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28

第28章 忏悔品(1)

第1:原典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1],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2]、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3],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4],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5]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尽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量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佛道无上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6]觉,两足尊[7];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皈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皈?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沸’,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皈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日销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8]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9]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10]!”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第2:注释

[1]法身:指佛陀所说的正法、佛陀所得的无漏法及佛陀的自性真如如来藏。

[2]嫉妒:心所(心的作用)的名称。指对于他人的善、美等生起不悦的精神作用。

[3]攀缘:攀取缘虑的意思。指心执著于某一对象的作用。

[4]和光接物:指佛菩萨为救度众生,须隐藏菩提的智慧光,以应化身权假方便,生于充满烦恼的尘世,与众生结缘,次第导引众生进入佛法。

[5]三业:指身、口、意三业。佛教把我人的身体、语言、思想的行为造作,称为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为三业。

[6]皈依:指皈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皈依的梵语含有救济、救护的意思。也就是依三宝的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皈依者,使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的苦。

[7]两足尊:佛陀的十号之一。因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就尽智、无生智等无漏的无学法,及十力、四无畏等诸不共法,于天、人中,所有两足生类中最尊贵者,所以有此尊号。又两足喻为权实、戒定、福慧、解行等,佛即具足此两足,而游行法界,无所障碍。

[8]三恶: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趣的略称。也指贪、嗔、痴三毒。

[9]大乘: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乘,即交通工具的意思。指能将众生从烦恼此岸载至觉悟彼岸的教法而言。在《阿含经》,尊称佛陀的教说为“大乘”。

[10]好去:居者安慰行者的言辞。也就是好走、保重的意思。

第3:译文

那个时候,惠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学者、庶民都云集到山中来听闻佛法,于是登上法座,告诉大众说:“来,各位善知识!有关修行成佛的大事,必须要从自性的觉悟中做起。在任何时候,念念都能清净自心,修正自己的身行;见到自己的法身、佛性,自己救度,自己持戒,这样才算不虚来此曹溪一回。大家既然都是远道而来,能够共同在此聚会,都是大家有缘。现在请各位就地胡跪,我要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接着再传授‘无相忏悔’。”大众依言,各自胡跪。

惠能大师说:“第一是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没有过失、罪恶,没有嫉贤妒能的心理,没有悭贪嗔忿的念头,没有劫掠杀害的意图,这就叫做戒香。第二是定香,就是看到一切善恶境相的时候,自心不会散乱,这就叫做定香。第三是慧香,就是自心没有障碍,时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恶业,虽是修行种种善事,但心中不执著所作的善行。尊敬长上,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这就叫做慧香。第四是解脱香,就是心不攀缘外境,不去思量分别善恶,身心自在,无所挂碍,这就做作解脱香。第五是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死守空寂,而应多方参学,听经闻法,以认识自心,通达佛法义理;待人要谦虚和善,不妄自分别人我,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这就叫做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这‘自性五分法身香’,主要是用来熏修自心,千万不能离心而向外寻求。现在我再为你们传授‘无相忏悔’,灭除三世罪业,使身口意三业得到究竟清净。善知识!大家一起随我念道:‘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都不被愚迷所污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以及愚迷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都不被憍狂所污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以及憍狂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所污染,以前所造作一切恶业以及嫉妒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

善知识!以上所宣说的就叫做无相忏悔。什么叫做忏?什么叫做悔?所谓忏,就是忏除以前所犯的过失,从前所造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完全忏除尽净,今后永不再起,这就叫作忏。所谓悔,就是悔改自己以后再犯的过失,从今以后,所有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现在已经觉悟,完全永远断除,更不再造作,这就叫做悔。所以称为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道忏除自己以前所犯的罪业,而不知道悔改以后的过失。因为不知悔改的缘故,所以从前的罪业未能灭除,往后的过失又频频生起。既然以前的罪业不能灭除,后来的过失又再生起,如何能称为忏悔呢?

