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45900000028

第28章 皇帝轮流做——颠覆集团圈子的快慰与代价(4)

曹爽一听,猛然省悟,心想这老头子既容不得老子,岂会放我在眼内?于是立即深入讨论,参谋会议一结束,曹爽便马上入宫去,奏知魏少帝,先把司马懿大赞一番,什么德高望重,老成练达,最后奏请把司马懿调做太傅。

按当时编制,太傅是掌理文官的,位于三公之列;太尉才执掌兵权。曹爽此计,是把司马懿明升实降,剥夺了他的兵权。

少帝准奏之后,兵权尽量赐予曹爽。曹爽立即换将领,委任自己的弟弟曹义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管3000御林军,随便出入禁宫;又任用智囊团何晏、邓扬、丁谥为尚书,毕范为司隶尉,李胜为河南尹。军政大权,尽在曹爽控制之下。司马懿见此情形,只好推病不出,在家闲闷,两子司马师、司马昭就没有事做。

曹爽骄横专权,气焰不可一世,连少帝都不放在眼内了。适李胜升调为青州刺史,便叫他去司马懿处辞行,探听虚实。司马懿知道曹爽的人来访,便对两个儿子说:“这是曹爽要来打探我的动静,你们且回避。”然后去冠散发,拥被坐在床上,诈作重病,叫侍女搀扶着,然后请李胜入见。

李胜行过礼,关切地问:“多日未见太傅,不曾想病成这样,在下即将调任青州刺史,特来向您老人家辞行。”

司马懿有气无力地说:“哦,到并州啊,并州靠近北方,一路务必要小心啊!李胜忙纠正道:“在下是前往青州任职,不是并州。”

司马懿如梦初醒般笑着问:“大人不是从并州来的吗?”李胜心里暗暗好笑,原来这老头儿居然病成这样,都病聋了。便吩咐左右拿来纸笔,手写给司马懿看。

司马懿这才弄明白,自嘲地笑言:“不想耳都病聋了!”说完手指指口,侍女即上前喂汤水,司马颤巍巍用口去饮,噎在喉中又喷出,弄得满床汤汁,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司马懿气喘吁吁地嘱托李胜:“我已经老了,病得又不清,恐怕活不了几天了,我的几个孩子不成器,希望先生好好训导他们,如果见了曹大将军,千万请他关照!”说完躺倒在床,气喘不停。

李胜将见面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得意地说:“这老东西如果死去,我也就放心了。”自此不将司马懿放在心上,更加肆无忌惮专横弄权。

司马懿召来两个儿子,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说:“这回曹爽一定会对我彻底放心,只要等他出城狩猎时,饲机给他些颜色看看。”

没过多久,皇帝出城拜祭先祖,由曹爽护驾。司马懿马上率领昔日旧部和家将,占领了武器库,挟持了太后,要求铲除曹爽羽翼。然后飞马传报曹爽,声称只要肯交出兵权,不会加害他。曹爽及其党羽全被处斩,司马懿全面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3.以金点子提高自己的声望

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

——司马懿

司马懿处世不张扬,他不会像杨修那样在曹操面前卖弄自己,也不会像田丰那像坚持己见,但他也不会始终三缄其口,那就体现不出他的能耐。有什么点子和计谋他会向老总说出来,至于对方接不接受、采不采纳,他不管。只要事实证明他的点子是对的,计谋是好的,他就成功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刘璋被迫投降。刘备占有了益州,自任益州牧。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为理由,派人索取荆州,刘备诡称:“须得凉州才能给荆州。”孙权大怒,派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

刘备忙引兵5万下公安,令关羽进入益阳。在他们剑拔弩张争夺激烈的时候,曹操乘机于这年三月西征占据汉中的张鲁。司马懿跟随前往。七月,曹操来到阳平。张鲁兵败逃回巴中。曹操遂入南郑,巴、汉都宣布投降。十一月,张鲁也向曹操投降。

这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耀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司马懿看到刘备的势力刚刚打入益州,蜀人还没有完全归附,立足未稳,而又与孙权远争荆州诸郡,致使后方空虚,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劝曹操“一鼓作气,兵临益州”。这是一个大胆果决的行动方案,司马懿认为凭借曹操的实力,加以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有可能取胜的。

可是,曹操没有接受司马懿的建议,他说:“人苦不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其实,曹操内心极想得到天下,他说这样的话,只能证明他攻益州没有信心。在他看来,进军益州,虽有胜利的可能,也有相当大的风险。没有十分的把握,是不能贸然进军的。

