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20

第20章 定慧品(1)

第1:原典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1]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本,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2]。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3]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心不起,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4]林中却被维摩诘[5]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6],人性自有利钝[7]。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8];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下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含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蔼,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睹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第2:注释

[1]定慧:定,止息散乱心,使归于静寂的禅定力,称为定力。也就是不论遭遇任何境地,均能如如不动的禅定力。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的真实智慧。

[2]四相:指《金刚经》所说,众生对个体身心所错执的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即:我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人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众生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寿者相,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的寿帝,长短不一,固人而异。

[3]一行三昧:指心专注于一行而修习的正定。又作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一行三昧又分为二,即:理之一行三昧,乃定心观法界平等一相的三昧;事之一行三昧,即一心念佛的念佛三昧。

[4]宴坐:又作燕坐。安身正坐的意思。

[5]维摩诘:又作无垢称、净名。佛陀的在家弟子。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虽在俗尘,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据《维摩经》记载,他曾方便示病,为探病的比丘、菩萨说大乘法义。

[6]顿渐: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的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

[7]利钝:受教修道的素质速疾而生妙解,称为利根。根机迟钝者,称为钝根,又作下根。在佛道修证上,根机的利、钝,影响其进趣的迟速与证果的胜劣。

[8]系缚:烦恼的异名。指众生的身心为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

第3:译文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当在发慧的时候,定就在慧中;当在入定的时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定才能发慧,或先慧才能入定’这种分别的话。持这种见解,就表示法有二相。口中虽说着好话,心中却不存善念;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称,却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与口都是善的,内与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开悟,自我修持,不在于诤辩;如果争论先后,那就和痴迷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断除胜负之心,必将增长我执法执,自不能远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

善知识!定慧就像什么呢?就像灯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称虽然有两个,体性本来就是同一个。定和慧也是如此。”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只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著。愚迷的人执著法相,执著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碍修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的,为何反生滞碍呢?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著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活,就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善知识!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著,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正教本来没有顿渐的分别,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的不同。愚迷的人渐次修行,觉悟的人顿然契悟。如果能够识得自己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立有‘顿渐’的假名。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自从上代祖师以来,首先建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著于念;所谓无住,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会想到报复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做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着,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就叫做无相。能离于一切相,则自性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做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远离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动念。但是,如执著于什么也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一念断绝就死,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学道的人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如果不认识佛法大意,自己错了还罢了,却又再误导他人;自己愚迷不见真理,又毁谤佛经。所以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什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如果没有自性,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真如自性不会染着万境而能恒常自在。所以《净名经》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如如不动。”’

第4:讲话

一、什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

六祖惠能大师一生驻锡曹溪弘化,因此又号“曹溪大师”,他所指导的修行法门,就叫“曹溪法门”。

曹溪的修行法门为何?《定慧品》里告诉我们:第一,以无念为宗;第二,以无相为体;第三,以无住为本。可以说,曹溪的修行法门是以“无”——无念、无相、无住为宗要。

一般修行的人,例如持戒、布施、念佛、诵经、持咒等,主要的都是为了追求现世的安乐。而六祖的曹溪法门,它不是要我们只求现世的安乐,而是要我们求证永恒的生命,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说:如求人天福报、自身安乐,不解六祖修行法门。

这里讲到“无念为宗”,就是教我们要“念而无念”,要“一念不起”一般人每天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妄念”里面,时而念这个,时而念那个;净土宗甚至教人念佛。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主要就是要用“正念”来对治“妄念”;如果没有“妄念”,又何必要“正念”?因此到最后要“无念”;“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所谓“一念不起”,那还有什么“正念”呢?因此,“无念”的境界很高,“无念”的境界是:

◆对过去的境界不要追忆。有人以为回忆比现实美丽,其实,“白头宫女话天宝”,一个人如果光是回忆当年、回忆过去,就表示他已年迈了。所以,对过去的境界不要再去追忆。

◆对现在的境界不要贪着。现在的生活境界,诸如五欲尘劳、人我是非等,不要在这上面斤斤计较,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患得患失。

◆对未来的境界不要幻想。佛教讲“生死无常”,因此不要幻想“未来”;“未来”还没有到来,幻想没有用,重要的是把握每一个当下。

如果能对过去的境界不追忆,这就是“修定”;对现在的境界不贪着,这就是“持戒”;对未来的境界不存幻想,这就是“修慧”。“无念”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在“无念”的境界里,对人没有爱恨,对境界没有贪着。能够“无念”,则生活里自能“随喜”、“随心”、“随缘”!

