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21

第21章 定慧品(2)

有一首修行的秘诀说:“以定治于乱,以慧治无记,动静二相亡,对治功何用?”如果我们能够面对境界而“无念”的话,则念念归宗;如果我们遇缘而能“无心”的话,则心心契道。所以,“定慧等持,任运双修”,这是说明定与慧的关系,也是定、慧修行的要领。

三、如何“自悟修行”?

“自悟”,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觉悟。吃饭,可以由别人煮给我们吃;喝茶,可以由别人倒给我们喝;可是觉悟,一定要靠自己。所以禅宗平时都是教人要提起话头,要“参”、要“疑”、要“问”,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累积很多的“小悟”,便能成就“大悟”。

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一悟,就是没有一点进步。这个悟的意思是:我懂了,我知道了,我想通了,我找到了。这和禅宗的悟,是稍有相应的。

禅师们的悟境,是忘失身心,是泯灭人我,是与虚空合而为一,是超越三世而知一切。悟,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等同虚空。古德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因此,有的人在觉悟的刹那,痛哭流涕,千世万劫的辛苦,终于一下子认识了自己;但也有的人“悟”了以后,哈哈大笑,终于一下子得以摸到自己的鼻孔了。

我们平常称念的“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照自己在不在。平时如果我们没有“禅”的修养,很容易受外境迷惑,每天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够“观自在”,就能“观境自在”——在境界里面自由自在;“观人自在”——人我相处很自在;“观事自在”——在一切事务尘劳里面皆能自在;“观我自在”——自己没有贪嗔痴,不计老病死,当然就很自在。

有信徒问沩山禅师:“什么是道?”

禅师回答:“无心是道。”

信徒说:“无心是道,我不会啊!”

“你去问会的人。”

“谁是会的人呢?”

“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我们在“迷”的生活里要觉悟,当然一定要靠自己。

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当初去参访僧璨禅师,求僧璨禅师为他开示解脱的法门。

僧璨禅师反问他:“谁束缚你了?”

道信想一想,说:“没有人束缚我。”

僧璨禅师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你又何必另求解脱的法门呢?”

可见得我们都是“自我束缚”,所谓“庸人自扰”。

如何“自我修行”?我提供四点意见:

1.自我观照,反求诸己:就是要做一个“观自在”,每天观照自己在不在;观照自己是否妄想纷飞,攀缘外境;观照自己是否能够把持自己;观照自己是否凡事都能反求诸己,宽以待人。如果能够如此自我观照,就是“自我修行”。

2.自我更新,不断净化:“禅”是很自然的,是非常活泼的;参禅学道,不能呆板,不能墨守成规,不能积非成是。所以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净化,不断地升华,如此才能一天一天接近“悟”的境界。

3.自我离相,不计胜负:做人要把眼光放大,目标放远,不要在表相上、语言上、小事上斤斤计较。我们常常因为别人一句话就心里不安,因为别人一个动作,就弄得自己不自在;因为太执著,计较人我、得失、胜负,使我们天天陷溺于人我是非、成败得失的风波里,不得安宁。因此,我们要离一切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被迷惑,不计胜负,进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4.自我实践,不向外求:有信徒问赵州禅师:“如何参禅才能觉悟?”赵州禅师站起来,很风趣地说:“我现在要去小便,没有时间回答你这个问题。”

禅师走了一段路之后,回过头来对信徒说:“你问我‘如何开悟’,这是多大的问题!你看!像小便这么一点小事,还得我自己去呢!”

赵州禅师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你要求觉悟,你要自己修行,靠别人是没有用的!我不能代替你“吃”,我吃饭,你也不能当“饱”。所以,“自我修行”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重视的课题。

四、什么是“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又名“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就是观法界平等相的“三昧”。修行“一行三昧”而证悟者,可以达到三种境界:

◆不生憎爱取舍之心。

◆穿衣吃饭当中,虽有动作,心却是如如不动。

◆能所双亡,真妄均除。

所谓“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也就是将善心住于一处而不妄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写字写得好,就有“写字的三昧”;说话说得得体,就有“说话的三昧”;处世圆融无碍,就有“处世的三昧”。甚至骂了人,还能令对方心生欢喜,这就是有“骂人三昧”。

因此,“三昧”的定义,亦即所言、所行、所作都能表现到最恰当、最相应、最究竟的程度,也就是:第一,凡事进入甚深境地者;第二,为人处事有最完美的表达者;第三,处世待人最圆融者,乃至生活中有禅的洒脱、幽默、看破者,都是三昧。

