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1100000013

第13章 观天记

“江西人识宝,崇明人猜天”。这一句民间谚语,如果仅流传在崇明,那就是崇明人的自我欣赏了;当整个江南了解崇明的地域都广为流传时,崇明一定有猜天的人,崇明人猜天的精准度,肯定非同一般。

其实,在漫长的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中国的农人可以说都是猜天者,四时变幻,风云聚散,何时播种,何时收割,旱则灌水,浸则排涝,地上农人的生活,农业的收成,无不寄望于天,崇明岛自不例外。与陆上平原、山陵地区不同的是崇明四面是水,江海相交相拥,此种环境特点便有了崇明岛气象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同小可。也就产生了千百年来崇明岛自成一体的农事谚语、气象谚语,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口耳相传,延续不断。

笔者从小与农人一起听得最多的便是猜天的话和“田乱话”,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少小时夏日天上明明阳光灿烂,母亲和邻人却赶紧从地里往家跑,田埂路上会传来呼喊声:“阵头雨来了!”“阵头雨”即阵雨,当母亲把晾在院子里的衣物收回家时,便有雷声大作,继之暴雨如注。我曾好奇地问过母亲:“怎么会知道下雨呢?”母亲说:“阵头云过来了,天脚吊乌云,地上雨淋淋。”

农人会在收工之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第二天的天气,有时候也有争论,但总是长者一言定音,后来“人民公社”时地头有了广播,有了气象预报,偶尔也会和气象预报争论。记得我回乡务农接受再教育时,一个夏日,气象预报说明天雨量中到大,才元好公摇摇头:“那是上海,这里没有雨,旺日头。”“旺日头”是太阳很旺的意思,为什么呢?农人指指西天,“天上出来鲤鱼斑,明朝晒稻不用翻。”

第二天果然阳光灿烂。

猜天,是崇明岛上的一道风景啊。

每一天的早晚都是农人猜天的时刻,而在重要节气时,往往是村里几个长者一起对着天空遥望,做出猜想时的表情或者凝重或者舒畅。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气象大有讲究,崇明农谚云:立春节气有迷雾,一春雨水不会多。碰上迷雾的立春那一天,农田里的“乱语”就会少很多,准备抗旱了。立春没有雾有雨就好了。“立春雨淋淋,阴湿到清明。”假如立春下雨不管是大雨小雨,生产队长肯定不会叫出工,好天气,好兆头,好心情,吃老酒!

惊蛰过了,清明到了,又是让农人揪心的时刻:“雨打清明,旱到夏至。”“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那一天最好不要下雨。“清明天放晴,梅里雨淋淋。”

春天必有倒春寒,冷一点比热一点好,因为“春季回暖早,必有大风暴”。

崇明岛经历的风暴、泛滥、海水倒灌、干旱的灾难,计不胜计,崇明人对天气异常从来不敢掉以轻心,我记得的“处暑暴”,把大杨树连根拔起了,屋顶的茅草在天上飞旋,风暴过后的田埂路上一片狼藉……

根据季气猜测天气的谚语还如:

春季少东风,夏日雨水穷。

惊蛰雷声不足奇,春分有雨病人稀。

三月沟底白,青草变成麦。

立夏刮北风,当天雨蓬蓬。

杨花落在蓬尘里,收麦收在烂泥里。

五月十三天晴,大床底下摸蚌。

夏至无雨,三伏热煞。

黄梅天寒雨水多。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南云涨,天变脸。

乌头风,白头雨。

白露早晚风凉,一路旱到重阳。

白露多雨寒露枯。

重阳阴,一冬晴;重阳晴,一冬冰。

寒水枯,春水铺。

三九四九,冻破石臼。

冷得足,晴得长。

送九一场雪,百日发大水……

猜天的崇明人除了以节气测报天气外,还根据云、风、雨、雪乃至日、月、星辰的光彩变化,总结出了几乎可以概括现代气象学的种种谚语,由此可以想见崇明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天者,并总结成口语,在劳动和生活中叠代相传,包含着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同时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头传播、加工之后,也成了一种文化。

