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24

第24章 坐禅品(2)

◆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好像是我们的书僮、仆人,受到客尘的驱使,向外攀缘,产生种种烦恼,这些烦恼都能蒙蔽我们的智慧,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自在。

◆心如国王能行令:心是身体的国王,能够指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产生感官认知的种种作用。所以,眼耳鼻舌身都是听心的命令在执行任务。

◆心如泉水流不尽:心好像泉水的源流,有泉源的地方,泉水涓涓流不尽。心里的智慧泉源,具有无限潜能,蕴藏无尽的宝藏,如果我们能有效地运用,永远也不虞匮乏。

◆心如画师描彩绘:《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如善画的画家,能够描绘种种的图画来。心中希圣求贤,自然浮现圣贤的面貌;心如凶神恶煞,面容便如魔鬼罗刹一般的狰狞,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随心生”,就是此意。

◆心如虚空大无边:我们的心好像虚空一样广大无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我们的心一生,诸法跟着生起;“心灭则种种法灭”,心一灭,万法跟着幻灭。因此,我们的痛苦或快乐,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我们的心自己招感的。

说到知心如幻,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莫以肉团心为心,莫以喜怒哀乐为心,莫以见闻觉知为心,莫以贤愚利钝为心。我们不要以为心脏、肉团心是我们的心,喜怒哀乐是我们的心,见闻觉知是我们的心,好坏智愚是我们的心。其实,这都是幻心,不是真心。所谓真心,如《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末来心不可得。”甚至于我们所造的罪业,在有为法的相上而言,罪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从真心本性上来说,罪业是空性的,妄心如果一灭,罪也就没有了。所以,有一首偈语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如果你用无心证悟了自心本性,心的本体本来就是清净的,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因此你修行也没有增加功德,不修行也没有减少什么。

《五苦章句经》说:“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我们的一念心中,具足十法界。从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圣,到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凡。我们的心时而佛祖、菩萨、天堂,时而地狱、饿鬼、畜生,一天当中不知在十法界中来去多少回。你发了慈悲心、菩提心,那不就是佛心吗?不就是菩萨心吗?你想布施,你想为人服务,那不就是天人的心吗?你起了贪、嗔、愚痴,想算计人,想杀人、害人的心,不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吗?所以,在我们的一心之中具足十法界。以天台家的说法,十法界中,每一界都有十如是,所谓“百界千如”,因此往往在一念之间,一念三千,如果不能知心如幻,就找不到真心了。

为什么真心难找?主要的是,有的人“骑牛觅牛”,骑在牛身上,却忘记了牛在哪里。或是“刻舟求剑”,船在大海里前进,一不小心,剑掉到海里去了,他在船上划个记号,要待有空再找;剑在此处掉入海里,却到彼处去找,怎么找得到剑呢?“镜里寻头”,在镜子里面找头,镜子里面的头怎么是我的呢?“水里捞月”,水里的月亮,你怎么捞得起来呢?所以,不要被表相所迷,被外境所迷,要知道,真实的月亮在哪里,真实的头在哪里。

我们的心,对于爱嗔、是非,是没有标准的。所以,知心如幻,爱嗔哪里有标准?因此,经云“三际求心心不见”,亦即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两眼看前眼不见”,两个眼睛看着前面,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画宝寻宝宝不见,风花雪月却常见”,就是说我们不能认识自己的真心,反被假心、幻心所迷惑。所以,《华严经》说:“大海之水可饮尽,刹那心念可数知,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境界。”佛的境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知心如幻,主要的,就是要我们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自己的真心。所以大家有时候要能回头,不要光看到前面的世界,回头是岸,有时回头会找到自己的真心;要改性,改改自己的性格,性格一改,真心本性才能显现出来;要能转身,转身会有更宽广的世界;要换心,把如幻如化的心,换成如真如实的心,尤其重要。

三、如何不着心?