《摩诃止观》说,三昧有四种:

◆常坐三昧:以九十天为一期,专心一意坐禅,口中称念桌一尊佛的名号,心意集中一处,而观照真如法性。

◆常行三昧:又称“般舟三昧”,也是以九十天为一期。九十天之中不可盘坐,更不可以躺卧,只准许站立行走,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绕室行走,不能休息。

◆半行半坐三昧:就是现在的“禅净双修”,可以打坐,也可以绕佛,又可以跑香。

◆非行非坐三昧:就是随自己的意思,在行、住、坐、卧之间,把心安住在“不动念”的境界。

其中,常坐三昧又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在一切“处”、一切“时”、一切“行住坐卧”之间,常行“直心”;“一行三昧”就是修行的时候,能够“真心、直心、净心、不动心”;“一行三昧”就是“最上禅”,是如来的“清净禅”,当自己能够舍诸妄想、杂念,把“心”如实地会于一理,或是想一佛、观一佛,念念相续,不懈怠;在一念中,能够见到十方诸佛,见到法界无边的光明,得到“大辩才”、“大解脱”,那就叫做“一行三昧”了。

此外,又有所谓的“辩才三昧”、“无住三昧”、“无心三昧”、“无我三昧”、“欢喜三昧”、“游戏三昧”,甚至“睡眠三昧”等。“三昧”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能够与“定慧”相应,能在生活里“不动心”,就是进入了“三昧”。

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大师,幼年时,有一天随母亲到寺院去参拜,看到佛前一个铜铸的大磬,觉得很好玩,就把大磬当帽子一样戴到头上。一旁的母亲看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能把铜铸的大磬当帽子戴呢?”

鸠摩罗什说:“啊!这是铜的呀!”当下一念分别心起,顿感好重、好重!

所以,“无心”的时候,重的东西都会失去了重量,这就是“无心三昧”。“无心”,就是对外境没有分别,所谓“只要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

此外,还有“游戏三昧”,在佛教史上有许多参禅得道的禅师们,如济公活佛、金山活佛、飞锡禅师、普化禅师等,他们在世间种种的神通变化、游戏自在,说明他们的修行已经达到生死一如、物我双忘、运用自如的“游戏三昧”境界了。

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三昧”呢?天台的湛然大师说,有四种方法能生“三昧”:

◆三个月中,除了饮食便利外,不睡常坐。

◆三个月中,或弹指间,不生一念,不生我想、我执、我爱、我贪。

◆三个月中,经行不休息,如修“般舟三昧”。

◆三个月中,说法而不求利养。

假如能够依照上述这四种方法修行,自能达到人我双忘、物我一体的“三昧”定境。

五、什么是“障道因缘”?

佛教主张“解行并重”,尤其重视“体证”,所以学佛必须要修行。

说到修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修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魔考、一些障碍修行的因缘。根据《六祖坛经》记载,障道因缘有三:口说不行、心行歪曲、于法执著。

另外,以现实社会而言,富贵、美貌、年轻等,都是障碍学佛的因缘。然而在障道因缘中最主要的是“心”,我们的心为什么会形成障道的因缘,有如下十二点:

1.心门不开:我们的“心”好像一扇大门,门不开,外面的人选不来。如果“心门”不开,凡事排拒,则“真理”、“智慧”的法水就无法流进心中。所以心门不开是学佛的障道因缘。

2.心结不解:心里的结,往往来自猜疑、嫉妒以及对人我是非“执著”不舍,因此产生心结,成为障道因缘。

3.心担不放:心里的“负担”,如金钱名利、恩怨情仇、家庭事业等放不下,因此产生烦恼,自然成为障道因缘。

4.心妄不除:经云“妄念不起处处安”;相反的,妄想、杂念不除,不但无法心安自在,更是障碍佛道的因缘。

5.心忧不喜: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欢喜,一个人如果每天心里忧愁、烦闷,心里没有法喜,如何领略微妙的佛法,因此“心忧不喜”也是“障道因缘”。

6.心暗不明:一个没有般若智慧的人,无法点亮自己的心灯,每天生活在“黑暗”里,自然难以见道。

7.心狭不宽: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忍受别人的优缺点,也是“障道因缘”。例如“同行相嫉”、“见不得别人好”等,都是障道的因缘。

8.心恶不善:七佛通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个心里充满恶念的人,自然无法与佛道相应。

9.心邪不正:学佛首要皈依三宝、相信因果。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邪知邪见,例如“不信三宝”、“不信因果”,这也是障道的因缘。

10.心贪不舍:一个人如果天天贪图别人给我,自己完全不肯喜舍布施,这与佛教的六度、四无量。等教义是背道而驰的,自然无法契入佛道。

11.心迷不信:心里迷惑,不求觉悟,完全与真理“绝缘”,如何能够悟道?