所以,“无念”就是“不执著”,不执著才能进步。佛教讲“法无定法”,就是不执著有,也不执著无。“无”就是无限、无量、无边。无念不是什么都不念,所谓“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无念”才能真正拥有更宽广的世界。

◆曹溪的宗要是“无相为体”。所谓“相”,有“人相”、“我相”、“法相”。我们生活在森罗万象,如同万花筒的万“相”里,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相,在“六尘”里,每天患得得失,以假为真,以无为有,以秽为净。我们被“相”所迷惑,而产生颠倒妄想,因此以“无相为体”,就是要我们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也就是离一切“色”,离一切“声”,离一切“香”,离一切“味”,离一切“触”,离一切“法”;就是要明白《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妾。”离开了“妄想”,才能证悟“实相”。因此,真正“无相”的修行,就是要去“建设水月道场,大作空花佛事,降伏镜里魔军,证悟梦中佛果”。

曹溪的修行法门是以“无住”为本,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心每天住在哪里?大部分都是住在“五欲六尘”里。有所“住”,就有所“不住”;“无住”,就是“无所不住”。你的心有所住,就有所限制,就有一定范围;“无住”,就是“无所不在”,如同月亮、太阳住在“虚空”里,随着“虚空”无所不在。因此,我们要“不住境”,就是不住在“境界”上,不住在“相”上,不住在“念”上,不住在“有”上,不住在“无”上,甚至也不住在“无无”的上面。那么,我们住在哪里呢?我们住在“无住”的地方。

“无住”是《金刚经》的宗要。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主要就是讲一个“无”:度生要“无我”、布施要“无相”、生活要“无住”、证果要“无证”。能够懂得一个“无”,证悟一个“无”,那就拥有了世间,拥有了“无限、无量、无边”的人生。这就是曹溪大师告诉我们的修行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如何才能达到“无念、无相、无住”的境界呢?就是要“定慧双修”。

二、“定”与“慧”的关系如何?

在《六祖坛经》的《定慧品》中,惠能大师开宗明义说道:“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又说:“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慧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

所谓“定”,就是要我们遇境不动心、不气恼;所谓“慧”,就是要我们谈吐、做事都能运用得体,都能如法,那就是智慧的妙用。

定与慧的关系:“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和“慧”本来是一个,由“定”发“慧”,所以“定”是“慧”的体;“葱”,是一种方便、权巧、妙用,所以“慧”是“定”的用。

定与慧的关系,譬如金与器、水与波、灯与光,相成互用,不即不离。这就好比一块黄金,可以做成戒指、手镯、耳环等饰物,外相上虽然有各种不同,但本体都是黄金。又如水和波,水本来是平静的,有了风,就泛起了波浪,所以不管浪花如何的波涛汹涌,它的本质还是水。又如灯与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

所以金与器、水与波、灯与光,是不即不离的。“定”与“慧”也是不即不离。“定”与“慧”如同鸟的双翼,鸟有双翼就能飞翔,人有了“定”、“慧”,就能够解脱。

《涅槃经》说:“定多慧少,增长无明;慧多定少,增加邪见。”唐朝时,曾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被贬至潮州当刺史的韩愈,有一天去参访大颠禅师,大颠禅师正在坐禅,久久不出定。侍者看韩愈等得不耐烦,心里很着急,便在大颠禅师的耳边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意思是说:“禅师!你的禅定已经打动了韩愈的心,现在你应该要用智慧跟他说法”

韩愈一听到这两句话,很高兴,他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定、慧,不是靠别人说,别人给的;定、慧要靠自己去修持、体悟,定、慧完全是自家的事情。

禅宗有一则“老婆禅”的公案:过去有一个非常护持佛法的老婆婆,供养一位禅师参禅修道,一供养就是二十年。

有一天,老婆婆很想知道禅师的修行如何,便叫她的孙女儿送东西给这位禅师,她说:“你送东西给他的时候,不必同他讲话,只要过去抱住他,看他怎样待你。”

孙女果然依照老婆婆的交待去做,结果禅师一动也不动,冷冷地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意思是说:“我已经修到很有定力,我的心已经不为外境所动了。”

孙女儿回去把情形告诉老婆婆,老婆婆一听,很失望、很难过,一气之下就把禅师赶出去,不再供养他了,同时把供养禅师参禅修行的茅屋放一把火烧了。她说:“我供养了二十年,竟然供养了一个‘自了汉’。”

禅师离开以后,便到各处去参学。过了几年,又再回到老婆婆的住处,要求老婆婆能再护持他修行。

三年后,老婆婆又叫她的孙女儿再去试探禅师,这回当孙女儿上前抱着禅师的时候,禅师也回抱她,并对她说:“这种事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可以给老婆婆知道。”

孙女儿回去把这话告诉老婆婆,老婆婆一听,她说:“我终于供养了一个人间菩萨!”

经云:“不舍道法而行凡夫事,种种运用能不离定慧。”这就是“定慧双用”。

六祖大师十大弟子中,开创荷泽宗,广开南宗顿教法门,使惠能大师的禅法得以扬名立万于后世的神会大师,曾经问道于六祖,说:“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先后,何者为正?”