在《坐禅品》里,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参禅打坐,主要的就是要我们“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不着心。

心如何才能不住着呢?在《维摩经》中,维摩居士告诉舍利弗打坐的要点有三:

◆要不依身:“智者观心,愚者枯坐”,参禅打坐不只是身坐,重要的是用心、观心。

◆要不依心:打坐虽然要用心,但不能依妄心而动,甚至净心亦不可住着。

◆不依三界:打坐时,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种种好坏,均不可执取。因为心有所染、心有所住、心有所执,不容易和禅定契合。

所以,古德有云:“一念不生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只要我们能心无所住,一念不生,即使黄金也能消化;如果我们的心一直在回忆过去,贪着现境,幻想未来,真是滴水难消。因此,《般若经》中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无住的生活才能任性逍遥,才能随缘放旷。

《大乘起信论》里,把我们的心分为“真如门”与“生灭门”。所谓“一心开二门”,我们众生与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无明妄动而有生住异灭、迷悟染净之相。我们在生死里流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驴腹马胎,六道轮转。这就是心生灭门。要杜绝生死流转,要成佛脱苦,要不生不死,那就要靠心真如门。

如何才能进入心真如门呢?有时候,我们用肯定的入门,肯定自己的信心、真心、悲心、道心,从肯定里依真如门而入。有时候,从否定的方面来入道,所谓否定,例如无四相: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六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六尘:无色、声、香味、触、法,从否定里面无、无、无,无到最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真实的世界便能跃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因此,我们的心,有时候“即心即佛”,有时候“非心非佛”,要“非心非佛”,才能“即心即佛”;要“即心即佛”,才能“非心非佛”。我们在这个世间上,如果不能与真理契合,所谓“迷时三界有,悟时十方空,欲知成佛处,会是净心中”。参禅不能廓然大悟,即使坐破蒲团,依然迷而又迷。所以,你要知道在哪里成佛。心一转即是。

我们的心如果不能进入真如门,不能与自己的真心自性相合的话,即使参禅入定,有的时候也有危险。

佛经里记载,有五百位仙人,有一次在天空中飞行,忽然听到空中传来天女演奏美妙的乐音,这五百仙人心一贪着,忽然失去了神足,一一坠地。这个故事说明,即使修禅,即使证悟神通,如果心有染着,还是危险的。

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是一个苦行头陀。有一次听闻屯仑摩甄陀罗王的琴声,他也不安于座,不由自主地跟着琴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时有人问他:“大迦叶!你是一个长老,又是头陀第一,大家都非常尊重你,你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为什么你一听到音乐,也会忍不住翩翩起舞呢?”

大迦叶回答说:“我于人天诸欲,心无贪着,我的禅定功夫,确实已对人间、天上的五欲六尘等欲染,不起贪着。现在,屯仑摩甄陀罗王的琴声是智慧之声,智慧所作的声音等于是法音,因此,我一听,便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所以,心有所住,就表示禅定的功夫还不够。因为,住心容易生起嗔恨、贪欲、愚痴之心。住心就是心随境转,什么样的境界,你的心就跟着境界转动。我们要想参禅,最要紧的是把握自己的心,让它不妄动,能自我安住,不要在外境上住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宋朝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他们对参禅都曾下过相当的功夫,对禅定也有很深的体悟。

有一次,兄弟二人应朋友之请,去参加宴会。在宴会里,歌舞饮酒,种种的欢乐。哥哥程颢随缘放旷,跟着大家饮酒谈笑,唱歌跳舞。弟弟程颐看在眼里,认为自己是有道德的学者,怎么能随波逐流,跟这些俗人歌舞同欢?于是就像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道貌岸然的不苟言笑,一直到曲终人散。

第二天,弟弟终于忍不住对哥哥抗议:

“我们是规矩的学者,怎么可以随顺流俗,与俗人放浪形骸,酒肉歌舞?”

哥哥叹了一口气说:“弟弟!你好辛苦喔!昨天的歌舞不是早就过去了吗?你怎么到今天还把它摆在心上呢?”