12.心有不空:《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一个人如果自满、执著、成见不空,正如一个已装满茶水的杯子,再好的法水也流不进心里。因此,心要“空”,才能悟道,才能认识佛境界。

什么是“障道的因缘”?“三毒”、“五欲”、“六尘”,也就是世间的“金钱”、“感情”、“人事”、“观念”、“无明”等,都是障道的因缘。当初我们建设佛光山,立意就是希望借助佛法来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希望到佛光山朝山拜佛的人,都可以受到佛法的熏陶净化。但是,偏偏有的人心里不能和佛光山建设的主旨相应,他只看到外观建筑,不但无法生起清净心、欢喜心,反而心生排拒,口出毁谤。所以,他虽然到了佛光山,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到佛光山,这就是“障道因缘”。参禅学道的人,对“真理”、“佛法”,要能接受,我们要把“心门”打开,要解开“心结”,放下“心担”,那么,佛法才能进入我们的心中。

在《定慧品》里,六祖大师一再指导我们各种修行的方法,所谓“修行”,就是要“修心”;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都根源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心正”、“心净”,则一切皆“正”,一切皆“净”。所以说“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正”、“邪”只在于“心”的一念之间。

六、如何“看心观静”?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万法的生起和还灭,都是因为“心生”、“心灭”而有。《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把“心”安住一处,必能所作皆办,无功不克。《维摩经》也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你想要往生“净土”吗?先要清净自心,心不清净,净土不生;心清净,则国土清净。

《华严经》形容“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好像一个“画家”,可以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天堂地狱”可以说都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所以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是顿悟入道的要门,然而平常我们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人“看心”。心的形象、住处到底如何呢?

“心”,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短非长;“心”,不去不来,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心”,不住善恶,不住有无,不住内外;心,不住中间,不住高下,不住大小。因为“善恶”、“有无”、“大小”都是“对待法”,“真心”是“绝对”的。

所以,有四句话说明修行人智愚、圣凡的不同:

1.圣人求心不求佛: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因此,圣人只求“自净其心”,不向佛求。

2.凡人求佛不求心:凡夫天天求佛拜神,向神明求平安,求财富,求顺利,却不知道反求自己的心,不知道自己的心才是无尽的宝藏。

3.智人调心不调身:有智慧的人,懂得调伏自己的“心”,远比追求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重要,因为心是万法之本,所以平时要以戒来对治贪心、以定来对治嗔心、以慧来对治痴心。

4.愚人调身不调心:愚痴的人往往只注重身体的保健,却不懂得要“调心”、“观心”。

唐朝的古灵禅师在百丈禅师座下悟道。悟道后的古灵禅师感念剃度恩师的引导,决定回到仍未见道的师父身旁。

有一天,年老的师父在洗澡,古灵禅师替他擦背。就在擦背的时候,古灵禅师忽然拍拍师父的背说:“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灵。”

师父听后,回头看了一眼,禅师赶紧把握机缘又说:“佛虽不圣,还会放光哩!”无奈师父还是不开悟。

又有一天,师父在窗下读经,忽然有一只苍蝇在窗子上撞呀撞,想要出去,却出不了。古灵禅师灵机一动,就一语双关地说:“世间如许广阔,你却不肯去,只在这个窗子上撞,未免太愚痴了吧!”于是作了一首诗偈说: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意思是说,“禅”是要用心去觉悟,师父你天天看经、看经,在经书上哪里找得到“禅”,找得到“觉悟”呢?

师父看到这个参学回来的弟子,言语怪异,行径奇特,于是问他是什么道理。古灵禅师便把他悟道的事告诉师父,师父感动之余,于是请他上台说法。禅师升座,便说道: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就这样,师父懂得“看心观静”,也就觉悟了。

所以,参禅先要“看心”,“禅”就是“心”。一般人以为参禅一定要打坐,要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打坐,才叫参禅。但是,六祖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参禅求道,主要在觉悟真心本性,能够把握这一点,才能进入禅的世界。

七、何谓“顿渐利钝”?

