,是用四支铜壶,由上而下,互相叠置而构成的。现在故宫博物院陈列着的铜壶滴漏,也属于复壶的类型,但它比延祐年间漏壶多了一支贮水壶,是由五个壶构成的。其特征是:正面,上下排列有三个方斗形的“播水壶”,最下面,是一圆形“受水壶”,在第二个壶后下方,另一个“分水壶”以调节水的流速。

漏壶的使用,一般正午十二时,最上壶装满水后,水从壶前龙口流出,依次向下壶滴漏。最下受水壶盖上的铜人合抱着“漏箭”,箭上刻着十二个时辰。漏箭底部安着空鼓形水漂(亦称“箭舟”),放在受水壶内,水涨舟浮,漏箭上升,以铜人手握处的刻度(十二个时辰,共九十六刻)进行观察时间,经一昼夜水满箭尽,将水泄入池内,再重新装水滴漏。这种计时仪器,直到明代以后,我国有了钟表,才废弃不用。

雄鸡啼更报晓

钟表未传入中国以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除了少数人家使用古老的计时仪器(如“滴漏”等)外,多数人家则是依靠观察日影的变化来观察时间(如中午时的日影,是比较正的),而夜间,则是靠雄鸡啼更报晓。

鸡鸣“丑时”,就是指夜里三点钟左右,雄鸡就开始啼更报晓。其特征是:雄鸡啼更要啼三次,当第三遍啼后,天就快要亮了。那么雄鸡为何能啼更报晓?生物科学家们经过许多实验研究,归纳概括出科学的认识,认为雄鸡属于一种“生物钟”,即雄鸡的松果腺能够分泌一种抑鸣激素,但这种激素分泌量的多少跟昼夜光线强弱的变化有关。例如在雄鸡报晓时的光度照射下,抑鸣激素分泌量少,雄鸡就啼鸣;在其他光度(特别是黑暗)的照射下,抑鸣激素分泌量多,雄鸡就不啼鸣。

为何称一刻钟

明代以后,我国才有了计时钟表。明代以前,我国使用的计时仪器,名曰为“刻漏”、“漏壶”、“壶漏”和“铜壶滴漏”等。这种古时间计时仪器,至今在北京故宫“紫禁城”内尚能观赏到它。

同类推荐
  • 爱国奉献(下)

    爱国奉献(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的故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的故事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从古至今的众多爱国的故事。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四字一讲,共21讲。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内附三集同名讲座光盘,值得珍藏。
热门推荐
  • 惟愿你还喜欢我

    惟愿你还喜欢我

    八年后的再次重逢,是意外还是处心积虑。她避,她让,他紧追不舍。某日,南酒忍无可忍:“韩靳晏,你有病吧!”他逼近,得寸进尺:“我是有病,你是解药。”除你之外,药石无医。当初胡同巷外温柔给她递糖的白衣少年,仿佛镜花水月,黄粱一梦。可现实再一次重叠,是清醒,还是沉沦。最后的最后,她离开的义无反顾,决然又冷清。可那机场登机的最后一刻,往日骄傲自负、不可一世的年轻总裁却发了疯似的冲向她,眼底像是染了血,是惊心动魄的偏执情绪,恼怒又冰冷地狠狠威胁,声线低哑,咬牙切齿:“南酒,你敢走!”他认输了。
  • 天谕帝妃

    天谕帝妃

    【免费】风起九州,神降天谕。九州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人皇雄踞一方,天神高高在上,天下不过其玩物。一个神秘宗门师兄妹横空出世,在九州掀起无数腥风血雨,意图征服九州登临绝巅踏破诸天。妄生:天下为大我为尊。厌生:你要你这九州,而我要你。余生:你属于九州,而我属于你。
  • 晨曦下的如萱花香

    晨曦下的如萱花香

    八年前陈曦因为酒醉之后而导致了一场意外的车祸,逃避之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从此之后,日日沉浸于总也挥不散的阴影之中,内心难言的隐痛时时纠缠着他。他唯一只能靠拼命地工作,来麻痹自己的意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面四爷

    鬼面四爷

    他本是现代退役军人,却在退役的归途中,因救人而来到了异世。他本是将府痴傻四公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他醒来时,再也不是当初的他,当他变成了他,将府便再也无痴傻四公子,而是江湖人称鬼面四爷,世人传说鬼面四爷,多副面孔,变换莫测,无人知晓鬼面四爷竟是曾经将府痴傻四公子。
  • 反派独白

    反派独白

    每一本小说中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反派,不管是大BOSS,还是小怪,他(她)们都有着自己的小故事。
  • 以你为名的呼吸

    以你为名的呼吸

    都市情感文地点:职场中的恋爱音乐制作人黎姿因男朋友离世而一蹶不振,却因男朋友的眼角膜捐献与顾清风牵连上。待误会一一解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一场“意外”,黎姿男朋友叶天擎为救女友,将自己的心脏移植给黎姿。殊不知只为寻找最爱的人留在世上的唯一存在的事物,到头来却在自己的心上。强势的顾清风,无法忘怀的旧爱,黎姿该何去何从。一段爱情牵扯出过往种种,终究谁与谁非,不过执念一场。
  • 特工总裁夫人超可爱

    特工总裁夫人超可爱

    女主顾清欢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弱女子(女特工),某一天,组织要派她去暗杀A市的沈爷。但是,不料,没暗杀成功。只能男扮女装混进去当卧底。
  • 半城沙场

    半城沙场

    本书描写了80后一代农村大学生的青春记忆与步入社会后的奋斗历程,在爱情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无奈.....同时本书亦体现了中西部外出务工人员在东部沿海制造型工厂的生存状态与各自的命运,涵盖了大陆加工制造型企业的变革与缩影,中国人力资源劳务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十多年的城市发展进程。
  • 武魂霸主

    武魂霸主

    百年前,十大封号霸主之一的时空霸主秦风,在成就“武神”的那一瞬间,遭同父异母的兄弟,美艳绝伦的后母暗害,如流星一般陨落。百年后,偏远小镇,一懦弱少年,于十六岁之际,觉醒前世记忆,誓要再踏巅峰,以三生武魂,席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