哥哥虽然眼观歌舞,但心如“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弟弟虽然身不歌舞,言绝俗论,心中的葛藤却纠缠不休,反而障碍了道的清明。

过去,也是在一个歌舞同欢的场合里,有一个修行人,面对种种的节目表演,他始终紧闭双眼,看也不看。节目表演一半,有人来收取观赏费,一个人一百块钱,这个修道者说:“我没有看啊!我何必要给钱啊!”

收费的人说:“你怎么没有看?你坐在这里,不是在看吗?”

他说:“我眼睛闭起来的呀!我没有看啊!”

“喔!你没有用眼睛看,你用心看,那费用要加倍。”

这是什么意思?眼不看,心贪着,这也是不行的。

有名的一休禅师,有一天和徒弟出外教化,途经一条大河,水势汹汹岸旁有一位女子裹足不前,一休禅师很慈悲地把这位女子背负过河。事后禅师就忘记了这件事,但是徒弟却始终罣碍在心里。有一天,实在忍耐不住,于是向师父质问:“师父!你平常教诲我们要远离女色,但是几个月前,师父却亲自背负一名美丽的小姐过河,这是什么道理呢?”

一休禅师一听,桌子一拍,他说:“哎呀!徒弟呀!你太辛苦了。我只不过把那名女子从河的这边背到对岸的那边,不是早就放下来了吗?你怎么把那位女子背在心上背了三个月呢?你太辛苦、太辛苦了!”

心有贪着,不能入禅,不能入定。过去,有一位都多罗伽仙人,他本来想到一个树林里去参禅,但是树林里每天都有鸟叫声吱吱喳喳,他嫌烦,于是改到水边去参禅,但是水里也有很多的鱼在跳跃戏水,也有很多的声音,他又生起嗔恨心。他恨鸟叫,几乎要把树林砍伐净尽;他恨水里的鱼不停跳跃,于是就发了个誓愿: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你们这许多鸟、鱼统统都抓住。由于这个境界影响了他的心,使心有所著。因此,后来这个郁多罗伽仙人虽因禅定而得到了人天果报,但是当他天福享尽的时候,由于他的恶愿,后来下堕,沦为臭鼬。

所以,心有时候是不可靠的,因为,心有分别,心有妄念,心有爱嗔。我们要把妄心转为真心,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有一首偈语说:“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另有一首偈语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要求佛但求心,知透心性心是佛。”所以,即心即佛。但是,即使“即心即佛”,也不能着心,你一着心,那就是分别心,那就是凡夫的心;能够不着心,当下即是佛心,即是禅心!

四、妄固缚人,净如何缚人呢?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凡人居世,大都是用分别心来处理人事,用爱嗔的念头来看待人事,因此,得失之心、好坏之心、善恶之心便油然而生,甚至在拣择、分别里,还有种种的比较、计较。

然而所谓“至道”,也就是究竟的佛法;至道并无特别深奥之处,只要我们能舍离分别心,把是非、善恶的观念去除,当下自能“洞然明白”。

然而“不分别”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没有是非好坏的观念,而是要我们用无分别心,用平等的观念来看待世间的差别对待。世间的是非、好坏、善恶、有无,如果你执著它,就会成为障道因缘,因此学佛修行,有了烦恼、妄想固然不好,如果一心执著于求证真如涅槃,这也是一种病态。因为烦恼虚妄固然可以束缚我们,清净涅槃一样能够成为障碍。正如铁链子可以锁人,金链子一样能捆绑我们;又如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一样也能遮蔽天空。

因此,《金刚经》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要渡河,如果没有船,自不能得渡;有了船,渡过了河,便要舍船上岸,总不能背着船走。因此佛法的一切修行,例如念佛、参禅、礼拜、布施、持戒等,当你得度以后,这一切法门也一样要放下。你不放下,执著参禅,执著打坐,又如何能解脱自在呢?