善知识!现在已经忏悔清净,再与大家一起发四弘誓愿,大家都应用心谛听:自心的众生无边,我誓愿度尽;自心的烦恼无边,我誓愿断尽;自性里的法门无量,我誓愿修学;自性的佛道无上,我誓愿成就。

善知识!大家不是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么说,就不是我来度你们了。善知识!心中众生,就是所谓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种种不善的心,都是心中的众生,大家应该自性自度,这才叫做真度。

什么叫做自性自度呢?就是将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众生,用正见来度。既然有了正见,就能运用般若智慧来打破愚痴迷妄的众生,各各自性自度。邪见来时用正见度,执迷来时用觉悟度,愚痴来时用智慧度,恶念来时用善念度,这样来度心中的众生,就叫做真度。

还有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运用自性般若的智慧来去除虚妄分别的思想心。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必须见自本性,常常实践正法,这就叫做真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就是既然常能心存谦卑实践正法,又能远离迷妄而又不执著于觉悟,内心常生般若智慧,真妄俱除,就能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能在一言之下悟道成佛。能够时时念念修行这四弘誓愿,这就是发心立愿的法门!

善知识!现在已经发四弘誓愿了,再给各位善知识传授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觉,就是福慧具足的至尊;皈依正,就是远离尘欲的至尊;皈依净,就是众生敬重的至尊。从今以后,应当称觉者为本师,再也不去皈依其他邪魔外道,常常以自性的佛法僧三宝来为自己证明。奉劝各位善知识,要皈依自性三宝:所谓佛,就是觉者;所谓法,就是正;所谓僧,就是清净。自心皈依觉,则邪迷之念不生,少欲知足而能远离财色,所以叫作福慧具足的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都无邪见,因为没有邪见的缘故,就没有人我、高傲、贪爱等执著,所以叫做远离尘欲的至尊。自心皈依净,在一切尘劳爱欲的境界中,自性都不被染着,所以叫做众生敬重的至尊。如果能如此修行,就是自性皈依。一般凡夫不能理解无相皈依,所以从早到晚求受形式上的三皈依戒;如果说皈依佛,佛在哪里呢?如果见不到佛,凭借什么来作为向己皈依的对象呢?所以说皈依佛反成为虚妄。

善知识!你们要自己去体会观察,不要错用了心意!经文上分明是说自皈依佛,并不说皈依他佛。不皈依自性佛,就没有所皈依处。现在既然已经自己觉悟了,你们必须各自皈依自性三宝。向内要善调自己的心性,向外要恭敬尊重他人,这就是自皈依。

善知识!既然已经皈依自性三宝了,现在请各位再专心谛听!我为你们再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使你们都能够见到自性三身,明白地觉悟自己的真如自性。请大家都跟随我念:‘就在自己的色身中皈依清净法身佛,就在自己的包身中皈依圆满报身佛,就在自己的色身中皈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犹如我们自己的住宅一般,所以不足以皈依。刚才所说的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佛,都在我们的自性之中,世间上每个人都具有。只因自己的心性被无明所迷惑,不能见到内在的白性,而总是向外去寻觅三身佛,却看不见自性身中本来就具有的三身佛。你们听我说法,能使你们在自身中见到自性所具有的三身佛。这三身佛,是从自性中出生,并不是从外面可以寻得的。

什么叫做清净法身佛呢?世人的心性本来清净无染,一切万法都由自性而生。如果心中思量一切恶事,会产生恶的行为;如果心中思量一切善事,就会产生善的行为。如此所有一切善恶诸法在自性中,就好像天空本来常清、日月本来常明,只因为被浮云遮蔽而形成上明下暗的现象;忽然一阵风来,把浮云吹散,天空自然上下全明,森罗万象都会清楚地显现出来。世人心性,经常浮游不定,就好像那天空的浮云。