崇明人观天的过程中主要是观察云的各种变化,从形状到色彩:

鱼鳞天,不雨风也颠。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西北黑云生,雷雨必大声。

乌云接得高,明朝晒断腰。

逆风行云,天要雨淋。

早看天顶穿,晚看四脚悬。

早怕南云涨,晚怕北风推。

天脚吊乌云,大雨要倾盆。

崇明人对风也是格外敏感的,风所带来的气象变化,主要是是否有雨,概括为:

东北风,雨太公。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雨头大,西风腰里粗,南风怕天亮,北风一直响。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夏雨北风生。

八月南风两天半,九月南风当夜雨,十月南风眼前转。

小暑东南风,日夜好天空。

秋后北风紧,半夜落白霜。

春发东风连夜雨,秋发东风一场空。

夏日东南风,井底朝天旱,秋起东南风,水淹金鳌山。

晚秋北风晴天多,南风一起是雨窝。

春季南风是雨娘,夏季南风枯禾秧,秋季南风当天雨,冬季南风雪茫茫。

大自然是一个生命的整体,所有的细节都互为关联,崇明人猜天的谚语中,还有一部分是根据雨、雪作出判断的:

落得早,不湿草。

雨前麻花小雨难得雨,雨后麻花小雨难得晴。

一滴一个泡,明天干脚跑,一落一个钉,早晚落不停。

雨夹雪,不得歇。

雪上加霜连夜雨。

从太古先民开始,“雷电”都是让人心惊胆战的,我小时候,从母亲、老一辈嘴里听到的是指天为“天公公”,指雷为天公公发怒。雷声闪电不是某种象征,就是某种先兆。崇明岛上的先民在观天的细密中,同样也包括了雷声和闪电。

东南阵(雷阵也,笔者注),小娘阵;西北阵,寡妇阵。(小娘,崇明话中小姑娘之谓,言其温和,寡妇在这里指凶猛泼辣。)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东霍霍、西霍霍(指闪电的出现处太过分散,笔者注),霍到后来干巴巴。

小暑一声雷,黄梅依然归。

南闪火门开,北闪雨来来。

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

雷声像推磨,冰雹要滚落。

东闪闪,西闪闪,晒煞泥鳅和黄鳝。

还有对太阳、虹、华、霞光的观察:

日枷风,夜枷雨;开口风,闭口雨。

日晕半夜风,月晕午时风。

东虹日头西虹雨。

朝霞勿出门,晚霞行千里。

落日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落日云里走,雨打半夜后。

月亮生毛,雨水滔滔。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青光白光,晒煞和尚。这里所说的光,是指日落到天黑前从西方地平线、天亮到日出前从东方地平线射向天空的一种光带。

台风对于崇明岛来说,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尤其是台风来临,又加上暴雨骤至时,崇明岛便为四面风波浪涌围困。想必我们的祖宗吃够了台风的苦头,也总结了一些精辟的相关谚语:

乌赤黑云低平平,龙卷风要来临。

日出血样红,当天雷公轰。

东南转东北,搓绳攀草屋。因为崇明岛的地理位置,由东南转向东北的台风,为害更甚。农人多茅草屋,就要赶紧搓绳把屋顶的茅草攀成网络以为固定。

无风起长浪,台风随后到。

浪头滚圆浪面大,调篷摇橹赶回家。

成群海鸟朝西飞,必有台风登宅地。

芦青不抬头,风在宅前头。

乌云像宝塔,塔下泛红云,收工回家转,冰雹头上临……

崇明多谚语、歇后语,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为这些形象、生动而又包含着我似懂非懂的内容的话语感动,当我离开家乡从事写作之后,故乡的此类语言、语境,一次又一次地使我激动莫名,近几年为写作这本书再稍加收集、整理之后,更有惊心动魄之感。