司马懿见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也不作争执,沉默地退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攻打驻防樊城的曹仁。曹操派于禁援助曹仁,一同迎战关羽。时值秋季,雨下个不停,汉水上涨,使于禁的军队陷于泥水之中,行动不便,结果30000步骑被关羽所虏,于禁投降。关羽又斩将军庞德,一时威震华夏。曹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召开会议,商议迁离许都,以躲避关羽的锋锐。

司马懿对荆州一线边防深为关注。他建议精选官吏,加强防务。他早就向曹操提出过:“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可以任边疆地方长官。”可曹操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对荆州防务有所麻痹。到关羽包围曹仁,于禁被迫投降之时,胡修、傅方果然都向关羽投降。这种紧迫的形势,使曹操也惊恐起来,生怕老巢被人端了。

司马懿遇事十分沉着,他谏阻曹操说:“于禁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关羽的胜利并不是在战场上真刀实战取得的。我们国家的军事实力并未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匆忙迁都,既是向敌人示弱,助长了关羽的凶焰,又会引起淮沔一带居民的骚动和不安。”他认为关羽军威虽盛,但用计并不难瓦解对方。

这一回曹操重视起司马懿的建议,让他接着谈谈自己的想法。司马懿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巧借孙吴之力以解决樊城之围,他说:“孙权、刘备,面和心不和,孙权是不愿关羽得意的。您可以叫孙权掎其后,那么樊围自解。”

司马懿眼界宽,想到了利用外力箝制关羽,以解樊城之围的办法,不能不说是高人一筹的谋略。曹操听到这个计谋,十分高兴。恰巧这时孙权自己找上门来,要求自后路进攻关羽,以讨好曹操。这与司马懿的谋划完全吻合。曹操暗暗佩服司马懿,但扫了一眼他的“狼顾相”,心里又有些不舒服。

关羽获得情报,孙权在趁机抄他的后路,袭取荆州,心中不免有些惊慌,想撤兵回救,可是又觉得围樊之战功亏一篑,十分可惜,这使他陷入犹豫之中。这时,孙权先派遣吕蒙率兵袭击公安,刘备的南郡太守糜芳向吕蒙投降。吕蒙轻轻巧巧地占据了江陵。东吴另一大将陆逊也很容易地攻下了宜都等。关圣人这时候才感到自己失算了,很痛苦无奈,慌忙放弃樊城之围还军当阳,行军路线选择麦城,结果一世的英名毁在了麦城。吴将俘获了他,在临沮斩了他,并把他的头献给了曹操。曹操借吴解樊围,借刀杀关羽之计,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但这个计策却是司马懿谋划的。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死于洛阳。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就在这时,孙权正率领大军向西进发。曹丕急忙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许多人认为东吴兴兵,无非是攻取樊城、襄阳,可两城积储的谷物甚少,我军难以持久防御,所以应命令大将曹仁在孙权兵到之前,撤离襄阳,到宛城驻扎镇守。

司马懿只是听他人说,两只眼犀利地望着地上。曹丕听完大家的,转向司马懿,问他有有什么看法。司马懿走出来说:“樊城、襄阳,至关重要,千万不可放弃!”大家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他面向自己的上司,做出很严肃和诚恳的样子,说:“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

司马懿知道孙权老谋深算,不会使自己落到腹背受敌、两面夹击的不利地位,他必然会与魏国修好,以使刘备不敢贸然兴兵。在这种情势下,孙吴决不会袭取襄、樊二城。二城具有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千万不可放弃。

可是曹丕却不这样认为,他更看好大家的意见,两城粮食不足,过不如退。孙权难道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发兵干啥?所以,他对司马懿摇了摇头,否决了他的建议,接着命令派人去通过曹仁,快放弃二城。不久,曹丕得到准确消息说,孙权并未侵扰樊襄二城,他后悔不已,内心更加敬重司马老师了。

4.靠实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

——司马懿

作为异姓,在曹氏集团中混好,是不容易的。在强权圈子里安身,一是百依百顺,摇尾乞怜,可司马懿不愿做这样的人,二是成为曹氏集团须臾不可离的人物,这是司马懿努力的方向。曹操是个爱才的人,自己得以进入他的圈子,但曹操多疑,所以他恰当表现自己的才能,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仅没有得罪老曹,还得到重用,成为曹丕身边不可多得的人。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魏明帝下诏命司马懿驻军于宛,并把荆豫二州的军事管理权交给了他。就在这一年年底,新城太守孟达谋反。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神速出兵,讨平孟达。