善知识!智就像是太阳,慧就像是月亮,智慧常如日月光明朗照,但是如果向外滞着尘境,就会被妄念的浮云遮盖自性,智慧就不得明朗。如果能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真理,自能除去心中的迷执妄念,而内外光明澄彻,在自性中,万法自然一一显现。见性的人也是如此。这就叫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皈依自己本有的自性,就是皈依真佛。所谓自皈依,就是除去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以及一切时中所有不善的行为;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说别人的好坏是非,这就是自皈依。常须怀抱谦下之心,普遍对人恭敬,这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通达无碍,这就叫做自皈依。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佛经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要想走近佛教文化,必须对佛经有所了解。但佛经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别说我们普通人,就是得道高僧、佛学专家,穷其一生,也难识其万一。佛教故事选择了浩瀚佛学故事中的一些容易理解且有故事性的经文,用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佛经故事大多是以人物、动物,佛事、世事为主题,无不处处寓意学佛信佛,劝善向善,戒贪惩恶,而又不离开佛教的本意。
  •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净空法师是现代净宗大德,七年来,亦恒以《金刚经》为功课,持诵不辍,得大受用,并现身说法,愿意对同修“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这里,特别摘录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中的部分精髓内容,供同修持诵《金刚经》参考。诵《金刚经》,既得智慧,又修功德,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日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好处多多!
  • 星云日记11:菩萨情怀

    星云日记11:菩萨情怀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一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生涯规画”、“举重若轻”、“菩萨情怀”、“放大自己”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五章内容:第一章阐释伊斯兰教人权传统的特色;第二章着重讲述《古兰经》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教导;第三章借助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生活经历,深入阐释前述第二章的人权原则和教导;第四章专门讲述穆斯林传统社会的变迁;第五章重点论述代表性的国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二部分包括摘选的伊斯兰传统相关人权的一手资料、穆斯林世界一些重要思想家和活动家的传纪概略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遇见你真的很美

    遇见你真的很美

    程婧一,一位充满梦想的青春女孩,可是遇上了霸道专横的他,倒霉的相遇,让她生厌……单承希,一位俊朗邪魅的少爷,遇上了善良可爱的程她,爱上她,从此沉沦……江承枫,一位温柔完美的男人,默默地守护着她,等待她的某一次回头……李菲儿,一位妖娆性感的女人,为爱向前冲,不管结果怎样,即使遍体鳞伤……可思,一位温柔可人的女孩,为爱疯狂,因爱生恨……亲情,爱情,友情,到底又怎样的纠缠?
  • 忘觞巾帼女相

    忘觞巾帼女相

    红尘之中的过客,我的存在从来就只为复国。"羁寒,我告诉你,我从来都不爱你,你只是工具罢了,工具!爱上我,你活该。你和你哥一样,只配被我们姐妹玩弄。"我从来都没有资格去爱,因为我有我需要守护的族人,这是梦魇无时无刻不缠绕着我,只要闭上眼,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切。爱过,恨过,从今以后我们形同陌路,我欠你的,我用我这条命还给你。但你记住我辽芷醴绝不爱你,从前没有,今后更不会。
  • 念念不忘的念念

    念念不忘的念念

    有关于自己半梦半醒的故事。没过满一生,便开始总结。
  • 神秘虚空

    神秘虚空

    远古有一个传说,在寂静黑暗的虚空之中,隐藏着众神的秘密,当然这只是传说,大陆已经有近万年没有出现过神了。
  • 狂傲紫帝

    狂傲紫帝

    修仙小说,仙界大帝紫帝渡劫时,遭同窗青帝暗算,重活一世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欲凌囚天

    欲凌囚天

    囚大陆,一个以天道囚禁生灵,唯有最强者,才可蔑视天地的束缚,展开自己肩上已经充满羽翼的翅膀展翅翱翔,不屑于天地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血封侯

    剑血封侯

    藏在俗世中的修真界,正在慢慢地揭开面纱;恶魔天井,已经松动剑血封侯,阴谋裹挟的权利欲望;痴傻少年,黑夜之前的救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