我想起了尼罗河与古埃及。

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是有规律的,但就其细节而言是随意的、无规则的。埃及人紧追着尼罗河的泛滥,不得不年复一年地丈量土地、测定地界,就在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的丈量和测定中,他们对于“边”和“角”日渐熟悉,并且发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学。

崇明岛的情况如“县志”所言:“郡县皆有分境,而崇明独分水面,盖地悬巨浸,流徙坍涨,疆域靡得而定。”崇明岛上沙洲漂移、坍涨不定,崇明人如同古埃及人一样,忙于丈量,精于测算。不识字的农人靠步幅、心算便能测出一块土地的面积,这样的能人在老一辈崇明人中比比皆是。但,崇明人没有从测量而边而角而发展到几何,崇明人更为现实地努力的是如何保证农业有收成,家人有饭吃,于是从测量土地开始为农耕而观天、猜天,并且编出多种谚语流传,实际上已成为崇明岛千百年来的乡土天文学。

我还想起了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埃及一样,得河水之利,有先进的农业。不同的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而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却绝对喜怒无常、涨落无序。这样的不同河流不同态势,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一个地域文明的进程,及其保守或开放的取向。简言之,尼罗河与两河的不同特性,便有了两处文明之间的差别:前者稳定、泰然、心平气和若金字塔;而美索不达米亚则为两河涨落的随意性所影响,再加上没有天然屏障抵御外来入侵、频繁的王朝更替,便显得忧心忡忡、消沉灰暗,不知道底格里斯河几时暴涨,不知道这片土地、这个城池几时又被它族抢占。两河沿岸的美索不达米亚人,便把目光投向夜晚的星空,希望从中得到启示,在他们看来,人世间的一切秘密全都隐含在天宇之中,众星便是一切,正是美索不达米亚人,使占星术发展成举世无双的天文学。

崇明人同样是虔诚的星空仰望者。

如同与尼罗河边的古埃及人有所不同一样,不断为坍塌、淹没、台风、咸潮所苦恼的崇明人,并没有沉入悲观绝望,相反孤悬海外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他们乐观、幽默的性格,乐天知命的心境。崇明人通过观天、猜天,把自己与天联系起来,但,此种联系尽管也充满了对天的敬畏,但基本上与宗教无关,而与农事密切相连。

我们的先人肯定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说过:感谢长江,虽然不能说长江在入海口是涨坍有定的,但长江水的涨落却是有序的,长江流过崇明沙洲时,是温情脉脉的,再加上土地的肥沃,农人说插一根筷子就能长出一棵树,种地的都会有收获,而且因为隔绝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外界的干扰。

崇明人便会在长期观天的积累之后猜天,并编成顺口溜,易于流传,有的还有韵白,朗朗上口。在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从内容到语言又经过精益求精的增删,因此这些谚语不仅有科学性,还有艺术性。

崇明的农谚和气象谚语,首先是对农业的支撑,同时还成了崇明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崇明的农人把能说出许多气象谚语,并猜天猜得精准的人称为“小诸葛”,也有戏称之为“天公公”的。

从日月星辰到风雨潮汐到闪电雨露,包罗万象的观察,实际上也就是崇明人包罗万象的生活。崇明人一般来说,豁达、大度、包容、好客,其性格的形成与人种无关,倒是天地环境使然,信夫?

从崇明的各种谚语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些什么?

笔者久居北京,多少了解一点北方的习俗,从预测气象、观天察地而言,不光是崇明人,而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农耕社会的历史阶段,始有《八卦》、《易经》,也包括《诗经》中的某些篇章。

崇明的谚语告诉我们,正是南北移民、五方杂处,所带来的各种生活经验,集中在崇明岛上,结合崇明的环境“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加以验证,几经岁月的更迭、时间的检验,淘汰了那些不符合现住地生活、生产的部分,留下了能符合当地气象变化的精粹,使崇明岛的气象谚语逐渐累积起来”(《江风海韵》柴焘熊、宋玉琴著)。并形成一个独立而丰富的体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冷长,夏热长;冬不寒,夏不热”,均在黄河流域、中原一带流行,“搬”到崇明了。再如“雨中知了叫,晴天马上到”,流行于江浙,后来也在崇明落地生根。