佛教有所谓大乘、小乘。大乘菩萨的修行,就是心不着物,他的心不在对待法上分别,因此烦恼与涅槃在他看来是一而不二,他把烦恼当做涅槃,所谓“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但是小乘的罗汉就有分别,有计较。《维摩经》中有一段记载:很多的大乘菩萨和小乘罗汉聚集在维摩丈室里,有一位天女从空中撒下很多美丽的花朵这些花朵飘落在菩萨身上,随即掉到地上,可是花朵落在罗汉身上,就粘在衣服上面,任凭罗汉用手去拂除,还是弹不去。

这是比喻菩萨的心中不着一物,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因此,能让心中空无一物,则不但烦恼不会执著,涅槃也不会执著。而声闻、罗汉,这些小乘心有所执,因此,纵使烦恼妄想能断除,他也是被真如涅槃所束缚。所以,佛教里认为,小乘的声闻、罗汉执著一切诸法而来参禅打坐,就如同蚕之吐丝,束缚了自己的法性,把自己的圆明真智给法执捆绑了。如同一个人有病,要吃药,病好了,就不要再执著这个药,你执著这个药,也能成病。

因此,学佛修行,要紧的是了知诸法平等,自然能证悟到清净平等的安乐。像小乘的声闻罗汉们,讨厌喧嚣烦闹,太热闹了,就不能安静修行,非要找一个清净的地方闭关才能修行,这就如同弃面求饼,我不要面粉,但是我喜欢吃馒头、烧饼。要知道,馒头、烧饼是由面粉调制而成的,你不要面粉,哪里有馒头、烧饼呢?所以修行不是逃避世间,而是在世间的五欲六尘里,能不畏惧,不被五欲六尘左右,能在生死尘劳里才有真如涅槃可证。所谓“热闹场中可以做道场”,能够在闹中取静,才是真静。所以,只要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

说到虚妄缚人,清净也能束缚人,再举一个譬喻,例如,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念佛?为了要对治心里的烦恼、妄想,也就是要用念佛的正念来对治妄念。但是念佛的一念也是执著,正念也还是有念;因此,最高的境界,就是要用无念来对治正念,也就是说,真正的念佛要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才是真的念佛。

过去,禅师们的修行,所谓“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意思就是不必过分计较是非善恶,因为“法无善恶,善恶是法”。法在于人说,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正如一个善于用药的医生,砒霜、毒药都能够治病。因此,学佛修行,若能“勘破、放下、自在”,是则妄固然不能缚人,净也缚你不得!

五、如何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场对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个时候,平等心、无分别的心就会生起,也就不会过于计较人我之间的是非、善恶与过患了。

同类推荐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惠能以白丁之身,彻悟万法皆空。承继禅宗衣钵,开枝散叶,独创南禅法门,又锐意革新,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这一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六祖坛经》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热门推荐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识谎者

    识谎者

    年轻的心理学女教授韩泠悦,在一次外出旅游的机会,结识了正在当地办案的刑警队长晏寒笙,因为她的睿智和专业得到了欣赏和肯定,于是携手晏寒笙,和他所带领的特案组,通过微表情的分析识破犯罪份子的谎言。凉山之旅结束后,回到所在的城市,三个月后,又因为一场玫瑰花的葬礼,二人再次见面。正式加入特案组之后,韩泠悦和晏寒笙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睿智的头脑,在一同查案,分析,审讯中,两个人的感情也渐渐升温。韩泠悦对于晏寒笙的过往也渐渐的了解,并且深深的陷入其中,但他的身世,却成了最大的秘密。昔日伴随着他成长的人和事,也成了他要破获的最大的案子。韩泠悦也用自己的温暖来融化了晏寒笙心上的冰冻……【一个可以识破谎言的少女,一个正直的警队之星,他们携手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案子……】
  • 凋零的花是曾经的绽放