同类推荐
  • 豫约幸福

    豫约幸福

    本书以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视角,将目光放在星光璀璨的影视界名人身上,以女性细腻的关爱,挖掘明星台前幕后的私密故事,将明星的理想与无奈,艰辛与幸福分享给广大读者。……在浮华与星光背后,是温暖单纯的微笑与感动。把生命中的美好讲给你们听,一起体味那些年我遇见的幸福故事。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之前传。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在这个文以载道的传统国家,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巨变中,传统文人遭遇各种困境、苦闷与彷徨,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与突围。他们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奋力跋涉,以文字为武器,在实现相当文化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希图借此找到一条走出晚清桎梏的文化转型之路,完成自身的涅槃。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虚无渊

    虚无渊

    人活一世,永不言弃。然而,世间就像一个大苦海,始终过来,内心怎么可能没有违悖道德仁义的黑暗,假如光辉暗淡消亡……请你坚信最初的自己,不要忘记,把这小小的心愿引导到应该存在的地方。
  • 生活对我下手了

    生活对我下手了

    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儿,因为家庭原因变得郁闷。因一场车祸爸爸变成植物人妈妈再婚。小男孩儿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 道医通玄

    道医通玄

    山野少年云风,无端遭人迫害,九死一生之际得万年灵乳,又意外获得上古神农传承。自此练己修心,以医入道,尊天地、法自然,和人伦。由整体中看局部,从阴阳中识病因,自五行中判病机,依脏腑中断病果,借花石草木除病根。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皆为我所用。
  • 原配嫡女

    原配嫡女

    一不小心,穿书了。温宥娘以为自己穿到了一本继室文里,结果穿越十几年后才知道是另外一本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损种实验体的崛起

    损种实验体的崛起

    22000年4月1日。人类世界关于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猜测,终于有了答案。当谜团散尽,每个人都获得了一次重新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宇宙时代。而极少数被选中者立志为人类在新秩序中争取到一席之地。本书无限流+数据流,希望大家喜欢!书友群:526845760
  • 柒甜柒虐

    柒甜柒虐

    齐祁:给你奶茶,我们就算熟悉了。林煦:一杯奶茶就想收买我?齐祁:不,还有我。林煦:你要喝吗?齐祁:我要喝你喝过的!……齐祁&林煦你是我青梅;你是我竹马。我七年没见你了;我也七年没见到你了。我喜欢你;我好像也喜欢你。我要对你撒娇;我不得不哄你。我替你挨打;我帮你打回来。你是我妻子;你是我丈夫。我又成了你的陌生人;我也是你熟悉的陌生人。我又让你等了七年;我又等了你七年。我真后悔,我好想你;我不后悔,带着它记得爱我。我会把女儿养大;我不许任何人欺负她。你要等着我;我会等你……
  • 重生之必然幸福

    重生之必然幸福

    给新书《重生之八零攻略》求个支持。这是由一株人参引发的血案!重生七八年,没有空间,没有钱,唯一挖到的一株野山参也被某个满脸正气的人要求见面分一半。林微脖子一梗,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谁知某人给了钱,要了命,管了她的后半生……
  • 逆宠皇妃皇帝快接驾

    逆宠皇妃皇帝快接驾

    大婚当日,她慕容雪竟被自己青梅竹马的莫王爷当众退婚,顷刻间,由人人羡慕的王妃变为人人可怜的弃妇,流言蜚语传遍整个夜凉国,不堪羞辱投湖自尽。地狱轮回,灵魂互换,在此醒来,她已嫣然重生。不料次月,一道圣旨,她竟然被选做皇妃,顷刻间,夜凉国境内在此掀起轩然大波他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帝王,却因为一个“赌约”要迎娶夜凉国最不敢要之人,硬着头皮纳她为妃却不想何时开始已经对她用情至深,她说皇宫不好玩要逃跑,某人却说慕容雪皇宫可不是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
  • 真我男子汉

    真我男子汉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只要是对的,就要放手去做。我得到了一本书,好像里面有一个宝藏。
  • 与己

    与己

    宇宙万千,一切皆归于世界,世界之外是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虚无,而隔绝世界与虚无的存在是为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