还如“早西风夜东风,提水浇胡葱”,胡葱不是崇明岛的本土农作物,显然是随它的主人远徙而来。

崇明的气象谚语来自于观察,来自于劳动,来自于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结合。

崇明谚语云:“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崇明岛在上海地区作为一个江海之中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不仅需要上海市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也需要崇明土生土长延续几百年屡试不误的气象谚语。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崇明人的观天、猜天、洞察风云,崇明人怎么能在这涨坍无定、风潮汹涌的沙洲上繁衍生息?又怎么能使之成为家园之地、世外桃源?

崇明岛的气象谚语也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其中有不少比喻及夸张,在今天看来仍然不失精彩。

每一次忆及五十多年前的少小生涯,也总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冬日农闲,邻居们聚集在我家朝东屋门口晒太阳,乡亲们谈笑风生中,总是会说今秋的收成、明春的气候,有一些谚语便烙印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是棉花丰收的一年,棉花包堆在农人俗称的“山头”即墙根下,“还是老古话说得好啊,‘秋天好日头,棉花堆山头’。”乡亲们把流传的各种谚语统称为老古话。这一年冬天的“头九”多雨,农人的心里不太高兴,皱着眉头说“水九旱三春”,多雨的头九称为水九,但春分、清明、谷雨必定干旱;腊月要冷,哪怕冻得敲冰提水,农人反而会喜气洋洋,邻居的才元好公会对我说:“小官人,知道吗?腊里暖,六月旱;腊里冰,六月水。”

于今想来,这些谚语使我陶醉其间的是生动,是由比喻和夸张派生的冲击力,是关于想象的启蒙,以及此种短句式的格言体的文体魅力。当母亲嘱我多加衣服,天太冷,乘便又说了一句“三九四九,冻坏石臼”时,我想了很久,冻坏是什么意思?石臼能够冻坏吗?蕃薯冻坏了就是烂蕃薯,石臼冻坏了不成烂石臼吗?还有谈到月出的,农人有时在月亮下发一点感慨,那感慨自然不是月光如泻、月色多美之类,而是“十七八,快手婆娘杀只鸭”。十七八指的是农历,是农历十五之后的月出状况。还如:“晚秋北风晴天多,南风一起是雨窝。”记得,我曾努力地想过雨也有窝吗?屋檐下是麻雀窝,树干上是喜鹊窝,那么“雨窝”呢?一定是在云之上了。可是假如没有人去掏“雨窝”,这雨怎么会漏下了呢?

我曾问过母亲掏“雨窝”之类的话,母亲的眼神中有一点讶异,但没有告诉我答案。我便和东宅、西宅的小伙伴们,在刈羊草时一起望着天空,猜想着哪一朵云,乌白相间的说不定便是“雨窝”。

崇明岛上的谚语还说明,崇明农人抽象思维及语言的诗化表达,绝非一般。这些口语如果稍作整理、加工,便是今天也不过时的诗和散文的语言,如“寒水枯,春水铺”,等等。

因而,我为自己是崇明岛上的世代农人之后而额手庆幸。

我的岛啊崇明岛,你不仅给了我独特的地理环境,给了我永无止息的长江的涛声,你还给了我如此美妙生动的语言环境,以及少小时观天寻云找“雨窝”的记忆,正是这一切,后来成了我笔下诗和散文的一处源流。

同类推荐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建筑艺术(下)