    凋零的花是曾经的绽放

    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付蓉有着绚丽的曾经,当她再次忆起曾经的点滴,是只有感叹还是恢复以往的热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世傲娇:尤容似

    倾世傲娇:尤容似

    全能强魂重生,执冰力,魅术沉静悠远!漂流海历险;双圣会比才选美;海盗宫寻遗粹;契约神兽朔狼“圈儿”;入浮生阁;水仙堡争造化夺机缘!总是被追杀但她还活到在,敌人四方他们在明她在暗!众多战利品未曾换钱,如她此人坚固实在耐用,从最初弱小到现在的兽体;她石心所造就的修道之心,至少较少一些困扰的麻烦。共治若馒,终于明悟,原来他们总是环绕身边的缘故,是因为她;受诅咒爆发,死气绕体,她的前世真相大白,为若馒刀魂弑主。她死,花草树木都会为之欢呼雀跃;她活,山川大地都会为之哭泣凋零。双层鼎熔炼,她口含玉晗,终湮灭,她死她生。若馒寻找身世,她只是礼府四小姐?当神种的后裔降世…虚无之地的阙忆染坐小鬼大人,对当年诅咒之人报仇雪恨,夺回美人皮复活,重头再来!天生怀阴髓,偏掌日月万象更替主宰,本是投放的一枚元神碎片,原身早已陨落。三死轮回圆满,厄来之子觉醒,教主归来!——赵旻——从万象大陆走到天方夜廷,只愿陪她一起。“我就喜欢说,这一别就是永别。又不是永别,弄得肝肠寸断。”她总是那么干脆。赵旻望进她的笑颜,眸光黯然。我该如何让你记得我?“你继续做你的赵家少爷吧,以后也不用再逗我笑了。”转身走远。缘深,奈何我们情浅,但愿不再重来。他明白的,不会再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她。——凌宵——穿破真正地狱结界,只因他寻丢失的孩子是圈儿的亲爹?她好不容易把它养大,相依为命,更重要的是它脸又小又圆这么可爱!一大一小逃!布衣清俊,衬得水色清山更仙,春暖明媚,以为公子安娴纯朴,却是一头恶狼。每次他们一靠近,圈儿的脸色就难看,往后仰哭~没想到,这个女人是因为看小孩子的表情来抱他。他野冷的眸光压下,“我得给它找到一个好爹爹,你能吗?”——尹亲秀——往昔记忆已成灰,终于想起最初的人,只有他
  • 妖界法则

    妖界法则

    你所熟悉的那些人,你真的都认识他们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世间既然有妖怪为祸,自然就有降妖族人守正!
  • 绝世灵君

    绝世灵君

    少年家族突变,开启神秘石头,改变命运轨迹,孤军撅起,笑傲风云!十二灵珠齐聚,天地变色!
  • 无极武境

    无极武境

    铭侠侣诗画,共武墨笙箫,任世间风尘烟雨,不惊波澜,自当纵马逍遥。古老的无极世界,退隐侠客与神秘婴儿,诸看官细细瞧来。看看神秘婴儿的成长之路、行侠之路、复仇之路!没有绚烂的魔法,没有绮异的斗技,有的只是朴素的故事。处女作望大家多多关照!收藏哦~收藏哦~收藏哦~
  • 狼人生活

    狼人生活

    第一次写书,如果写的不好,请原谅。狼人,吸血鬼,人类之间的爱恨情仇。兄弟为了心中共同所爱的反目成仇
  • 乱世佳人之帝王劫

    乱世佳人之帝王劫

    云霁是在山中长大的”野孩子“,好奇心驱使她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她便怂恿小芷,于是二人偷偷溜出山。一场人间的游历,从桃树花开到花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将本稚嫩单纯的面庞覆盖上了不属于那个年纪的哀伤,像是已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后来的十年,梦中总是有那个那个男子绝美的面庞,皎洁的月光下,他背着她缓慢的走在鹅卵石上,夜色如此美好,可也是他,如此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