六祖回答:“常生清净心,定心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无心,双修自性证。”

同类推荐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红色的记忆

    红色的记忆

    本书以曾经的新四军战士的身份,讲述他们曾经的所见、所思、所做的点点滴滴。全书以人物特征为据,共分有五个篇章:(1)巾帼女兵,彰显英雄本色。如“军民情谊难忘怀,为民服务记心间”的孙燕、“战火纷飞心澎湃,峥嵘岁月情永恒”的魏文英;(2)初生牛犊,志在报国。如“千锤百炼,终成自觉革命战士”的沈步云、“‘抗战救国’偶参军,艰苦跋涉寄未来”的蔡浩、“红色血脉常涌动,为党为国战一生”的郝龙清;(3)战血生涯,铸就永恒历史。如“历史难以磨灭,鲜血铸就永恒”的郑子雄、“赴汤蹈火战革命,八秋耕耘共秋晖”的张永;(4)峥嵘岁月,坎坷军旅路。如“六十载光阴,回首话倥偬”的梁振邦、“为人民服务是无上光荣”的蔡兆铭;(5)忆戎马征战,展新中国和平岁月。如“磨练考验知革命,激情澎湃军旅路”的沈宏达、“冷静做人,理性做事”的钱正麟等。
  • 外星人在脑中

    外星人在脑中

    梦醒后的明日发现自己大脑中竟然有一个外星人mos,mos来自多元宇宙中的7983宇宙,由于7983宇宙毁灭在即,mos被作为火种送到地球,经过三千多年的自我进化后终于与明日的身体融合匹配,寄居到明日身体中,成功帮助明日创建商业帝国,研究基因工程,制造飞行器,穿越时空,拯救地球,拯救银河系,重塑7983宇宙,让mos回归,打造完美多元宇宙。
  • 病娇大佬攻略记

    病娇大佬攻略记

    渣遍了半个位面大佬的祸国妖后苏柔为了重生被迫开起了鱼塘,正玩得不亦乐乎之时,被系统警告翻车。勾三搭四,嗯?炸你鱼塘!打断腿~苏柔:奴家活着作甚?这一个个都想弄死吾!
  • 南诏史概要

    南诏史概要

    本书不仅充分地掌握了到目前为止所可能获得的有关南诏历史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而且参阅了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著。对南诏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高。
  • 武外天地

    武外天地

    在茫茫星空中,一个满身红毛的绝世妖物在与一批强大无匹的仙人厮杀着。这是蓝尘通过一枚神秘的铜镜所看到的,极其震撼画面。它们乃是何种强横的生物?又是为何在宇宙虚空中厮杀?这是一个奉行弱肉强食的武道世界,算计、阴谋、争夺、杀戮、时刻在上演着。
  • 真的我不会心痛

    真的我不会心痛

    献给那些不会恋爱,连相亲都不会的同命相连者。经历了那多,真的,我不会心痛的。人生就是这样子,有时候笑着笑着就开始哭了。
  • 科学炼金异界游

    科学炼金异界游

    看过《钢之炼金术师》的朋友都知道炼金术的神奇,本书借助了它的神奇,但却没有抄袭它的剧情,而且将它的神奇之处更加神化,请大家多多支持。
  • 茶痴

    茶痴

    起于茶、败于茶,因茶得恩客赏识,又因茶身陷囹圄,是也,非也?
  • 海贼世界的火影忍者

    海贼世界的火影忍者

    很绝望……我又穿越了。望着这无边无际的大海,叶泽眼中充满了绝望,这是他第二次穿越,作为一个喜欢看电影看动漫没事打打游戏的废柴大学生居然一觉睡醒莫名其妙穿越到了火影忍者的世界,更坑的是作为穿越者,他居然没有金手指。于是兢兢业业的他凭借着对火影忍者剧情的熟知,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大灾难中,并成为一个精英中忍,但是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最后居然被九尾袭村时一个大屁股给坐死,更加坑人的是自己又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并有了一个无语的系统——火影之路。无法完成主线任务的他,每天做着一些让人崩溃的日常任务,让叶泽神经不停衰弱。
  • 重生徒弟不好惹

    重生徒弟不好惹

    冰雪彼岸情未殇,岁月倾寒自惆怅。今生可续前生缘?莲花醉梦独惋伤。冰雪双生,琴箫合奏,共同谱写一曲血色的离幻之歌,演绎一段不朽的传奇。本以为命运之神的陨落是结束,却不曾想是另一段奇遇的开始。冰墨渊:“师尊啊师尊,你说过,不会丢下我的(??.??)。”龙阳:“嗯~o(* ̄▽ ̄*)o,娘亲。”看着抱着自己腿的两只‘大崽崽’,冰灵感觉好无辜,自己这是遭了什么孽啊╭(°A°`)╮!!!雪灵见此情形,无奈抚额:“姐姐啊!我早就说过让你仔细斟酌,可你偏偏不听,这可好了,讹上你了吧!”冰灵〒_〒:“我……”“咳咳,看来阳儿是只要师尊,不要娘亲了。那——”暮晨面无表情的说着,转身欲走,突然感觉脚下一沉,低头看去。“娘亲,我错了……”龙阳紧紧抓着暮晨,不让她再移动半步。暮晨@( ̄- ̄)@:“……”雪灵无奈扶额,任谁能相信,这扒着他姐姐的两个‘挂件’,一位是炎凰魔尊坠渊,一位是天阴魔种魔龙,这可都是叱咤魔道的大人物,搁她也不信啊!………缘起缘灭,他们之间的相遇,是相互救赎,还是相互虐杀,一切的因果就此展开。