    建筑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从天文科技、民族服饰、古代政制、饮食文化、诗词杂赋、中医养生等十三个方面以全景而广泛的视野展示中国文化,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知识堆砌书,而是一幅绚丽多彩、深入浅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文化知识的篇章。书中包括名家的经典论著、真实的感人故事、通俗的知识讲解等。全面而又深入的介绍和展示文化的由来、发展、变化及影响,使读者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徜徉。
  •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本部论著虽然从始至终贯彻着人学三大定理或定律的研究,贯彻着人学第三定理或定律对前两大定理或定律新的综合,但从本质上讲,本部论著不是那种从概念到概念、从范畴到范畴的推理式研究,而是在贯彻着人学第三定理或定律并对前两大定理或定律实行新的综合时,直接面对社会人生,以价值实现中的社会历史逻辑和人生逻辑为中心内容而展开理论叙事。这只要读一读“价值实现与主体间意向性结构”、“价值实现的广泛因果论”、“文化逻辑及其辩证法的运动”、“知识结构与价值实现”、“深层价值实现的悟性”等章节,就可以看得出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毒闯天下之神医凤后

    毒闯天下之神医凤后

    她,天生超强精神力可医天下所有病痛,亦可画万物成真,手术刀?画吧!不够?画个手术室怎么样?他,骄傲腹黑的鬼面王爷,几次三番被她拯救,是巧合还是天意?——————携手共进,扫尽天下妖魔鬼怪,宠妻甜文
  • 快穿女配超甜的

    快穿女配超甜的

    乌七七是一名快穿公司金牌员工,她被分到了女配组。系统: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吗?乌七七:升级打怪?打败女主?系统:女配组有个什么怪,是甜甜的恋爱!
  • 唐梦缱绻

    唐梦缱绻

    她啥命啊,一段不如意的出嫁,在回门时,冷漠的夫君竟然和自己的姐姐齐齐失踪。夜遇采花贼,却莫名的来到青楼。为了治疗残破不堪的身体,千里迢迢的赶往仙境山庄,却又莫名的遭遇囚禁……纳尼,倒霉的一切只因各色美男喜欢她?太坑爹了吧!
  • 永夜年代

    永夜年代

    当陨石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当所有物种在数年内畸变。当人类不再团结,当诗人在战场上厮杀,士兵在避难所里哭泣,这是一首时代的哀歌。
  • 成为至尊从震惊开始

    成为至尊从震惊开始

    无论何方神豪,至高强者,见到余戎都要震惊。他靠震惊别人,强大自身,荣登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到底发生了何事?让他从最低调的修行者,成为最闪耀的至尊!震惊,四大女神竟然为他打架!真相了,五大仙尊堵在他家门口,竟然是为了这个…!震惊,他又双叒叕上头条了!
  • 草级王子

    草级王子

    当平凡的明洁遇见优异的木左明,故事便早早开始。木左明,一个会将她放进心里去宠爱的人,他信誓旦旦,无比真诚,竭尽全力,就是为了给她最好的一切,无关财富,无关信仰,出于执着。他会告诉她他们会拥有怎样的将来,他会用心记住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愿望,他会在她不开心的时候陪伴在她身边,但是他的心真的在她的身上吗?明洁忍不住怀疑,当田静插入他们之间的时候,她沉默的离开,他等着她,在她回来的时候好好教训了她,却始终没有舍得下狠话,因为,她是那么的傻,而他那么爱她。如果想念,那为什么不永远在一起。当初的承诺,一一兑现,我们会很幸福。谢谢,你爱我。
  • 既见银河不见卿

    既见银河不见卿

    我跨越了茫茫宇宙,看到了璀璨银河,却没寻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你。
  • 黑夜蝶:通缉皇后

    黑夜蝶:通缉皇后

    她,黑夜蝶,是绝色天下,拥有皇后之命的女子,却从小背负着一段血海深仇!为了报仇,她步步为营,而他,靳宁,身为宁王千岁,却在遇到她之后,按捺不住那颗狂傲的心…他说:“贱女人,你休想逃出我靳宁的掌心!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我的脚下!”她说:“若能解你的恨,夜蝶愿做你一辈子的奴……”
  • 纪元新开

    纪元新开

    你的一生,缘起何处,缘尽何处,你可曾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