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陀所说法,本无顿渐,但因众生根机有利钝,因此佛陀不得不敷设八万四千法门,用以观机逗教,普度众生。

说到“顿渐利钝”,所谓“顿”,就是没有“时间”、没有“过程”,是一种“突然”的、“迅速”的、“直接”的,好像石火电光,是在刹那之间立刻转“迷”为“悟”的顿超法门。

同类推荐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敬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疗心

    疗心

    时代的快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心灵极易蒙尘。于是,焦虑烦闷、悲伤绝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无孔不入,一一袭来。而受其困扰的我们,则如踩在浮木之上,一刻不得放轻松,因而也无法生活,只是生存而已。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灵上进行自救,让心灵得以自由、放松,让身心回归自我。本书便是这样一本心灵开解之作,它为我们传授16种心灵疗法,帮我们消除各种负面情绪,锻造强大的内心,从而自在安然地享受生活,发现生命之美。
热门推荐
  • 嫡女无善:女配不炮灰

    嫡女无善:女配不炮灰

    穿越是大潮流,穿越成女配更是大潮流中的大潮流,而女配和神的虐恋是大潮流中的大潮流的大潮流。于是……冷无善被妹妹杀后,遇上黑白无常,遇上冥王,穿成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女配。可是可是,三鬼的表白,前男主之一的暗恋,魔王的死缠烂打,某黑兔的爱意……这这这,偏题了啊喂!“如果这个世道否定你,那我便与你一起否定这个世道!”“此生,你的生死与我相绊!”“以心魔起誓,即便地老天荒,即便六界覆灭,我也绝不负你!”“如果你和我的子民中必须选一个,我选我的子民,而我——留下来陪你一起生死!”(有空间,有小虐,有灵宠,有灵草,有背景,有无男主未知,是否np未知。。。此文原名《嫡女无善》
  • 战神号

    战神号

    在第一次星际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银河联邦少校罗杰等人奉命前往救援身陷困境的特工罗影。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偶遇大规模陨星群,在其中一颗陨星上,罗杰发现了一艘神秘战舰。至此,一个巨大的阴云笼罩在了他的头上。阴云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战神计划又是什么?战神基因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黑洞奇点之后会是永恒吗?
  • 十八岁女总裁

    十八岁女总裁

    她是不幸的,父亲离奇自杀,叔叔神秘失踪,一份遗嘱又让她屡遭追杀;她又是幸福的,股神徐俊杰为其所用,爱其至深,甘做她的代理总裁;新贵徐子豪为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甘作贴身护卫,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深爱着她的二个人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
  • 其实我不是不爱你啊

    其实我不是不爱你啊

    苏家思钰,从小就被宠宠宠长大,锦衣玉食着,一个娇娇女。季家有阿郎,文武双全,上天下地,偏偏被一个娇娇弱弱的思钰给吃的死死的。PS:喜欢看阿玖,喜欢那样甜甜的设定,所以设定差不多,但是内容不同,而且人家文笔很好我比不上哈哈哈哈,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请多多支持。
  • 校园寻爱记

    校园寻爱记

    在年少轻狂的时光里,我们爱过、恨过、痛过、哭过。“我不愿用你脸上的一个笑容去换取身后的名声。”——叶凌云“我们的爱情如同一只烈鹰,时刻啃噬我们的血肉。曾以为只要在一起,即便只剩一堆白骨,也在所不惜。现如今,我们瘦骨嶙峋,烈鹰不知踪迹。”——夏琳
  • 豪横天团养成系统

    豪横天团养成系统

    豪横女团拯救宇宙使命召唤,异能完美复制修炼开外挂,需要什么系统就融合什么系统穿越诸天万界,宇宙交易,没想到却是开始VIP书友群387456063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宋词史

    南宋词史

    本书点面结合,以线贯穿,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词史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既从深度上推进了南宋词史的研究层次,也从广度上拓展了南宋词史的研究领域。
  • 海贼王之千军万马

    海贼王之千军万马

    一项谨慎的摸金校尉胡三,在一次盗墓后留下了一枚有着一条活灵活现的迷你龙的碧血珠,然后任性的加入了穿越大军中......
  • 九龙神火诀

    九龙神火诀

    叶凌,一个绝世深情男,面对用全部人生对深爱女友的他被踹了,是的,凌哥被抛弃了。出门被车撞大概就是说的他这种人,倒霉倒到家了。在异世人品爆发的他人生得意,情场更如意。看极品深情男如何在异世笑傲天下,尽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